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集) 2005/11/1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0-0010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請看當中的經文。我們還是從: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上一節我們講到,『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這句話非常之深廣,實在講佛經每個字每一句都含無量義,我們要做到這句話,沒有深入經藏那是辦不到的。比如說這邊經文就提個綱領,「亦令眾生了達因果」,怎麼讓他了達因果?我們自己怎麼了達因果?這就我們就要進一步去探討,我們自己不能了達,當然就不能令一切眾生了達,這是一定的。所以明心見性的祖師大德,「一經通一切經通」,那了達沒問題,見到本性了。一切法都是從自性當中變現的,你見到自性,你找到自己本來面目,哪有不了達的!但是得要見性才行,如果還沒有見性還是不行。所以在我們凡夫的位子,我們還是要參考其他的經典,我們要看註解。比如說老和尚他給我們講解,講解也是一個綱領提示,從這個提示當中我們自己還要去深入。昨天跟大家報告,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講「廣學原為深入」。為什麼要廣學?原來是為了要深入,深入一個法門,深入一部經典。
我們就以《十善業道經》來講,實在講我們沒有廣學,也很難深入十善業道。就是這句了達因果,就很難講,就沒什麼好講的,反正了達因果就了達因果。所以我們凡夫還是要參考註解,還要其他的經、善書來做補充說明。上一節跟大家提到《占察善惡業報經》,這部經就是講十善十惡。我們佛門四眾弟子,小乘的三十七道品,我們觀想也觀不成就,實在講也沒去觀,現在有幾個人這樣去作觀?沒有。大乘法隨入文觀也做不到,對這個世間畢竟起貪瞋痴慢的心,這是必然的,必然造十惡業。因此《占察經》它第一個輪相就是身口意,占察過去、現在身口意三業,善業多少輕重是屬於哪一方面的。身的善業多,還是心的善業多,還是口的善業多?反過來講,是身惡業多,還是口惡業多,還是意惡業多?或者善惡都有,這當中差別就很多,每個人不一樣,每個人的煩惱習氣都不相同。
第二個輪相是十善,占察身口意,知道身業、口業、意業,但是不知道它的積習久近,是很久、還是最近才這樣,善業、惡業都是一樣,看積習的久近輕重,屬於哪一條業。所以第二種輪相要占十善跟十惡,這個輪相好像能夠轉的,比如說一面殺生,一面不殺生,這有十個輪相,十善跟十惡配前面這個身口意三業,一個輪相是十善跟十惡。第三個輪相是占察三世因果報應,就是這裡講的了達因果,它是六個輪相,一個輪相是四四方方的,兩頭尖尖的。一個輪三個數字,一二三,第二個四五六,再來七八九,一共十八個數,三六十八,六個輪,一個輪三個數字。這個占下去一面是空白的,從一數到一百八十九,從一到一百六十是講這一世現在的果報,從一數到一百六十講現在生的果報。從一百六十一到一百七十一是過去世,從一百七十二開始到一百八十九是講未來世。未來世生天或到人道,或墮到三惡道,在佛法上有什麼成就,往生淨土,有一數是往生淨土,這樣合起來一共三世因果,占這個三世因果。
過去有很多同修問我一個問題,也遇到很多次。自己的家親眷屬往生了,不知道有沒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問我這個問題,我是很難回答。因為我是凡夫也沒有天眼通,看不到極樂世界,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去?當時我只跟他回答,等我到極樂世界我才知道,不然我現在是不知道。還有人一直要問,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同修一直問,很關心他媽媽往生到哪裡?我說我真的是凡夫,真的是不知道。如果你真的要知道,你可以去請教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你照那個經的方法去占,這樣可以幫助你解除這個疑問。他有沒有往生淨土?用這個一百八十九種數占三世因果的,或者是他生到哪一道,用這個占都可以占得出來,求佛菩薩感應,這個占三世果報。
所以了達因果,這個經也是有相當的一個幫助,因為它也是講十善十惡,還包括占我們自己過去生,現在生造的善惡業,還有這一生遭遇的種種果報,未來世的,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因果它的一個根源,一切法都不離自性。所以這個經是引導你入一真境界,就是入一真法界,你入了這個法界,是用這個方法引導入一真法界,你真正徹底明瞭因果,你見性了。因果不是小乘,不是迷信。所以有很多人看到因果兩個字,就認為是迷信,這什麼時代了,還講什麼因果?因果哪有迷信,實在講不相信因果的人才真迷信,事實是這樣。實際上我們都生活在因果當中,只是我們不知道,沒有去了解。這個《占察經》之外,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下《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這個都講因果的。佛在《大藏經》裡面講因果的也非常多,這些資料都可以蒐集。所以這個經文,一般就是祖師大德的講解、註解,這是看註解。另外我們還可以找經,以經解經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這部經講得不是很詳細,我們找其他的經講得比較詳細的,來補充這段經文,這個叫以經解經,古大德也都是有引經據典,引用其他的經來解釋這段經文。所以經它都是相關的、相通的。
我們要深入的了達因果,《了凡四訓》一定要看。印光祖師叫我們看這三本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就是要我們了達因果。尤其是《了凡四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今天喝一口水、吃一粒米都有因果的,都不出因果。所以他被孔先生算命算得這麼準,他為什麼這麼準?就是因果。如果現在算命的有辦法像孔先生那麼高明,實在講也不妨讓他算算,也不錯,知道自己的命運,自己才知道怎麼去改變。所以你看了凡先生生他有因緣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批流年,批得這麼準,這也是他後來遇到雲谷禪師,改造命運的一個前方便。可惜現在要找這麼高明的算命先生,恐怕不多,真正高明的當然他不會出來擺攤子。不能說沒有,是很少,大部分算的,都是有一部分會準確,有一部分不會很準。這個原因也是我們現代眾生造的業起伏太大,所以縱然很高明的算命先生算了也未必會準確。不像古代他們造業是有,但是沒有我們現代波浪起伏這麼大。在我們現代的人來講,如果一個人他沒有造什麼大的惡業,也沒有做什麼大的善事,這樣的人遇到高明的算命先生,就會把他算得相當準確。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看相算命也是有它的一個道理,也是可以補助我們了解因果這方面。
所以過去在台北老和尚遇到兩個人,一個看風水的夏景山老先生,一個翁陽春他是身體殘障坐輪椅,幫人家算命,住在洛杉磯。以前他到圖書館去,老和尚都叫我們送他《了凡四訓》,老和尚講的錄音帶、書。老和尚又勸他,你就一面算命,一面勸人家改造命運。這個翁先生他也很認同老和尚這個理念,所以他能夠就他這個行業,也是在弘法利生。所以現在各行各業,實在講都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就看他會不會做。尤其是看相的、看風水的、做醫生的,要弘揚佛法更方便,就看他懂不懂,他肯不肯發心?如果他懂得這個道理肯發心,就在他那個行業,就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在我們現代弘法利生最重要的科目,就是了達因果。如果對因果這樁事情不能了達,不相信善惡因果報應,實在講學佛是不能成就,一定有障礙,就是我們念佛往生都會有障礙。念佛法門最重要三個條件信願行,真信切願,行就是念佛,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你真相信,你真正發願要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真肯念佛這樣一定往生。
我們現在念佛念了這麼久,我們這三個條件有具足嗎?我們都說我修淨土,修淨土沒有錯,念阿彌陀佛就修淨土。但是修淨土有沒有淨土?我們淨宗學人,了解的人就不太多。其實在印光祖師的《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他老人家開示的也相當的明白,他是舉出永明大師的四料簡,裡面有一句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他老人家特別就有禪跟有淨土,給我們做一番開示,他舉出當時一些參禪的人跟念佛的人,他說什麼叫有禪?不是說你是學參禪就有禪,你去念佛就有淨土,不是這樣的。參禪要參到怎麼樣才叫有禪?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才叫有禪。如果你參禪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是有去參禪,但是還沒有禪,你還沒有成就,沒有禪。念佛人你如果不是真信切願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念佛沒有淨土。為什麼?你根本就不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貪戀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還放不下,這樣雖然念佛,沒有淨土。
我們看了大師這個開示恍然大悟,為什麼過去老和尚常常舉出,台中蓮社李老師講,一萬個念佛人難得有二、三個真正往生。那二、三個是真正想去的,其他的九千九百九十七個雖然念佛,不想到西方,還留戀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放不下。如果我們真正信願行具足,相對的我們貪瞋痴慢的煩惱就被降伏了。你一心一意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還會貪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嗎?不會了,你不貪這個就不會自私自利,你就沒有煩惱,你真想去這邊都放下了。所以蕅益大師跟我們講,「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他還會貪嗎?他不貪,當然他就不會。
所以淨土套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佛給我們開示的末法的四眾弟子,「不能觀察修學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淨想,成就現前。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及十二因緣法,亦不能勤觀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真如實際就是老和尚講的,入一真法界。現在老和尚他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法界觀,就是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以不勤觀如是法故,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這些你觀不起來,你不可能不造惡業,一定造十惡業。我們套這個淨土法門講,我們不能勤觀信願行三資糧,畢竟不能不作十惡根本過罪。我們現在還會造十惡業,就表示我們信願行還不具足。大家可以詳細看印光祖師《嘉言錄》,或者《文鈔》,祖師有很明白的開示。不具足,所以要補習,今年我到美國去,老和尚他說我們對老同修要叫現前補習,對新同修叫認識。為什麼?因為我們這些沒有具足,都會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所以要十善來對治十惡,這個惡是迷的根。
我們現在為什麼信願生不起來?為什麼我們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十二因緣法、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四念處?我們被惡業障礙住了。我們為什麼信願心生不起來?也是被惡業障礙住了。《十善業道經》後面,佛就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人天身,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所以我們信願不能具足,就是被十惡業障礙住,我們信願生不起來被它障礙住。大家常常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我建議大家,「往生正因」如果我們記不了那麼多,「往生正因」當中那一段經文非常重要,「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到十不痴,這十條善業。後面那段經文,都是講十善業的細節部分。佛在這個經文上很明顯跟我們講,「不得虧失」,不能虧欠,不能失去,要保持。這樣你信願念佛臨命終心才不顛倒,不驚不怖,這樣往生才有把握。如果我們平常做不到這些,臨命終往生就沒把握,就要看臨命終最後要走的那一刻,是不是真正放下,肯念佛,也是可以往生。不過平常沒有做好穩健的準備,臨命終就不保險了,臨命終的時候要提起正念不容易,尤其病苦來的時候。
我們常常也遇到很多人,他臨終病了,你勸他念佛,他說現在痛都來不及了,哪有心情念佛,念不下去。所以這個功夫在平常就要用,這個比較急的、比較重要的,其他的,佛跟我們講,那些都是不急之務。但是我們眾生現代這個末法時期,在家出家大家在爭,爭什麼?爭那個不急的,爭那個不重要的。這個重要的沒有人要去爭,重要就臨命終能夠念佛,自在往生這個重要。有幾個人他平常會想到這個事情?問問自己,我們平常有沒有把這個事情列為第一優先?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現前你選哪個?還是這個。這個習氣自自然然就起來,所以還是放不下,因此我們這個功課要補習。因為惡業是迷根,那個迷的根源就造惡業,所以我們第一個階段要先斷惡修善,幫助我們覺悟。
你這個惡業不斷,那個迷根障礙住了。所以一部《占察經》就是教我們先從懺悔,它是叫懺除業障。所以我們當前懺除業障也是很重要。如果我們有造十惡業,不管造多造少、重或輕,這個懺悔都需要。所以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二十一願就是「悔過得生」,我們過去有造惡業要懺除。懺除就是後不再造,不再重新去造這是真正的懺悔。不是在佛前念個懺悔偈,然後我們還是照樣去造惡業,這就不是真正懺悔,這點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定改過來,不要再去造惡業。比如說不殺生這條,我們不要再殺了。
我們在布里斯本淨宗學會,我聽說還有些同修,也是很多年的念佛同修,我們參加放生,大家一起放生。但是自己又跑去海鮮店,叫龍蝦這些來吃,這就沒有真正懺悔。所以真正懺悔,就是說永遠都不吃了。其實我的嘴比大家都饞,我以前在家的時候也是肉食動物,出家這個環境大家都煮素的,所以都吃素。剛開始感覺不太習慣,但是習慣就好了,這個毛病就調整過來,就改過來,這才是懺悔,才是真的懺悔。我們舉出一個例子,其他的以此類推,一定把我們的十惡業轉成十善業,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覺悟。因為惡業是迷的根,這個根要拔除,我們念佛信願心才提得起來。不然我們常常想要提起真信切願,就提不起來,就是被惡業障礙住。我們平常就提不起來,也不要存一個僥倖的心理,等我臨命終的時候,那一口氣快要斷的時候再來提。剛才跟大家講,那個很不保險,這個我不敢跟你保證。所以我們學佛的的確確在平常就要下功夫,不能存有僥倖投機取巧的心,存這個心就不對。
《了凡四訓》這個四篇,第一篇是「立命之學」,是了凡居士他給我們現身說法,他改造命運的一個實際的例子,讓我們看了有信心。第二篇是下手,「改過之法」,他先從改過,所以他改過不是排在第三篇。第三篇是「積善之方」,第四篇是「謙德之效」。所以從這個排列的順序,我們就知道修善之前要先修懺悔,當然在修善也是一種懺悔,懺悔就是改過,你這個過失改掉了,修的善它保得住。不然我們一面修善一面又造一些罪過,這個修的善就漏掉。所以他先改過,然後才講積善,這個也很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所以在「改過之法」裡面,求佛力加持這部分,我們大家特別留意。我們沒有時間像《占察經》這樣去修懺悔,那個也要有時間,也要有人護持,也不是很容易。不過我們懂得這些原理原則,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也是可以修懺悔,一樣的,念佛、念《彌陀經》這都可以修懺悔。
經上跟我們講,「至心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我們至誠懇切的念佛,一定可以懺除業障。但是一定要懂得改過,不然你一面念佛一面又造過失,那罪過永遠懺不乾淨。不斷的懺悔又不斷的造作,這永遠懺不乾淨。所以過要把它改過來,這樣我們去造的惡業障,才能夠把它懺除得乾淨,這個也非常重要。「改過之法」這一篇,我們可以參考《占察經》,《了凡四訓》這些我們可以多多的參考,看看人家怎麼發心,他用什麼心態來懺悔。所以懺悔不是嘴巴講,從內心裡面發願,發心要把錯誤的觀念、言語行為,把它調整過來,你發這個心那才是真懺悔。我們煩惱習氣比較重就是要求佛力加持,自力、他力互相結合,能夠讓我們懺悔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業障消除這個相我們自己可以感受得到,有的人善根比較深厚,業障懺除之後他見到好相。像《占察經》講三業清淨,他一定會見到好相,但你一定要根據《占察經》這個方法去占。如果三業還沒有清淨見到好相,那是屬於魔作不是真的,魔境,三業清淨才能見到好相。有的人業障懺除乾淨,見到佛菩薩,聞到異香,看到蓮花,夢見佛菩薩,這個《了凡四訓.改過之法》都有。
你的業障懺除了,這個相現前是正常的,佛菩薩來給我們證明,來相應。有的人他沒有見到這些相,但是自己感覺到頭腦清醒,智慧頓開,內心常常生起法喜,不會沒事情自己心裡也生煩惱。以前心裡常常生煩惱,事情常常忘記,辦事情常常做錯事情、講錯話,或者晚上做惡夢,夜夢顛倒,這些都是惡業深重的現象。有這些現象我們要覺悟,要趕快把它改過來,要趕快懺悔;業障懺除,這些現象就沒有了。雖然沒有見到好相,有的人見到好相,有的人不能見到好相。沒有見到好相,如果你業障懺除,身心也會感覺得輕安、安穩,這個都是業障消除的現象。所以我們現在業障深重、還是業障輕,還是業障消除,從《了凡四訓》這段「改過之法」,可以去對照我們現前業障,到底輕還是重,這是比較方便的一個方式。每天自己對照經文來反省、來檢點,來勉勵自己精進的修學。像這裡經文講「當應如是修學」,應當如是的來修學,這就是一個成績。所以我們修學不能說修了半天,修了好幾年、幾十年,一點成績都沒有,好像到學校念書念了一輩子,一點成績都沒有,這就不可以。所以我們修學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不是混日子,我們常常要提高警覺。
我們提起覺照,第一個要多聽經,第二個自己多反省、多對照。像悟全法師編的《弟子規》功過格,我看那個格子,我看了一下不曉得該怎麼記。這個做出來了非常好,進一步該怎麼去記,該怎麼做?那做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效果?一定要拿個成績出來。你有去做,開始去看才會去發現問題,就像《了凡四訓》講的,我們對這個道理還不是深入,那先從事相去做,這從事相改,這從事上改,這是第一個層次。再高一層從理上改,為什麼要這樣做明白它的道理,道理明白就很樂意去做;道理不明白,硬這樣做有帶一些勉強,不是究竟之道。所以明理,聽經就是幫助我們明理,包括我們現在聽《弟子規》的講演,為什麼要這樣做?明理。最高的層次從心上改,從我們的起心動念去改,這個功夫比較高,這是從根本修。如果我們會從心上去轉變,去改變我們的心裡,身口自然就跟著改;心是為主的,心是指揮的,心正了身口跟著就正。如果還做不到心上改,先從事上改,從理上改,這個也可以慢慢循序漸進,從心上改才是最根本的。《了凡四訓》做個比喻,好像要砍一棵有毒的樹,不是從枝枝葉葉去砍,從那個根直接挖掉,就沒有了。這是比喻我們惡業從心去做個轉變,起心動念去覺察什麼是惡念,什麼是善念,這從根本修,這都修懺悔法門。
「了達因果」,我們才會樂意的去修,去改過、去修善。如果對因果不明瞭,那叫我們去斷惡修善,實在講心不甘情不願,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做到底有什麼好處?現在的人講現實,做一樁事情都要問一問,這個事情做了有什麼好處?不做又有什麼壞處?因果是講最現實的,所以世間人講現實,也沒有比佛法講得更現實。其實佛法講的是最現實的,你這樣修你就得利益,你不這樣修你就有害處,這是最現實的。所以我們這個因果看《了凡四訓》。再來《感應篇彙編》也非常好,它有理有事,舉出古今的一些公案。這些古代的人這樣做,他得到這個果報;現在的人看看,他這樣做也是得這個果報,我們就證實這是真理沒錯,真理超越時空的。再來就是《安士全書》,像「文昌帝君陰騭文」,後面「萬善先資」、「欲海回狂」,這裡面舉的因果的事理,非常豐富,也是引經據典,三教的經典都引用。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句經,佛經的這些參考資料之外,印祖提倡這三本書也不可或缺,也不能缺少。這樣來補充說明,我們對了達因果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觀念,才知道怎麼去做,也知道怎麼去勸別人。
我們看到古代的這些公案,發生因果報應的事實,再加上我們現代的。過去老和尚叫我看報紙,要我剪報,報紙報導一些比較明顯的,現代因果報應的事情。過去台北市黃柏霖黃警官,他也很熱心去蒐集這些資料,因為他在警察單位常常知道這些案子,所以當時他也蒐集了一本,現代的比較明顯那些善惡因果報應,現代的這些資料更能說服現代人。如果你拿古代的,他也沒看到,實在講他還是半信半疑。如果我們拿出現代的這些資料,這些證據給他看,他就容易相信,因為這個畢竟是現代的。現代有這些事情,再去對照古代的,沒錯,古人不是騙我們,是真的,真的有這麼一回事情,所以古今要去對照。尤其現代的資料蒐集得愈多愈好,因為我們畢竟講經,勸別人是針對現代人,所以現代尤其是最近的,愈近的愈好,可以即時提出來。
因果了達,要完全徹底明瞭通達,當然成佛才能徹底。但是我們現在有一個初步的了達,我們自己修學同時也可以勸別人。像剛才舉出的這幾部經典,這些我們要多深入的去探討,這樣才能「亦令眾生了達因果」。所以雖然文字沒有幾個字,但是我們不能輕易把它這樣看過去,看過去你念一念,這個《節要》好像也沒什麼,這個《節要》短短的。如果你沒有這麼些內容來補充說明,實在講你對這個經文不了解。自己都不了解,怎麼有辦法去勸別人了解?所以要先從自己去了解,然後才能「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因果明瞭了,修習善業自自然然他就很歡喜的去做。
所以下面講,『於諸福田歡喜敬養』,「福田」兩個字,田是生長的意思,像一般稻田、麥田,這個菜園也算是田,田能夠生長。福田就是能生長福報的,這個叫福田。用這個田來做比喻,我們種五穀雜糧,你要找到良田,肥沃的土地良田,才能長出茂盛的五穀雜糧,豐盛的五穀雜糧,質量好,量又多。像圖文巴這個土地非常肥沃,種什麼長什麼,澳洲這個土地都非常肥沃,而且很多都是有機的,沒有人種過的,種下去的確是個良田。福田,佛用這個來比喻,「福田於諸」,諸就是這個福田很多。福田很多歸納起來三大類,第一個恩田,第二個敬田,第三個悲田,這是把一切福田歸納三大類。恩田,我們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以父母恩為一個代表,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眾生恩。一切眾生對我們都有恩,但是以父母為根本,這個叫恩田。比如說孝養父母,孝養父母的人他有福報,尊敬師長的人有福報。你報國家恩,能夠感眾生的恩,老和尚提倡知恩報恩,一個人知恩報恩,他就有福報。如果一個人常常忘恩負義,這個人就沒福報,造罪業,不知道人家對我們有什麼恩。所以不知恩,就不懂得怎麼去報恩,他都不知道什麼是恩,你叫他怎麼去報答?不可能的。
要先知恩然後才懂得去報恩,所以恩田第一個從父母開始。如果對父母這麼深大的恩德都不知道,都不曉得怎麼去報恩,你還去談報什麼眾生恩?那就是不實際,不對。所以從父母恩開始,你看《弟子規》第一個就是「入則孝」,儒家有個《孝經》,從孝開始。我們佛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佛門的孝經,所以大乘佛法根本實在講《地藏經》,《地藏經》講孝,報答父母恩是三世。儒家《孝經》、《弟子規》講的孝,是一生一世一個階段。佛門《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孝,講過去世生生世世的父母,現在世、未來世,這個講三世的孝道,講三世才圓滿。講一生一世是一個階段,還不圓滿,一定《地藏經》這個孝才圓滿。所以你能夠依照《地藏菩薩本願經》來修學,來報答父母恩,報答師長恩,報答國家恩、眾生恩,這個真正能夠達到圓滿,圓滿就是成佛了。自己成佛也幫助眾生成佛,這個才圓滿。世間法的報恩,是一個階段性的報恩,眼前這個階段的,這是一定要佛法來補助才能圓滿。不然世間法只有一生一世,那過去世生生世世都有父母,那都不報了嗎?未來世也有。所以佛法尤其在《地藏經》是孝經,能夠深入這部經,這個人的福田就長無量福報!
第二個敬田,這個敬特別指三寶,恭敬三寶。六道眾生在三界裡面生死輪迴,如果沒有遇到三寶不能解脫。世間所有的宗教、學術、哲學、科學,都不能解決生死這個問題。所以要尊敬三寶,三寶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能夠圓成無上菩提,成就圓滿的智慧、德能,這個沒有三寶不行,三寶是人天眼目。所以你在三寶裡面種的福報,老和尚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非常詳細,比你在世間做一些善事,那個功德不能相比。你在三寶裡面獻一支香、一支花,那個福都不可思議。世間一般人他只懂得去做一些慈善事業,那是小善,小善當然是要做。但是這個根本的大善,很多人不知道去做,在三寶裡面種福很多人,不知道去做,非常可惜。
第三個悲田,這個悲田也是非常廣,幫助眾生,救濟眾生的苦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是福報,這個在《地藏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佛也講得很清楚怎麼樣修布施,你能夠得到最殊勝的福報,最殊勝就是成佛。
好,這節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段還沒講完。明天山下要我去做三時繫念,所以明天我們就停一天,後天晚上我再繼續跟大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