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八集) 2014/5/14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28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八十三頁,我們昨天學習到八十三頁第一行:
【示定茂曰。汝是道人。當淨其心。能淨心者。可以超群。】
昨天晚上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也非常重要。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古大德常講,「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淨土,對於這一首偈的開示我們應當要深入去體會。為什麼?因為我們念佛主要要念到心清淨,我們念到心清淨才能感應淨土現前。在《彌陀經》、《無量壽經》講一心不亂、一向專念,就是要念到心清淨。這個清淨心的程度、層次也很多,最高就是理一心不亂,破無明了,念到破無明;其次是事一心不亂,斷見思煩惱。事一心、理一心,這個清淨的程度高,我們一般人很難在一生當中達到這個目標。再其次就是功夫成片,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提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如果斷了就是事一心了。
當然這個事一心也有層次的不同,比如說斷見惑、思惑,這個從小乘來講,初果到四果,包括四向,八個位次,這個都叫事一心。所以事一心不亂功夫也有淺深。理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華嚴經》講,圓教初住位的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也有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就是斷無明的習氣。所以理一心不亂它的層次也分為四十一個階級。這兩種我們先不談,我們談最低的這個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不亂。在玄奘法師翻譯的《彌陀經》叫一心繫念,在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翻為一心不亂。事一心、理一心這個層次高。相似的一心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伏煩惱,就是我們念這句佛號能夠把我們這個煩惱妄想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不起現行,這樣的功夫叫功夫成片。這樣的清淨心,我們信願念佛就能帶業往生。這個煩惱業習沒斷,只是暫時用這個念佛的功夫把它壓住,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去斷。我們修淨土有這樣的清淨心就能夠感應佛來接引。
剛才講事一心、理一心,這個也有很多個層次。功夫成片也是一樣,比如說伏煩惱,有的伏得淺,有的伏得深。伏得淺,功夫比較淺,這個往生西方品位比較低;伏煩惱功夫伏得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就高。這是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說明的,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往生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他沒有講念佛念多少,他是講念佛功夫淺深,不管念佛你念得多、念得少,關鍵要念到有功夫。最低的就是我們能夠一向專念、一心繫念,就是這個念頭,一起心動念,就是提起阿彌陀佛這一念,有這個功夫我們就能帶業往生。如果功夫再加深,我們往生的品位就提升,就向上提升。
這個『淨心』對我們念佛人來講這是非常重要、關鍵的一個地方,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深入。昨天也跟大家報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個書在外面結緣架有,網路的同修如果需要,可以在網站上我們有請法寶的專欄,你們可以來申請,這個可以寄給你們。這個是馬來西亞一個居士發心,他畫成漫畫,前面有原文,原文有注音,後面有我們淨老和尚早年講的講解,再後面就是這個漫畫。這個書大家可以請一本回去,或者你需要可以多請幾本,希望這個書能大量來流通。如果有人常常學習講解,那就更好。我們也拍一個連續劇,也可以配這個來看。我們這個是漫畫教學版,教學用的。
俞淨意有一段灶神給他開示,這個針對他那個意惡來給他開示的,我把它念一念,讓我們對這個「淨心」對治這個妄心有幫助,讓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叫淨心。這個是在第六頁,這個原文裡面,原文第三行第三句,我把這一段念一念。「且滿腔意惡,起伏纏綿,猶欲責天美報,如種遍地荊棘,痴痴然望收嘉禾,豈不謬哉。君從今後,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前面他這個灶神也給他舉出這個意惡的幾個例子。「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
這一段是灶神跟俞淨意先生講,他說你每一年所燒給玉皇上帝的疏文,「悉陳於天」,就是他都有幫他帶到天上去。天上這個上帝「命日游使者」,日游使者就是白天巡邏的鬼神,檢查人間的善惡,「察君善惡,數年無一善行可記」,他說好幾年給你檢查,你沒有一件善事真正去落實的。只有看到你在私居獨處當中,這個心裡面滿腔的意惡,身口意這個意的惡念特別多、特別大。舉出幾個例子,貪念、淫念、嫉妒念,這個就是貪瞋痴慢,高己卑人念,這是自己有我慢,貢高我慢,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這些貪瞋痴慢的惡念、妄念、雜念可以說非常多。俞淨意公有這些惡念、雜念、妄念,我們也都有,只是輕重不一樣,俞淨意他特別嚴重。
灶神給他指點,他說你從今以後凡是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就是起心動念你就想到善,不要起那些惡念了。我們念佛人,一個念頭,只理會佛一邊去,你就是提起這句佛念。灶神跟他講修善,斷惡修善,「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這個很重要,耐心,要有耐心,做什麼事情沒有耐心都不能成就。如果力量做不到的,「亦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我們力量有限,也要勤勤懇懇,使這個善意圓滿。這個就是我們淨老講經常講的,好事盡心盡力去做,功德就圓滿了,善意;力量我們能達到多少,能夠做到多少,這個看因緣,我們這個心是圓滿的。在事相上有圓滿、有不圓滿,在事相上圓滿不圓滿完全是眾生方面的福報,所謂善根、福德、因緣。我們發心總是要圓滿,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就盡我們的心,盡我們的力量,這個善的事情要這麼做。
昨天我接到連署的這個,希望政府能夠重視國文教育,這個我們也是做善事,我們也是盡心盡力了。到底我們力量能達多少,政府他理不理你,這是他的事情,我們總是要盡心盡力。這是好事。我們淨老和尚在國際上,印尼要蓋漢學院,印尼回教大學,斯里蘭卡蓋佛教大學,裡面也有儒釋道這個漢學院,馬來西亞馬六甲已經在蓋了,已經動工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文字,他們都要學這個漢文了,那我們自己中國人卻不要,要把它丟掉,這個就很奇怪,這外國人看到也覺得很奇怪。現在政府都重視英文,不重視中文。所以有一次我到我們那一區仁愛國小去投票,以前都會看一年幾班,都有中文字,上一次去投票,一進去全部是英文的,怎麼全部改英文的?那個投票的叫我們到幾班、到幾個教室,我們都找不到,小學,仁愛國小。後來警察跟我講,說那個中文是在後面。顛倒了。
所以這個政府要負責任,我們人民也有責任,社會大眾都有責任,現在這個民主社會大家都要分攤責任。中文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個智慧的符號,全世界沒有的,只有中文有,現在要把它去掉,都改成英文的。我聽人家講,就是說我們台灣有意思將來把台灣捐給美國,做美國的一州,所以現在趕快先學英文,不然將來英文都不會,成為美國一州,不會英文就不行,現在先做好準備工作。有些人講這些話,我們聽一聽也覺得也不無道理。不管事實如何,總是現在政府做的就是這樣,實際上表現出來就是不重視自己祖宗的文字,這個是對不起祖宗。所以大家發心,這個是善事。
所以我看到報紙這個,我們老和尚正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如果我們不表態,大家也會覺得怪怪,你不是一天到晚在提倡中國傳統文化嗎?現在政府要把這個國文教育要慢慢把它去掉,我們卻沒有一點反應,大家看了也會覺得,那跟你們師父提倡的宗旨好像就不相應了。所以我就帶頭簽了。大家簽,沒關係,這個不會砍頭,如果會砍,大概我第一個會被砍,大家不要怕。我就先簽好了,我也發給老和尚看。去掉國文教育,會讓這個國民國學的素質一直降低,不認識自己祖宗的文化,實在講是斷後代子孫的法身慧命。斷後代子孫的法身慧命比斷人的身命還可怕,沒智慧了。恨不得自己的子孫早一天變成外國人,現在的思想是這樣的。所以我看仁愛國小,台北市仁愛國小,就是看到它那個就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一個心態。
所以現在政府重視英文,不重視國文。大陸也是一樣。所以前年,我在香港遇到凌孜會長,是第一任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會長,她也是以前這個全國政協委員,她跟我講,她說下一次人大開會,她要建議政府乾脆請美國人去當大陸的教育部長,統統改成英文。現在大陸也是怕孩子英文學不會,那中文不會沒關係,英文不會這個問題比較大。現在的中國人的確是很可悲的。現在全中國只有淨老和尚一個在提倡,所以我當然要響應,以師志為己志。老和尚都要勸洋人學中文,你還是中國人自己不學,那很奇怪。以前的出家法師,你看隋唐時代玄奘法師、義淨法師,這些法師他們也都到外國去留學,去學梵文。他們都是把自己國家的文化、教育,本土的,大家都精通了,再去學外國的,然後把吸收外國的好處、優點,回來補充我們的缺陷。所以古時候出國留學的法師,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學習,然後再外國去留學,知己知彼。這樣佛法到中國來,變成中國不可分的一部分,就結合在一起。
像這樣的善事,就是我們要去做。我們也不圖報、也不務名,做這些好事,我們不是為了要出名的,也不是要人家給我們什麼回報,沒有。我是看到這個,我們有義務去支援,他們現在提倡這個國文都沒有人會理會他,沒有幾個人連署的。現在大概我看報紙最有響應的是服貿,學生去搶那個服貿,那個很多人去,還有核四,那個很多人去,搶救國文這個,我看就是小貓二、三隻。他們連一個連署的網站也沒有,所以這個網站還是我支持他的,幫助他。這個請大家發心。
所以要忍耐心、要永遠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這個非常重要,就是不能懈怠懶惰,也不可以自欺欺人,做善事要實實在在去做。你這樣做的時間久了,自然有不測的效驗。下面,俞淨意先生他就,「焚香叩謝。即於次日元旦,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實行善事。自別其號曰淨意道人,誌誓除諸妄也。初行之日,雜念紛乘,非疑則惰,忽忽時日,依舊浮沉。因於家堂所供觀音大士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倘有絲毫自寬,永墮地獄。每日清晨,虔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陰相。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到這一段我們就知道,他用功去對治這個意惡有了效果。剛開始的時候還是雜念紛乘,非疑則惰,疑就是常常有懷疑,我這樣做行嗎?是這樣嗎?還是有懷疑。不然就懶惰,不想做了。就是悠悠忽忽的,忽忽時日,那還是跟以前一樣,依舊浮沉,浮浮沉沉的,提不起來。這個是業障的現象,提不起來。我們在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精進用功了。俞淨意他是在他家裡有供觀音大士,他自己覺悟到不可以再這樣下去了,再這樣下去,他這個命運永遠改不過來。所以就在他自己家裡觀音大士的前面,拜觀音菩薩,叩頭流血,就是磕頭拜到頭都流血了,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在觀音菩薩像前發這個誓願,這個願善念永純,就是善念不夾雜惡念,善力精進。倘有絲毫自寬,永墮地獄,發了這麼一個大願,如果自己寬恕自己,他就永遠墮在地獄,發這麼大的願。
每一天清晨,虔誠的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陰相,就是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念一百聲,以祈陰相就是求觀音菩薩冥冥當中給他加持、給他幫助,幫助他斷惡修善。發了這麼大的願,有了感應,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這個功夫得力了。皆如鬼神在旁,就沒有人的地方也不敢隨便放肆了,也不敢起不好的念頭,不管有沒有人看到都是一樣,不敢起一個惡念。功夫成就了。這樣遇到善事就盡量去做。持到純熟,「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如是三年」,三年的時間,他命運改過來了,五十歲。四十七歲發願改過,遇到灶神發願改過,五十歲,這個命運改過來。
俞淨意這一篇很值得我們修淨土同修的參考。我們如果能夠像他這樣來修學,那我們念佛的功夫必定得力。而且你看他是三年,那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果報那是俞淨意公不能相比的,他只是改造命運,得到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再大,都不能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果報相提並論,不能比較的。我們念佛人修這個清淨心,目的就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不求人天福報。不求人天福報,你還是會得人天福報,而且比你求所得的還要殊勝,這印光祖師在《文鈔》講的。的確是這樣,為什麼?阿彌陀佛佛力加持。我們現在只要把這句佛號念好就功德無量了,用這句佛號來修清淨心。如果我們有像俞淨意公這樣的情況,這個情況是每一個人都有,只是輕重不一樣,總是有這些妄想、雜念、煩惱,才要念佛。如果這些都沒有了,那佛也不用念了。就是因為有這些煩惱、妄想污染我們清淨心,我們才要念佛,讓這個心回歸到清淨。
所以,『示定茂曰:汝是道人,當淨其心。能淨心者,可以超群』。我們念佛人能夠修清淨心,讓我們的心清淨,我們不要講太高的清淨心,就是伏煩惱,像俞淨意公這樣的功夫我們就超越了,因為我們就有把握這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這一段開示雖然只有一首偈,但是我們要深入去體會學習,這樣才會有受用。如果我們含糊籠統這樣念過去,那對我們修清淨心就沒有什麼幫助。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示定隨曰。老實是寶。又有不好。若只如此。止堪溫飽。何用出家。願離痴惱。當發道意。莫空過了。】
這個是對定隨的開示。這個定隨法師也是出家人。定隨,我們根據覺明妙行菩薩對他的開示,從這個開示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定隨法師這個人他很老實。『老實是寶』,一個人能老實當然是寶。但是菩薩給他開示,『又有不好』,「老實是寶」怎麼又有不好?下面就給我們講出來,『若只如此,止堪溫飽』。「若只如此」,就是說如果只是老實,這樣出家很守本分,老老實實做一個出家人,也不敢去做一些非分的事情,就是守本分,很守本分,是一個老老實實的好出家人。如果只是如此,「止堪溫飽」,這個就是成就還是有限,也不能只是這樣。如果是這樣,『何用出家』?也不需要出家,在家也可以。可見得菩薩對出家的要求那就高了。的確過去的出家人,那是世出世間道德學問都通達,過去兩百年前的出家人,的確起碼也有修有學,這最起碼的,有學問、有道德、有修行。所以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出家人應該是這個標準。現在出家人這個素質都降得很低,像兩百年前出家人的素質就比較高,所以一代不如一代,這個素質一直降低。那有些出家人形象也不好,給社會大眾瞧不起,這個也敗壞佛教的形象。
下面講,『願離痴惱』。就是出家要知道為什麼要出家。不是說我出家了,我老老實實,我也都沒做壞事,規規矩矩的,在寺院裡面吃齋、拜佛、誦經,這樣就好了。如果只是這樣,就不需要出家。那出家要做什麼?「願離痴惱」,你要發願要遠離愚痴煩惱,就是要斷煩惱。所以出家這個形象,實在講出家人這碗飯真是不好吃,這個一點也不假。我們淨老和尚都常常罵出家人,其實也不是罵,是勸導,他講的話是真話。如果出家人我們表現的給社會大眾的印象還是愚痴,還是一肚子煩惱,甚至比在家人修得還差,我們想一想,這些社會大眾他怎麼會想到來學佛?因為出家人是佛教的代表,人家看到這個樣子,那比我們在家修得還差,那我到寺院裡面去學佛我又能學到什麼?這個就會障礙很多人發心來學佛。
所以過去我也常常跟我們出家的同修交流,我說我們出家人這個飯真不好吃,因為你現這個相,你表現出來的,如果是清涼自在,像彌勒佛這樣笑嘻嘻的,一天到晚沒煩惱,這個大家會很樂意來學佛。如果出家人每一天比在家人還愁眉苦臉,看過去就一臉這個煩惱相,一點也不自在,如果再打架、吵架給人家看到,那就更不像話了。大家說這個出家有什麼好處?比在家還不好。所以就讓人家退心了,這個出家人就有罪過了。所以出家人也不能止於說我規規矩矩的,我什麼都沒做,沒有做壞事,出家總是要弘揚佛法。不管你是講經還是沒講經,講經是言教,沒講經就身教,都是要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如果沒有做,那就沒有盡到出家人的義務跟責任,這樣也就有罪過了。最重要還是要斷煩惱。
願離痴惱,這裡講這個痴惱,針對這個定隨來講,就是看起來是人很老實,但是沒智慧。什麼叫沒智慧?是非善惡、真妄邪正,甚至這個利害得失,他沒能力去分辨,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如果不學經教,真的你很難去辨別。你不學經教就愚痴,不聽經聞法就愚痴,不學習經教,愚痴沒智慧。我們現在看看佛門裡面的確都是這樣,很普遍。現在佛教寺院不學經教,出家人幹什麼?就是做經懺佛事,把這個當作一個職業,賺一點收入。有的道場大,開銷要大,要觀光,做佛事,辦種種活動,主要為了寺院的收入,寺院愈大,開銷愈大。沒有提倡學習經教。有的寺院甚至不准人家聽經的,出家人住在寺院,不准聽經。我都遇到好幾個出家眾跟我講,我們常住規定,不准我們聽經,要聽經他們要偷偷摸摸躲在房間聽,好像做賊一樣。現在是這樣的。所以在雙溪山上,我一直常常勸出家眾,我說這邊我都是鼓勵大家來聽經聞法,你們有空,我們淨老和尚這個光碟、網路都做得很具足。人家有的道場要聽經都不能聽,這個道場我給大家準備得這麼齊全,如果你們不聽,你們要自己負責,你不聽經聞法、不學習,沒智慧,將來墮落,要自己負責。
現在社會為什麼是非顛倒?就是沒智慧。為什麼沒智慧?不學習聖賢佛菩薩的經典就沒智慧。你學習了聖賢佛菩薩的經典,你就有一個標準來對照。沒有學這個就沒有標準,每一個人說的都對。所以這個社會上現在沒有是非了,善惡也顛倒了,惡變成善,善變成惡,顛倒了。所以現在這個要去掉國文教育,就是會得到愚痴煩惱的果報,真的會得到這個果報。政府不知道這個因果的關係,他們不懂。所以現在中國人很可憐,都是一些不懂的人在執政,那也沒辦法,這個人民的共業,大家喜歡這些人,那有什麼辦法?像我們淨老和尚這樣的他不歡迎,中國人不歡迎,外國人歡迎,那變成這樣,也覺得怪怪的。所以『當發道意,莫空過了』,應當發心學道,不要空過。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示查定宏曰。菩薩說偈。家常茶飯。歸告汝母。己事早辦。】
這是針對查定宏的開示,這一段開示主要是請他回去告訴他的母親,轉告他的母親。『菩薩說偈,家常茶飯』,菩薩說這個偈頌,說法,四句合起來就是一首偈,這是很平常的,好像我們家常喝茶、吃飯一樣,平常的事情。什麼是家常茶飯?『歸告汝母,己事早辦』,「歸」就是回去,轉告你母親,自己的事情早一點辦好。自己什麼事?念佛往生西方這樁大事要早一點辦好,這個比較重要,其他就不重要了。菩薩的開示,我們從這個意思裡面可以體會到一般人的常情。老人總是會牽掛兒女,甚至自己快死了,那口氣快斷了,眼睛要閉了,他還會想到兒女。查定宏的母親也是跟一般人一樣,那我們一般人也是有這樣的情況,這個也是人之常情,世間人的常情都是這樣,總是說不牽掛自己的兒女那不太可能。但是兒女,兒孫自有兒孫福,做父母的人總不可能照顧兒孫一輩子,你總有一天要離開他們。特別是年紀大的人,七十歲以上的。
過去我們常聽淨老在講席引用李老師以前在台中蓮社講的話,說人生,生下來一歲到二十歲是人生的春天,二十一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夏天,四十一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六十一歲到八十歲是人生的冬天,過了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隨時會走。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過了八十,甚至九十的,他還放不下。我也聽到一、二個,好像老菩薩,以前,好像幾年前,有聽到一個老菩薩,他活到九十九歲了,他還是覺得不夠,他說我一定要活到一百歲。勸他念佛往生,他說不行,我一定要活到一百歲我才甘心。活到一百歲有什麼意義?如果一天到晚生煩惱,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價值,或者糊裡糊塗的。
老人總是有這些牽掛,放不下的。所以菩薩對查定宏的母親開示,自己事情早一天辦好要緊。我們人生,我們自己要規劃自己的階段性的生活,我們生活當中,在《禮記》講,十年、十年有一個規劃,十歲要做什麼,十歲到二十歲做什麼,二十歲到三十歲做什麼,六十歲到七十歲做什麼。在古禮講,六十到七十,像我這個年紀六十幾了,六十到七十,這個年紀有些事情就不需要都自己攬在身上做,可以分配給別人去做,這是這個年紀。七十就要傳,傳就是把你的事業要傳給下一代。七十歲就是老,在《禮記》講叫老,進入老年了,七十就要傳了。
但是現在有句話講,人生七十才開始,彭祖活到八百二,七十還是小孩兒。講這個話好像是一種安慰的話。這個跟我們學佛,佛在經典上給我們開示是完全是相違背的。佛跟我們講人生無常,黃泉路上無老少,這句話是真的。說人生七十才開始,那是騙人的。你要聽騙還是要聽勸?聽勸聽佛的,聽騙就聽社會一般人講的。明明看他都病得快死了,還跟他講人生七十才開始,在騙他。跟他講真話,人命無常,要趕快念佛求生淨土,到西方就無量壽了,那才是真的。我們對人家講話總是要說有意義的話,對人家有幫助,有實質上利益的話。如果講那個沒意義的話,就乾脆不要講,省得造口業。你看黃忠昌居士他止語三年,還不到三年,他就能預知時至。講一些沒有用的話,那不如不講,沒有意義的,開玩笑的話,沒有意義,對人家、對自己都沒有幫助。
不但年紀大的人己事要早辦,實在講,年紀輕也都要早一點辦。你看看古來祖師大德都是年紀很輕,他們道業,修淨土叫淨業,就成就了。你看六祖二十四歲得衣缽,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中峰國師也是二十一歲就開悟了,都很年輕,他們己事已辦,再出來弘法利生。我們現在都很老了,還人生七十才開始,還放不下,這個真是顛倒。我們要辦自己的事情。我下午有請人去印黃忠昌那個,如果你真想要往生,那一份資料是很值得參考。我看那份資料雖然短短的,它那個不全,以前聽說他每一天有寫日記,資料很多,寄到香港給悟梵法師,但悟梵師傳給我們大概只有六頁,後面第七頁就沒有了。所以現在大家去拿,只有到第六頁,後面就沒有,不完整,前面一點點。後面有兩張是止語的好處,他列了十一條,這十一條也很值得參考。
這個止語,古來祖師大德也都有提倡。但是像黃居士那樣的清眾是可以,因為他請向小莉館長給他做護法,他沒有執事,他只是去念佛求生淨土,他什麼事情都沒有,所以他可以止語。那像向小莉她就不能止語了,她要做護法、要辦事,她就沒辦法止語。所以做清眾的人是最有福報的,但是要有人跟你護持。向館長發心給他做護法,他才有辦法這樣修了兩年,念佛念了兩年十個月,預知時至往生。他真發心、真發願,也遇到向館長願意給他護持,這樣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他就往生了,他的事情辦好了,他就走了。因為他沒事,他也沒有執事,清眾,淨業成就當然希望早一天到西方去。如果還有一些幫助眾生的因緣,那佛菩薩會把他留下來。就像那個鍋漏匠,也是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因為他也沒道場、也沒有執事,就一個人,所以他念了三年,功夫成就他就走了。這個在《往生傳》,近代、古代都很多。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示陳定耑曰。惟天最高。無所不見。護汝初心。慎勿少變。】
這個是對陳定耑居士講的。『惟天最高,無所不見』,這是以天來做一個比喻,天在高處,在高的地方。像現在坐飛機,大家很多人都有坐飛機的經驗,飛機飛上天,從高處往下看,無所不見,從上面看下來都看得到,這個是意思也有這個天神在監察的意思。所以這個偈語有很多種解讀。像俞淨意公,你看上帝、上天派日游使者來檢查他的善言善行,到底他一天到晚滿腔的怨天尤人,不平的心,每一年都要燒一張疏文向上帝報告,他做了多少好事,怎麼這個命運這麼不好。上帝就派天神日游使者來看,去檢查他到底做了什麼好事,做了多少好事。結果一看,一件好事也沒有,看到都是他的惡事,心中的惡念倒是非常多。所以這兩句也可以從這方面來做一個解讀,就是「惟天最高,無所不見」。天在上面,我們起心動念這天地鬼神都會知道。
所以下面講,『護汝初心,慎勿少變』,這句話也是很普遍的。初發心的時候,真的是成佛有餘。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這個是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因為時間久了,心就變了。如果一個人能夠保持那個初發心那個情況,那很快就成佛了。但是很難保持長久,很難持久。所以菩薩也對他開示,對這個陳居士的開示說,「護汝初心」,護就是保護,護持,護持你的初心。「慎勿少變」,慎就是要慎重,不要有一點點變化,不要變心,這個初心你不要變,變一點點都不可以,一直保持下來。這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自己一個人修行,很難保持。
因此,在隋唐時代,佛教傳到中國來。在古代,古印度只有聽經大家在一起,其他的時間,修行都是個人各修各的,沒有在一起共修的。因為那個時候人的根器非常好,自己會用功,也不要人家督促,不需要人家提醒。佛教傳到中國來已經是進入像法時期,正法過去了,人的根器就比正法時期的修行人要差了,因此隋唐時代祖師大德提倡建叢林共修。我們淨土早在遠公晉朝時代,他就提倡共修,結這個蓮社一百二十三個人,這個叫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念佛共修,防止懈怠,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像我們念佛會打佛七也是依眾靠眾,不然念佛你在家自己也可以念,不一定到道場。道場這個功能主要是提供給大家依眾靠眾,一起共修,防止懈怠。這個也是一種護持的方式。但是這個也是要有時間、要有因緣。最重要當然是保護自己的初發心,自己初發心自己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要讓他忘記了。這一段也是針對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一般的通病,我們也要自己保護自己。所以慎勿少變。好,我們再看最後一段,這個是示達本:
【示達本曰。達本無本。萬緣應息。胡不寧處。猶是汲汲。一朝撒手。男耕女織。回想生前。汝自哭泣。】
這對達本的開示。『達本無本』,「達」就是通達,通達到根本。根本是什麼?一切法無本,一切法都是空的,這個是真正通達,達到本源了。『萬緣應息』,這個「萬緣」,就是無論善緣、惡緣,應該要息滅,「息」是止息,停止,我們常講的放下萬緣。『胡不寧處』,這心不安寧,放不下,心就不得安寧。『猶是汲汲』,「汲汲」是人為了追求功名利祿,急切匆忙。我們人生在世間,我們世間人都是這樣的,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為了什麼?人為財而死,鳥為食而亡,就為了這個。不但在家人,出家人也不例外,出了家還是汲汲的求名聞利養,心都放在這上面,心不在道上,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還是離不開追名逐利,那跟世間在家人也沒什麼兩樣。
但是無常迅速,『一朝撒手』,這個「撒手」就是兩手一伸,兩手,撒是放開了,人死了兩隻手就放開了,兩腳一伸,兩眼一瞪,那就沒了,氣一斷就沒有了,這是表示人一旦斷氣,死了。『男耕女織』,這是形容世間上一切,我們活在世間這一切,跟我們就沒關係了。你事業做得再大,財產再多,地位再高,也沒關係了。最近有一個居士也是剛往生,這個居士是女眾,小我一歲,屬龍的。兩年前檢查到這個胰臟癌。她是台灣嫁到新加坡,事業做得很大。以前我沒有,跟她的接觸很少,就是大概有見過幾次面,在新加坡做法會,因為她嫁到新加坡去。她先生新加坡人,在美國經營一個事業很大。最近我聽到悟忍法師說她病了,叫我去關心一下。結果問她的地址,剛好在我們信義路隔兩條路,在光復南路,在靠近國父紀念館那邊,她自己買一個房子在那邊住。我去看過一次,三月十八號晚上,我去大陸前一天晚上,把海賢老和尚那個光碟跟書拿去給她看。我去大陸,三月十九號去,上個月四月二十五號才回來,一個多月。她上個月四月十二號就往生了。她的一些公司的一本冊子還放在我辦公室,事業做得很大。在現在看到這首偈,想想,這些跟她都沒關係了。所以『回想生前,汝自哭泣』,想到生前的這一切,只有哭泣傷心而已,什麼都帶不走。
這個偈子我們應該要常常念,常常想到無常。印光大師他寫了一個死字貼在額頭上,勸我們念佛人時時刻刻想到我就要死了,我還要想什麼?印祖教我們時時刻刻想到我今天就要死了,馬上就要死了,我馬上就要死了,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那世間一般人想到要死就手忙腳亂了,不曉得怎麼辦,只有像這裡講,只有哭泣傷心而已,捨不得,放不下,就這樣。念佛人想到死就趕快念佛,因為念佛才不會死。所以印祖他寫一個死,又寫一個生,生就是往生,死了還要生。那我們念佛人發願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永遠不會死了,大家都得無量壽。所以我們要常常這樣觀想。我們佛門晚課都要念普賢警眾偈,我們佛七也是,等一下維那法師還會帶我們念普賢警眾偈。為什麼要天天念?要天天提醒,不然會忘記。實實在在講,要像印光祖師一樣,時時刻刻提醒,常常這樣提起觀照,我們才會放下。如果不常常這樣加強這個觀照,觀察人生無常,還是放不下。所以這個非常重要。常常這樣觀想,對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個願才有幫助。
今天時間到了,後面這一個大段是覺明妙行菩薩他開示,針對個別開示都開示完了,後面做一個總結。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再來學習這一段總結,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我們念佛迴向,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我們明天晚上同一時間再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