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二十二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22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前面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的功德,以及自利利他之妙行。請看經文: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一般凡夫,乃至於二乘、權教菩薩,警覺性都不夠高,如果比較起來,的確警覺性最高的無過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為什麼?覺性不高,你決定不能一生成佛。一生成佛,那就是很高的警覺性,知道輪迴苦,知道九法界不究竟,唯獨西方世界稱之為究竟一乘。這是前面我們才讀過不久,究竟一乘,我特別提出《華嚴經》向大家報告,《華嚴》是一乘了義。所以,這個法門真正講相信,並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一切經上都給我們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真的是難信,因為這個法門是成佛的法門。諸位想想,我們學佛的同修有幾個人夠成佛的資格?必須夠成佛的資格,他才相信這個法門。相信這個法門,他一生就成佛了,這就是『菩提高廣』,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九界裡面的菩薩,乃至於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還要跟著普賢菩薩一同求生西方淨土,我們才真正覺悟到,西方淨土是一乘裡面的一乘。否則的話,華藏世界的法身大士沒有理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像文殊、普賢這樣的菩薩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想想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境界!你看這些去的人,就應當要覺悟。

  『自身威光』,這是講菩薩本身的威德光明。『超於日月』,這是讚歎的話。『其心潔白,猶如雪山』,雪山是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釋迦佛當年出生距離雪山非常之近,佛出生的地方是現在的尼泊爾,所以許多地方,佛都是用雪山來做比喻。雪是乾淨的,看到一片雪白,比喻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都是講菩薩體德,本體身心、德行尊勝、超勝,可尊可貴。底下則說菩薩的德行,也就是他的生活,他的處事待人接物。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菩薩六度裡面有兩條非常重要。我們中國人讀《金剛經》的人非常多,讀這個經多,實在是由於六祖大師提倡的,因為六祖能大師從《金剛經》上開悟的。禪宗對中國佛教有很深遠的影響,所以《金剛經》隨著六祖大師的德望也就流通到全國。《金剛經》上講菩薩六度,特別提出兩條,布施、忍辱。布施是能夠修德,忍辱是能夠成德,單單有布施,不能忍辱,功德隨修隨著就丟掉。一定要有忍辱,你所修積的功德才能夠累積在那邊,不至於失掉,所以忍辱是非常的重要,太重要。

  佛法從總綱領上來說,就是戒學、定學、慧學,戒定慧三學是以定為樞紐,也就是以定為中心。慧求不到的,得定之後,自然就開慧,定能生慧。戒學是幫助我們得定,它是屬於手段。可見得佛法的修學,不管是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統統是修定。千萬不要誤會,禪宗修定,其他的不修定,那就大錯特錯了。念佛法門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什麼定?你去看看《楞嚴經》,楞嚴大定,不是普通的定,這是首楞嚴大定,如來果地上的大定。我們要想得定,要不能忍辱,到哪裡得定?所以,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你看六度,忍辱後面才有禪定,換句話說,不能忍你就不能得定,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人家讚歎你幾句就很歡喜,罵你幾句就煩惱幾天,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得定。外面風一吹,他就動了,受不了外境的誘惑。外面境界一誘惑,他心就動了,他定就沒有了,這樣的人念佛,一心不亂得不到。不但一心不亂得不到,連最起碼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也得不到,換句話說,往生就成了問題。往生最低限度要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相似的定,不是真正的定,接近定。也就是說煩惱雖然沒有斷(真正得定,煩惱斷掉了,不會起現行),但是他這一句佛號有功夫,有力量能把煩惱伏住,他有伏煩惱的力量。我們古人有個比喻說「石頭壓草」,草根雖然沒有除,石頭壓了它,它不能往外生長,石頭壓草就是功夫成片的意思。草根除掉則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它永遠不生。但是你有石頭能壓得住,這行,決定能往生,這叫帶業往生,生同居土。但是這個功夫從哪來的?從忍辱,忍辱有力量,但是還沒有得定。

  由此可知,忍辱非常重要,比喻作大地。大地能忍,你灑了香水,它也受了;你拉了大便,它也受了。它不會說,香水我喜歡,大便我排斥,我不接受,沒有,它什麼都接受。所以希望我們修忍辱,心要像大地一樣,一切是非善惡統統能夠受得了,一律平等,若無其事。要這樣修忍辱才能夠得定,才能夠開慧。

  【清淨如水。洗諸塵垢。】

  這是講清淨心。心地清淨,你的煩惱習氣就沒有。煩惱習氣好比是塵垢,清淨心把這些煩惱習氣統統都離開、都捨棄了,就好比水洗乾淨的意思一樣。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熾盛』是講智慧,般若智慧,經典上常常把它比喻作大火。『薪』比喻作『煩惱』,薪是柴火,柴火再多,一把火燒光了。所以你的煩惱再多、習氣再多,智慧一現前,煩惱都沒有了。佛在經上說得很妙,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煩惱,菩提跟煩惱是一不是二,這個諸位要曉得,真的是一樁事情。你覺悟了,煩惱就叫菩提;你迷惑了,菩提就叫做煩惱。一樁事情換個名字,覺悟了叫一個名字,迷了又叫一個名字,還是那樁事情。所以,煩惱就是菩提,完全在迷悟,一覺悟,煩惱統統都變成菩提。你的煩惱多不要怕,煩惱多,將來一覺悟,菩提就多了,一樣的道理。轉煩惱成菩提,煩惱多不怕。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風沒有障礙,為什麼?因為風不著相、不執著。要是執著,著在一處,它就不動了,不動就不能叫風,風是動的。因為它動,它不著所以它動,風是代表動的意思。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統統不執著,你在一切法裡就沒有障礙,《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它為什麼無礙?因為它不執著。我們今天為什麼有障礙?因為執著。你執著就有障礙,離開執著就沒有障礙。這是講的自己自德,還是自體自受用之德行。下面這是教化眾生,就是利他的妙用、妙德。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

  這是講說法,『雷震』是比喻,雷的音聲響亮、遠聞,這就比喻說法的聲音遠聞。震是能震動人心,許多人聽到打雷都害怕,心裡面都會震動,佛也用這個比喻,警覺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在六道裡頭迷惑顛倒。佛菩薩一說法,法音使我們震動,使我們真正覺悟,破迷開悟。這個話是真的,我們現前都體驗到了,我們在此地也不過二十天,這二十天當中的確有不少人震動了,心地震動。真正是破迷開悟,曉得回頭,知道輪迴可怖,知道三界之苦,發心、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正的真實的覺悟。

  【雨甘露法。潤眾生故。】

  這個『雨』念去聲,當作動詞講,就是從上面落下來叫雨。落什麼?『甘露』,甘露我們人間沒有,經典註解上說甘露叫不死之藥,你要是吃了甘露就長生不老。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不曉得,總是有這個傳說,飲了甘露就長生不老。這個地方也是舉比喻,比喻佛說的這一切法就是甘露之法,確實能叫一切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比甘露還要殊勝。這是滋潤眾生。

  【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這是講菩薩的心量,菩薩心量大,像佛在經上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的肚量那麼大,能夠容納恆河沙的諸佛世界,他有那麼大的肚量,這是要學的。我們現在肚量太小了,兩個人相處都容納不下,還要常常吵架,這就是不能相容,這個不好。要學佛菩薩把肚量放大,一切能夠包容,這是『大慈』平等,就是慈悲一切。

  【如淨蓮華。離染污故。】

  這是比喻,從『蓮華』來比喻,清淨的蓮花。蓮華是開在水的上面,在佛法裡面它代表一真法界,也代表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比喻是,蓮花的根生在土裡頭,水池池底裡面,底是泥沙,把泥沙比喻作六道;泥沙上面是水,水是清淨的,把水比喻作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清淨,四聖是清淨法界,六凡是染污的法界。蓮花開在水上面,這個意思就是說染、淨它都離開了,不但染法它離開,六道它離開,四聖它也不要了,這才叫真正清淨。離開六凡、四聖,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這叫一真法界。蓮花代表這個意思,代表一真法界,代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也叫做蓮花世界。

  【如尼拘樹。覆蔭大故。】

  『尼拘樹』生在印度,在註解裡面講是無節樹,這個樹沒有節,樹長得非常之大,有很大的蔭涼,在太陽底下可以乘涼、可以遮蔭。樹大,它可以為許多的人帶來蔭涼,取這個意思,就是佛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如金剛杵。破邪執故。】

  『金剛』是比喻智慧,《金剛經》經名就是取這個意思。金剛是一切物質裡面最堅固的,它能壞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夠破壞它,所以金剛稱之為寶物,護法神手上都是拿著金剛杵做為兵器。此地比喻金剛智慧能『破邪執』,就是不正當的執著,邪執。邪執含的意思非常之廣,它是有比較性的,譬如說以善惡來講,你執著造一切惡,這個執著就不如修善。在佛法裡面,執著小乘,不知道修學大乘,這叫邪執;執著大乘權教,不曉得大乘實教,也叫邪執;修學大乘,不知道修學淨土,還是邪執。為什麼?你修學其他一切法門,要很長的時間你才能成就,這個法門一生就成就了。所以層層比較,到最後哪個才不是邪執?唯有念阿彌陀佛才不是邪執。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你執著修其他的法門,在本經教義裡面來講統統叫邪執,

  這是說明,這是說真話,過去倓虛老和尚講,除了念佛之外,修任何一個法門,在一生當中都不可能成就,倓虛老法師說的。他特別警告學禪的人,他在一生當中所看到修禪,他說得禪定的有,他見過,明心見性的沒有,他一生當中一個也沒見過。但是諸位要知道,學禪,不到明心見性,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禪定成就,將來死了以後不過是生四禪天、四空天而已。生到四禪、四空,沒出三界,將來壽命到了,還要墮落,還要搞輪迴,還是要到三惡道,所以這不究竟,這不是究竟法門。唯一能夠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法門是帶業往生,任何一個法門沒有帶業的,這是諸位要覺悟。不帶業,簡單說就是不帶煩惱,沒有貪瞋痴慢,沒有人我是非,《金剛經》上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都沒有,行!你有這個本事,你可以,你修學其他一切大乘法門,你一生能成就。如果你四相還在,貪瞋痴慢習氣還有,換句話,你注定還是六道生死輪迴,了生死出三界你沒分。這是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覺悟,這就是金剛智慧,破邪執故,把你所有一切分別執著統統破除掉。

  【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這是講他的志願堅定,一切魔外都不會動搖。他的確選擇這個法門,一門深入,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些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到十方諸佛剎土聞佛說法,教化眾生,亦復如是。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非常好的啟示,善財童子就是修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他自己得到一心之後,那個一心是理一心不亂,他自己證得理一心不亂之後,才出去參學。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他門門都參學,門門都通達。但是他真的『如鐵圍山』,所有一切法門學了以後,他明瞭了,他心裡不動搖,他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明瞭別人的法門,不學他的法門,這是善財童子參學所以能成就。

  我們今天沒這個能力,聽說這個法門好,趕緊跟他學去,過兩天聽說那個法門好,又趕快去跟他學,結果學了一生,一樣也沒學會,把寶貴的光陰統統糟蹋掉了,這個可惜。所以,參學是什麼時候?開悟之後再參學。沒有開悟之前,這是講見性,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裡面得理一心不亂。得事一心都沒有資格參學,要得理一心不亂才有資格參學。不是不准你參學,你現在功夫不夠,換句話說,你的資格還不到,沒有資格參學。你有資格參學,一切諸佛都鼓勵你去參學。

  人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是蒙阿彌陀佛威德加持,他得到這個能力,他每天都到十方諸佛世界去參學。前面跟大家講過,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有參學的資格。我們今天把「參學」兩個字,把它高高的捧到閣樓上去,為什麼?我們沒分,這一生沒分。這一生老老實實念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談參學,你就決定不錯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才有把握得到。再看下面經文,底下經文是講弘法利生。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

  這是接引眾生、度化眾生首先要具備的態度。如果我們說這個法門,自己還不相信,說出來模稜兩可,怎麼能叫別人相信!自己一定心裡面一絲毫疑惑都沒有,說出這個話,句句話斬釘斷鐵,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是『心正直』。言詞、理論都要『決定』,決定就是絕不模稜兩可,一定是肯定的。

  【論法無厭。】

  這是覺他。像普賢菩薩一樣,教化眾生,幫助眾生,不疲不厭,不會有疲倦的時候。

  【求法不倦。】

  這句是上求,上求佛法,下化眾生。『論法無厭』是下化,是度化眾生,後面這句『求法不倦』,這是自行,自利利他。

  【戒若琉璃。】

  『琉璃』乾淨、透明,一絲毫的骯髒都沒有,比喻潔淨,持戒的清淨,戒德。

  【內外明潔。】

  內外一如,心清淨、身清淨,語清淨、行清淨,沒有一樣不清淨。怎樣叫清淨?怎樣叫不清淨?說實在話,清淨不清淨在心。心清淨了,沒有一樣不清淨;心不清淨,可以說沒有一樣是清淨的。心之所以不清淨,簡單的說就有染污,心裡面有骯髒東西染污,什麼東西?貪瞋痴慢。你貪財,被財染污;貪色,被色染污;貪名,被名染污;貪利,被利染污。你只要有貪瞋痴慢,你這個心就不清淨。什麼時候才清淨?也就是你的煩惱習氣統統斷盡了,你心就清淨。心清淨,身、語、一切行為自然清淨。所以學佛的同修,尤其是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就是清淨心才能往生,心淨則土淨,一定要注意心地的清淨光明。

  【其所言說。令眾悅服。】

  清淨心、清淨身、清淨語,人家聽了才歡喜,聽了才能夠接受。所以說心服口服,他真正服了。

  【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

  這一句都是形容,都是形容說法,利益一切眾生。『擊法鼓』也是比喻說法,鼓跟前面「雷震」的意思是相同的,鼓也是能震動人心,也是能夠遠聞。『建法幢』這句的意思,可以說前面這句擊法鼓是宣揚佛法,拿現在的話講宣傳,宣傳佛法,建法幢就是建立佛法的道場。開始宣傳,原先大家不知道佛法的好處,在這裡跟大家宣講,大家知道了。知道佛法好處之後,我們這裡應當要建一個道場,有法師大德到這裡來長期的弘揚,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利益。所以,建法幢就是表示建立道場。道場建立之後,一定要講經說法,這個道場不講經不說法,沒有大家在一塊共修,那只有場沒有道。有場,這裡頭有道,才能叫做道場。『曜慧日,破痴闇』就是講經說法,能夠破除我們的愚痴,斷除我們的煩惱,開啟我們的智慧,就是這個意思。

  【淳淨溫和。】

  這底下是教我們佛弟子、學佛的同修,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內要『淳淨』,外面要『溫和』,這都是德行的修養。

  【寂定明察。】

  這是三學的起用,平常修戒定慧,戒定慧也得應用在生活上。『寂定』就是我們對外面一切境界,心裡面是清淨的、是定的,這是真正的禪定。真正的禪定,給諸位說,並不是每天盤腿打坐,那個定沒有用處。真正的定,所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處事待人接物無時無刻不在定中。經論上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一天到晚都是在禪定裡面,那才叫真正的禪定,這就是功夫到此地。寂定就是指這個,行住坐臥都在定中。

  『明察』是智慧,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通達。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定慧等持,有定有慧。這個智慧不但曉得現在的情形,知道過去也知道未來,他處事怎麼可能發生過失?不可能。他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所以處置都會恰到好處,這就是定慧在生活裡面起作用。

  【為大導師。調伏自他。】

  『大導師』在此地講就是作佛,導師是對佛的尊稱,「大導師」那了不起,大導師是圓教的佛,揀別不是藏教、通教、別教,圓教的佛稱為大導師。我們行嗎?前面也曾經告訴你了,行!你只要用這部經、這個法門勸勉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你跟圓教佛沒有兩樣。圓教佛教化眾生,說老實話就是這部經,這部經之殊勝實在是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能夠說得出。諸位如果不是深入經藏、讀誦大乘,這個經典的好處你體會不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非常不容易體會。我自己對這個經能有這一點點心得,得力於十八年講《華嚴經》。沒有這十八年《華嚴》的基礎,我對這個也不能相信,這是諸佛所說的難信之法,沒錯!所以我非常感謝《華嚴》,沒有《華嚴》,我不會相信淨土,我不會入這個門,換句話說,一生就不能成就。所以《華嚴》是我的接引人,是我的介紹人,把我介紹到這個法門來。

  【引導群生。捨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

  這句是說教化眾生的成績,能夠引導一切眾生。『愛著』就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煩惱很多,無量無邊,佛法裡面講八萬四千煩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確實給你算出來八萬四千,一條都不少,這個不是隨便說的,八萬四千一條一條是給你算出來的,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太多了,平常講不好講,所以就把它歸納,《百法明門》裡歸納成二十六大類,這二十六大類裡面有六個叫根本煩惱,二十類叫隨煩惱。通常我們在講經說法的時候,要是講到煩惱,多半是用這個方法,講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

  但是這些煩惱再要歸納,歸納到最後,給諸位說只剩一條,這一條是什麼?貪愛。所以貪愛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你能夠「捨諸愛著」,就是你把煩惱的根都拔掉了。無量無邊煩惱,八萬四千煩惱,都是從愛、從執著,從這兩個字生出來的,這是根本煩惱。佛教化我們,一定先把根本煩惱拔除,這樣才『永離三垢』,三垢就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超越六道輪迴。『遊戲神通』,就像諸佛菩薩一樣,十方世界你可以遊戲神通,得大自在,在一切世界裡面隨心所欲。

  【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

  因是你過去世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根福德,這是因。諸位今天在這個地方聽到這個法門,歡喜信受,發願依教奉行,你要曉得你的因是多生多劫種的,不是這一生。前面經文講,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跟我們情形一樣,過去無量劫以來,住菩薩道,供養四百億佛,我們都曾經做過,才有這樣深厚的善根。沒有深厚的善根,你不會聽這個法門,縱然聽到這個法門,聽幾句你就走了,你就不想再聽,為什麼?沒有善根。你能夠繼續不斷的聽,聽了這麼多天,想把它聽完,可見得你的善根深厚,這是因。緣,緣是外面幫助你的。像此地,你們同修建立這個道場,我們有了場所,我能從外地到此地來給你們說法,這都是緣,有這麼好的經書贈送給諸位,這都是緣。有因又遇到緣,因跟緣一遇到,後面就結果,結什麼果?結往生不退成佛之果,一定會結這個果。所以說『出生善根』。

  『摧伏一切魔軍』,這句話在今天說,意義非常之重。佛在《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就講現在,「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深厚的因緣力,我們必定被外境所動,必定被外面境界誘惑,這就是魔軍,軍是比喻多的意思,像軍隊一樣很多很多。唯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才不會被外境誘惑,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何以知道叫我們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因為底下這一句:

  【尊重奉事諸佛。】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教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講《無量壽經》,一切諸佛都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所以我們能夠依教奉行,就是『尊重奉事諸佛』。

  【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

  這些菩薩們是一切世間的『明燈』。明燈是比喻,比喻世間黑暗,他放光明照耀世間,取這個意思。他也是最殊勝的『福田』,所以他可以接受一切眾生的『供養』,可以接受。眾生種福要到哪裡去種?當然得找個福田,種下去才會生福。從前人講佛門是『最勝福田』,這話是沒錯。但是現在佛門裡面有了問題,問題在哪裡?就是經上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就不是真正福田,那要種種錯了。你的種子要種在肥沃的泥土裡面才會生長,你種到石頭上永遠不會生長。現在佛門這個福田,很多本來是肥沃的田土,現在都變成沙、石頭,種在那裡去,不但沒有福,還把你的種子糟蹋掉,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的。要認識正法、邪法,要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

  你們在家居士要發心弘法利生,這部經前面在家居士多,在家菩薩十六位,出家菩薩只有三位,所以你們在家菩薩一定要發心弘揚這個法門。弘揚的時候可不可以接受供養?可以。為什麼?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不分在家出家,這一點諸位一定要記住。在家居士升座講經,出家人也要禮拜,也要供養。你看當年維摩居士講經,舍利弗、目犍連去聽經,一樣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對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這一點諸位要記住。佛門是老師第一大,升座是代佛講經,不分在家出家,這一點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所以不可以輕慢居士講經,好像居士來講經我們就瞧不起他,這個不好,這是你自己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換句話說,你得不到佛法真正利益。得到佛法真正利益,是要一切清淨平等,普賢十願第一個「禮敬諸佛」不容易,要一律平等恭敬的禮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統統是佛。凡夫就是我一個人,除了我一個人之外,沒有一個不是諸佛菩薩,應該要一律平等的恭敬。

  如果我們自己想想,自己德能不夠,接受供養,佛門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事情麻煩大了!我如果自己這一生成不了佛,將來我要還債,這是真話不是假話。這樣又害怕了,我不受吧,不受又不行,不受經上又教我們要接受,受了,我自己消化不了,這個問題難了。這裡頭還是有方法的,我們接受了,接受怎麼樣?輾轉供養,自己不要去享受,輾轉供養。像印光老法師德高望重,仰慕他的人太多了,供養就不曉得有多少,供養太多了!老和尚沒有把這些供養拿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沒有,沒有自己去做件衣服,自己去買點補的東西來吃,沒有過,從來沒有過。他老人家把這個錢拿去辦了個「弘化社」,弘化社就是一切信徒供養的錢辦的。弘化社做什麼工作?印經布施,這個錢統統拿去印經布施。這個法子好,非常好!自己要不了道,將來還債不要自己還,為什麼?每個人拿到經書,他都會替我還,自己就輕鬆了,這是個好辦法。輾轉布施,這個非常重要。所以可以接受,接受之後輾轉布施、輾轉供養,自己千萬不要貪圖供養。這個會起貪心的,錢財堆在那裡愈多愈想多,這不得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不了。所以,錢有多少趕緊布施。

  有很多人說,法師,你這個錢留著,留著將來攢到一個數目,我們好建個道場。不能幹這個傻事情,為什麼?到那個時候也許貪心長起來,問題就嚴重了。要道場,過去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得他的利益很多,他跟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要,要向佛菩薩要,不要向人要。如果我要一個道場,我向佛菩薩要,佛菩薩會把道場送來,自己不操一點心,這個就對了。自己去操心、去想、去化緣,那苦死了,那不是人幹的事情。我在台北這兩個道場都是佛菩薩送的,我沒有念頭要道場,也沒有想到要去化緣,化緣是決定不幹的。

  昨天晚上來聽經有個法師他就來跟我講,他要叫我幫他化緣,我說這個事情我不能做,為什麼?我一生從學佛到現在,從來沒有跟人化過緣。我說我這個例子不能開,這個例子一開,將來每個人都拜託我化緣,那我可就苦死了。決定不能化緣,我要道場,向佛菩薩要。只要是正當的用途,佛菩薩一定把道場送來,送的道場一定是恰到好處,為什麼?夠你現在用。譬如講今天在台北市佛菩薩送這麼大一個道場給我,送你們弘法團這個大道場給我,沒用處,為什麼?我沒有這麼多人,我不需要這麼大的地方。所以佛菩薩送來恰到好處。如果將來我們人再多,佛菩薩又會送一個大的來,這個多好,一點都不要操心。

  所以說完全仰靠佛菩薩,有護法神,有諸佛菩薩。尤其這個經念了之後,信心十足,為什麼?我們所有一切情況,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一切諸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現在需要什麼,馬上就送來了。現在不需要的,給了我,添我麻煩,給我找麻煩,給我找累贅。所以學佛學到一生當中自在快樂,無憂無慮、無牽無掛,這多快樂,真正得到離苦得樂,真正得到這個利益。再往下面看:

  【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

  『赫奕』是盛大之貌,『歡喜』,『雄猛無畏』,這個原理都是身心清淨,依教修持,你才真正能得到。『身色相好』,三寶加持。『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一不是三寶威神加給我們。『無與等者』,我們凡夫都能夠得到少分,何況這些菩薩,這是一定的道理。後面這一段是諸佛讚歎。

  【常為諸佛所共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密。】

  『菩薩諸波羅密』通常講的是六度萬行,這些菩薩都能夠做到圓滿,都能夠做到究竟。

  【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

  這是菩薩無比殊勝之處,也就是始終能夠保持身心潔淨、一塵不染。像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住在『不生不滅諸三摩地』,三摩地是定。

  【行遍道場。遠二乘境。】

  『遍道場』是遍一切諸佛道場。西方世界菩薩神通廣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他應念即生,前面我們都讀過的。『遠二乘境』,他絕對不會退轉做小乘,小乘就是只求自利,不願意幫助別人,他不會退墮在小乘。

  【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

  『悉皆』兩個字我們要留意,悉皆就是統統都是這樣的。為什麼叫你留意?我們一生到那個地方也是這樣的,這於我們有分,換句話說,從上上品生到下下品生統統是一樣的。絕對不是說上品往生的才是這樣的,下品還不行,沒有這個意思。所以,悉皆是從上上品到下下品,咱們每個人都有分。到那裡去,你要說你自己的功德、智慧、神通,你讀讀經那就是的,到那邊去統統都具足,所說的都是自己。實在說,說不盡,佛在此地講:

  【若廣說者。】

  廣說是詳細跟你講。

  【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跟你講一百劫、一千劫、一萬劫都講不完,西方極樂世界之好,佛都說不盡,我們哪裡能想像得到!所以這個地方只有趕緊去,到了那個地方自己就明瞭了。佛不會說假話的,不會欺騙我們,我們一定要相信。不相信佛的人是最沒有福報的人,他不相信佛的話。世間人的話,人心不真實,三心二意,他相信,佛的真實話他不相信,這個人是很沒有福報的。有福報的人信佛,佛經上講的句句話我們都要相信。請看底下一章: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這一章也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的妙德。

  【佛告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是無量壽會的當機者。一般經上,當機者多半是一個人,本經當機有兩個人,前面是阿難尊者,後半部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本經的當機者,你就曉得彌勒菩薩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關係非常密切。有些同修喜歡彌勒菩薩,想親近彌勒菩薩,往生彌勒菩薩的淨土,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不過如果你是真正喜歡彌勒菩薩,倒是有個方法,可以走近路,可以到他那裡去。走什麼近路?念阿彌陀佛,先到西方極樂世界,馬上到他那裡去,他不會拒絕的。為什麼?一看到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來了,那要特別歡迎,這個是巧妙。因為你不走這條路,你要從娑婆世界直接到那裡去,你要修唯心識定,唯心識定可不是容易修成功的。五重唯心識定,它有五個層次,這五個層次要認真的學習,換句話,只有進步不退步的話,過去李老師算了算,至少要三、四百年才能修的成功,你哪有這個壽命!不要說五重,就最低的一重,差不多就要四、五十年的的時間,你還未必能修成功。所以相當不容易。

  彌勒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唯識的教授,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有唯識學。誰來教?彌勒菩薩去教,天天都要去上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天不跟彌勒菩薩打招呼、見面。一見到彌勒菩薩,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菩薩,我想到你那裡參觀參觀。好!手牽著手就去了。這是抄近路的方法,決定可以去的。修那個法門未必能去,這個法門決定可以去。所以古德給我們說,生西方淨土就是生十方一切淨土,見阿彌陀佛就是見十方一切諸佛,這個話講得一點不錯。你要是真正修唯心識定修成了,到了彌勒淨土,你要想到西方淨土,不一定能去,彌勒菩薩不帶你去,看看你還不行,你的善根福德不夠,你不能去,不帶你去。你從極樂世界來,特別優待,那不一樣,大家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這個地方佛對彌勒菩薩說:

  【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

  『稱』是稱揚,『說』是宣說,極樂世界裡面的『聲聞菩薩,功德智慧』說不盡,前面說過。

  【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

  清淨到這個程度也是說不出。彌勒菩薩知道,因為他天天去,所以世尊給他一提,他都曉得,他都知道。下面佛勉勵我們。

  【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修學這個法門,所有一切成就無一不自然,這個好。如果我們今天是真正信奉佛教,說老實話,你這一生的生活也是安樂清淨、快樂自然,真正可以得的到。問題在哪裡?你不相信。你不要說我現在信佛,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現在馬上有錢賺,一下可以賺一億,你馬上去了,經都不聽了,你馬上就去。我今天晚上可以賺一億新加坡錢,我還聽什麼經?不聽了。可見得你那個心是假的,因為你現在沒有事情,晚上不能工作、不能賺錢,所以跑到這裡來聽經。

  不僅僅是諸位,我出家的時候,受戒,我是出家兩年才受戒,受戒受得晚。我一出家就講經,就教佛學院,那時候白聖老法師在十普寺辦的三藏學院,我一出家就到那個佛學院教書,去教佛學院,兩年以後才受戒。受了戒到台中去看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去看他,他老人家一見面就給我兩個字「信佛」,叫我要信佛。然後再加註解,他說你學佛這麼多年,出了家,又受了戒,也講經教學。他說我今天跟你講叫你信佛,這個話你聽到也許奇怪,難道還不信嗎?真的不信。不但說我們初學,他就講了,甚至於老和尚,出家修行一輩子,學到老了,八十、九十歲了還不信,信佛哪有那麼簡單?什麼叫信?你把這經典上佛所教你這些統統都做到,這才叫信佛。你天天念,念了做不到,哪裡叫信佛!譬如給你講孝順父母,我懂得了,在家裡沒有盡到孝道,你信了嗎?沒有信。叫你奉事師長,我也知道奉事師長,見到老師根本就不恭敬,這一條你也不信。所以信佛好難,不容易!

  信佛,佛力才加持得上,信佛的人快樂,信佛的人有佛菩薩加持,樣樣不操心。我這一點,章嘉大師先教給我的,李老師以後鼓勵我。章嘉大師教我要信佛,什麼事情不要求人,他說求人很煩惱,看人的臉色,心裡很難過。求佛多好!求佛,佛是一定會應的,所以一切叫我求佛。他說求的時候,有時候求不到,求不到是什麼原因?自己有業障。不是佛不加持你,自己有業障障礙,佛加不上。這時候怎麼辦?懺除業障,業障消失了,佛力決定加持得上。什麼樣懺悔?不是叫你去拜「梁皇懺」、拜「水懺」、拜「大悲懺」,那個未必能懺除得了。真正的懺悔是改過自新,我知道我有過失,知道我錯了,我能夠改過來,這叫真正懺悔,懺悔是不貳過。

  你自己知道你的過失,這是覺悟,你能夠把過失改過來,這是功夫,真正的功夫。你不能改過自新,說什麼都是假的。天天念佛、拜佛、求佛,用什麼心求?貪瞋痴慢求,還跟佛談條件,佛啊!你保佑我,我發一萬塊錢財,我供養你一百。還有條件的,不要說佛不會答應,我都不會答應,叫你賺一萬,你才拿一百塊錢來報酬。大家千萬不要把佛菩薩看成傻瓜、看成好欺騙的,這是你自己上當了。佛菩薩不好騙,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我們心地善惡、起心動念他統統曉得,決定不會上當,決定不會受欺騙。說實在話,你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增長自己的罪過。所以,大家要曉得什麼叫懺悔,佛法的修持的確不重形式,要重實質,不在乎形式。

  形式上懺悔有沒有必要?有。為什麼必要?是做給別人看的,好像我們唱戲、表演,是給那些沒有學佛的人看。你看他們都在懺悔,想想我有業障也應該懺悔一下。是提醒他們,不是自己,自己用的不在形式。形式都是為了接引眾生,為了幫助眾生、啟發眾生,是這個意義。這是大慈大悲,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形式也不能夠忽略。每次有這個形式,很多不學佛的人看到,他會受感動,會引誘他入佛門來,用意在此地。這就是真正信佛是三寶加持,教給我們要努力修善,『念道之自然』。

  【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迴。意無懈時。】

  這些都是說明極樂世界那些大眾的功德。『出入供養』,這是出入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對西方極樂世界出入自在,想到哪個佛國土就到哪個佛國土,想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一切是隨心所欲,出入自在。當然出去供養諸佛,回來供養本師,本師是阿彌陀佛。『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歡喜、快樂、恆久的在學習,所以『才猛智慧,心不中迴』,中迴就是退轉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決定沒有在修行中途退轉,那個地方確實各個都是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圓滿的證得三不退。

  『意無懈時』,他們身體之好,前面我們讀過,「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他們的體力不像我們,我們會有疲倦的時候,他們不疲倦,他不要睡眠,他不要飲食,永遠不疲不倦,這麼好的身體。這是他方世界裡頭所沒有的,就是他沒有懈怠的時候。

  【外若遲緩。內獨駛急。】

  外面看到一個個溫文爾雅,好像一切都是慢慢的,內心裡面精進,內心是真精進,這點我們要學習,這是修行最良好的態度,可以說修行的典範。修行人一舉一動要緩慢,不要急躁,要緩慢、要穩重,但是內心要精進。內心怎麼精進?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永無間斷,這就是真精進,內心要精進。

  【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

  這幾句話是讚歎殊妙功德,殊妙功德都是因為他『適得其中』,中就是中道。佛法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教給我們用中。佛法講體、相、用,這是稱為三大,體是空,相是有,我們用要用中,既不偏空也不偏有,你就得自在了。所以《華嚴經》「大方廣」三個字就是代表的體相用,體大,相方,用廣,用是廣,用中。中就是既不偏空,也不偏有,空有二邊都不執著,所謂是空有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叫真正會用中。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多菩薩,為什麼這麼自在?為什麼這麼快樂?都是因為他會用中,他會用中道。『中表相應,自然嚴整』,這兩句形容他們生活的狀況,自在圓滿。

  【檢歛端直。身心潔淨。無有愛貪。志願安定。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

  這一段也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準則,換句話說,是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應當重視。前面兩句,『檢歛端直』,這是在修學,特別是在初學要注意。檢歛,每天我們要反省,我們要檢點、要收歛,要檢點、要收歛,意思就是不放逸、不隨便、不馬虎,就是這個意思。凡是處事待人接物要負責任,要認真負責,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要檢歛端直,端是端莊正直,這是做人的一個標準。『身心潔淨』,這話前面講過很多,心清淨,決定不染、不迷、不邪。心清淨當然身就自然清淨,身心清淨,決定沒有愛貪,沒有愛貪就沒有瞋恚、就沒有愚痴,這是有連帶關係的。

  『志願安定』,世出世間志願都要安定,不要受外面的誘惑。你說出世間法,我們選定淨土法門,我們心安在這裡,定在這裡,我們不會再改變。世間法,我們選一個行業營生,營是經營,使我們在世間生活可以過得去,沒有憂慮就可以了。不要貪圖要賺多少錢、要發財,沒有這個必要,說老實話,這都是痴人說夢。你去貪,你天天去想,你能夠想得到嗎?想不到,不要搞這些。所以說,心安身安。你能夠知足,你這一生決定快樂,你不知足,那你苦了,你罪有得受。所以人一定要知足。

  我們學佛的人有願無求,我有願,我有很大的願,但是我不求,所以我很快樂。我有願,願裡頭再有求,那就很苦,那就非常苦。有願沒有求,身心自在。沒有願不行,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怎麼沒有願?我們努力去修,不要希望這個願望馬上就得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安分守己。所以志願要安定。只要自己生活能過得去,衣食不缺,這個人就很幸福,就非常的快樂,比富有的人快樂多了。富有的人天天在憂慮,天天在操心,天天在牽掛,那是苦不堪言。

  不要認為富貴的人好,我看富貴人都很可憐,經上講可憐憫者。為什麼?又怕他的田宅被人侵佔,又怕貨幣貶值,操心多了,操心真多。很多他牽掛、操心、憂慮的事情,我們想都想不到,日子過得很苦。不願見的人也得要見,不願拉手的人也得要拉手,你看做大官的,一天給人家拉多少手,拉的手都痠了,都累了。應酬的時候要給人家舉杯,舉杯手舉多了,手也痠了。他不應酬不行,他交際應酬很廣泛,那不是好事情,在我看起來很痛苦,不是好事情,那個事情請我幹我也不幹。

  『求道和正』,和跟正這兩個字要重視,儒家也說「禮之用,和為貴」。我們佛家,最起碼的團體生活,佛教給我們修「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敬,這不是佛教的道場,佛教道場一定要修六和敬。你揀別這個道場是不是佛教,是真佛教還是假佛教,你就用六和敬來看,那是一點都不錯。六和敬的道場是佛法真正的道場,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如果不是六和敬的道場,換句話說,就是鬥爭道場。末法時期,鬥諍堅固,彼此見解、思想不相同,利害衝突,他就會起鬥諍。這樣的道場沒有佛菩薩,佛菩薩不在此地,雖然供著佛像,佛像沒法子,佛不能禁止,你家裡可以供,但是佛菩薩決定不在這個地方。他不在,誰在?有的時候你去燒香也靈,你去問卦也靈,那是什麼?有妖魔鬼怪假裝佛菩薩在這個地方主持道場,所以不是佛的道場。雖然供著佛像,裡面那個神明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薩,這個諸位要知道。我們要建立真正道場,一定要修六和敬,如果你家庭是真正佛教家庭,你一家要修六和敬。所以,六和敬並不限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修,你的家庭也可以修。四個人以上,一家人修這六條,你這個家庭就是佛教家庭,就是道場,就是諸佛護念的地方,就是龍天擁護的地方,不一定在寺廟。每一位同修在家裡面都可以修。

  『隨經約令』,約就是約束,換句話說,依照經典的教訓去做,不敢有差錯,就好像『繩墨』一樣。繩墨是從前,現在都沒有了,從前木匠,大概年歲老的人還能夠知道這個事情,木匠要鋸木材,他先用繩墨,一條繩子染上墨先打一條線,然後照這個線再鋸,繩墨就是指的那個。現在不用,現在用尺畫線,比從前方便多了。這個經是古時候譯的,所說的是古時候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現在講「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守規矩,繩墨就是規矩。

  『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他心裡頭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所以確實真正是自在快樂,心裡面是海闊天空,沒有一點妄念,沒有妄想。

  【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裡。過度解脫。】

  這個境界還是前面講的「適得其中」,才能夠達這個境界。他到『自然無為』,無為就是一切不必造作,自然成就,這個叫真自在。大家如果真正明瞭佛法、通達佛法,依照佛法修學,實在講,縱然不出三界,不能往生,你來生得人天福報是自然的。可是你要知道怎麼修法,我今天布施,我布施出於自己的誠意,歡歡喜喜、快快樂樂修布施,你來生得的福報,我們講財布施,舉這個例子,你來生的財富,不要操心自然就來了。為什麼?你前世種因是自然的。如果你這一世布施,有很多人勸你,勸你布施,勸得太多,不好意思了,「好,我今天布施」。來生能不能得福報?得福報,但是不容易得到,也是經過很多周折,很多辛苦才得到,因是這樣的,果也就是這樣的。如果你是布施之後又後悔了,想盡方法再把它拿回來,好了,你這一生發大財,財發沒幾天它丟掉了,一切都失掉了。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沒有偶然的,沒有僥倖的,這一點同修們要注意。

  就是修供養也是如此,譬如說你要供養法師,請法師到你家裡去吃飯,或者是到外面菜館裡面去吃飯。不錯,你是修了福,法師接受你供養,但是法師從自己地方辛辛苦苦跑到那個地方去吃一餐飯,將來你得福報,也很辛苦才會得來。如果你這供養是從家裡準備好,送到法師那個地方去供養他,法師沒有受辛苦,將來你得的福報,自自然然得到,不要受一點辛苦。你不知道怎麼修因。你看到現在人許多的果報,有很多人發財的確沒有操心,財源滾滾而來,你就曉得他從前是修的什麼因。有些人發財,受了很多的辛苦,去操心經營,也得到了,他前生修的時候不是修得那麼痛快,不是自然的。不明事理,我們想得到好的果報都很難得到,這種事情唯有佛經說得詳細、說得圓滿,其他宗教裡頭都沒有講得這麼詳細的。所以是自然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虛空無立,淡安無欲。』菩薩的大願都是利益眾生,絕對沒有自利的,菩薩念念都是為別人著想,沒有為自己想一樁,沒有。常常想眾生,常常想別人,久而久之,把「我」給忘掉了。佛法講無我,不知不覺的我就沒有了。小乘人要去我執,好難!為什麼?他是著相在去。大乘方法妙極了,太妙了,就是不想,教你起心動念想別的,想眾生、想佛菩薩,不要想自己,久而久之,不知不覺的我執沒有了,破了我執。淨土法門尤其是妙,教你起心動念都想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這個方法非常巧妙。這個功夫用久了,他為什麼會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我執就斷掉了,也是這個道理。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這四句就是講念念為一切眾生,一切願求都是為了慈愍一切眾生。雖然修佛法,不離世間法,禮義是世間法,決定不違背世間的禮義,不違背世間的法律,不違背世間的風俗、習慣、道德,決定不會違背的。佛法才能在世間廣為大眾歡迎,才會被人接受。如果你與世間社會風俗習慣,乃至於一切制度要有牴觸的話,你這個道決定不會受人歡迎。現在有許多,像地方政府對於宗教活動都加以限制,為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它許多教義與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的生活習慣相牴觸,破壞我們的生活習慣,破壞我們的安定和睦,這個我們當然不能接受,這是一定道理。所以佛法一定要適合於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它沒有離開世間。在一切世間法裡面,覺而不迷、正而不邪,這是佛教給我們的。『苞羅表裏,過度解脫。』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

  『保守』就是襌宗裡面講保任的意思,任是任運,也就是自然,任運自然,要在這裡面保守住。換句話說,無論境界順逆,不管處什麼樣的環境,都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真真潔白』,保持你清淨心,也就是說,絕不為外面境界所改變,不管外面境界怎麼樣,自己能做主宰,這個主宰是無上的主宰,就是心地的清淨,覺不迷、正不邪。環境,修行人知道,環境裡面實在講沒有好壞,好壞在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好,沒有境界不好的,處逆境也好,順境好,逆境也好;如果心地染著,順逆境界都不好。可見得真正修行人是要用自己的心去轉外面的境界,「境隨心轉」這就對了。

  『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不但是菩薩,我們現在生活也要求這個標準。淨、定、安、樂這是四個字,四個字互為因果,你心不清淨,你決定得不到定;你心不定,你就決定不安;你心不安,你還有什麼快樂?你沒有快樂。所以這四個字互為因果,淨是因,清淨心是因,定就是果;定又是因,安是果;安是因,樂是果。你真正得到自在快樂。所以這個四字很重要。

  【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這段裡面給我們說了三句自然。『一旦開達明徹』,就是襌宗裡面講的開悟,一旦開悟。一旦開悟是基於前面這一句「淨定安樂」,你才能開得了悟,你沒有前面基礎,開不了悟,「開達明徹」就是明心見性。見了性之後,你看到一切萬法森羅萬象,這是『自然中自然相』,森羅萬象,這句話就是一般經上講的諸法實相。開了悟之後,你所見到的一切諸法真實相都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很深,要細細解釋,就這三句至少也要兩個小時,我們不能那麼講,那麼講這個經講不完。這次我跟同修們說了,我們是略說,如果來年有機緣,我們再來細說。細說,有很多容易懂的,我們就不說了,單單意思很深的,我們提出來研究討論,深入的研究,這裡頭很有趣味,了解一切諸法的真實相。前面這個「自然」就是本性,後面這個「自然相」,就是從真如本性現出一切的現相。這個跟現代科學裡面的見解不相同,科學家還沒有到這個境界,有些他能夠解釋,有些他還沒有法子解釋。他在現象上能解釋,但是在根本上,這個現象怎麼產生的,他還沒有辦法理解。

  『自然之有根本』,根本就是真如本性,也可以說這個根本就是理一心不亂,這個就是根本。由此可知,我們念佛所求的是求自然之根本,我們求的是這個。『自然光色參迴』,光色參迴就是森羅萬象變幻燦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美不勝收。我們十方世界現前的依正莊嚴也是不可思議,何況西方世界?

  底下一句說,『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這兩句都是說明一切萬物成於自然,也是性德裡面流出來的。《華嚴》上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識學家所說的,一切萬物怎麼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這兩句話跟這個意思是相同,說法不一樣,意思相同。但是這個地方說的非常之美,像文學家的作品一樣。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話說得很直,直率,是直而不華,這裡說得非常的華麗。「鬱單」就是北拘盧洲,我們四大部洲裡面,北拘盧洲福報最大,那個地方衣食一切都是自然的,不要耕作,不要辛苦的去經營,一切衣食住行很容易得到,自然可以得到。所以,那邊人非常幸福、非常快樂,可惜的那邊人不信佛,沒有佛法。韋馱菩薩講「三洲感應」,北拘盧洲又沒有佛法,他不要去。這一洲的人福報很大,所有一切都是自然成就的。這裡就舉這個比喻「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這是比喻一切萬事萬法無一不是自然成就,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全是華嚴境界,全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這幾句話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廣。

  『光精明俱出』,光是光明,精則是精華。『善好殊無比』,不但是好,「善好」是好到了極處,一點缺陷都找不到。『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著是明顯,無有上下,這就是說明清淨平等,平等的明顯。洞達,洞是洞徹,達是通達,無有邊際。這些說明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真實功德,依正莊嚴,無一不是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一切自然成就。這一段佛給我們敘說出來,底下勸勉我們: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

  不是我們求不到,只要我們真正精進求取,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得到。經上講的這些境界、智慧、神通、功德,只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就統統具足。可見得這個經絕對不是讚歎那些菩薩,我們望塵莫及,看到只是羨慕而已,我們自己得不到。佛勸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得到,所讚歎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德能,都是我們自己生活美好的環境。只要大家相信,只要大家發心,大家肯念佛,你決定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