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十九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19
四十七面第四行: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前面一章主要是講往生以後的位次,其中也略說往生的因行,就是修行的方法。這一章要廣說因行,果報就是前一章所講的三輩往生。前面一章因行雖然是略舉,我們的報告也盡量說得詳細一點,更詳細的就是在這一章。所以這一章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修行的標準,對於一個修淨土的同修來說,這一章經非常重要。請看經文: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
到這個地方是第一小段,第一小段的因行。第一段也就是第一類,第一類正因裡面給我們說了六樁事情,就是有六句。六句就是跟做文章一樣,六個題目,每一句裡面含的內容非常廣大。經上明白的給我們說出來『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字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善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才能稱之為善。我們今天在此地這一會,諸位同修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善男子、善女人,十方諸佛看到我們這個法會,沒有不生歡喜心的。佛叫著阿難,又叫著善男子、善女人,可見得這部經字字句句都是為我們自己說的,我們自己決定在這個法會裡面,決定在其中。下面世尊開導我們修行的綱領。
第一句就是『聞此經典』,這一句是貫下去的,一直貫下去的,『受持讀誦,書寫供養』都是說的這部經典。這個語句非常的親切,就是指這部經,此經就是指這部經。我們要「受持」,聞了能相信,聞了能夠理解,聞了能夠歡喜接受、歡喜信受,而且能夠始終保持而不改變,這就叫做受持。也就是講我們一生信受這部經典,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這個叫受持。第二句是「讀誦」,讀誦本經,這還在第一句裡頭,貫下去的。讀誦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不讀經,不曉得佛菩薩智慧圓滿、德行廣大,也不知道佛菩薩宏願甚深,不知道佛菩薩與我們什麼關係。所以一定要讀,要常常讀誦,經典每讀一遍,就是我們直接聽佛菩薩為我們講解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心裡就落一遍印象。
同修們常常感嘆到,自己的煩惱、習氣控制不住。知道自己很多不好的習氣,像常常喜歡發脾氣,知道這個不好,但是不能不發,還是一樣要照發。這個原因是什麼?習氣太深了!雖然曉得念佛,佛號壓不住,發起脾氣來還能念佛嗎?念不下去。雖然念佛,一發脾氣佛號也沒有了,佛號也不曉得跑哪去了。這就說明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佛號太生疏,煩惱習氣太熟了,為什麼?天天在薰習,年年在薰習,生生世世在薰習,它怎麼不熟?當然熟,熟透了。所以才搞六道輪迴,永遠不能出離,就是你煩惱習氣熟透了。佛經、名號太生疏,雖然念經、念佛,壓不住煩惱。壓不住煩惱就不能往生,臨命終時還是要搞六道輪迴,這個事情麻煩了。
你要說,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往生?告訴諸位一句話,臨命終時這一句佛號能把煩惱壓住,煩惱不起作用,名號起作用,他就往生了。實在說起來就這麼簡單,這個簡單的方法,你要到臨命終時真正用得上,那還得要加一番訓練。不加一番訓練,到臨命終時,還是熟得更熟,生的還是生,沒有法子,轉不過來。古德提醒我們,要把熟處轉生,生處轉熟,生處轉熟就是說明經跟佛號要熟。一生當中要把這個搞熟,談何容易!我們煩惱習氣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熟透了,佛法在一生當中就要把它搞熟,熟還要超過煩惱習氣,這個談何容易!我們想想能做得到嗎?決定做不到。決定做不到,我們聽起來就非常失望,往生沒指望了。不過好在三寶加持我們,說老實話,我們所有一切在佛法上的成就,如果沒有佛菩薩幫助我們,我們的確是沒有方法,在理論上講決定做不到。就是因為有三寶加持,三寶的力量幫助我們,使我們生的真的能夠變熟,不但變熟,超過以前那些熟的,熟的就反而變生,生的就變得熟了。所以,一定要求諸佛菩薩加持。
我們要想得到諸佛菩薩加持,用什麼方法?給諸位說,無過於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因為你修其他的法門,你念其他大乘經典,一切諸佛菩薩不太可能加持你。唯獨這部經、這個法門,前面諸位聽過,你都曉得,是一切諸佛所讚歎,一切諸佛所弘揚。你要念這部經,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那就是一切諸佛統統加持你,我們生處才能轉熟。沒有這種力量加持我們,靠自己的能力,諸位冷靜去想想,真的做不到。所以讀誦就非常要緊,讀誦讀的遍數是愈多愈好。我勸同修們一天念三遍,念三年,這是最少最少,不能再少了。為什麼?再少你就不熟,不是生處要轉熟嗎?生處就轉不熟了,好像燒菜一樣,火候不夠,菜燒不熟的。三年當中三千遍,就是要把這生處轉熟,道理在此地。
當然你念得愈多愈好,你剛開始念,很生,你念得慢,速度念得慢。像我們現在錄音帶,我聽說請的同學很多,昨天已經兩百六十多位同修請回去,現在還有。這個錄音帶就是幫助你初學念的,這個錄音帶把這部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兩個小時,生。如果你要念到很熟的時候,我們在台灣有些同修念得相當之熟,他念一遍,告訴我四十五分鐘,這就相當熟了。開始我們念一遍要兩個小時,大概你要念到半年,大概一遍就四十五分鐘到五十分鐘,就很熟了。所以,一天念三遍不難,念五遍也不難。希望大家要認真的發心,先開頭跟著錄音帶念,念三個月,三個月就熟了,就可以不必跟錄音帶。這個錄音帶可以送給別人,跟別人結緣去,輾轉流通,功德無量。所以這個是讀,看著經本是讀,不看經本是誦,誦是背誦,熟了以後,自自然然就可以背誦。這是專指這部經。
「書寫」,書寫就是流通,這個功德很大。因為經典要沒有人書寫就很容易失傳,古時候沒有印刷,所有的經典都是手寫的。諸位如果有機會將來到台灣故宮博物院去參觀,你看唐宋的經書,不但是經書,儒家的書、朱子百家統統是手寫的,所以叫卷子。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裝訂成冊的,就像我們字畫一樣一卷一卷,所以叫多少卷,這個名稱是那時候來的,捲起來。卷子有長有短,每一卷的字數不一定。有的卷子短,像《心經》兩百六十個字,它也是一卷;像《金剛經》這一卷就有五千多個字,卷子就長。長短不一樣,你去看看,統統是手寫的。
印刷術在中國最早發明是在宋朝,這才刻版印的。但是那時候所印的還沒有裝訂成冊,就變成摺本,像我們現在有拜懺,本子可以展開,拉開的,摺的,從前的書是那個裝訂法。變成我們現代這種,還不能算現代,現代這個裝訂不對,這是近代才有。我們中國的線裝書,打成洞穿線,一頁一頁裝訂的,這是什麼時候才有的?是中國明朝時候才有的,明朝以前沒有。裝訂成冊是明朝憨山大師他發起的,就裝成冊,一冊、兩冊的,就不是卷。以前那個叫卷,這就叫方冊,方冊本,方冊本就是我們中國從前的線裝書。方冊本是明朝時候才有的,明朝以前都是卷子,縱然是摺本,我們也叫卷。
所以書寫就是流通,你能夠多寫一部,世間就多一部《無量壽經》,這個功德很大。現在由於印刷術發達,尤其是現在打字機、電腦,所以大家都不寫字,不講求書法。實際上,中國書法是一種藝術,如果你字要是寫得好的話,希望你一生當中能夠寫幾部,寫幾部可以影印,這個很有價值。而且你這原本可以將來送到博物館去保存,變成國家的歷史文物,這很有價值,這是藝術品。所以能夠寫的,最好發心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寫一部。我在台北有一個學生,他的書法很好,字寫得很漂亮,我就告訴他,你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寫一部,寫了以後我們拿去照相作版來影印,原書就非常有價值。當然現在大多數的人不能寫了,不能寫實在講比古人有福,古人要寫一部,經上這句才能做到;現在不必要,現在這個書寫,咱們印經就行了,花的錢不多,可以印很多本。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一定要這樣做。
流通經書是我們佛弟子很重要的一個責任。所以經書,凡是佛法有利益於一切眾生,這後面不可以印「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八個字不能印,錄音帶也不可以,錄音帶、書都不可以印這幾個字。應該怎麼印法?「歡迎翻印,功德無量」。佛就是希望把佛法利益一切眾生,你後頭印上這八個字,很麻煩,為什麼?這八個字要印上去之後,我想你修行修得再好,往生恐怕有很大的障礙。為什麼?你阻礙了佛法流通,你把佛法的利益當作你自己的專利品。將來麻煩,戒經上說「裨販如來」,就是把佛家的法寶,拿去當生意買賣去販賣,這個罪過是墮地獄的。將來閻羅王要判你下地獄,你說我一生沒做錯事情,閻羅王把這個書打開,證據在此地,你自己看,「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就這一條就該下地獄。沒有話說,真是啞口無言,這是證據。所以同修們一定要記住,不但所有經典沒有版權,哪個佛菩薩把版權給你的?你說你版權所有,你就犯偷盜戒,偷盜佛菩薩的版權,版權是佛菩薩的。你偷盜他的版權,你犯了偷盜戒,障礙佛法流通,這還得了!
縱然是自己寫的書,或者你自己造的論,或者你自己做的註解,統統都要「歡迎翻印,功德無量」,決定不能要版權。「版權所有」這四個字,諸位想想,《金剛經》上對一對,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相也沒破。所有,我所有的,我相就有了。別人翻印,我要跟他打官司,要告他,我相、人相四相具足,那是凡夫,那是個是做生意買賣的商人,不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決定不幹這個傻事情,學佛的人巴不得佛法普遍流通,各個人得到這個利益,各個人成就。怎麼可以我專利?這個不可以。
我在台北講經,現在有好幾家做錄音帶的公司,把我的東西統統拿去翻版到處流通。就有人來問我,他說法師,你這東西人家拿去都去流通,都去買賣了。我說那有什麼法子,隨他去搞,我又沒有版權,誰來錄誰就拿去,沒有版權。他賣也好,只要有人向他買,可以,讓他去流通,我們就不要做這個事情。但是,我們要注意的,就是他把我的錄音帶拿去流通,他後頭有沒有寫「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個我要管的,這八個字不能印的。還有人說這是我授權給他的,這個沒有,沒有這回事情,決定沒有,我決定不會授權給哪個做,授權那就有所有權了。我沒有所有權,誰拿去誰去做,經書、錄音帶、錄影帶統統歡迎拷貝流通,決定沒有版權。如果人家印上版權,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是決定沒有版權,也決定沒有授權。這是要曉得,發心流通經典是我們唯一能夠報佛恩的一個途徑。
「供養」,這一點要說一說。因為此地這個供養是對經書,對經書怎麼供養法?在事上講,就是要把經書保存得整齊、清潔,要放在適當的處所,不能夠亂放,亂放對這個書是不恭敬。或者你家裡面有書架、有書櫥,書應該要擺起來整整齊齊的,這是事上的供養。經書不能把它弄髒。你讀誦或者是你聽講,你也可以在經書上寫字,可以寫的,可是寫的時候要盡量寫規矩一點,不要寫得很潦草、寫得很亂,那就不恭敬。我們整整齊齊、規規矩矩的在上面寫,這個可以的。為什麼?這種書現在叫普及本,普通的本子,不是很名貴的本子,我們自己一生受用,又不傳宗接代,所以沒有關係。至於善本書,不可以。什麼叫善本書?古書流傳到現在,我們講線裝書或者卷子,這個書留下來總有幾百年,甚至於一千多年,這個書我們要是得到,上面決定不能做記號。你想想看,這麼多年,一代一代傳下來,人家都保持得乾乾淨淨,傳到我們手上,我們把它糟蹋掉了,我們怎麼能傳給別人?這是要傳下去的,這種書不可以損壞。
這些古書,說實在話,五百年以上的古書紙張都很脆。因為我自己手上還保存差不多有六、七十本明朝的書,五百多年了,我非常愛惜。平常又不敢看,為什麼?看多了,頁數就翻破了,它的紙張脆了。可是現在好,現在科學發達,太方便了,我拿去影印。影印之後,影印本上可以寫、可以畫、可以圈、可以點。原本不動,影印一次,原本就好好的收藏起來。再有人要,這個影印本大量流通。所以很多古本的書我印出來,統統是用原書影印做底本,然後再拿去照相翻印,可以大量的翻印。這樣我們的善本書才能夠保存,我們這一代傳到底下一代,代代相傳,這個書都不會損壞,這個叫事上的供養。
但是善本書一定要知道防潮、防蛀,怕潮濕、怕蛀蟲,這個一定要懂得。因此,最好保存是收在木頭箱子裡面,這個木箱要用好的木材,不生蟲的,一般最差的是樟木,樟腦,樟木箱。在台灣有檜木的箱子,那質料就更好了,裡面還要放樟腦,大量的放樟腦,書保存在這個地方。現在此地跟台灣都是公寓高樓的房子,放在樓上,它不會潮濕,也不會生蟲,這兩點要特別注意到的。否則的話,書毀掉了,我們對不起古人。古人費多少心血,一代一代的這樣用盡了心血來保存,如果在我們手上一旦毀棄,我們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這些祖師大德。這是說事。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供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我們《淨土五經讀本》上有,普賢菩薩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什麼叫法供養?經上有明白的指示我們,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勸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普賢行願品」給我們提出七種法供養的綱領,我們應當要知道學習。由此可知,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依照經典裡面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我們不僅念這部經,要把經裡面的教訓統統做到,這才是真正的供養。
譬如說叫我們受持,我們真正歡喜接受,保持而不喪失。教我們讀誦,我每天至少要念一遍,至少把佛號念幾千聲,這是讀誦、受持的供養。教我們寫經,我們最好能夠發心,在每個月的收入裡面定下一個幾分之幾,這是印經的。我們一個月,比如我一個月有一百塊錢的收入,我用十分之一來印經,就是十塊錢。每個月,月月都做,不一定月月都印,我把這個錢累積一年兩次、三次都很好,但是每個月要把這個錢提出來,這是印經的功德。這就是書寫,也是供養。我們印的書供養給一切大眾,這也是財供養,也是法供養,這是非常好的,這真正叫依教修行。這是舉一個例子。凡是經上教導我們的,我們都要認真去做,盡心盡力去做,我們功德就是圓滿的。做不到沒有關係,做不到就不做,但是我們有這個心,我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緣分,但是我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望,這個功德也可以說是圓滿的。
第二個講「利益眾生供養」,凡是於眾生有利益的事情,我們應當做。而於眾生最大利益、最殊勝無比的利益,無過於勸眾生修學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換句話說,第一功德、第一善行就是要把這部經普遍的流通,發揚光大,使一切眾生都有機會能夠聽到,都有機會依照這部經典修學,他這一生當中就能了生死、出三界。不僅得這個利益,一生當中不退成佛,這個利益非常殊勝,沒有法子能跟它相比的,這才是真實的利益眾生。
世間慈善事情我們佛教徒也做得很多,譬如去醫院裡面慰問病患,這個事情實在講是應當要做的,是一樁好事情。但是慰問病患,你要送他這一本經,他未必能聽。但是有方便,我們將這部經裡面的經文,有幾章非常重要、非常好的我們把它抽出來,單單只印這幾章、幾頁,再配上錄音帶送給他。他一看這個不多,只有兩、三章,很少,他喜歡看,他能看。再聽聽錄音帶,一個小時就聽完了,這個經裡頭重要的經義他都得到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如果有什麼法會,做法會的時候我們跟大家結緣,用這個方法來結緣。或者是將這部經裡面重要的句子,把它摘錄出來,不是全經,重要的句子,每一章裡要緊的、好的經文,一條一條摘錄下來,印一個小冊子,這樣接引初機。你講那個經好,還不是完全的,他要是喜歡看完全的,我們有完全的經本送給他,甚至於還有註解本贈送給他,這是真實利益眾生。即使眾生貧苦,我們也要幫助他,慈善救濟。可是我們在幫助他的時候,也要送一本經書給他,送這本經書是他有能力讀,有能力理解,要送這個給他。這是我們自己平時一定要多多的留意,要多下一點功夫,為初學人編一些簡單扼要能夠接引大眾的小冊子,或者是經文的節錄本都好。
「攝受眾生供養」,攝受就是完全幫助一切眾生學佛,尤其是幫助一切眾生修學淨土法門。像貴團同仁這幾天告訴我,大家發無上的願心,希望每個星期共同在一起把這個經念一遍,依照《寶王三昧懺》,或者是《淨修捷要》修學一次,這就是屬於攝受眾生供養。《寶王三昧懺》是夏蓮居老居士編的,這部懺的內容就是依據本經,也就是依據《無量壽經》而編的,使我們解門跟行門統統能夠相應。這個懺本是他老人家晚年最後的一部偉大的著作,我們這幾天看到夏老居士在《往生傳》裡面有一篇簡略的傳記,影印了很多擺在前面,諸位同修如果需要的話到前面去拿。老居士是在民國五十四年往生的,今年是民國七十八年,往生了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前他老人家往生的,往生的時候他八十三歲。這是晚年的一部偉大的著作,跟這個經完全相應。因為這個本子編出來到現在大概還不到三十年,在大陸上沒有流通,大陸上從來也沒有印過這個本子。大陸上有手寫的本子,書寫的,有一個李西原老居士他大概寫了不少本,我得到一本是他手寫的第十四本,我得到這麼一個本子。所以這個本子拿到台灣重新作版才印出來,現在印得很多,大家可以看到了。
第四條叫「代眾生苦供養」。眾生苦怎麼代法?眾生苦難太多了,我們用什麼方法來代替他?代替他具體說來有兩個方法,當然這兩個方法,不是直接代替,是間接代替,但是確實是代眾生苦。代眾生苦,顧名思義,自己要受苦。我自己的收入不錯,生活很富裕,我能把我的生活減少一部分,這我就受苦了。我把這筆錢拿來幫助一切眾生,我受的苦就是代眾生之苦。我記得上一次跟諸位提到宋朝范仲淹,范仲淹是個佛教徒,他一生的行持,可以說「行願品」裡這一條他做到了。他作宰相,在過去那個時代所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頭頂上就是皇帝,除皇帝之外,沒有比他更大的,富貴到了極處。但是他把他所有一切收入布施清寒人家,他養活三百多家,錢統統布施出去,自己生活就要受苦了,所以他過清苦的生活,他那個苦是代眾生受苦。他可以過世間最幸福、最奢侈的生活,他不要,他要過一般平常人的生活,把他多餘的幫助別人,這是代眾生苦。
但是現代這個社會,像新加坡、台灣諸位都曉得,可以說我們這些地區是人間天堂,非常的富足,物質生活大致上我看都很不錯。台灣如果說窮人,大概家裡沒有私家車就是窮人,私家車買得起買不起?誰都買得起。所以在物質生活上,我們這幾個地區沒有窮人,你要想代眾生受苦沒有機會,范仲淹有機會,你現在沒有機會代眾生受苦了。還有第二個方法,第二個方法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很苦,學講經,學講經初學的時候,真正學講經的人都不曉得流了多少眼淚,太苦了!講不出來,講不出來丟人,老師要罵,同學要譏笑。所以學經的時候,晚上睡不著覺,在想,白天吃飯都不知道飯是什麼味道,這是真的。諸位沒有學過的不曉得,學過的才知道那個苦。這個苦是為誰吃的?為一切眾生,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理解甚深佛法,這個苦我們要吃。
講經上台面面要顧到,不能有一點不周到,要叫聽眾生歡喜心,為什麼?這不是學校,學校你要是一次缺席,你就扣分數,兩次缺席記過,三次缺席開除。這個不是的,這是大家他歡喜來的,沒有任何約束。顧慮不周到,大家下一次就不來了。所以這個比學校教書要難得太多了。自己發心吃盡苦頭,不吃苦頭,跟諸位說不相應,這不相應就是沒有感應。你說經講得好,真的講得好嗎?是他有本事講得好嗎?給諸位說不是的,是三寶加持。這是我跟大家講真的,你們來聽的人有福報,我不過是借這個身體、借這個嘴給佛菩薩用,他加持的,絕對不是我有能力。你要是想,要是這樣講經那容易,我也可以借給佛菩薩用一下。是可以,一點都沒錯,你要跟佛菩薩要有一點相應;不相應,想借給他,他還不要,必須要相應。怎樣相應?前面講了依教修行供養,佛教給我們什麼我們統統做到,做到就相應,做不到不相應。
你把經念得再熟,找再多的參考書註解,收集一大堆到台上去講,講得天花亂墜,材料非常豐富,底下聽的人怎麼樣?聽了沒有味道。或者你講得很好,很有技巧,當時聽得了很有味道,出了門味道就沒有了,沒有餘味。如果是佛菩薩感應的,聽了之後,好幾天那個味道都還在,都沒有消失掉,餘味無窮。他有這個力量,這是攝受的力量。所以,不求三寶加持,決定做不到。要求三寶加持,我們自己的心、我們的行為要跟佛所講的一樣,要與佛起感應道交這才行。自古以來,好的法師大德,居士也一樣,講經說法統統是三寶加持。我在台中,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經,他的法緣很盛,他自己也常常說真話,佛力加持。為什麼?他是有準備,事先是有充分的準備,他非常認真,他這天晚上講經,這一天不見客,這一天什麼事情都不做,一天關在小房間裡面讀經、看經、念佛。他準備了很多,但是他上台所講的不一定是準備的,常常所講到的不是自己預先準備的,自己預先想也沒想到的。這從哪裡來的?都是三寶加持的。只有一個至誠,真正為利益眾生,希望把佛的真實法傳遞給大眾,要有這個真誠之心才能夠得三寶加持。
我自己其他的感應不多,我也不求感應,但是這個感應是很多的。上台來講的時候,你們聽到也覺得不錯,可是講完之後,我自己的確不曉得我這兩個鐘點講了些什麼,不曉得。確實是三寶加持,因為我講東西事前沒有準備。我看經,我看黃念祖居士的註解,看《淨土五經讀本》,我一遍一遍在看。但是我所講的,既不是黃老居士的註解,也不是李老師所講的,統統不是。所以對黃老居士的註解,你們諸位要好好的去研究,我講的跟他的註解不一樣。
這是代眾生苦供養。我們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減到最低限度,要能夠吃苦。縱然自己有福報,我覺得還是不要享的好。為什麼?人生活一幸福,西方極樂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我這個地方不錯,滿好,何必到西方?西方極樂世界再好,那是它的事情,我過得去,可以了,不想去了!如果自己生活常常在困苦當中,出離的心比較容易發得起來,堅固,離苦得樂。佛在戒經上常給我們說「以苦為師」,以吃苦頭作為我們老師,這個老師常常提醒我們,要出離三界,要求生淨土。所以人的生活苦一點好,苦才能夠砥礪我們的志氣,提高自己的警覺。生活過得優裕,決定不是樁好事情,為什麼不把你富裕的生活節省下來去幫助別人?代眾生苦供養,剛才講了,印經書、建道場、禮請法師大德來講經弘法,都是屬於代眾生苦供養。
第五是「勸修善根供養」,這條非常重要。善根,佛在一切經裡面常說的三善根,三善根是講世間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這三個根生的,這三個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貪瞋痴稱之為三毒煩惱,換句話說,世間所有一切的惡法,都是從貪瞋痴生的。如果能把貪瞋痴轉過來,不貪、不瞋、不痴,世間一切善法就從這生了,這個叫做三善根。我們要普遍勸導一切眾生修三善根,因為大家都希望修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是諸位都知道的,你既然要想善報,你當然要修善行。你要修善行,你一定要有善根,沒有善根,你善行縱然修,不究竟、不圓滿,不是真實之善,真實之善一定要從三善根生出來。這是世間善根,是我們學佛斷惡修善的根本,不能疏忽。菩薩善根只有一條,精進。因為菩薩,當然他貪瞋痴都沒有了,世間一切善根他都具足。所以菩薩成佛有早成、有晚成,早晚差別在哪裡?精進。精進,他成的就快;他不精進,成佛就慢一點。所以菩薩善根唯一精進。
但是在我們這個法門講,有特別善根,跟前面兩個意思不一樣,那是什麼?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萬德洪名是善中之善,根本的根本,這是無上的善根。大家不知道念這句阿彌陀佛的功德利益,他不曉得,這是無上善根、第一善根,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勸修善根供養」,也就是勸人念阿彌陀佛,勸人讀誦《無量壽經》。
第六,「不捨菩薩業供養」。我們任何一個人在這個世間都有事業,不會說這個人一生當中都不做事,這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有他的事業。菩薩也有事業,菩薩的事業是什麼?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是佛菩薩的事業。教化,講經、說法是教化,著書、立說也是教化,辦學校也是教化,辦學校就是佛門講的建道場。我們建立這個場所,這個場所就是佛教的學校,我們來辦這個道場,這是菩薩事業。我自己不講經沒有關係,我請教員,你看很多學校,校長、教務主任都可以不要上課的,為什麼?他請教員上課就行了。但是教育誰辦的?校長、教務主任辦的,他們辦,他們不上課,但是這個學校功德是他們的。為什麼?他主持教育政策,他是真正主導一方,主持領導一方。講經說法的法師是教員,他請來的。請你來,你替我講一部經,就像學校裡排定課程,課程排定好了,在外面請教員。教員的功德小,校長的功德大,校長雖然不上課,他的功德大,教育政策是他主持的。這個都是菩薩事業。所以一個道場裡面,負責領導的、工作的人員,每個人都是菩薩事業。這是不捨菩薩業供養,我們今天講服務常住,就是這一條的供養。
最後一條重要,第一條跟後面一條非常重要。「不離菩提心供養」,這一條太重要了,為什麼?佛在大經上說,如果忘失菩提心,《華嚴》上說,菩提心忘記了、沒有了,修一切善法,都是魔所攝,都不是佛法。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菩提心決定不能忘掉。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性,我們今天講覺性,就是不迷。菩提心要沒有了,人就迷惑顛倒,迷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迷在這個裡面,菩提心就沒有了。沒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統統是魔王所攝,為什麼?善雖然有善報,沒錯,你沒出三界。你那個善報報完了,你的惡業種子又現行,你看看是不是還是在六道裡面三善道、三惡道,永遠在那裡循環?給諸位說真實話,如果你沒有能力離開六道輪迴,你在三惡道的時間決定長久,你在三善道的時間是短暫。六道裡面,真正你的家鄉是三惡道,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的,時間很短,幾個月觀光就得回家去,回家是回到三惡道去。你如果不相信的話,你可以仔細去想想,我們心裡起的念頭,你去想一天,今天早晨到晚上,我這一天念頭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是善的力量強大還是惡的力量強大?你一想就曉得,惡念多,惡的力量強大;換句話說,善念少,善的力量薄弱。那你就曉得,三善道時間短,三惡道時間長,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有理論依據的,你自己好好的想想你就知道,必定是這麼個結果。
三惡道苦,你現在是離開了,把它忘掉了。阿羅漢有神通,有宿命通,他知道過去世五百生的事情,五百生這地獄裡頭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滾,想到地獄,身上流汗,汗是紅色的,血!就是猶有餘悸,想到了可怕,一身流血汗,你才想到地獄多苦。我們是麻木不仁,忘掉了,不知道地獄苦,再墮到那裡面去,後悔來不及。所以一定要常常提高警覺,這個警覺就是「不忘菩提心」。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決定心裡頭不要沾染名利,絕不貪圖利養,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要想享受,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享受,現在這個地方一享受,西方極樂世界就去不成,這個問題嚴重了。普賢菩薩非常慈悲,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在廣修供養末後特別提醒我們,不離菩提心供養。
經文後面有一段是比較功德,那是講所有一切財供養沒有辦法跟法供養相比的。為什麼?他說「以諸如來」,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尊重法故」,在尊重法裡面,特別尊重的是這部經,《無量壽經》。當然一切大乘佛法,如來都尊敬,但是這一切法裡頭第一尊敬的,就是《無量壽經》這部經。我們是非常有幸能夠遇到這部經典,就是一切諸佛所尊重的經典,我們依照這部經典修行就決定成佛,道理在此地。菩薩修法供養,就能成就如來的本願,真正是一切如來的願心,這樣修供養才叫真正供養,這是真供養。這一段的供養特別跟諸位說明一下,非常要緊。
底下這一句是『晝夜相續』,晝夜相續就是指前面「受持讀誦,書寫供養」不能間斷,要發長遠心,不能間斷。這是第一段受持本經。第二個因就是『求生彼剎』,彼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生在這個世界,第一個願望、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求生西方淨土。除了這個大事之外,其餘的都可以說是小事情,不必去認真、計較,只要與這樁大事不妨礙,什麼環境都可以處。不障礙我修行,不障礙我用功,不障礙求生淨土,這條要緊。第三句是『發菩提心』,這個前面曾經詳細跟諸位說過,這就不再多說了。
第四句是『持諸禁戒,堅守不犯』。禁戒昨天也說了很多,此地再一次的提醒同修,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都在這一條裡面,也都要遵守。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老師的教誡,如果不聽老師的教誡,你這一生決定學不成功。老師教導非常重要,是我們學習的基礎,我們學習的根本。過去佛門裡面,不管是在家出家都要拜老師,這個老師,跟諸位同修說,不是皈依師父,也不是受戒的師父,也不是剃頭的師父,這三種師父不要緊。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三種師父都是介紹你入佛門的師父,這個不要緊,介紹人,說老實話於你這一生的成就不大。哪個師父對我們最重要的,關係最密切的?是教導我們的師父,這個師父重要了,換句話說,傳法的師父。所以佛門裡面講,關係最密切的「法子」,就是傳法的,傳法的老師,傳法的學生,這個關係最為密切。為什麼?我要跟他學,我的佛法是他傳授給我的,諸位明瞭這一點就好。
現在有很多人不知道,皈依師父,我皈依某某法師做師父,這個念頭就錯了。我在講三皈的時候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個人。皈依某個人做師父,你不是三寶弟子,你是某某法師的弟子,與三寶不相干,那就大錯特錯。我們皈依的是三寶,沒有說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某某法師,沒有這個念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觀念搞清楚,把錯誤改正過來。修行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要把它修正過來。
老師的教誡,這就是我學法的老師。像我前面跟諸位說的,我跟李炳南老師,跟他學佛法,他就給我三個戒條,這三個戒條我一定要遵守。不但遵守,我守了十年,才離開老師到外面去參學。第一個戒條就是聽老師的話,只聽他一個人的,除他一個人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一律都不准聽;所有一切經書,沒有他同意的,不准看;從前所學的一律作廢,他都不承認,要跟他從頭學起。三條戒,三條戒他要求我守五年,我加了一倍,我守了十年。我很感謝他,當時不曉得,認為這個老師跋扈,不講理。到以後深深受到好處,才真正感謝他。所以他要求我五年,我還是守了十年,這就是奠定基礎。
今天你們雖然沒有像我當年拜老師、談條件,我在此地也把方法告訴你,你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那我等於是你的傳法老師。這就是把《淨土五經讀本》從頭到尾念十遍,《無量壽經》三年當中念滿三千遍。這個三年我要求的少,李老師要求五年,我現在要求三年,打了折扣,六折。至少要三年,你心才定得下來,心定了,心清淨,你就生智慧,那個時候你再聽人講經、再看經,你就不迷惑,不會受騙。不管什麼順逆境界相處,你不會上當、不會吃虧、不會受騙。這是告訴你,養成你本領,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非常的重要。所以這是戒條裡面特別的一條,尊師重道。
第五句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這一句實在就是「不捨菩薩業供養」,就是這一句。饒是豐饒,益是利益,教一切眾生得利益,得什麼樣的利益?得最豐富的利益,饒就是最豐富。換句話說,要令一切眾生得最大的利益,這是要真正發心。實在講,如果諸位同修真正發大心,把這一條做到,那新加坡就是現在的佛國。應該怎樣建立現代化的道場?這個當然要建道場,不建道場是不行的,這種道場的建法就要給一切眾生得最大的利益。這就是我多年來常常在各地方提倡的,我們建彌陀新城。如果能夠有一塊很大的地,我們在這裡建一個新的社區,這個社區就是彌陀新城,彌陀新村。不必要蓋宮殿式的房子,為什麼?寺廟的形式,人家一看,觀念上就不好。我們要現代化,像你們此地蓋的公寓、大樓,一棟大樓可以住很多人家。美國紐約的孔子大廈裡面住了兩千七百多戶人家,那一棟大廈是真大。裡面有很廣大的大廳,一層,或者我們頂層一層做佛堂,這個佛堂可以容納幾千人,在裡面可以講經、可以念佛。
而且在彌陀村裡面,我們講經有現場電視錄影,這個電視傳到你們每個家裡面的電視機。你喜歡上來講堂聽可以,你不喜歡,在家裡打開電視機一樣可以聽。我們佛號的音聲是二十四小時播音室裡面不中斷,你家裡裝個喇叭,喜歡聽,一按鈕,佛號你家裡就聽到了;不喜歡聽的,就把按鈕關上。我現在在台北的道場不大,每個房間裡都有喇叭,都可以聽到佛號,都可以聽到講經,不到現場去也行。所以,把這一個區域統統變成佛教的環境。如果場地大,可以建立很多的小鄉村,真正有大的地,像我上次跟諸位提的,我們建四十八個村莊,四十八願,四十八個小村莊。每個村莊裡面可以容納幾十戶人家,或者是一百戶人家。城裡面建個大講堂,建個大型的念佛堂,有個大的活動中心,那就非常理想。對於每個同修,從小到老都照顧到,統統照顧到。這是「饒益有情,令得安樂」。
這裡面生活各方面我們都照顧到,譬如有醫院、銀行、郵政、交通,統統都有,就是一個小的村鎮。依照佛法的理想我們建一個村鎮。凡是喜歡念佛共修這個法門,我們都歡迎你遷居到這個地方來住,我們一同共修。當然原則是要退休的人才行,你有工作,你就沒有法子來。不過有工作實在講,你可以訂一棟給你的父母住在那裡,將來你自己退休,你也可以住到這邊來,所謂是老有所終,我們有個歸宿。這個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代表的道場,我們建立這樣一個道場。這是符合經典裡面這一句的教訓,我們要想辦法把它做到。
最後一句就是憶佛念佛,『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念佛是念佛的正報,念佛的國土就是念佛的依報,依正二報說得最詳細的無過於這部經。這部經不熟,憶是憶想,我們想不起來,所以經一定要熟。熟的時候,心裡面一起心動念,就想經裡面的境界,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理事因果,去想這個。不要想世間亂七八糟的事情,想世間事都是在造輪迴因,你在那裡造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出離得了六道輪迴!我們從今天起不想世間事,世間事得過且過,我這一天吃得飽、穿得暖,晚上睡得也不錯,就可以了,不要再想了。再想,想阿彌陀佛、想《無量壽經》,這樣將來才上品上生。不要去管世間閒事,想世間不如想西方。底下這是第一段修因的果報。
【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
『佛』是阿彌陀佛,你往生的時候,你的色相與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兩樣。
【生寶剎中。】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七寶所成,無量寶成,所以是寶剎。
【速得聞法。永不退轉。】
這一段可以說是補充前面所講的上輩。這一章對因行講得特別的清楚,前面果報講得多,這個地方修因講得多。這兩章經文要合起來看。再看第二段: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
這個就好比前面所講的中品,沒有辦法大修,全心全力來修持,這裡面當然自己本身條件,還有環境的限制,都有許多關係。前面做得圓滿,那真是上品因行,這是中品,中輩的因行。經上提示我們的有三句,第一句要修行十善,所以這裡講『要當作善』。
【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晝夜念佛,我們也把它念下去。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
這是第二句,第三句是:
【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中輩的因行,佛給我們說了三條。這三條比前面的容易做得多了,可以說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先要守十善,十善跟五戒內容大致相同,但是戒跟善果報不一樣,戒能得定,善不能得定。所以,十善雖然條目多,不及五戒。五戒是我對佛發誓來受持的,這個力量大,對佛來受持的,善是善行,這是有些差別的,戒跟善不一樣。十善內容跟五戒相同,比五戒多出了一倍,多出一倍就是展開,把「妄語」這一條開做四條。它沒有「不飲酒」,但是它有無貪、無瞋、無痴,這是五戒裡頭沒有說到的。
『不殺生』、『不偷盜』,昨天跟諸位說過了。『不淫欲』這條要特別提醒同修們,佛跟我們講,「愛不斷不入娑婆」,你不會到三界六道來,「念不一不生淨土」,只要有愛欲就有六道生死輪迴。諸位要記住,愛欲是六道生死輪迴的第一個因素。當然輪迴的因素很多,很多因素哪個因素最重要?哪個因素算第一?就是這一條。所以佛制定戒律,出家戒這個擺在第一戒,第一條。在家戒把「不殺生」擺在第一條,為什麼?在家人你不想出三界,你沒有意思出三界,不殺生就很重要,非常重要,為什麼?可以不墮惡道。不墮惡道,你來生還能得三善道。如果想出三界,想了生死出輪迴,那就不一樣,就要把「不淫欲」擺在第一條,你才能夠永斷生死根本,出離六道輪迴。所以這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決定不能夠迷惑。
『妄言』是說假話欺騙人,『綺語』是花言巧語,目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對別人有損害,這是自利損人。像歌舞、戲劇,尤其近代的所謂黃色、灰色的,這一類都是屬於綺語,這個造的業非常之重。諸位如果不相信,你看看中國外國有名的電影明星都不得好死,果報,你想想都不得好死。為什麼?他這一生當中造的惡業害了多少人,他所表演的節目內容,就是教人家殺盜淫妄,教這個。他是社會老師,他教人殺盜淫妄,抓住人性的弱點,搞這個東西,所以他的果報都很淒慘。我們看到不得好死是花報,果報決定在地獄,這是一定的。他會唱會說,首先要墮拔舌地獄,這是一定要警惕的。所以在台灣有些學佛的學生,念藝專的,聽了我講經之後,都來給我說,他說怎麼辦?我說改行,轉系。有些很聽話,他就轉系了。確實如此,不要幹這個行業,這個行業絕對不是個好行業,「綺語」的行業。『惡口』是說話粗魯,說話很難聽,罵詈人這些話。『兩舌』是挑撥是非,鬥亂兩頭,這個罪過都非常之重。兩舌,小的兩舌叫兩個人不合,大的兩舌會挑撥兩個國家打仗,打仗死傷多少人!這個罪過都是在阿鼻地獄,這是要知道的。
『不貪』,不但世間一切法我們決沒有貪戀之心,佛法也不能貪,佛法也不可以貪。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指佛法,佛法都要放下。你能夠把一切佛法放下,你才能死心塌地學一個法門。其他的法門統統放下,統統不貪,統統捨掉,這樣才是決定成功。所以,連佛法都不可以貪。『不瞋』,瞋是發怒,瞋恚心要不得。一定自己要警覺,要提醒自己,在最不如意的時候也不要發脾氣,不管受什麼樣的委屈,不發脾氣。不發脾氣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災,都消掉了。一發脾氣,不但災沒有消掉,又增長了惡業,這不是很糟糕嗎?譬如說人家侮辱你,人家欺負你,他是來替你消災的,我們應當感謝他,把災消掉了。他替我消災,我不但不感謝、不接受,還要去報復他,那自己罪上再加罪,這就大錯特錯。一發脾氣,清淨心沒有了,我們念佛第一步的功夫就要求得功夫成片,一發脾氣,成片沒有了,功夫馬上丟掉,這就是所謂「火燒功德林」。
我們好不容易修積這一點功德,魔看了不順眼,魔沒有辦法破壞你的功德,他只好找這些境界讓你心裡看了不如意,就勸你發脾氣。為什麼?一發你的功德就燒掉了,魔就合掌哈哈笑,他就把功德燒掉了,魔自在了。魔沒有功德,不希望你們有功德。如果怎麼樣去逗你,你還是不發脾氣,魔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沒有法子,倒過來佩服你、恭敬你,他也變成你的護法神。魔就是這樣的,他不能整你,他就捧你,他就是這個性情,所以妖魔鬼怪都變成護法神。只要你如如不動,你不怕他,不要怕他挑撥。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覺心,不管什麼境界決定不幹傻事,最傻、最愚痴的事情,就是發脾氣。可是有些同修說,有些事情不發脾氣不行,不能辦事。那個脾氣可以發,釋迦牟尼佛也發脾氣,菩薩們也發脾氣,但是他是表演,他不是真發脾氣。一拍桌子、一瞪眼,把別人嚇到了,乖乖的辦事。其實他心裡頭如如不動,並沒有真發脾氣,唱戲,表演,面孔上發脾氣,心裡清淨。如果外面發脾氣,裡頭也發,那就壞了。裡面不發,外面發,不相妨礙,外頭是形式,無關緊要。所以外表沒有關係,可以演戲,可以表演的。
『不痴』就是不邪見,我們的見解要正確,沒有邪思,沒有邪見。換句話說,我們的想法、看法都不錯誤,這就叫不痴;想法、看法錯誤了是愚痴。
這個叫十善業,一定要修學。除此之外,『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這部經上就是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功德莊嚴。末後這一條,『志心歸依』,昨天跟諸位講過,皈依《無量壽經》,皈依阿彌陀佛,這樣才行。真心真意,我一生只依這部經,只依這一句聖號,這個叫志心歸依。『頂禮供養』,供養就是前面講的依教奉行。
【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這就相當於前面講的中輩往生。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