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老和尚的身教有聲書—序五 海納百川 謙沖自牧(中) 釋勝妙  第七集  檔名:61-268-0007

  四、整潔謹慎

  老法師喜歡整潔,無論是身體、衣服、物品或住處,樣樣都保持得很清潔、整齊。這需有勤勞的好習慣,才能做到。

  我前往香港親近時,老法師已經八十六歲。這樣的年齡,還是自己洗澡,不需別人幫忙。老法師注重身體清潔,如果因太忙或遠行而沒洗澡的話,隔天早晨一定擦澡,從頭到腳都以熱毛巾擦拭乾淨。

  老法師有個習慣,是從年輕時就養成的,就是洗完澡、擦乾身體之後,會以擦拭物品用的毛巾,將浴室的墻壁與地面都擦乾。所以老法師洗完澡之後,浴室裡面是乾的,看不到殘留的水滴。老法師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愛惜物品。水龍頭、蓮蓬頭等鐵器部分保持乾燥,就不會生鏽。墻壁與地板保持乾燥,其表面就不會留下水漬或變色。老法師講經時曾自豪地說,以前借人家的房子住,幾年之後歸還,房東讚歎說房子還保持得像新的一樣!儘管聽了老法師這麼講,但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就很難體會老人家在愛惜房舍與物品方面,做得多麼細緻!所以,「保持得像新的一樣」是實在話,不是虛誇。

  衣櫥裡的每件衣服,老法師都會梳理整齊,端端正正地掛著。外出前,每件衣服都會先平攤在床上,折疊得整整齊齊,再整齊地放置到行李箱裡。書架上的書、書桌上的文具,乃至雜物櫃裡的物品,都放置整齊。老法師有時自歎道:「我老了,東西沒法像以前那樣擺整齊了。」但我們看到老法師的物品還是擺放得很整齊。其實是老人家提醒我們作侍者的人,應該幫忙將物品擺放整齊。但很慚愧,自己在這方面總是做得不夠!聽過去的侍者說,老法師以前對物品的擺放,要求很嚴格,必定擺得整整齊齊;但年紀大了之後,要求也變得寬鬆了。聽了這話,覺得自己福報不夠,沒機會接受嚴格的要求,同時也感受到老法師的慈悲與包容。

  老法師行事嚴謹。老法師有個習慣:每次要離開房間,關門之前,一定先回頭看看房間,然後才關門。我想,老法師是要確認窗戶是否關妥,物品是否整齊,有否物品忘了帶等等。有些人出門之後,才發現證件忘了帶;這樣的事從未發生在老法師身上,至少在我隨侍的近八年的時間裡沒見到過。

  老法師的嚴慎,也表現在處事方面。有一次在國外,有人要介紹老法師與某位宗教人士見面。一般而言,老法師喜歡與各宗教友人見面,因為希望促成宗教和諧。但那次老法師婉拒了,因為該人士涉及政治敏感問題。

  老法師平時也避免涉及政治。遇到選舉,有人希望老法師表態支持某位候選人,老法師都會婉拒。宗教不與政治掛鉤,這是明智的作法。

  五、策勵精進

  老法師的精進是令人感動的。二O一二年我親近老法師時,老法師已八十六歲(虛歲)。有時在講經當中,老法師會感歎自己老了。他說,我以前不知道什麼叫做累;八十五歲以後就不行了,有了累的感覺。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覺得老法師精力充沛。那時,老人家堅持每天講兩次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兩小時。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連續講話兩小時是什麼情況;練習過複講的人才會知道,當講到一個多小時時,會有口乾舌燥、聲音沙啞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一直在講話,口腔與喉嚨的水分蒸發,津液供應不上;此時最好能夠喝點水。但老法師講經是不喝水的,除非出現咳嗽的情況,這對身體而言,是一種挑戰。護法居士不忍心看老人家如此辛勞,往往會想方設法讓老法師少講一堂。但老法師非常堅持,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每天一定講兩次經。

  有一段時期,護法居士聽中醫師的勸告,建議老法師將每次講經的時間縮短為一個小時,但老法師不肯,堅持一定要講滿兩個小時。一直到老法師九十歲以後,漸漸覺得中氣不足、聲音沙啞,才自願減少到每次講經一個小時。後來為了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們的時間,所以減少到半個小時。

  老法師總是想辦法精進。早年韓鍈館長護持他時,有時帶他去百貨公司,老法師不能推辭時總是拿上一本書。當韓館長逛百貨公司,老法師就會找個地方坐下來看書。

  二O一六年,老法師找人將黃念祖老居士所講的《淨修捷要報恩談》整理出來,並加以錄音。從此每次出遠門,老法師一路就聽《淨修捷要報恩談》的錄音。特別是長途旅行,從出發、搭機、接機,一直到抵達住處,前後經過十幾個小時。到了住處,老法師會跟我們說,這路上他已將《報恩談》聽過了三遍!老法師是為我們示現精進的精神;當大家在飛機上睡覺或看影片時,老人家一直在聞法。可惜我們自己總有種種藉口,沒能真正學到老人家精進的精神。

  老法師喜歡跟大家一起精進。當時雖然已經八十幾歲,但老法師體力很好。下午講經(兩小時)之後,老法師會安排會客,有時一會客就是兩三小時。晚餐之後坐車回到六和園,已經晚上八點。這時老法師會召集住在六和園的法師、居士們,一起觀看佛法的視頻。老法師知道現代人的心比較浮躁,不容易靜下心來看書,所以盡量將佛法內容製作成影音製品,以提起大家的興趣。老法師也了解,如果他不跟大家一起看的話,多數人不會自己去觀看。所以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他還是陪著大家一起觀看,例如《賢公和尚佛門榜樣》等視頻。有時老法師看得津津有味時,有的居士已經開始打瞌睡。老人家精神之精進程度,往往如此。

  即使年近九旬,只要弘法上有必要,老法師還是不遠千里地飛行。單是二O一六年一年當中,老法師總計前往英國兩次、法國巴黎一次、澳洲一次、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次、台灣兩次。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令人敬佩!

  二O一七年三月及二O一九年三月,兩度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團訪問澳洲圖文巴,九十歲的老法師,兩次飛回澳洲,親自接待,難怪大使們非常受感動!

  六、樂於布施

  老法師自從親近章嘉大師,受到啟發之後,就一直力行布施。老法師將信眾供應的金錢,都用於流通法寶;而且所流通的法寶,不限於佛教淨土宗,凡是正法,包括南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典籍,乃至世間善書,都盡力助印,免費流通。所以老法師成立的佛陀教育基金會,所助印的法寶流通得很廣,遍及全世界。

  為了保存傳統文化寶藏,後來老法師將信眾的供養用於購買《四庫全書》與《四庫薈要》,以及助印《乾隆大藏經》、《群書治要》與《國學治要》,分贈給世界各國的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收藏。

  遇到有重大災難時,老法師慷慨捐款,救濟災難;平時也捐款贊助醫療設施,如圖文巴醫院與臨終關懷院。老法師還捐助各地辦學及提供獎學金。

  二O一二年,老法師應當時斯里蘭卡總統的邀請,訪問斯里蘭卡。當老法師得知斯里蘭卡將在一處聖地建立「龍喜國際佛教大學」時,非常讚歎。回到香港之後,將所有的存款悉數匯到斯里蘭卡,贊助這項工程。

  越施越多,這是老法師講經時經常提及的;而他自身的感應證實了此事。銀行存款全部布施之後,不久,供養的善款又多了起來。於是,二O一四年老法師成立了「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將供養用於資助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本來老法師不想用自己的法號來命名此基金會,但是有董事提出此建議,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清楚所捐贈的對象,所以老法師同意了。此後,老法師的基金會與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合辦「英國漢學院」,及贊助大學舉辦提倡多元宗教教育的「和諧博士班」,為承傳傳統文化與促進宗教和諧做出貢獻。

  老法師不但做了廣大的財布施,而且歡喜做法布施。講經說法超過六十年,許多人因聽經而改善了自己的命運與家庭。老法師喜歡分享自己的見聞,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就在講經當中說出來;但有時也因此惹來了一些麻煩。老法師屬於真誠而率性的人,往往不會去考慮所說的話對自己的信譽與名聲會產生什麼影響。由於不善於保護自己,有些言論被有心人斷章取義地拿來作為毀謗與攻擊的證據。對於這些,老法師並不加以解釋。

  老法師從不吝於讚歎別人;尤其老法師特別鼓勵人從事講經說法,所以只要聽到有人講經講得好,就會在自己講經時加以讚歎。然而,這些讚歎的片斷往往被當事人轉錄下來,作為老法師印證自己的證據;甚至在講經前先播放老法師讚歎自己的片斷,以抬高自己的身價。

  佛陀一再強調「四依法」,特別是其中的「依法不依人」,但是一般學佛人,往往是依人而不依法——選擇相信某人所講的話,而不是依照佛法的教理來做理性的判斷。

  當老法師的聽眾聽到老法師讚歎某人時,會以為老法師印證了那個人,認為那人完全可信。事實上,老法師之所以讚歎,只是因為此人某方面做得好,並非肯定此人的一切。由於認知上的偏差,所以聽眾容易產生誤解;那時,即使老法師在講經時進行了澄清,也未能扭轉某些人的認知,這是很無奈的事。

  老法師特別喜歡栽培後進,遇到有可造之才,總是傾囊相授,並盡量提供機會與平台,希望後學比自己更好。

  老法師的樂於布施,不僅限於講經教學與贊助教育等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受用也喜歡與大家分享。有任何好的東西,包括用品、食物與養生調理方法,老法師總是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享有的,也希望周遭的人都能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