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玄義  (第六集)  1989/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02-014-0006

  上一次講到第八頁第三段「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這是本經發起因緣之中很重要的一條。黃老居士註解這部經,可以說字字句句都有根據的,都引經據論來跟我們說明,其目的也就是真信的意義,希望我們能夠信受奉行。末法時期學佛,障礙、困難非常之多,尤其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可以說是混亂到了極處的時代。我們要想在佛法上能有一點成就,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四依法,第一個就是依法不依人,第二是依義不依語,第三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是依智不依識,就是不要感情用事。能夠遵守這四條教訓,實在講就等於親近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如同在佛的身邊。所以這些大德們註、講都是依據經論。在第二條裡面,他舉《十往生經》上說:

  【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

  『行者』就是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的這個人。

  【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是佛力加持,也正是顯示出淨土宗所說的「二力法門」。自己一分力量就是你真信,你能夠專信專修,這是自己的一分力量。佛力加持,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彌陀經》上也有一段話,引用在下面。

  【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這個地方講『聞是經』,這個經就是指《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與本經是同部,所以聞《阿彌陀經》就是聞《無量壽經》。這兩部經是同屬於一部,一個說得詳細,一個說得簡單,這是一部經。所以《彌陀經》上或者《彌陀經註疏》裡面所講的統統可以引用在本經。『諸佛名者』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諸佛名。這是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在註解裡頭都跟我們說得很明白。這個「諸佛名」不是其他的佛名號,不是的;也不是《彌陀經》後面講的六方佛的名號,不是的。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彌陀經》上這段話比《十往生經》上還要堅定,比《十往生經》上講得還要深廣,為什麼?『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要想得一切諸佛護念,你就念這個經,你就念阿彌陀佛就行了,這問題就是你相不相信這個話?這是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親自給我們講的。在《彌陀經》上、在《無量壽經》上,十方諸佛給我們作證明,所以十方諸佛都是「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給世尊作證明。如果這再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那就難說了。這是一切經裡面,我們很少看到有這種說法的。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魔要是能犯念佛人,你念佛的信心動搖了,或者你對於淨宗法門起了懷疑,這個時候魔才能得其便也;如果你有堅定的信心,淨念相繼,魔對你是無可奈何。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相信的。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謠言太多了,這就是什麼?言論自由。在從前不行,所以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全世界不如中國大陸。因為中國大陸是不准你隨便說話的,不准你隨便寫文章的;你的文章、說話要是能夠迷惑人心,他馬上就要處罰你,要禁止你的。所以所有宗教在大陸上都沒有法子活動,對佛教比較好一點。

  像新加坡政府管得也很嚴格,一般宗教管得相當嚴,但對佛教要寬很多。我在那裡講經的時候,他們到政府去報備,就曾經問這些官員。他說:你們為什麼對佛教比較上好像優待一些?他們答覆得很老實,他說:你們佛教不團結。不團結就不會作亂,在這個社會上不會出問題,所以說比較上要寬得多。其他宗教活動限制得很嚴。這實在講是對的,確實是對的。這個言論太自由了,搞得是非邪正不分,社會上這是動亂的根源。所以民主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的弊病,它並不是十全十美,這是我們要知道的。過去中國的君主制度,有缺點也有它許多的好處,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有它的好處。第四段就是第四個因緣,本經興起的因緣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怎樣暗和?怎樣巧入?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無念與無生。】

  這是佛教追求的目標。實在講『無念』跟『無生』是一樁事情。無生就無滅,無念就無煩惱,就沒有分別執著。

  【遠非凡夫之所能。】

  這是真的,『凡夫』決定做不到。

  【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

  《仁王經》上就是這樣說法。《仁王經》把菩薩分為五類,這五類都用忍這個字來說。八地、九地、十地才叫無生法忍。由此可知,這無生忍確實不是容易證得的。無生忍怎麼講法?簡而言之,就是你真正證得,徹底明瞭一切法不生不滅。不是講四聖法界不生不滅,我們六凡也是不生不滅,這我們沒有法子理解,無法接受。因為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怎麼可以說不生不滅?佛跟我們講不生不滅是真相,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幻相、妄相,不是真相,真相確確實實是不生不滅的。所以這個我們很難理解。到你真正理解、明白、承認了,你覺得這是事實,你已經證得了八地菩薩,而且是圓教八地。八地叫不動地,他的定功是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不動心,不管什麼境界,決定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所以他所見到的是宇宙真相,也就是《金剛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他見的是實相。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也。】

  所以凡夫怎麼能做得到?聖人都很困難,要入這個境界都不容易!這個聖人是講的阿羅漢、辟支佛以及七地以下的菩薩,都沒有辦法能夠證得的。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這就是講到這個法門的難與易。禪宗、性宗都是直接以無念無生為修學的目標,這一生當中幾個人能夠證得?實在是太難太難!如果我們看看禪宗史,諸位就曉得禪宗裡面得禪定的有,那真的是不少,證無生的沒見到幾個,這是真的。得禪定,他有能力生四禪天、四空天。如果要是得無念無生,那他就是圓教八地菩薩,這在中國一千九百多年以來,中國禪宗裡面恐怕十個人都找不到這樣境界的,你就曉得這個真難!

  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他是不是已經到無念無生了?可以說他到了,他到是相似到,不是真實到。為什麼?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叫大徹大悟,叫明心見性,是圓教初住菩薩,去八地還早!你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再加上初地到八地八個位次,三十八個位次;換句話說,四十一品無明,他已經破了三十八品,這才到真正無生。但是破一品無明,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所以要講到圓初住這樣的地位,在我們中國能找得到,禪、教裡面都能找得到;但是講到八地這就難了,太難太難!所以這是聖者之所難。佛他的神通道力不可思議,對於三千年的社會狀況,他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早就知道我們現前社會的狀況。

  『立相住心尚不能得』。立相住心就是淨土宗的方法。立是建立,由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形相讓你去想,讓你去攀緣。住心不是無念,叫你把心住在這個佛號上,住在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上,這都很難,住不住,一會心就跑掉了。這個意思就是前面提出來的,就是一向專念,你這個心都容易跑掉。『何況離相而求事』。那就更難、更不容易!這是講道。無念、無生就是佛法講的最高的道。

  【此方便門。指方立相。】

  指給我們西方,教你常常想著西方,你決定不要用現在科學這個理念去分析,我想西方,西方慢慢會給地球轉回來了,哪裡有西方?佛是給你什麼?給你一個方向,你不必想著這個地球。佛講了,太陽下山的地方,我天天就想這個地方。你能聽佛的話就沒錯,佛說實在講使你思想能集中,目的在此地!那你說:那我專想東方不是一樣嗎?佛叫你想西方,你偏偏想東方,你是故意給佛找麻煩、故意不聽話!理論上說是可以的,但是佛教給我們哪個方向,我們就想哪個方向。在理論上講,實在講沒有方向,沒有方所。時空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這是在一切假法裡面建立這麼一個方所,『指方立相』。

  【攝心專注。】

  目的就在這一句。『攝心』就是我們俗話講「收心」。你能夠把心收起來,你能夠專注,這個要緊。這不但佛法這樣講,這個世間法也這樣講。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孟老夫子就是這樣講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你心在外頭亂走,把這個收回來而已,這就是學問!跟我們此地所講的「攝心專注」一個意義。這真正是大學問。只要你心清淨,清淨心就生智慧,對於一切法都能夠通達。

  所以六祖實在講,他是我們學佛人很好的一個榜樣。《壇經》雖然是禪宗裡面最高指導的經典,它裡面的理論,任何一個宗派都用得上;並不是禪宗專用的,其他宗派不能用的,不是這樣的,因為他所講的都是原理原則。六祖憑什麼?就憑清淨心。所以你看他見五祖,他說得很好「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讀了這一句,常常想我們這個心中一天到晚生煩惱,常生煩惱,常生妄想,常生分別執著,人家常生智慧。他為什麼會生智慧?他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他心裡頭什麼都沒有,所以他常生智慧。我們今天心裡面的染污太多、太雜、太亂了,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好,門門都是教我們恢復清淨心的。你就試試那個法門,試試看能不能把你的心清淨下來,如果你心果然用那個方法得到清淨了,那個法門就適合你的根性,你就可以修。所以學佛在理上講,不必選擇法門,這是理上講。事上講,事是什麼事?是我自己的事,自己的事這個要選擇,就是這些法門理上都是一樣,但是事實上,我的根性,我的生活環境,我的程度,哪一種比較適合。適合不適合的標準還是在清淨心,我用哪一種方法我自己很容易得到清淨心,這個方法對我就適用。他這個方法是方便,方便就是「指方立相,攝心專注」。

  【即此妄心。持佛名號。】

  初學,這個就好了。就用我們的分別執著,打妄想的這個心念,就用這個心念來念佛。所以真正學佛的人,我們從今天起,只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不想;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一切都不念,用這個方法來求感應。

  【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

  念佛,它這個訣竅就在此地,就是去妄念的!

  【念得純熟。乃忘能所。】

  念久了,這一句佛號念熟了,自然妄想就沒有了,這叫做功夫。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絕對不是我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五萬聲佛號,你念那麼多,妄想雜念還照樣起,沒用處。你念佛功夫在哪個地方建?你的妄想雜念真的天天少了,這是你功夫得力,你自己會感觸到。妄想雜念果然少了,心地愈來愈清淨,愈來愈光明;換句話說,愈來愈有智慧了,那不迷惑顛倒了,這是你念佛功夫得力,這是你的自力。魔不能干擾你,這是佛力加持你的。到你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這是佛力加持的,平常加持給你的是一切魔外不能干擾,這是佛力保護你。所以念到純熟的時候,『乃忘能所』。

  【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

  你看跟《金剛經》上所講的那個境界完全相同。《金剛經》是用參禪,用觀心,參話頭那個方法達到的;我們是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達到的,就是方法不一樣,達到的目標、境界是相同的。可是參話頭、觀心比念佛是要難得多。因為你這一句佛號是行住坐臥都可以,不拘任何形式,而且就用妄心念就行。用妄想心參禪可不容易,相當困難。沒有念這一句佛號這麼簡單,這麼容易。

  所以,我們看到《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章前面跟諸位介紹過是《楞嚴經》上的特別法門。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說的,「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勢至是等覺菩薩,超過八地太多太多,八地菩薩跟他比望塵莫及。人家已經證得無念無生,他為什麼還要淨念相繼?這個話我常常聽人家來問我,實在說,問這個話的人就很沒有道理,不通之人。怎麼說不通?他不曉得無念無生真正的意義。無念就是沒有念,沒有念還是一念,還得要無無念。這個地方這個念是有念跟無念,這個無念就是無念無無念,人家文字上省了,就兩個字,實際上它裡面的句子是「無念無無念,無生無無生」,所以我們不能夠死在這文字裡頭。有很多人看佛經就看不懂,因為古人用文字簡要詳明,不囉嗦,愈簡單愈好,他這個簡單,簡單到我們現在人看了會生誤會。無念就是無一切妄想雜念,無這個。無無念就是有念,他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大勢至菩薩、等覺菩薩還念阿彌陀佛。這就符合《般若經》上所講的中道,不落兩邊,不落有念也不落無念。大勢至菩薩修的是這個,有念無念兩邊都不落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心裡頭疑惑才能夠斷除。這就是《般若經》上所講的「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是《般若》講的中道,講的第一義諦。你要說是無念,他一句佛號清清楚楚;你要說是有念,他心地清淨,的確是一念不生,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是從理上說。如果從事上說,前面我們已經看過了,這一句佛號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我們起心念佛,這個念佛的心是始覺。這個始覺依然是妄心,妄心開始覺悟,你現在發心念佛了。你發心修任何的法門,說老實話都不能叫始覺,你還沒覺!為什麼說發心念佛才是始覺?因為你念那個佛號是本覺,你起心念佛正是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這個事實就絕對不是其他法門裡面所有的了。

  這個話可以相信嗎?是不是淨土宗人自己誇耀自己?外面對我們這樣批評就很多,絕對不是的,為什麼?你從理上去講,它這個方法直捷叫你離一切妄想雜念,直捷叫你得清淨心,這就是它理論的依據。我們用這個方法確實妄想雜念少了,心得清淨了,這是真的。縱然在初學的時候,我們還不能把外面這一切境緣放下,還受外面境緣干擾,這是什麼?我們對於理事還沒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了,決定不受干擾,你的功夫確實就得力了;完全得力,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了。

  現在知見很多,說法很多,無論是正說、邪說,到我這個地方來,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都沒有了,就好像什麼?一切知見就像河流一樣。我這是大海,流到我這個地方河流的痕跡不見了,與海水統一鹹味;到我這裡來都沒有了,統統歸到這一念阿彌陀佛。正念來了,到這裡來阿彌陀佛,邪念來了也阿彌陀佛。邪與正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到這來融成一體,這是定功。於正不生歡喜心,於邪不生瞋恚心,心裡不動心,如如不動!你這個心才會清淨。聽到正法歡喜的不得了,聽到邪法心裡就就起了憎恨、討厭,你的心會被外頭境界動,你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不得力。

  所以佛號要用在什麼地方?正確的用途,用在起心動念。我們六根接受外面六塵境界,這一刺激它就會起反應,這一反應你馬上就覺悟,第一念起了反應,第二念阿彌陀佛,歸到佛號去了,這個事情就馬上就扯平,就沒事了。你能常常保持這個境界,給諸位說二、三年的功夫就有把握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成功了。哪個法門能有這個法門快速?能有這個法門穩當?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我們有六根不能不接觸六塵境界,有六根一定要接觸六塵境界,這六塵境界這麼麻煩,這麼複雜,這怎麼辦法?「指方立相,攝心專注」,這個方法妙絕了,真是妙!「暗合道妙」。所以它確實有理論依據。而且我們自己能夠體驗得到,別人讚歎也好,毀謗也好,我們如如不動,我們合掌阿彌陀佛,笑咪咪的。他讚歎我也合掌,阿彌陀佛;毀謗我也合掌,阿彌陀佛,就沒事情了。如果要與別人計較,這個事情麻煩大,咱們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成了,還得六道輪迴,生生世世給他來辯論,打官司,這永遠搞不清,沒完沒了,不如統統放下好。你能夠放下,這是你聰明處,真正智慧。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至哉妙用。不可思議。】

  開始是執持名號,執著這個名號,執著是有,念久了以後,能所雙忘就入了空。這個空就是般若真空,確實從有而入真空。這個入是自自然然。

  前面講過「無量因緣」。我們有一個熱心,想幫助一切眾生,度眾生,諸佛菩薩心比我們還要熱,他為什麼不來?我們熱過了頭,好像超過了一切諸佛菩薩。諸佛菩薩把這個事情看得清清楚楚,緣沒成熟,熟了自然就來。我們在這乾著急,沒熟,希望他能得度,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緣成熟。緣之成熟要讓它自然成熟,你不能去幫助他。譬如說我們種一棵桃樹,桃樹結出來,我們想它趕快長大,趕快熟,你用什麼方法去幫助它?你能夠幫助它的是(它雖然成熟了,成熟跟自然成熟不一樣)你要讓它自然成熟。我們能不能幫助他?能幫助他,就是這一合掌、一笑、一聲阿彌陀佛,這就是幫助他。他接受,他善根成熟了;他不接受,這個種子已經種到阿賴耶識去了,這就是幫助他。所以一定要會觀機,就是對於人與事會觀察,要用智慧的觀察。

  所以像印光法師,他老人家一生公開講演就一次,因為他口才不好,鄉音很重。他陝西人,鄉音很重,說的話很多人聽不懂,所以他沒有辦法講經說法。他就是寫文章,他用文字弘法。你看《印光大師文鈔》都是他寫的,那寫得是真多。一生講經只講一次,他不常講經,也不作佛事,也不做法會;他一生不做住持,不傳戒,不收徒弟。他有好多個「不」,這我們在《文鈔》上都見過。他出家時候有發願,不做住持,不收徒弟,不傳戒。這是出家時候發這個願。這一生的行持,提起來沒有一個人不尊敬,這就是弘法利生,他利益人太多太多了,他一生用這種方法。

  這是說『持名念佛』,是從有入空。『潛通佛智』,你慢慢的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就是如來的智慧。如來跟凡夫沒有差別,你說差別在哪裡?就是一個心不清淨,一個心清淨。心清淨了就是佛菩薩,心不清淨就是凡夫。從這個地方,我還要告訴諸位同修一個事實,這是很多人迷惑顛倒,見不到的。我們看到小孩(小朋友),他來到這個世間,他這一生是剛剛起步,好像賽跑,他起步;你們中年人就跑到半途,我們老年人是已經到終點站了,到終點站的時候這人生過來了,過來人,過來人對於人生,這一生體驗就非常的深刻。佛經上講得透徹,「人生酬業」,你過去造的業,你這一生來酬償你的業報。一生當中說最幸運的人什麼?我只酬償,我沒有再造業,這種人最大的幸福。如果在一生酬償過去這個業債,又造了不少新業,那這個麻煩就大!

  你要知道一切眾生,我們不要說別的眾生,說人,這世間一切人絕對平等。什麼富貴窮通,那是大家的錯覺,你看錯了。真正看法決定是平等的。可是世間人迷惑,為了追求名利,追求五欲六塵的願望,造下了許許多多的罪業,這是要覺悟的。人,生平等,死也平等,一天到晚生活還是平等;你一天吃三餐飯,平等的,你夜眠六尺也是平等的,沒有一樣不平等;除此之外,差別沒好大。住的房子大一點,傢俱比較好一點的,那是他前世修的福報大。我們這稍微差一點,前世修的福報少,除此之外,差別不大。

  做總統、做帝王、做領袖的,如果一個政策錯誤,害了老百姓,那罪過無量無邊。不如普通的老百姓,一天到晚耕田種地,他一生不造罪業。所以我們古人有個許由,請他去做皇帝,他逃掉了,在河邊上洗耳朵,耳朵被染污了。他為什麼這樣做?他了解人生,他真正明瞭人生,徹底了解人生的真相。我們求什麼?只要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地方可以避風雨,一生不造罪業。縱然不學佛,來生還是得非常非常好的果報,但是還是學佛好,為什麼?如果來生大富大貴,又免不了造業,來生又迷惑糊塗!這一點覺醒很不容易,這點覺悟很不容易,非常之可貴。人生在世一生不造業,不害人,不欺騙人,這樣的心來念佛,哪有不往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生活愈簡單,精神愈自在愈舒服,無求!人到無求是品自高。佛教給我們知足常樂,知足,經典上講知足的人最富,富有,他足了;那個財富再多的,他還不知足,他還沒足。沒足比不上已經足了的人,那是決定比不上。已經足了的人,他無求,還不滿足的人,天天還在追求,還在那裡煩惱,哪有已經滿足的人自在?所以知足決定就常樂。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這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你官做得再大,財富再多,你有憂慮,有煩惱,有牽掛,佛經上「可憐憫者」,這個人很可憐!所以人生真正的幸福是要回過頭來向內心去求,不在外境上,你在外境上去追求,永遠追求不到。這是真正的覺悟,這是真正的智慧。所以第一等聰明人就是老實念佛的人,這是第一等聰明人。不但在世間法上他真的覺悟了,徹底覺悟了;他統統放下了,一切煩惱、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了,這真正覺悟。他把佛法十大宗派八萬四千法門他也放下了,單提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了不起,覺悟當中的覺悟者。世出世間法他統統徹底覺悟,這是「潛通佛智」,這個認識,這個見解就是十方如來的知見。

  『暗合道妙,巧入無念』。這個方法再巧妙也不過,用這個有念而到無念。所以諸位想真正要到無念,你要把世出世間法要能放得下,你放不下你心裡還是有念。你達到這個境界不容易,你要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即凡成聖』。決定一生成就。所以『至哉妙用』。這是達到極處,『不可思議』。

  【念佛乃修行之徑路。持名又為四種念佛之徑路。稱為徑中之徑。】

  我們走路,聰明人都知道要走近路。哪一條路近,我們走哪一條路,到達快速。佛法也是如此。一般比較,大乘比小乘近,小乘迂迴,大乘快,所以大乘是『徑路』。如果就大乘法門裡面來比,禪宗是徑路,所有教下沒有禪宗那麼樣的快速,禪是徑路。所以禪是徑路裡面的徑路,大乘是徑路,禪宗在大乘裡面又是最近的一條路,徑路的徑路。淨土宗比禪還要來得快速,所以淨土宗稱之為「徑中徑又徑」。淨土宗有個小冊子,題目就是叫《徑中徑又徑》。第一個徑是大乘,第二個徑是禪宗,這是最近的一條路。這個地方說的,那就更圓滿了。單單淨土宗裡面講有『四種念佛』,後面我們會說到的有四種念佛。四種念佛裡頭以「持名念佛」最為方便、最為穩當。這四種簡單說就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這是四種裡面是以持名最為捷徑。所以『稱為徑中之徑』。

  【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故稱淨宗第一經。】

  《彌陀經》念的人很多。不但是淨土宗,禪宗也列入晚課。你看《禪門日誦》晚課裡頭有《彌陀經》,那教下就更不必說了。可見得《彌陀經》在我們中國,無論哪一宗派的道場,幾乎沒有不念的。它不專修淨土,但是它都念《彌陀經》。由此可知,這個法門影響的深廣。所念的都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翻譯的經是「一心不亂」,從前人念這個懷疑的少,現在人我們一般講比從前人聰明,實際上是比從前人念頭多,一看到一心不亂,害怕了。為什麼?做不到。這做不到,淨土宗並不是易行道,還是一條難行道。一心不亂的確不容易。

  你看看蕅益大師、蓮池大師註解,一心有兩種,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要斷見思煩惱,換句話說,見思煩惱斷掉了,實際上已經證阿羅漢,絕對不是凡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凡聖同居土,在方便有餘土。如果說是理一心不亂,那更高,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的初地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換句話說,他確實有資格生華藏世界。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他了,這的確不容易做到。所以現在有很多人看到《彌陀經》上這一句嚇到了,不修這個法門,做不到。

  但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是直譯。梵文經文裡頭原來並沒有「一心不亂」,沒有這個,這是鳩摩羅什大師翻的。玄奘大師譯的是直譯,就梵文文字的意思譯過來,是「一心繫念」。這就不一樣,繫念跟不亂差太多了。繫念什麼?專心!我一心念阿彌陀佛,行,這我做得到。你一心不亂,我做不到。一心不亂要斷見思煩惱,這個做不到,所以「一心繫念」就太容易了。所以這兩個本子你合起來看,你才了解《彌陀經》真正的意思,不至於錯會了意思。

  羅什翻這個,雖然經上沒有這個意思,他用「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為什麼不把它指出來,不把它修正過來?實在給諸位說,他「一心不亂」翻的沒錯。一心不亂是什麼時候得?是往生的時候得。我們自己功夫做到一心繫念,往生的時候你見到阿彌陀佛,佛一定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你的罪業就消除了,這個時候得一心不亂,跟阿彌陀佛一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你只要是功夫成片,你往生決定是事一心不亂。你如果得事一心不亂,你往生一定是理一心不亂,這是二力法門,佛力加持你,使你得到!

  所以羅什大師就是翻譯的文字沒有詳細說明,但是確實是一心不亂的,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亂。所以我們自己在此地能夠做的功夫愈深,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愈高,等於說佛力加持是相對的加持;我們有一分功德,佛加一分,我們有十分功德,佛就加上十分,是跟我們相對的。我們自己一定要努力認真的來修學。

  對於現在大家這是世界亂,謠言很多,什麼預言很多,咱們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不要爭議。但是有個事實是要認清楚,謠言愈多,世界愈亂,為什麼?人心不定,世界愈亂,這是真的,這是事實。世界愈亂,我們的心愈要清淨,愈要清淨,愈要努力,就是他亂我不亂。縱然世界有大災難來了,我們有好地方去,絕對沒有恐怖。《心經》裡面講的「遠離一切恐怖顛倒」,我們心不顛倒,心不恐怖。隨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量壽經》裡面就沒有講「一心不亂」,所以你讀《無量壽經》心就更踏實了。

  『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玄奘大師所譯的「一心繫念」,就這個意思。發菩提心,我們就依蕅益大師的說法,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因為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幹什麼?去作佛的!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幹別的事情,是去成佛的。就像當年五祖問惠能,第一次見面:你來幹什麼?我來作佛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問你:你來幹什麼?我是要來作佛的,這就對了。

  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把一切統統放下,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問題就是來不及了,世間已經亂了,修什麼法門都要時間,決定沒有這個法門這麼快速,沒有這個法門這麼穩當。我們在最近三、四十年當中,看到念佛人往生有多少,你打聽打聽修其他法門的成就有幾個,這是事實擺在我們面前。

  李老師曾經有一次勸我對這個法門要死心塌地,他說: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來跟你說我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法門還快,還好,還穩當。你也是聽了之後,謝謝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已經選定了這個法門,那個法門我不修了。這樣才能成功。釋迦牟尼佛親自來勸你,我都要謝謝他,何況別人!這個心才叫清淨心,才叫堅固大願,才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成功的保證,誰保證?自己保證自己,絕無動搖,絕無更改。

  『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一個都不漏的。從前善導大師跟我們說,善導大師講專修跟雜修,專修的人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人往生,專修的,一個不會漏的。雜修的,就是修這個法門也摻雜其他的法門,他說這樣的修法,一萬個人當中,難得有三、五個往生的,那就不成比例。這個話是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頭寫的,就是《觀無量壽經》的註解。善導大師有個註解—《觀無量壽經四帖疏》。黃老居士對於這句話,在這個註解裡頭引用了好幾次。他老人家特別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彌陀化身再來,他所講的話那就是佛自己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你要專修,萬修萬人去。所以『故更為明確簡要』。明白確實,簡單扼要。『故稱淨宗第一經』。所以《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第一經。

  【因其為直截中直截。方便中之方便。】

  凡夫成佛,沒有比這個更『直截』的。這個法門就是我們在《觀經》裡頭發現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我也是搞了好多年才發現這一句是這個意思。以後愈想愈對,因為深信因果這句擺在菩薩法裡面,怎麼想都想不通。它要擺在前面第一條,那我們決定沒有懷疑,因為第一條講人天福報,深信因果決定不會懷疑。它擺在菩薩裡頭,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古人註解的時候,沒有這麼明白的給我們註出來,所以搞了很多年才忽然想通,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以後再拿大乘經來看,果然如此。你看《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明白,多少菩薩想聞這個經,沒有因緣,不可得!你才曉得這個是因果,是因果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最殊勝的因果。我們今天凡夫能成佛,靠什麼?就是靠這個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這個因果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位、什麼樣身分,無論在哪一道,統統都有效,你只要真正明瞭,畜生道牠能夠念佛,牠能夠往生成佛。

  畜生道往生,倓虛法師那個錄音帶裡面講的有個真正的事情。是諦閑老法師在浙江做頭陀寺的方丈住持。他說那個時候還是在民國初年,諦閑法師並不很出名,頭陀寺是個小廟,在小廟裡做住持。他說這個小廟,在那個時候廟裡頭連時鐘都沒有,作息起居,廟裡養個大公雞,那個公雞一叫,大家就起床開始做早課,公雞報曉。他說這個公雞,大眾早晚殿上課,牠也跟到上課,牠跟在後面。人家念阿彌陀佛,牠嘎咕嘎咕跟在後面叫,也好像是在念佛一樣;過堂吃飯的時候牠也來參加,人家吃的這個飯菜掉在地上,牠都會撿得乾乾淨淨,牠吃得乾乾淨淨。

  他說有一天牠往生了,往生這天也是做晚課,晚課做完了,牠不走;大眾都走了,散掉了,牠不走,牠還在大殿裡轉,好像繞佛一樣在那裡轉。大殿有香燈師,他是最後走的,他管關門,管香蠟燭的,管安全的。所以香燈師就說:人家都走了,你怎麼還不走?牠裝好像沒聽到一樣,轉了幾圈,牠站在大殿當中,就是住持拜佛那個位子,牠站在那裡,頭仰著看著佛像,叫了三聲,牠往生了,站著走了。這諦閑老法師做方丈,他自己廟裡發生的事情。所以他們把這公雞按照出家人往生的儀式來火化安葬,不可思議!畜生念佛也能往生,這是諦閑老法師自己廟裡親眼看到的,公雞站著往生。人要不好好念佛,連畜生都不如。這是老法師常常把這個故事講給念佛人聽。公雞有靈性,大概在寺廟裡頭放生的,這些都有靈性。

  所以這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管在哪一道,只要他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沒有不成就的。所以這是直截當中的直截,方便當中的方便。所以菩薩修的時劫很長,他不知道這個因果,他一旦曉得了,他馬上用這個,他馬上就往生了。當然人家心地清淨,往生品位高。但是,他如果還不知道這個因果,我們先往生的,他在我們後面來,我們先成佛,他雖然是菩薩,在我們後面,這一定道理。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利濟眾生。此經為最。】

  這真實話,絕對圓融;換句話說,不是相對的是絕對的,絕對圓融,不可思議。『利』是利益,『救』是救濟,也就是我們常常講救度一切眾生。經上講得很清楚,「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惠以真實之利,度眾生,成佛道,給予一切眾生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這個經是第一,在所有一切佛經裡頭,這個經是第一!過去我們是糊裡糊塗沒發現,不曉得。我在過去心目當中總是《華嚴經》第一,所以《華嚴》我在台灣總先後印了差不多將近有十次,總印了有十版,數量相當可觀。《華嚴經》大!那花得錢很多,六十、八十、四十統統印出來了,不知道這個經。以後從《華嚴》裡面再認識了這部經,所以現在別的經不印了,專門印這個經。

  這部經從我到台北講經,一直到去年,截止到去年,我算了算,總共印了八萬本,就這《無量壽經》。今年我發心印十萬本,我一年印十萬本,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的,今年十萬本我們已經印了五萬本,另外五萬本我準備下半年印,因為重新做版,我們做了個版。我沒有想到現在電腦這樣進步,他們用電腦排版本,那就跟鉛字打得完全一樣,楷體字,真漂亮,看到真是叫人生歡喜心。我叫他好好的做,好好校對,不要有一個錯字,我說我們慢一點印沒關係,現在已經有五萬本在流通,夠用了,我到處講夠用了。希望底下這個版做得非常之精美,一個錯字也沒有,這個版搞好之後,我準備再印五萬本。所以印的東西叫人一看生歡喜心。成本高一點都無所謂,總是叫人生歡喜心。

  所以我們的確是非常非常的幸運,能夠在一切經當中發現第一經,這不容易,這實在是很難得。這是有多少人一生生生世世都遇不到,都發現不到,我們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知道這個經是佛度眾生第一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度眾生第一經,實在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經。黃老居士那個註解在台灣印的時候,他老人家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我很少給人寫文章,被他逼寫一篇序文,我序文裡頭就有這一句。他老人家看到這篇序文就非常欣賞這一句,他說這一句不簡單,不容易說得出來,確實是如此,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

  末後這一段說「大聖垂慈,特留此經」。這是無比殊勝最上的因緣,這是因緣裡面最特別的。大聖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是本經裡面說的,《無量壽經》的經文。『當來之世』。這就是佛法衰滅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照我們中國人的算法,今年大概是三千零十九年,跟外國人的算法相差有六百年的樣子。外國人的算法現在是二千五百三十三年,今年。就照中國的算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了,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後釋迦牟尼佛佛法就沒有了,完全滅了。所有經法都滅了,這個經還留在世間,最後還留一百年,就是延長一百年。這一百年當中有人要是能夠遇到這部經的,還是一樣得度,這個意義很深,諸位要多想一想。也就好像治病一樣,所有一切藥都失效了,都不能治了,這一服藥還管用,一直到最後它還管用,你才能認識這部經的價值。

  這部經是無所不度,能夠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所以實在講這部經不管修學哪個法門,他都要念,都應該要念。你看黃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金剛上師,他傳密跟他學的顯教經典有三部經典是必讀的,而且要熟讀,第一部就是《無量壽經》,第二部是《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第三部是《華嚴經》最後一卷「普賢菩薩行願品」。而且特別叮嚀學密要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不求生淨土,不能成就。這是諸位你看看他的《淨土資糧》、《谷響集》,以及聽他的講演錄音帶你就知道了。他要求所有學佛的同修,這三部經一定要讀。這三部經正是我們淨土五經裡面的三種,而且是五經裡面最重要的三種。他提出來教誡學密的同修,所以這段經文非常非常重要,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部經的重要性,這部經真正的價值。這是所有一切經裡沒有這個經文。

  【又法滅盡經中。】

  又《法滅盡經》。這是釋迦牟尼佛的預言,預言他的佛法最後怎麼消滅的,滅盡的。這部經裡頭:

  【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說。】

  佛預言的佛法消滅了,第一部是滅《楞嚴》,《楞嚴經》首先消滅,這個經是最後。所有一切經統統滅盡了,《無量壽經》還留在世間一百年,《法滅盡經》也是這樣說法。所以我們如果能體會到這個意思,才真正明瞭、認識這部經典。

  【今於末世。濁惡彌深。】

  『濁』是混濁。這個混濁是什麼?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精神思想的染污,濁就是講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惡』是什麼?說世間人造惡的太多,就是十惡業,殺盜淫妄,貪瞋痴慢太多了。現在世間殺人放火這個事情太多了,天天報紙上新聞都有,在我們中國古代,這個五逆罪實在是太少了。

  李老師以前跟我們講過故事,講一個人殺父親,河南,這是清朝時候的事情,有個縣裡頭出了這麼一樁事情,兒子把父親殺了,這是大逆不道,政府處分是怎麼處分?總督記過,巡撫就等於現在的省主席撤職,那縣長當然沒有話說了,為什麼?你是做官的,沒有把你老百姓教好,受連帶的處分,總督記過,清朝地方官最高是總督,管兩個省;管一個省的是巡撫,撤職;下面知府、知縣都是判罪,撤職查辦。這個人當然決定是殺頭,死刑,不但如此,那個縣城把城牆拆掉一個角,這就什麼?整個地方上的恥辱,你們這一縣怎麼會出這樣的人?可見得那個時候刑罰之重!所以想想那個時候的社會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是造惡的人比從前不曉得加了多少倍,法律也輕了,也沒有那麼嚴重。這是「濁惡彌深」,就是造惡的人太多太多,一年比一年多,這個世間一年比一年亂!

  【眾根愈劣。】

  一切眾生的根性愈來愈差,這是一定的道理。為什麼愈來愈差?他沒有受過正知見的教育,換句話說,對於是非邪正沒有能力辨別。民國以來,大概在我記事的時候,抗戰開始以後,一般年輕人就很少讀孔子書,四書五經就不讀了。抗戰之前有,念孔子的書還很普遍,這抗戰一個戰亂,這個東西都沒有了;換句話說,我們對於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缺乏認識,很容易受外面的思想影響動搖,這是我們中國人今天為什麼會受這麼大的災難。這個災難還要繼續受,並沒有完。你如果真正明白這個因果關係,你就了解;換句話說,什麼時候中國得救?什麼時候恢復讀經,中國就有救了。什麼時候世界有和平?什麼時候全世界人能夠念孔子書,能夠念大乘佛法,世界就和平了。為什麼?知見正了,不會再胡思亂想了,不會再胡作妄為了,這是個根本問題。

  西方這些文化,學術思想,救不了這個世間,這是大家心裡要明白的。西方文化發展到今天再繼續發展下去,這個世界會毀滅;太著重於個人享受,著重於個人功利了。中國文化、大乘佛法不是如此的。儒跟佛對自己,實在講都很消極,對社會、對大眾是非常積極。所以一般人認為我們學佛的人很消極,沒錯,我們學佛的人是消極,在物質生活是比他們消極多了。但是,他們也有他們消極的,他們對於社會公益事業,對於德行的進修,他們對這個消極;他們所積極追求的是物質享受,對於殺盜淫妄他們很積極,天天搞這個;換句話說,我們所積極的,他們消極,他們消極的,我們是積極的,我們培養清淨心這積極。這是要一定要分清楚的,曉得現在眾生根基決定比不上過去,絕對不是他受過高等教育。說老實話,我們講他受高等教育,這是捧他、奉承話。

  我記得我剛剛出家那個時候,三十年前,我在臨濟寺出家,台北圓山臨濟寺。那個時候臨濟寺還好像是鄉下一樣,這是屬於郊區,人很少,車也不多。臨濟寺外面還有很多大樹,早晨我們要掃院子,掃樹葉。有天我正在掃地,遇到四個台大法學院的學生,大概都是四年級的快要畢業了,那個態度很傲慢,好像目中無人的樣子。我看到很難過,我就嘆了一口氣:可惜,沒有受過教育。他們聽了之後,很生氣,來質問我:你說誰?我說:我說你們。他說:你怎麼說我沒有受過教育?我說:是,我是說你沒受過教育。他說:我們是台大法學院四年級的學生,馬上要畢業了,怎麼說沒受過教育?

  我說:那你既然說你受過教育了,我就請教你,什麼叫教?什麼叫育?什麼叫教育?你把這三個問題回答給我。他們四個人一下都呆了,然後反過頭來問我,他說:那你以為什麼是教育?我說:不能說我以為,「我以為」這個話就不能說。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方法,跟現在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的宗旨是教一個人希聖希賢,變化氣質。讀書旨在變化氣質。把凡人變成聖人,變成賢人,這是我們從前教育的宗旨,聖賢教育。

  教育的方法,小學是從灑掃應對,從德行,禮節,言語,從這些地方教起。我說:你們不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連小學教育都沒受過。他聽了很不服氣,我說:不服氣,我這個掃帚給你,你掃掃地給我看,你會不會掃?你不會掃。我說:上桌吃飯,我說飯你也不會吃,愣住了。我說:我給四個菜給你,這四個菜怎麼擺法你曉不曉得?你這個方位不會擺,你就不會吃飯。中國這個素菜上桌擺的要按照陰陽五行擺,要懂得方位,那個菜擺在哪一邊,這《禮記》上都有,《禮記.月令》統統講求這些,你念過嗎?真的不會,講了他也很有興趣,他說:那我們現在念的到底算個什麼?我就忽然想想,如果說你們受過高等知識訓練,我承認,你們接受過高等知識的訓練,你們沒有受過教育。大學應當改成高等知識傳習所,這個名稱很符合。如果說是大學,這個東西不太符合,名實不相符合。我跟他們談談,他們到最後也服了。這是真的!

  所以現在能不能挽救了?不能挽救了,你拿這個東西勸人學,誰願意學?他說:我學了沒有用處,我到社會上不能謀生。全世界的人,人家都騙我,我誠心誠意對待人,那我處處吃虧、處處上當,那我還能活得下去嗎?現實的問題整個都亂掉,我們要認清楚。可是你真正要是信得過,明白這個道理,你還可以是誠誠懇懇的人。吃虧上當不要緊,我吃一輩子虧,上一輩子當,我來一輩子好,來一輩子成佛作祖。這一輩子處處跟人計較,不肯吃虧上當,換句話說,你來生還得六道輪迴,你還是跑不出去。所以吃點虧上點當算什麼!我們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根性劣是這麼個劣來的,也就是說教育徹底失敗了,沒教育了,現在只有技術。

  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言語,這兩個沒有了。現在大家所學的是什麼?政事,政事就是辦事情能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技術。再是文藝,但是文藝沒有德行做標準,這個文藝就不得了,這個文藝就是邪知邪見的文藝。好像從前我們中國古老的戲劇,戲劇的內容都是教因果報應,講忠孝節義,這是有文化、有教育背景在裡頭。今天這些藝術是什麼?藝術都是搞殺盜淫妄,這不得了,這是一個動亂根源。我們知道這個根源一定相當的深,相當的廣泛,沒有能力來挽救,所以今天我們只有一條路子,救自己!救不了眾生要救自己。救自己決定可以做得到,救眾生很難,決定是不容易。可是我們要把正知正見這個種子傳播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

  【垢重障深。】

  『垢』是垢污,染污。『障』是業障,罪障。非常深重。

  【惡浪滔天。毒焰遍地。】

  這都是指邪知邪見,殺盜淫妄。可以說這幾句統統是描寫我們現代的社會,現在這個地球,就是這個樣子。

  【世尊垂慈。】

  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

  【特留此經。以作慈航。】

  在一切法門都沒有辦法,都失去效用的時候,救度不了這一切眾生,這個法門管用。

  【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

  這個緣太殊勝了,超過佛說其他一切經典的因緣。

  【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

  這兩句話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話。如果沒有這樣深刻的認識,他這兩句話說不出來的。『佛恩』確實『深重』,沒有辦法報答,要想報答佛恩,只有老實依照這個經典的方法修行,自己這一生決定往生。除自己認真修學之外,努力弘揚這個法門,將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在國外如果你們更能夠發心求三寶加持,能夠把這部經譯成英文,那就能夠幫助西方人了,這個功德非常之大。但是這個翻譯不必積極出版,要多請教別人。現在是方式比較容易,從前是集合大眾在一起翻經,現在不必集合大眾。我們翻好之後,把這個稿子影印,影印之後分別寄給這些通達佛法,通達外語的,請他指教,請他修正,然後再把所有的本子收回來,我們再研究參考斟酌,再做一個定本,這樣才能夠流通。現在一些人翻的東西流通不出去,原因是什麼?一個人搞的,拿出去這個人看了不對,那個人看到彆扭,所以無法流通。你能夠教內教外這些大德都經過他們看,都經過他們指正批評來修改,然後再會集起來,再做定本,使這個文義都能夠保持正確,不至於錯,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好,到這裡是第一個大段,「因緣」我們今天就報告到此地。明天我們繼續介紹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