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弟子規學習系列演講一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台灣桃園孔廟  2007/4/7  檔名:52-180-0022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謹慎為保家之本」。謹慎的態度就是孩子他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他在人生當中面對這些挑戰都能跨得過去,不被障礙、不被影響。其實這些誘惑是緣,因在於我們有貪念,貪這些財色名食睡。中國的教育它最重要的是禁於未發,防微杜漸。就在這個壞的習性還沒起來的時候,就懂得把它調伏掉,「禁於未發之謂豫」;但是假如養成了再來禁就不好禁,叫「發然後禁」,他貪念習性已經起來,發然後禁,才要去禁止他這些不好的行為,「則扞格而不勝」。這壞的習性假如比喻成一滴墨汁滴在清水裡面,這清水就好像我們本善的心,但是受到這個污染,這一滴墨汁滴下去,很可能不到一秒鐘的時間,但是我們要再把這墨汁把它清出來,那要費好幾倍的時間。

  中國人對這個事實真相很明白,所以說童蒙養正,「蒙以養正」,這個「蒙」是《易經》裡面的一個卦象,代表著一個生命,一個孩子剛出生,要養成他健全的人格,蒙以養正;「聖功也」,這是一件非常神聖有價值的事情。因為他一養正,他人格健全了,他對家庭社會就會有很大的貢獻;但是假如沒有養正,染上了一些習性,那很可能對社會、對家庭都是一種傷害。所以教育好孩子是一個家庭首要的大事。

  這蒙卦裡面就講到「捍其外誘,全其真純」,面對這些誘惑,捍就好像格鬥一樣,那樣的要對他的習性不可以寬容,一寬容,很可能到時候養成了,你想幫他都幫不了,捍其外誘。全其真純,這個真純就是他純淨純善的心。一般家長發覺孩子行為有問題的時候,那往往都不是剛開始,因為我們可能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缺少對他的關愛、觀察,都忽略掉。所以當家長發現都很感嘆,我兒子怎麼會說謊?我兒子怎麼會偷人家的東西?我兒子怎麼會變這樣?講這樣的話,好像我們很無辜。事實上,那些都有徵兆。小的時候,他第一次犯錯了,那一定行為都會表現出來,做這些壞事跟他善心不相應,那個表情動作都會很詭異的;可是假如我們很忙碌,沒把孩子的教育放心上,就容易忽略掉。

  大家都知道我在澳洲遇到一位長者盧叔叔,他不只在企業界把員工帶得很好,他自己教育孩子也教得很認真、很成功。他的孩子回到台灣之後,現在發展得很好,都獨當一面。當初盧叔叔他孩子回來之後,馬上告訴他:你自己搬出去住,自己要獨立,家裡不給你住了。我們一般的人看到這一幕,我們當父母的心裡會怎麼想?怎麼這麼狠!住一下又沒關係。假如一開始回來,沒有這麼做,他孩子現在的整個承擔力就不會這麼強,他的整個做人做事的能力,也不會上升的這麼快。有時候「能捨非無情」,真正要鍛鍊孩子,這個時候不能心軟。盧叔叔就提到,其實教育沒有偶然,要把一個孩子教好,那要二十幾年的功夫,百年樹人!

  當時候孩子很小,讀小學一年級,從學校回來,然後晚上做完功課去睡覺了,他們還會把孩子的書包打開來看,書包裡面有沒有不是父母買的東西,多出來的,不明的東西。很多人說:這麼做不好!不尊重孩子。這樣叫不尊重孩子?現在很多口號,我們要很冷靜,尊重孩子什麼?他有錯的時候,不趕快給他糾正,這樣叫尊重?這樣叫姑息養奸。我們尊重孩子他的喜好,讓他自己去選擇!這些說法都不對,孩子有理智、有智慧了,才能讓他選擇。那要不要做功課讓他選擇?不可能!該盡的本分就是要做,孩子還沒有辦法判斷是非善惡的時候,父母的原則就是在教導他判斷。所以我們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他的本善的這個特質,而不是去助長他的習性!所以當他貪欲一起,你沒有趕快把他導正,那養成習慣就不得了。你看現在多少孩子慣犯,這不自覺的就偷人家的東西,因為他貪心起來的時候,他可能會覺得不勞而獲的東西來得太容易,他反而產生對這個行為的貪著。

  後來剛好有一天,發覺他孩子多了自動鉛筆,一枝漂亮的自動鉛筆,馬上問孩子:這個筆從哪裡來的?孩子當然是支支吾吾的。後來了解,這個孩子是看到同學有一枝這麼漂亮的自動鉛筆,然後興起想要的心、喜歡的心,然後就走過去把這枝筆撞掉下來,你看聰不聰明?撞掉下來,然後掉在地上,看沒有人,就把它撿起來。你看這麼聰明,這個假如不導正,以後可能是江洋大盜,有沒有?一般的人腦子還沒像他這麼好?所以他問他孩子的時候,他還會說在地上撿起來的,所以父親追根究柢,終於把這原因找出來。然後把孩子帶到學校去,在大庭廣眾之下跟同學道歉,跟老師道歉,你看慎於始!一次之後,孩子的羞恥心起來,這輩子絕對不再動一個腦筋要去貪人家的東西。這是父母謹慎到孩子的習氣不能讓它增長,這是真懂教育。

  還有一次,盧叔叔的兩個孩子好玩,然後就在大樓,在人家的牆壁上畫畫。畫一畫,兩個兄妹還互相看一看,還覺得好玩,在那笑。畫得整棟樓都畫完了,假如是我們的孩子怎麼處理?盧叔叔他們夫妻帶著孩子去給每一家人家道歉。在那個道歉的當下,假如人家還是不高興,孩子馬上跪下去;你給人家道歉,人家不能接受,代表你誠意不夠,還要跪下去。往往兩個孩子要跪下去的時候,這個家長馬上:不用了,不用了。就拉起來。這個孩子就這樣從一樓給人家道歉,哭整樓的。哭完,夠了沒有?不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盧叔叔就帶他兩個小孩,教他們如何漆油漆,然後就兩個人親手,父母也不幫他,兩兄妹自己把整棟樓重新漆乾淨。你看,一次就讓他往後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別人,而不是我喜歡怎麼樣就放縱自己,而且要去承擔自己做錯的責任。不然任何事情,他放縱欲望了,都有父母給他收拾,長輩給他袒護,那他怎麼可能做事會謹慎、會負責?所以有時候愛孩子反而害了他。

  前美國總統雷根先生他就曾經回憶,自己在小的時候玩球,玩美式足球,結果不小心把人家隔壁家的玻璃門撞壞了,那很大一片的玻璃都給撞掉了。他的爸爸答應借他錢,但是要他自己還,自己負責。那時候整個玻璃的費用是十二點五美元,那都已經是好幾十年前,那時候十二點五美元可以買一百二十五隻雞,所以是很大的一筆錢。他就從那以後寒暑假都去打工,然後把錢還給他爸爸。你看這個當下,他父親就是教給他,你人生犯了錯誤,都是要自己去承擔、去負責。這是對孩子犯的錯誤,起的貪念,這些不對的行為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慎於始,給他們正確的教誨,然後終身銘記,不再犯。

  盧叔叔他自己都是企業的高級主管,所以收入也是比較優厚的,但是他的孩子沒有去過他的辦公室。為什麼不讓孩子去辦公室?你看現在的家長是覺得,我公司很氣派,帶著孩子去逛半天;可是真正懂的父母,這些很奢侈的環境裝飾品,不讓孩子去接觸,不然會增長他的虛榮心跟人家比。你看現在那些幼兒園的小孩,比到什麼程度呢?比誰家的車比較好,甚至於現在還有比誰家的媽媽長得比較漂亮,那個虛榮心不得了。有位小朋友他父親開計程車,剛好父親把他載到學校門口,結果他一下車,父親車還沒開走。一下車,他遇到他的同學,兩個人要走進去的時候,父親聽到他們的談話,他的同學問他:剛剛那個開車載你來的人是誰?他兒子:他是我家的僕人。他爸爸隔天就把他辦轉學。因為那整個幼兒園的風氣,攀比、虛榮的風氣太盛了。還有比媽媽誰漂亮,比到還有媽媽家裡也沒什麼錢,為了孩子在那攀比母親漂不漂亮,還幾乎拿了家裡的存款,然後去整容,這是太不像話的風氣。

  不只孩子沒有到盧叔叔的辦公室去過,以至於公司都是派專車來接送他,盧叔叔都是交代在家外面的巷口等,不要開進來。不要讓孩子覺得,我爸爸多了不起,公司都派大車來接他,都不長孩子這些虛榮。他們家的那個房子,盧叔叔常說:他是最窮的有錢人。為什麼說最窮呢?他說他現在住的那個房子,可能台北人沒幾個人受得了,而且很有意思,房子已經三、四十年了,天花板油漆都會掉下來,都已經是這樣了。我說:盧叔叔,我去你們家的時候,我怎麼都沒有發現。他說:牆壁很好商量,人在的地方都不會掉,都掉在人不會坐在那裡的地方。所以你看這麼節儉,連天地萬物都會有默契。所以他說他是最窮的有錢人,因為精神生活非常的富有。那孩子也都很懂事,在工作當中也都很盡力去做,所以他都不擔心。

  以至於,因為一般都是公司派車來接他,所以他自己也不買車,跟孩子出門去坐公車。坐公車他才能在坐公車的過程,媽,這個我幫妳背,爸,這個我幫你背,還會讓座給父母坐,以至於跟著爺爺奶奶出去的時候,都會照顧爺爺奶奶。你看,轎車買了,這麼舒服,大家躺在那裡,這些東西去哪裡學?所以安逸的生活,對孩子不見得是好事。敗家亡身者,皆富貴家之子孫;建功立業者,都是貧窮家之男兒!所以真正會教孩子的,藏富教子,絕對不讓孩子知道自己有錢。

  林則徐先生有一段教子很精闢的教誨,「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孩子還有點德行天分,結果我們錢很多;「則損其志」,那他的志氣愈來愈小,提不起來。家裡就有錢了,我都不用去承擔,不用去賺了。假如孩子的素質不是很好,我們又很有錢,「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他素質已經不是很好了,從小又養尊處優,驕奢淫逸的習氣那就很難不染上來。所以這個「謹」,都是謹慎到不讓孩子起貪、起瞋,起這些傲慢、這些習氣。都能夠要發生的時候,就懂得調伏孩子不好的這些態度、這些習染,能夠對治下去。這是我們剛剛講到這個誘惑,財的誘惑,貪心的習氣要起來,就懂得把它調伏下去,這是真正愛護子女。假如我們不這麼用心、這麼謹慎去教孩子,當這些習染上身,孩子一輩子變成習性、欲望的奴隸,到時候我們也很感嘆,幫不上忙。

  剛剛是講到這個「色」的部分。其實人有正氣,人有孝心的時候,人有這種謹慎的心,他不會被女色所誘惑。在歷史上,因為女色而亡國的,那是數不勝數。有一位詩人就很感嘆說:「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這讀歷史的後人,讀到這些因為女色而亡家亡國的例子,讀了都很感嘆:不要像夏桀,不要像商紂王!都哀嘆,哀之,而不鑑之,而不引以為鑑;「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這種感嘆說,怎麼可以這麼不小心染上這些欲望!結果這樣的感嘆幾乎是一代接著一代繼續感嘆下去。所以這個還是教育問題,沒有教好的關係。

  唐朝有一個很嚴重的亂事,安史之亂。大家應該都比較有聽到這個安史之亂的典故。安祿山作亂,原因是唐玄宗後來治理朝政沒有盡力,荒廢掉了,才會造成這個亂事。我有次到一個警校去講課,就有問他們說:安史之亂是誰造成的?底下警員就喊得很大聲說:楊貴妃造成的。我們看人假如不學,判斷都會判斷錯誤,我們想想這安史之亂,誰應該負責?我們看安史之亂的因在哪?緣在哪?這個緣是女色,楊貴妃的女色。因呢?因在唐玄宗好色。假如唐玄宗沒有好色這個因,就不會有這個結果。所以有好色的因又遇到楊貴妃,才會有這樣慘的結果。假如楊貴妃是生在堯舜那個時代,生在大禹那個時代,會不會有安史之亂?你們怎麼沒反應?你們要信任這些聖賢人。假如楊貴妃遇到大禹的話,那大禹一定會說:妳給我去掃廁所。這些聖賢人非常敏銳、敏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很多人說:那是因為他們還沒遇到,不然他們也過不了。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

  大禹那個時代,剛好外邦送大禹一瓶酒,那個酒是當地的一個特產。當大禹嘗了一口酒,就告訴這些屬下的人:把這個酒都去毀掉。接著告訴他們:以後一定會有人因為這個酒而亡國。你看,他們對欲望特別敏感,嘗了一下就知道了,一定有人敵不過這個誘惑,到最後就敗家亡身了。所以大禹留下了一段教誨,也讓我們了解到這個欲望要很謹慎,大禹說:「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我們看到這段話,大禹告誡後代子孫,當然也是告誡我們,內作色荒,就是在家裡面貪著女色,不只是不能有外遇,以至於是在自己內宮裡面都不能淫亂。這個會損了自己身體,損了自己德行,所謂「玩人喪德,玩物喪志」。這些話都很有道理的。下一句,外作禽荒。禽荒就是古代他喜歡到野外去騎馬打獵,有時候就樂不思蜀,就放縱都不回來治理朝政,都不經營自己的家庭事業,叫外作禽荒。甘酒,染上喝酒的習慣;嗜音,聽這些靡靡之音;峻宇,建一些大房子,然後這些裝飾品都要很昂貴;雕牆,就是雕梁畫棟,極其奢侈。所以只要有這一段話裡面講的這些欲望,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只要有其中一條,這就要亡國。我們看看歷代末代的君王,那不只有一條!是全部都有,那不可能不亡。而我們現在看看自己的下一代,這些犯了幾條,假如孩子還小,那一定要讓他不要染上這些不好的欲望。

  所以聖賢人對這些誘惑是有高度的警覺性的,而我們看唐玄宗事實上他也是有讀古書的人,他也是有心要把國家治理好。所以假如定力不夠,真的也是難逃這些境界的考驗。唐玄宗當初在沒有遇到楊貴妃以前,他也是滿認真治理朝政,那時候還把國家治理得很安定,稱為「開元之治」。說實在的,我們去治理都不見得能有開元之治!那個時候是因為朝廷裡面有一些忠臣,正直的大臣,會規勸皇帝不能去染上這些惡習。當時候唐玄宗很怕這些大臣,尤其有一位大臣叫韓休,韓休常常會盯著皇帝,他只要有一些放縱,一些過分的玩樂,韓休就會馬上糾正他,寫這個上奏來批評他。所以每一次唐玄宗可能想要去玩樂一下,玩了一下,會突然想說:我現在在玩,韓休知不知道?結果他才問沒多久,就傳來聲音:報!韓休的上奏就上來了,一打開來又在罵他。所以這個大臣盯得很緊,讓他不敢造次。後來韓休死了,楊貴妃又出現,也就沒有人敢勸諫了。韓休死了,然後另一位大臣張九齡也年紀老了,所以那時候的人就感嘆,「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明朝諫疏來」,就再也看不到這些勸誡來。所以人真的需要人提醒,需要父母提醒,需要良妻提醒,需要這些好的朋友、幹部提醒,才能夠建立功業。我們要能聽得進去別人的勸誡,相當的重要。所以能聽得進去勸誡的人,那是最有福氣的人。

  後來唐玄宗沉淪下去,那時候唐玄宗,他們還講到「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句話會不會羨慕?我們看看,當唐玄宗為了女色而荒廢了朝政,這樣的人真正懂得愛嗎?真正能愛護另外一半嗎?因為他荒廢朝政,代表已經忘了父母、忘了祖宗,會忘了父母、忘了祖宗的人,那他不可能懂愛。因為一個人的仁愛心是從孝心培養出來、引發出來。所以孝心是一個人仁愛心的根本所在。《論語》講:「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所以一個人不孝順父母,那他對你的情愛絕對是假的,不可能是真的。我們要從歷史當中學到判斷能力,這個很要緊。

  後來安史之亂發生,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帶著很多文武百官逃難,逃到一個地方叫馬嵬坡,這時候大軍不走了,說:因為楊貴妃還活著,要楊貴妃死了我們才走;楊貴妃不死,我們不走。大軍都不走了,這時候怎麼辦?這時候唐玄宗頭低低的,話都沒說。後來楊貴妃就被活埋在馬嵬坡。你看這個時候還想到在天願為比翼鳥嗎?在生死關頭的時候,誰比較重要?自己比較重要!

  所以後來的讀書人就寫了一首詩:「空憶長生殿上盟」,長生殿就是當初建了一個很豪華的宮殿,兩個人在那裡談戀愛,空憶長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真正江山跟美人擺在一起了,還是江山重美人輕;「華清池水馬嵬土」,那個華清池水是唐玄宗建給楊貴妃洗澡的,馬嵬土就是活埋楊貴妃的馬嵬坡;「洗玉埋香總一人」,給楊貴妃這麼好的生活條件,還給她華清池洗澡的是唐玄宗,把她活埋的也是誰?假如那時候唐玄宗拍著胸脯說:不是楊貴妃錯,是我錯,是因為我自己好色。你看他有這種氣概的話,歷史會不會改寫?當然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對!你那個當下提起理智來了,所有的軍民都提起理智來了,反而讓軍民更尊重他。大家從唐玄宗跟楊貴妃這個事情當中要覺悟。洗玉埋香總一人,都是唐玄宗幹的。當一個人忘了父母、忘了祖宗,他是不可能有真情真義的。所以甜言蜜語不能聽,還是要很理智去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孝心,懂得這些做人的道理。

  唐玄宗他的整個所讀的書,以及那種有心利益人民,都是很值得我們肯定的。但是卻因為遇到了這個誘惑,定力不足,也是造成後面的這個亂事。所以我們自己引這個歷史公案為鑑,對於女色那就不能不有高度的警覺性。這是「色」。

  再來「名」。其實我們要體會得到,每個名的背後,它是代表著一個責任。我們今天當官也好,在企業裡面當領導也好,都代表著對人民、對員工的一個責任。所以這個名絕對不是拿來耀武揚威的,而是拿來愛護人民、愛護員工,以回報國家或者企業對我們的信任。所以真正懂得君臣之道的人,有這一分君臣之義的人,他官做愈大,那愈是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當初在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名臣叫孫叔敖,他當時候是有一個典故,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埋蛇享宰相之榮」。因為他們那時候傳說,見到雙頭蛇,這個人是凶相,可能命就會不保。所以孫叔敖看到了這個雙頭蛇,他自己就把蛇給埋掉了,因為他當時候的念頭就是他很怕其他的人看到,那可能就沒命了,所以他把這個蛇給埋掉。然後回到家裡就在哭泣,他的母親就覺得很納悶:你怎麼了?怎麼這麼傷心?他說:母親,因為我看到雙頭蛇,可能我的這條命將不久於人世,就不能好好奉養您,所以我很傷心。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母親,而是怕其他的人再看到而沒命。他的母親也是個明理的人,聽完之後,母親告訴他:你這一念心必有後福。後來他就真的是福很大,還當到宰相。

  當他受任為宰相,那就很多人來給他祝福,都會帶一些禮品,恭喜他上任宰相。剛好有位老者來,這位老者來的時候,是穿著粗布衣,戴著白帽子,就是人家在出殯的時候穿的衣服。諸位朋友,假如今天你是剛上任行政院院長,大家都來給你祝賀,突然有個人穿著喪服來了,你會怎麼做?會不會把他轟出去?孫叔敖先生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恭恭敬敬的把這個老者請到家裡來,請進自己的比較是房子內院來,然後給他行一個禮,他說:老者,君王不覺得臣很低賤。你看他很謙虛,君王沒有發現我是很差的人,還舉我當宰相,今天您來是不是有什麼要提醒我的?這個長者就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他提醒他,你已經當了這麼高的官,身已貴,還很驕傲,瞧不起同仁,或者瞧不起人民,這樣子人民會唾棄你,民去之;位已高,位高權重,這時候還擅權,你的領導人(國君)會厭惡你;你的收入已經很豐厚,假如還不知足的話,你可能大禍就要臨頭了。因為假如不知足還貪污,往後一定身敗名裂,所以提醒他。這段話講完,你看剛剛新官上任而已,一下冷水就往他的臉給他倒下去。

  其實說實在的,往往這些善知識、這些貴人的提醒,在我們一開始的時候提醒,那我們所得的利益是最大的。所以當孫叔敖聽到這段話的時候,他不只沒有不高興,馬上又給長者行禮,然後說到,「敬受命」,非常恭敬的心來領受您的教誨;「願聞餘教」,希望您繼續再給我教導,我繼續要聽,願聞餘教。你看這長者先提出這幾個重點來,看我們的態度,假如提醒我們,我們的臉很臭,他可能後面的話就不說了;但是看到孫叔敖這麼恭謙,接著才提醒他,「位已高而意益下」,你位子愈高,你應該要愈謙虛才對;「官益大而心益小」,你官很大,你所做的決策影響的面都很大,所以你要小心謹慎,要時時想著這些決策絕對不能夠做錯;「祿已厚而慎不敢取」,雖然我們的薪水、薪資很高了,但是絕對不敢做出貪污的事情出來。這一段提醒的話對孫叔敖往後從政影響很大,所以沒幾年的時間,楚國的整個政治就清明,整個社會就大治。

  我們往往看到的,孫叔敖是個名相,但是其實重點都在他有受教的態度,而且也有很多默默無名,而真正都為了這個國家社會著想的人,在背後做這個有力的推手,提醒他們。其實我們看到歷史上這麼多留名青史的這些聖哲人,他們往往在家庭當中,都有父母、長輩以至於自己的太太這些耳提面命的叮嚀,這是我們可能看不到的部分。真的,你要成就一件功業都是要眾人的力量來成全。我們今天有這一個位子,像孫叔敖要對得起國君對我的信任,也要對得起人民對我的信任。所以他在當大官當中,不只不會放縱自己的欲望,更會提醒自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了這樣的心境,就不會貪名,就不會勢服人,不會因為自己有權勢而去驕傲自大,去欺負別人。

  我的一位朋友他是在警界服務,他們有很多同學、同仁都曾經去給一些高官當侍衛,都是相當高的官。看到比方這個高官他們夫妻還有他們的孩子,出門的時候對他們都非常恭敬有禮:謝謝你們,感謝你們。這樣的高官,他的家道就會愈來愈興盛。他還舉到孫運璿院長,他們的孩子都很好,他們當初也去幫他們當過守衛,覺得他們家裡的人給人特別親切的感覺。但是也有遇到一些高官的孩子,甚至是自己,出門的時候,給他們開門太慢了,就罵他們:你在幹什麼?對他們也很無禮。你看這樣的態度上行下效,孩子因為家裡面有身分地位,反而增長的是這些傲慢的態度,一傲慢,對人不恭謙,一定得不到大眾的擁護。所以荀子說到「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恭敬的態度;「其敗也」,所有事情為什麼會敗?「必在慢之」,因為人傲慢。

  這個「名」,我們要珍惜為大眾服務的機會,而不是去貪這個名、邀這個功;然後是期許自己能夠盡這一分責任,盡這一分本分。我們有了這一分服務大眾,為大眾犧牲的態度,孩子不只不會染上名的欲望,甚至於是能時時盡自己的一分責任、一分力量。他往後可能從小當班長或者當一些幹部的時候,他也不會仗勢欺人,反而懂得藉由這個機會去服務大眾。好,那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