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 (第八十二集) 2000/4/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82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二面,經文第六行,從三十七願看起,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這是第三十七願。接著看下面兩句: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這是大願第十八章,所說的是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我們生活在世間,每一個眾生都為衣食住行而憂慮。就像經上所講的,沒有田宅的,希求得到田宅;沒有財富的,希求得到財富。每天思慮、勤奮辛苦的工作,都是為了這些。因此學道也不能夠專心,這是世尊在經上所說的「貧窮學道難」。富貴人家,他們每天念念希求著享受,享受五欲六塵之樂,把修道這個事情疏忽了,這是「富貴學道難」。貧富學道都不容易,在現前這個社會就更難了。
科技的發達,大幅度提升一切眾生物質享受的欲望。而科技的發展沒有止境,於是一切眾生欲望的增高也沒有止境。我們有沒有想到這樁事情的後果?如果細心的去觀察、去思惟,後果不堪設想,這不是好事!如果是好事、是善業,諸佛菩薩都具足究竟圓滿的智慧,為什麼不在兩、三千年之前就把這些科技發展出來?你們想想,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以及我們歷代這些祖師大德,教我們過那種原始的生活?他們不是沒有智慧、不是沒有能力,不是不懂得科技,懂得比現在科學家還要多。為什麼不發展?現在我們是深受科技文明之害,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佛菩薩、世出世間聖賢人,教我們過原始自然的生活,那是真正健康的生活,過的真正是人的生活。現在我們說這個話,大概總是七、八十歲的人聽到的時候,他才會點頭,才覺得這個話講得有道理。年輕人不行,聽到這個說法不能接受。認為什麼?那叫開倒車,不合科學、不合實際。現代年輕人是這個想法,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他一出生就被科幻迷住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回不了頭來。
七老八十的人,你要問問他,讓他很冷靜的回憶一下,他在年輕一、二十歲的時候,那些飲食,吃的菜、吃的米、喝的水,跟現在一樣不一樣?這一想就明白了,完全不一樣!六、七十年前的蔬菜,味道是鮮美的,好吃,真養人;現在那個切的蔬菜,顏色比從前好看,沒有味道。為什麼?用化肥,人工來培養的,不是自然的。這些東西吃了不養人,不但不養人,吃了一身病,病從口入,你說多可怕!喝的水,水裡面也加上許多化學物,跟從前的水不一樣。我們在小時候沒有自來水,在山上喝泉水;一般都市裡面,河水。河水要挑水,兩個水桶往家裡挑,挑的時候水不清,一般用明礬讓這個水有一兩個小時完全沉澱,沉澱下去那個水就很清了,不需要燒開就可以喝。我們小時候,記得念小學、念初中,哪裡有燒開水給你喝?就是河水提上來就喝了,沒有病菌,很健康,水質也好、味道也好。
現在看看這個科技發展的時候,吃的不像吃的東西,喝的那個水完全不是原味,這個日子還有什麼好過?這個世間還有什麼值得留戀?大自然環境完全被破壞了,我們想想怎麼不痛心?這個話茗山老和尚他老人家體會比我還要深,他大我十幾歲。現在世界人心變了,生活環境都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個轉變不是向好的方向轉,逆轉!有識之士、慈悲之士怎麼會不憂慮?怎麼會不感嘆?在這個地球上,現在要找一個清淨的環境,確實不容易找了,愈是開發中的國家愈沒有了;沒有開發的,所謂落後的地區,也許還能保持一點正常的生活。我走了許多地方,我喜歡澳洲。澳洲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被污染,澳洲政府很聰明,他們不發展工商業,知道工商業的害處。澳洲到今天還是農業社會、農業國家。飲食起居還保持原始的形態,非常可愛!這一塊土地也是得天獨厚,地大人稀,他們的土地面積大概跟中國差不多大,跟美國也差不多大,全國的人口只有一千七百萬人,比台灣還少,台灣二千二百萬。地大人稀所以沒有污染,到那個地方才真正看到藍天白雲。這個地方這兩百多年來沒有戰爭,人與人之間非常親切,它人少,所以看到人都很喜歡。人非常老實、非常忠厚,知足常樂。其他地區都看不到這個現象,所以到澳洲就像走到鄉下一樣。
我們再看看這一段經文,看了這個經文,想想我們現在生活環境,還是得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好,澳洲也比不上!阿彌陀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我作佛時』,「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他現在已經作佛,當然這個願就兌現了。『生我國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論是生哪一個淨土,西方有四種淨土,不論生哪一土,每一土都有三輩九品,無論你是哪一個品位,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得到這個待遇:『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滿」是滿足,滿足我們自己的希求。經文只舉了幾個例子,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滿足日常生活之所需。所以到那個地方,對於物質生活的供求就不用操一點心!人自自然然心就安了。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心始終不能夠安定下來。原因是什麼?我們的物質生活沒有保障,無論你今天過的是什麼環境,都沒有辦法保障,所以憂慮重重。西方極樂世界生活所需求的,不需要自己經營,那個世界是「變化所作」。經上介紹得清楚,所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麼東西,念頭才動,你想吃的東西就擺在你面前了,「變化所作」。吃完了,吃完就沒有了,也不必去洗碗、洗碟子,搞這些事情。這是神話,其實這個話很合科學。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跟能量是一樁事情,能量可以變成物質,物質也可以變成能量,原子彈的理論就是根據這個發明的。把物質解放成能量,科學家找到辦法;現在就是如何再把能量恢復成物質,他沒辦法。所以西方世界的科技,比我們這裡高明,他有辦法把能量變成物質。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加持,這個本願就是這一願,就是這三十七願加持你,你就變成一等的科學家。你想要什麼東西,這個能量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就把它變成你所需要的物質;你不想要,這個物質解放成能量,就沒有了。你說多自在!這種高科技不需要儀器,哪有像今天世界上造核武還得那麼麻煩,人家念頭一想就變出來了,這才是真實智慧,才是高等的科技。我們這個科技搬到極樂世界,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微不足道!這就是能與質的轉變。我們從世間科學家所發現的這些理論,深深的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事實,決定不是幻想。大乘經上佛常給我們說一樁事,「一切法從心想生」。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是從心想生,想什麼就變現什麼,這才叫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安樂!
「種種供具」,這供具裡面,範圍就廣大了。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看到一切眾生需要,有能力幫助別人。還有往生的這些菩薩,下下品往生的,諸位要記住,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地位之高不可思議!這些菩薩,每天時時刻刻都到十方世界諸佛如來道場去參訪,去參訪總得要帶一點禮物,供具就是禮物,這些禮物也是隨心所變的。經上常常給我們舉幾個例子,香華、幢幡寶蓋、天樂等等,這是舉幾個例子,都是屬於供養具。這些供養的東西無量無邊,無比的殊勝,不但我們人間沒有,天上也沒有,沒有一樣不是隨意而至。我們念到這一段經文,你想不想到極樂世界去?這真的是離苦得樂了。在這個世間生活多苦?實在太辛苦了!身心的負擔太重了,這是一般人講的壓力。物質生活的壓力、精神生活的壓力,確實讓人喘不過氣來,科技愈發達,壓力愈沈重。
中國來的同修,有許多未曾到過外國,天天自己在家裡猜想,外國這樣好、那樣好,天天在想。外國是不是真好?不見得!我曾經記得,這大概是十三年前,我第一次回到中國,陪同韓館長到她的家鄉大連市。這也是離開家鄉半個世紀了,家裡面還有一些親戚朋友,五十年沒見面,回去得到非常親切的招待。在招待會上大概有三十多人,那個時候我們從美國回去,大家聽說美國都好羨慕,我在那個宴會上給大家說了幾句話,我說:「美國人的生活不如你們!」他們聽了都呆了:「美國人住的是洋房,出門家家都有汽車,電氣設備樣樣不缺,怎麼不如我們?我們一樣也沒有!」我反過頭問他們,我說:「你們現前三十多位朋友,你們其中哪一位是負債過日子的?」他們彼此互相看看,一個都沒有,一個負債的都沒有!我們中國古人常說:「無債一身輕」,美國人沒有一個不負債,生下來就負債,死了都還不清,這個日子好過嗎?你們要過嗎?他們的洋房、汽車、電氣設備,全是賒帳賒來的。從銀行貸款、保險公司貸款,辛辛苦苦賺錢是什麼?還帳!還一輩子都還不清,你要過這個日子嗎?東西方的文化不相同,中國人決定不願意過這個日子,這個日子過得多辛苦!壓力多重!哪一天沒有工作了,你所有的一切,銀行來沒收你,保險公司來沒收你,把你統統都拍賣掉,你一無所有。那個社會是這樣的,跟我們中國社會不一樣。所以我到國內去看看,他們下了工之後,幾個老朋友在門口小桌子上下棋、喝酒、聊天。這種閒情逸致,美國人連作夢都想不到,他到哪裡能享受這個生活?一天到晚腦子裡:「怎麼賺錢還債?」我這一說他們才恍然大悟、才明瞭。我們今天物質生活窮困一點,窮得快樂,窮得自在。這正是古人所說的,如其是富而不樂,倒不如貧而樂。美國的社會是富而不樂,我們中國人是貧而樂。佛陀教給我們離苦得樂,我們真得到了。外國人要講離苦得樂,他那個苦不容易離,於是得的樂就很有限。他們的樂,說個不好聽的話,去找刺激。旅行、游泳,找這些場合;度假,都是刺激,不是真正的樂。所以外國人羡慕中國,中國人羡慕外國,彼此都在打妄想。真正的樂?在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一樣不滿願的。我們讀了之後,果然覺悟,就要下定決心,這一生一定要去!
我們要問,能不能去得了?古德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為什麼又有人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這跟萬修萬人去有沒有矛盾?給諸位說,沒有矛盾。一萬個人當中,兩三個往生,那兩三個是真修,他就真去了。其餘的九千九百九十多他不真修,他真修都去了!他是假修行,他不是真修行,他的修行不如理、不如法,所以他去不了。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哪有不去的道理?什麼叫如理如法?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所講的方法,你都明白、都懂得,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學,你就決定得生。由此可知,經不能不讀,經不能不講。讀,讀得很熟,但是不懂,那也不行。我們讀經不但要懂,佛在大乘經裡面時常教導我們,要深解義趣。換句話說,你解得愈深愈好,你做得就自然,做得就自在,你修行就如理如法。可是要深解義趣,實在講也不是容易事情。
我們年輕的時候學經教,自己發心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這就是佛家講的,所謂的「弘法利生」。因為我們自己明白了解佛法的殊勝、佛法的好處,這樣好的東西要不廣泛介紹給社會大眾,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弘法的願怎麼生起來的?你對於經教真正認識了,你這個願才生起來;你對它沒有相當的認識,這個願生不起來。發心不簡單!所以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你的心自然就發起來了。這樣好的東西,沒有人去宣揚、沒有人去介紹、沒有人去推廣,可惜!所以我們在社會上,不管是什麼樣的好的工作,我都放棄,都辭掉,我要搞這一樣,這個沒人搞;如果有人搞,我也未必會搞這個事情,看這事沒有人搞,我要發心來做這個事情。可是做這個事情,難!難在什麼地方?這個東西要真實智慧,靠世間小聰明是決定做不到的。真實智慧從哪裡來?佛講的方法很多,但是我們都不行,都做不到。佛講慧從定當中來的,定從戒當中來的,我們一樣也做不到。連五戒十善都不能做到,那還談什麼?這個事情就都落空了。
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求感應,這是大學問,世出世間第一大學問。我們以一生的精力去求學,從前老師告訴我,他說其他的書不要談,單單談世間法裡面,中國有一部大書叫《四庫全書》,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四庫全書》從頭到尾念一遍?從前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告訴我,那個時候《四庫全書》印出來了,我也買了一套。這個總經理說得好,假使這個小孩,一出生下來就會念書,每天念八個小時,念到一百歲,這部書還沒念完。不能念多,只一遍,你就曉得這部書分量之大。再要加上現代這些書籍,超過《四庫全書》十倍都不止,你如何涉獵?你要想通達世間法就難了。世間法不通,你怎麼能夠弘法利生?這是學世間法的難處。再說到佛法,也不要說是古今中外後人的註疏,單單講這一部《大藏經》,我們這數十年有限的生命,有沒有能力去讀誦?想想,也沒有能力。這個事情怎麼辦?老師直截了當告訴我們,求感應。什麼感應?佛菩薩加持,只有這一條路子。要想得感應,感應最重要的一個條件─誠心,真誠心。真誠到極處!至誠你就感通了,世出世間法不必學,一接觸就通了。這要靠感應,沒有感應決定做不到。要真誠到極處,才有這樣的效果。我們今天就是靠這一點感應,來跟諸位介紹佛法。如果沒有感應,給諸位說,我是一無所知,我什麼都不會。
同學們在此地學經教,也要記住這個教誨。用真誠的心,把世間最殊勝、最善好的法門,介紹給廣大的眾生。除此之外,心裡頭決定沒有第二個妄想雜念,你就能獲得感應。這裡頭如果夾雜一絲毫自私自利,夾雜絲毫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感應就沒有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只要把這十二個字落實,我們捨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佛法、為眾生,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這是求感應的先決條件。放下一切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恢復自己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感應就道交了,這個時候展開經卷,你就會看到經裡頭的意思。隨著你的功夫淺深,你看這個經文的意思,愈看愈深,愈看愈廣。你會看到這個經文,字字句句含無量義,自然法喜充滿。我們自己修行,求願往生,自己真有把握了。身心世界自自然然就放下了,一絲毫勉強都沒有。現前就得大自在,就得大圓滿,就得諸佛如來大加持,我們靠這個。除此之外,要想憑自己的能力,憑自己宿根、憑自己智慧、憑自己用功,都不能成就。
在家同修,用至誠感通去念佛,你的功夫會得力,你決定得生淨土。出家同修,你至誠感通求三寶加持,把這個殊勝法門介紹給廣大群眾。大慈菩薩講得好,你能夠勸兩個人往生,往生就成佛,幫助兩個人真正成佛,這個功德就比自己修行還要大;你能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作佛,你的福德就無量。那問自己會不會往生?你們想,你自己會不會往生?自己念佛的功夫縱然差一點,你要是真的送了幾十個人到極樂世界去,都作佛了,那些人看到你在臨命終時,一定會跟阿彌陀佛說:「我們這一批人往生都是靠他,他現在快要命終了」,拉著阿彌陀佛「我們趕快去接引他」。知恩報恩!極樂世界菩薩不會忘恩負義,知恩報恩。所以功夫差一點,他們來,拉都把你拉去。茗山老法師告訴我,他今年八十八歲了,還到處奔波這樣的辛苦。他跟我講,他早就應該去閉關、去住山,好好念佛,辦自己的事情。但是現在弘法的人太少,大家都找他。他想想,還是恆順眾生,多幫助一些大眾,犧牲自己的修學功夫。這是菩薩發心!跟大慈菩薩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應。為一切眾生、為佛法,犧牲自己修行的品位,但是決定得生!
過去在隋唐時代,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學生問他:「老師,你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他跟學生說,他往生的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生凡聖同居土。大師給學生說,他因為領眾、因為弘法,把自己修行耽誤了,如果不領眾、不管這些事務,他的品位會很高。這是說明犧牲自己的品位,成就大眾往生的因緣。菩薩示現的!特別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弘法的人少了,我們要不發心,那誰來發心?你如果說是專求自利,不顧別人,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法在這個世間斷絕。我們想一想,你能往生得了嗎?世間法裡尚且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釋迦牟尼佛祖祖相傳,傳到你這一代,你怎麼可以絕後?那就叫大不孝!除非你沒有因緣,那這個行。沒有人跟你學,沒有人願意親近你,這個可以,你可以專心念佛,求生淨土,以後乘願再來。如果這個世間,還有一個、兩個肯聽你的,想跟你學的,你就不能不照顧,你就不能自己走。如果自己走了,不照顧這些人,你的慈悲心何在?有這種意念的,我們想一想,他還是沒有把自私自利放下。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怎麼樣用功、怎麼樣修行,都不能往生。為什麼?跟往生的條件不相應。本經三輩往生,世尊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你只有一向專念,念得再好,打分數,你頂多滿分也是五十分,不及格。所以要記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要懂得。所以我們讀到這一個願文,對於極樂世界生活環境,生起無限的嚮往,決心要去!
再看下一願,就非常殊勝:『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這一條非常非常重要!佛法的修學,世尊在一切經論裡面,都把布施擺在第一。論行門的功夫,可以說就是一個布施。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到這個地方圓滿。自始至終,沒有別的,就是布施而已矣。布施是什麼?放下!菩薩的行門,無量無邊,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佛把它歸納為六個大綱領,就是六波羅蜜。無量無邊的行門,歸納起來六條,六條再要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種。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屬於法布施,統統可以歸到這一條。修行修什麼,你要懂得。施捨!佛在經論裡面教導我們,施捨度慳貪。慳是吝嗇,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這是病根。為什麼說它是病根?你這個捨不得的念頭,就是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嚴重的後果是什麼?地獄!由此可知,我放下慳貪,就是把三惡道放下了,決定不墮三惡道,道理在此地。
布施裡面,要有真誠恭敬心修布施,那就叫供養。供養跟布施在事上講,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通常我們布施也會有愛心,但是真誠恭敬心生不起來。現在用比喻都比喻不出來。從前人行,從前人說,你用孝順父母的心、恭敬師長的心來修布施,那就叫供養。從前人懂得,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孝順父母,也不知道什麼叫尊師重道,他念頭沒有。我們今天講這個,是連比喻都找不出來,這個難!他從小家裡面老人沒有教他;上學,學校沒有教他;放眼在社會裡面,找不到這個樣子。他怎麼會有這個觀念?他要有這個觀念,那他就是古佛再來的。他如果不是再來人,決定不會有這個觀念。難!實實在在是難!
由此可知,我們修行成就,以往生而論,你要想生到實報土、生到方便有餘土,都相當困難。我們今天的指望,唯一的就是凡聖同居土,帶極重的業障也能往生。為什麼?因為要生上面兩土,你要懂得孝親尊師,你要懂得供養。布施這個心,而非供養這個心,上兩土非常不容易契入。我們對於一切大眾,恭敬心很不容易生起來,關鍵在此地。這個地方所說的,也不是我們現前,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每天去拜佛。我們現在講,說拜佛,大家這個觀念會想錯,我們加一個字,去拜訪佛,這個觀念就不會錯誤。我們到十方世界去拜訪諸佛如來,向他請教,聽他講經說法,總得要帶點禮物去供養,總不能空手。對於佛最極尊敬心,所以這個布施叫供養。不能說諸佛如來「我布施給他」,這個心就不恭敬了。至誠恭敬的心,對諸佛菩薩的布施叫做供養。事沒有兩樣,用心不相同,名詞就換一個。諸佛如來接受你的供養,這裡頭的意思大家有沒有聽出來?如果不是真誠的供養,十方諸佛不接受你的。你有沒有聽出這個味道?至誠心供養,這個物質東西再薄、再不值錢,佛都歡喜,歡喜你的真誠心。你送的供品再豐厚,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佛不接受你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這個身體還在世間,還沒到極樂世界去,這一條我們怎樣落實?應當要落實!換句話說,現在要學習,到極樂世界,然後去供養十方諸佛,就很自然。現在怎麼學?現在就是供養一切眾生,以真誠恭敬心布施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個話我們聽多了。世尊在《華嚴經》、《圓覺經》裡面說得更殊勝,他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佛不常說,佛講的話是真的,確實本來成佛。大家現在是不是佛?當然是佛,從佛性上看,你是佛。性既然是佛,相是從性變現出來的,相哪裡不是佛?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不是佛、誰是佛?只是你是個糊塗佛,你真的是佛,是個迷惑顛倒的糊塗佛。十方諸佛如來慈悲,把你喚醒,幫助你破迷開悟,讓你成為一個大覺、智慧佛,不是迷惑顛倒的糊塗佛。事實就是如此,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怎麼能不恭敬?怎麼能夠不供養?恭敬供養的心油然而生。
我們看到,這常常在家裡面,洗手間、廚房,會看到小螞蟻、小蟲,你會不會去殺牠?不會,那是佛!我們五戒十善才真正會落實。不但不殺牠,看到牠,恭敬牠、供養牠,牠到那裡是什麼?牠找東西吃的,你要布施給牠。你也要給牠說法,牠比我們還糊塗、比我們還迷惑。所以我們要開示牠,要跟牠談:「不要到廚房這些地方來擾亂,你所需要的東西,我們在房子外面供養你」。牠會聽話,很有效果。所以決定不可以殺害。殺害,牠會報復,愈殺愈多,殺不完,這個冤仇結下去可麻煩了。冤家宜解不宜結,這個冤仇結下去之後,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決定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再小的螞蟻都不可以,牠縱然是來擾亂,我們要有耐心。五戒,看起來容易,很不好守。每一條戒都不好守,必須把理事、性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一切眾生跟我們的關係、跟諸佛如來的關係,你都搞通了,不勸你持戒,你自然不會犯戒。你明理了,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你會很認真的去做。諸位可以自己試驗試驗看,真正這樣做,我想你做上個半年、一年,你住的房間,這些蚊蟲、螞蟻、跳蚤是一個都找不到,牠受你的感動!由此可知,牠並不糊塗,你對牠好,牠有好報給你。供養現前就要學,對於小動物,我們都要恭敬心供養,何況對人?不同國家的人、不同種族的人、不同信仰的人,應當要修供養。
今天下午,我們參加回教一個聚會,我們見到一位法師,贈送一張支票,大概是兩萬塊錢,送給回教。茗山法師看到了很歡喜,這是好事情!不同宗教,我們也能夠互相幫助,這是好事情。過去他沒有看過,也沒有聽說過,今天親眼看到。我們不可以有一個錯誤觀念:我們佛教信徒供養的財物,決定不可以布施給其他的宗教。這個觀念錯了。那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下面是不是要加註解,「不度其他宗教信徒」?查遍大藏經,沒有這一句、沒有附帶這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那就包括不同的國土,我們在經上看到的,不同國土、不同族類、不同宗教信仰,平等布施供養,我們這是依佛的教誨。別人給我們這樣說,直接來給我講,我們要問他要證據:「你說不能供養其他的宗教徒,哪個經上講的?拿來我們看看。」佛經裡頭沒有,決定沒有!佛是教我們平等布施供養,為什麼?修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特別我們今天向阿彌陀佛學習,以阿彌陀佛做為我們的榜樣,我們自己要懂得怎麼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每天接引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無量無邊的眾生,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連妄想都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來自許許多多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族類;我們人往生、天人也有往生、神仙也有往生,畜生也有往生的,餓鬼、地獄也有往生的。族類不相同,宗教信仰就更不必講了,小兒科。決定沒有這些分別執著。
我們學佛,心量要拓開。大乘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要學的。心量不能太小,起心動念只為自己,為我自己的小道場,為我這個小地區,全都錯了!我們今天住在這個地球上,最低限度,起心動念要把整個地球都包容。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真誠、清淨、平等對待,要熱誠為他們服務。服務就是布施,就是供養。供養裡面,有財供養;財供養又分內財、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以身外之物幫助別人,這是外財的供養。以我們自己的勞力照顧他們,以勞力為眾生服務,這叫內財供養。內財供養比外財還要殊勝。
供養、布施的項目無量無邊。以我們居士林做例子,居士林這個道場這麼大,信眾這麼多,事情也繁雜,許多同修發心到這邊來做義工,做義工是內財的布施供養。常住分配工作給他做,工作項目很多,這都是在修布施。他要有真誠恭敬心,他就是在此地修供養。如果這個義工,把所有大眾都看作是佛菩薩,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他就是修普賢行的供養,廣修供養。他要沒有這一份真誠心,他修的是菩薩道裡頭的布施,功德無量無邊。如果做義工,在這個地方修布施供養不著相,那他得的福,一切諸佛如來都說不盡,為什麼?稱性。所以諸佛如來果地上修的究竟圓滿的福德,我們也能修,但是一著相就不行。真正經上所講的三輪體空,那就與性德相應,果報是究竟圓滿。由此可知,我們對於居士林許許多多年老的義工,你們有很多同學看到之後,心裡面暗中讚歎,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在這邊工作,工作完了之後,他到念佛堂念佛。有些人一夜不休息,念到第二天早晨天亮了,他到下面去洗地,沒有休息。
古時候浙江國清寺裡面,寒山、拾得、豐干都是做義工的,跟我們現在的義工沒有兩樣。豐干是阿彌陀佛,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沒有人認識。我們今天居士林裡面做義工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可能都在裡頭,你們沒瞧得起他。我跟諸位說的都是真話,真人不露相,露相就不是真人。所以我們對於每一個人真誠恭敬,就不會有過失。輕慢一個人,說不定這個人是佛菩薩化身來的,我們得罪了,造多重的罪業!理如是,事也如是,這是在我們自己這個小道場,在這裡學習,不僅是講堂上我們要學習、念佛堂要學習,我們在生活當中學習,圓滿的落實五戒、十善、六度、普賢菩薩十願。就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落實,這個地方就是大學校。一切時、一切處,皆是菩薩學處。學會供養,學了之後,你們離開念佛堂回家去,你就懂得,你把這個供養帶到家裡頭,你上班工作,你把它帶到工作場所,你才真正得受用。現在知道布施供養一切眾生,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會帶領大眾去供養十方諸佛,你當頭、當領班,你已經養成習慣,你已經很內行了。這是我們現前要做的。
這裡頭還有一個很深的意思,深在哪裡?「應念」。「應」是感應,「念」是感,佛有應。我們眾生有供養的念頭,佛就有應,感應道交,這個境界不可思議。佛能與我們感應,說明我們跟佛這個路通了。現在我們跟諸佛菩薩不通,所以我們的修學,功夫不得力,法喜都不能夠現前。法喜是什麼?在現前日常生活當中常生歡喜心。沒有得到這個成就,現前我們是什麼狀況?常生煩惱。一天到晚接觸人、事、物,起心動念都生煩惱,這是凡夫。這個現象不好,煩惱是六道輪迴的業因。常生煩惱、常造六道輪迴業,你怎麼能脫六道輪迴?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想這些煩惱、想憂悲苦惱?錯了!
有些同學說:「我沒有辦法,我起心動念煩惱就來了。」來問我用什麼辦法?淨宗法門辦法最殊勝,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都比不上淨宗,淨宗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要想煩惱,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路不就打通了嗎?「憶」是什麼?憶是想。要想就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要念就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念。你只要把這個做成功了,你的大事因緣就圓滿了。哪要那麼麻煩?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生,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是虛妄,沒有一樣是實在的。虛妄就要放下,虛妄就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憶它。阿彌陀佛是真的。怎麼知道是真的?諸佛如來、菩薩、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的德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這一句名號念久了,會明心見性。什麼道理?原來是自性的德號。你只要老實念,不懂也沒有關係,只要老實。什麼叫老實?專念,除了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個妄念,那就叫老實念。你還有妄想夾雜在裡面,你不老實,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果然老實念,念到事一心不亂,就得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亂,就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就作佛了。不但是跟阿彌陀佛通了,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全都通了。這個法門,確實是易行難信,真難信!成功、快速、穩當、可靠,我們為什麼不在這兒下功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在十方法界裡頭,許許多多菩薩想聽這個法門聽不到,沒有這個機會。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世間是大亂之世。怎麼亂?倫理沒有了,古聖先賢所講的三綱五常沒有了;道德沒有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個字一個字都沒有。你到社會上去找,你去觀察,沒有了,這叫大亂之世。我們在這一個時代裡面,還能夠聞到正法,希有的因緣,太難得了!聞得之後,果然能信、能解,肯認真的奉行,這一生當中就圓滿成就。要是我們修行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忘掉,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沒有捨掉,為什麼?裡面只要有這些東西在,外面你就會受干擾。人事環境干擾你、障礙你,物質環境也會干擾你、也會障礙你,你不能成就。如果我們裡面清淨,外面人事物的干擾,都起不了作用。凡是外面來干擾,裡頭要有內賊、要有內應,沒有內應,外面勢力再大,它也沒有辦法。我們的內賊就是煩惱,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放不下,所以外面小小風動,我們就把握不住,就受了障礙。這是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不成功的原因。這一生當中我們明白了,能把這個不成功的因素消除掉,我們往生淨土這一條路,不就沒有障礙了嗎?穩穩當當、順順利利就成就了。
自己這個身體還沒有離開,盡量的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我們希望自己往生,總得多帶幾個人一起去,自己一個人到那邊去,不好意思,帶的人愈多愈殊勝。怎麼個帶法?首先自己要依教奉行,這是勸導別人要以身教。我自己真幹,別人才肯相信。我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以言語勸別人,別人未必肯相信。「你說得這麼好,你為什麼不做?」「你叫我做,你為什麼不做?」人家會疑惑。做到了再說,大家就沒有話講了,真正能夠勸人。所以布施供養的念頭要有,時時刻刻要有,不能沒有這個心,不能沒有這個念頭。再說得清楚一點,盡心盡力幫助別人的念頭。在一切幫助當中最重要的,法供養為最。《普賢行願品》裡面講得很明白、很清楚,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供養。為什麼?法供養能令眾生覺悟,財供養再多他不會覺悟,他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迴,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佛,不能在這一生當中解脫,這個供養就不是真實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所以要知道修法供養,法供養就是把這個經典、這一種修行的方法,介紹給別人。別人不接受也沒有關係,一遍不接受,十遍,十遍不接受,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到最後他也會勉強接受。決定不改變,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我們自己這樣做,也這樣教別人,這一句佛號決定有好處!他問你:「好處在哪裡?」「等到以後你自己就曉得了。」能說就跟他說,不能給他說,「你念下去準有好處,以後你自己知道」,就行了。這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