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07/5/12 台灣桃園孔廟 檔名:52-180-0026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鄒瑛對待她的大嫂非常的恭敬、愛護,所以中國講的這個「悌」,不單是指兄弟,它還延伸到所有堂兄弟、表兄弟,還有小姑跟嫂嫂之間,以至於所有媳婦、妯娌之間都是要力行悌的精神,才能讓家庭和樂。鄒瑛對大嫂這麼樣百般呵護,大嫂看到她的孩子也是當作自己親生一樣的愛護。所以大嫂就把她還不到一歲的孩子抱到了自己的房間裡面。後來不知道什麼情況,也是很意外,這個孩子不小心滾到火爐裡面去了,結果額頭弄壞了,就去世了。她的母親非常的震怒,幾乎是拿起棍子來要打她的大嫂,鄒瑛(你看她喪子之痛)當下就告訴她的母親說:母親,大嫂並不知道我把孩子放到她房裡去了,是我自己放的。馬上把它承擔過來,我覺得太不容易了,當場喪子,她馬上能夠先提起對大嫂的關愛。
然後大嫂這個意外發生,她也難受得不得了,一直在那裡掉眼淚,哭!後來鄒瑛就說:大嫂,我昨天就作夢,夢到這個孩子今天會死,他跟我相剋,今天會死,不然對我不利,所以妳別那麼傷心。她還講一些話讓大嫂能釋懷。我們現在面對自己的兄弟姊妹有沒有這樣的心境?不只沒有計較,都時時讓對方能好受一點、能心寬一點。結果大嫂就吃不下飯,鄒瑛就說:大嫂,妳假如不吃,我也不吃;妳吃飯,我才吃飯。嫂嫂看小姑這麼堅持,也不忍心小姑挨餓,所以大嫂就勉為其難吃飯。然後她看到了才安心吃飯。這一段跟大嫂之間的情義非常感人。
後來她生病,病得不輕,她的大嫂對天立誓說:我三年都要吃長素,要把福分給我的小姑,絕對要讓她逃過這個劫難。後來她的病也好了。這一分至情,連她的媽媽都被感動,變得對她的嫂子也很慈愛。你看一個人的德行就把整個家庭的命運給轉掉了。後來鄒瑛生了五個孩子,四個考上進士。真的!這些進士統統都是從「孝悌」的人家來的,我最近看的真的統統都是。所以兄弟不和還在爭財產,那個後代就完蛋。她活到了九十三歲,你看這麼長壽。真的是有德行的人必有後福。
在晉朝的時候也有一對兄弟,他們姓趙。姓趙的朋友要注意,可能就是你的祖宗。姓趙,趙彥雲、趙彥霄這兩個兄弟,這個哥哥生活比較放蕩,不務正業,常常會揮霍,弟弟也滿能容忍,所以一起相處了十二年;父親死了以後,又在一起十二年。後來弟弟看哥哥沒有改過的跡象,就向哥哥提出來說要跟他分財產。分財產好不好?不一定!大家接著聽下去就知道,這個彥霄他就跟哥哥提出來我要跟你分財產,分成兩半。所以道理是活的,不是死的,要會用。
結果後來不到五年,因為他哥哥好逸惡勞,所以五年之後,他哥哥的財產全部都敗光了,還負債。一些債主都在他們家等,他哥哥家裡日子沒法過了。這時候弟弟辦得很豐盛,辦了一個酒席,就把自己的哥哥跟嫂嫂接到自己家裡面來。那五年下來沒相見,弟弟怎麼這麼恭敬?然後彥霄把當時候寫下來的分財產的文件就拿出來,然後就當場把它毀掉,他說:哥哥,當初我跟你分財產是怕我們祖宗家業全部都敗掉了,我不是要這筆財產,我必須守住祖宗這筆財產;今天你有困難又負債了,家裡的財產都是我們的,一起的,不是我的,所以這個文件不算,我自己手上又賺了一些錢,你拿去還債,我們現在的財產統統給你們、給大嫂來管。你看當下哥哥跟嫂嫂很震撼,當下那個慚愧心就起來了。
這個弟弟能做到這樣,很不容易,而且那是真正絕對不把哥哥嫂嫂的不是放在心上。假如還有把哥哥嫂嫂的不是放在心上,很有可能在言語當中都會諷刺到,兄弟要和也不容易!所以是真正完全的包容,真誠對待,才能讓分開的家又變得如此和樂。俗話有講「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有深意,並不是父母都沒有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今天家裡能和樂,最重要的絕對不把家人的過失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常常言語當中就會有數落、就會刻薄,看對方的眼神都不真誠,甚至都是挑剔。我們自己感受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家裡的人戴著有色的眼鏡看我們,有時候對你嘲諷一下,給你揶揄幾句,好不好受?那很難團結。所以是真正絕對不把父母的過失放心上,絕對不把兄弟姊妹、不把另一半的過失放心上,真誠能感人!我們看到多少家庭,就是因為人的這一分真心把整個家道扭轉過來,變得很好。
你看閔子騫,他的後母虐待他,他有沒有把後母的過失放心上?沒有。一心一意只有家庭的和樂,一心一意只有成全後母的德行,成全兄弟好的生活成長環境,沒有自己!沒有別人的過失。所以閔子騫到現在兩千多年,他的家道還不衰!這句話很有味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天下無不是之兄弟,天下無不是之太太、先生,我們要舉一反多少?反三來不及!舉一反一切,天下人都無過失。我們有這樣的心境,這一分真誠的心,真的能感動我們人生當中的有緣人。我們把朋友、同仁的過失放心上,這一段緣分在下墮,愈來愈有隔閡,愈來愈有距離!人生真的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把別人過失放心上,都會有埋怨,自己身心受創;這個怨氣又帶回家,下一代又受影響,太傻了!所以不跟人計較,那才是有大福。自己身心輕安,孩子感染到了,心胸寬廣,那叫真正會算,真正看懂人生。
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恕」字,恕道,「恕心養到極處,只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恕心養到極處,這個「恕」,如其心,你能感同深受他的心境。沒人願意自甘墮落,沒人願意自暴自棄,他是變成習性的奴隸,他很痛苦!你去問問那些殺人犯,他痛不痛苦?很痛苦!但是他忍不住他的習性,忍不住他的憤怒。我們也接觸到一些幹警,現在在弘揚弟子規,他就跟這些殺人犯好幾次的接觸。他從跟殺人犯交流當中體會「人之初,性本善」。這些犯人提到了自己的過去,提到了自己的成長,那個懺悔、遺憾,有時候一哭幾個小時停不下來,你看他也有善根,很善良!但「苟不教,性乃遷」。我們《三字經》前面幾句話能真正領納於心,我們的道德學問就上一階了,我們處世的那種圓融、寬厚,厚道就出來了。當我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看任何人都不會不順眼,都不會對立,這是真理!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我們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就已經在迷惑當中,就已經在對立衝突當中。所以一念之間,人生的格局、人生的境界差很多。
那我們靜下來思考一下,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還是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當然相信好,不相信就常常看人不順眼。而這一分相信的眼神,就能夠給予他人力量,給予他人鼓舞。光是我們的眼神,每天在積福還是在造業?人跟人都是貴在交心。一個人的心,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眼神。大家現在看我的眼神都這麼的溫柔,讓我很有信心來講;不然我都要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看得出來我是很內向的人,配合一下!我真的很內向,我是不善言語的,是因為我們當小學老師,為了孩子好,我們肯做,慢慢說話的能力才起來。不然從小學讀到大學,從來沒參加過比賽,什麼朗誦比賽、表演比賽,跟我都沒關係。我們都是被人家鼓舞、肯定上來的。
有個老師,他也是教小學,剛好他們班上有一個孩子,感覺無精打采,身上也髒髒的。我們看到這樣的孩子,當老師的要有一個心態,要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愛。我們有個老師他就說到,他曾經帶一個孩子也很皮,所以帶的過程,數度想放棄,那就別帶他了!結果突然起了個念頭,假如他就是我兒子,我會不會有放棄的念頭?突然這麼一想,再也不提起這個念頭。今天我們有放棄這個孩子的意念,請問孩子能不能收得到?能不能?都能從我們的眼神當中感覺到。我們對他是鍥而不捨,全然的愛心,他也能感覺得到。
所以那時候,我聽到馬來西亞李金友先生,他事業做很大,非常護持中國文化。他就曾經聽過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有一個老師看到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在學校算是比較聲名狼藉,所以那一天又表現不好的行為,這個老師正準備要訓斥他。人跟人都有感應,當我們準備要訓斥這個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他馬上就一副你就罵!因為他已經被罵習慣了,所以那一副不在意,我等你罵完,我就沒事了,我就要走了。我們縱使訓斥孩子、教訓孩子,也要觀察到他的心境狀態。假如我們在教誨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反抗了,已經是排斥了,你講有什麼用?講不就變成自己在發洩情緒而已。一定是對他有益,我們才講,一定要站在他的心境當中。我們教訓一個孩子,絕對不讓他產生怨恨,產生怨恨,對他對你都沒好處;一定是在教誨他的時候,讓他產生的是慚愧心、羞恥心,這樣才有意義,以至於是歡喜心,你指出他的問題了,你期許他改過,以後會更好。他後來聽一聽,對對,老師這樣講,我能接受;他離開的時候是歡喜心,那更好。所以教育不在於言語行為講得多好,更重要的是這個孩子的心,我們把它引到正確的心態上面來。
這個老師,他也是人家的父母,突然看到這個孩子身體髒兮兮的,這一股氣就降下來,然後問這個孩子說:你吃早飯沒有?這個孩子本來已經準備好要被罵了,突然這句關懷的言語來,愣了一下,然後過了沒幾秒就哭起來。孩子為什麼哭?這種關懷的言語,不知道已經多長一段時間沒有到他的心靈來了。所以突然老師這麼關心他,一下子很感動。老師看到這個孩子哭成這樣,也知道沒吃飯,就帶著這個孩子去吃早飯,也沒有再罵他了。後來經過了解,這個孩子的家庭狀況不好,父母很疏於對他的關愛照顧,有一頓沒一頓的,所以孩子長期都沒有吃早飯。後來老師的愛心,讓這個孩子產生了生命的動力。一個人只要感覺到誰對我是真心的愛護,他真的感覺到了,他會期許自己,不能讓這位長輩傷心,不能讓他難過,他對我這麼好,我要好好的表現。我們整個成長過程當中,遇到愛護我們的老師,那一科都考得特別好,希望老師歡喜高興。所以有愛的孩子,他就能有向上的動力。後來這個孩子整個德行、成績變化很快,提升很快,跟這個老師有很好的關係。老師的話他都非常認真的聽,認真的去做。
當一個老師可以改變無數學生的生命,所以當老師真的是太好的工作,功德無量。當我邁上教育的行業,內心真是踏實,真是感謝上蒼,讓我終於摸回來這條有意義的人生道路。我常常跟朋友分享,現在一個月給我一百萬我也不幹,我也要教書,一千萬呢?還是不幹,一億呢?還是感受到錢不能解決家庭問題,不能解決社會種種問題;真正都看明白,只有教育才能真正解決家庭社會的問題。「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真的對世間這些道理慢慢去體會,對這句話感受特別強烈,根本解決問題,教育。現在很多慈善團體去幫助人,人力、物力、財力都用下去了,結果他們愈做愈困擾,他們去請教我的老師,釋淨空老教授,問到:奇怪!我們幫助他們這麼盡心竭力,為什麼幫助愈多的愈不感恩,幫助愈多的要求愈大?假如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會不會傷腦筋?會不會感嘆?當我們不斷幫助這個團體,幫助這個人群,而他不只不感恩,還愈要求愈貪婪,請問我們有沒有幫助到他?沒有!反而讓他心性在墮落。所以幫人沒有智慧不行。
接著師長跟他們交流到,他說:他們連父母都不感恩,他會感恩你?他會感恩國家社會?你看沒有找到源頭,幫不了人。所以物質的扶貧跟精神的扶貧,物質扶貧只能救一時的問題。假如精神扶貧,思想觀念的扶貧沒有跟上,這個物質扶貧很可能造成他們的貪婪、他們的墮落!以今天我們希望對教育奉獻我們的愛心,蓋一大堆學校,解不解決問題?不解決。更重要的要有懂得做人處世的老師,還有這些經書,才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格、心靈。經典真的能夠開我們的智慧,開我們的判斷力。所以《孝經》講「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他不愛護自己的父母,他愛別人,不可能,他違背德行,這是不可能存在的。「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他不敬自己的父母,他對一切人的敬都是有目的、是虛偽的。所以真幫助人,一定要啟發他的德行、孝心才是真幫助人。
有個先生他在高中服務,他是在廚房裡面,一個職工,非常的厚道,他的薪水已經不多了,他拿出自己的薪水,將近十年的歲月幫助了八十幾個高中生,吃飯的錢他都幫他付了,因為這八十幾個學生家境貧寒。後來這八十幾個孩子非常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考上了清華、考上了北大,都考上名校,但是這八十幾個人沒有一個人回來跟這個長者說過謝謝。你看,這些孩子以後讀了北大、清華,請問他們以後能奉獻社會嗎?一個沒有感恩心的人,他的腦子裡只有什麼?只有自己的利害。我們真正看到這些情況、現象,要從思想觀念、要從精神上去扶貧。真正的貧窮不是物質貧窮,而是思想觀念,人生觀的錯誤,那才是真正的貧窮。所以我們今天奉獻了我們的愛心給社會,也都要從我們的智慧當中,所謂悲智雙運,慈悲跟智慧要同時提起來。
剛剛我們是講到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不是之兄弟,以及我們「恕」的心能夠達到極處,看到的是所有人為什麼墮落?因為他的人生有缺憾,他人生的際遇比較坎坷。所以要憐憫人的錯誤,往往一看,家庭破裂,成長過程當中又遇到很多的惡緣,被一些朋友帶壞了。所以這個同理的心、寬恕的心,讓我們真的是仁者無敵,沒有人我們會對立,沒有人我們會怨恨。有了這樣處世的態度,身心都會很舒暢,心裡面沒有一個人對立,可以活到八、九十歲跑不掉,所謂「仁者壽」,仁慈待人,這個仁愛的心念起來了,誰先得利益?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利人的這分心念起來,自己的身心先受到薰習、滋潤。我們一個愛心起來了,全身舒暢,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害人一定害己,一個不好的念頭起來了,自己身心都受創,受到迫害、受到污染。
有個小學老師她就看到他們班上一個孩子無精打采,行為比較沒上軌道。剛好有一次她在翻學生資料就看到,這個孩子現在是四年級,他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給予他的評語是品學兼優,成績很好。這一點老師看了就很驚訝,奇怪了,怎麼跟他現在差那麼多?後來一看,二年級母親病重,孩子成績下滑;三年級母親去世了,父親跟他的溝通不良!看到孩子前三年的情況,這個老師本來對這個學生是比較排斥的,結果一看完,心境轉變了,很憐憫這個學生。你看人的心念不一樣,愛心傳遞出去了,這個孩子的命運也開始轉了。
因為這個孩子喪母之痛,還沒有得到回復,老師又沒有對他關愛,他就一直沮喪下去。剛好那時候遇到耶誕節,學生會送老師禮物,這個孩子送了老師一瓶香水,還有一串塑膠做的項鍊。結果一拿上去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笑了,那個香水都用了一大半了,然後又是塑膠做的項鍊也做得不好,同學都笑他的獎品怎麼這麼差勁,我們送的都比他好。但是當下這個老師歡歡喜喜的就把這個項鍊拿起來戴上,你看,對這個孩子影響大不大?本來這個孩子被同學一笑,那個自信都沒有了;看到老師這麼高興戴起來,這個孩子覺得被肯定了,甚至於是所有的同學也都受到好的教育,不會這樣輕視、嘲笑別人。後來這個老師就非常愛護這個學生,學生剛好有喪母之痛,也得到了撫慰,慢慢的德行成績就開始上揚了,六年級畢業了,成績優異。後來念初中、高中,成績都保持得很好,每年都給他的老師寫賀卡回來,然後談自己的生活狀況,最後都寫一句話說:您是我這一生遇過最棒的老師。隨著高中,還念大學,都是這樣寫,每一封信後面都是「您是我遇過最棒的老師」。到最後,後面還會批上某某博士敬上,這個孩子已經念到博士。
後來他要結婚了,還寫了封信給老師:老師,我要結婚了,我的父親已經過世了,所以我希望老師能夠來給我當主婚人。請他老師來他的婚禮,老師當然非常高興,興高采烈去了。去的時候,擦上了,他那一瓶香水,為什麼用一半,誰用過的?他母親用過的。所以他老師要去幫他主婚的時候,擦上了他母親的香水,然後戴上那一條塑膠的項鍊,去參加學生的婚禮。你看那當下學生多麼感動,結果她的學生就去擁抱她,然後就在她的耳邊對著她說:老師,妳是我這一生遇過最棒的老師。結果他的老師就對著他說:就是因為你,讓我這一生點起了教育的愛心。往後她帶學生都是用這分愛心。所以她對著她的學生:我也感謝你,把老師的這一分教育愛心給喚醒了。確實這個寬恕的心,恕道,感同身受的心,每個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當中,那都是他父母以至於他的家庭,所有愛護他的人的心上肉,我們都應該盡這一分愛心,也對得起他們家人對我們的信任。
剛剛也跟大家提到,我們一些幹警他們在監獄裡面,跟這些受刑人在交談的過程,都感覺到他們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們能堅信這一個真理,對一切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我們都是去成就他、去啟發他。我們不願看到他這麼難得的人生墮落下去,我們都希望他能聞到聖教,這一生能有很好的表現,很好的成就。所以「善為玉寶」一生來用。
剛剛也跟大家提到了,范仲淹的祖宗范滂,後來被陷害了,被陷害以後,當地的官員收到皇帝的詔書,要去逮捕范滂。當地的官員叫吳導,他不忍心去抓這樣的忠臣,在自己辦公的地方痛哭流涕。范滂知道以後,不讓他為難,自己跑到縣衙門去投案。結果縣太爺看到范滂,縣太爺叫郭揖,看到他以後,就跟他說:范大人,我這個官不幹了,我陪著你逃命,我不忍心抓你。你看以前讀書人這麼講道義,連自己的官位、命都可以捨掉不要。人生假如得到一個這樣的朋友死而無憾。諸位朋友們,你生命當中有沒有這麼有道義的朋友?你們怎麼傻笑?很多人點頭。假如沒有,不能怪人,要怪自己,因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自己沒有這分道義,所以感不來這樣的朋友。不能把責任推到外面去,推到別人身上。
我們今天在教育的這條路上,親眼看到一代不如一代,這樣講已經太客氣了,這樣講已經不符合科學精神了,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是一屆不如一屆。這種現象不單是現在,我當初念國中的時候,我念國三,明顯感覺國二跟國一的學弟,那個德行真的一年就下一階,然後再下一階。我們國三那個時候還講道義,到國一的時候,動不動就打人,一點修養、一點情義都沒有!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而看著我們一屆一屆、一代一代的學生在墮落,我們當老師的怎麼可以袖手旁觀?
當初我們教了幾年的書,感受到現在教育裡面,最缺的是德行。而自己的德行又不夠好,文化的根基很有限,要來弘揚德行文化,沒有資格,所以才把學校的工作辭掉,然後到了澳洲去學習。那時候剛好澳洲淨宗學院開佛學跟儒學的課程,我就是這樣去了澳洲,真的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我們有這顆善心,真的祖宗庇蔭,我就遇到了楊淑芬老師。楊老師講德育故事,我們非常感動,楊老師把聖賢的存心、風範都給我們開顯出來。每次上德育故事就好像過年一樣,大家高興。因為德育課本都這麼厚,大家搬著課本在那裡發,好像開同樂會一樣。發完,不止發課本,還要發面紙,每個人桌上還發面紙,很可愛。我記得我有一次聽,聽到哭得面紙用不夠,旁邊坐了一位同學,他個兒很高,一百八十公分左右,香港人,很嚴肅不常笑。結果看我哭成這樣,就把他的面紙也推過來給我,然後沒有看我,我覺得他很慈祥。他為什麼不看我?因為他怕我不好意思。結果我們幾個大男人一起學習了兩個多月,後來我要先走,幾個大男人依依不捨,在那裡給我送行。人生這種道義之緣很有味道,想起來就像昨天一樣;還有幾個長輩對我的啟發都很大。所以那個時候聽德育故事,生起大慚愧心,我們真的比起古代人的這些道德、做人的態度相差甚遠,流下了非常多懺悔的淚水。所以當下跟楊老師的緣就接上了。
當我們的孩子真正有這顆弘傳聖賢文化的心境提起來,你的孩子以後一定遇貴人,我敢跟你打包票,假如遇不到再來找我,我一定給大家推薦。因為這個願心,絕對祖宗都感應、都庇蔭。你看現在祖宗在那裡找,哪個子孫可以扶植,我們的福報要給誰,才不會被敗掉?你看現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在那裡找,這個人不錯!真的,有這分承擔起來,這祖宗的福分智慧冥冥當中都在護蔭我們。所以我們看到一屆不如一屆,不能袖手旁觀。這個緣分也接得很快,一下就接到大陸海口去了。
在這三年多的歲月,我們也遇到了好多的朋友,這個說都說不完。舉幾個例子,有個朋友,他在大學任教了二十多年,他今年已經五十歲,當他決定要到中心來弘揚中國文化,只要他編一個藉口,他就可以領到退休金。但是他不願意說謊,所以他就跟他的上司講得很清楚,我的情況就是這樣,你們就秉公處理。所以他就這樣一毛錢也沒拿走,就走入了我們弘揚文化的行列。真的是輕利重義,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結果這位老師出來以後,才在中心跟我們一起學習一個多月,因為他非常有愛心、有德行,馬上這個緣接上了。
青少年從十五、六歲到二十幾歲,一大堆父母頭疼、哀嘆,管不了!所以我們就開了傳統文化學校,專門給輟學的國中畢業以上的孩子來讀,收了第一班五十八個人。結果這些孩子,有的是已經跟父母斷絕父子關係,這麼惡劣!結果來學了幾個月,孝心起來了,回到家裡,因為剛說要辦身分證,回到家裡,母親、阿姨看到他的轉變,話說不出來,沒有辦法想像,然後就一直哭。這些長輩看到覺得快沒救的孩子,現在變好了,歡喜到止不住眼淚;然後還有他的鄰居、親人聽到了之後,隔天都跑到他們家來看他,好像進了動物園一樣。你看多少的長輩都在擔憂這些青少年!他的爸爸不相信他變這麼好,跑到學校來看,看到孩子畢恭畢敬給他端茶,然後站在一旁準備侍侯他,後來晚上還給他洗腳,一個大男人也都忍不住淚水。他的奶奶也來看他,他的奶奶回去,他親自送奶奶到車站;奶奶上了車,他「過猶待,百步餘」,站在那,看著奶奶的車開遠了,一個大男生雙膝跪下來給奶奶頂了一個禮,送行。旁邊的人看到了都很詫異,他一點都不罣礙。你看他那個孝心啟發起來了。現在是班上好的榜樣,都照顧這些學弟、學妹。這樣的例子很多!
當初我們這位五十歲的傅老師,他假如沒有捨掉這幾十年的退休金,能不能讓這麼多的家庭造福?所以真的大喜大捨可以真正幫助大眾。這個願心、悲心起來了,眾生最需要的事情,這個緣分就接上了,我們的祖宗會趕快把我們最重要的事安排給我們做。所以今年八月他們要開第二班,一年招生一次,現在報名的已經超過一千個人了。才能收六十個人,結果要報名的已經超過一千個人在排隊了。做人還真不容易!但是我們看到這一千個人,我們心裡想什麼?你看現在有多少家庭需要中國文化,怪誰?怪我生蛋生太慢了,沒有培養出更多志同道合的這些同仁,所以我也很慚愧。因為我們的同仁都說我像母雞一樣,到處下蛋,然後下完蛋,就讓他們自己去發展。其實不是,因為交給當地的老師,他才有鍛鍊!所以看到這麼多的情況,我們真的都是覺得刻不容緩。我們要好好提升自己,好好去付出,讓更多的老師出來,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所以講到范滂這個故事,我們聽了是非常的欣慰,我們人生遇到太多這種道義的朋友。後來范滂說:我不能害你,不可以這樣。他的母親知道他投案了,很快就趕來了,趕來以後不是哭哭啼啼,告訴他的兒子:你已經跟這些聖賢人齊名了,人生不可能又長壽又有名節,你人生已經夠本了,你安心去!不用擔心我。你看這種母親的浩然正氣。所以范仲淹家族承傳一、二千年不衰,源頭在哪裡?這個母親!所以生女兒的舉手,天下興亡,女人家操之一大半,有好的母親才能出聖賢人。蘇東坡先生十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看《後漢書》看到范滂傳,對著他媽媽說:媽媽,我要當范滂,你能不能當范母?他媽媽說:你能當范滂,我一定能當范母。所以諸位家長們,當我們的孩子說:媽媽,我以後要弘揚弟子規。我們要告訴自己,我要當范母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出這麼好的孩子。所以現在弘揚文化刻不容緩。而我們桃園、我們台灣有機會當全球中國文化弘揚的基地,怎麼來當?我們明天好好再來談。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