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十七集)  2007/12/9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57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夫子在《論語》當中的教誨,仁愛的教誨提了一百多次,我們可以很深刻感覺到,仁愛的存心是立身處世非常重要的修養。昨天我們也說到「思仁恕則樹德」,時時設身處地去替人著想,去寬恕他人,能夠樹立自己的德行,也能樹立家風,更能樹立一個企業的文化。所以我們成就家風、成就事業,都是從我們心地的功夫開始下手。假如我們不是先要求自己,而是先要求他人,就像下一句講的「加嚴暴」,我們很嚴苛去要求別人,甚至還暴力相向,「則樹怨」,怨就會愈積愈厚。

  我們從歷史當中看得到,周朝是最有仁慈心的,他的祖宗,像最早的古公亶父,他受到其他民族的侵略。他深怕打仗會傷害他的人民,所以他寧可不打仗,自己離開,他不願意看到流血事件發生。反而他移到岐山以後,這些本來的人民了解到他是不忍心他們受傷,全部又跟過來,到了岐山建立周朝,等於是周朝的前身。到了文王,也是一脈相承他祖宗的仁厚的存心。文王曾經走在路上,看到一些沒有人埋葬的枯骨,他內心非常難受,馬上把這些枯骨要把它安葬好,還要祭祀。其他的這些臣子就說,君王,那個又不是你的祖先,而且是沒有人認的枯骨。文王說到它在我的國土之內,這也都是我的長輩,我有義務要祭祀他們,要讓他們入土為安。這樣的風範傳到人民的耳裡,他們就想文王的仁慈可以想到枯骨,連死人他都懂得去關愛他們,更何況是活著的人。所以光是文王這個恩澤,澤及枯骨這個消息傳出去,就有很多的其他諸侯都來歸順到文王的麾下。所以確實「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能得到人民的愛護、人民的擁護都從仁慈來。

  而在歷史當中非常嚴苛,甚至是暴力相向的,那就是秦朝。秦朝的武力可謂盛極一時,但是當把趙國打敗,趙國幾十萬軍隊投降,秦國卻把他們全部活埋。聽說現在那個地方還是感覺有怨氣在,一下子傷害那麼多生命,縱使武力再強,他的朝代也不可能長久。那個時候要統一其他的六國,打到楚國,楚國因為非常的氣憤秦國都是非常的殘暴。所以楚國人說了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我楚國人縱使死到只剩三戶人口,把秦朝給滅掉也是我們楚國人,可見得這個仇恨積得有多深。秦國真的還是被楚國給滅了,因為項羽就是楚國人,一把火把咸陽城給燒掉了。真的我們祖宗常講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歷史給我們每個朝代很好的借鏡。其實歷史也給我們每個家庭借鏡,我們能長養一個仁慈之心,上行下效。假如我們對自己的孩子都很嚴苛,很可能連父子都是很對立、很衝突。所以治家的分寸要拿捏得當。

  我們想起傳統文化是儒道釋三教聖人的教誨,讓我們這個民族非常的善良、淳厚,延續了數千年。結果到了近代,三代聖人的教誨忽略了。西方本來宗教教育很鼎盛,近代也慢慢的因科學很發達,結果說不能證明有耶穌基督、有神,反而對宗教的教育慢慢比較式微。其實人的肉眼所能見到的真相是很有限,人切記不能妄自尊大,看不到的就是沒有,話不能這麼說;你看空氣時時都存在,可是我們並沒有見到它。這些聖哲人他們的境界,就好像站在二十層樓,我們只站在二樓、三樓,我們所能見到的範圍有限,他們所能見到的宇宙人生真相比我們大太多了。這個時候假如我們不相信他們的教誨,很可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不相信有神、不相信聖哲人的話,這個地球人類墮落得非常快,這都是要讓我們引以為戒的。

  整個我們的民族四、五千年來,從來沒有亂到家庭。一般亂都是朝代更替,為了謀取權益的這些互相的戰爭、殺戮。等這個朝代的政權底定,都懂得制禮作樂,教化人民,都能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安定時期。我們很冷靜來看,我們整個華人世界,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這將近一百年當中,我們人心很安定嗎?尤其看到現在離婚率、犯罪率愈來愈高,其實人心是沒有安定。而這些我們所擔憂的事情,都必須透過祖宗聖賢這些教誨,才能找到解決的答案。現在大家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朝的雍正皇帝他寫了一篇「上諭」,召告天下臣民,說到我們這個民族,三教教化海內外已經很久了,而這三教教育的道理是「理同出於一原」。其實這個一原就是仁愛心、就是慈悲心、就是向善的心,這三教的教育應該是並行不相違背的。而近代,道家的教誨、佛家的教誨被誤解了,都把它搞成宗教,很可惜。其實都能夠教化我們的人心,這些教誨都能利益我們的家庭,成就我們自己的事業。聽說現在連儒家都變宗教,好像有華人的地區還多個儒教。這個「家」是一家之言,使能承傳這些聖哲人的教誨下來,所以它是教育。

  我們走到比較古樸的寺院,標準的建築一走進去是天王殿,看到第一個尊像彌勒菩薩。其實這都是藝術、都是教育,提醒我們做人應該笑口常開,大肚能容。家庭裡面難免會有些摩擦的,這個時候要能包容,不然無事都變有事,小事都會變大事;能寬容,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常常要有笑臉,因為家和萬事興,和氣才能生財。而且這個財不單是新台幣,不單是鈔票,更重要的和氣能生世世代代好的子孫人才。人才哪有可能在家裡面夫妻吵吵鬧鬧,這樣怎麼可能出人才?一定是在家庭當中,他感受到和諧、感受到包容、感受到如何設身處地。現在家庭結構不一樣了,以前都是大家庭,可能他面對事的時候,他要為兄弟著想,他要為叔叔伯伯,很多的長輩、很多的同輩著想。現在假如只生一個,父母圍著他團團轉,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他只為自己想,不為別人想。所以,真正大家庭有太多的好處,小家庭現在問題愈來愈多。當然小家庭的問題也是可以克服,假如我們很有心,每個禮拜帶著孩子回去侍奉他的爺爺奶奶,孝道也可以透過我們用心承傳下去。

  所以,彌勒菩薩提醒我們要笑臉迎人。諸位長輩、朋友,每天一大早起來,先不要出去見人,先進浴室稍微照一照,不會把自己嚇到了再出去;不然出去嚇了人,很沒有職業道德。自己先有點笑意,不然心裡面的情緒會傳染,很可能臉臭臭的走出去,孩子一看也很難受。孩子很難受,走到路上看到一隻狗,還踢牠一下,這隻狗也很生氣,又去咬了人,一連串情緒化很糟糕的。但是假如是一分愛心這樣傳遞出去,這個世間就會增添很多的溫馨。現在看大家笑容都很燦爛。

  我們除了彌勒菩薩以外,又看到四大天王,這對人生都是非常高度的藝術智慧的提醒。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著一支琵琶,這個琵琶不是說他喜歡彈琵琶。我們看到持國就要了解到,我們傳統的文化,小跟大是很圓融的,小到個人,大到平天下,所應該奉行的這些做人的原則是一脈相承,統統是相同的。所以我們看到持國,其實他的精神也能用在持家,甚至於用在經營團體、企業。我們今天要持好家,就想到《大學》的那段教誨,「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我們身修了才能家齊,才能國治。先問問自己,我的德行好不好?不可以先要求兒子,假如先要求兒子,自己沒做到,孩子一定不服。爸,你不是說要孝順嗎?你都不孝順爺爺奶奶。爸,你不是說做人要厚道嗎?怎麼你跟朋友聊完了,朋友一離開你就批評他一大堆。孩子看到眼裡,內心對我們就不會有很深的尊重跟信任。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跟信任,不能怪孩子,愈怪衝突愈大,「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才能解決問題。

  現在雖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是這個經要能讀得通、讀得受益,除非這個家庭裡面有人先反省自己。假如沒有人反省,把孔夫子找來也沒用,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我看沒有人反省,到最後連這個清官都被捲進去。所以我們又想起來,必須各自責,才能天清地寧,各相責,只會天翻地覆。聽說現在有家庭問題還要預約一些精神科醫師來問診,說實在的,精神科醫師那些理論,還沒有經過時空的印證。而我們這些聖賢的教誨,屹立天地之間四、五千年,這麼好的真理寶貝我們不用,太可惜了。而且今天一個醫師來了,你首先要了解他自己的家有沒有治理好?假如他家都沒有治理好,然後來跟你談一堆理論,那全部都是紙上談兵。現在研究學問多,但實踐於學問太少了。

  我的師長告訴我們,我們是學儒,不是儒學,我們是學聖賢人的存心,聖賢人的風範、言行。我們絕對不是拿著這些經典,只是能背幾句,但是自己沒有去力行。所以,「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這些聖賢的教誨都是找到根本處下手,我們今天講的道理,自己先做自然感動人,自己不做就變成耍耍嘴皮。說實在的,只要一個人研究學問,不力行而耍嘴皮,只會讓人家看了很不舒服。甚至於因為他的關係,否定這些經教沒有用,聖教沒有用,我們就以身污辱了這些古聖先賢。而立業,建立事業,假如不好好積累自己的德行,縱使有再大的基業,福分現前沒有德行,這些欲望一來,很快就倒下來,就如過眼雲煙。所以凡事要從根本下手。

  我們提到,真的家庭能夠有反省的態度出來,所有的人慚愧的心就能喚醒。我們提到的持國,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在修身上面,而立身處世就像琵琶的弦,太緊了它會斷。現在父母管孩子管得太嚴苛,讓他感覺沒有一絲毫的那種親情的愛,這個時候很可能孩子會變成什麼?「好,你既然這麼對我,那我就做讓你們後悔的事情。」現在很多孩子思想偏激,有愛、有溫暖的人他不會走極端。所以當孩子行為很偏激的時候,我們要反思,我們的父子關係、親情關係是不是太緊繃?有時候說實在的,我們可能為了自己的面子,把孩子逼得太緊。人生有數十寒暑,何必急於一時達到你要的,一定要孩子達到那個目標,把他逼得喘不過氣來?我們看到很多家庭,孩子行為已經太偏頗,幾乎都已經要懸崖勒馬了,那個父母說我不管,他先把高中念完,他先把什麼念完,其他我管不了。其實當他真的跌下去,那時候學歷又有什麼用處?還是先救孩子的德行,刻不容緩。就像琵琶,不能太緊會斷,不能太鬆,你太鬆了,孩子就很放縱,他就變成不肖子孫,就彈不出曲來,人生一塌糊塗了。所以應該是不鬆不緊,彈出來就很和諧,其實這就是儒家講的中庸之道,佛家講的中道的精神。

  南方是增長天王,增長天王手上拿了一把劍,代表我們治理家庭、治理團體要有智慧。慧劍可以斷煩惱,慧劍還可以斬欲望,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也是儒家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我們為人父母,我們經營一個家庭,每天晚上要思考,我們家的德行有沒有進步?我們的事業有沒有進步?我們處世待人的修養有沒有進步?有這樣的心境,自然能感動孩子來效法。

  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這就告訴我們多看多聽,但沒叫我們多嘴,有時候多嘴了,本來沒事搞一大堆事情出來。所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我們言語的心境,是對他人有益處的,我們才講。要講「利益語」、要講「軟慰語」,讓人家很舒服,讓人家能很欣慰、很安慰的話;要講「誠實語」,都應該有這樣的言語的態度。所以,廣目天王手上拿著一個龍珠跟一條龍,其實他提醒我們,我們雖然看了那麼多世間的形形色色,可不能看得眼花撩亂。確實這個世界是不斷在變化的,有句話說,人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會變。大家聽懂沒有?對!隨時在變。但是假如一直在變,你的心就被它搞得慌慌張張的,那就麻煩了。

  整個傳統文化,最古老的一本經典叫《易經》,易就告訴我們會變。《易經》有三個含義,第一個叫「變易」,而我們卻要從這種種不斷變化的現象,去找到它不變的原理原則。《易經》另一個很重要的叫「不易」,縱使它再怎麼變,但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倫常關係不能變,一變天下大亂。現在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就很麻煩,人就沒有好日子過了。所以要把不變的原則抓到,就像西方廣目天王手上那顆龍珠,那就是不易,不變的原則。掌握不變原則的時候,又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簡單,不要很複雜,掌握了這些原理原則,「簡易」。我們看《四庫全書》有多大?《四庫全書》可能要卡車來載,好幾次才載得完,分量非常大。聽說一個人從出生就看得了字,看到八十歲還沒看完,因為這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但是在聖賢人的教誨當中,可能一句話就把所有這些做人正確的態度完全掌握住,這就是簡易。

  孔夫子在《論語》當中說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講到我們立身處世七個做人的綱領,很簡單,可是《四庫全書》所有的教誨,都不會超出這七個綱領。而《弟子規》就是依據這七個綱領,結合生活的很多細節,把它編出來的。當我們把《弟子規》學紮實了,我們再讀《論語》,再讀四書五經,絕對都能有所領會,都能很快的契入那些學問,因為我們綱領已經掌握好了。像我們常常接觸現在的一些學問,有時候一看,談一個觀念,那個書很厚,一開始看還有點概念,看到最後怎麼樣?都有點搞糊塗了,裡面還一大堆專有名詞。而祖宗的教誨,崇尚的是一種心性的領會,悟處,而且掌握綱領。

  管理學的書這麼多,其實在《中庸》裡面一段話就全部都把它包括。在《中庸》裡提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九條最簡易的綱領,這九個綱領你能掌握,綱舉目彰,天下可以治好。諸位長輩、朋友,天下都治得好,怎麼會家庭治不好!哪九個綱領?「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這些綱領沒有掌握,很多時候我們讀那些管理的書,都記住那些管理的細條枝末上面去,反而綱領、精神沒有掌握好,用出來可能效果也不會太好,因為所有的方法都要從我們的真心做出來才好。「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這九個綱領能掌握得好,天下能治好。

  修身,我們自己德行提升了,有德此有人,你自然能夠感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這九個綱領不能顛倒,今天我身不修了,我先尊賢,把很有學問的人請來,有沒有用?沒用。自己德行不好,到時候這些有德行的人勸我們,我們還是不遵守,那他們一定走。有賢德的人不是錢請得來的,是你要做的事對社會很有意義,才留得住他。而我們要做很有意義的事,一定是我們有德行才會這麼做。所以第一層修身根基要好。

  再來遵賢,「修身則道立」,你整個仁慈、仁道建立起來,尊賢就不會迷惑。一個企業最怕的是政策下錯,方向抓錯了全盤皆輸,政策都是要高度智慧去判斷,所以遵賢則不迷惑。

  親親,對待自己的家庭要和諧,假如自己的家亂七八糟的,很可能我們在工作當中也很難安定下身心;身心不安定,這個事業遲早會垮下來的,撐不了多久。所以要安內,對外才能有好的成就,而真的要安內,一定要夫妻和睦,兄弟相處得融洽才好。

  再來敬大臣,對待這些重要的幹部,我們要尊重他們,我們要禮敬他們。現在問題來了,老闆他心裡想,我給你們薪水,這麼想,恭敬心就不見了。有個企業它是已經傳了到第三代,爺爺披荊斬棘,創業維艱,這個企業經營得不錯。他的第二代兒子送到美國念書,念博士回來,念到博士。可是這個兒子接了以後,企業經營稍微有點下降。因為他的老員工一想到他的老闆,都覺得老闆把我們當兄弟、家人一樣愛護,雖然這個老闆學歷不高。傳到他的孫子,孫子也是博士畢業回來了,大家想想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孫子回來以後,召集幹部說:「我跟你們說,我不是來跟你們交朋友的,不是來跟你們稱兄道弟的,我會嚴格用制度要求大家。」結果這個企業開始衰敗下來。你看還是我們剛剛講的思仁恕,仁愛、寬恕才會興盛;來了就是嚴格、就是暴,這個嚴苛,那敗相已露。所以要敬大臣,要體群臣,體恤每個人民的需要,每個員工的需要。

  所以,他爺爺很語重心長的告訴他的兒子、告訴他的孫子說,你們再怎麼爭,你也只能爭到員工一個月的薪水。但是當員工要跟你爭的時候,他可是跟你爭分分秒秒,都要跟你計較。聽不聽得進去?諸位長輩、朋友,聽不聽的進去?怕就怕在學歷高了,傲慢,「你不懂!我可是得管理博士」,那就糟糕了。這個九經可能管理博士都沒讀過,很可惜。所以人生最大的福氣,是能夠聞到聖賢人講的真理。

  子庶民,我們感覺得到一個治理團體的人,把底下這些人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這個子庶民,我們聽到一個企業家,她跟她的先生創業,主要是她先生在做。結果她的先生得了癌症,那時候她先生也開始學《弟子規》了。她就很心慌,她先生說,你看那麼多員工要生活,我現在身體不行了,你來操大盤。他太太有點緊張,她先生說你別擔心,你只要抓住一個原則,讓員工都學《弟子規》。然後妳就打算一年虧一千萬,可以讓妳虧三年,但是妳要記住,一定要讓員工學到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她的先生自己生命都有安危,但是他明白到這些學問對下屬的重要性,他寧可損失金錢他也要做這件事,這是真正的仁義之心。後來他的太太去了以後,真的這麼做,結果公司經營愈來愈好。他太太說到,現在她五點就可以下班了,反而是那些重要主管都在那裡很努力,說老闆娘,你先回去!你還有孩子,還有公公婆婆要奉養。所以,真是愛人者人恆愛之。

  推展以後,大家懂得做人了,還有員工跑來跟她說,老闆,我以前工作都有給人家拿這個。這個是什麼大家知不知道?看大家都沒什麼經驗,這個就是拿回扣。「可是奇怪,我到了公司以後,這個念頭起不來,看大家都學這個,覺得應該要好好做人。」她的員工主動跟她講。還有員工曾經已經拿過的,又拿回來還她,說我良心不安,希望老闆娘妳不要責怪我。結果老闆娘跟他說,「這個錢我早就沒放在心上,你拿回去孝順你的父母!」就是這分存心,難怪她的下屬這麼樣擁護她。而且看到一個婦女,突然間接了這麼大的一個工作,又能這麼堅強,其實那分態度也感動了她的員工。

  她有一次回山東看她的父親,也給她父親送了一些錢,她父親說,「妳別給我那麼多錢,我不需要這麼多錢,妳把這些錢拿去奉養妳員工的父母。」我們聽到這裡都肅然起敬。她能有這麼好的愛心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原因是她的父親很有愛心。她也聽她父親的話,在一些年節的時候都給員工發紅包,還指定要他們拿回去給父母。過幾天接到員工家長打來的電話,員工的爸爸說,老闆娘,我還有幾個兒子,你要幾個?我幫你送過去。這個子庶民!

  來百工,就是讓各行各業都很興盛。其實經營一個企業,就是你能夠都設身處地去為所有合作的廠商著想。不能只有你賺錢,他們都虧錢,大家都能夠共存共榮,這就欣欣向榮。所以來百工。

  柔遠人,不是我們公司裡的人,我們都想著怎麼樣去利益他們。所以我們接觸這些企業家很有愛心,他們會帶著員工到海邊去撿垃圾,維護整個環境。他們會帶著員工到偏遠的山區,去關懷那些很貧窮的村民,給他們送些吃的,關懷他們。整個企業都是一片祥和之氣,哪有不興盛的道理!而且這些部屬都會覺得跟著這樣的領導,生命很有意義。

  懷諸侯,諸侯以前是一些小國,用在現在就叫分公司。不能在總公司的我們特別偏愛,反而應該對分公司的也要更加的愛護才好。其實人心上都感覺,離領導人愈近,好像近水樓台怎麼樣?先得月。離得比較遠,深怕會不會人家講我的壞話,我就失寵了。反而離得愈遠的,他心裡上會比較有掛礙,會比較擔憂。所以人能體恤到這裡,今天我們在團體裡面,我們是在總公司,可不能總公司有好東西,全部都把它瓜分掉,這不近人情。因為分公司,它可能都在第一線,他們更辛苦。這時候假如總公司裡面這些主要的幹部通情達理,懂得說這些先給分公司,我相信整個企業的士氣會非常好:我們在這麼遠,他們都時時想到我們。說實在的,就在領導的身邊,已經是比較有福分的,幹嘛還去搶這些東西?

  今天假如是貼心的女兒、貼心的兒子,父母有什麼好東西可不要搶走了,應該怎麼樣?給大嫂拿一些去,給嬸嬸拿去,都是先想到沒有住在一起的家人,這個家會更團結。所以,人和應該懂得嚴內寬外。大家抄好了沒有?怕大家沒抄好,回去睡不著覺,因為大家都很好學。常常很多同胞對我們很支持,會給我們一些生活的用品,當下比較在身旁的這些同事,他們也是很體諒,我們在山東、在海口、在北京很多各地的同仁都離我們比較遠,他們都是先考慮,這些東西先發出去給他們。常常最近的人發到最後怎麼樣?沒拿到。他們也很高興,因為沒拿到就代表領導很信任我們,是一體的,不要去計較這些東西。

  但這點假如沒有體會到,有時候家人之間心理上都會有怨。我們曾經聽一個女士,中年婦女她就講到,她說她兩個哥哥結婚,媽媽辦了很多的禮物,也辦得很隆重。後來到她結婚的時候,辦得不是很隆重,好像還讓她自己去買一些東西,所以她這個怨一直都壓著。後來她學了《弟子規》,懂得替母親著想,這口怨氣終於釋放出來。自己想想,居然埋怨母親這麼久,很不孝,自己跪在母親的跟前給母親道歉。而當她在那裡流淚的時候,她的母親告訴她,她說女兒,人家說女兒就像母親的小棉襖一樣,那個棉襖是貼身的,時時都能讓母親感到溫暖。女兒在母親的心裡那是一家的人,而媳婦她是剛要到我們家裡來,今天假如我不盡力幫她們辦,她們很可能會埋怨我一輩子。可是你是我的親生女兒,家裡又不是很寬裕,媽媽都覺得你是能體諒我的。所以真的,當我們得的少,那是父母、那是我們的親人對我們的信任,反而要以大局為重,不應該去計較才好。

  柔遠人,時時能想到在遠方的這些同仁,替他們設想,關懷他們的需要。能把這九點掌握好,相信天下團隊、企業都能經營得好。

  我們剛剛講的四大天王,西方廣目就是掌握不變的原理原則。北方多聞,聽了,有時候這些話不一定對,不能亂聽話,要懂得判斷。而且多聞天王是拿一個傘,這把傘就告訴我們要懂得保護自己,不然太多世間的這些訊息,很可能會誤導、污染我們的心靈。這個傘不只是要保護自己,還要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於是要保護自己的員工,保護他們的道德修養,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不能讓他們去聽。今天要在自己的團體裡面辦課程,也一定要先了解他講得對不對?不然被誤導就麻煩。這節課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