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第三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10/12/7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46-0006

  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好。我們接下來談的是學習的心態,所謂態度決定成就、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後才來改變態度。世間的成就如此,學問亦如此,心態對了,他的學問才能不斷提升。而我們學儒最好的榜樣是孔子,包含孔子的弟子,「有顏回者好學」,所以我們學習要跟孔子學,要跟顏夫子學,他們的心態成就了他們一生的道德學問,都入聖人的境界。所以我們德比於上,一開始就是依這個標準。首先第一條,隨順聖賢教誨,絕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一點很關鍵。今天我們打開經本,不見得就是在跟聖賢人學,我們假如不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其實還是跟自己學,不是跟聖賢人學,想的、做的都是順著自己的意思。甚至於還拿聖賢的經典來做擋箭牌,來順著自己的執著,說服別人,這都不妥當。比方說我們不願意承擔,就找藉口,隨緣、隨緣,那不就是拿著聖賢經典來順著自己的習氣嗎?那叫隨便,不是隨緣。

  子張曾經問孔子,「子張問善人之道」,孔子的回答,「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為什麼要寫這一段給大家看?其實這些理我們可以直接說出來,但為什麼還是要把夫子教誨先寫一下?因為我們要依法不依人。我們所說的是讓社會大眾明白,但是有沒有依經典在說話?不然大家一稱讚我們,你真厲害,說著說著都不知道自己的話有沒有跟著經典走了,慢慢的會狂妄,八風一吹,吹到最後不可一世就麻煩了。子張問孔子,其實意思就是善人要學聖賢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去實踐力行?善人他是心地非常善良,言行善良,樂於助人。但聖賢之道他是要己立而立人,己達達人,他還要有智慧才可以幫得上人。所以善再提升,成賢成聖。應該怎麼做?人心地善良要怎麼契入聖賢?孔子回答「不踐跡」,這個跡就是聖賢的行持。聖賢的行持在四書裡面,那都是聖賢人做到,把它記下來的。這個兩個「不」字,其實負負得正,沒有依循他們的行持去做,很難登堂入室,就入不了聖賢的門。所以提醒我們一開始要怎麼樣?照著做,一言一行都要效法聖賢,你才能慢慢像聖賢。

  所以這從《孝經》來講就是,「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大家希不希望我的人生言滿天下無口過?我話再怎麼講都不會造孽,都能利益人,所做一切事都不會跟人結怨,讓人如沐春風,希不希望?希望。這是結果,要先下什麼功夫?先老實聽話!要怎麼樣?講的話都要是跟經典相應才講,所做的都要跟經典相應才做,慢慢這個叫入模子培訓,是吧?那個聖賢的模子裡,好好的在裡面練,練到最後你就像了。所以一開始隨順聖賢教誨,一言一行,甚至起心動念都要遵照經典來做。意思就是要效法,要學儒,學孔子、學顏子、學曾子,我們面對一個情境,孔子會怎麼做?顏子會怎麼做?這個就是學,沒有自己的意思,完全依照經典來效法。

  後面講到的,「論篤是與」,這個意思就是跟《孝經》講的口無擇言,不用刻意去想,怎麼講都跟經典相應。「君子者乎」,就是怎麼做都是君子的行為,都不會偏頗。再來,「色莊者乎」,論篤是與是言語,君子者乎是他的一切行為都跟君子相應,前面是因為下功夫了。當你有一天覺得說,讓我不講傳統文化我不知道怎麼講話,恭喜你,你已經去蕪存菁了,以前那些世俗的煩惱習氣汰換掉了,一開口就是經典。當然這個經典的背後還是調劑人情,很有人情味。你不要開口就經典,人家馬上站起來,對不起,我要上廁所。那是好為人師。不是。是怎麼談都跟所有聖賢教誨完全相應,就對了。孔子說,「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其實孔子是勉勵我們往這個目標去邁進,愈聽話,這個境界來得愈快。孔子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我們當弟子的?要有志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實把夫子這些教誨領納了,少走很多彎路,彎路都是自己搞出來的。

  所以老子講,大道至簡,大道至易,「而人好徑」,人喜歡找捷徑,有沒有更快的、更好的?沒有了。最快最好的,誠敬兩個字。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對任何一句教誨不打折扣,真誠恭敬領受,依教奉行,就對了。你看我們聽師長講經,都是五十九年修學的心得和盤托出給我們,我們假如肯接,你看少走多少彎路!我們取一句教誨來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隨順聖賢教誨,這是心法,時時要保持。用在哪裡?對一切人事物都要時時不可須臾離也,這就是會用功辦道。比方事情發生了,馬上「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在事情當中發現衝突了,馬上先,我有沒有錯?先靜下來,馬上說這事是我不對。保證吵不起來。而且那個話是很真誠,我這裡不對,那裡不對,對方馬上那個善心就被我們真誠給帶動起來,其實我也不對。人生很微妙,就像照鏡子一樣,沒有很複雜,你對著鏡子笑,它就對你笑,你指著它罵,回回來的就是它指著你罵。

  我有個朋友他就曾經遇過一個情況,他說他中學的時候,看一個同學特別不順眼,氣到又不能明著跟他幹,所以氣到自己實在排解不了,拿了一張紙罵他,把他什麼問題缺點都寫出來,寫完了,覺得舒服多了。這叫症狀解,以後還會再有。結果剛好當天他走啊走,走到那個同學的座位,突然看到那個同學寫了一張紙罵他,結果他一看,怎麼跟他罵的差不多?所以心中有佛,見人是佛;心中有糞,見人是糞;心中有傲慢,才會看人傲慢。大家有沒有聽過朋友說,「哼!他有什麼了不起!」其實當下這個說話的人傲不傲慢?是!貪心的人就看人貪心,懷疑心重的人看誰都懷疑。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所謂萬法唯心造,萬法由心生。所有的境緣在提醒我們的心出什麼問題了。這個鏡子一看很凶,是不是我們的臉也很凶?

  我曾經有一次,剛好身邊的人跟人家發生衝突,他們就說,那些人太不像話了,怎麼不好,怎麼不好。我一聽,還受點影響,功夫太差,這些人怎麼這麼過分!後來這些人來了,我趕緊,因為人家已經不高興了,我就去接待,人,不要再造衝突對立了,我就跟他們好好溝通一下。確實他們的臉色不好看。我跟他們溝通完了,把他們送走了。我身邊這些朋友來了,他們的態度是,別跟他們說這麼多,不要說了。我覺得這樣不好,所以我主動的去跟他們接觸。談完之後,把車門一關,再見再見,歡迎再來!鬆了一口氣,覺得,他們臉色還是挺凶的。我這麼一回頭,看到自己的人比他們的臉色還難看,我突然明白了,都不是境界的問題,自己的問題。看人家凶,自己比他更凶。看別人很清楚,看不到自己。所以真相是什麼?一個巴掌拍不響,會響的就是程度差不多,叫一般見識才拍得響。

  可能有人會說,我都對著他笑了,他都笑不回來,這個鏡子出問題。有沒有這個情況?我都跟他笑三天了,他還給我一張臭臉!首先問題出在哪?第一,我們有求。為什麼對他好?他趕緊對我好。人只要做任何事帶目的,痛苦以後一定會來,為什麼?求不到,苦就來了。所以有一個太太聽了課以後也很激動,回去以後,本來不幹家務的,大幹特幹,拖地,整理。結果做了七天,他先生如如不動,沒什麼反應,還在那翹著二郎腿看報紙。她實在有點憋不住了,我都做那麼多天,他都一點反應都沒有,所以實在受不了了,拿起桌上的抹布,咻!(以前棒球看太多)丟過去,打在那個報紙,先生的報紙上面。她先生不慌不忙把報紙放下來,看著她。這個太太說:我都做了七天了,你都沒看到?這先生跟她講:妳不是學《弟子規》的嗎?怎麼還生氣?請問大家,太太修養好還是先生修養好?先生。你看,被太太丟抹布沒生氣,心平氣和。所以我們要冷靜,不是先學的就修養好,不是先學的就強勢要去要求別人。所以只要有求,反效果。為什麼?人家感受到了,你要我這樣,我偏不要。凡事要自然而然,真誠,是發自內心覺得我應該這麼做,而不是要給人看,而不是要提要求,而不是要贏得別人肯定,不是這個目的。

  又有一個太太。待會要舉先生的例子,不然我們女性同胞可能會不大平衡,時時要體恤人心,待會我得舉先生的例子。她的前夫,她離婚了,離婚不久去聽五天課,聽完之後覺得自己以前做的很多很不對,到她前夫家,對著她的公公婆婆,前公公婆婆,跟前夫鞠躬道歉,懺悔,很真誠。鞠完躬,懺完悔,這個前夫跟公公婆婆的表情還是一點都沒變,還是這樣一直看著她,沒有任何笑容。她就回去了。請問大家,不是像照鏡子一樣嗎?怎麼我們笑了,鏡子不笑?怎麼我們懺悔了,鏡子沒反應?問題出在哪?所以人要明理,明理什麼?任何事情它都是循序發展,它不是一個點,它是整個面。他為什麼沒反應?因在哪裡?沒反應是結果,原因呢?原因是我們以前做得太不好了,突然一下變好,他們驚魂未定,真的還是假的?先觀察一下再說。問題還在自己。誰願意面對人家的善意沒有反應?沒反應還是挺痛苦的,因為還得觀察。舉一個例子,今天有一個人,你給他打他十巴掌,他打了昏頭轉向,還搞不清楚東南西北,你馬上跟他說,乖,我會對你很好。他一定被你嚇得退好幾步,是不是?同理可證,你給人家煎熬了五年了,突然鞠個躬,微笑一下,馬上就要人家回應回來,這不是很不自然嗎?很苛刻嗎?所以人家愈不能接受,我們的心要愈堅定、愈反省,才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老祖宗這個話真講透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而我們又講到,學習的內容是五倫,所以這一句教誨怎麼落實在五倫當中?有一個母親,我們談話的時候她一直強調,我兒子脾氣特別大。後來我跟她比較熟了,我說請問妳,妳的脾氣大不大?她說我脾氣也很大。我說那我們來試一下,妳這兩個禮拜好好調伏自己的情緒,盡量不發脾氣,妳看看家裡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我那個時候是兩個禮拜去跟他們交流一次。結果兩個禮拜之後她看到我,很高興,她說,我兒子最近脾氣好多了,因為我最近脾氣也好多了。習氣會互相影響。你們有沒有遇過那個大嗓門的同學?那個一開口三樓、五樓的人都聽得到。結果我發現,一到這個同學家才知道,他們家的人基本上都是這樣,講話都特別大聲。可能他們家不常用行動電話,都直接千里傳音。

  所以孩子的問題是根出了問題。遇到孩子的問題,首先先靜下來,從根本找答案,才能解決。有一個父親,剛好有一天看到他孩子翻牆過去偷摘人家的蘋果,他看到了。又是跟幾個朋友去的,這個也是一個大男孩,十幾歲了,不好當面指責,怕他在同學當中沒面子,沒辦法立足,父親沒有馬上指責他。當天回家,他父親拿了一本《華盛頓傳》,打開了講到華盛頓砍倒父親的櫻桃樹那個內容,翻開來放在孩子的床頭邊,希望孩子看到了主動來承認錯誤。結果當天晚上沒反應,隔天也沒反應。最後這個父親看孩子沒有主動承認,還是得引導,就對那孩子講,我聽有老師說,他看到有學生翻牆去摘人家的蘋果。他孩子一聽就很緊張,那個老師有沒有看清楚?這個父親說,那老師沒看清楚。他兒子一聽,哦!不過,該不會是你吧?他還說沒有沒有,不是我,不是我。接著這個父親講,真的不是你?他說真的不是我。我就說嘛,絕對不是你,那些老師們都說可能是你。當下父親站在他這一邊,你看我就說不是我兒子。

  接著這個父親又說了:兒子,你看你們這些年輕的孩子爬樹爬這麼高去摘蘋果,你知道嗎,他們的父母會有多擔心?引導孩子體恤到父母的心。爬那麼高一摔下來,摔斷了腳、腿,傷了生命怎麼辦?所以他們的父母會非常的擔心。而且他們的父母會覺得非常的著急,為什麼?小時偷針,大時會偷金,這個壞習慣不改,以後做出貪贓枉法的事就毀了一生。而他們的父母不只擔心,他們的父母會覺得很慚愧,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好,還去偷人家的蘋果。他父親說完,走幾步到餐廳把自己準備好的一籃的蘋果端到他兒子的房間放在那裡,他就走了。雖然沒說話,告訴孩子什麼?孩子,你需要吃,爸一定買給你,別偷人家的,是吧?而且父親有沒有指責?父親反省,怪自己沒把他教好。後來這個孩子之後的成績表現特別好,還出國留學,回來之後對社會也很有貢獻。然後他的父親在一次整理他的筆記本的時候,整理他的房間,看到孩子寫的日記,說本來以前覺得父親是教書的,也賺不了什麼錢,還有點瞧不起父親。但是經過那一件事,他很佩服他爸爸。一個父親反求諸己那個力量太強!

  我自己有一次,剛好我大姊她到補習班,這個事我們今天說了就好,遇到我大姊可別當面跟她說,我知道妳的故事了!因為自家的故事特別熟悉,跟大家分享一下。剛好她去補習,給我爸打電話,爸,我現在眼睛不舒服。我爸說,我現在剛好有事,明天爸帶妳去看醫生。爸電話就掛了。我父親很有責任感,一聽大女兒眼睛不舒服,擔心,趕緊給公司請假,直接就騎著摩托車到補習班去了。結果到了補習班,發現我姊沒上課,剛好蹺課。你看我爸是擔憂,結果一看,蹺課。回家就問我姊,妳是去哪了?結果我姊有點不好意思,惱羞成怒,我不補了,我不考了!就發脾氣了。都是你叫我去補習,我不補了,我不考大學了。坦白講,我爸為什麼要我姊讀大學?父母為孩子想很遠,怕什麼?怕她妹妹弟弟以後讀完大學,就她沒讀大學,怕她心裡難受,哪怕再花錢也要把她推上去,父親考慮得很遠。你說幾個兄弟姊妹就她沒讀大學,心理上會沒有任何陰影?一般的人做不到。

  所以我爸是好意,念念為她,結果贏來的是什麼?一頓脾氣。又是關心她的身體,趕緊請假趕過去,居然回應回來的是這樣。結果我看我姊發脾氣了,我跟我二姊兩個人看一看,會不會颱風來了?我們兩個還在那裡有點擔心會發生什麼事。結果沒多久,我爸來找我們兩個人,我爸很平和:來來,你們兩個坐,爸有哪些還做不好的地方,你們給爸提出來?當下那個震撼,我姊這個態度,我爸居然不只沒有發脾氣,馬上還覺得是不是我還有哪些做不對的地方?我是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羨慕過任何家庭,我覺得我們家很溫暖。所以已經感覺父母做得太好了,突然爸這麼一問,我跟我姊根本講不出話來,跟我二姊。

  所以父親在這個情境之下的這個人生態度,深深震撼我們的心靈。所以我觀察到,像我的二姊,回到家絕不批評說,哪個同學不好,哪個同學對不起我。這種話我姊姊從來沒講過,那都受我父親的身教。我父親在商場當中,同事也是形形色色,沒有聽過我父親批評過他哪一個同事。而且他,在我記憶當中,他那個時候都是做主管,從襄理、副理,最後公司經理,他雖然是做領導者,他也從不罵他的下屬。有一次他公司辦活動,我們一起去參與,遇到他的同事,一個女同事,對著我們幾個孩子講,說你爸人很好,是我遇過最好的主管。從別人的嘴中聽到人家肯定自己的父母,非常高興,而且打從內心佩服自己的父母。

  所以我們為人父母,要做到讓孩子身邊的長輩都很自然的會把我們的德行肯定,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怎麼樣跟人相處,而這些因緣就會很自然發生。所以東北話講的,「兒女不用管,全憑德行感」,非常有道理。其實我們冷靜來思考一下,我們的父母有沒有哪一次把我們叫過來說,來,兒子,今天父親給你講人生道理,今天時間是一個小時,來,坐下來,有沒有這樣?我們的爺爺,我們的外公,有沒有這樣教過我們?那我們什麼時候學到的?往往都是在不經意當中那種很自然流露的一言一行,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上。所以身教真的大於言教。結果我們現在是很會跟孩子講道理,反而教得沒有我們上一代的老人好。所以還是找到這個教育的本,還是身教。所以我們為人父母,遇到孩子、遇到家庭任何情況發生的時候,能不能提起的是反求諸己?能有這個心境,壞事都會變好事,危機都會變轉機,真的。

  比方說孩子一些偏頗的行為出來,父親馬上說,太太,都是我沒有好好關心這個孩子。一反求,太太馬上,你在外面已經很辛苦了,都怪我。夫妻一反求,一反省,靜下來兩個人好好商量,怎麼來教育好孩子,不就是好事了嗎?其實孩子的狀況出來,就是提醒我們問題所在。教育孩子得要長他的善、救他的失,沒有這些情況出現,我們怎麼針對他的需要去教導他?所以其實人世間有沒有壞事?得了癌症是不是壞事?你們沒有反應?好壞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心態。陳老師去年初大腸癌末期,她經歷過以後,就知道怎麼樣平常心去面對癌症,所以半年之後她去檢查,沒了。而且今年她跟大眾講課的時候,傳上來的問題,我看了一下,三分之一都是問癌症的問題。她沒有經歷過,怎麼幫得上人家這個忙?所以人生一些歷練都不是壞事,會成為往後可以幫人、利益人的資糧、經驗。而且說實在的,當我們檢查有癌症了,它是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虐待自己身體虐待太久了,它是提醒我們,怎麼是壞事?就好像那個軍隊不是都有哨兵嗎?站在那個很高的哨台上看看敵人來了沒有,是吧?看到敵人來了,鏘鏘鏘,是吧?趕快提醒大家,注意注意,病毒要進來了。

  我們現在人都不懂,沒有這個心態,那個扁桃腺發炎就是那個哨兵在叫,病毒來了,它是給我們提醒。結果我們現在不明理,那個哨兵叫得很大聲,吵死了,把它砍了!要救我們的人還把它砍了。所以現在很多人扁桃腺發炎,把它割了。那是身體很重要的免疫系統,是在專門提醒我們的。所以人現在不明道理,都殺忠臣,是吧?把這個忠臣都殺掉了。我們身邊有沒有忠臣?有,你一看到他就煩的那個人就是你的忠臣。可是你看,人要知好歹容不容易?不容易。看到順自己意思的,淨講好聽話給自己的,好舒服!看到批評自己的,心裡就難受。這個叫聽人家讚歎就高興,聽人家批評就不舒服。其實自己到底好還是壞,誰最清楚?應該是自己最清楚,何必活在這個虛榮當中?自家有過,人講要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剛剛跟大家舉的這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從父母、從父子的這個角色來看,隨順聖賢教誨,不可須臾離也。

  再來,延伸到其他的倫常,比方夫婦,現在離婚率很高,人在面對事的時候,意氣用事多。「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這個話大家聽過吧?故事聽過沒有?哈囉,香港四十集這個故事講了沒有?有嗎?其實這個教誨也點明一個重點告訴我們,天堂跟地獄在哪?一念之間。你看遇到事情了,那個水撞翻了,太太馬上,「對不起、對不起,我沒把水放好。」先生馬上說,「是我走路不小心,把妳的心意搞砸了。」反求諸己,壞事都變什麼?好事了,就轉過來了。包含外遇的問題,遇上了還得反求諸己。我曾經聽一個朋友說,他說他也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就每次要回家,就很恐懼,然後在自己家附近繞了好幾圈,就是沒勇氣進門。我一聽都覺得不可思議,夫妻相愛了,結婚了,怎麼走到最後變這樣?當然當事人要反省,另一半也要想,怎麼把自己的另一半逼到連回家的勇氣都提不起來了?大家聽過劉芳總裁的課程沒有?聽過。你看,一、二點回家,一開門,好香!熱湯熱麵,趕緊讓先生吃上。假如都是這樣的心去經營自己的家庭,那婚姻應該是愈來愈好,夫妻的情感是愈來愈深。

  俗話又講,「家火不燒,野火不起」,一定夫妻自己本身出了狀況,人家才有可能乘虛而入。所以面對這個情境要冷靜,冷靜才能把事情處理好。所以先生犯錯的時候,要把他當兒子看,不是孩子而已,兒子。有沒有哪一位太太,她兒子犯錯了,她說我這一輩子跟我兒子沒完沒了,會不會這樣?不會。可是有時候,可能太太就會想,他都這麼大了,還幹這樣的事!有沒有道理?有,確實大了,一百七十五公分。告訴大家,他是身體大了,他的心靈有沒有跟著成長?而且你看,一個大男人,一個自己最親的人,做出來的卻是畜生的事情,你還不憐憫他,你還不趕快把他拉回頭?所以生氣的根源在哪?我執。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人假如沒有我執,不會生氣的。所以我們生氣了不要怪別人,都是他氣我的。這個叫倘揜飾,增一辜。

  諸位學長,希不希望從今以後任何人事物都不能讓我們生氣?那日子就好過了。大家有沒有經驗,要去見一個人很害怕,我一見他,火就上來,我很不想發火,可是看到他,我忍不了。這不錯了,有先見之明,還知道不能逞強。人要下定決心,修行要從懲忿做起,把脾氣去掉,不然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所有前面的功夫一把火全燒掉,因為那個發完脾氣,這個時候腦子裡有經文嗎?啥都沒了,光是調這個身體的狀態要調好幾天才調得過來。要學不發脾氣,給大家推薦一個榜樣,彌勒菩薩。大家到佛寺山門,一進天王殿,看到彌勒菩薩坐在那裡,笑呵呵的。所以代表學傳統文化入門,這是第一個功課,笑口常開,大肚能容。

  布袋和尚還有一段教誨講得好,他說,「涕唾在面上,隨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個聽完之後,醍醐灌頂,這種教誨好不好?痛快!什麼時候用?Right now,馬上!多好!你用你就解脫了,沒人可以給你生氣多好!那個瞋恚的心拉不住你了,你不會做它奴隸了,這才叫大英雄。大家想想這個話有沒有道理?人家給我們吐口水,隨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很有道理!人把手抬起來是要消耗卡路里的,是不是?布袋和尚有學物理學。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你順著他,不要忤逆他。所以大禹治水,疏導的,順勢而為,不是防堵,一防堵,兩個人就幹起來了。

  請問大家,脾氣是真的還是假的?有一個概念,真的就不會變,才叫真的。請問脾氣在哪?我真的脾氣很不好!來,拿來我看看?真的東西怎麼拿不出來?假的,妄心,剎那就沒了,你還把它當真的。所以人顛倒在哪?把假的當真的,把真的當假的。真的是什麼?本善、明德是真的。我們都說,我不行。假的是貪瞋痴、是脾氣,我們說,我真的脾氣很大,顛倒就顛倒在這裡,認真為假,認假為真。所以達摩祖師面壁九年,慧可來請法,大師,我的心不安,求大師幫我安心。我們毛學長,那個洞還在吧?大家有機會可以上少林寺看看,體會體會一下,你站在洞口,達摩祖師,我的心不安,求大師幫我安心。達摩祖師把手伸出來,你把心拿來,我幫你安。慧可大師一看,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那是假的,剎那虛妄的。假的別把它當真,一了解它是假的,就不被它控制了。人為什麼那個脾氣一直發下去?我很生氣,我很生氣,它就一直下去了。稍起一個情緒,馬上,假的,一轉,清涼就來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聖狂之分,在乎一念。所以這個布袋和尚講得很有道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我一擦了就是不順他的意思,這個擦的動作又像要打架一樣,讓它自己乾,不要跟他衝突。不只這樣,剛好你出去旅遊,把當地的名產買回來,其他的同仁有,也要擺在這個同仁的桌上,日久見人心。我這麼多次對他無禮,他還這麼關心我,對我這麼好。他的善心就現前了。俗話講的,人的心都是肉做的,都會軟的。

  從這裡我們就看到,生氣還是因為自己的我上來了,人家惡意對我們,給我們吐口水,我們馬上,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氣就來了。比方一個太太,剛好今天出門去工作,在路上遇到一個人,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她兩巴掌,她還回不過神,那個人已經走了。算了、算了,這個人可能心情不好,不要跟他計較了。當天晚上很不巧,推開門,先生喝得有點醉醺醺的,不分青紅皂白也給妳兩巴掌,這個太太馬上講,我這一輩子跟你沒完!請教大家,遇到的緣同樣是兩巴掌,為什麼差這麼多?問題在哪?心。對不認識的人沒要求,對最熟的人要求特別高,最後才會產生那些情緒牴觸。所以所有的緣都是提醒我們心態出了問題,不是壞事。所以只要內心有情緒上來了,趕緊發覺問題,今天就沒空過。善觀己心,這個是從根本修,從起心動念修。有這個心態,處處都是道場,處處都是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當時候在廬江,大年初一都給老百姓拜年,一路走一路拜,遇到人就鞠躬拜年。結果這個鞠躬的過程當中,發現很有意思,老百姓回應分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你給他鞠躬,「恭喜恭喜,新年好」,他就馬上往後看,他不確定是不是對他打招呼的。等他確定了,「新年好!」這是一種情況。有一位很有意思,他,哦,新年好,之後突然好像想到什麼,就衝進自己的房子裡面去了。我們也搞不清楚他想什麼,我們就繼續走,走了幾十公尺,突然聽到後面有人喊,等一下!他把他家的糖果端出來了,請我們吃。所以你以善心對人,贏來的就是人家的善意。人生不複雜。還有一種是你給他鞠躬,他很自然也就給你鞠躬了。再有一種,你跟他鞠躬,新年好。抬起頭來,他一點反應都沒有,繼續很冷漠的走。然後你再跟他新年好!有一位男士,我是給他鞠了三個躬,他沒有表情就走過去了。我在那裡,嗯。

  請問大家,你當下什麼心情?我都對他這樣了,他怎麼可以對我那樣?會不會覺得很難過?請問大家,來弘揚傳統文化是不是為了難過而來的?不是,是為了利人而來的,是為了搞清楚情況而來的。這個朋友給了我們一個重要訊息,代表什麼?現在人苦到面對一個人給他鞠三個躬,他還沒有辦法從煩惱當中跳出來,感覺到他苦了沒有?對!所以面對這個人,讓我們更提醒自己,我要用我們的真誠、熱忱化掉所有的冰塊。所以不難過,難過還是因為「我」上來了,我都對他這麼恭敬了,他怎麼一點都不理我,我好傷心!所以把我拿掉,放下,念念為對方想,一個人跟你發脾氣,你氣不起來,為什麼?你為他想,你馬上,「對不起,對不起,別氣了,別氣了,氣了傷身體」,趕緊端一杯熱水給他,「是我錯了,你先喝點水,別傷了身」。你說他還罵不罵得下去?這個問題這麼難嗎?罵不罵得下去?為什麼?他沒有對立就不會衝突。你把自己放下了,都是想著他,深怕他繼續生氣。而你真有這樣的心,以後你不會做讓你父母、讓你家人操心的事。因為你真的體恤到他們對你的關愛,你不忍心再讓他們多操心。這是講到夫婦,反求諸己。

  包含兄弟,在《德育故事》裡面有提到「繆彤自撾」,他自己打自己的臉。他幾個兄弟,他是老大,都是他把他們拉扯大的,教育他們,父母早走。他對兄弟這麼大的恩德,結果兄弟跟這些弟媳,他的所有的弟弟跟弟媳鬧分家,這種境界一出來,有些人就擋不了,馬上罵,「我賺的錢供你們讀大學,你們這什麼態度?」麻煩了,脾氣一起來,帶動的就是所有人的情緒。其實我們是道義人生,對我們生命當中的親人付出不是有條件的,一講這樣的話,其實自己的心已經偏掉了。當下繆彤看到這個情況,自己回到屋裡慚愧,對著聖賢人說,我讀了幾十年聖賢書,還要齊家治國,結果連自己的家都不能夠團結好、和睦好,我真是對不起聖賢的教誨。就開始打自己的臉。他的弟弟看到了非常慚愧,弟弟跟弟媳都跪在他面前懺悔。這是他兄弟當中遇到這個情境,他還是先反求諸己。

  包含君臣,古聖先王是我們當領導者的學習榜樣,只要是領導者,最好的榜樣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我們看孔子竭盡一生,為了恢復道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很多人並沒有能好好的聽孔子的教誨去做,可是孔子並沒有怨任何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這個都是聖人的心境。反而孔子卻說道,「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丘之罪也」。學聖賢最重要的還是要學他的存心,夫子對文化奉獻了一生,但是面對社會當中種種這些問題,還是要求自己,為什麼大家不明詩書禮樂這些教化?還是我做得不夠。這個丘,因為我們不直接稱孔子的名,我們把這個字讀成「某」。而我們在《論語》當中看到堯舜禹湯他們傳承的領導者的心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他自己有錯,絕不推卸給任何人。但「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老百姓、臣子有問題,我沒有做榜樣,我沒有把他們教化好。在心境當中,這些古聖先王確實都是反求諸己。

  現代我們看到一個故事,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他也是儒商,很有修養。他為什麼事業能做這麼大?他也是立志,他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企業給人類好的生活。他說自來水哲學,他提供的這些電器利益人的生活,就像自來水一樣,他的目標是立二百五十年,立很長遠的目標。有一次他的一個員工,是這個廠房的負責人,剛好不在的時候,廠房燒掉了。後來一了解,是這個主管母親生病了,他跑醫院去了,剛好發生這件事情。結果這個主管就非常惶恐,自己失職了,造成公司這麼大的損失。Look me,你們要看我,雖然我們這位同仁長得比我帥,什麼時候是考試?這個時候就是考試。方讀此,勿慕彼;方看蔡老師,勿看其他人,不然會傷害我幼小的心靈。我從小就是信心不夠,你們一看他,我會覺得我都沒有魅力了。所以大家注意,那個恭敬的眼神才不會無意當中傷害了脆弱的人,這樣才有仁慈心。

  所以剛剛跟大家講,松下幸之助他公司發生這一件事,那個主管十分惶恐,心裡想,一定被開除了。來到松下先生前面,松下先生對他講,你母親生病了,我都沒有關心到,早該安排一下,讓你去陪陪你母親,這是我沒關心到。講完了,就把他安排到另外一個工廠工作,還沒降他的職。大家想一想,這一個員工當下是什麼心情?他對他的老闆打從心裡佩服,佩服他的修養。而且不只這個員工感動,誰也感動?他所有的員工都關注著這件事,老闆不只沒有指責。說實在的,有一個人生態度很重要,既往不咎。事情已經發生了,趕緊協助收拾,不要在那裡又罵老半天,於事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李炳南師公教我們處世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見人錯事不指責,要先協助。其實犯錯的人心裡都很忐忑不安,你趕緊先協助他善後,他很感動,到時候你再提醒他,以後你怎麼樣就不會再犯這個錯,他一定把你記一輩子。已經錯了,事情還一團亂,你又劈哩啪啦一直罵,那只會讓事更混亂而已。所以夫子說既往不咎,那很有道理。

  今天跟大家舉的就是隨順聖賢教誨,我們舉了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它在五倫當中時時都可以體現,我們不可須臾離也。這樣的心態來學,德日進,過日少。好,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