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十一集)  2007/8/12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41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都希望教好我們的孩子,教好我們的學生,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什麼時候在教育我們的孩子們,甚至於是教育我們的員工?事實上教育是「潤物細無聲」,隨時我們的一言一行,甚至於我們的一個心態,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家庭,以至於我們所處的企業團體,甚至是社會。像我們剛剛在跟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行禮,其實我們的孩子都在看。今天在我們的教室前面,掛著一幅孔夫子的聖像,每天上課以前,我們帶著學生給夫子行三鞠躬禮。相信在每次行禮當中,我們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們當老師的人對於夫子的那分恭敬之心,其實隨時都是在教育。像今天下著雨,我們可以說下雨了,今天不去上課;但是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學習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都不可以放棄。雖然下雨,但是一個人啟發智慧是不能等,提升德行是不能等,我們一定要去上課。可能這分好學、這分毅力,就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有個太太她之前還沒有學《弟子規》,學傳統文化以前,她的孩子也是被寵得很嚴重。有爺爺奶奶,有外公外婆,父親又有三個兄弟姊妹,母親又有四個兄弟姊妹,這個孩子又是兩邊家族第一個小孩,所以是三千寵愛於一身。他的爺爺還對著大家講,這個孩子是我的心上肉,罵他就是罵我,打他就是打我。這個孩子有爺爺當靠山,他是天不怕、地不怕,小小年紀就很驕傲,就很狂妄。母親後來接觸之後,看到情勢不對,必須要趕緊處理,要當機立斷,所以把孩子從爺爺身邊接回去自己帶。這個孩子送到教《弟子規》的學校,對老師都是不敬禮,不行禮的。這個母親在那裡示範了好幾次,孩子都是如如不動,母親就有點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又要上班,就自己先離開幼兒園。走了一兩百公尺,心裡想怪怪的,今天不教,那下次什麼時候教?今天他沒有學會對老師恭敬,其實他已經在退步了。我們常常說過一陣子再跟他講,過一陣子再教!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教育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叫「當其可之謂時」,這叫及時法。孩子犯錯是我們教他的時候,當其可之謂時,一般叫及時法,機會教育。我們當初在學這些教育理論,說某某教育家他發明的方法,他發現的方法,這些教育家都是這幾十年,甚至這一兩百年,這樣的教誨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前就已經講了。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當中沒有版權所有?因為子孫們都了解,所有天地宇宙的這些真理,老祖宗都講透了,聖賢人都講過了。所以他們絕對不敢有那種想法說這個東西是我首先發明的,這個道理是我首先發覺的,他們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連我們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他學問已經到至德的境界,老人家都說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聖先賢所教誨的這些真理傳承下來。所以幾千年的讀書人,絕對沒有人狂妄說哪些道理是他發明的。但是現在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人都比較傲慢,往往發現點道理就要爭取版權,說那是他發現的,這個心態都值得我們來深思。

  而且當我們看到這些古籍的時候,對我們也是一種震動,我們整個民族在這一兩百年,最嚴重的就是失去民族自信心,都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一個人自信心沒有了,他的學問、他的事業都很難成就。我們今天經營事業,自己文化當中的這些教誨沒信心,花大把大把鈔票,把一些外國的專家請過來教。我們要了解,今天那些外國的專家,他所講的道理,請問是不是真理?他有經過時間、空間的印證嗎?我們花了大把的錢,可能學到的是枝末的東西。現在企業去跟外國學習,花了很多的錢,學習的風氣也很盛,但是企業的壽命卻是愈來愈短。我們要很冷靜,努力有結果,但不一定有好結果,因為你本末沒有掌握到。

  現在的父母讀教育的書是愈讀愈多,孩子還沒生,一、二十本都買回來。我們上一代的父母,三、四十年前的父母,一本書也沒讀過,甚至於連字都看不懂,他生了五個孩子,五個都是孝子,八個孩子都很孝順。不識字為什麼能把孩子教好?可是我們現在只生一個、只生兩個,買了那麼多書來讀,教出來的都是很逆反的孩子。這是我們對自己民族文化信心喪失,然後讀了一些知識,我們就覺得新的東西我們懂,這些老人家不懂。反而年輕的夫婦為人父母者太傲慢,往往孩子的德行忽略了,只注重這些知識的積累,這些都有點本末倒置。看到《弟子規》,「不力行,但學文」,現在孩子學那麼多東西,他的孝心長了沒有?他的善心長了沒有?「長浮華,成何人」。其實我們觀看到現在的家庭,以至於企業,以至於團體的現象,感覺到很沒福氣。人生最大的福是能夠接受智慧的教誨,所謂「福在受諫」,一個人最大的福分是能夠接受聖賢人的勸誡,他人生少走很多的彎路。

  我們剛剛講到那個孩子,這麼多人寵愛他,在《資治通鑑》告訴我們「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你愛護他,不用真正的倫常之道來教育他,適足以害之也。你都溺愛他、寵愛他,這個父子當中懂得尊敬、恭敬長輩他沒學到,變成長輩都要侍候他,那不是顛倒了嗎?我們常說西方講的,讓他自由發展,什麼叫自由發展?玉不琢,不成器,學如逆水行舟,他自由發展,他的心性是在進步,還是退步?讓孩子自由選擇,請問他選擇的標準是什麼?難道我們當父母的,三、四十年的經驗、判斷力,白活了嗎?那根本就不用父母跟老師,讓他自由發展。小孩子還沒有建立理智,他一定是順著他的好惡、欲望在選擇。我們看到現在,好,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發展了,請問孩子變好了沒有?逆反的孩子、叛逆的孩子節節攀升。現在在遊戲機裡面,在網吧、網咖裡面,幾夜不回家的孩子愈來愈多。

  所以太多的這些理論根本就不是真理,我們失去民族自信心,都拿來用,用到最後才知道不行。但是孩子有沒有可能人生再來一次?所以「謹慎為保家之本」,教給孩子的道理,那是影響他一輩子,這些道理不能是錯誤的。聽老人言最有福氣,五千年的智慧,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我們整個民族的社會狀況、家庭狀況,為什麼在這幾十年墮落得這麼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現在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剛剛提到在《禮記.學記》,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承傳下來的,非常精闢的教育學問。真的,奉勸所有師範學院的老師們,一定要把這篇文章教給孩子,它是真正抓到教育的根本所在。學貴立志,一個孩子從小對家庭沒有志向,對社會沒有承擔,他很難成大器。這篇文章就從立志開始教起,其中整個教學的方法提到這個及時法。所以這個母親看到孩子已經被寵壞了,趕快採取應有的措施,接回來教育。看到孩子對老師無禮,心裡也覺得不妥,雖然已經離開幼兒園的門口,但還是想想打個電話跟先生商量一下。她先生了解到孩子不受教的情況,馬上給單位請假就趕到幼兒園來。帶著他的太太走到他孩子的面前,那時候幼兒園老師也在,就對著幼兒園老師開始鞠躬,說老師好。孩子沒什麼反應,父親接著第二次,老師好,就這樣很真誠的對著老師鞠躬,給他的孩子看,做了十幾次。

  父親是出自一片真誠的心,希望能教導他的孩子,孩子年齡才五歲左右,其實都很能感覺到父親的心境。所以鞠了十幾個躬,一開始沒什麼反應,那是因為孩子被傲慢給控制住,但是父親這分誠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來孩子就哭起來,邊哭邊給老師鞠了一個躬,說老師好。父親也沒有責備,然後有點欣慰才又帶著太太離開。我們教孩子不要發脾氣,要用真誠心,要用耐心去做。後來這個孩子對老師恭敬了,孝心老師也在啟發。這個孩子跟同學講,過幾天就是他的生日,以前媽媽、家人都給他買什麼東西,他在那說。老師聽到了,就利用那天早上上課跟小朋友講,老師今天來上課,坐在公車上,聽到一個孩子在那裡給媽媽要東西,說他生日,還在那裡哭鬧,整個公車上都看著那個孩子。諸位同學們,這個小朋友的行為對不對?同學說不對。然後就問著孩子說,我們生日不應該給媽媽要東西,我們應該做什麼?老師就開始把母親懷胎的辛勞、養育的辛勞講給孩子聽。孩子聽完很感動,應該要在生日的時候想起母親的恩德,進而要去多付出、多幫忙。

  說著說著突然有個孩子說,「老師,他明天生日」,就指著那個同學說他明天生日。老師都是掌握機會教育,當其可之謂時,這個老師就裝著一副不知道的樣子,走到這個孩子面前:你明天生日,那你明天要幫媽媽做什麼?你看老師這麼引導,這個孩子慢慢的就懂得在家裡去體恤母親的辛勞。一個孩子其實不難教,只要孝心跟對老師、對長輩的恭敬心紮了根,這個孩子的人格發展就會很健康。我們古代很懂教育,老師教孝道,父母教師道。

  後來這個孩子有一天晚上,雨下得很大,雷電交加,他跟他的弟弟就很害怕,對著母親講:母親,今天雨下得那麼大,雷聲轟轟,我們很害怕,您不要去上課!跟他母親講不要去上課。他母親就對著孩子講,《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你看,家裡都有共通語言就很好溝通。媽媽已經答應老師要去上課,所以不可以不去,雨下得再大也要去。孩子也點點頭,默許。這個母親其實心裡還是有點捨不得,孩子應該在家裡還是會有點害怕,但是問題是經一事他長一智,不然你要讓他害怕一輩子嗎?都要讓他去鍛鍊、去歷鍊。從那個禮拜以後,每次到了這一天,每個禮拜的禮拜五母親都要去上課。她的孩子都會主動的幫他母親收拾:媽,今天你要去上課,你碗好像還沒洗,我幫你洗就好了,你趕快去上課,不可以遲到,凡出言,信為先。所以,母親的堅持就讓孩子感動,進而去遵守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態度。其實什麼時候是教育?下雨天來上課也是教育,給孩子很好的榜樣。

  這個當其可,我們要有很高的敏銳度,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不對,要及時的導正。當然導正要有智慧,要掌握情緒,不然你發脾氣都達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發了脾氣,就不要教小孩,先到一旁把情緒穩住;要教導他,就不可以發脾氣。不然留在孩子心中的只有父母、老師脾氣很差,至於你給他講什麼他都忘了。我們看到現在人與人很難理智相待,都是情緒化,意氣用事多,對彼此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還影響到整個單位的氣氛,家庭的氣氛,這都是沒有智慧。對自己、對別人都沒好處的事就別做,做了那是愚昧的表現,要有定力,要有理智才好。

  有一對夫妻,他的女兒小時候喜歡看電視,這個電視還是要很謹慎,要選擇好的給孩子看,不然電視真的像魔王一樣。我們老師教學一個小時,小朋友專注二十分鐘就已經不得了,這個老師就已經是功力很高了。電視魔王更厲害,你給他看兩個小時,他目不轉睛。不要說小孩,我也是這樣,真的那時候看電視,媽媽叫吃飯,已經喊了好幾次。後來母親走過來,都叫你多少次了,有沒有聽到?真沒聽到,所以那個魔力實在太厲害了。現在不只電視,電腦,有的一整夜,那個跟吸毒差不多。

  所以我們要慎於始,這些東西不是說孩子要,你就給他,這叫愛他,不見得。你第一觀察他的定力夠不夠,第二跟他約法三章。現在很多家長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嚇得自己都很緊張,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們冷靜來看看,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學英文,請問他的英文程度就比較好嗎?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補習,請問他讀書的能力比得上三十年前的人嗎?現在的人害怕孩子以後這些電腦不會操作,請問那麼小讓他會操作,他的辦事能力有比三十年前的人強嗎?我們現在年輕人的工作能力是愈來愈弱。可是你看他那些東西都接觸得愈早,反而染上的是一些壞的習慣,家長要很冷靜的來面對現在的狀況。

  我的二姐是念國中才學英文,有輸嗎?念到博士,也都是用英文到世界各國去發表論文、演講。一個人要學好第二個語言,必然是把自己本國的語言跟文化學好。學語言,不單只是學會不會講話,那個太淺薄了,「文以載道,文以貫道」,是要學到這個語文背後的這些價值觀,這些正確的處世做人,不單只是學那個語文的知識而已。我們忽略了語文背後的文化修養,現在學歷高的人他不見得有涵養。相同的,今天我們自己本國的語文跟文化沒有學好,我們再去學其他國家的語言,學到的都是另外那個國家的比較次級的文化。

  你看美國的冒險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學到沒有?我們連自己的文化都吸收不了,怎麼去吸收別人的文化?不可能。反而我們的下一代,學各國的語文學得很多,學到的都是他們那些次級的文化,暴力、色情的文化。我們現在不要一窩蜂的去趕著學一大堆東西,有時候看起來真的像飛蛾撲火一樣,不知道在趕什麼。這都需要我們非常冷靜的去看、去觀察,不能說新的東西就要趕快去學。要先學德行,先學定力才行。我們今天電視也很少看,但我們有落伍了嗎?該知道的訊息我們還是知道,但是很多污染的東西我們都把它排除掉。而且說實在的,現在這時候發生的事情,在五千多年來統統都發生過了,沒有新鮮事。都是忽略德行的本,才會感來最後這些家庭、社會的亂象,都是因為本末倒置的原因。所以看報紙要看到原因出在哪,不然到時候看了報紙,自己人心惶惶,嚇得半死。

  這一個孩子看電視看得都忘記吃飯,她的父親看不能繼續下去,要制止她這個行為才對,不然這個壞習慣就養成。所以就跟太太商量好,待會我會上去叫女兒吃飯,她假如不下來,我們就把飯吃光。因為夫妻已經商量好了,煮得就剛剛好吃完,冰箱裡把它清空,可以吃的都先拿掉。處理好了,爸爸上去叫了,女兒還是視若無睹,聽而不聞。後來都吃飽了,母親去洗碗,突然女兒就走到餐廳來,看看桌子空無一物,就走到父親的面前,說我要吃飯,怎麼沒菜了?她爸爸緩緩轉過頭來,心平氣和對著她說:我以為你不餓,我剛剛叫你了,你沒下來,我們以為你不餓。這個女兒說我餓了!爸爸不理她了。趕快跑去拉拉母親,母親正在洗碗,她對著母親講:媽,我好餓。母親都比較心軟,所以孩子都知道要找誰下手。父親已經做好準備,跟他太太先商量好,先建立共識,告訴他的太太,面對敵人的時候絕不能手軟。

  諸位朋友們,誰是敵人?女兒是敵人,不對!怎麼可以跟女兒變成敵人?女兒的壞習慣是敵人,我們要變成改掉壞習慣的助力,不能變成她養成壞習慣的助力。女兒那些壞習慣不都是被我們寵出來的嗎?這個太太一想到這句話,不能手軟,只好硬著頭皮對著她女兒說,你就等下一頓吧!女兒就很傷心,趕快跑到冰箱打開來,真的找不到吃的,就開始哭,哭了就睡著了。到了半夜,這個女兒又餓醒了,就起來跑到母親的床邊,拉著母親的手哭著說:媽,我快餓死了。她的先生之前又給他的太太已經做了心理建設,告訴他的太太要忍住,孔老夫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真的,小不忍亂大謀,什麼是大謀?孩子一生正確的態度,這是大謀。現在父母呼她都緩,她都沒有好好學好,以後老闆呼她也是緩,老師呼她也不理。她這個態度沒建立,造成她往後人生多少的障礙存在,所以真的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他的太太也是忍住,又對著她的女兒講:女兒,很快就天亮了。她的女兒又哭著走了。這個媽媽說實在的,晚上有沒有睡好?也是天下父母心,其實整夜也沒什麼睡好。所以天還沒亮,四、五點就爬起來,想說趕快先去給女兒做個早餐。還沒到廚房,突然看到廚房有個黑影,就是她的女兒已經拿著筷子、拿著湯匙在那裡等。這個女兒可能她的心裡面想說,這一餐絕對不可以再錯過。這是當其可,就把她導正過來,以後爸爸一說,女兒吃飯了,跑得跟飛一樣快就過來了。這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女兒非常清楚,她的父母說一不二,很有原則。這時候孩子就不會放縱,孩子就不會存僥倖的心理。她知道父親絕對不會縱容她,就順著父母正確的做人態度來修正自己。

  有個母親回去之後也要用這個方法,結果用了以後回來就說,老師,沒效。我們就了解一下為什麼沒效?因為她也不給他吃,後來她的孩子在地上大哭大鬧,最後她還是煮給他吃,那就沒用了!他知道你的底限是哭五分鐘,他絕對五分鐘就把你給制服了。所以要堅持原則,這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像我母親這一點就非常堅持,我有一次,小的時候記憶都很深刻。給母親要東西,其實那都有了,但是看到新的就又要買。我媽媽在看書,理都不理我。我看沒什麼反應,只好使出渾身解數,開始在地上跳霹靂舞,在地上打滾,滾了十幾分鐘,媽媽還是如如不動。後來我就開悟了,第一地上很冷,冬天的地很冷,第二其實這樣打滾也是很累,我看還是起來休息一下!從此以後,我就不敢給我媽媽這樣亂吵鬧。所以,這是我們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原則,當其可之謂時。

  剛剛我們提到無時不是教育,而無時不是我們可以去依教奉行、身體力行古聖先賢的教誨。每次跟夫子行完禮,這樣的禮儀非常有意義,一來讓我們效法孔老夫子的德行,二來讓我們想起夫子的教誨。夫子在《論語》當中提到,「君子義以為質」,這是道義為做人的本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我們效法君子、聖賢,首先要有這種道義的氣概。義就是應該做的事情,人生有哪些事、哪些本分是我們應該的,這就是義。我們對家庭有道義,對自己的公司、團體有一分道義在,以至於對自己的社會民族都應該有道義在。

  其實我們現在念這段話,自己也覺得很慚愧,我們在整個求學十多年當中,有曾經思考過我們對家庭有什麼道義嗎?有什麼本分嗎?感覺上好像十多年的過程都是患得患失在分數上,以至於要踏出大學的校門,都是想著如何能找到薪水多的工作,又很輕鬆,都是這些思惟。那不是一種凜然的正氣,不是道義的人生,都是利害的人生。好像回過頭來想,人生也沒結交過幾個很好知心的朋友。現在大學生出來,對公司有沒有一分道義在?進了公司可能都只想著我能夠謀什麼利,都希望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橫批「作夢」!這不可能的。思惟都是利,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這樣的思想觀念,一定是家庭跟團體的禍害。我們可不要培養一個孩子十多年,變成禍害!要找到教育孩子,仁、義、禮、智、信是根本。

  我們把仁愛教給孩子沒有?之前我們聽到一個個案,小孩子六歲,一個小女孩,念著《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都哭出來了。我們也很驚訝,這個孩子為什麼流淚?了解到母親是未婚生子,父親根本不知道是誰,早就跑走了。自己的外婆,怕女兒以後嫁不出去,就對外隱瞞,根本不承認有這個外孫女。後來媽媽也去嫁人了,外婆帶著她,把她送給了自己的外甥,過沒幾個月外甥離婚了,把這個孩子又推回來。外婆又在自己住的社區裡面找了一對年輕夫妻,送給過去給他們當孩子,過了半年又離婚了,又把孩子給推回來。

  我們現在的人有沒有辦法去感受別人的痛苦,別人的心境?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就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其中所有的長輩有感受到這個孩子的苦嗎?她的父母有感受到這個孩子的苦嗎?所以現在是利、欲,欲望障住了我們的良知、我們做人的本性。仁義禮智信叫五常,這叫正常的態度,假如人沒有了仁義禮智信,就不能算是完整的人,就淪為禽獸的行列。我們今天不把仁義禮智信教給我們的學生,那是讓學生墮落成禽獸,甚至不如,我們忍心讓我們的孩子是走這樣的人生方向嗎?

  一個女孩十多歲,對著他人講,說我這兩年來墮胎十三次。這個女孩還說,我這個紀錄可能可以是世界紀錄。你看這個孩子不知道羞恥,這個孩子不知道她殺的是十三個自己的骨肉,是活生生的生命,她完全不知道。她的心完全被自己的自私,被自己的欲望給蓋住了。今天我們都是用功利來教孩子,只重視分數,不重視孩子的品德、善心啟發,現在青少年那些敗象,我們的下一代很難倖免於難。現在是我們全社會要重視德行教育的時候,不然縱欲以後拉都拉不回來。「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一個人奢侈了,要再節儉就難了。同時不只是錢財,欲望放縱了,要再恢復到有德行,那不知道要花幾倍的力量。少成若天性,德要在小時候扎根。這麼多人在離婚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孩子的未來?幸好確實是人之初性本善,很多年輕的夫婦離異,聽了課以後開始各自責,懂得反省自己,把原本破碎的家庭把它重新破鏡重圓建立起來。所以仁慈心,替人著想的心太重要了。

  仁義,我們剛剛講的這分道義,人現在看到家庭的需要,看到朋友的需要,看到學校的需要,看到單位的需要,是提起承擔,還是趕快躲在一旁,在那裡乘涼、在那裡偷懶?這都可以看出我們到底講不講道義。我們今天能去承擔,那是積累自己的福分,而在做事的過程當中,一定又會提升自己的經驗跟智慧,所以人世間沒有吃虧的事情。人現在都貪圖蠅頭小利,其實做個比喻,那都是刀頭舐蜜,就想嘗點甜頭,把舌頭都給割掉。想嘗點甜頭,把自己的社會信用都給毀掉了。現在孩子那麼會花錢,信用卡辦了五張、十張都有,還沒出社會,信用就破產。這不是刀頭舐蜜嗎?

  有個大學的老師他到我們一個幼兒園,專門重視孩子的德行教育。當初有個家長來幼兒園,就問說你們這個學校教學有什麼特色?可能這個家長心裡在想,特色就是教跳舞、教英文,教一大堆這些新穎的東西。我們老師跟他說我們的特色是教做人。這個家長講了一句話,做人誰不會教?然後就走了。有沒有福氣都在一念之間。另外一個家長是自己找來,跟老師講到,我要找個幼兒園是最重視孩子做人。縱使這個學校的環境、設備並不是很好,我都覺得那是次要的。所以,家長他覺得輕重緩急,不一樣。

  這個大學的老師來了以後,就對著我們的老師講,他說你們教這些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很好。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好,但是也應該教孩子要懂得進取,懂得競爭,這樣他才能夠提升。諸位老師們,進取、進步跟安分守己、知足常樂有沒有衝突?很多觀念要想清楚。知足常樂就不積極?我們也很知足常樂,但是我們也很積極。世間人都誤會了,他們覺得什麼叫積極?拼命賺錢才叫積極,每天忙盲茫這樣才叫積極;要忙得有意義才好。老師聽出來這個家長可能覺得我們不夠上進,不夠有競爭力,現在都講競爭力。接著就跟這位大學老師交流,比方你遇到兩個保母,來照顧你們家的家庭、孩子。這兩個保母一個很安分守己,每天把他的工作做得很好,把小孩照顧得很好,歡歡喜喜的做他的工作。出去買菜的時候,笑嘻嘻的對著你的這些鄰居,對著他遇到的這些人群,這是一種保母。

  還是另外一種保母,她在那裡想,我以後一定要有大發展,當你的保母我太委屈了,在那裡炒菜炒得心不甘情不願的。在炒的時候她還在那裡抱怨,那個意念會不會把這些菜統統都變得有毒?會不會?會。大家應該看過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不好的意念,水都變得很差。水會變,菜會不會變?所以和諧的家庭要從廚房做起,炒菜的人要心平氣和,不然家裡的人每天三餐服毒。所以,太太不能得罪,你讓太太心情愉快,那炒出來的都是營養豐富。所以諸位男士,要對太太好一點。她在那裡每天不安於她的本分,只是想著如何能有更好的發展。請問當你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你要介紹給哪一個保母?你會推薦哪個保母?

  這個大學老師沒有回答,我們講得再有道理,他想說你一定是挖個洞要給我跳。有時候人學歷愈高,愈不容易接受這些真理的東西,反而懷疑心特別重。這麼簡單的邏輯,人都因為一種急功好利,都看不到。當一個人在安分守己,他就是在積極進取,他就是在成長自己的能力,他也在建立整個社會對他的信任、對他的信心。所以老實人有福,安分的人有福。而且真正有德行、真正有發展的領導人、長官,他一定會找那些非常認真工作的人,他不會找投機取巧的人。真正重視道義的人守分安命,這是最有智慧的,最有福分的人。真正懂得這些道理,人就不會患得患失,在那裡攀求很多的緣分。他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因為只要他做好事、盡本分,後面的福分水到渠成。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