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八年早餐開示—如何使道場和睦  (共一集)  1998/10/3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143

  諸位同修:

  大家來自許多不同的道場,到此地來共同參學,令我們非常的歡喜,也非常興奮。我們過去曾經走過許許多多的地方,也參訪過許多的道場,見到一些道場內部不能夠團結,不能夠和睦,不但影響各人的修持,實在講,也破壞了佛法在社會上的形象。這個責任很嚴重,可是往往被大家疏忽掉了。雖然念佛,依舊不能往生。

  我在早年在台中求學的時候,第一次讀到灌頂法師的《大勢至圓通章疏鈔》。灌頂法師是前清乾隆時間的人,這是了不起的一位法師,他的著作很多,大部分收藏在《卍續藏》裡面。他在註解後面,說明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個就是念佛人墮阿鼻地獄,這是寫在第一句,一百句裡寫在第一句。我看了之後非常疑惑,念佛再不好也不至於念到阿鼻地獄去。我把這個問題去請教李老師,李老師一看:這是大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講,我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往往是念佛人自己以為不錯,造阿鼻地獄的罪業他不曉得。阿鼻地獄怎麼造的?破壞佛教形象。

  佛法的形象是九法界眾生的模範,這大乘經裡面講的太多太多,我們稱佛為導師,大導師,人天師範,這是佛法。可是我們做佛弟子,所作所為都爭取自己的利益,不能夠謙虛,不能夠忍讓,造成社會大眾對我們的看法:他學佛,佛還不是這樣的,跟我們有什麼兩樣?這就把佛法形象破壞了。我們在今天冷眼來觀察,這學佛的四眾同修多少人都犯了這個過失,但是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的爭、奪取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我做的一點都沒有錯。你在世間人眼光也許你沒做錯,你應該要爭的,應該要爭取的,你在佛法裡面錯了。佛法教人不爭,教人不貪,要細細思惟佛菩薩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是什麼?祖師大德教導我們的又是什麼?我們今天的修學到底錯在哪裡?

  我講經的時候,也常常講,今天這個社會,這樣混亂,災難這麼多,眾生這麼苦,誰造成的?我們學佛弟子一定要知道,是我自己造成的,罪過在我一身,我沒有修得好,我沒有做得好,讓這些眾生受難,讓這些眾生受罪。我們每一個學佛人都能夠自己反省,都能夠自己檢討,都能夠自己改過自新,不但自己有救,你對社會幫助就大了。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凡夫心目之中只有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這是凡夫。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別人都是對的,自己是錯的。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中國人,他在佛法接受佛的教育不多,他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能力讀經,不認識字,也沒有機會聽別人講經說法,他成佛了,而被大家公認了。他說的話,你看中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講的話都叫「語錄」,唯有他說的話稱之為「經」,《壇經》實在講是他的語錄;對他這麼推崇,這麼尊敬。他的心行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他是天天反省,天天改過自新。他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見世間過,不是白痴,樣樣清楚,這世間所有過是自己的過失,不是別人過失,這叫不見世間過。他看到一切眾生的過失,都是自己的過失,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天天反省,天天改過自新,感化別人。這能成為一代祖師,能令世出世間一切大眾尊敬,向他學習。《壇經》過去我們講過幾遍,它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不盡然是禪宗的必修課程,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違背它的原理原則。六祖大師的心清淨,他也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句話就是《金剛經》重點的落實,《金剛經》給我們講,三心不可得,萬法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就是本來無一物。人家那個心清淨到極處了,真正是一塵不染。

  大家要開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學不到,外面學來的都是邪知邪見,是你自性裡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你的般若智慧為什麼不能現前?佛講你有障礙,這業障,你有業障。這個業障兩大類,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煩惱障是什麼?是「我」。我執,執著有我,有是非人我,有貪瞋痴慢,這個東西障礙智慧,把你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功德全部都障住了,本有的,絲毫得不到受用。第二種所知障,那也是很嚴重的障礙。所知障是錯認一切諸法的存在。如果用我們現在粗淺的話來說,所知障裡頭最嚴重的,成見。這個東西麻煩,自以為是,殊不知你所知道的全部都是錯誤的,不是真知。這兩種障礙,障礙了自性,佛經裡頭所謂的「我執,法執」,也叫人我執,法我執。佛教導我們,如果讓我們性德現前,恢復作用,那就是諸佛如來一樣了,一定要把兩種障除掉。

  所以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大經上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執著就是煩惱障,分別就是所知障,這三種東西你統統都有,六道輪迴這個現象就起來了。如果在這個裡面,我們把執著捨掉,還有分別,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但是你還有分別,換句話說,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叫四聖法界。四聖跟六凡合起來叫十法界,四聖法界從分別裡面變現出來的。分別也捨掉,四聖法界也沒有了,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我們到哪裡去?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一開端,十住菩薩,《華嚴經》上說得很好,諸佛之住,你的住跟諸佛之住沒有兩樣,諸佛之住。十行菩薩,行佛之行。十迴向菩薩,把自己的修學成就奉獻給一切眾生,自己有福,讓一切眾生共享。十住、十行偏重在自利,自利就是利他,十迴向完全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這三賢菩薩。我們才能過真正的生活,佛法講正受,正常的享受。你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你過的日子是不正常的享受。這個不正常不僅是講六道,四聖法界都不正常。

  我們在一生當中,我們是凡夫,現在一品煩惱都沒斷,能不能在一生當中超越?能夠契入一真法界?佛在經上跟我們講,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問題在乎你肯不肯相信佛的話,你能不能理解佛所說的,你能不能依照這個教誨去奉行。你真正能做到,決定不隨順煩惱,不隨順習氣,你就是真正把分別執著捨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修什麼?行,錯誤的行為,執著是錯誤的,分別是錯誤的,把這個錯誤的修正過來叫修行。真正會用功,真正會修行,不在形式也不離形式。因為形式範圍太廣了,我日常生活,穿衣吃飯都是形式,無論你從事哪一種工作,你做工也是形式,交際應酬還是形式,怎麼能離開形式?所謂離開形式,不著相,不著形式之相,也不廢棄形式之相。佛菩薩在世間,天天也吃飯也穿衣,也跟大家一樣,這個就是不離形式,不執著形式。

  世間人過日子執著,佛菩薩隨緣,世間人攀緣,攀緣就執著,自己有意思,不知道那個意思是錯誤的,落在心意識裡頭。隨順心意識就是隨順習氣,隨順煩惱。佛菩薩他過的是智慧的生活,他隨順法性,不隨順心意識,法性是自然的。隨順法性就自在,什麼都好,樣樣都好,在天堂很好,在阿鼻地獄也很好,這隨順。為什麼?天堂他沒有樂受,地獄他沒有苦受,他的受永遠是平等的,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所以十法界就變成一真法界。不是說證得一真法界,十法界就沒有了,那你就搞錯了,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現前這個社會,你的心要清淨平等,那就是一法界;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那就是十法界。心變境界,境隨心轉,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一定要從三學、六和學起。我們淨宗學會最初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個緣起,韓館長名義發表的。我們提出修學的總綱領,五個科目,第一個就是三福,佛菩薩福報是圓滿的,這佛稱二足尊,福德圓滿,智慧圓滿,這叫二足尊。所以佛不反對我們享福,不反對我們修福,鼓勵我們修福,鼓勵我們享福,佛是福報最圓滿的人,但是這個享福,我們往往有一個很錯誤的觀念,把這名詞解錯了,什麼叫享福?五欲六塵很多,那叫享福,搞錯了,佛每一天要托缽,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享福。他那個享福,我們就不懂了,他真的享福。我們這個享福,造業,他享福不造業,他享福裡頭有功德,他真快樂,真自在。我們有個房子天天還要抹桌子,還要掃掃地;他樹下一宿,什麼都不要管,你看他多自在,我們哪有他的福報大。一定要明理,要參透。我很想過那個日子。

  在早年香港有一位法師,洗塵法師,到台灣來看過一次,這人很熱心,我就跟他講:你帶頭,我跟著你去,我們像釋迦牟尼佛五比丘,我們行托缽的生活,我們也樹下一宿。現在樹下一宿方便,你看童子軍小帳棚,那個一折疊背在身上,晚上到哪個地方架起來,我們五個人圍在一起,這個僧團,好,多殊勝,走遍全世界,弘法利生,他聽了很歡喜。回去之後就完了,再不提了。那真正是大自在,大福報,世間人不懂。所以要想佛法興旺,再復興,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要能夠放下。世間人講犧牲奉獻,已經離譜了,哪有什麼犧牲?哪有什麼奉獻?本分事情,你應該是這樣做法的。這個做法就對了,這個做法才能真正教化眾生,你叫人放下,你確實自己放下;你叫人不要名聞利養,不要貪瞋痴慢,你真做到了,才會有人相信,才會有人跟著你學習。你自己做不到,叫別人去做,假的不是真的。所以這些事情,希望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檢點,從自己本身做起。

  如果有人說,我身體不行,體力不行,我這樣做,自己恐怕吃不消。吃不消很好,如果三天、五天就死了,不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嗎?這極苦世界有什麼好留戀的?如果這個世界眾生跟你有緣,還要希望你得度,你的身體自然就好了,這叫境隨心轉。我們常常有個錯誤觀念:身體不行,毛病很多。愈想愈多,病從哪裡來的?想來的。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就變現什麼,你想老就變老,你想病就病了,你想死,哪有不死的道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雖然很多,如理的修學人很少,哪一個人心裡想佛?想佛的人太少太少了!想什麼?貪瞋痴慢。想的是什麼?想自私自利,沒想到佛,所以你學的不是佛。因此一定要做一個好的形象給世間人看看,這才是佛的真正的弟子,人天師範。我們明白了應該要認真努力,要與任何人,特別是知見不同,業障煩惱習氣深重的人要跟他們和睦相處,他不能相處,是我們自己道行不夠不能感化他,回過頭來修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才能教化眾生,才能夠弘法利生,報佛的恩德,報一切眾生的恩德。好了,今天我們這一會就到這個地方圓滿。在圓滿的時候以這一點供養諸位同修,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