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05/11/8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10-0004
諸位大德、諸位同修,請大家看經文第四行從當中看起: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
上一節我們講到這段。這是佛法給我們講的無我,佛法的修學主要破除我執,第一個先破除人我執,第二個法我執。人我執從我們身體,這個身見開始破起。實在講還是要先從我所來放下,上一節跟大家報告,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早年修學,章嘉大師教他修布施,這個布施從我所放下。先從我們身外之物我所有的,這是我們大家要共同來勉勵,來學習的,然後進一步再放下我。因為我跟我所都是虛妄,不是真實的,因此佛勸我們要放下。如果是真實的,佛勸我們放下,那就不對了,因為它是真的,我們可以得到的。實際上我跟我所,我們都得不到,在《般若經》上總歸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整部六百卷《大般若經》講這麼多,講到最後結論就這四句話。畢竟空,空就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
不可得,我們什麼也得不到,因為是虛妄的,所以得不到,就是此地講的『無我我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在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當中,我們去執著想要得到,在這個虛妄當中你想要獲得,佛跟我們講是絕對錯誤的。起了這個執著,畢竟就生煩惱,有了煩惱就造業,造作惡業,冤枉受六道輪迴之苦,所以修學這幾句話是一個根本。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修學就是一定要破除我執,起碼你破除人我執,證阿羅漢果;破除法我執,證菩薩果位。這是一般修學,一定是要破除我執的。我們修學淨土,雖然不斷煩惱也可以,對於這個道理也不能不懂,雖然不要斷除,但是還是要控制。我們明白這些道理,能夠幫助我們伏煩惱,一切煩惱都是從我執當中生的。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雖然每個眾生各個隨自己造作的業力,所感得果報、所現果報都不相同。這個不相同的果報,是不是有一個人在那邊做主宰?佛跟我們講,沒有。『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沒有一個人做主宰,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去感受,因為這一切都是自己心中變現出來的。你自己變現的境界,你造善,它就現一個善的境界;你造惡,它就現一個惡的境界。完全是自心所現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你在夢境當中,這個夢醒過來,細細想一想,夢中有別人、有自己、有山河大地,這個夢境的一切從哪裡來的?都是自己心中現出來的,你自心現的。整個夢境的人事物,都是你自己心現出來的。我們醒過來,再看看我們現實的這個世界,又何嘗不是一場夢?我們看到的人,有好人、有惡人,有好、有不好這一切都是自己心變現出來的。離開我們自己的心,這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說離開我們自心,那你說這一切從哪裡來?那不存在了。所以我們常常去想這個道理會開悟,就是一切法唯心想生。你知道都是自己心現的,那跟自己這個關係就密不可分,都是一體的。所以別人是我心現的,你是我心現的,我也是你心現的,所以佛在大經上講,「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彼此心現同一個體性,這是真正悟入這個道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就生起了。你沒有悟入這一層道理,很難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不起來,因為你對這個事實沒有認識清楚。下面講:
【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上面講的這些道理,這裡再給我們說明,『故一切法,皆不思議』,這兩句話也是一切大乘經常講,「不可思議」。這一切法它為什麼會變現這個樣子?《無量壽經》我們常常念,在第十一品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有很多現象我們想不透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出來?比如說經上講的,天人他為什麼可以住在虛空?有人住在地上,有些眾生是水中游的,這一切現象是怎麼來的?佛跟我們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大家細細去參這句話,這兩句話如果參透了,一切大乘經你就開悟了。我們人為什麼會長得這個樣子?過去我記得年輕的時候,大概十九歲那年剛剛聽老和尚講經,剛剛聽《楞嚴》。有一天我在台北市晚上的時候,那一天老和尚沒講經就出來逛街了。逛街時被兩個基督教徒把我拉上計程車,硬把我拉上去,在新生南路那邊有個教堂要我去聽道。當時基督教宣傳很熱心,給我出計程車錢,聽完了還送我回來,連車費他都出了,很熱心找人去聽。這個牧師剛從國外回來講得特別好,我是硬被架上去,硬被拉上車去聽。既然被拉上去了就去聽,真的人滿多的,教堂人擠得滿滿的。牧師就講了很多,也是口才不錯。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他就講到說,我們人這個眼睛、鼻子、耳朵,為什麼會長得這個樣子?這都是上帝造的,上帝造得真好。他說這個鼻子都往下,如果上帝給我們造的鼻子往上,下雨那就要積水了。當時我聽了就覺得很好笑,因為我已經開始聽老和尚講《楞嚴經》,所以聽到牧師的說法,我聽了就覺得滿好笑的。上帝就是很會造,你看造得多好,這個鼻子是往下,他沒有給我們造往上面,往上面下雨就慘了。這是一般宗教都是認為這些萬物,都是有個上帝在造,怎麼造、怎麼造的。那佛跟我們講,其實不是,不是有什麼人在造,是不可思議業力造成的。這個不可思議業力,前面跟我們講怎麼來的?是你自己心變的,你自己心想變現出來的。但自己心想變現出來,我們現在自己不知道,佛給我們指點出來是你自己心變的。
每個眾生他心想不一樣,他造作的業不一樣,業力不可思議,它就變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出來。所以在《觀無量壽佛經》佛跟我們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萬事萬法,都是從眾生心想當中所生的。「皆不思議」,不可思議這四個字,在大乘經裡面我們常常讀,我們常常讀《彌陀經》、《無量壽經》,都常常讀這個不可思議,其他大乘經也常讀。大乘法講的這四個字,如果我們參透了,那你就明白了,你就知道怎麼一回事情。要怎麼樣才能明白?不可思、不可議,就是禪宗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樁事情你不能用想的,不可思,不可以用你的思想去想,你想不到。不可議就是你不可以用言語去議論,你用言語也表達不出來,你也講不出來,所以才說不可思議。所以禪宗講言語道斷,就是不可議,言語你達不到;心行處滅,你不可以用思想去想像,這個也達不到。離開這個思議,你就見到真相。這個禪宗參禪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其實大乘法都是一樣的,每個法門都是一樣的,都是要入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你看《華嚴經》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你要入不可思議解脫的境界,那才是我們真正本來的面目。我們現在為什麼見到這些現象?我們見到這些現象是虛妄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虛妄?因為我們從思議當中產生的,不是真的,那是虛妄的。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是假相,真相沒見到,為什麼見不到?我們用心意識,離不開心意識。離開心意識就不可思議,事實真相你就見到。我們念佛也是不可思議,念佛你念到不可思、不可議,你就見到真相,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可以達到。在大乘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達到,方法不一樣,目標是一樣,都是要教我們入不思議境界。入像《華嚴經》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自性如幻』,「自性」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現象,都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變化出來的。我們現在看到十法界這些現象,是幻化的,像《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我們要讀《金剛經》,這個般若經典裡面都是在說明這樁事情,「自性如幻」,這一切都是我們自性所生的。如幻就是變幻不定,可以變好,也可以變不好,看你怎麼變。自性就好像一張白紙,你可以畫,看你要畫什麼東西。這個相是如幻,但是,性是不變的。我們大家可以去參究這樁事情,古大德常常用金子來做比喻,比喻我們這個性跟相。金子它的本質,金是一樣的,它的體是金,但是金的相很多,你可以造一尊很莊嚴的佛像,也可以造一尊菩薩像,也可以造羅漢像,造一尊人像,造一隻貓、一隻狗,或者首飾戒指、項鍊、手環。
我們到銀樓去看,金子很多,但是它那個相千差萬別,非常多,但是它的質料都是一樣,都是金。你可以把它塑造成一尊很尊貴的佛像,你也可以給它弄一個最骯髒,像用金子打一個馬桶也可以,質料都是金子,雖然是馬桶也是金子,佛像也是金子,所有這一切統統是金子。這個金子的本質就比喻我們的自性,佛跟眾生的自性都是一樣,都平等的。但是佛覺悟了,他證得佛身,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眾生迷惑顛倒現出十法界,現出六道、三惡道。地獄是最苦的,就好比那個金子去打造最不好的,但是它還是金,沒有離開金,這個當中受用大不相同。因為這個金子可以造好的,也可以造不好的,這就好比如幻,這個相是可以變來變去的。你不好的,也可以把它回歸到好的。
所以下面講,『智者知已』,「智者」就是明白這樁事情的人,叫做智者,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我們現在算不算有智慧?我們沒有智慧,因為我們對這樁事情還沒有真正透徹的明白。如果對這樁事情,我們透徹明白了,你一定會改變的。這個從什麼地方看?從修善這方面來看。真正明白肯定他會修善,因為這樁事情,就是你可以給它修到最好的,最圓滿的。很多人他不知道這個事實,因此他不知道去修,為什麼不知道去修善?因為沒有智慧。所以修善還得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他不懂得修善。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這樁事情以後,佛勸我們要『應修善業』。我們雖然還沒有說達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但是聽佛給我們開示,給我們講,我們也知道了,起碼也有個概念,也應該發心來修善業。為什麼勸我們應該修善業?你修善業你的果報才好,才莊嚴、才圓滿。
下面講,『以是所生蘊處界等』,你修善業,「以是所生」,修善業你所往生的「蘊處界」,蘊是五蘊,處是十二處,界是十八界。如果要細講,大概《佛學大辭典》這些名詞術語,一樁一樁搬出來講,這比較繁瑣。如果簡單講蘊處界等,就是指我們正報的身體,跟依報居住的環境。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構成我們整個身心世界,你這個正報的身體,跟你住的依報環境。『皆悉端正』,「端正」就是莊嚴、美好。這在我們一般中國民間,非常流行的看風水,風水地理。我們居住一個地方,總希望找到風水環境比較好的,風水地理其實就是環境,你要找個好的環境。所以風水地理,它也不是迷信,是一般人他不了解這個道理,人把它搞成變迷信。其實我們說要找個居住的地方,你要買個房子,或者你要建個道場看看風水,這是一定需要的。你總不能隨便去找一個不好的環境,還是要有所選擇。我們老和尚選擇在圖文巴建淨宗學院,他就是看風水地理,他覺得這裡風水地理好,地勢也比較高,淹水也淹不到,他覺得這裡安全,萬一有什麼災難,這裡是比較上安全。
澳洲這個地方土地肥沃,種植這些蔬菜水果很容易生長。澳洲唯一比較缺乏的就是水,這個水的資源比較上缺乏。不過那天我聽悟全法師講,前幾天聽說乾旱限水,後來大家念佛迴向祈求老天降雨,我那天上山就傾盆大雨,又打雷,又閃電,所以應該水庫都滿滿的,這個的確是有感應。這個地方人少,我們根據佛經造業的理論來看,這個地方的人少造的業當然也就比較少。造惡業的當然有,但是比起其他國家地區來講,這個比例上就很少。聽說澳洲現在人口只有一千八百多萬,土地是台灣的二百倍大,一個小小的台灣就二千三百萬,比澳洲人口還多,這個人口密度很高。中國大陸很多城市這個密度也就更高,大家如果再到香港去那個密度就更高,幾乎要人擠人了。人多的地方造作善業的也有,但是造作惡業的相對的很多。所以你到一個地方,你在澳洲住久了,再到其他的地方,你會感受那個氣氛不太一樣,有時候你會不太適應,就是那個磁場不一樣。如果我們修行的功夫很高,你去把不好的磁場,你可以把它改變成好的,去影響它。但是我們修行功夫不夠,我們去是被它影響,不是去影響它,我們的力量太薄弱了,它那個地方的人多勢眾,又強又大,我們是招架不住。
我是聽老和尚跟我講,他的家鄉城隍老爺啟請他老人家,在香港講《華嚴經》,就是講這個大經來緩和化解這些災難。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一個消息,聽說明年年初有個禽流感,如果這個禽流感爆發人傳人,這個世界上會有很嚴重的一些災難。所以老和尚在香港講經,的確他能夠去轉境界,《楞嚴經》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講大經這個地區,得到諸佛菩薩、龍天諸法善神的保佑,的確可以緩和,可以化解這個災難。所以他老人家現在在香港講經,也是接受他家鄉城隍老爺的啟請,也是大慈大悲為一切苦難眾生。在那邊講這個大經,這個環境它會受到影響。過去我們在台灣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那個圖書館建造的格局不好。所以有一年老和尚去請美國夏景山老先生,專門看地理的,到台灣景美去看。聽說我們達拉斯那個佛堂,他也提供一些建議。夏老先生到景美一看,這個大樓蓋得奇奇怪怪的,因為它蓋那個形狀不正規,也不是正方,也不是圓形,也不是橢圓形,那個形狀就不正規。
他說這個地方的人住在這裡都很奇怪,三教九流都有。蓋那個大樓根據我知道的,三家公司都倒閉,蓋到最後一家老闆也倒閉,被抓去關起來。那個大樓的使用,是韓館長她買了,老闆被關起來,公司倒閉,使用執照發不下來,沒有使用執照沒有電,也沒有水。那時候韓館長進去之後,她就想辦法,沒電接臨時電,但臨時電很貴,比一般的電大概貴了十倍,沒有水也是接臨時的水。後來圖書館搬進去,一些買房子的人也就跟著搬了。實在講那棟大樓真的是沾圖書館的光,沒電沒水你怎麼住?韓館長搬進去,陸陸續續訂房子、買房子的人他們都搬進去了。到六樓榮工處,還有電力公司它們也來租了,它們租是國家的單位它有電,所以韓館長就去跟它們接洽,接它們的電。所以我們住十幾年住在圖書館,是住在違章建築,老和尚講違章建築,沒有使用執照的。但是弄到後來也繳稅金,又繳電費,繳水費,什麼都有。後來那個老闆被關關出來,然後再跟那個老闆商量,找地方的官員補這個稅金,後來才正式發使用執照。
發下來之後,前幾年也是環境不好,那個時候一樓二樓原來是要做菜市場的,後來菜市場也做不成。做不成一、二樓都沒人,沒有人誰住?就是那些喝酒的,打架喝酒的。以前旁邊還有一個大水溝,就有一個喝酒的人,喝酒醉掉到水溝裡面淹死了,那個我們都看到。所以以前要去圖書館的同修,經過那個一樓陰森森的,也沒電烏漆墨黑的。電梯又很恐怖,常常卡在當中上不上、下不下,常常在喊救命的。以前我跟大師兄常常拿一個螺絲起子,就專門去救人的,去電梯它有個洞,把它拉開,那個人卡在當中上不上、下不下。到了五樓,師父在那邊講經一番氣象,所以有些同修來說,我們走到五樓看到佛光,在一樓好像在地獄一樣,晚上去聽經陰森恐怖。的確那個地理環境非常不好,常常很多事情。
而且這大樓真的是三教九流都有,佛教、基督教、摩門教、一貫道,四樓是天道,所以韓館長講四樓它是天道,我們五樓是佛道。所以那個大樓也有日本人、也有美國人,什麼樣的人都有。真的如夏老先生講的,這個地理環境不好。但是老和尚在那邊講經,講了十幾年,這個磁場慢慢把它轉變,慢慢改過來。後來遠東百貨公司租一、二樓,那下面就熱鬧了,就不會像以前那樣陰森恐怖,很熱鬧,那個磁場慢慢改變過來。這是長期講經說法,有龍天護法的確是可以去改變這個磁場。我們修學功夫如果差一點,實在講我們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修學的環境,還是很重要,因為我們功夫不到。如果你功夫到家了,你是可以出去教化眾生,去度眾生。我們功夫不到,實在講出去都是被眾生度,這是我個人也有很深的體會。所以澳洲這個地方,的確我們修學很好的一個環境,的確是很好的環境。因為你來到這個地方,你感受這個磁場不一樣,身心比較清淨。你一回到台灣、到大陸、到馬來西亞、到美國人多的地方,的確那個磁場不如這裡。因為我們可以想像,可以推理,人少造惡業的少,所以這邊就滿清淨的,真正是修行辦道的一個好地方。現在我們自己也種種菜,在這裡實在講有什麼災難,維持一般的生活應該還是沒有問題。所以老和尚選擇這個地方,也是看風水地理。
所以過去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為什麼搬家搬了三次?她還是選擇環境。她如果不選擇環境,她沒有辦法培養孟子這樣的一個賢人出來。我們現在要培養祖師大德,當然環境的選擇非常重要,這是講到「蘊處界等,皆悉端正」。你看一個地方,這個地理風水如果好,就說明這個地方的人心善良,所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果這個地方不好,說明這個地方的人心造惡的多,惡業造得重。有時候我們不懂得看什麼地理風水,但是我們有一個直覺感,你走到那個地方,感覺氣氛不舒服,那個磁場散發出來的波,我們感覺不舒服、不對勁。我想大家也常會有這個經驗,你到一些地方你會感覺不太舒服,那個磁場就不好;你感覺很安穩、很舒服,那個磁場就好。像學院這個地方的確磁場相當好,所以大家住在這裡,就是我們地球上的天人,住在這裡是地球上人道的天人,大家有福報。
我們修學如果有成就,再去凡間度眾生,再下凡去度眾生。所以老和尚說到香港去他是下了凡塵,在這裡是天上,到香港是下了凡塵。的確是凡塵,你看在那個大都市裡面,在現在中國大陸,去山東、上海幾個大城市,的確都是引誘你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你觸目所及都是勾引你的。你說沒有相當的定功,去那邊實在是招架不住,你這個心很容易就被誘惑。大家能夠住在學院這個地方,也是各位有修積善業,大家都有修積善業,所以「蘊處界等,皆悉端正」,這個地方很好,非常美好,大家有修善業才會住在這個地方。如果不修善業他也住不住,他沒辦法住下來;能夠住下來一定有修善業。『見者無厭』,看到的人不會討厭,因為不好的環境,看了人會厭離。我們的長相如果長得不好,人家看了也會厭離,不喜歡跟我們接近。我們這個身體容貌不好,環境不好,人家看了當然就不喜歡了。
今天下午,悟全法師跟東天目山齊居士聯絡,最近聽我們老和尚講,那邊大概有六十個人要剃度。老和尚請他們到廬江實際禪寺,滿成老和尚那裡剃度。電話中我也聽到齊居士在講,現在天目山是有三十個,深圳好像十幾個,另外二十幾個是其他地方的。齊居士講我們現在挑選這個,要容貌莊嚴的,要什麼條件。出家在經上講,的確是要六根具足,形象莊嚴是福報,因為出家就是僧寶,僧寶要讓社會大眾生恭敬心,形象當然非常重要。好的相是從修善業來的,相由心生,所以相不好的人也不要有自卑感,因為不好的相也是自己造出來的,好的相也是自己造出來的。知道這個道理,你可以改變,你可以把不好的相改成很好的相。大家如果看過《玉琳國師傳》,以前我大概十六歲的時候,很喜歡看佛教的故事,那個時候是看星雲法師著的《玉琳國師傳》。玉琳國師在清朝,是我們佛門真的大徹大悟的大德,也是當代的高僧大德,所以被當時朝廷封為國師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根據這個傳記的記載,玉琳國師前生也出家,但是相貌非常醜陋,相貌很醜陋,但是他的聲音很好,唱頌聲音很好。有一個大富人家的女兒去供僧,供僧鞋,供僧鞋就算了,出家人常住有幾個出家眾,供僧鞋的人都要親自去她那邊領。但是玉琳國師這個前生他很醜,所以他不敢出來見人。但是長者女她就一定出家人親自來領僧鞋,常住的人跟她講,他不好意思出來。她說沒有關係,就請他出來,結果出來一看,真的長得很醜,這個長者女嚇得哭了。玉琳國師這個前生他非常內疚,也知道是過去世不修善業,所以這一生得到這個相貌這麼醜陋,人家看到都害怕,都不喜歡。所以他就發願去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去拜藥師佛修懺悔法,藥師如來有個藥師懺。拜藥師如來,他這個修了之後,他這一生往生他再來投胎,就是投玉琳國師,玉琳國師的相貌就莊嚴了。所以過去世有這樣的因緣,玉琳國師出家之後還有這麼一段的因緣,就是前生根據傳記的記載有這麼一樁事情。這樁事情也說明,這段經文講的,這個相貌是可以改變的,但是要知道是從心地去改,從修善業去改。
這個相貌改了,我們老和尚也給我們做一個很好的示範,老和尚年輕的照片,我也看過的確非常瘦,這個下巴尖瘦,他那個年輕的相片都有。所以他講算命先生給他算的,他活不過四十五歲,又沒有福報。他晚年的相,人家看起來都不像快八十的人,容光煥發,這個體質改變,這個的確是他這一生修的,這一生弘法利生的福報修得太大,福慧雙修。所以他現在這個相完全不一樣,跟年輕的時候完全是不一樣,他修學也是給我們做一個示範、一個榜樣。我們如果努力的修,你這個善修得大,我們這一生這個相就改了,這個相貌就變,來生當然就更殊勝。相貌改變我們自己可以去體會,你自己可以常常照相,年輕的時候,年紀大的時候,一般來講四十歲以前的相是前生的,前生造的。四十歲以後的相,是這一生四十年當中造的,跟這一生有關係,四十歲以前的相是過去生帶來的。所以晚年的相如果好,就說明我們前面四十年,這當中修學有些改變。如果晚年的相不好,也說明我們前面四十年,不好的做得比較多,所以晚年的相不好。晚年的相如果比年輕好,就說明你在前面四十年的階段,修得比較好。這是我們每個人自己都可以做個實驗。
我們一般出家人跟在家的相,這個會比較明顯的不同。我們在家的相,出家之後相又不一樣。但是出家的相要改善,還是要遇到正法,你親近的道場是正法的道場,真正有修有學的道場,你會受影響,你會改變。我們現在跟隨老和尚,也是大家的福報,每個人都會改變,都會提升境界,都會進步。所以我們這個道場,從台灣到美國、到新加坡,一直到現在澳洲,在家出家的同修大家的境界都不斷的在提升。你每經過一個階段都有一番挫折,這些挫折就是讓我們提升。你通過了這個挫折,這個魔障,你的境界就向上提升一層。所以一些挫折、一些境緣來也不是壞事,也都是幫助我們提升境界的,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道理,境緣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提升,就會進步,不會一直停留在原來的層次,會向上提升。我想這個我們大家應該都有經驗,經驗談,你整個修學的心路歷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在提升,不斷的提升,不斷的接受考驗。這段我們看到這個地方,也可以說,佛勸我們修學的一個結論,就是勸我們應該修善業。我們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懂得要修善業;知道以後應該就要修善業,修善業才有善的果報。你的依報正報才莊嚴、才端正,「見者無厭」,見到的人他就生歡喜心。
我們今天時間也到了,到這裡是一個段落,下面這個經文,是佛又對龍王講,從觀佛身,一直到觀大海這一切眾生,這段經文也是非常非常重要。也是給我們說明,為什麼佛的身這麼莊嚴?眾生有的身為什麼那麼醜陋、那麼不好看?再舉出這個事實,來給我們證明上面所說的這個道理,所以這個理跟事它是相應的。以這個事來證實這個理論,以這個理論來證明這個事實,所以理事要相應。所以下面的經文,就舉出這個事實的現象來給我們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下面我們明天再繼續跟大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