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言慧語—佛法是平等法 (第七七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66集) 檔名:29-513-0777
【不過前半部亦淺亦深,後半部有深無淺。】
《講義》第四卷、第五卷是屬於後半部,前三卷是屬於前半部。前半部的經義有淺有深,後半部的經義有深無淺,後半部是從四見上來破除。見、相,我們在此地簡單列一個表解,諸位看起來就比較清楚。法相唯識宗裡面,講宇宙人生的根源、演變、發展、結果,都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清楚。《華嚴經》也是法相宗重要經典之一。相宗總共有六經十一論,六部經十一部論是他們立宗的基礎,《華嚴》是六經之一。它說四分,四分,從自證分,還有一個證自證分。自證分就是真如本性,是性體。證自證分是什麼?證自證分實在講就是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證明這個本體。這個話也很難懂,不容易體會。我們舉比喻來說,自證分好比是燈,證自證分好比是光。燈在哪裡,什麼樣子?那個燈光照著自己照得清清楚楚的,自己照自己,這是證自證分,它們兩個關係就像燈與燈光一樣。我們有自體、有自證分,我們證自證分沒有,所以自己雖然有真如本性,不知道真如本性在哪裡,也不知道真如本性是個什麼樣子。咱們這個燈沒點燃,沒放光,就這麼個意思。
自證分是真如,這是大乘經上說:真如不守自性,於是就生起無明了。真如不守自性,就生起了無明。無明就是個動相。無明是什麼東西?就是一念希求的念頭,這個念頭非常非常的細,我們凡夫決定覺察不出來,它還在三細相之初。八地菩薩見到三細相,它是三細相的根源,八地菩薩也見不到。誰見到?等覺菩薩。因為這一品叫生相無明,這一品破除那就圓成佛道了。這個就是此地講的見分。一念希求的心,求這個念頭,從細到粗,細念到粗念。我們講粗念,還不是我們能覺察到的,比最微細的要粗了。從一念不覺變成無明,這就粗了。無明裡面既然要求,就變現出見分。見分從哪裡來的?無明變現出來的,變出見分來。見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心,這個心是屬於見分。現代科學家將我們一個人身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肉體,一個是精神。精神這一分在我們佛法裡叫見分,肉體這一分我們佛法叫相分。相分是物質。精神這一部分是見分,現在科學家叫能量,能見、能量。有個強烈的能見,實實在在講,真性裡頭什麼東西也沒有,確實沒有物質;由於能見這就變出一個幻相出來,這就是我們講的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見分變現出來的;也是見分為緣,自證分變現出來的,都是自證分。變現出來是虛妄的。諸位要曉得,見分是虛妄的,能見是虛妄的,所見的這個境界相還是虛妄的,自證分中本來沒有這個東西。佛在經論裡面把這個事情講得很詳細、很透徹,一直到現代的科學家,可以說把它證明了。現代的科學家曉得,宇宙當中沒有物質存在,所有物質現象是什麼東西?他們發現,是波動的現象。這個跟我們佛法講的非常接近,只是波動的現象,確實沒有物質存在。
本經裡面佛告訴我們,能見的,說能見就是你能執著、你能取,這都是屬於見分,見分的作用,這個東西是心法。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能見空!三心不可得,這個意思不算太深,我們能夠體會得到。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再也不會回來;未來還沒來,你怎麼能得到;說現在,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這個意思我們能夠體會到一點。那你說所得的,所得的是物、一切萬物。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萬物是因緣生法,包括佛法,佛法也是緣生之法。凡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換句話說,你所得的也不可得,也是一場空。能得之心、所得之法,全是空的。要是從這個地方覺悟,你那個證自證分的般若智慧就現前,你就能見到自證分。自證分就是宇宙萬法的本體,真如自性。我們簡單說、粗說,把這樁事情就介紹到此地。
表解裡面講:「見分,能見相」,法相宗也叫它做「轉相」,它會轉變。就是因為它會轉變,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真實的智慧,而生心呢?生心是轉境界。你生的是善心就轉善境界,你生的是惡心就變成惡境界,你生的是淨心就變淨土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唯心所變。我們會變,剎那剎那在那裡變。「相分,所顯相」,它是所變的,這個是能變的,就是變成了「境界相」。本經後半部約心明無住,這個意思深了,完全是從心性上講無住;而前半部是從境界上說無住,這個意思來得淺。境界上說無住,我們也容易懂,也容易下手;從心理上講無住,是比較上要困難,但是有前半部的基礎,入後半部也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