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九集)  2007/6/9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29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剛剛對著至聖先師孔夫子行三鞠躬禮,讓我們想起夫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夫子的心願是希望老者的心能非常安寧,他能享天倫之樂,安養晚年。朋友之間都有信用,都守信義,只要朋友之間都能守信義,各行各業之間會發展得很好,內心也會很安定,不會有那麼多爾虞我詐的情況。還有少者懷之,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成就健全的人格,也能成為我們未來的棟梁。這是夫子的志向、心願,我們當弟子的所謂「師志如己志」。

  老人家晚年最重要的是能享天倫之樂,其實我們當孩子的、當晚輩的,一定要能夠體恤到這一點。我們現在孝順父母,內心裡面想的不是父母他快不快樂,他安不安心,而是用我們自己的認知去孝順父母。比方覺得一個禮拜有回去看,這個叫孝順父母;或者是我拿的錢比兄弟姊妹多,比一般的人多,這樣我就是孝順父母,這都是非常表象的情況。包含我們常回去看父母,假如回去之前,都是讓父母忙得暈頭轉向,吃個飯之後拍拍屁股就走人,兩個老人家還要收拾殘局,甚至還要吃剩菜剩飯,都快吃一個禮拜,這個乾脆不要回來算了。或者是在大都市裡面,發達了,買了高樓大廈住在十八樓、二十四樓,現在說愈高樓愈貴,景色愈好。其實樓層愈高離地氣愈遠,跟天地之氣離得太遠。你看以前人都赤腳走路,那個都吸地氣反而不容易生病,你看現在大都市裡病號一大堆。

  有一對老夫婦,因為孩子在都市有事業發展,收入也不錯,買了高樓。所以孩子一再叫他們要到大都市去住,後來兩個夫妻就真的搬過去了。搬過去住,本來在鄉下可以走街串戶,鄰里之間常常有往來,可以多談談天,多交流,那邊喝喝茶,這邊嗑嗑瓜子,心情都是很放鬆的。結果到了大都市,一走進高樓一關,連對面是誰都不認識,想要走街串戶,走下樓去統統都是車子,也沒地方走。所以本來是可以常常散散步、散散心的,現在反而到了大都市都沒有辦法,就關在那裡,像個籠子一樣。長期關在籠子裡,心情都會受影響,慢慢的脾氣就大了。然後都市吃的東西毒素也比較多,鄉下還可以自己種種菜,都是無公害、無農藥的。現在都市裡的人買菜都要買沒有蟲洞的,看起來整個葉子都很漂亮,一個洞都沒有,其實愈漂亮的葉子代表農藥噴得愈多。沒辦法,我們都要這種葉子,所以農夫就只好噴農藥噴重一點,拿這個葉子給我們。那也怪不得,因為我們要這個東西,他們就生產這個東西給我們。

  後來他的父親住了兩年以後,肝癌死掉了,你看本來在鄉下活得好好的,接來以後心情長期比較鬱悶。父親兩年之後走了,他留他媽媽住,他媽媽說這種地方不能住人,我再住下去可能我的命也不長。你看孝順父母,是要讓他生活在他最歡喜的地方,最自在的地方,人老應該都是很念舊的,不喜歡搬來搬去。我們在都市裡住久的人,都覺得鄉下空氣清新,一望眼過去,都是非常秀麗的風景,那樣的環境最適合人養老。而不是說你現在有了錢,買了很貴的房子,然後硬把父母拉過來住,那就是孝順。順,應該是能真正能體恤父母身心的需要,這才是順。而讓父母安心,其實很關鍵的還是我們自己的道德、學問、修養要好,假如道德、學問不好,整天讓父母還是會在心裡上很擔憂我們會不會做出什麼事情來。所以,老者安之值得我們深思,怎麼樣真正讓父母身心都非常安寧。而且我們自己回到故鄉去做事服務,回報鄉里,其實也是很有意義的人生。

  我在前幾天到馬來西亞,他們五月底放假,我們很感動的是他們在馬來西亞的華人,一年有兩次的也是寒暑假,但是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是五月底左右放十幾天的假。他們放假的時候沒有出去玩,都是來認真的學習傳統文化。所以這次第一線的老師就有五百多個人參加,上了四天的課,總共是四十個小時,這都是破紀錄的學習,一天十個小時。大家要不要來試看看?看大家面有菜色。而且是非常的專注認真,我們每次去確實都受到了感動,而且受到啟發。

  在馬來西亞有位長者,沈慕羽老先生,今天九十五歲,一生盡心竭力承傳中國的文化。曾經在幾十年前,那個時候整個馬來西亞政府有意讓所有的華人統統學馬來文。等於是把我們的華文,自己的民族文化,慢慢的要把它給同化掉。沈老就說到,哪有六百年的文化來同化五千年文化的道理?五千年悠久文化,應該是他們向我們學習才對,而且飲水思源,人怎麼可以忘本?老人家為了捍衛自己民族的根,曾經三度下監獄,被關進去,都快八十歲的人還入監獄。入監獄,政府當局還給他一些柔性勸導,希望他放棄這麼強硬的堅持。在勸導老人的時候,沈老就對著他們說,今天假如是華人要把你的馬來文化給去掉,我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勇敢的站出來。當下這個官員聽完之後,對他也是肅然起敬,雖然沈老是在監獄裡,但是是被這些官員當作上賓來尊重他。

  所以沈老一生,對於整個馬來西亞承傳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關鍵、非常有影響力的長者。這次長者也是致辭,你看一個九十幾歲的老人致辭,底下的這些年輕人看了都感動,都要效法長者的精神。長者確實是富貴不能淫,很多的官位頭銜給他,他還是講真話,他還是不做任何會損害民族利益的事情,他絕不妥協。沈老還講,教書的行業本來就沒有「錢途」,錢,鈔票,是沒有錢途的。但是沈老說民族的利益比錢更重要,而一個民族的利益假如喪失了,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來。

  所以見到這些長者,我們都感覺到,他們確實都有古聖先賢的這種正氣。就像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不畏生死,去為民族、為自己的國家付出。沈老今年九十五歲,他當校長是七十年,我看不知道是不是破世界紀錄?當校長可以當那麼久。他不管被封多高的官位,人家叫他那個官位,他說不要,你就叫我校長,你看他一生以從事教育工作感到非常的光榮。他自己還騎了一台腳踏車,騎了幾十年都是騎那台腳踏車去教書、去上課。沈老為什麼他對民族這麼有氣節?這個有家道承傳。

  我們看沈老的名字叫慕羽,代表他的父親非常佩服關羽的忠肝義膽,關公的忠肝義膽,希望孩子也能夠像關羽一樣的有氣節。你看父親的期許對他的人格影響非常大,沈老一輩子也是把關公的氣節表演得淋漓盡致。這次我們當天中午上完課,下午我們就坐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車,趕到麻六甲去看沈老。老人家九十五歲,看到我們去很高興,一連唱了十幾首歌,他彈琴。我們就感受到這些老人,看到我們年輕這一輩的人願意為自己的文化、為自己的民族努力,他們非常的感動欣慰,非常疼惜我們。現在很多父母想孩子以後會不會遇到貴人,其實我們的孩子心量很廣大,是真正願意為社會、為民族的話,您都不用擔心,他一定會得到很多有智慧長者的愛護。

  我那時候,二00二年十二月十號,從澳洲回到台灣,在家裡住了一晚,十一號就開車上了台中。因為台中蓮社從一九四九年我們李炳南老師到了台灣,一直講學到現在都沒有中斷。老人家李老師講了三十八年,接著有周家麟老師、徐醒民老師,還有好幾位長輩,繼續講儒道釋這些聖哲人的教誨承傳下來。所以學風、道風很好,我們後生晚輩,希望多親近這些長者,好好學習,十二月十一號就出發到台中去。一到了台中,周家麟老師、徐醒民老師就在蓮社跟我們一起吃飯。我去得比較晚,因為我從高雄開車上去,當我坐在幾位老人家的面前,他們看我的眼神,我感覺好像在選女婿一樣。我說奇怪了,怎麼這些長者好像對我很有期許。後來才知道,因為楊淑芬老師跟這幾位長者說,有個年輕人,三十歲,想學儒學,想學中國文化,幾個老人聽了樂得不得了。所以看到後生晚輩就非常憐惜,後來也去聽了這些長者的教誨。

  我們看到沈老的時候,真的感覺到老人那分對我們年輕人的期盼,而且那十幾首的歌曲當中還有好幾首是抗戰時候的歌曲,老人家唱得都是慷慨激昂。這次到馬來西亞去也聽到,因為我們坐的車子,其中有一部叫弟子規車,很奇怪,為什麼這部車叫弟子規車?因為這部車是在除夕夜的時候,兩個女兒買給她們父親的車子。這個父親今年過年樂呵呵的,從除夕夜一直笑到大年十五,我看連現在都還在笑。我們坐在他的車上,那是落實「入則孝」的車子,我們就覺得很高興。因為他的女兒看到父親開的車已經十幾年了,父親很節省,捨不得換,其實車子也都還不錯。但是女兒也學《弟子規》,也教《弟子規》,他女兒二十多歲,現在也在教《弟子規》。她給父親講,你常常到處弘揚文化,都跑長途,還是要買台新車開比較好。

  買了這台車以後,這個銷售人員賣車賣了十幾年,第一次賣出是送給自己父親的車子。他說賣了十幾年,大部分都是父母買給孩子開的,不然就是買給自己開的,從來沒有遇過女兒買給父親開的。我們看到這個現象,顛不顛倒?現在都是孝子,孝子孝子,孝順兒女叫孝子。所以這個賣車的人很驚訝,居然還提著禮物到他們家裡來,然後問這個父親,「你女兒是怎麼教的,可以教到這麼孝順,還買車給你,我賣了十幾年車第一次遇到。」當下這個父親就把《弟子規》介紹出去,這個銷售人員就帶著他的小孩,年齡都還小,就去參加當地的弟子規學習班。然後不只銷售人員帶著自己的孩子,連他的同事十幾個人統統都帶去,他們的孩子也都一起帶去。所以真的,我們在立身行道,一個女兒真正孝敬父親,這分心都能夠感動他人,進一步讓人接上了中國傳統文化這些聖賢教誨的因緣。所以,我們自己從自己的修身、齊家做起,同樣可以利益一方。

  這次跟五百多個第一線的老師交流,就談到有關素質教育的問題,現在教育界也都非常重視素質的教育。什麼叫素質?素質,我們應該是從孩子的一生去著眼,這才是素質。他一生所具備的為人處世態度,能讓他幸福美滿,這是素質;絕對不是多學了幾門才藝、技能,這就是素質。一個有素質的人,他應該是在一切的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他可以跟人家和睦相處,不會起衝突,不會起對立,這才叫素質。現在對素質,好像會拉小提琴、會跳舞、會唱歌,會愈多的藝術就叫素質,其實這都是在枝末上去了。

  有一所學校就說重視孩子的素質,就教孩子炒馬鈴薯絲,在大陸叫土豆絲。我剛去的時候也不習慣,大陸的土豆就是馬鈴薯,我們的土豆叫花生。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講說,豆應該比較小叫豆,所以花生叫土豆應該才對。不過入境隨俗,大陸叫馬鈴薯叫土豆。那個學校就說炒土豆絲,學生回去就作業,交作業,她很認真,真的去炒。炒好以後,我們一位老師到她們家去,她炒好以後就端出來,請我們這位老師吃。這個老師吃了兩口,還不錯,挺香的。他才吃兩口,這個學生馬上拿出一張紙來,對著老師講「老師,你覺得好吃,給我打個分」。她們炒完就要打分,請這些長輩打分。諸位朋友,假如現在你身旁有位晚輩,念初中、念高中,他們的作業就是炒個土豆絲,然後叫你打分,你要給他打幾分?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增長他的善良,是啟發他的心性,這叫教育,而不是他有多少的知識灌輸在他腦子裡。教育最精闢的,《禮記.學記》裡面講的「長善救失」,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我們當下,看起來她是學了炒土豆絲,但是事實上,她的心性到底是在提升,還是在墮落?你看她炒土豆絲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打分。這個離當初教他們炒土豆絲的動機,一不一樣?難道教她們炒菜的目的,就是讓她們想得高分嗎?這已經跟當初的目的背道而馳。讓他們勞動,讓他們去懂得如何炒菜,一來獨立生活的能力,二來在習勞當中能去體恤父母的辛勞,體恤他人的辛勞,最重要的還是心性的啟發。

  現在我們的教育,整個都只是做表面文章,辦幾個活動,到底有沒有達到心性的啟發效果,這個要冷靜,要用心!不然耗了一大堆的精神氣力,根本達不到啟發孩子善良本性的效果。當下我們的老師就對著這個孩子講,假如你在炒這個菜的時候,是希望多分擔母親的辛勞,是希望好好的奉養母親一頓飯,你全心全意用你的孝心去炒,縱使不好吃,我也給你打一百分。但是假如你就只是為了打分數,應付一下,只是用這種心來炒,那你不及格。你看老師這番話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老師講完之後,學生點點頭:「老師,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是你還是幫我打個分!」孩子現在對這些很深刻的道理,感悟能力愈來愈低了,因為她每天只在那裡想著分數。

  老師告訴她這番話,也是引導孩子那種在做這件事當中應該有的正確心態,但是講完之後,那個孩子好像也聽了,點點頭,老師你講得很對,不過你還是幫我打個分。看這個孩子還是要打分,但是機會教育點不能錯過。今天她在學這些才藝的當下,假如她一開始的心態不對,那就會錯到底。所以教育裡面非常強調慎於開始,慎於始。你看我們現在一把年紀了,聽很多道理都頻頻點頭,對對對,聽完後面一定加兩個字,叫「但是」。為什麼?因為這些道理在很小的時候聽到,就沒有被引導到正確的心態,都是變成理論歸理論,生活歸生活。現在長大了,聽這些好的道理,也同樣是這個心態,所以一開始很重要。

  孩子學才藝為什麼?就好像一個大學生,要踏上大學的殿堂,請問他讀大學為什麼?我們的晚輩要踏上大學的殿堂,請問我們有去告訴他為什麼要讀大學的舉手,有引導他這四年如何好好用功,好好充實自己的沒有?這些都很重要。結果我們現在大學,大一還好一點,到大四你看那個德行墮落成什麼樣子,明明念書應該是德行愈來愈好,怎麼愈念愈下去?大陸有句話叫念的一年土,一年級還有點土,就是比較憨厚,土土的,比較憨厚。「一年土,二年洋」,好像就喝點洋墨水了,「三年不認爹和娘,四年不願回家鄉」,你看念了四年,不願回家鄉報效,恩義都忘了。大家冷靜去看看,真的,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最好的學校,社會國家付出最多精神跟財力的學生,大部分都留在海外不回來。最好的學校,反而留美、留歐,留學以後不回來的比例比一般的學校都還高。花的精神愈多,應該是愈感恩才對,你看反而不感恩。

  因為在他們整個求學過程當中,包含在最好的大學,研究所、博士班讀書,啟發的不是他的孝心、感恩心,啟發的還是他的功利心、虛榮心,那他當然不回來。我們整個國家、社會如是,一個家庭不也是這樣嗎?全心全意栽培的孩子,很可能就在海外不回來孝順父母。反而書念得不怎麼樣的,比較憨厚老實的,這樣的孩子反而是照顧自己父母的晚年多。所以先後順序很重要,善心、孝心為先,才藝為次、為後,這個先後順序不能顛倒。包含在引導他學才藝的過程當中,都應該是先啟發他服務他人的心境,不管他念哪個科系,這個根本不能忘掉,就是服務他人。

  那我們現在心裡想想,他們現在念任何一個科系,請問他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在引導孩子填志願的時候,請問我們家長那顆心境是依什麼來填志願?你們怎麼一臉無辜的樣子。最高標準,一個月賺多少錢,是不是這樣?你看一個月收入能多少錢,整個社會會重利輕義,誰要負責任?每個人都要負責任。我們在那裡哀嘆,人心不古,現在人一點人情味都沒有,為了利可以忤逆父母,兄弟鬩牆。整個社會風氣跟每個人息息相關。比方我們當老師,考上小學老師,當你的晚輩考上小學老師,我們長輩去見到這個晚輩,第一句話問什麼?第一句話會問什麼?當小學老師不錯!一個月賺多少?當老師只想著要賺多少的時候,你看誰遭殃?當醫生只在那考慮賺多少錢的時候,誰遭殃?當律師的,只考慮我一個月收入多少的時候,你看誰遭殃了?本來不離婚的,來到他面前都會變離婚;本來還不打算爭訟的,一遇到他,完蛋了,不打個你死我活都不行。各行各業最核心的愛心、服務他人的心,現在去哪裡了?這是所有社會的危機。

  醫療在進步,諸位朋友,醫療不斷的進步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是我們的病愈來愈嚴重,是我們躺在病床上的時間愈來愈長。這個跟我們發展醫療進步當初的目的一不一樣?該冷靜、該思考了。現在的醫療進步是什麼?是醫療的器材、技術進步,而不是真正找到生病的原因所在。所以醫院病人愈來愈多,醫院愈開愈大,這難道是所有當醫生的人願意看到的嗎?而現在醫院還講業績,這都是在幾千年歷史的長河當中都是聞所未聞。以前為什麼老師受尊重?中醫師受尊重?念念想著成就學生,念念想著救死扶傷,減輕病人的痛苦,哪還會考慮到多少錢的問題。所以醫生的收入,都是病患自己主動拿來感謝的,哪有還開價格說我要收你多少錢,醫生不可能這麼做。老師也不可能要求學生要收多少補習費,老師的心境跟父母的心境一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所以醫生在治療病人,把他治好了,他都能感受那是病人對他的信任,還有他一家人對他的信任。把病人治好了,他希望病人下一次不要再來。現在醫院在拼業績,那不是叫病人不要再來,是叫病人多多來醫院坐一坐,這叫業績。我們有位老師他的父親是醫生,他父親的這些藥品櫃,放藥品的櫃子兩旁寫了兩行字,「但願世間常無病,哪怕櫃上藥生塵」。我是希望世間沒有病,哪怕是我的藥上面全部是厚厚的一層灰塵,我也是非常的歡喜、安慰,這才是一個醫生的心境。

  而現在的病大部分的比例都是吃出來的,慢性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事實上,醫療的正路,正確的道路應該是走在預防上面,預防重於治療。但現在好像都是依賴醫療器材的進步,反而忽略了健康要靠自己養生。你看老祖宗一句話就點出來,正路在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文明病絕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有個醫生他對食療體會非常深刻,也非常的了解,他是心臟病的醫生,他從來沒幫病人開過刀。你看他是心臟科的醫師,可是他從來沒有動過刀。其實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動刀是不是好事?你看那個經脈、身體要多大損傷!所以不輕易動刀。

  為什麼他沒動過刀?因為只要是這些心臟病患來,他就告訴他,你只要肯照我說的做,肉盡量少吃,最好不要吃,高脂肪的東西不要吃,蔬菜、水果,自然的飲食多吃,你的情況保證三個月、六個月就好轉。病人就依著他的方法做,慢慢的血壓都下來了,所以他就從來沒有開過刀。我們現在冷靜,假如真正只要注重飲食習慣,就能把心臟病治好,就能把整個症狀減退。假如每個醫生都認知到這一點,請問心臟病院的醫師願不願意照這樣去告訴病人?願不願意?應該要願意,這才是一個為人醫生的良知。假如明明吃青菜豆腐就可以把他的心臟給治好,我們還要拿刀開他的心臟,這個違背醫德。

  這個醫生治好了太多的病人,結果很微妙的一個現象發生了,所有心臟科的醫生,同一個醫院的,都不把病人介紹給他。你看做好人不好做,為什麼?介紹給他,病人就好了,而且又不用開刀,又不花什麼錢,所以都不介紹給他。然後還有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醫生很親的親人得了心臟病,都介紹給他。這個心態,別人的都死不完,自己的人就要介紹給他。這真的是,我們各行各業要憑著良心,要摸摸良心,要不忘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初衷。這個故事是在一本醫學報告書,好像台灣的翻譯叫《救命飲食》。大家可以去查查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叫做柯林坎貝爾,一位很有名的醫師。他曾經到中國大陸做了幾十年的研究,研究在鄉下飲食習慣都比較粗糙,沒吃什麼大魚大肉的鄉下人,跟一些歐美或者一些大城市的這些居民做對比。結果這批人得癌症、得慢性病的比例非常的低,反而吃得太好的,病一大堆。所以從這本報告書裡面就告訴我們,一個人身體要好,有個標準叫不要吃太好,吃差一點,比較不會生病。

  剛剛我們提到的老師、醫生、律師,任何一個行業我們都要不忘服務人的態度。有個警察他接受表揚模範警察,當他被表揚的時候記者就問他,你今天接受表揚你很高興,你要不要談談你這一生的心願是什麼?這個警察他就說,我的心願是希望所有的警察統統都失業。我們聽了可感動了!他不是考慮自己有沒有工作,他是希望世間人都不要犯罪,那才有真正安和樂利的生活。他一定是在從事警察工作的過程當中,不知道看到多少的父母以淚洗面,多少的家人提心吊膽,多少的受害者肝腸寸斷,他看到了他不忍心。

  這個警察的心境跟我們孔夫子的心境是相應,夫子講:「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夫子那時候在當判官,判刑的時候,他說我也是依照法律來判,但是我的內心裡面最希望的是天底下都沒有這些爭訟,這才是我的心願。而要讓天下沒有爭訟,天下沒有犯罪,也只有靠教育才能夠做得到。也真的,你看周朝是個文化非常鼎盛的時代,文王、武王做榜樣,周公制禮作樂,整個社會風氣非常的安定。武王下來是成王,在成王那個時代,有四十年的時間監獄裡面一個犯人都沒有,四十年,刑具都生鏽不能用了,這樣的社會是達得到的,靠教育。

  所以,我們在廬江湯池教學這一年多的時光裡面,離婚率、犯罪率非常明顯的下降,確實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在最近這一兩個月,整個海南省七個監區開始全面推展,現在有一萬多個犯人同時可以接受《弟子規》的教育。而這些監獄裡面的領導,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接受《弟子規》,中國文化。他們四十歲上下的年齡,不只不了解文化,還誤解文化,因為那時候都有批林批孔,他們讀小學、讀初中那個時候,可能都是上街罵孔老夫子的。從一個誤解文化,到現在認同、推廣文化,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有這樣的轉變?都是因為《弟子規》在監獄裡面開始落實以後,他們看到那些如狼如虎,脾氣特別暴躁,你都不知道他隨時會幹出什麼事情的這些服刑人員,接受孝道的教育之後,當場這樣的一個男人嚎啕大哭的影像印在他們的腦海裡。他們感受到孝道對一個人心性啟發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所以,是看到這些人的轉變,一次一次觸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對傳統文化生起更高的信心。

  我前不久去了海南,也真的感受中國文化當中恕道是重要的一個心態。恕道是如其心,其實一個人犯罪了服刑,他關的是有形的牢獄,但是他所有的親朋友好、愛護他的人,關的是無形的牢獄。我們假如感受得到,就會很用心的去教化這些在人生當中走錯路的人,能夠讓他們的家人得到安慰、寬慰,得到解脫。不然他們假如不能轉惡為善,他所有的這些長輩、親人一輩子都不安心,無形的牢獄不知道要關多久。而且讓這些迷途的人能返回正途,是我們國家與社會最大的福祉,為什麼?他們能夠轉變,轉好了,犯罪率才會下降,社會才有安寧可言。所以把這些服刑人員教化好,是我們所有社會大眾應該極力一起來做的事情。好,我們這節課先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