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年淨空法師早餐開示—不以神通做佛事 (第三集) 1994/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20-018-0003
從前我們講經借佛教會的道場,仁王法會之後他們不肯借了,這些聽眾一生氣、一發脾氣,買這個道場。這個道場是大家激起公憤的時候成就的,大家湊一點錢,就把我這個小的、基礎的再擴大一點,隔壁那一間買下來打通,合起來五十坪。那時候也不到一百萬,幾十萬的樣子。正好碰到電力公司蓋大樓,他們有幾個單位到外面來租房子看中六樓、七樓,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買的也在六樓,六樓人家要全部租,所以張董(老闆)來找館長商量,能不能換到五樓來?館長跟他談判,換到五樓,說五十坪換五十坪不幹,要多換一點,就換了我們那個講堂,換了三間。以後館長家裡環境逐漸好了,兒子生意做得不錯,出錢出力,還有幾個常常聽經的一些同修,集合這個力量,成就這個道場。所以說是很自然的成就,沒有操一點心成就的,這是你們要記住的。
在這個時代,記住,不勸人出家,不勸人受戒,這是我們跟李老師十年聽到耳熟了,不要勸人建道場。因為你要這樣勸導,你要背因果責任,如果將來變質,造作罪業,你脫不了關係。勸人皈依可以,勸人念佛,勸人求生淨土,決定正確!老人的話總有幾分道理,他經驗多,看得太多了,見得太多了!現在的人生在這個濁惡的時代,這就是共業所感,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再加上外面的誘惑,哪有不造罪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裡講,「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都在造罪業。真正好人不被環境所動的,那都是乘願再來的人,還用得著我們勸嗎?不用我們勸了。所以頭腦要冷靜,才避免過失,避免造業。
出家人接受信徒的供養,常言說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我們講今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統統要還債,哪有那麼容易享受?出家人都這麼難了,在家人建立道場那就更難。在家人建立道場,我們在台灣只看到李老居士的台中蓮社。李老師在這個地方,一生可以說從無間斷,在那裡弘揚正法,提倡淨土。裡面有沒有毛病?還是有,總不能避免。但是他老人家在,縱然有什麼毛病不太大,也就是功德超過他的過失。李老師走了,現在的流弊就不一樣,這個不就是害了後人嗎?道場愈大,事業愈多,人爭權奪利的機會就愈多,你給人家造罪業的機會,這個也要負因果責任。所以頭腦真的要冷靜,不要搞這些東西。
現在這是佛菩薩加持我們,我們已經有三個道場了。彰化那個是我們自己的,彰化那個地方的面積大概也有三百坪,跟我們這差不多大,它是四層樓的建築。美國達拉斯也有道場,都是佛菩薩建立的,都不是我們有意有心在策劃搞的,不是!有心去搞的時候,都免不了要造罪業。古德常說「只怕沒有道,不怕沒有廟」,你真正有道,真正做弘法利生的事業,佛菩薩會把道場建好找你去,這個多自在!
我這些想法、這個做法,章嘉大師傳給我的。他老人家教我一個原則,一生不要求人,求佛菩薩。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自然感應道交。我們今天這個道場不夠大,為什麼佛菩薩不送個大道場?我們沒那麼多人,送大道場沒用處。換句話說,佛菩薩照顧我們很周到,需要多大就給你多大,你說這個多自在!所以我們學佛生活非常快樂,道理在此地。這個是大家要記取的教訓,對你們一生自行化他都有利益,都真有幫助。
學佛就是身心清淨,成就自己,成就眾生;不傷害自己,不傷害眾生,這就對了。千萬要記住,不能搞神通,不能搞感應,神通感應非常容易招來妖魔鬼怪,魔就會變現這個。你喜歡見佛,他常常變佛的樣子來給你看,你以為真的有感應,其實魔來戲弄你,你就上當了。所以佛門的修行,縱然見到瑞相,一生都不會告訴別人,見如不見,《楞嚴經》上講的那是好境界。見到之後常常給人講,這就是壞境界。凡是人家來給你講什麼感應這些事情,我們心裡明白,那個人不是個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不會把感應這個事情掛在口上,不會拿這個東西去招攬信徒。
現在一般寺廟信徒很多,都用什麼?用神通,用這個來招攬,人都喜歡奇奇怪怪的,這不是正法。佛有沒有神通?有!佛菩薩、阿羅漢都有神通,祖師大德們也都有神通,不以神通做佛事,就是我們接引眾生,絕不以神通這種手段來接引。已經開悟的人,則用理論來說服人;沒有開悟的人,勸人念佛,決定不會走錯路。學佛最低限度要知道自求多福,換句話說,一定要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邪正、辨別利害得失,這最低限度。人還有分別執著,還有貪瞋痴慢,決定是凡夫,決定不是聖人,無論他修持怎麼好,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都是凡夫。
蓮池大師在《疏鈔》裡,蕅益大師的《要解》,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言語文字真正是第一流,非常好!要常常看、常常讀誦。《無量壽經》著重在經文,多讀經文;《彌陀經》著重在《疏鈔》跟《要解》;《觀經》著重在《四帖疏》,善導大師的註解。我們一生就是自行化他,也不需要再涉獵太多。古人有一生專講《阿彌陀經》,講三百多遍的,這都是我們好榜樣。你們看那個《念佛論》,倓虛老法師有個在家徒弟鄭錫賓,他就會講一部《阿彌陀經》,你看他臨終的時候預知時至,走得那麼瀟灑,一部經成就了。鄭錫賓原來做生意的,學佛之後生意不做了,學會《彌陀經》,專門講《彌陀經》。所以我們還要搞那麼多幹什麼?搞多了、搞雜了,沒有好處。
這一個僧團,大家既然參與了,就是僧團的一分子,一定要和合。和合裡頭最重要的見和同解,我們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在這幾部經書的基礎上。剛才我跟你們講這三經,《無量壽經》的經文,《彌陀經》的《疏鈔》、《要解》,《觀無量壽經》的《四帖疏》,我們見和同解就是以這個為基礎。所以這四樣東西常常讀,是我們主修的功課,天天要讀,常常拿這個來反省、來檢點自己,愛護這個僧團,大眾彼此照顧。
這個世界是亂世,天下大亂,弘法利生都要講緣分。緣成熟,人家請我們去,我們就講一部經,講完了回到自己道場來,這是你一生會成就的,要有定力、要有智慧;不要到那裡去,好多人擁護,又有人、又有錢財,我們建這個道場,請法師來做住持,你就動了心,給他牽走了,那你就完蛋了!我們自己能力還不足的時候,智慧德能不足的時候,就是添一個分支機構都不可以,沒有力量照顧。印光大師的《文鈔》裡頭可以摘取很多的教訓,他老人家距離我們比較近,所講的東西還能夠適合於現代人來用,這《文鈔》是一部非常好的書。
在佛法裡面,他真有信心、真有誠意,沒有阻礙,我們彼此很了解,志同道合,他也願意參與弘法利生的工作,跟我們知見完全相同,這樣的同修,無論他以在家身分、出家身分參與我們的僧團,我們都歡迎,我們不拒絕。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沒有能力參與弘法利生的工作,我們勸他在家修學,這是正確的。如果要保持這個道心不會退轉,不會變質,記住一個大原則,不受供養。因為人一受供養就變質了,不受供養。所以在僧團裡面,有居士供養,都交給常住,個人不接受供養。交給常住,常住會由幾個人來負責如何來運用,這個就正確。因為貪圖供養很容易起貪心,貪心起來,道業全都毀掉了,非常非常可怕!我常常說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沒有智慧,無論出世間或者是世間,錢多了都造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