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04/03/29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7-0002
《佛說十善業道經》。法界衛星空中佛學院,諸位觀眾,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是佛學院第二屆,淨宗課程第一百集的播出。上一集給大家介紹到經文: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而心無色』,「心」不是物質,不是色法;「色」是色法,就是《心經》講的五蘊,色受想行識。現在科學把它分成兩大類: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佛法講色就是指物質,用色這個字代表一切物質。心就是精神,心有真心、妄心,無論是真心、妄心,都不是物質。所以眼看不見,耳也聽不見,身體也接觸不到,連心想都想像不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意是念頭,連念頭、思惟也達不到。六根裡面能力最強的是意根,我們的意念,我們常常打妄想,想東想西,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想前想後,想過去無始劫,想未來無量劫,想這個世界,想外太空,想諸佛的剎土,這個都是意念的作用。但是這個心,我們去想怎麼想都想不到,因為心不是色法。意識能緣一切色法,但是緣不到真心,真心想不到。『不可見取』,六根決定達不到,不能達到真心。「取」是執著、佔有。不但是心法不可見、不可取,色法也是如此。譬如我們的身體是色法,身雖然可見,我們看得到,我們的身體眼睛看得到;也聽得到,也接觸得到,但是決定不可取,就是你得不到。雖然看得到、聽得到、接觸得到,但是得不到。現在科學家證明,身體的細胞新陳代謝,剎那生滅,一個小時以前的細胞跟一個小時以後的細胞不同,不知道換了多少,舊的細胞都死了,新的細胞產生了。如果這是可取的,細胞應該是永遠不生不滅。我們的身體不斷在生滅,所以連身體都不可取,我們身體都得不到。我們自己的身體都不是真的、得不到,何況我們身外之物?我們身體以外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佛法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這在《百法明門論》、《瑜伽師地論》講得很詳細,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但是虛妄,諸法集起」,虛妄就不是真實的,不是真實的,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森羅萬象是怎麼來的?諸法集起。諸法是說各種條件合在一起會集而生起的,譬如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合成的,加上我們自己的神識導入其中,這樣才產生這個身體。如果沒有這個緣就沒有這個現象。所以《中觀論》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這是講到宇宙人生的根源,可以說一部《中觀論》五百頌就是說明這個事情,對這個現象清楚就稱為法身菩薩。這些確實是虛妄的,雖然是虛妄,你要是不知道它是虛妄就受到它的害,我們就受到損害;知道它是虛妄就不受害,就覺悟了。所以關鍵還是在迷悟,迷的時候永遠被妄境束縛、支配。譬如眼前我們這個世界是虛妄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是虛妄,起心動念、一切生活行為就會受環境影響。如果我們真的知道它是虛妄,決定不受它的干擾,在環境裡面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得大自在。
中國歷代祖師有不少人證得這個境界。《楞嚴經》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他不被環境所誘惑,不被環境所轉,在環境裡面自己能夠做得了主,能轉境界,善人遇到他,善人會更善;惡人遇到他,惡人會改過遷善。人事環境能轉,物質環境也能轉,物質環境裡面有風災、水災、旱災、地震,很多的天災,明心見性的大德到這個地方來,天災減少了。這是事實,這個道理太深了。所以佛經講密,不是祕密,是深密。再深的理,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循序漸進,一定可以證得,所謂是豁然大悟。《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百法》前面的講的九十四法,有生有滅叫做有為法,最後面的六法是無為法。無論是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都是諸法集起的。
『畢竟無主』,「無主」就是沒有主宰。怎樣集起的?緣。佛法非常重視緣,佛法講緣生,不講因生,非常有道理。佛家講一切萬法的現象是緣起,什麼因緣來發起、來生起?但是緣起的現象決定是性空,當體即空,性空就是「畢竟無主」。『無我我所』,所有一切法的真相都是如此,所以說萬法皆空。「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雖各隨業,所現不同」,佛法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是說大的差別現象,如果是詳細說法界無量無邊,每個一人都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想、念頭不一樣,所現的境界當然就不相同。佛說「心想異故,造業亦異」;而世間俗話所說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如果兩個人的心相同,他的面貌就會相同。我們仔細深入的觀察,如果兩個人面貌相同,他們很多動作也相同,而且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證明佛經所講的話是正確的。一切眾生心想不同,所以感得的身相、容貌、皮膚的顏色、健康的狀況都不一樣,這些都是從心想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再仔細的來觀察,多病的人一定是妄想、憂慮、煩惱很多;身體健康、活潑、快樂的人,妄念少,煩惱少。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這些原理原則,經上講得很透徹。
所有一切現象,總說虛空、宇宙、星球、動物、植物、礦物,都是從自己心想變現出來的。我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世間,不可能兩個人世間完全相同,同樣一樁事情,我們的感受也不相同。以現前來說,我們展開《佛說十善業道經》,經本相同,而每個人讀經的感受、理解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心想異故。《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能做得到嗎?做不到。為什麼?我們有心想,我們有妄想。佛沒有心想,佛沒有妄想,心想是八識,佛是轉八識成四智,佛沒有心意識。我們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再看經典,如來真實義就現前,豈不是「雖各隨業,所現不同」嗎?雖各隨業,所現不同,這兩句話是說宇宙人生的現象。
下面說它的真實,『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有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觀念很難突破,他會問:宇宙這些現象是從哪裡來的,這些現象是怎麼樣產生的?要曉得,你起這種念頭,都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現象是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在再用妄想、執著去理解,這是不可能的。要如何才能明瞭通達事實真相?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佛家講禪定,《楞嚴經》說「淨極光通達」,統統放下了,心淨到極處,自性就放般若光明,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都自然通達明瞭,這是真實智慧。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通過這個途徑,徹底覺悟的。
因此,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如來講經說法,總綱領都是戒定慧,戒是手段,定是樞紐,慧是目的。戒是守法,決定遵守前人的道路,釋迦牟尼佛走的是哪一條路,十方一切諸佛走的是哪一條路,我們要跟緊,不能捨棄。你想另外找一條路,找不到,決定不能開智慧,在正道裡面不能開智慧。你如果走到正道,正道是決定能夠幫助你開智慧;邪道決定不能開智慧,沒有辦法讓你開智慧。正與邪就是這樣來分別的,能夠幫助你開智慧就是正道,不能夠幫你助你開智慧就是邪道。依照禪宗所說,正道一定會達到明心見性,邪道就不可能幫助你達到明心見性。
諸佛菩薩走的是正道,正道純正,對我們的根機來講,純正之道是簡單、穩當、方便、快速,無過於淨土法門。修學淨土法門,佛菩薩教導我們一句話,「老實念佛」。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就是不老實。果然老實,效果很快。對真正老實人《十善業道經》就不需要講了,為什麼?老實人他一定修十善業,他不會再造惡業。哪有老實人還在造惡業?老實的人造十惡業,這個人就不老實了。所以真正老實人的言語行為,一定是跟十善業相應。雖然他沒有聽《十善業道經》,他的所做所為都是跟十善業道相應,這是真正的老實人。如果所做所為跟十善業道不相應,這樣念佛叫做不老實。不老實你就要聽《十善業道經》,要依照《十善業道經》來修正我們思想、言語、行為,才能夠達到老實念佛。所以佛在《觀無量壽佛經》、在《無量壽經》,為什麼一再強調我們要修十善業,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現象,佛跟我們講「無有作者」。這是真的,沒有人在造作、在主宰,不是佛造的,不是神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無有作者。是我們自己的心所變現,我們的識變化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能現,識能變,確實沒有作者,不是有個人在造作。『故一切法,皆不思議』。龍樹菩薩在《中觀論》告訴我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諸法,決定不是自己產生出來的;也不是從他生,他就是別人產生的;也不是自己跟他人共同產生的,也不是沒有因緣生的,是故說無生。你要真正懂得這四句話,你就證得無生法忍,證得這個地位。《仁王護國經》告訴我們,下品無生忍是七地菩薩,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到這個地位,《中觀論》這四句話你才能夠透徹了解。
他用什麼方法了解?不是天天想,天天想永遠不會了解。他是用甚深禪定的功夫,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看破、放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禪定,禪定就是六根接觸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在裡面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接觸外面境界,真正做到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是定;樣樣應付得圓圓滿滿是慧,定慧等學,這是佛菩薩的生活。所以一切法,確實沒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佛經常講「法爾如是」,所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此地所說的這幾句,在《華嚴經》上,世尊全部將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跟《華嚴》合起來看,非常有趣味,我們能夠體會到更深。再看下面經文: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自性如幻』是說自性起作用。自性雖然看不見,但是它有作用,如佛在《金剛經》所說的「夢幻泡影」。世尊常用不可思議來說明事實真相,他為何不將真相說出,只說不可思議?其實佛說的是真話,只有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下,事實真相才能大白,你才完全明瞭。思是意識,議是言語、議論。這個事實真相,決定不是言語說得出來的,也不是思惟想像能達到的。因此不可思議是一句真實語,絕對不含糊,只要你不思不議,事實真相就現前,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把心想停止了,然後你才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事實真相你才看到。
原來事實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凡夫始終離不開思議,所以永遠不能見道。道就是自性,宗門講明心見性。什麼人能夠見性?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思不議就見性。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言語道斷是不可議,心行處滅是不可思。所以,不可思議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真相就現前。可是世尊在不思議當中教我們思議,不可說之中他跟我們常常說,這裡頭有個奧祕,我們要明瞭。佛說法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會聽的人,「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他就契入了,這是根熟的眾生,上上根的眾生。佛說得沒錯,是我們聽錯了。為什麼聽錯?我們有思有議,不解如來真實義。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是真不簡單。
自性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僅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起用。十法界如幻,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世出世間。所以覺悟的人,法身大士住一真法界、住華藏世界、住極樂世界,一絲毫沾染都沒有,因為他們知道那都是夢幻泡影。『智者知已』,「智者」是諸佛菩薩,菩薩當中特別是指法身大士,他們了解諸法實相。了解之後,他們怎麼生活?『應修善業』。「應」是勸告的話,佛對我們講的,不但是行善、言善,心裡面連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我們今天做不到,因為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為什麼要修善業?修善業是沒有理由的,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佛法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就皆當作佛,一切皆成佛,他怎麼不善?我們每個人都是純善,純善現在為什麼變成不善,而去造惡?就是迷失了自性。雖然迷了自性,自性還是起作用,起了迷的作用,於是就造惡業。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是看他的本性,所以他的心裡面沒有一個惡念。凡夫看一切眾生是看習性,所以看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這是凡夫的看法。佛看世間一切人都是好人。這是一念的差別,觀念不同,外面的現象就轉變了。
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跟我們最貼近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容貌。細心的人能觀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容貌表現出來就是慈悲,舉止柔和、溫雅;心行不善,容貌,人一看就害怕。一般人講這個人殺氣很重,外國人講磁場,磁場不好,讓人看到、接觸到,感覺到恐懼,感覺很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場就很好,人家接觸就生歡喜心,覺得清涼自在很安穩,很願意跟他相處。這在我們生活當中都可以體驗得的。
『以是所生蘊處界等』,「蘊處界」是所生,自性是能生、能現、能變。自性能現是屬於它的本能,至於能變,能變是迷失了自性,自性所現的現象就會產生變化,將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知」是緣,「修善」是因,「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是果,『見者無厭』是善報,種善因得善果。所生蘊處界等是善果,你修善業、善因就感得善果。「蘊」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身體,受想行識是心理的現象。《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把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都包括盡了。受是感受;想是心裡的思想、念頭;行是剎那不住,我們的念頭不斷的遷流,前念滅後念生,這叫行,行就是念念不住;識是含藏。你所造作的,無論是善法、惡法、無記法,落在第八阿賴耶識裡,好像倉庫一樣。所以識是含藏的意思,造的善惡業,經上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事實真相。造這個因,不管時間再久,如果遇到緣,這個果報就會現前。如果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人決定不會作惡,為什麼?造作一點點的惡,自己也要受惡報。我們所造作的惡不是別人受,是自己自作自受,要懂這個道理。
「處」是十二處,講的六根六塵。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十二條裡面,心法只有一種,意是心法,色法講了十一種。佛為什麼用這種說法?眾生迷悟不同,有人對於色法迷得輕,對心法迷得重,佛就跟他講五蘊,心法講四條;有人對於心法迷得輕,色法迷得重,佛就跟他講十二處,色法講十一條,心法講一條。「界」是十八界,就是十二處,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加上十二處裡的意,心法就有七條。十八界中,心法有七條,色法有十一條,這是佛對於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人講的,說十八處。
總歸納起來就是色、心這兩種法,心是能變,色法是所變,色是心所變現的。蘊、處、界是一樁事情,只是開合不同。用現代話來說,「所生蘊處界等」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現象。「悉皆端正」,從自己的身相(身體)到生活的環境,我們的身相端正,居住的環境端正,居住的社會端正,居住的國家端正,居住的世界端正,再擴大,居住的星系(銀河系)端正,這豈不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今天我們說社會不好,世界不太平,原因從何而來?就是眾生不知道修善法,不知道自性起用的真相。我們今天如果真正明白了,就會真正修。還沒有發心去真修,說老實話,還不明白,對這件事情還不了解。
所以過去我們導師的老師,章嘉大師曾經說過,佛法是知難行易。知太難了,要知道很困難,行太容易了。真正知了,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就成佛了。念頭為什麼轉不過來?不知。所以佛法解在先,行在後。《華嚴經》清涼大師將全經分為四分:信、解、行、證。信、解難,真信真解,行、證就不難,真正是輕而易舉,很簡單,行並不困難。我們今天感覺到行證這麼困難,就是沒有奠定信解的基礎,我們信解的基礎不夠。然後我們就能想到,世尊何以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目的何在?就是幫助我們信解。只要真正信解了,行證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知道怎麼行、怎麼證。所以信解難,真正有信解,行就不難。再看下面經文: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龍王』是六道眾生的代表。為何用龍王來做代表?「龍」是變化多端,變化莫測。從我們自己本身來說,我們的起心動念也是千變萬化;就生活環境來說,一切人事物也是變化莫測。所以用龍來表法。「王」是自在的意思,沒有絲毫勉強就像天性一樣,自自然然起心動念,剎那不住,所以用王來代表。由此可知,我們業力之深,自己沒有辦法體會,業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覺察。此地以龍王來表法,意思很深。
『汝觀佛身』,佛現身說法,是為大眾做好的榜樣。佛身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是果報,果必有因。我們平常說相隨心轉,不但我們自身相貌、體質是隨心所轉,生活環境又何嘗不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皆是隨心所轉。隨心所轉,隨心所變,有人覺得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不好;有人覺得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非常美好,這是什麼原因?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的是美好,一切人、事、環境都是美好的;你的念頭不好,人、事、物沒有一樣是好的。所以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界沒有好醜,好醜都是從我們的心所產生的。
『百千億福德所生』,佛每一個念頭都是純淨純善是福德之真因。「百千億」不是真正的數字,是形容詞,告訴我們圓滿的意思。實際上是無量無邊的福德所產生的。佛福德的根源是什麼?《十善業道經》。諸佛如來百千億福德的根本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講的就是這一句,但是有輕重的差別,它是以孝親尊師為重。《十善業道經》與《地藏菩薩本願經》無二無別,《十善業道經》偏重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部經合起來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就圓滿了,《地藏經》偏重孝親尊師,《十善業道經》偏重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部經合起來,《觀經》淨業三福的第一福就圓滿了。
諸佛菩薩就是從這裡修起。從哪裡修?從這裡修的,也這個地方完成。《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今天的身是從百千億業障所生,佛是百千億福德所生。我們的身是從罪業所生,我們念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罪。佛是福德所生,佛起心動念決定不為自己。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他的成就是無量福德。我們起心動念自私自利,這是具足四相,所以無不是罪。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我們就知道應該如何學佛。
「從百千億福德所生」,這是因。『諸相莊嚴』,這是果報的總說。世間眾生福薄,佛陀示現在世間,總是與一切眾生現同類身,現同類身裡的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比較能夠體會得到。而經中讚歎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凡夫無法理解。世間有志之士,如同阿難尊者,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發心向佛學習。這是把果報展現出來,如果你覺得這個果報好,你也想要,就要像佛菩薩一樣的修因,因圓果就滿了;不修因,果報決定得不到,所以修因證果。
『光明顯曜』,這是顯示果德。「光明」就是中國人常講的氣氛,外國人說的磁場,佛法稱作光明。無論是說氣氛,或是說磁場、光明,這個光明,實際上它的範圍是遍虛空法界。物質的波動愈遠就愈弱。從情識裡生的思想波,雖然不同於物質的波動,它也是愈遠波動的力量愈微弱。可是自性的光明不同,大乘經常講,「諸佛菩薩,光明遍照」,那個光明是平均的。但是凡夫依舊不能覺察,光雖然普照,我們感觸不到,原因是被自己的煩惱障礙住。如果把煩惱習氣斷除,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感受佛光遍照都是圓滿的。
這就是性德與修德的差別,修德是有濃淡之分,有淡、有濃,像我們感受這個氣分一樣。我們親近一個有德行的人,他的磁場、氣分、光波也是遍虛空法界,但是跟佛、法身菩薩不一樣,他的氣分雖然好,煩惱沒有斷盡,他的煩惱比我們輕,我們感受他的氣分就好,就是這個道理。不但理如是,事亦如是。最明顯的感受,人沒有修持,心地不清淨,充滿貪瞋痴慢,他身上的氣味、口裡吐出的氣味、呼吸的氣味,都很難聞。有修行的人不一樣,譬如虛雲老和尚,不但身體氣味清香,連衣服的氣味都很清香。由此可知,善惡的念頭確實影響我們的生理,影響生理的組織,影響身體的分泌。
佛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斷盡了,這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得到,在佛法稱作「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蔽是隱蔽。『設無量億自在梵王』,「設」是假設;「無量億」是表示很多;「自在梵王」是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他們修四禪八定,也是福慧雙修,煩惱習氣完全伏住,但沒有斷,如果斷了就證阿羅漢果,就不是凡夫。他的氣分、磁場,也是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大自在天這些梵王,他們也都有光明,但是在佛光照耀之下,『悉不復現』,他們的光明就看不見了。譬如晚上的路燈,我們在晚上看很亮,但是白天太陽一出來,路燈就看不到了,不是沒有這個燈光,燈光被太陽光蓋過了,就跟這個意思一樣。
『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意思是說佛的光明太大了。瞻仰如來身的光明,實在是太大了,這也不是世間的日月光可以相比的,光明實在是太大了,光明是圓滿普照的。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段。下面的經文,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