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八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08
請看「方便品」,在《法華經》裡面這也是重要的一品。
【方便有二。一者。由妙法色相不能示。但可以色相為助發。】
這裡面每句話我們都要留意到,這兩句話也是根據經文所講的。經裡面說:
【諸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
本經是世尊以放光來發起,這樁事情只有上根利智的人一看到光明他就懂了,可是中下根性的人看了佛放光還是不能夠了解佛的意思。所以再接彌勒與文殊的問答,將義趣顯示出來。這裡面說:
【彌勒睹相伸疑。文殊傍引巧答。利根者已獲開悟。】
這些事情全在「序品」上,前面這一品。這是講方便。第二個意思:
【二者。聲聞同稟異聞。雖則睹相。不謗不疑。猶未明了。】
「同稟」就是大家同在一會,這些二乘大眾與諸大菩薩同在一會。佛放光大家都見到,彌勒與文殊菩薩兩個問對,大家也都聽到,可是有些人開悟,有些人未悟,這就是講「同稟異聞」。這種情形,當年在靈山會上,如來的法會都如此,何況以後?像我們現在一個講堂裡,同樣講一樣東西,有人聽了有悟處,有人聽了還不懂,是一樣的道理。這一般講就是善根、福德、因緣的不相同。可是對於中下根來說:
【必假言說開示。】
這就說明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必須藉言說來發明妙法的義理,單單靠放光還不夠。昨天上午,我跟你們教務主任討論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深深的感覺到,台灣自光復以來,大陸上有許多高僧大德來到台灣,來到台灣之後就開始辦佛學院,佛學院一直辦到今天,你看辦了有多少佛學院!佛學院是辦了不少,讀佛學院的人數也實在是不少,幾個開悟?幾個有成就?這個不能不說是一個大問題。我就把我自己修學的經驗告訴你們教務主任,希望洗公上人來的時候給他提提。我學佛,那個時候學講經,台中李老師開了個班,他也沒有任何名義,是在民國四十七年、四十八年,他這個班辦了兩年,我們一共有二十多個同學跟李老師學。上課,一個星期就上一堂課兩個小時,這個教學就教了兩年,兩年當中他老人家培養二十多個人。他的目標就是要上台講經,這二十幾個人個個都能上台;換句話說,個個都能講經,很有成就,這真正是沒有白費。他的方法、技巧值得我們做參考。我是四十七年跟他學的,四十八年七月我才出家,我跟他學的時候還是在家。在那個時候的進度,差不多是一個月學一部經。所以我在出家以前,我跟他是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一共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都可以上台來講。所以我一出家,還沒有受沙彌戒,就到三藏學院去教書,就到那裡去做教師。我一個學期才教一樣,我把他們教畢業了才教六部經,我所學的十三部才用了一半。所以我給你們教務主任提起這個往事,正是有值得我們做參考的。
如果要問起學生的學歷,沒有你們整齊,我們那個時候同學多半還是小學畢業的。如果說年齡,我那個時候在班上年齡是最小的,大概是三十二歲,我們班上年齡最大的是林看治。你們在台中也許有很多人認識她,她今年八十多歲了,那個時候跟我們在一起學的時候她六十歲,她的孫女在國民小學做老師,她跟我們在一起上課學講經。所以說是年齡、程度倒沒有什麼重要,重要在教學的方法。我們當時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練習講經的道場,所以學了不是聽了就算了,聽了之後人人都要上講台。老師那個時候對我們唯一的要求就是上講台講經,學了就要上講台。如果不想上講台就不准參加這個班,你要參加這個班就一定要上講台。那個時候女生就是在台中蓮社,台中蓮社每個星期六晚上講經,幾十年都是這樣的,台中蓮社星期六是我們女同學在那邊講經;靈山寺星期天下午講經,男同學負責在那邊講經,不講不行!這就是一定要有練習講經的道場。我向你們教務主任提供意見,是希望你們在此地求學,每個學期一定要會講一部經。
你們是三年畢業或者四年畢業,三年畢業至少能講六部經,要是四年畢業你們可以講八部經,你們一畢業出去之後,教佛學院就沒有問題。最低限度要能達到這個標準,我們佛學院才算是有成績,才沒有白辦。除了練講之外,這個研究討論非常重要,我看你們現在是缺少這一樣,研究討論很重要。這個研究討論就是我們從前所謂的講小座,譬如同學當中,你們有十幾個人,你們現在也有不少門功課,哪些人對某個老師的功課覺得有興趣在那邊學,譬如學《法華經》,有兩個學《法華經》的,在每天或每個星期要找一定的時間複講。你們同學們在一起,講完之後,同學們大家互相來批評、來改進,這樣才行。哪幾個學《證道歌》的,哪幾個學佛教史的,學哪一門的就要講哪一門,一個學期最少要有一門東西,自己要能夠拿得出來,這樣我們才沒有白費。否則的話,像這樣下去囫圇吞棗,三年、四年畢業,是學了不少東西,問你一樣都拿不出來。這些都是屬於一個方便法,你要會運用,老師負責的是指導,切磋琢磨是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事情。
所以我們學業、道業要想成就,不能沒有老師,也不能沒有同學,沒有同學不會進步。小座的複講,同學們在一塊可以爭論,老師要是在那個地方聽不好意思爭,有疑問也不大敢提出來。同學在一起,沒有老師在,會爭得面紅耳赤,會搞得很不愉快常有的事情,這個沒有關係,同學!實在爭得不服氣,再去問老師,得要有這樣的精神去學習,我們才會有成就。這是說我們當年,我們當年修學期間是兩年,一個星期兩個鐘點。如果是佛學院像你們這樣的環境,你們一年最低限度要比我們超過五年才對。因為我們一個星期才上兩個鐘點課,你們一個星期不止上十個鐘點課。而且我們那個時候都還有職業,都是利用空餘時間來學習,有的人是家庭主婦,有的人都是有工作的,一個星期抽兩個鐘點來學習,都能夠學成功。你們現在是專心來學習,把什麼都放下,你們的成就按理說應該在我們十倍以上,這個才合理。而你們四年下來還不如我們,這是大有問題,大問題。
這個地方講聲聞,到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看出他的善根福德深厚,雖然是同稟異聞,他不謗、他也不疑,這就是善根福德深厚。可是怎麼樣?雖然不謗不疑,猶未明了,對於妙法他還不能夠明瞭,這個時候再加以言說來開示。雖然言說開示,佛自己說得很清楚,佛講過「不可以言宣」;換句話說,這個法原本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由此可知,凡是言說都叫做方便法。我們講一乘、講了義,那是弦外之音,文字裡面沒有的,但是又必須藉文字來烘托;換句話說,文字有誘導我們悟入一乘妙法的作用。這就要你善於運用,可不能死在文字之下。所以佛在一切經典裡面教給我們受持,他老人家說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又要用言語、名字、緣慮,又要離它;因為沒有言語、名字、緣慮,沒有辦法給你做增上緣。你藉這個增上緣之後必須又能夠捨棄它,自己才能夠悟入心性,悟入一真。死在言說文句裡面,那就錯了,為什麼?你就不知道那是方便。所以我們要懂得那是方便法。這個地方說明:
【非言無以開導。故佛於此無問自說。惟此二種。總名方便。】
一個是言說,一個是示相,都是方便。所以古德才說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種種設施都是方便,種種言說也是方便。悟入真實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薩沒有辦法把真實明顯的揭露給你,這是要你自己悟入的。底下這兩句就說了,諸位要特別留意:
【實相妙理。惟人自悟。】
你要不是自悟,誰也沒有辦法指陳給你,誰也沒有辦法把這個事情說明給你,一定要靠你自悟。
我們看看底下,這些二乘、權教的毛病在哪裡,這些我們都要記住,我們自己修學不犯他這種錯誤,我們就有悟處。
【聲聞已入法性。】
「聲聞」是指阿羅漢與辟支佛,這些人已經斷見思煩惱,已經證得偏真涅槃,涅槃是證得了,但是偏真,真俗二諦偏於真。偏於真就不圓滿,有沒有證得?證得,但是偏在真上,不圓滿、不究竟,但是不能說他未見法性。他的毛病在哪裡?就是底下這一句話:
【耽著三昧。懈怠自恣。於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樂。有異菩薩。】
二乘的病就在此地,他們捨不得所證得的三昧,我們一般講九次第定。為什麼叫它九次第定?世間禪定有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空就八種定,第九定超過世間。阿羅漢這個定比八定還要高,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沒出三界,到第九定超越了,出了三界,阿羅漢所證得的九次第定。他住在這個定中,他不肯捨棄,「耽著三昧,懈怠自恣」,自恣有自己反省檢點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功夫、自己的境界究竟到了什麼程度。菩薩是勤於自恣,你看結夏安居圓滿的時候自恣大會,那個自恣就是檢討得失。菩薩勤於自恣,阿羅漢是懈怠於自恣,他不搞這個事情,一年到頭都在定中。定中境界當然是很自在,所以這個阿羅漢稱之為小乘,偏重在自度,不願意度生。為什麼?度化眾生在他覺得這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不願意幹。而且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化,又不是很聽話,這樣他更不願意幹。諸位要曉得,阿羅漢不是不度眾生,阿羅漢是你跟他有緣,你去求他,他看了你不錯,可以收你做個徒弟來教你,他不主動來找你。不像菩薩,菩薩是很隨緣,什麼人都願意教化,教了幾天掉頭而去,去了沒關係,他不在乎,阿羅漢在乎這些。所以阿羅漢的作風跟菩薩大大的不一樣,菩薩教化眾生是主動的,阿羅漢教化眾生是被動的,學生求他。菩薩對眾生,你看看大經裡面講,「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眾生不請他,菩薩就想方法來接引他,來接近眾生,來教化眾生。因此阿羅漢們對於「淨佛國土」(就是莊嚴佛國土)、「教化眾生」,心裡面沒什麼歡喜心,不太願意幹這個事情。這是跟菩薩不一樣的所在。
【故世尊自敘備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成就甚深未曾有法。以啟二乘之懈怠也。未曾有法有二種。一曰實相。二曰諸法。】
在這最後的遺教,也就是世尊教學最後這個八年,你看看他對二乘人所用的口氣,極力的來勸勉二乘人迴小向大。說他自己在過去生中如何的修學,不但是言教,而且還有身教。在佛法裡面所謂三轉法輪,示轉、勸轉、作證轉,釋迦牟尼佛說出他過去生中如何修學,這就是作證。今天學術界常常講要拿證據出來,不拿證據出來他不相信,這是拿出證據。拿出證據再要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譬如現在有很多討論到佛教的,講到六道輪迴他不相信,你拿證據給我看,你不拿證據我不相信有六道輪迴。實在講六道輪迴的證據太多,大家稍稍留意一點,不難見到證據,這個事情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一點都不假。不相信的人是愚痴,不相信的人不能避免,如果說信則有,不信則無,那我就不信了,不信就無!這個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還是有,這個事情就麻煩了,一定要把它搞清楚。佛在此地說明,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未曾有法有兩種,也是一個實、一個權,第一是「實相」,第二是「諸法」,這是兩種未曾有法,稀有之法。實相,二乘人沒有證得,前面講二乘人雖然已入法性,但是他耽著三昧,所以他不能證得。佛在楞嚴會上說他們是「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所以他不能證得。
但是,佛在經上很明白的告訴我們,阿羅漢會不會迴小向大?會,決定會迴小向大。一般阿羅漢要兩個大劫以後才能回頭,辟支佛要一個大劫才能回頭。換句話說,他當中有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確實是耽誤了,停止在這個地方,不能夠向前精進。這個時間確實是長,這麼長的時間他不能夠向前進,他一迴小向大,證得實相當然不是難事情。講到修證方法非常之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如果你要是懂得、會應用,給諸位說,人人都能夠一生成佛,這是不假的。《法華經》裡面佛先說成佛不容易,當然也是實話,的確不容易;可是說了不容易,後面又說個龍女八歲成佛,這就說雖然不容易,也不難。這個法門是非難非易,不能講它困難,也不能說它容易。就是訣竅你能不能把握?好像開保險櫃一樣,號碼你曉得不曉得?如果你曉得保險櫃的號碼,一對門一拉就開了,很容易;如果你不曉得的話,亂轉,轉上一個禮拜都打不開,急得一頭大汗打不開。所以這個事情確實是非難非易之法,說穿是迷悟之間,迷了就難,悟了就容易。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曉得,中國的佛教跟南傳的佛教,在思想上、方法上是走兩條道路,我們中國的方法巧妙極了,運用的大乘方法。南傳的一直到今天,你們去看看緬甸、泰國、錫蘭,還都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吃的苦多,用的方法笨拙,真正要下苦功破八十八品見惑,在天上人間七番生死證阿羅漢,他們搞這路子。而且他們不相信自己能成佛,他們也不相信釋迦牟尼佛之外還有他方諸佛,他們不相信,他們腦袋裡頭是大乘非佛說,不相信大乘法。佛法傳到中國之後,我們中國是完全接受了大乘佛法,以大乘的理趣、方法來修學,所以在斷證的功夫上比小乘要猛力得太多,我們中國一生成佛在歷代是大有人在。所以我們想想,從前這個古道場,這是你們同學們都要留意,為什麼?將來一代佛教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責任,是在你們的肩膀上。我們要學古人,不學今人,我求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出家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我還在家。講到高士他舉了兩個人不可以學,「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這在世間法是高人,他在世間法裡頭有成就,他在佛法裡頭沒有成就。所以學佛諸位要記住,你在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當中,要找個模範,一生就學他,你們等於說是學東西有個標本、有個模樣,你好學。否則的話,你學什麼?學到老,問你學什麼?不知道學什麼,這你當然不能成就。
譬如以觀世音菩薩做標本,一心一意就學觀音菩薩,學到自己要像個觀音菩薩,學到最後自己就變成觀音菩薩,要這樣的學。或者祖師大德裡頭找個榜樣,譬如蕅益大師就是學蓮池大師的,他有個樣子。我們中國古來像這樣的修學法很多,他有一個老師,有一個典型,有一個樣子在,他能夠成就。從前也沒有辦佛學院,可是成就的人那麼多,就是他有他的方法。譬如蕅益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圓寂,他對於蓮池大師很崇拜,他一生就學蓮池大師。從哪個地方學?從蓮池大師遺集裡頭學,學他的思想、學他的行持、學他的待人接物。蓮池大師是一代祖師,他也真是不辜負蓮池大師,他自己也成為一代祖師,所以要有個樣子、有個典型在。我們學誰?你學哪一宗,哪一宗都有祖師、都有大德,都可以做為我們師範、做為我們表率的,我們的修學有典型、有模樣,不是盲修瞎練。此地講:
【聲聞已證實相。故曰我與菩薩同入法性。但不知諸法亦即實相。】
這個地方講「聲聞已證實相」,是這些聲聞在世尊會下聽了四十年經,世尊給他們講經,你看看從阿含、方等、般若,般若二十二年,這些聲聞都在座,所以確實對於實相他們比我們了解得還多。我們才聽幾年?而且我們是聽凡夫僧說的,他們是聽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可見得他們比我們懂得多。但是怎麼樣?不曉得諸法就是實相。如果曉得諸法就是實相,他就不是二乘,他就不是凡夫。所以入了這個境界之後,凡所有相皆是實相;沒入的,《金剛經》裡面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入門的。為什麼?他用妄心,所以你見的一切境界、一切諸法是妄相。實相是什麼?用真心,妄心去掉,你所見的一切相都是實相。我給諸位講《四書》就是《華嚴經》,你們不相信,你們要是多念念這幾句話,應該相信。《四書》是不是諸法?既是諸法,諸法就是實相,《四書》怎麼不是實相!基督教的《新舊約》是不是諸法?既是諸法,當然也即實相,沒什麼兩樣。所以古德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什麼叫圓人?你們學過天台藏通別圓,賢首小始終頓圓,圓教的菩薩叫圓人,圓教的菩薩看一切法沒有不圓。那就是說凡所有相皆是實相,為什麼?心是平等的、清淨的。我們之所以不圓就是心不平等,還分這個、分那個,不平等!諸位要曉得,他分別,我們不能分別,為什麼?我們學的是圓頓大法。我們一分別,跟他一樣,見不到實相,見不到諸法,妙法見不到了。只有心清淨,像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心裡清淨到一物都沒有,然後你才能見到「諸法亦即實相」,就見到了,真是法法平等,無有高下。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