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集) 2008/5/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6-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前面賢首國師將滿教圓宗,也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它的體、相、作用,做了很簡單的介紹。學人貴在開悟,從這個地方我們也真正體會到祖師大德所說的,這部經的當機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六道裡面的凡夫、小乘沒有分,小乘到聲聞、緣覺。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講《華嚴》當機的有十類,最後一類是凡夫,什麼樣的凡夫?叫大心凡夫,也就是他雖然是凡夫,也就是說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但是他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有那麼大的心量,行,他可以接受《華嚴》,沒有這麼大的心量那就難了。我們今天從第二段看起,這就是他為我們真的是大心凡夫,主要還是為大心凡夫。中、下根性的人聽了也有好處,就是種點善根,上上根也是慢慢薰習成的,不是天生的,長時期的薰修把我們的根性也就向上提升了,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看這一段經文:
【今者統收玄奧。囊括大宗。出經卷於塵中。轉法輪於毛處。】
這就是祖師大德給我們註釋、講解的,一塵一毛裡面的含攝就是滿教,就是圓宗,因為一切法是從自性生的。性沒有大小,沒有相對的,沒有長短,沒有先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一微塵裡面有世界,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微塵跟世界是一不是二。這是我們一般人很難理解,不是我們常識所說的,這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所以下面就講開悟了。
【明者德隆於即日。】
『即日』就是現前,就是今天。這是上根利智的,他一下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老人家在三十歲的時候,十九歲出來學習,出來參學,學了十二年,當時的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都親近過了,最後疑惑沒解開。印度的學術在那個時候可以說是舉世之冠,全世界沒有人能超過它的。它用的不是科學方法,它用的是禪定,用的是內功,四禪八定,突破了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這在中國沒有,其他地方也沒聽說過。但是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個問題沒有人能解答。所以世尊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在菩提樹下入更深層次的禪定,在天亮的時候,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這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甚深禪定才能解決問題,這三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這個答案不是他想出來的,不是用數學推演出來的,是定中親自見到的境界。也就是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的,凡夫的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障礙沒有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完全現前。這告訴我們,我們要想成佛,成佛在一念之間,放下就是。
從這一天開始,他就展開他一生教學的事業,佛家說講經說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開始教學。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走的,整整教了四十九年,所以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那三百餘會就是像我們現在辦班,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經典,就是當時世尊為大家所說的一切法,這個法是一切的道理,一切的事實真相。用現在學術分科,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五大類,它有科學、哲學、倫理、道德、因果,這五大類把他老人家一生所講的全包括了。這個五大類都講到究竟圓滿,都講到登峰造極,再沒有能超過的。為什麼敢說這句話?因為是性德圓滿的流露,每個人到明心見性的時候都一樣,所謂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我們現在是在凡夫,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有沒有減少一點?佛說沒有,一點都沒減少。為什麼現的相不一樣?是迷悟不同,就是此地講的『明』,「明」就是覺悟了,明白了;「昧」,昧就是不覺悟,就是迷,迷昧,不同在此地。
覺與不覺,迷悟的關鍵在什麼地方?關鍵是障礙,妄想障礙了你,分別障礙了你,執著障礙了你,痛苦!六道凡夫有這三種障礙,所以自性裡頭的性德絲毫都不能夠流露、透露。佛,我們稱他為佛,就是他完全沒有障礙了,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放下就是。菩薩,菩薩放下了兩個,分別執著放下了,妄想沒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是根,起心動念。阿羅漢也算是聖人,小聖,三種煩惱他放下了一種,執著他沒有了,於世出世間法不執著,他有分別。六道凡夫三種都具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叫六道凡夫,怎麼樣他都沒有辦法覺悟,永遠在迷昧當中。所以「明者」,世尊表演的是覺悟了,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表演覺悟了。我們要知道,他為什麼覺悟?他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要知道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自性本定。他開悟時候所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起心動念是動搖,分別是大動搖,執著那就是劇烈的動搖。要知道自性本不動搖,動搖不是自性,動搖是妄想分別執著,它在動,自性沒動。
從性上講,在佛沒有添一點,不多一點,在我們凡夫,甚至於到地獄、畜生,畜生我們看到小的蚊蟲螞蟻,牠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樣的,一點差別都沒有,只是牠迷的那個分別執著比我們更嚴重。這一點我們要曉得。如果我們分別執著嚴重到極度,那來生就跟牠們一樣了,物以類聚。到哪一道去不是有人安排你去的,是你的愛好自自然然就入了那一道,是你自己去的。貪心,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他自然就去了;喜歡倫理道德的,人道、天道。所以你到哪一道都是自然的,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明瞭之後,我們所有一切的學習,真正的目標在哪裡?提升自己,這一生在人道,來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層,總是向上爬,這一生沒有白過。如果這一生糊塗,還搞殺盜淫妄,還造惡業,來生你就落到三途,你已經往下墜落,下面是畜生、餓鬼、地獄,那比人要苦得多了。不過現在的人比起五十年前的人,痛苦我看至少要加上十倍;比起一百年前的人,現在的人承受的痛苦可能到一百倍。一百年前的人生活快樂,悠閒自在,心是定的,所以身心安穩。現在身心都不安,心浮氣躁,這是真的,而且整個社會普遍都是這種情形。心浮氣躁那過得很痛苦,身心壓力太大,這個壓力都是自己找來的,迷的時候有,悟的時候就沒有了。
惠能大師也給我們表演,五祖給他說《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徹底放下了。他的悟跟釋迦牟尼佛的悟完全相同,沒有兩樣,這就說明凡夫成佛不難。過去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跟我談佛法,佛法是「知難行易」,知實在太難了。知是什麼?諸法實相,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物、生命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將來又怎麼樣演變,這個太難了。可是你要是行,行不難,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馬上就成佛。所以凡夫成佛,多長的時間?是一念之間,念頭一轉變,凡夫就成佛。我們的念頭轉不了,可是懂得這個原理,我們如果能把煩惱轉成菩提,也是一念。但是也要明白一些道理你才能放得下,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們常講這是佛法小學一年級,可是怎麼樣?可是在人道裡面就得大自在了,那真正叫幸福美滿的人生。為什麼?身,苦樂放下了;心,憂喜放下了,你們想想看,我們世俗人講他過的是神仙生活,就在你肯不肯放下。這僅僅是執著,放下稍許,放下一點點,就能得這樣的受用。不能放下,底下講的是:
【昧者。】
還是迷昧,放不下,那就:
【望絕於多生。】
你這一生沒希望,你還是輪迴心,還是造輪迴業,還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這一搞,不曉得搞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覺悟。佛在經裡面有兩句話很值得我們玩味的,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這一生當中得人身,又有幸聞到佛法,可是聞了怎麼樣?聞了不開悟,只可以說我們得的好處是什麼?接受佛法的薰習,又薰了一遍,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不肯放下。從哪裡放起?佛菩薩、祖師大德有善巧方便,叫我們從身外法放起,身外之物先把它放下,不要去計較。我們一般人雖然身外之物想做好事,譬如這一次四川災難,我們想捐錢,但是聽到很多發起捐錢的機構它錢收了不一定送到災區。我們總是很擔心這個錢捐出去能不能到災區?能不能到災民的手上?因為對這些機構不放心,算了,不捐了。多!不是少數。佛怎麼做法?佛說你發心就捐,不要問他能不能得到,不要問這個,你的功德是圓滿的。那個人如果他要把賑災的錢,他吞沒他有因果,與發心捐助的人毫不相關。
這就是分別執著放不下,捐的時候念念想到能不能真正幫助,會不會給別人吃掉了,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你雖然做好事,你是用煩惱的心在做好事,依舊得的果報是煩惱。你心不清淨,你怎麼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從外財把你內心的分別執著放下,外是個形式,從外面捨影響你內心,內心也不再執著,你真放下了。如果外面捨掉,我內心常常念著我捐了多少錢,這個錢有沒有到他那兒,你沒有放下,連修福都修不到,別說修慧了。這也是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智慧,你既然委託他、用他,你就不能懷疑他;你懷疑他,你就不必用他,你說這個人不可靠,我們另外再找個人。
中國從前傳統的教育好,聖賢教育,聖賢人對人懷不懷疑?不懷疑,為什麼?聖賢人肯定人性本善。佛不懷疑任何一個人,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可是我們要曉得現在社會亂了,聖教沒有了,人都學壞了,雖然是有善心、有覺性,可是現在善心、覺性不當家,當家的是什麼?當家的是貪瞋痴慢,當家的是自私自利。所以這個社會就像巴西預言家所講的,他講的話好像最近有很多人提起,在從前是不理會,現在懷疑會不會是真的?這個資料我們學會有,他的預言是講到2043年,距離我們現在大概有三十多年,他說到那個時候全世界的人口只有十幾億人,像現在中國人口這麼多。
他說這三十多年當中,世界上的人會死掉十分之八,十個人當中八個不存在了,只能留兩個。這什麼原因?惡業所感,這三十年當中天災人禍非常的頻繁,災難非常的嚴重。有沒有救?這個問自己不問別人,如果我們能夠回心向善就有救。斷惡修善在佛門裡面講得非常具體,決定要吃長素,素食,不吃眾生肉,不跟眾生結惡緣,這個道理很深。念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古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阿」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彌陀」翻成中國的意思是量,無量,「佛」是智慧、是覺悟,所以說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上有很清楚的說明,他用兩個字來講,解釋阿彌陀佛的意思講得好。他把它解釋什麼?阿彌陀的名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光是形容空間,壽是代表時間,我們今天講時間跟空間,時空裡面所有一切全包括了。光又是智慧,壽是德行,常常念這一句,用意是把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念出來。
所以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沒有?你說有沒有?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有,是你心想生的;你心裡頭念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這理論的依據,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你心現的,極樂世界是你心造的。再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也是我們心現識變的。我們用的什麼心?我們用的是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的心,變現出這個境界。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把這個東西都放下,不要了,我們用無量光明的心、無量壽命的心去建造極樂世界,就是這麼個道理。或者再給你說得貼切一點,這是佛經裡面的高等科學,我們能夠把娑婆世界,就是這個苦難的世界轉變成極樂世界,這個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把這個世間現在一些不善的人,轉變為諸上善人。所以這個世界是自己造的,不好,不要厭惡,是我自己不善心所變現出來的,我心要一轉善,這世間哪個不是善人?沒有一個不是善人。
我們用善心看一切人,一切人都是善人;用懷疑的心看一切人,一切人都有問題;用惡念看一切人,一切人都是壞人。外頭有沒有善惡?沒有!蕅益大師說得好,這些話我們引用很多,他講「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在自己的心。境是什麼?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頭沒有善惡,善惡是自己的心。自己以善心對,沒有一樣不善,一切人都善,一切事都善;用不善的念頭看,一切人與事都不善,這是真理。你能從這上修,你才能明心見性,你才能見性成佛。如果永遠在懷疑,永遠在打疑問,那就是『昧者望絕於多生』,這一生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也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要帶疑惑則生邊地。他那個帶疑惑,他還真肯念,他怎麼能往生?他對極樂世界懷疑,但是想我試試看,我就認真念,看看能不能往生。他也往生了,他也念到功夫成片,真的往生,生邊地。他不是不念,懷疑、不相信、不肯念,不肯非常認真的念,那就不能往生。他那個往生像賭博一樣,壓下去,中了很好,不中就算了,這種心態生邊地。所以,他也非常認真努力去念佛,沒有決定的信心,是這麼一個狀況。
【會旨者山嶽易移。】
會,就是能體會宗旨,真正能體會。這個宗旨是什麼?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他能夠有移山倒海的力量。是真的嗎?真的,移山倒海算什麼?他能夠創造宇宙的力量,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他心現識變的,轉移山嶽算什麼?所以要真幹。眾生都在造業,我一個人真的能轉變了境界,對眾生就會有幫助。他在破壞這個地球,我們在保護這個地球,如果我們保護地球的力量很強大,他的破壞幅度就會小。這就是如果我們這個地區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他不相信,如果所有學佛的人都能夠認真的素食、念佛來祈求化解災難,縱然不能完全化解,這樣災難就輕了,就不會很嚴重,這個我們要努力。我們也根據佛經所說的這些原理原則,所以在廬江我的老家發起「護國息災三時繫念」的法會,就是專做三時繫念,做四十九天。
有人來告訴我,這個災難的時間太長了,災難太嚴重,四十九天不夠。我說那要多少天?他說至少要七百天。我一想,四十九天是七個七,七百天是一百個七,有道理,一百個七是大圓滿,七個七是小圓滿,這大圓滿,那當然產生很大的力量。我跟寺院裡的方丈老和尚商量,他也很歡喜,立刻就同意了,所以我們就決心做一百個七。一百個七,兩年多的時間,沒有一個不生歡喜心。這個心才發,你看四川地震出現了,這個震幅北京感覺到了、上海感到了、香港感覺到了、台灣感覺到了、雲南感覺到了,我們安徽這個地方沒有。現在很多人覺得這是奇怪,這怎麼可能?我們那個地方有個地震測驗站,沒有測到。才發心,才開始,這是感應,佛法裡面講的感應。
我們知道這些情況之後,更有信心,更認真、更努力,天天修懺悔,天天改過,天天自省。希望在一百個七當中首先自己成就,因為繫念法事是冥陽兩利,它是專修淨土的。這個道場每天有八小時講經,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繫念法事每天做一堂,以這些功德迴向來化解災難。我們正在做,我們相信會有效果,相信會能夠把災難減輕。如果每個地方每個道場都能像實際禪寺一樣,能夠發起一百個七。請講經的法師請不到這個能解決,我們現在用光碟,現在大家學習的、共修的都是在學《華嚴》,我們可以提供《華嚴經》的光碟,每天至少聽兩個小時,能聽四個小時就更好,其他的時間念佛、做三時繫念。每個道場都能夠做一百個七,我相信我們不但是中國,亞洲地區的災難會大幅度的減輕,希望我們學佛的同學記住這個事情。如果附近有道場的可以向他們提出請求,我們會全心全力協助。至於邀請做三時繫念的這些法師,大家儀規不熟悉可以到湯池去學習,這個儀規很簡單,我相信認真的學習,半個月到一個月就行了。好在道場的出家人都有唱念的基礎,不難學會的。這一百個七。
巴西的預言家說今年九月十八號,他日期都說出來,他說在中國南部南寧到海南島當中會發生9﹒1級的大地震,會引起三十米高的海嘯,這個海嘯會衝擊到日本、韓國。我們就曉得,在這個地區的水域,中國的沿海到韓國、到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下面是越南,統統都會受到影響,這不是個小災難,比四川這個更要嚴重。他也說得很好,在這個大地震之前的兩、三個月會發生很多地震,九月才有大地震出現。我們知道這個訊息,我們也不必害怕,我們認真努力依照佛菩薩教導我們的去做,希望我們化解災難。我們不逃避。八月、九月我會住在香港,我不離開這個地方,希望我們共同努力。把9﹒1級如果降到5﹒1級,就沒有問題了,雖受災難,那個不大,傷害不會太嚴重;如果真的9﹒1級就麻煩了。
他的預言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說大概死亡的人數會超過百萬,財產的損失可以達到五百多億,許多高樓會倒塌掉,會死百萬多人。我們預先知道就預先做保護的工作,端在人心,我們要認真斷惡修善,把我們的毛病習氣統統轉過來。要放下,看看四川這種狀況能不放下嗎?地震的時間只幾秒鐘,生命財產全都完了,哪一樣是自己的?趁著還有一口氣在,多做好事,這才是正確的。多做好事,救濟一切苦難眾生,自己只有一個目標,提升自己的靈性。要提升靈性一定要放下煩惱習氣,別人騙我不怕,讓他騙,不怕吃虧,不怕上當。古人說得好,吃虧是福,不肯吃虧、不肯上當的人沒福。什麼都不要計較,盡量做好事,好事裡面無比殊勝的是聖賢教育,我們認真努力學習,這好事,幫助別人學習是好事。
古聖先賢的遺產,在中國最大宗的就是《四庫全書》、三藏經典,這是祖宗留下來的遺產。所以我聽說商務印書館要發起再印《四庫全書》,我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就向它訂一百套。做什麼?送給全國各個省、自治區域、特別市大學圖書館裡面收藏,提供給學文學的同學們做參考,供養他們。我還向書局建議,《四庫》裡面有些常用的,我們還講儒釋道。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對佛教非常尊重,所以佛教的經典沒有編在《四庫》裡面,特別另外編一套,就是《乾隆大藏經》。他把它分開,這是特別尊重。道家的在《四庫》裡頭,所以《四庫》裡頭有儒、有道。我向書局建議把儒重要的典籍、道重要的典籍選出來印一套,那個分量就小了。《四庫全書》現在是精裝一千五百冊,這樣子印出來,儒跟道印出來大概一百冊就夠了。一百冊成本就很低,可以大量的印,提供給學儒、學道。學佛有《大藏經》,《大藏經》我們印了一萬套。
這是真正保存祖宗傳下來的法寶,更重要的是要辦學,是要培養儒釋道的人才。人才不要多,每一家能有三、五個,儒有三、五個孔子出來,道有三、五個老莊出來,佛有三、五個釋迦牟尼、祖師大德出來,中國傳統文化就興旺起來了,這比什麼都重要。現在社會反應良好,山東大學要辦書院,我聽了很歡喜,這個書院就是培養儒釋道的人才。書院起了個名字叫「雪廬書院」,雪廬就是李炳南老居士的別號。他是濟南人,對於儒釋道確實他在這苦難的時代裡面,在台灣極力提倡,功不可沒,所以濟南就用他的名字來做書院的名字,「雪廬書院」。這個書院設在山東大學裡面,確實是希有難逢,我們聽到是無盡的讚歎,我們熱烈的支持它。祖宗的東西還是要繼承下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古人這兩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我們這一生活在世間幹什麼?就向這個目標、向這個方向去邁進。學佛的人最後的歸宿是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所以這是會的,真正能體會到宗旨。不會的:
【乖宗者。】
『宗』是宗旨,『乖』是違背的,不能體會的。
【錙銖難入。】
『錙銖』是分量極小的,你都沒有法子契入,這是實話。在我們現前的社會不能跟唐朝時候相比,賢首大師是唐朝時候人,那時候佛教在中國是黃金時代,他說出這樣的話。現在我們相去一千多年,至少有一千四、五百年了,人的根性遠遠不如前人,那個時候的大德還有這種想法、做法,值得我們後人省思的。他說:
【輒以旋披往誥。緬覿舊章。】
『輒以』是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說,我覺得,這是有很強烈主觀的觀念,我以為。『旋』是回過頭來,『披』是閱覽,『往』是往昔,『誥』是聖賢教誨,回過頭來還是找聖賢,找他們的遺教。『緬覿』,緬是緬懷的意思,我們還是懷念過去,『舊章』,古聖先賢傳給我們這些典籍,要到這裡面去尋找。覿是閱讀,披也是閱讀,要回過頭來找祖宗的聖教。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現代社會問題。你說為什麼?因為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東西,他們的東西字字句句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時間,沒有今古,都適用;超越空間,不但在中國管用,在全世界哪個國家都管用。我們現在不說別的,我們單單,我們都在找,也是走回頭路,我們學《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五千年前家訓的集大成。每一家都有家訓,在家譜裡面都有記載,家訓、家規、家道、家業,都在譜裡頭有記載,這些是各個族群的,家規等於說共同必須遵守的。我們在湯池做這個實驗成功了,沒有人不歡喜,外國人去參觀、去考察深受感動。去到那個地方去參觀考察的外國人非常之多,這就說明它超越了空間;現在人學習的時候能夠帶給社會安定、家庭和睦,說明它沒有古今,這才叫經典。你看看賢首國師講到真正修行,真正能把聖教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到古聖先賢典籍裡去找,這是指出我們方向,你到哪裡去找。下面這就回歸到「大方廣佛華嚴」了。
【備三藏之玄文。憑五乘之妙旨。】
『備』是完備,是具備。『三藏』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教誨,這個文字是玄妙之文,文、義都玄妙。到哪裡去找?前面去找古人,現在到哪裡去找?到「三藏」裡面去找,到『五乘』裡面去找。『憑』是依憑,依靠「五乘」的妙旨,宗旨都是講修學的綱領,現在講的是原理原則,我們要依憑。特別《華嚴》是一乘圓教,但是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我們常講的倫理、道德、因果。真有這個嗎?有,你看看「普賢菩薩行願品」,那不是《華嚴經》嗎?它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菩薩的十大願王、文殊的十波羅蜜,這是《華嚴經》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兩句裡面包括了圓滿的倫理、道德、因果。《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是彭際清居士說的;《觀經》的「淨業三福」跟這個是同一個支派的,不但是同根,同一個枝。淨業三福裡面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可以教化一般世俗大眾,它這裡頭完全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大經裡面屬於這一類的教誨太多了,不勝枚舉。
這是說他寫這篇文章的因緣,就是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他的文章依據的是三藏、五乘。
【繁辭必削。缺義復全。】
這是他取捨的態度。太繁瑣了,他把它簡化,為什麼?我們一般學起來容易。太深的,淺說;太繁的,化簡。意思缺的,不是缺,意思有,講得太深了,一般人看不出來,大師在此地他把它補出來,恢復它的全貌,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雖則創集無疑。況乃先規有據。窮茲性海。會彼行林。】
這是講他寫這篇文章,他的一個理念、方法先介紹給我們。這篇文章不是佛說的,首先這個綱領,這六個大綱,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這個大綱、綱領,是杜順和尚的。所以這是集祖師的遺教,集大經裡面的精華,他有根有據,我們對他沒有疑惑。況且『先規有據』,先人的規矩,有憑有據,『窮茲性海』,都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會彼行林』,會是會通,行是修行,修行的法門非常多,像森林一樣,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比喻作林,他都能會通。你看這麼簡單,六條。
【別舉六門通為一觀。】
『六』是別,六是多,『一』是回歸,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六門』就是一門,一門就是六門,一多不二。但是一定從這六個方法讓你很順利的回歸、還源,妄盡還源。我們今天麻煩就是我們這個妄放不下,不能盡,可是要努力,凡事起頭難。到你起頭真放下了,你會感覺得放下很快樂,放下很自在,放下很輕鬆,你就很喜歡放,就是起頭難。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他放不下,他執著,執著什麼?執著自己身是有,一切萬物是有,不知道這個東西全是假的。《般若經》上雖然聽得很多,可是不起作用,《般若經》上給我們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念得很熟,隨時可以說得出來,可是還是很認真,沒有一樣肯放下。這句話薰習的力量薄弱,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久,起心動念全是迷,聽到佛經會點頭、會歡喜,可是一遇到事相的時候,佛經全不管用了。祖師教給我們這個方法,還是我們要非常認真努力,循著這個路走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歸自性。
【參而不雜一際皎然。】
這個『參』是多,下面講六條,六條『不雜』,有條理、有次第、有秩序。『一際』就是前面講的一貫,說明什麼?方向跟目標是相同的,絲毫沒有差別。『皎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末後兩句是他期望看這篇文章,學習這個法門的人,對他的一點期望。
【冀返迷方情同曉日。】
『冀』是希望,『返』是回頭,我們從迷的這個方向回過頭來向覺悟。『曉日』是早晨的太陽,太陽剛剛出來,黑暗沒有了,陽光出現,希望他這篇文章能產生這個效果。
【佩道君子俯而詳焉。】
這是很謙虛的話,有道的君子們。『俯』是俯察,這是很謙虛、很客氣的話。他這個提綱,真正學道的看了之後會同意,會勸大眾依照這個方法來學習,也會把這些方法詳詳細細解釋清楚,『詳焉』。杜順和尚提出來,經過雲華、賢首發揚光大,以後賢首的弟子清涼,清涼的弟子是宗密,華嚴五祖代代相傳,學華嚴宗的人沒有不學這個方法的。
【今略明此觀。總分六門。先列名。後廣辨。】
先把這個六門介紹一下,以後一門一門的來細說。第一個是:
【顯一體。】
這個『一體』是依據,一切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依什麼?就是依一體。眾生迷,迷在哪裡?不知道一體,這個一體是宇宙是一體,萬物是一體。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得好,他說的五句話,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自性是萬法的本體;自性是一,萬法是無量無邊,是自性生的。諸佛菩薩對這樁事情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疑惑。我們六道凡夫是迷而不覺,對這個事實真相是絲毫都沒有覺察到,如果真的覺察了,哪裡有人我?哪裡有是非?真正覺察到了,我們很清楚,善人是我們善心所生的,惡人是我們惡心所生的。現在這個世間善人少惡人多,換句話說,我的惡心所多善心所少,不就這麼回事情嗎?確實是一體,你就不會責怪他,努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外面境界自然會轉變。
怎麼個變法?你首先要相信,外面的境界真的沒有善惡。蕅益大師講的話有道理,是真理,「境緣無好醜」,物質環境跟人事環境裡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好醜;是非、善惡、好醜從哪來的?是我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這個話現在人講難以相信,如果你要了解事實真相,就恍然大悟。事實真相是彌勒菩薩講的,那是事實真相。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這裡頭有是非善惡嗎?「念念成形」,成形是現相,現什麼相?我們今天所看的宇宙就是相,現相。這個相是在生滅的,生滅的速度太快,它裡頭哪有是非善惡?哪有好醜?「形形有識」,這句話重要,有識是什麼?因為它是一體,一體痛癢相關,它有感應,這就是因果。所以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它有識,形形有識,因果就不空。你真的要能夠清楚、明白了,你看到了,看到就見性。性在哪裡?剎那剎那生滅的相就是,性相不二,理事一如。
為什麼會有好醜、善惡生起來?我們善惡的念頭。這樁事情非常難得,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做出來給我們看了。水是礦物,真的就是那個念成形,形有識,把這個實驗出來了。它並沒有起心動念,我們以善感,它就現相,現非常美的相;我們以不善去感,它現的就是很難看的相,豈不是「好醜在於心」?不在外頭。我們今天在環境裡做不了主,被境迷了,這個錯了。所謂聖人,就是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他自己能當家做主,他知道萬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到這個境界,縱然沒有成佛,已經到成佛的邊緣,再向上提升一步就是,原來就是。所以我們看到《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表演給我們看,也就是賢首大師這六門。善財童子參訪就是用六門,沒離開,有體有用。體,這是總的理論的依據,所有一切法門的根源。體是什麼?
【謂自性清淨圓明體。】
跟六祖大師開悟見性的時候說的話一樣,你看六祖開悟頭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他開悟講的那個五句話,第一句是體,這個體沒有生滅,他第二句講「本不生滅」。你要是真的體會得了,你對於生死的念頭就破掉了,世間人貪生怕死,沒有生死,生死是假的,幻相。沒有病苦,病苦是什麼?病苦是業障,業障,你有分別有執著它就有,你哪一天分別執著沒有,業障就沒有了;就是說你想的時候它有,你不想它就沒有了。為什麼會有森羅萬象?自性裡頭本自具足,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這裡頭沒有原因,也沒有理由,你要去找它原因、找它理由,錯了,為什麼?你起了分別執著,你迷了。你什麼都不找的時候,覺悟了,樣樣清楚,樣樣明瞭,人家來問的時候,你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一樣一樣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沒有一個人出個難題把他難倒,什麼原因?自性智慧現前,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所以見性了,對於一切萬法完全通達明瞭,沒有障礙。
從體起用,起用兩個用,從體起用後面會講清楚為什麼會起用,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佛法裡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你說這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你就錯了,你完全迷了,你迷得很嚴重;沒有開始,就是現前一念。所以現前一念覺,不就成佛了嗎?現前一念迷,所以迷就是當下這一念,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就是這麼一念。我們現在麻煩在哪裡?是念念都迷,前念迷,後念也迷,再念也迷,這一彈指多少個念頭?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三百二十兆的念,念念都迷,再接著下去還是迷,一迷到底,真相是如此。哪一念覺了,一覺一切都覺。惠能大師表演的是全覺了,再不迷了,釋迦牟尼佛表演的是全覺了,表演給我們看。什麼覺?不再過問,沒有疑問。疑問是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錯了。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跟自性相應,自性全體大用完全浮出來。一個念頭起,馬上就迷了,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就起二用,就起兩種作用了。
【一者海印森羅常住用。】
這是什麼?這是能生萬法,惠能大師的五句話裡頭,整個宇宙出現了,不是大爆炸。你看佛法講的這宇宙怎麼出現的?一念。為什麼會出現?能大師講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出現的東西統統是自性裡頭本有的。這個很難懂,所以我們舉萬花筒做比喻,把萬花筒比喻作自性,萬花筒裡面藏的幾個碎片就是能生萬法。它並不多,可是這萬花筒怎麼樣轉,你怎麼樣看,一千個畫面、一萬個畫面、十萬個畫面到無窮無盡的畫面,沒有兩個相同的,找不到兩個相同的。為什麼?因為你的妄念沒有相同的,所以它現的法就不相同,道理在此地。這一切萬法從哪裡生的?是妄念變現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邊際,無量無邊,所以它變化就無量無邊,它數量恰是相等的,成正比例的。第一句講整個宇宙現前,第二個是你在宇宙裡面的起作用。
【二者法界圓明自在用。】
你對於整個法界圓圓滿滿的明瞭、自在。這是誰?這是佛,法身菩薩,也就是說,雖然起心動念了,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它的作用就是『圓明自在』。如果一有分別執著,圓明沒有了,自在沒有了。所以我們知道,在起心動念的時候,就是在一念不覺,現出的境界就是佛經裡面所講的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面的大眾個個都是法身,叫法身大士,「圓明自在」。如果他起了一念分別,馬上就下降,圓明自在沒有了,那就變什麼?從實報土掉下來,落在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是十法界。十法界上面四聖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這個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他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他有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分別很輕,把分別分為四個等級,最輕的,佛;其次的,菩薩;再其次的,緣覺;再其次的,聲聞。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他沒有善惡,他沒有是非,他沒有邪正,這個他統統沒有,對立的他都沒有,所以他也算是淨土,我們稱為聖人。聲聞、緣覺是小聖,往上去的,佛、菩薩是大聖,但是他不是真的佛。真的佛是法身菩薩,分別的習氣都沒有,都斷掉了,他超越十法界,他到實報莊嚴土。
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裡面的升沉,天有二十八層天,愈往上面去執著愈少,愈往下面去,執著愈嚴重,輕重不同。分別執著,特別是執著,執著這個念頭很輕,往上升;執著得很嚴重,往下墮落,就這麼個道理,這兩種作用。我們要往上升,就放下執著,要往下面墜,執著就嚴重了。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常常勸我們,隨緣不要攀緣,攀緣是執著。隨緣,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執著,他執著是他的事情,他分別是他的事情,我們不要去隨他,不要去跟他計較,提升自己。你對於諸法實相,就是真相,你就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白。透徹之後,你不但身外之物你放下,什麼都不計較,真放下,連這個身也放下。身放下的時候,生死沒有了,疾病當然更沒有,放下貪瞋痴慢疑,病就沒有了。佛講這五個是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裡面沒有病,外頭不受感染。我們凡夫自己不知道,自己入那個境界的時候,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看到你身體是透明的,為什麼透明?沒有染污。
起這兩種作用,這兩種作用都遍法界虛空界,這是我們不知道的。所以你要曉得,我們起心動念都遍法界虛空界。你一念善,能跟一切善神、菩薩起感應道交;一念惡,能跟妖魔鬼怪、冤親債主感應,它周遍法界。你看講三種普遍:
【一者一塵普周法界遍。】
給你講一微塵,一微塵是物質的基本,現在講基本粒子。我們這個身體是多少微塵集聚的?要把它分解開來,那個數量可觀,數目字太大了,不只億萬。為什麼?每一塵裡面都含著有圓滿的性德,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圓滿的智慧,具足圓滿的德能,具足圓滿的相好。這是具足,沒有顯。一起心動念就是最後一句,「能生萬法」,它就現出來了。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一樣,我們電視把它關起來,相在不在?有!看不見了,隱;把按鈕打開,它就顯出來了。不是說打開了它就有,不打開它還是有,不顯。不顯的時候,就是你沒有起心動念它不顯,不顯那叫什麼?我們淨土宗叫它做「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裡頭什麼都沒有,就好像我們看螢幕,但這螢幕不是黑暗的,光明的,常寂光。動一念,動一念就現了,畫面就現出來。
要知道畫面現出來的時間很短,短到什麼程度?我們現在用秒來計算,是一秒鐘的幾分之幾?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把它換成秒,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數目字太大了,這一秒鐘。我們現在看電影,電影放映機畫面打在銀幕上是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二十四。我們現在現實的這個境界,我們六根所接觸到境界,是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你看看這彌勒菩薩講的,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你要了解事實真相,你就明白《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這是真相。無論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它生滅都這麼快速,比光的速度大。所以光也是自性變現的,這是《華嚴經》裡面講的科學。所以,一微塵裡面它有整個宇宙,就是自性裡頭圓滿的這些性德,它一點都不缺,大小不二。
【二者一塵出生無盡遍。】
都是舉『一塵』。『出生』是什麼?變現。「一塵普周法界遍」,可以講隱,可以講顯,但是「出生」是顯,就是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出來了,沒有限量,沒有邊際。
【三者一塵含容空有遍。】
一微塵裡面它裡頭包含的、容納的,『空有』是指一切萬法,都在其中,一微塵如是,一切微塵皆如是。所以,佛如果給你講究竟圓滿的法,只要拿一粒微塵就行了,就圓滿了,一微塵之外無有一法可得,也無有一法可說。這都是講從體起用,講到現相。下面這個三段,行四德、入五止、起六觀,我們怎麼還源?前面講的是根源,就是法性,我們現在怎麼回去?首先「行四德」。
【一者隨緣妙用無方德。】
這第一個,我們要學。『無方』,沒有一定的形式,為什麼沒有一定?它隨你的念頭在變化。『妙用』,有而非有,空而不空,這妙用。空能現相;有,有不可得。於是你就要懂得,隨緣是正確的,完全與自性性德相應。諸佛菩薩這不必說,聲聞、緣覺你就看到他隨緣,他就不執著。所以他自在,沒有成見,能恆順眾生,眾生起個念頭他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念頭是什麼?這個念頭就是在六道裡頭因果的循環,我們一般人講得很粗,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起個念頭都如此,念念是如此,他怎麼能脫離了六道輪迴?可是怎麼樣?一覺悟輪迴就沒有了,永嘉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怕你不覺,一覺就醒過來,就沒有了。所以迷的時候就有六道輪迴,覺悟的時候沒有了,六道就不見了,六道不是真的。這是教我們修行總的原則,要隨緣。然後具體告訴我們:
【二者威儀住持有則德。】
這就是你要重視戒律、重視道德、重視倫理,也就是我們講,就是像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給我們做個好樣子,就這個意思。你了解之後,你要想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幫助他們回頭,你要做出最好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做到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