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選講—國無惡道願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集)  2023/6/11  華藏淨宗學會宜蘭念佛堂  檔名:WD02-025-000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發大誓願第六》。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二十八頁倒數第三行,「發大誓願第六」。《無量壽經》發大誓願第六品,講的就是四十八願。五種原譯本,宋譯有三十六願,也有翻譯二十四願,也有四十八願,夏老把它會集起來,把它分成四十八願,所以一段經文有一願、有兩願的。這個也是《無量壽經》主要的經文,也可以說是《無量壽經》的一個核心,因為凡是講到西方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都是根據四十八願來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一樣,都是根據四十八願來講的,所謂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講的都相同。四十八願也可以說是《無量壽經》的核心,也是一切淨土經的核心,因此四十八願就非常的重要,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就是依據四十八願。

  上一次跟大家講到品題,這一品講到「願」這個字。每一尊佛菩薩發的願,有總、有別,總的願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我們做三時繫念,每一時都會念一遍,那個是叫總願。無論哪一尊佛,四弘誓願都一樣,總的願。每一尊佛發的願,根據這個總願,還有各別的願,這個就不相同。像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願,藥師如來他是十二大願,地藏菩薩有地藏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觀音菩薩也有十二大願,每一尊佛菩薩都有他的願,普賢菩薩我們很熟悉「十大願王」。每一尊佛菩薩都有各別的願,各別的願都是根據總願,四弘誓願;根據總願,每一尊佛菩薩有發各別的願,各別的願不同,總是不離開四弘誓願,這個我們也要了解。我們接著看下面的經文: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法藏』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還沒有成佛,還沒有建立極樂世界那個時候,他是國王出家的,他叫世饒王,遇到世自在王如來,親近世自在王如來,發願出家,國王不做了。這個跟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相同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三千年前降生在古印度的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就是說出生在帝王家。古代都是世襲的,國王將來老了死了,要把王位傳給兒子。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俗家的名字叫悉達多。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出家的法號,他在世自在王如來那裡發心出家,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國王不做了,出家修行,要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是我們大家常聽經都很熟悉。法藏比丘『白言』,這裡這個字念伯,不念白,白是顏色的,這個是破音字。古字,白跟伯通用。「白」就是下對上講話叫白言。上對下講話叫告,像「佛告阿難」,老師對學生講話叫做告。學生對老師講話叫白言。

  『唯願世尊』,「唯」就是恭敬之詞,「世尊」就是世自在王如來。世尊是佛的十種通號之一,佛有十種通號,世尊是世出世間最尊貴的,就是佛。在此地我們也要知道,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所以佛、世尊,我們不能把他看成上帝、看成神。如果把佛當作神來看、來信仰、來拜,那佛教也就變成宗教了。實際上佛教它的本質是教育,它不是宗教。為什麼說是教育?因為我們稱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就是佛陀教育的創始人,從他開始。我們稱為弟子,弟子就是學生的意思,這是在教育才有師生這樣的稱呼,在宗教就沒有這個稱呼。你看一般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上帝是父,信徒叫子,是父子關係,不是師生關係,佛教跟宗教有不同。

  現在很多人誤會,以為佛教也是一種宗教。的確現在佛教無論在家出家,表現出來的形象,的確把佛陀教育變成一個宗教信仰,把佛神格化,變成宗教信仰。佛教為什麼說是教育?特別是大乘佛法,我們在經題念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平等,什麼叫平等?我們在做三時繫念,第二時中峰國師都會開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現在是眾生,我們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心,眾生心跟佛沒有差別,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在《觀經》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本來這個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本來是佛,現在要作佛,當然沒有問題。如果本來不是佛,現在要作佛,那就有問題了。這個道理在《觀經》講得比較詳細。在《三時繫念》中峰國師他給我們開示得更具體,就是「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你看,給我們講得這麼具體,什麼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每一個人都有,「人人本具,箇箇不無」。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真平等了。所以現在人講平等,怎麼講也不平等,有分別執著他怎麼會平等?學了大乘佛法,學了《無量壽經》,明白這個道理,那真平等,不用再爭了,每一個人都是佛,還爭什麼?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也沒有什麼要自卑的,都沒有,平等!

  我們浴佛節剛過。悉達多太子出生的時候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以每一次我們浴佛節都要跟大家說明一下,不然產生誤會;說我們佛教「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那我們是最尊的,其他人都不尊,就誤會那個意思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是這裡講的世尊,這個世尊是不是獨一的?只有一個人稱世尊,其他人統統不是?不是,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就是講每一個人當人的自性,那個自性才是真我,那個自性是最尊貴的。

  在中峰國師第二時的開示,他講這個心,心有多種,第一種肉團心,第二種叫緣慮心,第三種叫靈知心。靈知心就是我們的真心,緣慮心是妄心,肉團心就是我們現在身體裡面這個心臟,父母所生的。所以靈知心它是最尊貴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切眾生都有。所以佛成道,第一部經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佛第一句話開口就講,他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經都是《華嚴經》的眷屬,在中國佛教公認的一乘圓教,《大方廣佛華嚴經》。佛成道,第一部講的就是《華嚴經》,一般人聽不懂,凡夫、二乘都聽不懂,只有法身大士他們才明白。佛講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他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因為眾生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把自己本來有的智慧德相障礙了、迷失了。所以佛出現在世間,也就是告訴我們眾生這樁大事,所以「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告訴我們這件大事,讓我們眾生都能覺悟,回歸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出現在世間就是這個目的。所以這個世尊,我們一定要知道,它是世出世間最尊貴的,最尊貴的就是我們的自性,靈知心,那是最尊貴的,一切萬法都從這個心所生的,也就是我們的自性法身。報身、應化身都從法身出現的,法身是本體,流現出報身、應身,是體相用,它的作用。

  下面,『大慈聽察』。這裡這個世尊,是指世自在王如來,這個就是專指哪一尊佛;如果通意來講,一切眾生都是佛,將來都會成佛。這裡是法藏比丘向世自在王如來報告。這個「白言」,我們現在講報告。「大慈聽察」,大慈就是大慈大悲。聽察,聽我來匯報,請佛來審查,看我報告的這樣可以不可以?我發的願向佛報告,我發的這個願請佛來觀察,看看我發的這個願是不是可以,有請佛來指導的意思在。這個就很謙卑的一個言辭。所以說「唯願世尊,大慈聽察」,這個就是禮節,學生對老師報告事情的一個禮節。我們看下面願文: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這段下面小標題標出來有兩願,第一願就是「國無惡道願」,第二願是「不墮惡趣願」,這段有兩願。法藏比丘向世自在王如來報告、匯報,請世自在王如來大慈聽察。『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證得無上菩提」就是成佛,「成正覺」,這個正覺包括三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包括三覺。也就是說成佛了他發願,『所居佛剎』,佛居住的世界叫佛剎,他這個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個就說不完,也講不盡。說不完、講不盡的功德莊嚴,不可思議,就是不可以用我們的思惟去想像,也不可以用我們的言語去議論,這些都達不到,就是禪宗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叫做不可思議。凡是大乘經典,我們都會看到「不可思議」這四個字,這個不可思、不可議,就是言語道斷,言語道斷就是不可議,說不上來,說不出來的。「心行處滅」,就是你不能夠去思惟想像,你也想不到,這個叫做不可思議。法藏比丘發願,他成佛,他所居住的佛剎、所居住的世界,具足就是沒有欠缺、圓滿,具足圓滿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這個就太多了。

  「功德莊嚴」,他下面舉出一個具體的例子,『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到這裡就是第一願,到這一段是第一願。這第一願就是「國無惡道願」,這一願就是說,法藏比丘他成就的佛剎沒有三惡道。我們做三時繫念都要念《彌陀經》,《彌陀經》經文跟《無量壽經》一樣,經文裡面都給我們講,「彼佛國土,無三惡道」,沒有三惡道,這個是第一個莊嚴的,也沒有蜎飛蠕動這些眾生。

  此地我們也要說明一下,每一尊佛他都有四土,所謂四土、三輩、九品。四土就是指這個世界,每一尊佛的世界都有四土,常寂光淨土是法身,這個是遍一切處的,法身無相,它沒有現相,但是所有的相都是從法身出現的。第二個就是實報莊嚴土,就是我們看到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第三、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就是證得阿羅漢果以上,這些聖者以及權教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佛,是十法界當中的四聖法界。十法界的佛、菩薩、緣覺、聲聞,聲聞就是阿羅漢,緣覺就是辟支佛,住的世界叫方便有餘土,最少要斷見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餘土。斷見思、斷塵沙、破無明,就不在方便有餘土,就證入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經》講的華藏世界,最低限度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超越十法界,入了一真法界。

  第四個是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地球,就是住在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就是凡夫跟聖人共同居住的世界(國土)。我們這個地球有佛、菩薩、阿羅漢,跟我們共同居住在這個地方,但是我們凡夫看不到。如果少數有緣的人,他也能去看到阿羅漢、菩薩住的地方,那是跟我們人間就不一樣。像《三昧水懺》,悟達國師生了一個人面瘡,找什麼醫生來治都沒有用,那是冤業病,過去世冤親債主要來報復,要他的命。年輕的時候照顧一個生病的出家人,把他照顧好了,出家人告訴他,將來你遇到大災難,可以到四川某某山去找我。他是皇帝的國師,什麼好的醫生都找來了,都束手無策,長了一個人面瘡。後來他就想到他年輕的時候照顧一個生病的出家人,那個出家人給他講,以後你遇到大災難,可以到四川去找他。他就去到四川,根據那個出家人講的地方,找到這座山。到了那邊有個童子出來,帶他進去,一進去看,七寶宮殿,見到了迦諾迦尊者。迦諾迦尊者用慈悲三昧水幫他解冤釋結,洗那個人面瘡,後來病好了。迦諾迦尊者是阿羅漢,證阿羅漢果,他那個道場寺院也是七寶宮殿,很莊嚴。他從來沒看過,非常莊嚴。後來他病治好了,要回去了,童子又送他出來,他就沿路做記號,想下一次來才能找得到。結果他走出山,再回頭一看,那個七寶宮殿的寺院不見了,又是一片荒山,才知道這個是阿羅漢的道場。

  山西五台山,過去也有法師去朝山見到文殊菩薩,也見到了;普陀山,那就更多了;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大陸,這些名山寶剎都有菩薩、羅漢在那裡度化眾生,跟凡夫共同居住在一起。凡夫,我們一般人有緣的,特殊緣分的,他才能見到,大多數我們去都見不到。實際上這些阿羅漢、菩薩都跟我們住在一起,甚至也有佛來我們這個世間住,在中國就特別多,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名山。溫州雁蕩山,也有五百羅漢在那裡修行,阿羅漢的道場,但是我們一般去那邊旅遊見不到,有特殊因緣的才會見到。這個就是凡聖同居土,聖人跟凡夫共同居住在一起。

  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六道當中就有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像我們現在住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我們這裡有六道,我們現在是在人道,還有天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我們這個世界六道都有,這個叫凡聖同居土,其他諸佛世界也一樣。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跟十方世界不一樣,這個是非常特殊的地方,他那邊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西方極樂世界它的特色也是在凡聖同居土,如果說上三土,其他諸佛世界也都有,上三土都一樣,就是你最少要斷見思惑才能生方便有餘土,你要破一品無明才能生實報莊嚴土,無明破盡才能回歸常寂光土,每一尊佛世界都一樣;只有凡聖同居土特殊。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它殊勝?也是在凡聖同居土。其他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像我們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有六道,但是極樂世界它只有人天善道,沒有三惡道,跟我們就不一樣,跟其他諸佛世界也不一樣,而且往生到極樂世界大家都無量壽,這個是它特殊的地方。所以極樂世界它的特色,就在凡聖同居土。往生凡聖同居土,就是我們見思惑一品都沒斷,只要我們有能力暫時把它伏住,伏惑,這樣信願念佛,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是生凡聖同居土。

  所以我們看九品往生都是凡夫,不是聖人。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四帖疏》講得很清楚。在善導大師之前,有一些法師以為只有菩薩才能生到上品,善導大師給我們做了一個說明,過去這些大德講的不符合經義,跟經的意思不一樣,違背經義。所以三輩九品都是為凡夫,不是為聖人。聖人,如果說阿羅漢以上,起碼你要證得須陀洹,就位不退,那當然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超越的,靠自己修行功夫來斷見思惑,這樣超越了就是聖人。阿彌陀佛發願,主要是針對凡夫,附帶兼聖人,主要是六道生死凡夫,聖人他是附帶的。聖人就是比如說證阿羅漢果,或者證須陀洹果,他雖然沒有出六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也必定超越六道,那個就比較不急了,他們有能力超越。現在最急的就是凡夫,凡夫都沒能力斷惑,沒有能力斷惑就一直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是專門接引十方世界六道凡夫眾生念佛往生的,這個是針對凡夫,不是針對聖人。聖人是附帶的,因為有阿羅漢、菩薩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了。所以主要為凡夫,兼為聖人,兼就是附帶的,因為聖人他自己能夠斷惑,這個就比較不急。凡夫就很急,很緊急,所以優先要度的就是這些六道凡夫。

  所以這個九品都是為凡夫而設的。上三品,就是為發大乘心凡夫,信願念佛,往生上三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是發小乘心的凡夫往生的,持五戒、八關齋戒、比丘戒,那是小乘,是發小乘心的凡夫,他們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是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是世間善人,世間善人也是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他那個時候才念佛的,平常他也沒有遇到佛法,但是他在世間修十善,他是善人,他還不是佛弟子,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就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樣蒙佛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是中品下生,中品下生是世間的善人。下三品,就是造惡業的凡夫。下品上生就是一般造十惡業,這惡業還不是最重的,但是都是地獄業,也是臨終遇善知識勸他念經題、念佛,發願求生淨土,這個是蒙佛接引。下品中生,主要是對出家人,出家人受戒不守戒、破戒,講經說法求名聞利養,不淨說法,偷僧伽物,盜常住物,這個罪業是地獄業,臨終也是遇善知識勸他懺悔,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主要是出家人臨終遇善知識,臨終也是看到地獄相現前,恐怖極了,一心求救,這時候善知識來勸他、提醒他,這個時候念佛,他真放下了,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是下品中生。這個主要是出家人,當然在家人犯盜僧伽物,這個也有。下品下生,是造作五逆十惡的,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五逆罪,這個都是墮阿鼻地獄,最重的。臨終地獄相現前,那就非常恐怖,這個時候也是他的緣好,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念佛求生淨土,不然馬上就要下地獄了。像《淨土聖賢錄》最有名的就是張善和,一生殺牛為業,臨終看到牛頭人來索命,地獄相現前,遇到一個出家人經過。裡面在喊救命,進去看,他講很多牛頭人要來給他討命,這個出家人就勸他趕快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不然你馬上墮地獄了。他一聽到就發願念佛,就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往生西方,這個是下品下生。下三品都是造作惡業的凡夫往生的。

  所以九品統統是為凡夫,不是為聖人,這些我們都要了解。這一願「國無惡道願」,這個就沒有三惡道,這是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我們只要伏惑,惑能控制得住,沒有斷,這樣信願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品位高下,就看我們念佛功夫的淺深,若功夫深,往生上品;差一點,就中品。

  第二願,『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這一願是「不墮惡趣願」。「所有一切眾生」,就是一個都不漏,我們要注意這個經文,所有一切眾生,包括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眾生,六道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還沒有成佛的菩薩(菩薩叫覺有情眾生),統統包括在裡面。連普賢菩薩、等覺菩薩都要發願求生西方,所以上度等覺菩薩,下度地獄眾生,這個就是所有一切眾生。在這個眾生當中,最苦的就是『焰摩羅界』,「焰摩羅界」就是地獄。『三惡道中』,三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如果他能信願念佛,也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在《淨土聖賢錄》,我們看到有畜生道的,鳥也跟著念佛。黃念老講夏蓮居老居士他在生的時候念佛,有一隻老鼠跟著他念,他繞佛跟著他繞佛,他坐下來跟他坐下來。後來有一天看到那個老鼠不動了,坐化了,往生了。所以在《淨土聖賢錄》,念佛從畜生道往生的,這個有。早期我們在中壢善果林,有同修放一隻長生雞,放在善果林那邊,一直給牠念佛,念到那隻雞往生,放了好幾天都沒有腐爛,都沒有味道。

  鬼道眾生往生的就更多,像我們三時繫念主要度三惡道眾生,特別鬼道的眾生。鬼道眾生往生的比人多,因為他們苦,所以聞到淨土法門,求願往生的心就很懇切。地獄道的眾生,如果他生前有念佛,臨終一念差錯,墮到地獄道,在地獄道他能夠念佛,他的地獄罪報受滿,他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他能超生。他過去有念佛這個善根種子,他的業受滿了之後,他念佛的善根種子現前,這個時候地獄就化為清涼華,他就出離地獄,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三惡道也能直接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三時繫念主要勸導三惡道的眾生,當然也勸我們人,冥陽兩利。所以一切眾生,三惡道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都一生成佛,『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不會再墮惡道,一生成佛了。『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法藏比丘發願,我這個願兌現了,我才要成佛;如果這個願不能兌現,我就「不取無上正覺」,就不成佛了。現在已經成佛了,佛號叫阿彌陀佛,這個願都兌現了,都滿這個願了。

  以上就是發大誓願,第一願、第二願。第一願「國無惡道願」,極樂世界的國土沒有三惡道,生到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眾生,以及三惡道眾生往生的,也不會再墮惡趣,都是一生成佛,圓成佛道,所以這個是無比的殊勝。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第三願,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