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十八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18
【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
承前面上輩而來的,不能像上輩往生的那種人棄欲出家,而作沙門,大修功德,這他做不到。但是底下這個條件是一定要具足,那就是: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一句,三輩統統都有,可見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基本的條件就是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在昨天業已說得很詳細,專念也給諸位報告過了,今天就不再重複。下面就是你不能夠『大修功德』,但是善事總是要做,不能說是善事不做,那個不行,也得要修善。佛給我們舉了幾條,實在這是教給我們舉一反三,一條一條的來說說不完。善事太多了,舉幾個例子,看看這幾個例子,我們就曉得自己能力範圍可以做得到的善事,一定要做,努力斷惡修善。經上舉的例子,第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
【隨己修行。諸善功德。】
就是隨自己能力,隨自己的智慧,隨自己的財力,隨自己的緣分,這個好!佛決定不勉強我們,隨緣隨分,盡心盡力,這就符合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標準。
【奉持齋戒。】
這個地方要跟大家討論一下,戒律是佛法修學的根本,不管是哪個宗派,顯宗、密宗統統都是從戒律下手。所以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學佛不能不持戒的。可是提到戒律,往往讓我們一些年輕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會起反感。為什麼?我們常常對於這樁事情產生了很多誤會,我自己是個過來人,我在最初學佛,就最反對佛家的戒律。為什麼反對?在我想像當中,戒律是生活規範,我們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生活規範,外國人有外國人的生活習慣。佛教是三千年前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照中國的歷史記載,佛教傳到中國來,今年是三千零十九年。佛經的理論非常好,理論、方法、境界我們都讚歎不絕,應當要學習的。這生活方式何必要去學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人?這個講不通!總不能叫我們去開倒車,我們去學印度人,還要學印度的古人,這怎麼講也講不通,怎麼想也想不通。所以對於戒律就很難接受,不容易接受。
初學佛的時候,老師也看到我們這種心態。高明的老師的確有他的善巧方便,他不勉強我,為什麼?如果勉強我,強調一定要持戒,那佛我就不學了,老師我也不會親近他。所以老師只跟我談理論,喜歡理論,就專談理論,就不談戒律,這樣我才能入門。不過老師很有趣味,差不多每隔一段時期,他就跟我提示一下,輕描淡寫,不重視。多半是我們課上完了我離開他那個地方,老師會送我到門口,提醒我一句,「戒律很重要」。所以這句話,我跟章嘉大師三年,這句話我想想總聽了幾十遍。他就沒有多說,只是送我到門口,「戒律很重要」,就說這一句,其他什麼話都不說。
到他老人家圓寂的時候,我跟他三年,他圓寂的時候年歲不大,好像只有六十四歲的樣子。我是在他火化爐旁邊搭了個帳篷,我在那裡住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就想,我跟老師三年,這三年當中他教了我什麼?這認真一反省,「戒律很重要」這個印象非常深刻。這就提起注意,他為什麼老說這句話,說了幾十遍?這句話印象最深刻,想想總有道理,要不然他不會常常說這句話。雖然他一生並沒有勉強我要學戒律,但是有這麼深刻的印象,認真的反省,於是就想出一個道理。什麼道理?我就想到,三代之禮不相同,三代是夏、商、周,孔老夫子出生在周朝,三代的禮不相同,但是禮的精神相同,就是禮的儀式不相同。我們中國古時候,老百姓見到皇帝要三跪九叩首,外國人見到他們的總統是恭恭敬敬三鞠躬,儀式不相同,但是恭敬的心是相同的。所以就想到三代的禮不相同。
因此,禮儀每個朝代都有些改變,就是有些修正,但是想到這是世間法,世間法的生活的水準。戒律是佛菩薩生活的水準,聖人的生活水準。我們世間禮法會因著時代變,因著地域不相同會變更,這是我們的常情。但是不能把常情用在佛法上,因為佛法是佛菩薩的生活水平,這個不能變更的,如果一變更,他就退轉了,佛菩薩就掉到凡夫來了,我就想到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想通之後,就找《大藏經》裡頭,戒律的經典找出來看看,有興趣了。曉得如果我們要想超凡入聖,要想入聖人一流,入他那一會,我們得具足他們的生活水平才行,否則的話,他們不能相容。這就對戒律開始注意,開始研究。這個觀念的確很不容易轉過來,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師,章嘉大師要不圓寂,不走,我還不會認真去想這個問題。他老人家一走,我就很認真的想一想,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什麼,我跟他學了些什麼,才發現這個問題重要。
戒律在佛法裡面有很大的分量,三藏,稱為一藏,經藏、律藏、論藏,經律論三藏,相當大的分量,而且這部分的經典很難讀,裡面許多的東西我們都不懂,看不懂。為什麼看不懂?就是因為不知道當時印度的社會風俗、習慣、禮節,不知道。不但我們中國人讀起來難懂,就是現在印度人念這個恐怕他也不懂,為什麼?幾千年前他們老祖宗的生活習慣禮儀,相信現代印度人也不會懂得。戒律有它的理論,有它的精神,有它的儀規,戒條。理論非常重要,理論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我們很容易懂,一切惡不要做,一切善事我們要做、要奉行。善惡的標準是什麼?就要依靠戒經。
這兩句話,從我們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要遵守,但是每個階段的標準不相同。譬如我們初學佛的人來說,人天的標準,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這五個層次,人天的標準簡單的說,凡是對自己有利的就叫做惡。「諸惡莫作」,凡是對自己有利的,自私自利這是惡,佛教給我們不能做,凡是對別人有利益的,就叫做善,它的標準是在這裡;換句話說,能叫眾生得利益,這個是善。眾生得利益,給諸位說,自己就得利益。自己得利益,別人得不到利益,自己得的利益不是真實的,不是真正的利益,這個道理就相當之深。所以佛教給我們捨己為人,這是最低的標準,佛教給我們捨己為人,念念要想利益一切眾生。最高的標準是與法性相應,就是與真如本性相應,與性德相應的這是高級的標準,佛與大菩薩的標準完全與性德相應。
戒律裡面,根本戒是五戒,五戒從我們初發心就受了,一直到等覺菩薩還要守。你看看比丘戒裡面,諸位打開前面的四條就是五戒,菩薩戒裡面,你打開來看看,前面五條就是這個。由此可知,五戒是佛門的根本戒,所以五戒不要看輕了,不容易!五戒要持乾淨,乾乾淨淨的一點也沒有欠缺,就成佛了。到成佛,五戒才能清淨。我們現在持這個五戒不清淨,不清淨是理所當然,為什麼?程度不夠,當然不會清淨,清淨那你就成菩薩、成佛了,你不叫凡夫。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重視五戒十善,這是一定要修的。
佛法的修學的確是重實質不重形式,你說我受戒,請戒師來給我受個戒,這是形式。這句話是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告訴我的方法,這些戒經我們能懂一條就做一條,你真正做到,這就叫持戒,你就真正受了,你發心去做,不一定要形式。形式上你受了戒,你自己做不到,根本就沒有得戒。實在說,五戒、十戒、菩薩戒,這裡面就包括八關齋戒,不要請法師授,自己在佛菩薩面前可以自己受,自己發願,在佛像面前可以自己受,由此可知它不重形式。佛門裡面最重視形式的就是比丘戒、比丘尼戒,這是自己在佛前面不能自己受的,不能自己給自己授戒,這個不許可。為什麼?這是為了要維護佛門的制度,如果自己都可以受戒了,這個制度破壞了,一定要維護佛門的制度。
但是傳戒不是個容易事情,一定要五個以上真正的比丘才有資格傳戒,這五個真正比丘到哪裡去找?現在沒有了。我們出家比丘,假的不是真的,假比丘不是真比丘。不但我們這一代裡頭沒有,諸位看看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三種》,弘一大師是近代對於戒律非常有研究的一位法師。他自己根據明朝蕅益大師,就是我們淨土宗祖師,蕅益大師也是對於戒律有相當研究的一位法師。他在明朝末年對於律學研究的聲望,就像我們近代對於弘一大師的推崇一樣。蕅益大師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比丘的種在中國就斷掉了。所以現在,從南宋以後的傳戒都是名字比丘,我們雖然受戒而不得戒。蕅益大師自己也受了戒,形式的戒要去受,受了以後,他一生不敢自稱比丘。受了之後他退了,他在佛菩薩面前退了,知道我很慚愧,我根本就不是個比丘,如果我要稱比丘,這是貢高狂妄,不敢稱。所以他自稱沙彌,他老人家自稱菩薩戒沙彌。為什麼可以稱菩薩戒?因為菩薩戒可以不必法師傳授,佛菩薩面前自己發願自己受,可以,這個可以得到的。
所以諸位要曉得,五戒可以得到,十戒可以得到,十戒是沙彌戒,菩薩戒可以得到,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是決定不能得戒的。這兩位大師都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雖然如是,但是為了擁護道場,我們還是要去受名字戒,有名無實,受這個名字戒。為什麼?受了名字戒,以後我們研究戒律,避免別人造口業,是這樣一個原因。但是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是什麼身分。學戒,我學一條我做一條,這條戒我能做,我就發心做;不能做,心裡要生慚愧心,從前大德做得到,我做不到。做不到,這條戒就不受,能做得到的我們就受。
說到戒律也相當不簡單,彭際清居士給在家同修編了一套戒律,叫《在家律要》,在家居士遵守的戒律,最重要的戒經,他編了一部,一共有四冊。裡面有十幾種,從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菩薩戒裡有瓔珞菩薩戒、有梵網菩薩戒,他選得很好。這部書是值得提倡的,尤其我們念佛人,古大德都勸勉我們持戒念佛。為什麼說戒律不容易?因為戒律絕對不是那幾條,那幾條是條文,你要曉得理論,每一條的戒律是根據什麼理論建立的?什麼因緣建立的?你要懂得戒相,戒法,法是方法,戒行,持戒的行為,還要懂得開遮持犯。每一條戒它不是死呆板的,它有開緣,開緣叫開戒,不叫破戒。在某種情況之下,這個戒可以開,那個不犯戒。條條戒都有開緣,開緣就是在某種情況之下是可以開的,你要是不開,那也是戒律持得不圓滿。什麼情況之下不能開?什麼情況之下是有開緣的?什麼叫持戒?什麼叫犯戒?統統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受持。所以通常講受戒,一定要把這個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能夠接受。否則的話,受了戒,受了戒不曉得戒是什麼,也不懂怎麼樣持戒,這是錯誤的。
有很多人為了面子,為什麼?我去受個菩薩戒,我是菩薩了。他為什麼受戒?他就混個菩薩的資格,是不是菩薩?你自己以為是菩薩,諸佛菩薩不承認,不承認你是菩薩,你是個冒牌菩薩,不是真正的菩薩。真正菩薩你要把菩薩戒做到,那才像個菩薩。這不能細講,細講起來很耽誤時間,大家注意五戒就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說到這個地方,實在講很難,太難了!「不殺生」,決定不能殺害一切眾生。但是無意當中殺害的,這是過;有意是罪,你有意去殺牠是罪。無意的,走路不小心把螞蟻踩死了,我們凡夫每天不曉得殺害多少眾生,不知道,不曉得,無意當中,這個叫過,這不叫罪。所以殺生這條戒,自己要小心謹慎,自己的家庭要保持清潔整齊,這些小東西牠就不會來,要預防。凡是像蒼蠅、蚊蟲、螞蟻,總是髒亂,這個東西就會很多。所以你一定要整齊清潔,要防範。
外國居住的環境比我們中國好,為什麼?人家地方大,居住的環境,房子都是單獨的,跟鄰居沒有隔壁。現在新加坡跟台灣都差不多,還有香港,人口太多,地太小,都要住公寓、住高樓。高樓,我一家清淨,他們家裡不清淨,那些小蟲還是會常常跑到家裡來,老鼠、蟑螂這個東西沒有法子避免。這些東西確實有害於我們身體健康,我一個人學佛,我不殺生,你家裡人沒有學佛,「你們學佛這些人專門養老鼠,專門養蟑螂,害我們這些人的健康,你這叫學佛?你對牠好,對我們都有害,你把人都害死了,你還要去照顧這些動物,你這是行什麼菩薩道!」這說得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看到家裡人拿著殺蟲劑在殺這些蟲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趕緊念佛,人家聽了心裡多難過。這樣一來,你家庭決定不和睦,就會起爭執,不學佛,家庭還很和氣,一學佛,家庭就鬧得天翻地覆。很多有這個情形,我遇到的很多。這一定要有善巧方便,那就是特別注意防範。
殺蟲劑這些東西可不可以用?可以用。用在什麼時候?不要等蟑螂出現的時候,一出現,你不是殺牠嗎?防範,譬如一個星期你在拐角上噴一次,永遠你就看不到牠,牠聞到這個牠不來了,不要等牠來了才殺牠。一個月做一次的防範,牠就不會來了,大家要懂這個道理。晚上蚊子多了,我們可以點蚊香,把窗戶打開,讓牠出去,趕牠出去。你窗戶關著,統統把牠殺死了。所以一定有善巧方便,不要叫家裡人起反感,不要叫不學佛的人毀謗佛法,這個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不殺生當然很重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但是一家人的健康,一個都市的整潔,我們每個人確實都有責任要維護的。
至於飲食這方面,學佛的同修最好勸家裡面人不要吃活的東西,買活的東西回家來殺的確是很殘忍。殺好了的,市場裡面有的是,可以買回來吃。這個佛法裡面叫三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是為我殺的,這個叫三淨肉。所以,總要盡量的勸勉家人不殺生,不吃活的東西,這也許能夠接受。同時可以常常提倡飲食的健康,世間有很多人說吃素沒有營養,總是這個觀念,你要把他這個觀念糾正過來。素食的營養決定超過肉食,你看吃長素的人,他身體的狀況比吃肉食的人,同年齡的如果到醫院抽血化驗一檢查,決定不相同。素食決定有益於健康,現在很多醫生都知道。我們學佛的人去看病,你吃長素的,確實不一樣。所以要知道,素食有益於健康。
吃長素的人,出家人肥肥胖胖的很多,容貌顏色都非常好,哪有不健康的道理!世間人特別講求健康,結果搞得一身毛病。實在講,最健康的飲食是最簡單的飲食、最單純的飲食,吃了真是沒有味道,天天吃這一樣東西。但是諸位要曉得,現在科學家證明,這是最健康的飲食。我們天天想花樣,搞這搞那的,那是不健康的飲食。最健康的飲食是簡單、單純,天天一樣。所以外國人的確比我們中國健康,他們的生活簡單,吃的東西很單純。外國人雖然肉食,說老實話,我覺得比我們中國人慈悲太多,為什麼?他們不殺生,外國人不殺生,愛護動物。你到外國,鳥不怕人的,你拿東西餵牠,牠馬上飛下來。外國人對動物保護,決定不殺害,所以在外國這些動物不怕人。小松鼠,你剝一顆花生在那裡逗牠,牠馬上就來了,牠不怕你。不像我們中國,中國人殺氣太重,小鳥警覺性很高,你沒有接近牠,牠趕快飛跑了,在外國沒有這個現象。他們吃的東西,主要吃的肉食是雞肉、牛肉,這是他們主要吃的兩樣東西,不亂殺生。所以外國的殺業比我們中國人輕,我們中國人什麼都吃,外國人看到說我們是野蠻民族,蛇也吃、老鼠也吃、貓也吃、狗也吃,什麼都吃!外國人看到害怕,他們看不習慣。不殺生要注意。
第二講「不偷盜」,這一條戒最難守,為什麼?盜戒叫不與取。這個財物是有主的,他沒有答應,我就用了,這就叫犯盜戒。譬如國家的稅收,我們總想少納一點稅,那就是盜,偷盜國家的財物。偷盜國家的財物,這個罪非常重,比偷盜一個人,罪要重得多。我們偷一個人的東西,我欠的債只欠一個人的;我要偷了政府的,偷了一點點東西,不要偷多,偷個一塊錢、兩塊錢,麻煩大了,為什麼?債主多少?全國的人都是債主。為什麼?國家的錢是老百姓納稅的錢,這個錢是全國人民各個都有分,你偷了國家一塊錢,就是偷了全國老百姓每個人都偷了他一點,所以千萬不能幹。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之後,寧可偷一個人的、偷兩個人的,為什麼?將來還只還一個、還兩個,這個要曉得。公家的東西不能偷,國家的東西尤其不能偷。我們有義務繳納多少稅,就應該要繳多少稅,決定不能在這個地方去搞你的聰明智慧,那是最愚蠢不過的事情。
比國家這個罪更重的就是三寶物,就是佛門裡面的東西。譬如這是個道場,是個佛教道場,這裡面的東西一塊錢你要是偷去了,那個罪過大了。佛經上講,這個罪過是什麼果報?地獄果報。為什麼會這樣重?道場物叫三寶物,三寶物是十方常住,這不是一個國家,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出家人他都有分,這還得了,偷到我們地球以外去了。我們在經上讀到,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道場,無量無邊世界都有佛、都有菩薩、都有出家人。所以寺院常住是一切出家人,這一切出家人不是講我們地球上,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都有分,這個麻煩大了,你偷得太廣了,這個罪就太深了,帳算不清。因此,三寶物決定不能動,這一點希望同修要特別注意。就是三寶物不能偷,國家的東西不能偷,為什麼?它結罪的面太大。所以盜戒很不好守。
你們在公家做事情,政府機關做事情,常常拿政府機關裡面的信封信紙,自己私人拿來寫信,給諸位說這叫做盜戒。為什麼?政府的這些信紙、信封,如果說可以,政府答應了,可以給你們自己私人寫信用的,那你不犯戒。如果沒有這樣說,你要是用了,你就犯了戒,你就偷盜公物。這個非常平常,中國、外國恐怕都有這樣的,為什麼?順手就拿來了,這算什麼!但是不曉得在佛家戒律裡頭結罪的嚴重。在過去,我們台中李老師他也在公家機關做事,他每次領信紙信封都要向他長官報告一下,我這個信紙信封要私人寫信用的。那個長官,報告次數多了就覺得討厭,哪一個不是這樣,你何必要囉嗦?他說我跟你講一下,你答應了我就不犯戒,我要不跟你講一下,我犯戒。這是對的,真正學佛的人他懂得。
還有「不妄語」,不妄語很難做,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人總是希望多賺一點,你要多賺一點,當然打妄語。我這個東西明明賣兩塊,我告訴你,我進貨的時候就是四塊錢本錢進來的,我怎麼能賣你那麼便宜?總想多賺一點,這就打妄語。你說不打妄語,不打妄語不能做生意、不能賺錢,這個問題嚴重了。有很多做生意的人來問我,他說法師,怎麼辦?我們這個戒不敢受,沒有辦法受,在這個社會不打妄語不行,人家都聽騙,講真話他不相信。我告訴他這個東西成本兩塊錢,人家決定不相信,為什麼?大家都打妄語,他怎麼會相信你一個人是老實人,不相信。所以來問我,怎麼辦?
我就告訴他,條條戒有開緣,我說你做生意可以打妄語,可以多賺他一點,能多賺盡量去多賺,可是要記住,如果賺來的你自己去受用,那就有罪過。譬如說這個毛巾,我的成本兩塊錢,我的利潤是加一倍,這是合理的利潤,我賣四塊錢,我賺一倍,這個夠了,這個利潤很大了,賺一倍。這是舉個比喻,我沒有做過生意,不懂。這個合理的利潤是我們自己賺的,如果再要多賺他一些,幹什麼?替他做功德。把多賺來的錢,這個人你叫他在佛門裡做點功德他不幹,他不相信佛法,他一毛也不拔,我們用這個手段多賺他一些,替他做功德,迴向給他,替他在佛門裡頭種個種子,這你是行菩薩道,這個叫菩薩商人。你要會做菩薩商人!這個妄語是有價值的,這個妄語是利益眾生的妄語,不是傷害眾生,不是害他,是利益他;不是自利,是利他。諸位曉得這個原則,你們做生意,儘管放心大膽去做,要曉得這個道理。
「酒戒」這一條,飲酒,這條也非常嚴格,決定不能故意飲酒。但是酒的開緣很廣,譬如藥可以用,酒和藥,中藥裡面很多藥是用酒做藥引子,這個可以用。酒還可以做配菜、做佐料,料酒,這個可以用。還有年歲大的、身體不健康的人可以用,它是促進血液循環,你血液循環不好的話,能夠幫助血液循環。乃至於出家人,我過去見到一個老法師,我認識他的時候七十多歲,他每一餐吃飯都喝一杯酒。我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就很奇怪,這個老和尚每餐吃飯喝一杯酒,怎麼想也想不通,又不敢問他。到以後才明瞭,他身體衰弱,幫助血液循環,這是可以的,這有開緣。以後我們看到戒經裡有,有這個開緣。
皮衣服不能穿,穿皮衣服跟吃肉一樣的,皮衣服你是要把動物殺死,剝牠的皮來做衣服。所以穿皮衣服、皮鞋都跟吃肉是一樣的。但是現在有很多人造皮,那可以,那沒問題,那個沒有殺生。毛衣,像羊毛毛線衣可以,為什麼?那是剪牠的毛,沒有殺牠,那是羊毛剪下來的,沒有殺牠,我們學佛的人可以用。但是皮衣服最好不要用,用的話,懂得佛法的人會譏嫌的,說你沒有慈悲心。但是七十歲以上,非皮衣不能保暖的,可以用,可見得它是有開緣的。在某種情況之下,身體衰弱的時候可以用,如果不是在這個情況之下,不能用。所以條條戒都有開緣,我們要曉得。
至於『齋』,齋是指日中一食,這個叫齋,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持午。持午不是講的午時,午時,十一點到一點鐘都是午時,兩個小時。佛法裡面講過中不食,就是日中,日中每一天的時間不一樣,每天相差四秒鐘,天天不一樣。所以真正持午的人,你用的日曆應當用天文日曆,天文日曆記載的,比如說今天幾月幾號,今天是幾點幾分幾秒日中,你不能過這個時間,這是非常嚴格的。但是你要懂得,持午的用意在哪裡?保持心清淨。所以齋是齋心,是清淨心,是取這個意思。這個地方的齋戒,如果從形式上來說,就是日中一食,受持佛的戒律;如果從廣義上來講,就是齋心,心地清淨。
戒律就是守法,守佛陀的教誡,守國家的法律,遵守社會的風俗、習慣道、德,都在戒這個字裡面。所以戒這個字裡面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這不是狹義的,這是修學的基本。
【起立塔像。】
這是我們要隨分隨力去做。『塔』是供養佛舍利的,『像』就是佛像,這兩個字的意義,要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要建立道場。像你們諸位同修,大家同心同力在此地建立一個弘法團,弘法團是不是塔像?是的。但是弘法團這裡沒有佛舍利,諸位要知道,佛的經典就是佛的法身舍利,比佛留下的靈骨還有價值。為什麼?佛的靈骨你看看,你自己得不到真正利益,你不能開悟。所以,佛滅度之後,三寶裡面最重要的是法寶,一切經典是佛的法身舍利,經典所在之處就是塔廟,就是這個意思,大家要懂得這個。
佛像,我們道場供的有佛菩薩的形像,甚至於諸位家庭裡面,你家裡有經典,家裡面也有佛像,這就是起立塔像之一,使我們自己有個真正皈依處。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我們依靠三寶來修學,從住持三寶啟發我們的自性三寶。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修學課題。
【飯食沙門。】
『飯食沙門』是奉事師長裡面的一個意義。沙門是出家人,傳道之人,就是傳持佛法之人。這樣的人他不事生產,出家人他沒有做經營生利之事,換句話說,他沒有去做賺錢的事業。他的生活怎麼辦?要我們在家的同修去供養他,所以在家信徒有責任供養出家人。但是供養出家人,只是供養他一缽飯而已,沒有叫你供養別的。戒經裡面講四事供養,四種事情供養,第一個「飲食」,他天天要吃飯,一定要供養他飯食。第二他要穿衣服,所以要供養他「衣服」。他是凡夫,還沒有什麼大成就,他晚上還得要睡覺,睡覺要供養「臥具」,臥具就是我們講鋪蓋,墊的、蓋的,這要供養他。第四種「醫藥」,他生病的時候供養醫藥。所以佛規定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就這四樁事情。
現在這四樁事情,因為大家都圖方便,你說你在家裡煮了菜飯拿來多麻煩,「法師,我把鈔票給你代替好了,就不要這麼麻煩了」,你也省麻煩,我也省麻煩。四事供養都用代金,換成代金,供養就愈來愈多。如果沒有代金,你說飯,你們大家供養的吃不完,那沒法子,留到明天會壞掉,不能儲蓄;衣服多了,擺的地方也沒有。所以佛的制度好,現在用金錢來供養的確是不如法,這裡面弊病、過失非常之多。現在出家人心不在道,原因在哪裡?大家供養的錢太多。所以我常說,現在出家人不好,為什麼不好?都是你們居士害的,你們居士不害這些出家人,出家人各個都好。初發心的時候,成佛有餘,一出家之後都被你們害慘了。供養太多,錢也多,衣服也多,甚至於還供養房子、供養地,不得了,他沒有多久又成家立業了,這個問題嚴重,成家立業,這很可怕,非常可怕。所以出家人如法不如法,我們在家信徒要負很大的責任,這一點千萬要記住,這裡頭有因果報應。出家人將來墮落,閻羅王一審問,你為什麼發心出家的?他說某某居士供養我多少,那個供養我多少,全部把你們拉過去,你們一個都逃不掉,這個要曉得,一個都逃不掉,他是主犯,你們都是共犯。所以,對於供養一定要非常謹慎。
我學佛這麼多年,苦頭吃得很多,一般寺廟裡不歡迎,不讓我去住,一般出家人看到我也搖頭,為什麼?把他的財路都擋住了。所以哪裡都不歡迎我。到處請我講經弘法的統統是居士道場,從來沒有法師的道場請過我,沒有過,我一生都沒有遇到過,這是我跟大家講真話。對於弘法利生的法師大德,包括居士,都應當要供養。他生活很清苦,能夠過得去,他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力研究佛法、修持佛法、弘揚佛法,這是要我們去幫助他的。底下一句說:
【懸繒然燈。散華燒香。】
這是我們要修持的。這兩句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我們到了佛堂裡來,幔就是『繒』一類的,把它掛在這邊,這是莊嚴具,幡、幢、旗幟都是這一類的,叫我們懸掛。『然燈』,像在佛前點的油燈,甚至於點的電燈。這是給你講的這樁事情,你要懂得佛說這個話的真實義在哪裡,你看我們念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真實義在哪裡你要知道。古時候,幡、幢、繒、幔是莊嚴具,它特別的用意,它是訊號、信號。因為佛法是師道,佛法是教學、是師道,師道是非常尊重,尊師重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所以佛法裡不招生的,學生是自己慕名到這裡來求學的,沒有老師去招生的,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古時候沒有招生的。沒有招生,人家怎麼曉得這個地方有善知識在這裡教學?寺院道場前面都有旗杆,你們道場前頭也有三支旗杆。這旗杆是什麼用途的?不是掛國旗的,現在旗杆都掛國旗,從前寺廟裡旗杆不是掛國旗的,是懸掛幡幢。幢是圓筒,有點像飛機場那個風筒一樣,是布做的,裡面是空的、圓形的,幡是扁的,是掛這個東西的,這是佛教的旗幟,它代表信號。如果今天我們這裡講經說法,我們這旗杆上把圓形的幢升到上面去。外面遠遠看到旗杆掛著幢,今天這個地方有講經,要想聽經的都來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它代表訊號。如果我們這邊做法會,就掛上幡,幡多半是法會用的。一看到扁扁的幡,今天這裡有法會,我們沒有事情,去參加法會,就去了。所以從前沒有通知,也沒有廣告,也沒有一個傳一個,大家看到自動的來。所以這是訊號。
叫我們去做這些事情,實在講就是叫我們把佛法的機緣傳播給大眾。現在不要搞這個形式,這個形式失去意義了。現在一出去都是大樓,這個旗子升起來,外面人看不見,你旗杆太矮了,看不見,不發生作用。現在應該怎麼做法?登報紙、撒廣告,搞這個,這就是懸繒、懸幡,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想把這個消息告訴大眾,我們在報紙上登一則,今天某個地方有講經的消息,外面人看到這個廣告來了,這就是你幫助佛菩薩接引大眾,意思在此地。所以現在懸繒、懸幡的用意諸位要曉得,就是把這個消息傳播給大眾,是這個意思。
「然燈」,燈代表智慧,智慧光明,要把自己的光明照耀一切眾生,這是然燈的意思。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就是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才藝、用我們的力量,盡心盡力服務大眾、服務社會,是這個意思,這是然燈的意思。你千萬不要以為我沒有智慧,我在佛面前點一盞油燈,希望我就開智慧了。那天下沒有智慧的人統統來點燈,全都開了智慧。說老實話,國家就不要辦學校了,辦學校多麻煩,國家點幾個大油燈,我們全國人都有智慧了,不就行了嗎?這是迷信。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前面點這盞燈,是常常提醒我們自己,我們要犧牲自己,為社會、為大眾、為國家盡心盡力服務,是這個意思。燈很亮,照別人,燈油一剎那一剎那慢慢就燒乾了,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取這個意思,諸位一定要明瞭。
我們中國佛教有燃香的習慣,出家人在頭頂上燃香,在家人在手臂上燃香,這個燃香也就是代表這個意義。我在佛前發過這個願,我要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就是這個意思。常常看到自己燃的香疤,就要想到我曾經發過這個願,自己既然發了願,自己一定要做到。所以燃香不是戒疤,有很多人說,你受了戒,你有戒疤。戒沒有疤,戒有疤的話問題就嚴重了,你們受了五戒,就有五個疤,要受菩薩戒,疤就更多了。這個要曉得,這是燃燈的用意。
『散華』,散是散布,華是代表因行,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萬行。花,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因,供的果代表果報。散華真正的用意,就是把佛家所講的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道理普遍傳播,告訴別人,這叫做散華。不是叫你拿花到處去散,散得滿街到處骯髒,我聽說新加坡亂丟東西要受處罰的,你們到處散花,那就是觸犯法律。要懂得佛家所講散華真正的意義。由此可知,散華就是傳播佛法的功德、利益,勸勉一切同修努力修學,是這個意思。
『燒香』,香表信,香表戒定,「戒定真香」,又表「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五分法身香。燃香表這個意思。可見得你要是真正懂得這個意思,你每天也不燒香,你也不燃燈,你也不供花果,你的佛法修得圓圓滿滿,一點都沒有欠缺,為什麼?你懂得實質。這些是形式,形式是啟發我們自己,怕自己忘掉,常常提醒我們自己。如果自己有高度的警覺心,甚至於已經培養成習慣了,這個形式就不太重要了。寺院道場裡面一定要陳設這些形式,為什麼?啟發初學佛的人,幫助他們,啟發他們的。
自己在家裡面,實在講不太重要,尤其是現在家庭住的房子,房子都很低、很矮,站在那裡手都可以摸到天花板。你要燒香,不到一個月,你天花板上都薰成很黑、很骯髒,你一家人看到都難過。你說我不燒香對不起佛菩薩。決定不會,佛菩薩不重視這個香,佛菩薩那是寶香,我們這香聞到嗆鼻子,好難聞,這個諸位要知道。佛菩薩不會見怪,你不要把佛菩薩看得心量那麼小,那你低估了佛菩薩,他不會見怪的。所以在家裡不要點燈,你縱然燒香燒一支就夠了,也不要燒很長的香,燒好香,一支決定夠了,決定不要引起一家人的反感,這個非常重要。可見得這些講的統統都是我們實質上修行的綱領,佛提醒我們。
【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以這種修行來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段就是中輩往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下面就是阿彌陀佛臨終接引我們的事了。
【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
佛的化身來接引你往生到極樂世界。
【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
這種盛況跟上輩往生非常相似,不過是化彿來接引你。前面上輩是佛的報身來接引你,這是你見到佛的化身,化身跟報身沒有兩樣。
【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七寶池中蓮花化生。
【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這個地方要注意到『不退轉』,這是一定的,也是圓證三不退。『無上菩提』跟『功德智慧』比上輩的差一點,比不上上輩。除此之外,跟上輩往生的人沒有兩樣。他的受用、神通、道力都沒有兩樣,只是功德智慧差了一點。再看底下一段:
【其下輩者。】
這是講下三品往生的人。
【假使不能作諸功德。】
像前面所講的這些都做不到,都沒有能力做,或者是沒有機緣做。我們想做,這個地方沒佛法;想建立道場,沒有人學佛,這確實是很多。今天佛法在世界上最殊勝的是新加坡、台灣、香港,這是最勝的三個地方。其餘的地方縱然有佛法,沒有這樣殊勝。像我們這樣的盛會,台灣有,香港就沒有。香港長年不斷的講經,能有一百個人聽就不錯了,就算很多了。我還聽說有二、三十個人聽的,在其他國家地區那就更用不著說了。演培法師不是曾經在新加坡住一段時期,到美國去了嗎?他老人家告訴我,我去年來的時候他跟我講,沈家楨居士請他到美國去,他也不知道美國的情形就去了,就辦了手續準備移民到美國去。一到美國,沈居士請他在紐約大覺寺講經,聽眾有五十多個人。講完之後,裡面就有老居士讚歎老法師,老法師法緣殊勝,非常難得,今天有這麼多人來聽。他說我聽了這句話,我心都涼透了。他說我在新加坡講經,聽眾有幾千人,到這裡五十人是最多了,空前絕後了,這還得了,這裡不能住。所以他說不行,不能住,美國給他辦了綠卡他也不要了,又回到新加坡來。他給我講,我們是講經的法師,講經的法師就要聽眾,沒有聽眾還搞什麼?
美國沒有聽眾,美國有五十個人就相當多了,能夠到一百個人非常稀有,稀有的盛況,不容易。所以他聽說我在美國講經,他都很驚奇,他說你怎麼講的?我告訴諸位同修,我在美國聽眾最少的大概十幾個人,不到二十個人,最多的時候也有三百人,算是法緣相當殊勝的。通常在一般地區講經,大概是有八十人左右的樣子,聽眾有八十人左右的樣子。聽眾最多的是洛杉磯,在洛杉磯講經大概有兩百多個聽眾的樣子。加拿大的溫哥華聽眾多,長年講經可以保持聽眾兩、三百人。像這樣的場面,國外沒有,尤其是天天講,誰有工夫來聽?所以外國的佛法比我們這裡差遠了。這個地方淨宗學會最後成立,但是在所有淨宗學會裡面第一殊勝,真正是難得。緣分很重要,沒有緣分沒法子,所以這就是『假使不能作諸功德』,有本身的條件,還有外在的條件。可見得因緣聚會是很難得的一樁盛事。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句話,諸位要記住,上輩、中輩也有,下輩也有,可見得這一句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一定要做到『一向專念』,就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下面這些條件,這是講修善、修功德,不能像前面修多功德,也得要盡心盡力去修學。
【歡喜信樂。不生疑惑。】
這個一定要做到,就是對於這個經典、對於這個法門,聽了之後從內心裡面生起真正的歡喜、相信。樂是愛好,喜歡這個法門,喜歡這個經典,叫『信樂』。『不生疑惑』,對於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對於經上講的修因,就是修行的方法,決定不懷疑、不迷惑。
【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要真誠,以真誠之心嚮往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這是下輩的因。可見得下輩因裡面,的確在自他緣不足的情況之下專修,所謂是不能利他,一定要自利。有能力利他,那不能完全自利,一定要利他。也許有人說,我要利他,對於我自己修行是不是會妨礙?在理上講是有妨礙,耽誤自己的修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但沒有妨礙,你的功德更大。為什麼?大慈菩薩曾經講過,你能夠勸兩個人往生,這個功德就超過你一個人往生;你能夠勸十個人往生,你這一生當中勸別人念佛,真正有十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慈菩薩講你是真正的菩薩。如果你所勸的這些人當中有一百個人往生,他說你就是阿彌陀佛了。這樣說起來,勸人往生比自己修行還要重要。
你果然勸這麼多人往生,你想想看你自己會不會往生?你自己縱然不念佛我相信也會往生。為什麼?到你臨命終時,這些人都會告訴阿彌陀佛,我們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勸來的,現在他壽命到了,佛,我們一道去接他,他就來接你來了。所以你放心大膽不要害怕,勸的人,去的人愈多,換句話自己往生是愈有保障。這些人,到時候阿彌陀佛忘掉了,他們不會忘掉,他們會照顧的,這些人都會跟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所以,應當要盡心盡力勸勉別人修學淨土求願往生。
【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
這也是在夢中感得化佛來接引,同樣他也是決定往生。為什麼?因為他的功德不如中輩,所以在臨終的時候是在夢中見到佛,夢到佛。在臨命終的時候夢到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妄念,是佛的感應。他這個夢會清清楚楚,佛來告訴他什麼時候來接他,他會清清楚楚。有的福德厚一點的,他也會說,我已經夢到佛,佛來跟我說大概這幾天就要走了。他心裡就知道了,到時候佛會來接他。
【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這是『功德智慧』比中輩又次一等,除此之外,前面說過,他的受用、他的神通,就像天眼、天耳、他心,這是沒有差別的,因為四十八願裡面講過。
三輩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後面還有一段,不在三輩之內的。古人曾經說,後面這一段叫「一心三輩」,因為前面的三輩是專修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後面這一段不是專修的。前面專修的,萬修萬人去,你依照這個方法,總在三品之中,決定往生。後面不是專修,是指修學其他法門,最後求生淨土的。像智者大師、馬鳴、龍樹,他們修其他法門,最後發願往生。禪宗裡面也有很多,密宗裡面也有很多。是講修其他法門、其他宗派,最後覺得功夫不得力,回過頭來念佛也行。只要肯回頭,臨終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這是指這一類的人。這一類也非常重要,譬如我們同修當中,在沒有遇到這個法門之前,也學了很多其他的法門,我們還行不行?行,你只要回過頭來專修,決定成就。
【若有眾生住大乘者。】
這句話就說明這一類往生的人的身分,他們統統都是修學大乘佛法的人,大乘一共有八個宗派。統統是修學大乘的。
【以清淨心。向無量壽。】
這一句就是信。
【乃至十念。】
這是行。
【願生其國。】
這是願。你看看《彌陀經》上講的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他有了,他具足,他信,他願,他也修行。信是非常重要,『以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對於西方淨土沒有懷疑,決定沒有疑惑,他是真正發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的是這個心,清淨心。『向無量壽』,就是向著阿彌陀佛。『乃至十念』,這是講行,他行少。這十念有兩種講法,一種是在臨終的時候十念。他一生學其他法門,臨終的時候才曉得功夫不得力,或者是地獄境界現前,就是三惡道境界現前,他恐懼了。這樁事情我們每個同修都要記住,所謂惡境現前是什麼?到臨命終的時候,見到自己的家親眷屬,見到已經死去的父母、祖父母、親戚朋友,他們來了。你看往往病得很重的人,他說哪個人來了,他在那裡,你們看見沒有?常常有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家親眷屬?不是的,《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冤家債主變現你的家親眷屬。他要是冤家債主身分來,你一看到害怕,你不會跟他走。他變,變你的家親眷屬來誘惑你,你就會跟他走了,跟他走之後,他就來報復你。《地藏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些相絕對不是好現象,有這種相現前,趕緊念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這個相逐漸就沒有了,佛再念幾聲,阿彌陀佛相就念來了,你就跟阿彌陀佛去了。
在唐朝張善和,殺牛的,他在死的時候看到許多牛頭人,牛頭馬面來了,那是向他討命的。他很難得就是臨終的時候頭腦還清楚,還沒有迷惑,因緣也巧,叫救命的時候,剛好有個法師出家人從他家門口過,聽到裡面喊救命,就進來看看。他就大叫,好多牛頭人來了,問我討命。這個出家人趕緊點了一把香,交給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大聲的念,念了不到十聲,他說牛頭人沒有了,阿彌陀佛來了。他跟阿彌陀佛往生去了。一生殺牛,從來沒有聞到過佛法,臨命終時才碰到。這是臨終十念往生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這個十念,一個是臨終,另一個就是因為他修學別的法門,修學別的法門他也帶修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怎麼修法?就是早晚十念。譬如他也有很多功課、很多法門,但是他早晚還是有十念,就是他的早課、晚課加上十念法。十念法是專修西方淨土的,將來別的法門修了不得力,用不上,這個十念法起作用,也能夠往生。所以,這個就是修學其他法門的人,加十念法。但是這個十念法,要「用清淨心,向無量壽」這才有效果。如果沒有清淨心向無量壽,雖加上十念法,還是不能起作用。換句話說,加上十念法,不能把這十念法看輕,不可以把十念法當作助修,十念法是自己的主修,同樣認作主修,這個才有力量。
『願生其國』,這個地方沒有講發菩提心,但是願生其國就是發菩提心。可見得這一類往生的人,也不違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並沒有違背這個原則。
【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
這段與前面一段類似,但是有一點不相同。前面這段是講「住大乘者」,是一般修學大乘佛法的人,後頭這段不一定是修學佛法的。像我剛才講張善和的故事,他一生殺牛,沒有聞到過佛法,就是臨命終的時候,這是要命的時候,法師教他,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聽了這句話。這一句話是『甚深法』,這是很多人忽略掉了。諸位要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卷《阿彌陀經》,說《阿彌陀經》也就是說這《無量壽經》,是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當中第一甚深。不是第一甚深,哪有那麼大的效果?能夠叫一個墮地獄的人,立刻就成佛。
我們從前對於佛的能力常常抱持懷疑,以為經上常常稱讚佛萬德萬能,還有很多教下的法師不承認這句話,說萬德萬能是讚歎、讚美的話,不是真的,佛也有所不能,佛的能力也有限。我們乍聽之下的確是有道理,佛的能力是有限。佛有沒有能力叫一個墮地獄的眾生馬上成佛?如果佛有這個能力,那我們承認他真的是萬德萬能。佛有能力叫地獄眾生立刻成佛,我們現在造的罪業是很深重,還沒有造墮地獄的罪,那佛應該有能力叫我們馬上成佛,有沒有能力?真有。問題是我們自己業障深重,不相信。佛真有這個能力,什麼能力?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所以這個地方的問題是你『聞甚深法,即生信解』,「即」是快,立刻你就相信,立刻就理解,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叫你念這句阿彌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馬上就相信,馬上就照做。這個難得,這是無比的善根,立刻他就接受。
所以諸位同修你們的善根深厚,有些同修第一天聽講他就相信,就接受了;還有些同修,聽到今天他相信了;還有些同修,大概要把這個經聽完了,你才相信,這個也很難得。縱然聽完了,一個月你就信了,不簡單!有多少人多生多劫都不能相信,你一個月就相信了,真是稀有,這個不容易,諸位可以說,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會裡面成熟了。所以新加坡人將來作佛的人多了,你們一往生就作佛,作佛的人太多了,這個地方是福地。你們不要移民到國外去,外國沒有福,這裡有福。到外國去,換句話說,你福報不夠才跑外面去。有福的人不會去,福地福人居,沒有福的人跑到外國去,有福的人住在這個地方,福地福人居。
再往下看,『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這一段是講一念往生的。前面是十念,就是十念通於平常,平常修十念法,也通於臨終最後的十念。這一段講的因緣就更稀有了,第一稀有,臨終一念。這個一念的條件是「一念淨心」,這個一念淨心跟諸位說等於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一絲毫的雜念都沒有。像張善和的例子,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那是要命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發心跟我們平常不一樣,他發心最勇猛,沒有比這個時候發心更勇猛了。他這個心非常的懇切,這個時候一句佛號的確抵得上我們念一輩子的佛號。這一句裡頭特別著重的就是一念淨心,這個一念淨心跟前一段裡面所講的清淨心是一樣的境界,一樣的意義。用這樣的心來念佛。
我這一次在此地勸勉同修,你們要認真修學這個法門,要把自己的基礎真正打穩固,就是你將來決定不會動搖,你的清淨心會現前。你一定要把淨土五經從頭到尾念十遍,為什麼叫你念十遍?這十遍的用意是不生疑惑,這經上講的。你要沒有這個十遍,你對於極樂淨土你認識不清楚。不清楚,別人講這個法門殊勝、那個法門殊勝,你心裡會動搖,你又會想試一試,他講得那麼好,我應該去學一學,或者我要去跟他學一學比較比較,你總是有妄念起來,你不能死心。十遍念了,你對西方極樂世界就有真正認識、真正了解,其他任何法門再來勸導你、誘導你,你的心不會動搖。所以這個目的就是經上講的不生疑惑,希望大家能做到這一點。
又勸諸位在三年當中把這部經念三千遍,這是什麼意思?這個意思是獲得清淨心。這部經念三年,我們心定了,心裡不想別的,一天到晚就想這部經,把一切妄想、雜念漸漸的消除。現在有很多同修說我的妄念很多,煩惱很重,怎樣斷都斷不了。你把這個經好好念三千遍,就斷掉了,縱然不能完全斷掉,會減少很多。你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就生智慧,然後你念佛,這個佛號才得力、才有力量。現在這個心是妄心,妄想心、雜亂心,所以念佛號不得力。你雖然天天念,一天念到晚,你沒有感受,好像念跟沒念還是一樣,沒有什麼改變,真的就是這樣,為什麼?不得力。你能夠用三年打下基礎,以後你的佛號會得力,你會覺得佛號念得真的有效果,真的有一股力量,改變了自己。所以這個很重要,這是方法。
【此人臨命終時。】
這個『此人』是講前面兩種人,一個是以清淨心十念往生的;一個是聞甚深法,即生信解,是一念心往生的,這是指這種人。
【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
他們往生見到的也是阿彌陀佛的化佛,就像前面,也不能完全看前面下輩的,因為經上講的好像是下輩的境界,其實看你當時一念力量的強弱,如果強的話也能到中輩、上輩。所以這叫「一心三輩」,這是一念三輩、一心三輩。這個裡面層次不一定,差別很大,看你的信願行力量的強弱,但是最低的也跟前面下品一樣,決定往生。經上這個字用得非常肯定,『定生彼國』,決定生。
【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成就,可以說沒有差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是早晚之事,決定成無上正等正覺。
到此地把「三輩往生」給諸位介紹出來了。底下一章「往生正因」也是非常重要,這是把三品裡面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佛告訴我們。底下一章告訴我們往生的正因,這一章重要,這個正因是貫穿了三輩九品;換句話說,一定要學習的。所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怎樣修,這幾章就是我們生活的規範。我們平常怎樣生活,怎樣處事待人接物,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示。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