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集)  2008/08/0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6-00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我們從最後一段看起,第六「起六觀」。今天我們從第三小段念起:

  【三者。心境祕密圓融觀。言心者。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境者。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謂如來報身及所依淨土圓融無礙。】

  前面我們學到兩種無礙,心、境,都是講諸佛的報身,跟諸佛所住的淨土。我們要問,諸佛的法身跟淨土在哪裡?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是我們肉眼凡夫迷而不覺。我們聽到古時候修行人到處參學,參學,什麼人帶頭的?我們要是往上去追,你就會知道釋迦牟尼佛帶頭的。釋迦牟尼佛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沒有結果,不能把自己心中的疑慮參透,所以就放棄了,在菩提樹下入定,終於大徹大悟。世尊為我們示現的,意思很深,他的示現針對現在所謂的一般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求知欲很強。可是諸佛如來,也可以說包括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他們一生所追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識,智慧是要開悟!佛法裡面講開悟,從前私塾裡面,這是講到中國傳統的教學,老師對學生也是觀察他的悟性。這個悟性從什麼地方看?舉一反三。從這些地方我們能深深體會到,我們學習有沒有成就,靠誰?靠自己!這樁事情是老師幫不上忙的,我們總得要體會到。老師再好,我們多年在佛法裡面薰修,深深的體會到,老師只能幫助我們做到信解,後面的行證完全靠自己。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不但不能證,就是連解也有障礙,什麼障礙?你所學的不能在行動裡面,把所學的融化掉、消化掉。從行才能夠消化,消化就變成營養,變成養分,你全部吸收了,那就叫證,對你是有益的。如果你所學的,你沒有吃進去,你根本沒有得到這個養分,你是白學了。

  把它融化在行門裡面,第一個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要知道諸佛如來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言行,完全是自性的流露,誰的自性?是我們自己的自性,不是別人。我們的自性迷了,流不出來,他們的自性不迷,他在悟處,他流出來了,他流出來的東西就是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東西。你說是他的也行,說是我的也行,你說不是他的也行,你說不是我的也行,你真搞明白了,怎麼說都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很歡喜接受。如果說這是你的思想,這是你的做法,我何必要學你?那怎麼樣?我們就內心裡面產生對立、產生矛盾,這種對立、矛盾障礙自己的悟性,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不服別人,貢高我慢,這是煩惱障;所學的沒有能做到,變成所知障,我們諺語常說所學非所用,我學的東西我自己沒用上,這個重要。

  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行門裡面,行門不外乎我們的生活,除生活之外還有工作,再就是與人事物的接觸,我們講待人接物,這是用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那是工作,那是待人接物,與他的性德圓滿的相應。性德,你看我們在此地學的,這是杜順和尚提的四個綱領,「隨緣妙用」,你說他做到沒有?做到了,我們沒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做到了,「威儀有則」,那都是自性流露。隨緣妙用是自性流露,威儀有則也是自性流露,柔和質直還是自性流露,最後是代眾生苦,這是性德,沒有條件,顯示出大乘教裡常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迷,不覺,思想、言行都跟自性相違背,悖逆性德,他就得受苦,他造業。悖逆性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地藏經》上講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既然造作罪業,把這個相分變了,這個相原來是清淨圓明,無量的相好,把它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變成餓鬼、地獄、畜生,你去過這種日子。這不是別人變的,是你自己變的,與別人毫不相干。所以佛菩薩在十法界現身教化,這是代眾生苦。代眾生苦,說老實話是我們凡夫知見,在他那裡有沒有?在他那裡沒有,在他那裡圓融無礙。他們是什麼?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現身,是現而無現、無現而現。人家真的入圓融無礙,就是不二法門,這得大自在!

  所以說,能現的心無礙,就是清涼在《華嚴經》上講的四種無礙,境界呢?境界也是四種無礙,境界就是能生萬法。我們今天講的宇宙,我們的正報,依正莊嚴,這是能現能變的心、所現所變的境界本來都是無礙的,現在呢?現在還是無礙的,這個要細心去觀察。理無礙,能現的心,這是心理,無礙;所現的物,境界是物,物理也是無礙。那麼,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從妄想分別執著裡發生的,妄想分別執著本來就是假的,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自性裡頭沒有,自性是法性,法性裡沒有,法相裡面也沒有。所以障礙沒有來處,是你自己迷了產生的,你一覺悟,就沒有了,你不覺悟它就存在,它就叫你過得很辛苦,悟了之後,叫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就離苦得樂,迷要不破,這苦你就離不開。

  佛對於一切眾生最大的恩德,就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可是悟了,你要真正得受用,悟了要行,悟是屬於解,悟解之後要行,你把它落實,那就是佛、就是菩薩。悟了之後不能行,你還是凡夫,什麼地方的凡夫?六道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真正肯行的,他就出離六道,最起碼是阿羅漢,阿羅漢沒有完全履行,但是他已經做到三分之一,所以他出離六道了。菩薩做到三分之二,佛做到圓滿了。這些事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行不成!如果你要是行,立刻就見效,這叫立竿見影,你立刻就得受用。得什麼受用?圓融無礙的受用。圓融無礙有淺深的差別,我能夠放下一分執著,就得一分自在,放下兩分執著就得兩分自在,你從這裡頭去證,證明,不行沒用處。

  像此地講的,真正你證得法身,那你也就證得淨土,同時證得,這是什麼人?《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我們現在學到的,他們到達這個境界了。怎麼知道?他們這三大類的煩惱全放下了,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妄想放下了,妄想就是起心動念,他不起心不動念。可是他還有形相,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有色身、有色相,沒有欲,五欲六塵沒有。五欲是什麼?財色名食睡,這個沒有了,他不需要財用,飲食斷了,不要飲食,不要睡眠,男女的欲斷掉了,這個都沒有了。他們的生活,在這個狀況之下,這真叫極樂世界,他每天做的是什麼?他所做的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叫不可思議。十法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應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沒有起心、沒有動念,自然有應。眾生感是有起心動念,他應不起心動念,這個事情我們真的是沒有辦法理解。

  古人有比喻,比喻也比得好,實在講這個比喻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就用這個比喻。有人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的弟子當中,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尊者,神通第一的是目犍連尊者。很多人羨慕智慧,舍利弗尊者是無礙智慧、無礙的辯才,你什麼問題向他請教,沒有把他難倒的事情,所以大家很羨慕。向佛請教,問世尊說,舍利弗的智慧從哪裡來的?他學了多少東西?佛的答覆,舍利弗的心裡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怎麼會有無礙智慧?佛就指著旁邊,這旁邊有個鼓在那個地方,佛就說你有沒有看到那個鼓?大家看到了,你敲敲看,敲它就響,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鼓裡面有什麼東西?鼓裡空空的,什麼也沒有。舍利弗的心就像鼓一樣,什麼都沒有,你問他,他就響,你不問他,他就不響,他什麼也不知道,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佛用這個比喻。空是什麼?空是真空,有是妙有,真空裡頭有什麼東西?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不是說了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那個空。空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智慧,你不問,這智慧不現前,就隱;你一問他,智慧馬上就現前,就顯。隱現不同,隱現不二。沒有人叩它的時候它不響,不響不代表它沒有響聲,不代表這個;你叩它,它馬上就響,大叩大鳴,小叩小鳴。

  所以佛告訴我們,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裡頭具足的,一樣都不缺,智慧無量無邊,德能、才藝也是無量無邊,相好亦復如是。見了性,就隱現自在,眾生有叩,他就現,他能現無量身。眾生有感的時候,想求佛,他就現佛身,想求菩薩,他就現菩薩身,什麼身都能現。三十二應是世尊舉三十二個例子,每一種例子都是無量無邊身,同時現,一處現;同時現,異處現,不在一處現;異時現,異處現,他都能做得到,得大自在。這是什麼?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現前了,還源,還源好!要不然叫還源幹什麼?還源的時候,有沒有樂受?跟諸位說,苦沒有了,哪來的樂?苦樂是相對的,苦樂都沒有了叫真樂。

  我們在近代看到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足以證明佛經所講的感應這個道理。水是礦物,代表所有的礦物,礦物都有感應,植物、動物就更不必說,它怎麼會沒有感應?所以它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念,真正證明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自性(就是法性)法爾具足見聞覺知,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狀況之下,見聞覺知不會喪失。在動物有見聞覺知、植物有見聞覺知、礦物有見聞覺知、自然現象有見聞覺知,連虛空都不例外。身有生滅,見聞覺知沒有生滅,見聞覺知是自性。所以佛告訴我們,真的沒有生死,就在現前,我們貪生怕死是誤會了,以為有生死,殊不知道根本沒有生死。為什麼沒有死?你根本沒生,你怎麼會死?

  我們看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就很清楚,「佛問彌勒,心有所念」,這講凡夫,凡夫心有所念,有念頭,到底幾個念頭?幾個相、幾個識?相是什麼?相就是物質,識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哲學裡面所講的唯心、唯物,唯物是講相,唯心是講識,到底幾個念?幾個相?幾個識?彌勒菩薩答得好,「舉手彈指之頃」,那就是一彈指,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他把真相說出來了,物質的現象、心理的現象全講出來了。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用十萬做單位,多少個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那我們現在來算一算,三十二億乘十萬是多少?三百二十兆,這彈指。現在我們科學都是用秒作單位,那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三百二十兆再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萬億是兆,一千二百八十兆念頭。所以佛跟我們講沒有生滅,哪來的生滅?你根本就沒有生,那怎麼會滅?這是講的事實真相。你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般若經》上佛告訴我們,苦口婆心,無數次的重複,無非是希望我們一下省悟過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為什麼?你就放下了。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執著、分別、妄想放不下。上上根人聽到佛說出這個事實真相,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再也不會起心動念了,這是什麼人?這是釋迦牟尼佛,這是六祖惠能大師。他們是從這裡下手的,起心動念都沒有,還有什麼分別執著,不就全斷了嗎?這叫妄盡還源,妄真的盡了,還源是什麼?明心見性,他成佛了。這是說明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之間。一念,你就曉得一念時間多長?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是一念,那一念就成佛了。一念成佛,念念成佛,他再不會迷了,他真的覺悟了。可是上中下三根不行,做不到!做不到,佛慈悲,開方便法門,上上根叫頓悟,一念就轉過來。我們現在一念轉不過來,那就要無量念才能轉過來,我們現在就要走這個路子,我們不是上上根人。大概我們自己想想,中下根性,那就得走漸修,頓悟頓不了,頓不了就慢慢來,頓悟就像你乘電梯,上高樓它一下就上來了,漸悟是爬樓梯,再慢慢一層一層往上爬,我們走這個路子行。我初學佛的時候,方東美先生就是教我走這個路子,他說惠能大師那個方法我們做不到,我們只有爬樓梯,慢慢的、逐漸把自己向上提升。那就是從放下最粗、最明顯的是執著,從這裡開始。

  在哪裡放下?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怎麼放法?依照一個標準去放,這個標準是戒律。譬如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沒有學佛的時候都吃肉,現在學佛了,不殺生,不吃眾生肉,我們把吃眾生肉放棄,不殺生了。首先先學把殺害眾生傷害眾生的念頭、傷害眾生的行為放下,然後進一步不吃眾生肉。這是從生活行為上學懂得愛護一切眾生、尊重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不敢輕慢。不偷盜,以前總是喜歡佔人家一點便宜,這是什麼?這個都是習氣,無量劫來的習氣,有貪心、吝嗇,自己有的不肯給別人,小氣。慢慢的學,學看到人家有需要的,樂意的幫助別人,學布施,能捨。甚至於到艱難的時候,自己寧願減少一點,都能夠幫助別人。自己不是很富裕,也很缺乏,我今天還有一碗飯吃,別人沒有,我能分一半給別人。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斷掉,不但人的便宜我們不會去佔他,畜生也不佔牠便宜,花草樹木也不佔它便宜,對天地鬼神也不佔他便宜。所以佛教給我們,十善業是標準,十善一展開,無量無邊,大乘八萬四千,前面跟諸位講過,小乘三千威儀,就是十善業展開。細行,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無不是善,那個善心充滿宇宙,善行充滿法界。世法裡面一切善行,佛法裡面三聚淨戒,都是從十善業裡面演變出來的,十善業是總綱領。所以佛教導我們,教每一個學佛的人,無論你是大乘還是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以十善為基礎。

  今天我們的十善做不到,想想古人很容易做到,什麼原因?古人從小有中國傳統家教的基礎,現在我們提倡的《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家教裡面的集大成,也就是每一個家教必須要學習的,總共是一百一十三樁事。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你這個做不到,你就不是人了,你還能學什麼?所以它是做人基本的條件。道家的《感應篇》、佛法的《十善業》都是行門基本的條件,依照這個標準來學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把分別執著就依這個標準慢慢放,逐漸向上提升。如果我們持戒持得很好,《十善業道》做得好,《感應篇》、《弟子規》都能做得很圓滿,我們的分別執著沒有放下,跟諸位說,那你所學的是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這些基礎,也都算是戒律,學得很好,能放下執著,那你就證阿羅漢果,你才真的是佛弟子。阿羅漢也是一點一點慢慢放,你看看先放八十八品見惑,然後再放八十一品思惑,思惑比較難,一品一品放,慢慢向上提升。三乘人是用這麼一個方法,我們要知道。可是上上乘人他也是修成的,他也不是一下就有的,不是的,他也是修成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功德,修到差不多了,在這一生當中把妄想他能一下斷掉,所以他是修成的。

  那我們就知道,我們如果認真努力的修學,在修學當中,經教是唯一的依靠,經教是老師的指導。老師在不在?有經典所在之處,就是如來所在之處,這老師在。經典裡面講得清清楚楚,你只要能信、能解,你說不能解,我能信不能解,怎麼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佛所說的這一切經教,是你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你自己怎麼會不懂?不懂這是迷,不懂就是心亂,心不乾淨,心裡有染污,心動,我們常講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什麼都學不好,世間法也學不好,這是心不在焉。那麼我們就知道,怎樣才真正能夠懂得如來真實義?不難,你把心靜下來。你用清淨心、用真誠心,你去聽、去讀就有悟處,這真聽懂了,看明白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讀誦經典、聽聞經教的時候,要什麼?要一心!這個時候,時間不長,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把什麼都放下,放下萬緣,什麼都不要想,你的工作、事務統統捨掉,專心來聽就會有悟處。

  如果一面聽或者是一面讀經,還想著還有事情,這就夾雜,這一夾雜,悟處就沒有了,那你所得到的是什麼東西?得到是知識,智慧沒有了。雖然有夾雜,我讀了這個經,經裡面講些什麼我都知道,我也能說得出來,說得出來,這是佛菩薩,是他的,不是我的;把他的東西變成我自己的,那叫證。所以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來接受。馬鳴菩薩的標準就更高,那叫純淨純善,他教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怎麼會不開悟?我們達不到這個程度,我們著相,我們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聽了之後自己要想,想它是什麼意思,結果想出來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想,一下悟入的時候,那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想是什麼?想是在阿賴耶識裡頭,不一樣。只要你有想,統統歸在妄心裡,就是歸在,我們用佛學的名詞來講,阿賴耶、末那、意識,用《華嚴經》來講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歸到那裡面去了,沒有回歸到自性。回歸到自性,一定要用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

  如來所說的都落在你真心裡頭,自己的真心跟佛的真心是一個心,這才能大徹大悟,才成就法身,心無礙就是法身。法身是什麼?整個宇宙是一個身,叫做法身,法是萬法,是佛家裡面用的一個總代名詞。遍法界虛空界,我們通常講一切性、相、理、事、因、果,用這六個字全部都包括了,一個不漏,這叫法,用一個字來代表,法就是身,身就是法,叫法身。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法身,你要是證得,那恭喜你,你真的證得了,真的證得是什麼?你不會起心動念,你就真證得。如果在一切萬法裡還起心動念,你沒證得,那是聽說,聽說是的,不敢承認。如果放下起心動念,那就是真的,一點也不假。法身哪有生滅?法身是真正的自己。跟諸位說,真心無礙,妄心也無礙。妄心是你不覺它就有礙,覺了它就無礙;真心,覺無礙,不覺也無礙。外面境界,境界是你覺它無礙,迷的時候它還是無礙,萬法無礙!但是對自己產生障礙了,自己以為是有障礙。像我們在前面舉圓瑛法師那個故事,他只是一念沒有起分別執著,門他就通過;門是關的,沒開,他不知不覺他就走過去了。心無礙的時候境就無礙,所以法身真的屬淨土。

  這些事情我們在學《華嚴經》常常提醒同學,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說的是什麼?說的是自己,對我們自己本身、對我們自己生活環境做詳細的說明,說明事實真相。這個課程對我們來說多麼重要!對十法界每一個眾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課程。能遇到,是緣分!可不容易遇到,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之後,你信不信?信了之後,能不能理解?理解之後,能不能把它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這樣一層一層淘汰,到最後剩下來寥寥可數,沒幾個人。為什麼?真正在《華嚴》得受用的,他就入華嚴三昧,他就入華藏的境界,這是真正方老師過去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覺悟,覺性現前,這才是最高的享受。

  底下說,『謂如來報身及所依淨土圓融無礙』,報身是起心動念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了,習氣在;如果習氣沒有了,那是法身。還有習氣,有習氣他現身,但是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再沒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習氣,沒有起心動念,實報莊嚴土,在十法界之外。這是我們所講的淨土,這個淨土裡頭圓融無礙。我們通過這個學習,對於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毘盧遮那的實報莊嚴土,以及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稍稍有一點印象,我們在這一生想證入,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你決定能做到,只要你真肯幹。肯幹,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那就是放下身心世界,就是放下一切世出世法一切人事物的執著、分別、起心動念,這做真功夫。這個功夫與學不學不相干,釋迦牟尼佛學了,學了要放下才行,不放下變成所知障,沒用,那是世間的佛學,不是學佛。佛不教我們執著佛法,你看《金剛經》上講得多好、多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如來所教給我們的這些要放下,可不能執著。非法就是一切世間法,世出世間法都要放下,都不能執著。

  於世出世間法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我們要非常努力來幹。現在總算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幹?清楚了。我們要回歸到法身,我們希望回歸到實報莊嚴土,這條路就是指向實報莊嚴土。真幹,那就要學善財童子,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在修成佛之道。極其微細的念頭,起來怎麼樣?可以起來,不是不能起來,你只要曉得這個念頭起來了,起跟不起是一不是二。起來的時候,執不執著它?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就是不理它!你理會就起心動念了,它就有障礙,你不理它就沒有障礙。起也好,不起也好,起與不起一點妨礙都沒有,圓融無礙,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再跟你說,有障礙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無障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搞顛倒了,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當作假的,這叫顛倒妄想,不了解事實真相。下面再講它起作用:

  【或身現剎土。】

  怎麼現法?《華嚴經》上有說:

  【如經云。一毛孔中無量剎。各有四洲四大海。須彌鐵圍亦復然。悉現其中無迫隘。】

  這是什麼?『一毛孔』是正報,正報裡頭現依報,依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在哪裡現?在我們一毛孔中、一毛端上。多少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什麼時候?就是現前,我們身上多少毛孔、多少毛端?它真現,我們完全不知道。諸位要曉得,諸佛菩薩現,我們也現,哪有不現的道理?不能說是他現我們不現,沒這個道理;他現我們也現,就是他知道,我們不知道,就這麼回事情。他覺,我迷,除了迷悟差別之外,絲毫差別都沒有。你就曉得,這樁事情的真相是性德,法爾如是,在自性裡面沒有大小,毛孔小,外面的宇宙大,沒有大小,圓融無礙,它是一不是二。

  近代科學裡面,我們看到一個報導,實際上我們還沒看見,叫全息照片。這個照片是用兩個雷射光照住之下拍攝的,拍攝這個照片之後,要不用雷射光照,這個照片上看不到東西;用雷射光照下去之後就能看到,很清楚的人像在裡面。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那就是你把這個照片撕成兩張,在雷射光照下,每一個半張裡頭還是一個人的完全照相,沒有被破壞。然後你把這個照片撕成很小的,撕碎,撕成一百張、兩百張,每一點到雷射光下還是一個完整的。科學裡面叫全息照片,就是它裡頭有完整的信息,部分裡頭有完整的信息,很像《華嚴經》所講的這個境界。《華嚴經》講的,那講得更細了。它就是每一粒微塵,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這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在高倍顯微鏡之下看得出來,比毛孔還小,這個裡面有完整的宇宙的訊息。裡面有太空、有一切諸佛剎土,用現在的話講,裡面有銀河、有太陽系、有地球,地球上芸芸眾生,它裡頭一個不缺,它都有。那裡面並不小,外面也不大。然後曉得,我們有多少身?我們有無量身,千變萬化,像萬花筒一樣,真的沒有生滅,它有變化,它沒有生滅。這個裡頭只有覺迷,覺了得大自在,迷了隨業流轉,自己做不了主;覺悟的時候,自己做主。恆順性德,恆順性德就是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就現身說法。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要跟一切眾生廣結緣,法緣。法緣裡面,我們說法緣,不講善緣、惡緣,因為法緣,善緣惡緣全包括在裡面。只要跟你有緣,善緣也好,惡緣也好,只要有緣,他跟你就有聯繫、就有感應;就怕沒有緣,沒有緣就沒有感應。所以我們才說「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有緣你就能照顧他,你成佛了,不要說成佛,成阿羅漢就行了,你就有能力照顧他。無論他在哪裡,他在遭遇困難的時候,需要幫助的時候,你都會伸出援手。這個人墮地獄了,你伸不伸援手?伸出援手,但是沒有把他拉出來,為什麼原因?他必需在那裡把他的業障消掉,你才能把他度出來。他業障沒消掉,救不出來,就好像人犯罪了,判入監牢獄去,必須到刑期滿的那天你去接他出來,他刑期沒有滿,你去的時候接不出來。一定到刑期滿,他業障消除的時候,你就出現在他的面前。他並沒有要求你,不要求你,他跟你有緣,自自然然就有感,你自然就有應,就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我們想想合情、合理、合法,能想得通,不是想不通的怪事,不是的,想得通,合情合理合法。

  這是正報裡面現依報,你看依報,它裡頭有無量剎土,也有四洲,也有四大海,也有須彌、鐵圍山,跟外面一樣的,就是跟那個全息照片所講的理論完全相同。所以科學有很多把佛法裡面真的是祕密的境界,給我們顯示可以思惟、可以理解的一種機遇。我們借科學的發展,在大乘教裡面很多不思議的境界,漸漸能夠理解它。這是正報裡現依報。下面是依報裡現正報。

  【或剎現佛身。】

  剎是剎土,是屬於依報,就是環境,剎土裡面現佛身。

  【如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

  『塵』是依報裡面的。

  【一一塵中佛皆入。普為眾生起神變。毘盧遮那法如是。】

  『華藏世界所有塵』,那太多了。這個地方講的塵,差不多就是現在科學所講的基本粒子,夸克,這一類的東西。科學發現了微觀世界,也等於看到鄰虛塵,因為他們發現了,我們不曉得他是用儀器觀察到的,還是數學推得的一個結論,因為他們所講的跟彌勒菩薩所說的很接近。科學家發現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現象是假的,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這個跟彌勒菩薩講的是很接近,無中生有,而且時間很短暫,這是科學家告訴我們的。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比科學家講得清楚,那個短短到什麼程度?他說出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他能說出來,科學家沒說出來。這就說明菩薩在禪定當中看到這個境界,定功愈深心愈清淨,極微細的波動他能感受得到。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能夠看到這種境界,這個微塵生滅的境界,是八地菩薩。八地菩薩叫不動地,七地還不行,還看不到,八地菩薩能看到阿賴耶識裡面的業習種子的活動,就這樁事情。

  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到就是「所有塵」,華藏世界所有塵,前面講的「一毛孔中無量剎」,一個不漏,所有塵,一一微塵裡面佛皆入。我們現在不要說別的,我們空中有沒有塵?有塵,物質現象是微塵聚集在一起發生的現象。現在科學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什麼?是這些微塵組合在一起變成電子、變成原子,原子再組合在一起,變成分子,變成細胞。它的組合排列的方式不一樣,就變成各種不同的元素,元素再組合起來就是物質,動物、植物、礦物都不例外。最小的基本粒子裡面也有世界,跟毛孔的世界沒有兩樣。佛能進去,為什麼?那個裡頭眾生有感,佛要去度他,你就曉得佛有無量無邊身。我們眾生每一個人也是無量無邊身,這些身都有感應,為什麼?他是一個性,他是一個體,就是前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不可思議!那是個根本依,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從它那裡出來的。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能現無量無邊的法界,能出生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個現象《華嚴經》上講得非常透徹。《華嚴經》講的不是講別的,就是講我們自己。

  佛到這裡面來,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就來應,『普為眾生起神變』,這個神變是什麼?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沒一定的。因為佛,這裡面包括法身,法身菩薩就是佛,他就有這麼自在,他能夠入微塵剎土裡面去度眾生。我們在《華嚴經》前面念到,前面說普賢菩薩能入微塵世界裡面。世界,微塵世界裡面不小,外面的世界不大,沒有大小,微塵世界裡面的世界好像跟外面世界是一樣的。普賢是等覺菩薩,來去出入自在,一絲毫障礙都沒有。起神變,神通變化,不但能夠現有情身、能現佛身、現菩薩身,像《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除這個之外,能現花草樹木身,所以花草樹木有靈性,能現山河大地身。我們在古籍裡面看到,古時候確實有不少人看到風吹落葉開悟了。風吹落葉他天天看,為什麼沒開悟?就在那一剎那他開悟,那一剎那,那個落葉是佛菩薩,神變!雨打芭蕉,他聽到雨打芭蕉,開悟了。這不是說法,沒有人給他說法,這是如來的神變,不定是什麼個機緣,你豁然開悟,你自己並不曉得。佛菩薩知不知道?我們不能說佛菩薩知道,也不能說佛菩薩不知道,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個機緣碰上了,好像我們開保險箱的密碼一樣,號碼一對它就打開了,就開悟了。這個事情求不得,就是你不能起心動念求,求不得的,起心動念你迷了,要覺才行,絕不能有分別、絕不能有執著。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希望這一生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把我們提升到實報莊嚴土,不是做不到。提升到方便有餘土,只要不執著就行;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得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想到古人教給我們用心如鏡,我們每天早晚照鏡子,洗臉的時候照鏡子,一碰到鏡子就提醒自己,我用心像鏡子一樣;不要像照相機,照相機照一次它就落影像,那個影像就是染污,那就要分別執著。我們天天眼對外面的色塵,耳對外面的音塵,鼻對香、舌對味,都要鍊,鍊什麼?鍊不起心不動念。清不清楚?清清楚楚,為什麼清楚?它有見聞覺知,它怎麼會不清楚?清清楚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就是交光大師在《楞嚴經》上所說的,用見性見外面的色性,用聞性聽外面的聲性,用聞性聞外面的香性,就是明心見性了,那就見性成佛了。入這個境界,現前這個世間,你六根所對的境界其實就是實報莊嚴土。所以實報土在哪裡?就在此地,也就是「三時繫念」裡面中峰禪師所說的「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裡頭就是迷悟的差別,除迷悟之外,什麼差別都沒有。不是說悟了,這個現象現前,迷了這個現象不現前,不是的,悟了你才看出來,迷的時候你沒看出來,還是這個樣子。所以得來全不費工夫。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曉得悟是多麼可貴,在這個世間什麼最可貴?覺悟最可貴,什麼都不能跟它相比!這一個世界的財富不能比,財富算什麼?三千大千世界的財富,跟悟的時候比都一文不值,這個要懂。所以,真正學佛人求什麼?求悟,說通俗一點,他所求的就是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再繼續看下面文:

  【就此門中。分為四句。如玄談疏中說。】

  這個門中有四句,四句是什麼?正報裡面現依報,正報裡面現正報,依報裡面現依報,依報裡面現正報,這四句,沒有障礙,圓融無礙。

  【如是依正混融。無有分齊。】

  『無有分齊』就是無量無邊。依報裡面現正報也現依報,正報裡頭現依報又現正報,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面面去看你才能看透。說一,一就包括一切;說一切,一切就包括一。

  【謂前兩觀各述一邊。今此雙融會通心境。】

  前面跟你所講的,是會通前面的兩觀,前面第一「攝境歸心真空觀」,還源了,法身,證得法身;第二段「從心現境妙有觀」,報身出現了。前面第一個是常寂光淨土,第二段所講的是實報莊嚴土,這裡面跟你講的圓融無礙,『今此雙融會通心境』,心跟境是一不是二。所以說是唯物跟唯心是一不是二,不能分的。為什麼?物裡頭有心,心裡頭有物,這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心跟物從哪裡來?從念頭來的,「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所以,物質存在的時間真的是很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講識也就是講物質,物質跟識是一樣的,跟念頭,念頭、物質、精神,太微細了,能不能執著?不能。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不可得,你沒有辦法得到,它一下就沒有了。再現的,再現不是前面那個,你要想得又沒有了,速度太快了,你抓不到!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現象是相續相,虛妄、不實在的相似相續相,這是真的,你可不能把它當真的。

  所以你說萬物,萬物不存在,我,我也不存在,哪來的我?剎那生滅,哪來的我?無我以為有我,執著有個我,苦不堪言,這從誤會裡面產生的,那叫真苦。你如果真的通達,妄想分別執著一放下了,身心自在,為什麼?你跟性相應,叫暗合道妙。現前是暗中它就跟那個道,就是前面我們所講的隨緣妙用,跟那個妙用就相應了。你生活在這個世間只有樂沒有苦,但是那個樂不是苦樂的樂,苦樂二邊都沒有,那叫真樂。眾生有苦樂的受,你沒有苦樂受,眾生有憂喜受,你沒有憂喜受!現前災難那麼多,災難等於零,剎那生滅,它不存在。這個災難變現你很清楚,是眾生的業感,眾生念頭一變,這個業感馬上就起變化。所以在佛法裡面講消災免難,他真有道理在,他不是隨便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心想變,外頭境界就變。我們現在講,我們對外頭的境界,我們沒有法子改變境界,實在講是我們的念頭不清淨,我們的善念夾雜著惡念,惡念夾雜著分別執著,不純。有沒有影響?有影響,影響不大,不顯著。如果心地清淨、心地純,那影響很明顯、很顯著。

  個人修行能影響別人,影響,記住,還是有緣人,沒有緣的時候他不受你影響,有緣的就有。緣結多生,不是這一世的,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能接觸到的人,能談上話的人,能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的人,就是一天都有緣分。這個緣分都是累世所結的,所以諺語有所謂五百年修來同船渡,同坐一條船,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覺悟的人珍惜這個緣,善用這個緣,這個緣幫助自己提升,也幫助他提升,好!覺的用叫暗合道妙,就是妙用;迷的用,是兩邊都往下墮落,這就錯了,所謂愈迷愈深,這是錯誤的。所以覺悟的人對於冤親債主沒有怨恨,知道自己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有懺悔的心;這一生他們找來的時候,有感恩的心,我要報恩,我要幫助他們,消自己的業障,提升自己的境界,好事!不是壞事。所以說沒有惡人,也沒有壞事。

  【故曰心境祕密圓融觀也。】

  回歸到這個題。大師在後頭有總結,到後面我們就明白了。這個總結就是說一法就是一切法,為什麼?『心境祕密圓融』,他心境是一體,心境不能分開,眾生跟佛是一體,十法界也是一體。為什麼變成妖魔鬼怪?為什麼變成三惡道?迷得太深,把常寂光土扭曲變成那麼一個現象。要知道常寂光是本體,是理體,就像我們看電視,常寂光是電視的屏幕,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裡面的現相,連實報莊嚴土也是裡面的現相,這個總要知道。真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一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任一,任一法,無論是色法,無論是心法,境就是色法,我們今天講物質現象、心理現象,沒有一樣不是圓融的。「祕密」是太深了,你沒有辦法理解它,沒有法子講,也沒有法子表示,到什麼時候你才知道?你放下起心動念,你就知道了。因為你起心動念,你有分別執著,諸佛菩薩怎麼說你聽不懂,聽得彷彿,好像懂了,實在你沒懂。你放下執著,你懂了,像阿羅漢,懂得不多,大概能懂個三成;分別放下,你能懂個七、八成;不起心不動念,那你一聽就全懂了,道理在此地。不放下怎麼行?主動放下,一看有緣,趕快放下,先放身外之物,然後懂得自己身心放下。身心放下,煩惱放下了,妄想放下了,習氣放下了,再跟你說,你什麼毛病都放下了,身體就健康,為什麼?它本來是健康的!父母生下來沒有帶著病生下來的,健康的,健康的出現,健康的長成,這才是與性德完全相應。所有一切不健康,都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所造成的,這個要懂。所以這個祕密,在現象上講,只有我們用萬花筒這個比喻能比喻得有點彷彿、有點像。萬花筒不大,千變萬化,而且你還找不到相同的。這個祕密在哪裡?萬花筒拆開來看看,你就完全了解了。法性起一切變化,真的像萬花筒,所以事事物物都能幫助我們啟發智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