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十三集)  2007/9/8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43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這個月是九月,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也是我們的教師節。在這樣的節慶當中,我們緬懷夫子的智慧、夫子的慈愛,夫子對我們的恩澤。我們在緬懷當中,最重要的要能夠將夫子教誨,落實在我們的家庭,在我們的工作,在改善整個社會風氣上,這是尊重、感恩夫子最好的回報。因為夫子一定期盼、期許我們後代子孫能把文化給復興起來,能真正得到安定的生活。夫子的志向是「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其實我們效法孔夫子,最重要的慕賢當慕其心,夫子時時是想著一切天下人的安定、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修學傳統文化,就是學儒就要學孔老夫子,志向要立得遠大。夫子給我們很好的榜樣,夫子的仁愛,夫子的忠恕之道,以及夫子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我們一般大家都看到整個社會現在有非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方在教育界,或者在各行各業,重利輕義的狀況我們都希望能有所扭轉,我們希望把社會轉成都懂得知恩報恩這樣的心境。有這樣的心態,就要勇敢的去做。往往我們看到這些社會風氣,或者家裡狀況,心裡就想這很難改變。其實一定能夠改變,只要我們堅持做對的事情,我們不被社會影響而隨波逐流的話,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自然能夠把身旁的人他們的善心給喚醒。因為邪不會勝正,不能看到這些情況我們就打退堂鼓。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

  我們為什麼尊崇孔夫子為至聖先師,因為夫子在我們民族的文化承傳,他是最舉足輕重的一位聖者。因為夫子祖述堯舜,夫子把堯舜禹湯這些聖王的功業、德行、風範,他把它承傳下來。再啟發了往後兩千五百多年之後的子孫,夫子是真正的做到承先啟後。對我們來講,我們也將承先啟後,我們也將承五千年的文化,也將啟發後世子孫。所以後代這兩千多年來對夫子非常的尊崇,讀書人有提到「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在夫子前的這些聖王、聖哲人,因為有孔子的承傳,我們現在才知道黃帝堯舜他們的事蹟,這是承先。而後孔子而聖,從周朝以後的這些聖賢人,比夫子晚出世的人,都是因為有夫子的教誨,他們才能珍惜這一生,把自己的德行契入聖賢的境界。所以,夫子對整個五千年的文明他是最關鍵的貢獻。我們也期許我們往後的子孫,也因為我們承傳了文化,他們才能成為聖賢。

  假如我們不去承傳,我記得有一次,一個母親帶著孩子走在街道當中,看到了孔老夫子的聖像,這個孩子對著母親說,「媽媽,這裡有個聖誕老公公」。我們這個時代的炎黃子孫,連孔夫子都不認識,還認成聖誕老公公,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能把文化斷在我們的手上。我們可能感受不到、體會不到文化對一個時代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的話,比方我們到了東南亞去,赤道地區都是屬於比較落後的國家。因為他們四季都是夏季,天氣很炎熱,人在那個環境當中就比較安逸,工作兩天就休息兩天,比較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但是在赤道地區比較發達的國家,像馬來西亞、新加坡,為什麼他們能夠突破環境的限制?因為他們有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承傳過去。因為他們的孝悌,他們的勤儉,所以突破了這大環境的限制,發展得很好,也很受到世界各國的推崇。所以我們就感覺到文化的力量。

  再以我們自己的這一生來看,尤其上了年紀的長者,六、七十歲,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社會在這三十年左右的時間,本來是很淳樸、很厚道,一下子墮到現在人與人相處都是比較自私自利,只想自己不想別人。你看就因為文化沒有承傳,可以讓一個社會這麼短暫就墮落下來。現在有沒有繼續在墮落?大家每天都過太平日子?有沒有在墮落?我們打開報紙來看,現在社會風氣是在上升還是在下降?在下降。這是夫子講「見義不為,無勇也」,我們整個社會民族在下墮,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怎麼辦?從自己做起。從自己把傳統文化當中最重要的精神把它演出來,把它傳出來。所以這個時代要承傳文化,不是口頭上講一大堆理論而已,要為人演說,要做得到。

  我們曾經遇到很多中文系畢業的朋友,幾乎沒有人去從事中國文化的承傳。奇怪他們大學念得最多,怎麼念愈多愈不來幹這個事情?顯然當他們在大學上課的時候,這些大學的老師有沒有讓他們感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沒有讓他感覺到文化的價值,跟弘揚自己傳統文化的使命?真正傳遞到這分重要性跟精神,自然他們就會去承擔。結果沒有,反而讀中文系的人不走弘揚文化的路。我們是很幸運,我遇到我的老師釋淨空老教授,那個時候老人家談了一席話,我們馬上就非常慚愧,非常反思,不能再糟蹋自己的文化。老人家講到全世界只有一個民族綿延五千年不衰,你找不到第二家。這個絕對不是偶然的,這是必然的,它必然的原因在哪裡?我們在經典當中了解到,「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一個民族五千多年,有的都傳了將近一百多代,現在還沒有斷掉,還繼續綿延下去,那都是祖宗有這樣高的德行才做得到。

  不然我們來做個問卷,有沒有人是秦檜的後代?這都是事實。但是我假如現在問,有沒有人是大舜的後代,一定有很多;文王的後代也會有很多。諸位朋友們,我們今天還坐在這裡,還沒在這個地球上消失,明白了沒有?提起來的是感恩。《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祖宗的陰德庇蔭我們,福分庇蔭我們,我們這個民族才沒有斷。下一句是「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也很提醒我們,我們受到祖宗庇蔭,我們也是人家的祖宗,假如我們不做善,可能後代子孫開始快要消失了。子孫在那裡吶喊:祖宗,你要做好事,不然我們快消失掉了。很可能就是你今天貪贓枉法,子孫就不見了,就絕後了!所以我們跟後代子孫是一體不可分的,人有這樣的明白,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會非常謹慎,慎重。我們剛剛提到,我們面對現階段社會的狀況,我們應該去從自己做起,做好的榜樣來影響家庭,影響他人。

  整個文化的精神,「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義而已矣」。因為夫子他的整個智慧也都是承傳堯舜的智慧,祖述堯舜,是從這些聖王當中把文化承傳過來的。所以夫子說他是「述而不作」,他只是把這些真理把它承接下來,他絕對沒有說這都是我發明的,都是我知道的。所以夫子非常謙虛,而且也告訴我們,整個人生的真相,這些古聖先賢都講清楚了。現在人常常都我創新,我的智慧比孔子還高,比佛陀還高,光是聽到這個就知道他絕對是邪師。因為真有智慧的人都很謙虛,我們要懂得去判斷。當我們去力行孝悌仁義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利益這個社會,因為孝悌仁義是每個人本善的心當中本有的,透過我們去力行之後,會把他們的善心給喚醒。這個社會會沉淪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沒有榜樣的力量。大家都愛錢,又不是只有我;大家都不守法,又不是只有我,所以風氣一下子就拉不起來。所以不能怪別人,要怪我們自己,我們現在有沒有演孝道出來?

  有個企業家,他在企業界算是成績很優秀的,也是列在前幾名的一個大企業。他跟一個廠商簽約,這個廠商是外商,他簽約的額度是超過上億的資金。要簽約的時候派的是他們公司的副總裁,不是他親自去。這個廠商在跟他們談的時候說奇怪了,你們總裁怎麼沒有來?這個副總裁就說到,今天是我們總裁他母親八十歲的生日,我們總裁要陪母親過生日,所以今天這個契約是我來代表談。副總講完之後,廠商的代表老闆聽完馬上就站起來,就快步走了出去。這個副總裁嚇了一跳,心裡想人家不高興了,不跟我們簽了,就追上去。追上去以後,這個廠商就對副總裁講說,你們總裁的家怎麼走?我一定要去看看真的有這樣子的人嗎?上億的生意不談,居然給母親祝壽,現在這種人我看不到了,我們今天非到你們總裁家去看一看不可。

  後來一群人真的就到總裁家裡面去。一進去,這個老闆看了之後很驚訝,因為他本來想說,一定是請好幾桌,很熱鬧。結果才一桌,就這個總裁的兄弟姊妹、子孫,聚在一起給母親、奶奶祝壽,然後又看那個菜都是素菜,很簡單。這個老闆就把這家的總裁叫出去,說你也太寒酸了!給你母親八十歲的祝壽,居然吃這些東西,這太不應該了。這位總裁孝子不急不徐的對他們講,說我母親喜歡寧靜,不喜歡熱鬧,所以我們只有自己家裡人聚。而我母親她吃素已經很久了,她都喜歡吃些清淡的素菜,所以我們都是順著母親的意來孝敬她。所以孝字都跟順合在一起,叫孝順、孝順,能順父母之意才能得父母之歡心。

  總裁就對這個廠商老闆講,你假如不介意,可以跟我們一起吃。他們接著還有舉行給他母親行三跪九叩禮,給母親拜壽。所以他們在一旁觀禮,當看到這個總裁恭恭敬敬跪下去給他母親磕頭。當下這個老闆看了很感動,感動到自己站起來,說我也陪你一起給你老母親磕頭。我們從這裡感覺到,那種至孝真正演出來的時候,真的把人的善心都喚醒。為什麼舜治理天下這麼安定?因為舜是大孝,他面對父母對他這樣的態度,甚至還要陷害他,他完全不記父母的過失,一心只想著如何報父母的恩德。所以天下的人看到,連這樣的父母,大舜都是盡到這樣的孝道,我們比起大舜差得太遠了,我們太慚愧,一定要以大舜為榜樣。所以他的孝心就喚醒天下人的孝心。當下那個至誠的孝,真的讓所有的人為之動容。

  我們中華文化重視的是孝道跟師道的承傳,而師道是跟孝道是完全相應。俗話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母養育我們的身命,老師教育我們的慧命。而這個慧命,不只是啟發我們自己的智慧而已,當這些智慧我們真正獲得了,我們才能夠再把這個智慧綿延給我們的世世代代子孫。所以老師這個行業非常的重要,他影響的不單是一代的人,他影響的可能是世世代代的人。在漢朝楊雄這位大儒講到,「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意思就是老師、老師,你是孩子一生命運的舵手,你一定要把正確的人生態度教給學生。不單是童子之命,童子小孩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棟梁,小孩沒教好,不只他的命不好,整個國家社會的命運也會不好。所以為什麼我們整個幾千年的文化當中,對老師這麼尊重,因為他影響的面很深遠。

  所以我們在教師節當中,要以夫子為榜樣,夫子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夫子一生教學沒有間斷過。而且夫子是先學而不厭,他自己是個好學生,非常好學,他才能夠去啟發學生如何當個好學生。假如我們今天叫學生好好用功,但是我們回家都是看電視,都沒有深入這些經典智慧,那當我們叫學生用功一點,底氣都不足。所以一個當老師的人,首先一定是聖賢人的好弟子,他才有可能站在講台上是個好的教師。夫子一生教學都不疲不厭,我們給孩子講三次、五次不聽,我們不能夠情緒就上來。所以我們教書的人脾氣一上來,馬上想起夫子這句「誨人不倦」,可能氣就會下來一點。

  師道對整個民族文化的承傳非常關鍵,當有人把師道給演出來,也會讓當場的人為之動容。我們這次八月初到馬來西亞,一起參與課程的華人超過一萬五千人。這裡也讓我們感覺到,不管是在大陸,還是台灣,我們的炎黃子孫對於自己祖宗的感恩跟效法、學習,遠遠比不上馬來西亞的華人,這是我們慚愧的地方。也因為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國度,祖國,他反而更懂得去珍惜。人往往要到了失去之後才會知道重要,但當知道重要的時候,往往都比較晚了。

  我們經過兩天課程以後,馬來西亞的華人小學,他們九百八十四所學校,你看就有多少的華人子弟,他們一起要推展《弟子規》,推展傳統文化。到馬來西亞讓我們最感動的一點,就是他們非常知恩,非常知祖宗之恩,而知恩的人福分最大,忘恩負義的人最折福。為什麼說馬來西亞的華人很知恩?他們只要拿到了薪水,他薪水裡面就有一部分,是拿出來捐給華文教育,這在全世界的華人當中是獨一無二。全世界的華人十幾億人口,誰只要他有能力就一定想著要弘揚自己的文化?馬來西亞人做到了。後來我們舉行完儀式簽約之後,工作人員擺了好多個蒲團,我們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結果當地華人派了幾個代表,其中有幾位我們也都認識,他們在各行業也都有很突出的成就。他們站在前面,突然說行三跪九叩禮。當下我的師長,以及華人教育的這些校長代表,還有我們中心的老師,以及護持整個因緣的李金友先生,還有外交官,統統坐在前面。當那個禮儀下去的時候,真的是在場幾百個人為之動容。

  這些家長代表他們是深切期盼,也是護念下一代的智慧,希望能夠把這些老祖宗的智慧,從他們這一代能傳到下一代去。所以外交官後來禮儀結束之後,我們請這位參贊上台致辭,他在台上足足站了十分鐘,講不出一句話來。那種至誠心對人的感動非常的深刻,每次他哽咽欲言又止,台下的人也陪著他掉眼淚,都響起陣陣的掌聲。這個外交官講到,他說這個三跪九叩禮,他們小時候都做過,這個禮儀對他們的心靈震撼很大。但後來因為文化的浩劫,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的禮儀,他非常感嘆說,崇尚孝道、崇尚師道有什麼不好!禮尚往來有什麼不好!這位外交官的一席話,真的是把我們這個民族在這幾十年所遇到文化的浩劫,做了一次深深的吶喊。他站在台上深深的給馬來西亞的華人一鞠躬,他說感激你們把祖宗的文化保留下來,承傳下來。這個外交官還說到,他說我希望中國的這些男士能夠來娶馬來西亞的女士。他這個構想也不錯,他希望這樣子文化可以融合一下,因為馬來西亞的傳統文化的修養比較好。

  我們在當下真的感覺到至誠能夠感通,這分誠心,我們相信當場我們的祖宗都在庇蔭著這些赤子,這些真正感恩自己祖宗的中華赤子。所以老人家,我的師長也決定,會在馬來西亞長期辦儒道釋三教的教育,他們這些華人們的真心,就感來很多這些志士仁人的幫助。我們希望整個台灣復興自己民族文化,能夠快、能夠振興得好,也要用我們真誠的心來交感。明天還會有旗山孔廟一些負責的代表,會到我們桃園孔廟來跟我們做些經驗交流。他們希望在旗山孔廟也來辦這些《弟子規》的課程,還有這些孩子《弟子規》的學習,我們相信夫子說「德不孤,必有鄰」。諸位朋友,你們住的附近有孔廟的舉手,這些緣也把它接上,讓所有的孔廟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讀到「弟子規,聖人訓」,這些聲音,這些浩然之正氣。當我們真正把孝道、師道,真正把仁義禮智信表演出來,就是真正在扭轉社會風氣。

  我們剛剛提到,總裁他給母親行三跪九叩,最後他生意的夥伴都忍不住跟他一起行禮。我也曾經去參加一位長者她給她父母行拜壽之禮,這位長輩她也是指導我教學的第一個重要的老師。大家假如看過四十集的「幸福人生講座」,都應該聽過,我遇到的這位教了三十多年的陳老師。她給父母拜壽的時候,我也去參加,我在旁邊看了很感動,就不由自主,我也過去跟她一起給她父母磕頭行禮。而我這個頭是一定要磕的,為什麼?因為就是有這兩位長者的智慧、愛心,才能教出這麼好的女兒,這麼好的老師,我們才能得這麼大的利益。所以給她的父母磕頭那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也因為當下那種孝心就感染我們了,覺得很自然的就去做這個事情。所以,身教是真正承傳文化最重要的關鍵。

  我們曾經也有位老師,她也是孝心起來,她自己生日的時候給她的父母還有她的奶奶行跪拜禮。那個頭磕下去,母親的淚水就流下來了,那是感動的淚水,我們想想,母親那個淚水為誰而流?那是為子女而流。那是感覺到,很欣慰子女終於懂事了,終於知道盡孝。而子女懂得盡孝,他的人生才有福分,才會幸福,那也是為我們而流。當她在跪拜,她的孩子在一旁觀禮,不由自主就走到他爸爸的身邊,很自然的就幫他爸爸服務一下,給他爸爸按摩。好像看母親在盡孝道,自己沒做什麼很難受,那種感染力量一下子就把身教傳下去。這個孩子回到家裡面,一進門都還沒坐下來,就很激動的對他父母講,「爸、媽,我明年生日,我也要拜你們兩個」。你看,身教是很自然而然的,潛移默化。

  這個總裁後來跟另外的合作伙伴這個老闆談得很好,這位合作的老闆就說,我覺得這麼孝順的人,我不能跟這樣的人失之交臂,這樣的人值得跟他做生意,這個合同就簽下來。而這個總裁他們公司在那段時間是處於最低谷,是他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但是他還是堅持要盡孝道。假如那個時候他不盡孝道,跑去談生意,我看可能這筆生意可能就談不成。所以,人的禍福都在一念之間,當這分孝心保持,禍就去掉了;當孝心提不起來,可能禍就來了。

  我們在歷史當中看到,多少孝子免於災禍,其中二十四孝當中「實夫拜虎」,這個包實夫他在外教學,有一天課程結束,回去探望父母,走著走著在半路當中遇到老虎。諸位朋友,當你遇到老虎當下會怎麼樣?你們都沒經驗。你看一般的人遇到老虎,他一定驚慌尖叫,可能老虎一看你驚慌,牠一口就把你吃掉了,你一驚恐可能災難就來了。可是包實夫看到這個老虎他很鎮定,因為他沒想著他的命沒有了,他腦海想著:不行,我還有老父老母要奉養。所以老虎把他叼起來,可能也感覺到奇怪,我碰過這麼多人,看到我都這麼緊張,怎麼這個人不緊張?這個人有來歷!當下他不是恐慌,他是至孝。他馬上跟老虎講:我今天被你抓到是我的命,但是我還有老父老母,可不可以懇求你,我把父母奉養完之後,我這個命該是你的我會來還給你。你看「孝悌之至,通于神明」,連最兇猛的動物都會被感動,當下這隻老虎就走了。所以那個地方,後來的人就叫它做拜虎崗。

  所以,孝心能免去這些災禍,孝心也能贏來大福,這位總裁他盡了孝,他的整個公司就發展起來。以至於他所有的員工也會因為這件事,對老闆特別的佩服,進而效法。當他的公司能興起這分孝的風氣,他公司員工的家庭就安定下來。所以這都起連鎖效應,我們治理一個家庭,以至於治理一個團體企業,都要從孝悌入手才好,「孝悌為傳家之本」。我們看到傳家也不要很侷限,哪裡是家?大家怎麼這麼無辜看著我?哪裡是家?有責任的地方是家,有愛、有感恩的地方就是家。我們對整個民族有愛、有感恩、也有責任,所以整個民族是我們的家。在企業當中也是我們的家,聚集著無數人的付出,無數人的愛,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整個企業也要孝悌來傳家。

  我們剛剛講到,孝一定跟順在一起,孝順、孝順。當我們在孝敬自己的父母,一定要想著父母能不能歡喜的接受,不能說我們想怎麼孝就怎麼孝,這個心態不對。比方舉個例子,我們出門在外,每次都給父母買些吃的。我們一位朋友他出差給父母買吃的,買了幾個月之後突然他母親說了:「兒子,你買東西回來,我們很高興,但是你下一次買,可不可以不要買這些堅果、乾果類的東西,我們咬不動。」請問他在買這些東西的時候為誰而買?自己。你們怎麼都反應這麼快?吃的東西,一定是買父母愛吃的,怎麼是買我們愛吃的?

  包含父母生日,我們給父母祝壽,請問是點父母喜歡吃的,還是自己喜歡吃的?我看還不只是自己喜歡吃的,可能是去孫子喜歡吃的,是兒子喜歡吃的地方,而不是爺爺奶奶喜歡吃的地方。往往老人家都喜歡寧靜,喜歡節儉,你把排場擺很大,你在夾的那些菜,可能爸爸媽媽老人家都在那裡算,那一盤要兩千,那一盤要多少錢,他吃得可心疼。倒不如在家裡,這些很簡單的五、六盤菜,都很清淡,吃了胃也沒有負擔,又是自己的媳婦,自己的這些晚輩們親手煮的,吃起來很溫馨,又很有氣氛。所以順,一定是父母歡喜的方式去孝敬。

  比方說買衣服給父母,父母就覺得那衣服太貴了,他穿在身上可能都覺得捨不得。有兩個兄弟冬天給媽媽買棉襖,大哥買了一件是九十九塊錢人民幣,他的弟弟買了一件比較高級的,三百九十九塊錢。這個九十九塊的大哥買的,媽媽拿到以後,歡歡喜喜就把它穿上去。後來弟弟買來,媽媽一看三百九十九,沒說什麼話,就把它擺到櫃子裡面去。弟弟心裡很不平衡,我花的錢比哥哥多那麼多,媽媽居然穿哥哥的,不穿我的,還抱怨自己的母親。後來哥哥就對弟弟講到,你買的那件衣服我在百貨公司也看到,我也覺得很好。但是當我要買下去的時候,想到媽媽一定嫌貴,一定會捨不得。所以我又繼續的去找,看有沒有一百塊錢以下也挺保暖,媽媽會很歡喜接受。皇天不負苦心人,所以他哥哥找到了。弟弟這麼一聽也若有所悟,忽略掉了要站在父母的心境當中去考慮才對。

  在我們文化中心當地湯池鎮,就有個孝子,他的母親八十多歲了,他們家誰當家?他們家是八十幾歲的奶奶當家,媽媽當家。他說只要老人家高興,這個要這麼做,他們就順著她給她這麼做,這也是順。孫子在城裡面買了棟房子,也挺有成就的,老人家想去看看,看看孫子現在住的情況,看一看她心裡也比較安。這個老人不習慣坐車,會暈車,他的兒子五、六十歲,怎麼辦?用板車推著自己八十幾歲的老母親,就這樣走了將近六個小時的路程,就這樣推著老母親進城去看孫子。早上一大早就推出去,然後在孩子家住了一晚,隔天一大早又把母親推回來,那種順的精神真是讓人家很感動。

  我有個長輩她對婆婆也很孝順,她的婆婆也很節儉,所以她假如買新鞋送給婆婆,可能婆婆會不接受。她就想好了,新鞋剛買來說實在穿起來都比較緊,你買個新鞋送老人,她有壓力。所以她都看好這雙鞋子很適合婆婆,然後她就自己穿在腳上,把它穿一個禮拜左右,穿得鬆了,老人穿了就很舒服。她就穿起來在婆婆面前多繞幾圈,繞到婆婆說你這個鞋子很漂亮。說這個我都穿過了,婆婆你試看看,婆婆一試很合腳,馬上說婆婆你穿特別好看,就送給你了。婆婆就比較能接受,好好好。不只鞋子是這樣,衣服也是這樣,都自己先穿一陣子,然後穿給婆婆看,婆婆生歡喜了,就趕快脫起來給婆婆穿。那麼細膩的去奉養自己的父母,以至於自己的公公婆婆,孩子看到眼裡都會非常的感動。所以孝順、孝順,這是門學問,一定要能感同身受父母的心境,我們這個孝才能做得圓滿。

  就有個服刑人員,他出獄了,出獄前警官就問他,你出去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他馬上說我先到城裡去打工,賺些錢買些禮物,我再回去看父母。這個警官就跟他說,你這樣不對,你是站在你自己思考,你有沒有想到你在獄中的時候,你關的是有形的牢獄,你父母關的是無形的牢獄,每天在家裡期盼你早點出獄。所以你應該是先回去,跟父母講我已經出來了,回去給父母洗洗腳,回去把你在獄中學到《弟子規》跟父母講一講。父母想我的孩子真的懂事了,他非常安心,你再去好好的賺錢行孝。這都是要從父母的心當中去考慮事情。

  當然我們也知道《弟子規》說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們對父母很好、很盡心,結果兄弟不和樂,這還是不孝。因為父母最歡喜見到的,就是我們兄弟姊妹很團結,甚至於是下一代都很團結,這是最欣慰的事情。所以楊老師她能想到,不只我們要好,還有我們的下一代都要好,這樣我們父母一輩子都欣慰。楊老師有十八個甥姪輩,每個都被老師教過,這分孝延伸到對下一代、後代的孝心,這是很值得我們去效法的。好,這節課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