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五十五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55

  講義第二十三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前面跟諸位說明過,本經是以三位菩薩表身口意三業,三業的造作是依他起性。三業的造作沒有善惡,三業造作迷了就變成三障,就是惑業苦;悟了就是三德,可見得這個問題是在迷悟。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一下不能夠體會過來,諸位要細細的去讀《華嚴》,你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就能夠找到答案。也正是蕅益大師給我們開示的「境緣無好醜」,因為它是依他起性;「好醜起於心」,起什麼心?起在迷心裡面。迷了之後才有善惡、才有好醜;悟的時候沒有,悟的時候依他起就是圓成實。我們學佛的人他不曉得這個道理,無量劫修到今天還是生死凡夫,而且罪業愈造愈重,怎麼樣去喚他都喚不醒,這就是迷執太深。真正是古人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就是迷人。一切事情的發生就是身口意這些事的造作,正是大經裡面所講的「隨心應量」。我們看不出這個事實的真相,為什麼看不出?就是我們所用的都是生滅心,所用的都是妄心,對於真實的境界無法體會、無法覺察。這就是佛常講的「可憐憫者」,這眾生真正可憐,哪裡曉得天下太平,本來無事?所以佛的境界裡面是清淨寂滅相。《金剛經》裡面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圓極了。為什麼?初學的聽的,凡所有相都是虛妄,都是空的,這個意思也沒錯。到了等覺菩薩,到了如來地的時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妄原本不二。十地以後所現的相,還不就是我們眼前這些相嗎?沒有一個是例外,他見的什麼相?清淨寂滅相。

  我們今天講修行,在境界裡面就是身口意,身口意一切造作,那是正常的,就好像眼睛有了毛病,看到虛空當中那個花,那正常的,已經病了他當然就看見有花。你說我眼睛病了,這個虛空也沒有花,那你眼睛是好的,沒有病。這個相是正常的相,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有為法,種種這些造作、活動是正常的。與真性妨不妨礙?不妨礙,正是虛空不礙萬象發揮,不妨礙。妄不礙真,真也不礙妄,一切的妄相就是真如的作用。真如的作用,你要是看清楚,就是《法華經》裡面講的「諸法住法位」,諸法是講一切法,各住在各的位次上,「世間相不壞」。你能夠看到這個境界,在一般講你是七地菩薩,七地、八地、九地,這是什麼境界?無生法忍。我們天天在念「花開見佛悟無生」,就希望自己能夠悟得無生法忍。可是無生法忍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為什麼說非常遙遠?因為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我們用的是生滅心,生滅心見外面的境界是生滅相。善心見外面的境界是善相,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事都是好事;惡心見外面的相,一切人都是壞人,一切事都是壞事。外頭的境界哪有什麼好壞?如果要有好壞的話,怎麼會隨你的心變?好事就是好事,你壞心去看,它還是好事,這樣才對;好人就是好人,惡心看那個人也是好人,那才對。

  譬如一個人,為什麼有的人說某人很好,有的人說某人很壞?這人就那麼一個人,怎麼他那裡說好,他這裡說壞,到底這個人是好是壞?這個人沒有好壞。你以善心所去感是善的,你以惡心所去感是惡的,你從這個地方去覺悟,境界沒有好壞。所以身口意裡頭沒有好壞,一切造作裡頭沒有好壞,佛是以清淨心看一切境界,所以這個境界是清淨寂滅相。菩薩是用不生滅心、無分別智來看這一切現象,所以一切萬象是不生不滅,證無生法忍。由此可知,修行修什麼?就是修心,也就是修正我們的觀念,我們今天哲學裡面所講的人生觀、宇宙觀。我們人生的觀念、宇宙的觀念都錯誤,錯在哪裡?錯在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錯在這裡。你離心意識就是佛菩薩,用心意識就是凡夫。離心意識,三業的造作就是三德;用心意識,三業的造作就是三障,就這麼回事情。千經萬論都是說這個道理,八萬四千法門離不開這個原則,幾個人覺悟?幾個人回頭?回頭是岸。這一回頭就是覺,從哪裡回頭?從迷那裡回頭,回頭就覺,回頭之後三業就是三德;不肯回頭,你這佛法怎麼樣通達、怎麼樣修行,你還是造的三障,你出不了輪迴。功夫在什麼地方考驗?知道自己有沒有上軌道?曉得自己有沒有進步?就是你對人對事。對人對事心清淨,不見是非善惡,心平靜,心定了,跟諸位說,不見是非善惡才能夠見到真正的是非善惡,真智慧現前。

  我們現在所見的是非善惡靠不住,我們往往把善的當作惡的,把惡的當作善的,顛倒是非。為什麼?完全憑我們自己意識、憑我們自己觀念,來判斷一切事情的善惡。佛給我們講,不到阿羅漢的地步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靠不住,為什麼?你是迷而不覺。什麼時候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阿羅漢是正覺,佛說這個時候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說相信你自己判斷的能力。沒有到阿羅漢,我執沒有破,煩惱障沒有破;換句話說,一切見解都帶著感情,感情用事,他怎麼不造罪業?特別是在今天,今天這個時代修正法的人要遭毀謗,如果正法有人讚歎,不毀謗,正法興;邪法接受讚歎,所以一切外道真是發展迅速。你看它一片興盛的氣象,為什麼?讚歎的人太多了。正法簡直是不能夠相容,這是正法毀滅,正法毀滅邪法興,眾生苦就來了,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應當特別提高警覺。核子戰爭一打起來,地球上專家估計最低限度死一半人,可能到三分之二。誰製造的?給諸位說,不是美蘇他們製造的,是人心製造的,你能夠看出這一點你才會覺悟。你說他們那些製造的是殺人魔王,你錯了,你是怨天尤人,你就是不曉得這個道理。人心在變!你心清淨,身就清淨,境界就清淨。三次大戰核子戰爭爆發,菩薩眼睛看到是不生不滅,佛的眼睛看到是清淨寂滅,我們凡夫眼睛看到天下大亂。

  同樣是一個境界,為什麼各人感受不一樣?境隨心轉。主宰你自己的就是你自己的心,除了你自己心之外,什麼也不能主宰你。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而不是在境界上去修,境界上修沒用處的,為什麼?你心隨境轉,那有什麼用處?你在心上修,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這叫真修行。去年年底石居士往生,這是台中蓮社我們很多人都認識他的,我早年跟他在一起聽經,在一塊學佛,預知時至,這是我們的榜樣。人家為什麼能往生?他就是心得清淨,初步的清淨心是功夫成片。如果我們三業扭轉不過來,功夫成片做不到,如何叫我們自己達到功夫成片,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樁大事。你要是功夫成片,大的災難來你就不害怕,你心清淨,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往哪裡去自己明白,看到那些眾生到哪裡去,你也看得很清楚、也很明白,自己的心像一面鏡子一樣,清清楚楚。可是決定沒有分別,鏡子照外面的境界它有分別嗎?沒有分別。一切的現象,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的現象,沒有不合理的,沒有不如法的。諸位入這個境界之後,就像智者大師所謂「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寂滅相。那個寂滅相不是說一切都不動,一切都靜止,不是的,萬物都在運行,眾生一切活動都正常、都照常,沒有任何改變。而佛眼睛裡看到是清淨寂滅相,這就是所謂心淨則土淨。接著說明:

  【藥王為智,妙音為行,觀音為悲。】

  藥王是表智,妙音是表權行,觀音是表悲。特別是修觀音的法門,觀音是大慈大悲。我們有沒有慈悲?沒有慈悲。你怎麼樣流露的慈悲叫愛緣慈悲,不是真正慈悲。為什麼說沒有真正的慈悲?我們的心不清淨。真正的慈悲是從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這個心用的是妄心,哪有慈悲?妄心裡頭只有好惡,我們所謂喜歡、討厭,千萬不要把喜歡當作慈悲,那錯了。喜歡就是慈悲,佛就用喜歡就好了,何必用慈悲兩個字?可見得喜歡不是慈悲。為什麼?慈悲這個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喜歡這個心,不清淨、不平等,不一樣!慈悲心是清淨心、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排列也是觀音排在藥王、妙音之後,就是這個道理。沒有智行,哪來慈悲?慈悲是智行裡面顯現流露出來的,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今天學佛,多少人把佛法裡面誤會、曲解,自以為是,這是不能成就的因素。下面幾行我念一念不必講解:

  【然智行雖兼利自他。正利在自。】

  就是藥王、妙音所表現的,雖然是自利利他,但是偏重在自利上。自利就是利他,因為你自利的時候就給別人做榜樣、做模範。

  【慈悲亦自他兼利。正利在他。】

  偏重在利益眾生上,這個意思我們要曉得。利他這個意思在饒益眾生,叫眾生得到最豐饒的利益,這個最豐饒的利益包括的範圍很大。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令眾生覺悟,這是最大的利益。其餘的,譬如像我們凡夫所認為的,精神、物質上的享受,生活水準的提高,這些是雞毛蒜皮,是不是應該忽略?也不應該忽略,為什麼?凡夫之所好,你要是忽略了,你接引這一類的眾生就不行。因此菩薩法裡面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又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可見得菩薩法對於一切眾生的喜愛並不疏忽,也要滿足他,滿足他裡面提醒他覺悟,這是菩薩法。滿足他生活需要,而不能夠喚醒他的覺悟,這不是佛法,佛法與外道法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惟此意根。具攝六根功德。故獲如來二種殊勝。】

  這是「普門品」裡面很有名的一段經文。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眾生同一悲仰。】

  就是這兩句,這兩句說明觀世音菩薩這個修法,與一切諸佛菩薩以及一切眾生都能夠感應道交。

  【同慈力故。三十二應。十九說法。同悲仰故。七難。二求。十四無畏。】

  這是「普門品」裡面重要的經文,也就是觀音菩薩與一切諸佛、一切眾生,無時無處不同在,無時無處不同體,就是說的這個意思。但是在這一品經裡面,它的旨趣就是在講慈悲。觀音有三經,我們圖書館將三經合刊成一冊,便利大家。三經宗旨各別,《楞嚴經》的「圓通章」,是學觀音菩薩自受用的這部分,偏重在「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楞嚴》裡頭教的是這個。「普門品」是說觀世音菩薩的他受用,就是利益眾生,自行化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自行,自己修成觀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講的,觀世音菩薩利他行,利他大慈大悲,自利反聞聞自性;《華嚴》裡面的「觀自在章」,自行化他都有。這一品經裡頭偏重在化他,換句話說,就是要激發我們的慈悲心。

  【慈則說法與樂。悲則尋聲救苦。】

  一切眾生有苦難,幫助他解決,這是悲心;給與眾生最殊勝的樂,這就是慈的意思。但是這一品品名裡面稱之為普門,什麼叫普門?普是廣大無邊際的意思,也就是平等的意思。如果你的心裡面有分別,就不普;於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以一個平等心來對待,你這個慈悲才能稱得上普。佛法裡面常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是普門的總綱領。無緣,緣是條件,沒有條件,一律平等的慈悲。對善人慈悲,對惡人就要差一等,這種慈悲叫愛緣慈悲,不是真正慈悲;真正的慈悲,對善人慈悲,對惡人那個慈悲是決定沒有兩樣。我常常勸同修們,你們真修行唯一真心,待人接物就用一個真心,別人欺騙我們、侮辱我們、毀謗我們不要緊,替我們消業障。我們自己無始劫來,無量無邊的業障沒有地方消除,我們講懺悔怎麼能懺得盡?真正的懺悔,就是別人毀謗、侮辱、譏笑、諷刺,這就是對我們消業障,我們自己聽了之後,如飲甘露,我們對他感激,業障消除了。如果你聽了之後再懷恨於心,再要求報復,那就不得了,這個業障就轉盛,就更加了,冤冤相報永遠沒完。

  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告訴我們修行的原則,有幾句話說得很好,我也特別提出來告訴大家,「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自己見別人過失是自己的過失。為什麼?境緣無好醜,哪裡有過!好醜生於心,過是你自己心裡頭生的。這才能修觀音普門法門。由此可知,我們稱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這裡面所含的意思,對自己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對他人是上合下仰,上合十方諸佛同一慈力,就是像諸佛果地上的大慈大悲,普覆一切眾生。這就是修觀音法門,這個一句觀世音菩薩就沒有白念,你念這一句「觀世音菩薩」,你自己就能成無上道。一天到晚口裡念的「南無觀世音菩薩」,意思一點都不懂,還是迷惑顛倒,對人一點慈悲都沒有,這個觀世音菩薩白念了,心口不相應,心行不相應。

  這一章裡面說這些許多事,這些事我們一定要明瞭其理,事確實是有。譬如經上告訴我們,如果你要是遇到火災,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火就不能燒,有沒有這個事情?有。你現在跳到大火當中,你念念觀世音菩薩,看火能不能把你燒死?一樣把你燒死。為什麼就不靈?你們想想,這個道理在哪裡?你的心不能轉境,念沒有用處。你心要能轉境,火是境界,我能轉境,就能把火轉為蓮花一樣;落在大水裡頭,我能轉境,我就能把大水轉成像琉璃地一樣,這不假,這是真的。不能說我們自己還沒有這個能力,你就不相信,譬如你掉到水裡面去,水不會淹死的,你信不信?會游泳的相信,他掉到水裡他不會淹死;那個不會游泳的人說不信,我掉到水裡就沉到底下去,就淹死了。那個能轉境的人就好比會游水,不能轉境的人就好像不會游水的人。轉境是要清淨心,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轉境。我告訴大家,你念到功夫成片,雖然你不能轉境,境對你不障礙了,沒有障礙,所以你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堅定的信心,你有把握決定去得了。你沒有到這個境界,境界還能影響你,你沒有把握,這是講帶業往生。如果到事一心可以轉一部分,到理一心就可以全轉,與佛跟大菩薩沒有兩樣。正是《楞嚴經》裡面講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話是對誰說的?對圓教初住以上菩薩講的,就是我們一般講得理一心不亂的人,對他講的,他能轉境界,不為境界所轉。我們要學,從哪裡學?自己當然也就明瞭。這個地方對於「七難、二求」也說得很清楚,此地給我們的解釋:

  【見覺屬火。火屬心。心緣外境。則能所成敵。故被所燒。】

  「敵」就是對立,對立就有障礙,所以你才遭難,不對立就不遭難。七難,諸位從這一條明白,你就全都明白,聞一知十,一聞千悟。所有的苦難都是從對立發生的,都是從界限上發生的。你心裡面在一切諸法、一切人事、一切環境裡面,沒有界限、沒有對立,你這一生不遭難;你要有對立、有彼此,這個災難就不能避免。所以這裡說:

  【一念反觀。心空境寂。故不為燒。】

  這就是轉境界,這個相是什麼相?清淨寂滅相現前,無能燒者亦無所燒者。底下這個公案諸位自己去看,到你能轉境界,事上也是如此,不是說理上,事也是如此。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者。聞聽屬水。水屬愛。一念反聞。則聲塵脫落。愛心微薄。故曰即得淺處。】

  理是一個,可以運用在一切事相上。善學的人就是要學根本的原理原則,掌握到根本的原理原則,無法不通,無事不利。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