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七集) 1989/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02-014-0017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四頁倒數第五行,就是經題的第四段:
【無量壽。梵語阿彌陀。阿彌陀三字是密語。含無量義。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
經題裡面『阿彌陀』這個字梵語翻作無量,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如果連佛稱,阿彌陀佛,佛是覺的意思,所以它的本義是無量覺,是這個意思。無量含義就太多太多。世尊在經上解釋,說了兩個意思,無量光、無量壽,說這兩個意思。光代表空間,光明遍照;壽是代表時間,就是過去、現在、未來。說無量光跟無量壽就是我們現在人所講的時空,用時空這個意思把一切萬法統統都包括在其中,沒有一法超越時空之外,所以說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樣樣都是無量。
在許多意義當中,諸位要知道,「無量壽」是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如果沒有壽命,其他的一切,縱然是無量也等於落空,誰去享受?所以無量壽是一切無量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意義。有無量壽其他依正無量才真正能夠受用得到、能夠享受得到。所以這一個字,就這個意思特別重要!
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講它的莊嚴,這個莊嚴是佛學的名詞,佛學裡頭有個術語,拿到我們現在的意思來講,就是它第一殊勝、第一美好。莊嚴有美好的意思。極樂世界最美好的是什麼?是他的壽命長,壽命長遠。所以從經典裡面講的修學,在他方世界,從凡夫修成佛是多生多世,生生世世才能完成。為什麼?壽命短促,沒有那麼長的壽命。西方世界人的壽命是無量;換句話說,他有足夠的時間來修學,所以西方世界修行成佛,決定是一生當中的事情。
講到往生,這是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包括我們這個世界,說得更小一點就是包括我們這地球上的眾生。往生是一生,往生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它,往生是人活著去往生的,如果說往生,人死了去往生,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絕對不是死了才往生的。因為你臨終的時候人並沒有斷氣、並沒有死,看到佛來接引你,你跟他去了;換句話說,我跟阿彌陀佛走了,這個人才死,不是死了以後跟著阿彌陀佛去的,這個觀念一定要搞清楚。如果人死了以後跟阿彌陀佛去的,這就是隔一生,這是第二生的事情,並沒有死。所以往生是活著往生,這才叫一生成就!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無量壽,這是不退成佛。所以這個法門,真正來說,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就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決定不能夠誤會。
還有佛門裡面講超度,這個事實也要搞清楚。超度有沒有效果?是決定有的!能不能幫助這個人往生?不容易,很難很難,這點也要搞清楚。我們在中國超度最著名的事跡裡面,《梁皇懺》這是非常著名的超度的佛事,一直流傳到今天。梁皇就是梁武帝。梁武帝的妃子過世了,在世的時候造的罪業不少,死了以後,梁武帝非常懷念她,請這些高僧大德來誦經作超度佛事。主持這個佛事的人是寶誌公。寶誌公在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就是佛教的歷史《高僧傳》、《神僧傳》裡面都有他的傳記,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換句話說,這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親自主持超度法會,也只能將梁武帝的妃子,從惡道超度到忉利天,只能到這個地方。這是我們所看到的,我們自己要警惕,一定要覺悟。
再看像安世高,安世高的傳記在《高僧傳》上有,《神僧傳》裡面也有,因為安世高的確有神通,知道過去、未來。他在中國翻經告一個段落之後,他到江南,漢朝的首都(後漢的首都)在洛陽。他渡過長江到現在的江西南昌去度他一個老同學,這個同學是前世的,前世的老同學,這要是沒有神通做不到的。這個老同學做了龍王,我們講龍王,就像我們現在台灣,台灣媽祖是龍王。他那個龍是九江旁邊的[共+阝]亭湖,[共+阝]亭湖的水神。這個人,他這個同學過去跟他一起修行,所以有智慧、有福報。有智慧,這個神就很靈,知道過去未來,問他什麼都很靈,很靈驗,所以信徒多,供養多,這是他有福報,所以神有很大的福報。他也有智慧、有神通,我們講神通實際上是智慧。
他渡江到共亭廟,這個神就託夢給廟主。廟主就是寺廟的主持人。託夢給主持,告訴他什麼時候有個高僧到這邊來,你要好好的招待他,他跟我過去是什麼樣的關係,好好的招待他。這廟裡面就老早就準備好了,看到船來的時候,排隊迎接,把安世高迎接到廟裡去。安世高進了這個廟之後,就給這個廟神說法,但是他說的言語是梵語,所以旁邊的人聽都聽不懂,不知道他說的什麼,他用梵語說的。說到最後,他就叫神要懺悔。因為他作神這個階段,差不多是方圓一千里以內的都去拜這個神,如果你要去不拜他,你走這條路常常不順利,或者船翻淹死了,你拜他,他就一路平安,他保佑你平安。所以這個神有瞋恚心,這樣造的業就不少。於是乎勸這個神現身,現身給大家看來懺悔。這神真的就現身了,就從佛龕後面鑽出來,原來是一條大蛇,很長的一條大蛇。
見到安世高流眼淚。神於是就說,交代廟主,把他所有人家供養的這些財物統統交給安世高,請安世高給他修福、給他培福,以後這個蛇就死了。死了的時候,這是鄉下人見到了,看到很長很長的一條大蛇,所以那個地方以後叫蛇村,這個故事就是這麼來的。安世高就把他這些錢財帶到南康,就是現在的南昌,江西南昌。在南昌建一個寺廟,就用他的錢,這個寺廟叫大安寺。可能這個神過去生中在安息國的同學,他們兩個是同學,叫大安寺。這個寺廟是我們中國江南第一個寺廟。這個神就變成一個穿白衣服的童子,因為那時候他們乘船,他從空中降落在船頭上,向安世高拜了三拜就走了。安世高就說他到忉利天去了,生天去了。以這個培福幫助他生天。這些都是什麼?真正得道的高僧就是超度也只能把你超度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什麼人都沒有能力幫助你了,往上去要靠自己。因為夜摩天以上要靠定功,定功不是別人能夠給你的,福報可以給你,定功沒有辦法給你。所以那個要靠自己修行,這是應當要曉得的。
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曉得往生淨土一定要靠自己努力,靠別人幫忙靠不住。臨終人助念,這個要助念是提醒自己,要自己真正願意去才能去得了。臨終縱然有人幫你助念,你不想去還是去不了,這個事情是事實。我剛剛出家沒多久,圓山臨濟寺就有這麼一樁事情。臨濟寺在我出家之後不久,不到幾個月就成立了一個念佛會,那時候會長是王大松居士,副會長是林道棨居士。這些人統統是福州人,所以那個時候他們說臨濟寺是福州幫。裡面的法師,外籍的人只有兩個,兩個包括我一個,另外還有一個法師是東北人,其餘的全都是福州人,統統是福州人。這個念佛會裡面的成員是以福州人佔一大半,他們同鄉這樣的關係在那邊成立個念佛會。
林道棨居士,當時他的職業是台灣銀行的襄理,地位相當高。到第三年,你看他平常,他在念佛會也會敲打領導大家念佛。到第三年他得病的時候,他得的是癌症,很痛苦,我們去看他,勸他念佛,他聽不進去,聽到佛號就討厭。我們在那個時候,這給我們很大的一個警覺性,平常不但自己念佛,領眾念佛求生淨土,到緊要關頭的時候居然是排斥念佛,非常痛苦,這樣死去的。
從這個地方去看,福報不能不修,人不能沒有福。念《彌陀經》,才想到那一句話重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林道棨可以說善根有,因緣也具足,臨終的時候才看出他福報不夠!所以修福非常非常的重要,要認真來修福,希望臨命終時沒有障礙。他那個障礙是在臨終才現出來,現出來沒有法子挽救。所以我們如果不見到這些事情,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臨終時候親眼看到這個事實,才曉得人不能沒有福報,福報要認真的去修。這個林居士因為他自己地位高,有地位、有身分,雖然是一個很虔誠的老居士,但是平常處事待人接物傲慢這個習氣是真有,這就是大障礙、大煩惱。
我們中國人也常說「學問深時意氣平」,這不是講學佛,世間真正有學問的人心平氣和,不會動怒的,沒有瞋恚心的。佛法的修學,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講,初禪以上沒有瞋恚心,如果還有驕慢、瞋恚,我們可以能夠斷定他,他那個定功再深,也是欲界的定,絕對沒有到色界天。欲界譬如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四層天的功夫,驕慢、瞋恚完全沒有了,這才能到初禪。所以學禪不容易!我們看學禪,有的時候真正他有一點功夫,他沒有功夫的時候很謙虛,一有一點功夫就傲慢了。
就像倓虛老法師講的,諦閑法師還有一個徒弟。上次給你們講的是念佛的徒弟,他念了三年佛,那麼樣自在往生,站著走的。他說他還有一個學禪的徒弟,那個比這個念佛的徒弟還要早。這個徒弟是老和尚好像出家沒有多久的時候(最早年)收的這個徒弟。這個徒弟也是跟到老和尚,聽他老人家講經心裡非常歡喜,一定要跟他出家。但是他以前結過婚,他還有一個小女兒,那個時候女兒大概是五、六歲,很小五、六歲,他要跟他出家。老和尚就給他剃度了,但是他的太太不同意,太太反對,他堅決要出家。出家之後,他太太就自殺了,跳河自殺,小女兒就讓給他親戚去撫養。
他喜歡參禪。諦閑法師是天台宗的,傳天台宗的,這是教下的。他有意思學禪也很好,就把他送到江天寺。江天寺在當時在中國禪宗是第一道場,最有名的一個禪宗道場。江天寺是什麼寺?就是鎮江金山寺,你們看《白蛇傳》,金山寺,它又叫做江天寺。因為這個寺廟是在長江裡面一個島上,四面都是水,所以江天,在江心,江天寺。送到這個廟裡面去學禪。他很用功,學得是真的不錯。在這個廟裡一住就住了十幾將近二十年。從清眾,清眾就是學生,因為他有功夫,他也很會講,這個地位慢慢的升,升到了首座和尚。寺廟的首座和尚,除了住持,底下就是他。做了首座和尚,他的傲慢心就生起來,傲慢心一生,道心就退失了。冤家債主就找到身上來了,也就是說著魔了。
著魔的現象是什麼?那個寺院四周圍是長江,他去跳江,這跳江被人發現,救起來;救起來,過了幾天趁人沒有看到的時候,他又跳江。這次也被人發現,又把他救起來了。於是這廟裡頭的住持和尚趕緊通知諦閑老法師,你這個徒弟自己著魔,老想著要跳水自殺。因為他是首座和尚,這對於大眾、寺廟的影響太大了,搞得人心不安。所以諦閑法師趕緊就到江天寺把他帶回來。帶回來一路坐船。因為天台是在寧波,在浙江省從沿海坐船,再從長江,一路是走水路,從水路回到天台山,一路可以說都平安無事。到了觀宗寺之後,諦閑老法師特別給他一間寮房,因為他曾經在寺廟裡,江天寺是個非常大的叢林,非常大的廟,首座和尚地位相當高的,特別給他一個房間。住了幾天之後,也算很正常,不發作很正常。
有天早晨在吃早飯的時候,都沒有看到這個人,老和尚就很奇怪,因為他的身分地位,他可以不參加大眾做早課,可以不參加的,但是吃飯總不能不來。這就派人去看看他,怎麼睡懶覺,睡到現在還沒起來?就去敲他門,敲門沒有聲音,這大家覺得不對,把他門打開,打開之後,房間裡沒有人。他這個房間有個窗戶,窗戶打開了,人從窗戶跳出去,跑出去了。這個人馬上就報告諦閑老法師,諦閑老法師一想不好了,恐怕又去跳水去了。因為天台山觀宗寺,雖然沒有江,它那邊有河,不遠有河,這河裡頭也走帆船,可以淹得死人的。趕緊派大眾去找。結果差不多找了將近有一里多路,看到他屍首浮起來,可見得他恐怕是晚上不久的時候就跳,第二天早晨吃早飯的時候,屍首就浮起來了,就找到了。找到之後,這就把他屍體打撈上來,給他念念經超超度,就抬到寺廟裡來了。
抬到寺廟之後,正準備給他辦後事,他那個女兒來了。他女兒哭哭啼啼的,女兒有二十多歲了,也結了婚,嫁了人,來找諦閑老和尚。老和尚一看到她,正好她父親過世了。他說:你來幹什麼?她說:我昨天晚上夢到我的爸爸、媽媽,他們說今天要去上任。諦閑老法師一聽:上什麼任?她說:他們做土地公去了。於是乎,諦閑法師頭腦一想就知道了,他為什麼會跳水?他太太的魂附在他身上去跳水,他太太一直不願意他出家,總想拉他。因為他過去修行的功夫很好,禪定的功夫很好,有護法神,所以她那個鬼魂沒有辦法接近,接近不了他。到他一旦道心退了,貢高我慢,自己認為了不起,這個道心一退,護法神走了,她這個冤魂附到他身上。所以你問他為什麼跳水,他也不知道,糊裡糊塗他就要去跳水、去自殺,這麼一回事情。
老和尚一想,正好他那個廟旁邊,沒有多遠新蓋了一個土地廟,好吧!就到那個土地廟給他作佛事,誦經,給他誦經、放焰口,給他作超度佛事。諦閑老和尚說:你如果真正要有靈,你就顯個靈給我們大家看看。果然說了這個話沒有多久,他們搭的那個念經台當中,就有一個小的旋風,像龍捲風一樣很小,轉了半個多小時。他老人家常常舉這個例子,一個參禪的下場,一個念佛的下場,不一樣!念佛三年往生,站著走的,走了還站三天;這個參禪參了二十多年,最後去做土地公去了。一念之差就道心失掉,一念之差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皈依的徒弟也多了,供養也多了,一念之差墮落在土地公是餓鬼道,墮落在鬼道。土地公就是鬼道裡面的鄉長、里長之類的,城隍就是縣市長,閻羅王就好比是總統,都是鬼道裡面的,這是很可惜很可惜的。
這些事實都能夠啟發我們,修行一定要靠自己努力,要認真。尤其這個法門,我們真正體會到,蕅益大師提的三資糧,我們曉得了,但是決定能往生,這三資糧要真實。信要真實,願要真實,念這句阿彌陀佛也要真實的去念,這樣才決定能夠往生。
前面我們也曾經讀到許多祖師大德的開示,幾乎大家都公認念佛,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的無量壽或者是阿彌陀(阿彌陀跟無量壽是一個意思),是我們的本覺。念佛的人多,知道這個事實的人不多。假如他真正知道這個事實,念佛是始覺和本覺,他決定不迷,決定不會起煩惱,這句佛號應當是消業障,應當是轉煩惱,哪有會念到最後煩惱現行?可見得這都是念佛不如法。
念佛之所以不如法,換句話說,對於淨宗的理論沒有透徹,不明瞭。有一種人可以淨宗的理論不懂也能成就,那是什麼人?老實人。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死心塌地去做,那種人能成功。另外一種人能成功,就是對於理論通達透徹,他能成功。這當中一段人數最多,很難這一生當中成就,他到某個階段,他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他的煩惱業障起現行,不僅是淨宗如此,任何一個宗派沒有例外的。剛才講的是諦閑老和尚學禪的一個徒弟,禪宗,沒有例外的,這諸位要曉得。總而言之,這些煩惱起現行決定不是好事。
所以要曉得這句佛號是本宗修行的祕訣。所以他一開頭告訴我們,阿彌陀是密語,密語就等於是密咒,不但是密咒,而且是無上的密咒,是一切咒語裡面的大總持法門。不僅僅是一切密咒的總持法門,可以說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宣說的無量經教,無量法門的總持法門。這諸位細細去體會,確實是如此。所以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他這底下說得好,『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因地是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做國王的時候,出家做比丘的時候,以及以後修菩薩行,這些因地的大願大行,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果地是他以後成佛,他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他的果地。他的大德大能普遍幫助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一生成佛,這是無量的功德。所以極樂世界的『依正主伴』,依報是環境,正報是阿彌陀佛報身,主是佛,佛是在那邊的教主,教化眾生的主人。伴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切大眾,四土三輩九品。
『一部所說』。這一部狹義的就是指本經《無量壽經》,廣義的就是一部《大藏經》,就是整個的佛法。『攝無不盡』,這句話統統包括盡了,所以「阿彌陀」我們在《彌陀經》裡面看到,諸佛名號,你看蕅益跟蓮池大師的解釋,「諸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哪尊佛成佛不叫做無量覺?所以每尊佛成佛都叫無量覺,換句話說,每尊佛成佛,他的本名就叫阿彌陀。阿彌陀是一切諸佛的本名,其他講的佛號,那是他的別號。這樣才真正體會到這個佛號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第五段經題上的:
【莊嚴。經云。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眾行。又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這些都是本經的經文,經文的意旨可以說與《華嚴經》上完全相同。《華嚴經》的經題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個「嚴」就是莊嚴,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把莊省掉了,用了一個字。它原來的經題照中文翻譯應該是十個字,一共是十個字。它原譯的,按照梵文原譯是《大方廣覺者》,覺者就翻作佛,雜華,雜去掉了,留了一個華,莊嚴,莊去掉了,留一個嚴,就變成現在這個經題《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諸位要曉得,它原來梵文本題的意思是《大方廣覺者雜華莊嚴經》,是這個意思。
這個經題意義非常的圓滿,就如同與我們中國後來所編輯的佛經經典稱為《大藏經》一樣。可以說《華嚴經》的經題,就是整個佛法經典的總名稱,我們今天總名稱不叫《大方廣佛華嚴經》,叫《大藏經》,實際上它的意思是包括了一切經。它把這個佛的境界比作一個花園,花園美麗、美觀、莊嚴,這裡面花園的品種是應有盡有,雜華莊嚴,應有盡有,一樣都不缺,取這個意思。莊嚴取這個意思。此地莊嚴也有這個意思。
佛在經上說『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妙土」就是指他所居住、他所教學的處所。他是一向專志來做這個工作,他的世界比任何一個世界都美好。它怎麼個莊嚴法?我們在經上讀到過,他跟他的老師學習的時間是千億歲,這經上我們讀過的,也是他們福報大,那個時候人壽命是四十二劫,所以有這麼長的時間來修學,跟老師這麼長的時間。同時學習二百一十億剎土,這個「二百一十億」,黃念老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華嚴經》、《大智度論》都是用二百一十億表法,所以二百一十億並不是一個數字,如果是一個數字,那就太小了,二百一十億代表圓滿;換句話說,十方三世諸佛剎土,阿彌陀佛統統去參學過,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考察、訪問、觀光,他統統到過。諸佛世界裡面有美好的,我們看到很歡喜、很羨慕的,我們學習,我這個地方有。看到我們不歡喜、很難過的,我們避免,不要。所以他這個世界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的優點,這個世界決定沒有任何一個佛國土的缺陷,沒有。所以它是美滿的世界,找不到一絲毫的欠缺。
所以他這個世界之建立,拿現在的話來說,非常符合於科學的精神,他不是自己在那裡想像造的,不是的,他是到處去參觀訪問去學習。所以方東美先生在世的時候,他對於這個學習方法非常讚歎。他說這是真的,這不是閉門造車,他說這種智慧的成就是真正的智慧,也就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就是考察,這個智慧才叫做真實的智慧。所以他這「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是這樣子來的,這是我們真正能相信。
實在講,這也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諸位要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小而言之是我們家庭。我們這個家庭要做得非常美好,可以用的方法是你到處觀摩,很多好的家庭,它那好的地方我們學習;有些家庭不好的地方,我們看到了儘量避免,你這個家庭就變成這個世界所有家庭裡面最好的家庭。你要做!阿彌陀佛他肯做,所以他那個世界,他那個家庭,變成所有世界佛家庭裡面第一模範家庭、最好的家庭。一個團體也是如此,大而言之,一個國家也是這樣的。如果這個國家也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個國家、最幸福的國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應當到全世界每個地方去考察,學人家的長處,避免人家的短處,這叫一向專志。真正虛心是為國家、為民族、為一切眾生造福,這就是菩薩。不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是菩薩行,這個功德利益無量無邊。
所以佛法學了,不僅僅是我們往生,學了現在就有用處,把它用在家庭,用在你事業上,用在社會,用在國家,用在一切眾生上,這叫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否則這個佛法學到的都有缺陷、都有問題,到臨命終時,恐怕跟林道棨居士一樣,麻煩就大!所以一定要用得上,這是我們很好的一個教訓。
第二句是『莊嚴眾行』,這一句尤其切要。前面這句可以說是目標,「莊嚴妙土」這是目標。莊嚴妙土這個目標要如何達到?要莊嚴眾行,莊嚴自己的行為,所以說從哪裡修起?要從心地修起,修心修身。我們儒家很重視這一套,「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個話!就是此地講的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妙土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叫天下人都得到幸福。平是平等,是天下人都能夠平等,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可是從哪裡做起?要從誠意、正心、修身做起,誠意、正心、修身就是此地講的莊嚴眾行。所以儒家這個思想跟佛法,實在講相同的地方太多太多,學了佛法回去再看儒家的經典,其味無窮,才真正能夠了解它的意義。因為儒家講得太簡單,佛經講得詳細。真正學儒要不學佛,儒家的東西很難體會;佛法要是有相當深度的研習,回過頭來看四書、五經、十三經那太容易了。李老師以前說過像吃冰淇淋一樣,你一點都不費力氣。
底下一句是說他的成就。第一句是他的目標,第二句是講他真正的修行真實莊嚴,第三句是說他的成就,說『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莊嚴佛土就是前面莊嚴妙土,清淨之行就是莊嚴眾行。他這兩條真的做到了,如果沒有這句的話,前面兩個雖然在做,他做了多少,我們不能夠下斷語,有了這一句,他前面兩種莊嚴都圓滿了。
後面這一句,這是讚歎。『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極樂世界的讚歎,說明這個世界的美好是任何一個佛國土都沒有法子跟它比較的。那一邊去往生的,說實在的話是有條件去的,並不是無條件。這個條件縱然是地獄眾生造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一念往生也是具足信願行。所以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不管他過去世是怎麼樣子,他去的條件都是信願行,真信、真願、真行。只要真信真願真行,縱然過去造了無邊的惡業,這個真實就是懺悔,就能把一切重罪統統懺悔乾淨,他往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前面讀過,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每天聽阿彌陀佛的教誨,諸上善人,這同學的勉勵自然不造罪業。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惡業慢慢就轉變成智慧,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不像他方世界,他方世界一切眾生隨業受報。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是憑三資糧往生的,所以它這個世界能夠保持清淨莊嚴,永遠都能保持,這是它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末後一句:
【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
這就是把它總結歸無亞於《華嚴經》所講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四無礙法界,具足四無礙法界,在佛所說一切經裡面只有《華嚴》,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在前面我們也曾經跟諸位同修報告過。為什麼其餘的世界障礙這麼多?就是佛在《華嚴》上所說的,這一切眾生所以不能成佛的原因,妄想執著,十方世界裡面的眾生都有妄想、都有執著,所以他不能成就。
我們在前面也曾經體會到這個道理,妄想少,執著重,可以做到理事無礙;妄想少,執著也輕就能到事事無礙。因為事的障礙都是執著,理上的障礙是妄想,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妄想執著統統沒有了,這修很難!真正不容易。但是他這個方法太巧妙了,妄想來了阿彌陀佛,執著來了也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妄想執著都打破了,這個法子巧妙到了極處。所以諸位想想,佛法修行的許許多多的法門,你仔細去想一想,的確這個法子妙。其餘的法子可以能夠止妄想,也可以能夠暫時止執著,但是與本性不相干。
念佛能念之心是真心、是覺心,你心不覺悟你不會選擇這個法門,你選擇這個法門是真實智慧,經上講的「真實慧」。你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認真去念,這是真實之利,所以這三種真實,我們立刻就用得上。真實慧的選擇,真實利的修學,所以它與真實之際相應,就是真如本性相應。從這三種真實上來說,那的確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因為任何一個法門絕對沒有這三種真實,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從這個觀點上來看,那它的莊嚴是超過一切佛陀的莊嚴,它修行的莊嚴也超過一切行門的莊嚴。
實在說眾生福薄!無上的妙典擺在眼前往往是當面錯過。我在台灣,台灣同修們說:法師,你何必到外面常常去跑?我就告訴他:不跑怎麼行?經印出來了,送給他們,送給他們不認識貨,不識貨!所以我還得要去,當場要表演去,當場去介紹,讓他認識,他不識貨。這是真的,你要不這樣詳詳細細給他解釋,題擺在面前,他不知道這個意思。縱然註解註得很不錯、很詳細,你要不聽我這個分析講解,註解裡頭意思還是看不出來,所以這是不得不去。自己多受一點辛苦,希望大家認識這個法門、認識這部經典。
說老實話,你要想真正學佛成就,如果怕麻煩,這本經就夠了,保證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認為這個太少了,我就五經一論,這就再增加一點;如果嫌還太少了,還有一部蕅益大師編的《淨土十要》,再加上印光大師《文鈔》,夠多了,不能再多了,再多就亂了,所以說多只能多到這個限量,不能再多了。實在嚴格的講愈精愈好,愈專愈好,專精到極處就這部經,一句阿彌陀佛,沒有不成就的。能夠專精到這部經、一個名號,跟諸位說那是大善根、大福德,是一般人不能比的,為什麼?他真正智慧現前,他一切放下,真正看破。看破是般若智慧,放下是功夫,不但把世間法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不但把佛法放下了,把淨土所有經論統統放下了,只取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這他放得很徹底。由此可知,他這個智慧,他這個功夫,那真正是到家。這樣的人沒有不往生的,而且往生品位決定不在中下,都是高品位去往生的,專!真正像阿彌陀佛一樣「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眾行」,這兩句話要緊!所以這是確確實實跟華嚴境界相當,『事事無礙,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萬德萬能統統具足。第六小段是:
【清淨。】
就是經上的「清淨平等覺」,就是這一句。『清淨』是指:
【身口意三業。離一切惡行煩染。】
『煩』是煩惱,就是煩惱的染污。
【垢染。】
這個『垢』是講著相,執著。你心裡面有執著,心就不清淨。所以前面一種是煩惱,比較粗,後面一種比較微細,就是分別、執著、妄想這一類都包括在「垢染」這兩個字當中。這一切都沒有了,沒有惡行。所謂惡行是指自利損人之行,對別人沒有好處,對自己有好處,這叫惡。所以佛法的善惡,它的定義,我們自己一定要搞清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特別是大乘經,凡是不利於眾生,利益自己的統統是惡行;凡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甚至於對自己不利的,這都是善行;當然,能夠利益眾生又能夠利益自己,這是最上的善行,自利利他!善惡是以利他為標準,這叫真正的善。所以我們看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無不是捨己為人。
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是善行。說到這一點,我們有些同修傳記念得多的就想到龐居士。這在中國在家居士裡面,是一位了不起的人,龐居士他是一家成就,他自己太太、兒子、女兒,一家成就。我們俗話說叫得道,也就是大徹大悟。他證什麼果位我們不曉得,決定是修行證果之人。他家裡非常富有,他把家裡這些財寶統統裝在一條船上,船划到江當中,打一個洞沈下去,他統統不要了。自己以後過生活怎麼過?編草鞋。這是你們不知道的,大陸鄉下貧窮穿的鞋子是草鞋,一般都是用稻草編的,編的草鞋,挑擔子挑夫苦力穿這個。那個很便宜,幾個銅板一雙,穿個一個星期就會穿壞掉了,就再換一雙,很便宜。他就編草鞋,一天編幾雙賣掉過生活,你們想想他這什麼意思?所以當時有人就說:你有這麼多錢,你為什麼不把這些錢做慈善事業?可以幫助別人去,何必把它都丟掉,不要了?他說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想想這句話的味道,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他對於天下人的教訓。
我們台灣每年都選好人好事,李老師當年在的時候,每年選的時候,我們那時候在台中,李老師就開玩笑說:好人好事。他把那個「好」圈了一個圈,好事,多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天下就太平了。這天下為什麼會這麼亂?好人太多了,好事的人太多了,所以搞得天下大亂。這個說法跟老莊的觀念非常接近,我們一般人看到消極,其實不然,你想想它真有道理。
佛法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化一切眾生,始終是講教化;換句話說,佛家就是辦教育的,而且辦教育實在講都是做什麼身分?都是做教員的身分,一生做教員,不搞行政,行政是逼不得已才做的。你看過去寺院叢林,我們講執事,執事就是什麼?就是管行政的。行政,大家在一起,行政一定要有人管,誰去管?輪流管。所以執事是一年一選舉,佛門的執事是選舉的,所以他真正是民主。臘月三十總辭,從住持一直到底下所有,所以一百零八單執事,他執事一共是一百零八個職位,全部辭職,初一這一天選新的。新的就職一年,任期是一年,大家輪流做!當然這裡面,連選還要連任,那他就要再苦一年。所以佛法真正是民主,不是任命的,不是派的是選舉的。
這是講到三業真正的清淨。三業清淨到極處就是成佛。我們看到佛像,大概畫的佛像,佛像上面都是畫個圓光,塑的就不一定有,因為那個光不大好塑,所以畫像有個圓光,光上面寫了有三個梵文字,這梵文字,它念法就是「唵阿吽」,是什麼意思?三業清淨,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三業清淨到純淨就是佛,到一定程度的清淨就是菩薩,三業不清淨就是凡夫。下面引用的經文是《維摩經》上所說的:
【心淨則佛土淨。】
這句話非常重要,在經題裡面「清淨平等覺」,這句可以說是我們修學的一個標準,我們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你在佛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決定不迷、決定不會走錯路,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統統修的是清淨平等覺。所以你要是問,你自己修行功夫得不得力?你所修行的方法正不正確、修行有沒有進步?你就從這上面去體會去、去反省,你不會走錯路。也就是說我依照佛的理論方法來修行,我這三業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天比一天不容易,比不出來,一年比一年比較上體會得出來,然後再進一步,一個月一個月的比;如果說一個月跟一個月能體會到有進步,那你就非常非常之難得,月月有進步,你在這佛法裡頭一定得無量法喜,佛法裡常講「法喜充滿」,真正快樂,為什麼?天天在進步!這是你功夫上軌道,身語意三業清淨。
理論上『心淨則佛土淨』,你決定往生。你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你外面的環境一定清淨,這個清淨的身心與什麼地方相應?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西方極樂世界身語意國土清淨,我們今天也做到這個標準,決定往生,這使你往生信心會堅定,一點不會懷疑。理論如此,事實也是如此。
所以你把握到這個原則,今天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所說之法,你聽起來也很有道理,甚至於也很能叫人羨慕,你仔細回頭一反省,他所教給你是身語意三業決定不清淨,如果身語意三業清淨,他是正法,他不是邪法。所以邪正從哪裡辨別?從這個地方辨別。也就是真正教你離一切惡行,這個惡行,如果我們具體說一點就是十惡業。身決定離殺盜淫,決定離;語,口決定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是意念,就是心決定離貪瞋痴,這是惡行。「煩染」,煩是煩惱,煩惱從粗的講就是見思煩惱,見惑、思惑前面都介紹過,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見惑五大類。思惑:貪瞋痴慢疑,這是煩染。煩染我們講粗的,細的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我們就不必談了,講最粗的煩染。「垢染」是講妄想雜念、分別執著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天天少,心怎麼會不清淨?怎麼會不自在?心一清淨立刻就得到受用了。
再說到飲食,說老實話,我們今天要很多東西營養、滋養,要穿得很好,保暖,這些人嚴格的講病態,沒功夫,身心都不清淨!身心清淨的人,他每天飲食少,他穿一件單薄衣服,一年四季都是它,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這是什麼?心清淨!夏天太陽底下人家常說「心靜自然涼」,這個話也很有趣味。
台灣最早印《大藏經》的時候,民國四十幾年第一次印《大藏經》,不容易,《大藏經》一部要花不少錢。有幾個法師組織一個環島宣傳的,宣傳《大藏經》。那個時候章嘉大師在,他德高望重,請他老人家當團長,在台灣環島,勸大家請《大藏經》。有道源法師。章嘉大師,諸位是沒見到,你見到他,他非常莊嚴,他穿的那個衣服,大概一年四季都是那個樣子。夏天我們就看他穿得很厚,好多層,他冬天也是那個樣子,他穿的衣服,我們好像看它是不增不減。夏天出去宣傳,道源法師實際也很瘦,穿得很單薄,那個時候還沒有冷氣,那時候頂多電風扇就不得了,扇子,電風扇、扇子,流汗,章嘉大師坐在那地方不動。你老人家不熱?老和尚就說「心靜自然涼」,道源老和尚還慚愧的不得了。這個話是道老法師在講經的時候給我們說的,他說不能比。所以你就曉得心地清淨吃得也少,他穿得也不需要什麼添減的,不需要。
所以我們今天又怕熱又怕冷,又吃東西保養滋潤,這都不正常,身心染污,不正常。身心到了清淨正常的時候,簡單!真正簡單。這是我們以前有這麼多親眼看到的,親眼聽到的事情,對於我們以後讀經會有很多啟發的作用,才知道真的是如此。
【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一』就是清淨,『一切』就是我們講的身心國土,或者是講我們心身環境。一淨一切淨,我們要想外面的環境得清淨,那不容易,這事實上很難做到。你從內心裡面去做就容易了,就真正做到了。這是事實,會變境界,這佛法裡常說「境隨心轉」,心不清淨,境決定不清淨,心清淨,境界一定清淨。
【平等覺。經云。平等者。名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門。】
可見得『平等』重要,平等就是真如本性,平等就是諸法實相,平等就是一切諸法,所以心一有高下,道就失掉了。就像我們剛才講諦閑老和尚修禪的這個徒弟,他在二十年中,他的冤家債主不敢親近他,他有什麼道?他有定,定中是平等的,如果一不平等,定就失掉了,定就沒有了。這個定是什麼?定就是心裡頭離一切分別妄想,這是定,這是心清淨平等,這叫功夫,這叫道。他到一個相當程度,受不了外頭境界誘惑,皈依的徒弟多了,供養多了,這都是誘惑,這個誘惑來的時候,他道心不堅固,起了我現在很了不起,你看別的人都不如我。首座和尚在一個大叢林裡面,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念頭一起來的時候,平等心失掉了,沒有了。
要知道這護法神護什麼?就護你這個平等心,你這個人心清淨平等,他恭敬、佩服,他自動來保護你。這護法神又不是你請他來保護的,也不是什麼佛菩薩派他來的,他自動來的,他為什麼來?佩服你,他來保護你。可是你道心一動搖的時候,不值得他佩服,他走掉了。所以這是感應道交。我們念這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是幫助我們從極不平等恢復到平等,所以起心動念,念頭一起來,馬上就歸到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做平等際,把這一切所有不平等,歸到阿彌陀佛裡,平等了,這個方法妙,使我們能夠很容易得到平等心。平等就是佛性,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就是諸法實相,所以說平等者就是不二法門,因為二就不平等。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所追求的目的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平等覺,是以這個為目標的,在一切法裡面決定不起分別執著,這是功夫,這就是修持。
【今題中平等覺有四解。】
這是講本題清淨平等覺,『平等覺』有四個意思。黃老居士註解裡面說得很詳細,我們把這經義提出來,簡單跟大家做個介紹。第一是:
【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即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
這個意思可以說是本經專有的、獨有的,其他一切經裡頭沒有的,所以這個法門是用平等的一個法門,普遍覺悟一切眾生,也就是叫一切眾生普遍的覺悟。覺悟到什麼程度?成佛。換句話說,是叫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希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不平等的,你修學成就不平等的,唯獨持名念佛這個方法是平等法,叫一切眾生、九法界眾生用這一個方法成佛。你是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也好,你是五逆十惡罪惡的眾生也好,所以它是平等成佛的方法,這真正是希有,就是難信之法,真正是難信之法,我們一定要信佛。
《金剛經》上所說「佛是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不誑語」,我們要真正相信,佛不騙我們!佛說這麼多經論,諸位仔細去研究,如果發現佛在一生當中,曾經騙過一次人,佛就有不良記錄,他所說的一切法,我們都可以打個懷疑,打個問號,為什麼?他曾經騙過一次人。這種事情跟諸位說在我們中國,我們中國講「聖賢君子」,一個君子一生絕對不會幹這個事情的,何況是佛!佛教化眾生手段很多,方法很多,用不著來騙他們。騙好意的,不是壞意的,騙他是好事,好事也不行,也不可以用欺騙的方法。這個方法要用一次,整個佛法沒有了,信不能建立了,佛法實在講建立在信心,始終建立在信心上。所以佛一定是取信於一切眾生,決定不失信於一切眾生。你能夠信佛是你的福氣,你有福;你對他懷疑,那是你業障,沒福,福薄,所以一定要相信。
但是這個經典後來有偽造的,這是我們要辨別的,哪是真的?哪是假的?那假的經你要相信它,那就錯了,我們要信真的經。真的經從什麼地方去找?諸位要知道在過去有個標準,就是入了藏的。因為從前藏經編到經典,或者註解編到《大藏經》這是一種大事,一般東西決定不能隨隨便便就跟《大藏經》一起流通的,這不可以的。所以這經典決定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而且經過許多這些大德們審查過的,他們都看過的,大家公認這是真的沒有問題,這樣才把審查的結果送給皇帝,皇帝批准入藏,編到《大藏經》去,所以入藏不簡單!
在經典裡面過去大德有審查的,審查覺得有懷疑的,但是東西好,真正好,不違背佛的意思,但是它的來源有問題,這也可以入藏。入藏在《藏經》裡頭特別有一部分叫「疑似部」,它編在那個裡面。就說它有問題,它的來源有問題,但是它的內容決定是好的,沒有違背佛法,也就是小乘不違背三法印,大乘不違背實相這個法印。可見得從前《大藏經》非常的嚴格。
所以我們今天講經典取捨最低限度要以《龍藏》為標準。《龍藏》是清朝雍正年間所編的,雍正、乾隆這都不錯,那個時候所編的。那經典裡面有,那就沒有問題,就是《龍藏》以前所編的這個藏經裡面有,就沒有問題。現在人印的《大藏經》不可靠,像日本的《大藏經》都不可靠,為什麼?他沒有嚴格的標準。現在我們在台灣印一部《大藏經》,看看你寫的東西不錯,很好,我把你編進去,就入了藏,並沒有經過這一代的高僧大德的審查。何況這一代說老實話沒有高僧大德,真正的高僧大德是為法不為自己,裡頭沒有人情好講的。現在入藏是我們交情不錯,你那個東西不錯,我拿來給你入藏,真正好東西,他跟我沒有交情,我們不要理他。所以《龍藏》以後可以說沒有標準了,我們決定不能依靠。
近代人的著作我不大願意看,原因是什麼?也不得罪人,比方我們看這個,不看那一家,這個人瞧不起我,我統統不看,沒有話說了!我看古人的東西。古人的東西有什麼好處?它經過幾千年、幾百年流傳下來,它要不是真正好東西,傳不下來。誰給它翻印?現在翻印簡單,從前翻印不容易。從前那要木刻刻板,印個東西相當費用,一般人拿不出來的。所以它不是真正好東西,不是真正佩服,人家不會發心把你刻板流通,不可能的。這就是古人東西經過歷史的考驗,有價值。今人東西雖然很好,但是我沒有程度,我不識貨,也沒有人加以考驗,這就等著慢慢來!這先看已經考驗過的,我們覺得決定沒有問題的,先讀這些東西,先讀古人的東西。古人的東西讀多了,現在人東西說實在話就不想看了。為什麼?味很薄,沒有古人東西味道那麼濃厚,這是講取捨。
所以這個經你看看,居然在日本毀謗淨土法門,這是近代的事情,古時候的日本不如此,我們從註解裡面能看到。古時候日本這個淨土宗非常興盛,現在日本人不相信,居然說什麼《阿彌陀經》是偽造的;向西方,觀想西方,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我是有一年到佛光山,那時我已經離開佛光山了,到佛光山去玩。這個時間都很早了,那時候佛光山大概它那個朝山會館剛剛建成,大型的建築物只有兩棟。佛學院的學生來給我講: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阿彌陀經》是假的,來問我這個出在什麼地方?我就告訴學生:我《大藏經》只看了一遍,走馬看花瀏覽了一遍,沒有這個印象。我也不敢肯定說沒有這樁事情,我說我沒有這個印象,我說你去問,哪個老師講的,你去問那個老師。叫他把出處找出來,出在哪個經上?什麼人說的?這胡造謠言!
所以我回到台北就印《通贊疏》。印《通贊疏》的用意就是駁斥這種邪說。《通贊疏》是窺基大師作的。窺基大師是唐朝人,玄奘大師的學生。這就是說明玄奘跟窺基給我們做了一次有力的證明,玄奘大師到印度見到《阿彌陀經》梵文的原本,他見到了,而且他還把它翻譯出來。羅什大師翻譯的決不是謠言,決不是假的,翻譯的絕對正確。因為窺基是玄奘的學生,沒有用老師譯本來註解,依然註解鳩摩羅什大師的本子。這就是他們師徒兩個,證明羅什大師所翻的有依據,決定沒有錯誤,我流通這本書來答覆他的問題。這不得了,這魔說!這是害死人!說這個話真正是要墮無間地獄的,這叫滅佛法!
現在像這些謠言滿天飛,到處都是的,輕視淨土法門,瞧不起淨土法門,勸修淨土的修別的宗,修別的法門,這都不得了!縱然是好意,這淨土法門是叫你成佛的,把你拉下來作菩薩,已經給你降級了,降級了這都有罪過。修其他宗,你勸他念佛這是幫他提升,這是有功德、有好處的,是提升。你修這個法門勸人家改修別的,這不得了,這個過失很大。所以這是『平等普覺一切眾生』,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
【以平等法覺悟眾生。】
這個『法』講修行方法,就是信願持名。可以說第一個意思就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理論境界,第二個意思就是信願持名,專指持名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三個意思:
【平等覺指如來之正覺。】
這是廣義的講,一切諸佛如來都達到真正的平等,為什麼?他三種迷惑都沒有了,都斷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盡了,當然平等。所以這個平等覺就是一切諸佛的德號。第四個意思是:
【專就本經平等覺。】
『本經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的別號。
【極樂教主之聖號。】
我們在本經經文裡面讀到過的,釋迦牟尼佛問阿難,你要不要見平等覺?這就是你願不願意見阿彌陀佛,在經上看到過的。這個意思我們明瞭了,知道它的重要性,知道這個意思,要把平等覺要應用在我們生活上,這才重要。所以我們要以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為什麼?與我們所修學的才相應。我們自己用心一定要平等,要用這個心。我們在接物的時候不平等,這個不平等諸位要知道,是從平等心裡面生的不平等,那個不平等還是平等,你能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那是什麼?慈悲。我對這個人好是慈悲,我對他不好也是慈悲,對他決定是有利益的,所以他的用心是平等的。我們凡夫這個不平等,裡面不平等,外頭也不平等,那叫真正不平等。
所以佛菩薩對待人裡面平等,外面不平等,他是真平等。外面怎麼不平等?眾生根性不一樣,決定不能用一個方法對待一切眾生,不可以的。所謂是應機施教,恩威並濟。恩威並濟就是不平等!有的時候很慈祥的態度,有的時候板起面孔要罵人,但是他統統出自於平等心上生出來的,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差別。我們要學會這一點,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就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心地也真正慈悲。表現在外面那是方便,方便法不同,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這就是權智。平等心是真智慧,是實智。權實二智,權是權巧方便,那是不平等。
譬如說我們家人相處,一個家庭裡面有父子、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這就不平等,這是世間法,是現相,心地裡面決定平等。如果事相還有平等,倫理破壞了,父親跟兒子也平等,那這個社會整個秩序就大亂了。這個地方事相上不能平等,心上、理上要平等,理上、心地上要平等,事相上不能平等。這就是所謂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這個世間的現相不能破壞,要維持,這是慈悲,真正的愛護。所以這個東西要會用,要用在生活上。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