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四十四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44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三面,第三行,看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六方,前面介紹過東方。東方,我們要特別注意到它是代表佛法修學的根本。所以五尊佛,第一尊佛代表佛法修行的基本態度,這是我們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成敗的關鍵。我們看到許多同修,甚至於包括自己,不能說不用功,但是談不上成就。原因在哪裡?我們的心是浮動的,完全定不下來,換句話說,真是古德所說的心為境轉。境界,外面的環境千變萬化,我們的心隨著外頭境界起伏,這樣的心是決定不能修道的,在佛法裡頭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功。所以,第一尊佛就是不動佛,教給我們一定要做到在任何境界,順境、逆境,先要學不動心,有這個基礎、這個條件,修學才有成功的指望。當中三尊佛是把修學的目標提出來了,這個目標非常純正,也就是一定要證得圓滿的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第五尊是提供本宗修行的基本方法,就是持名念佛。

  南方,南方屬於火,是光明之相,光明代表智慧,所以南方五尊佛是表修慧。許多人對於淨土宗有很大的誤會,認為淨土宗充其量有一點定,因為經上講一心不亂,有點定,但是沒有慧,總是覺得這個法門很遺憾的,不修慧。殊不知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但是包括戒定慧,而且是無上的智慧。第一尊佛叫『日月燈佛』。日是白天,太陽,晚上有月亮,這都是象徵著光明遍照,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有燈,所以用「日月燈」,那就是光明遍照,沒有照不到的地方,統統都照到了。這個用來代表我們自性本具圓滿的般若智慧,圓融無礙,無所不照,要是用普通的話來說,這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明瞭,這是佛法裡面所求的。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在此地「日月燈佛」來代表。

  第二尊『名聞光佛』。名聞,我們現代人稱之為知名度,某人知名度很高,提起來沒有人不知道的,叫名聞。一個修行人真正用功,所謂是實至名歸,不要去求虛名,到自己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持,自然名聞就遠播,我們講這是小有名氣了。但是諸位要知道,名能害人,名利都能害人,如果要沒有智慧,往往就迷了,就迷在名利裡面,這一迷就一定墮落。所以在修行,在這個階段當中,自己有智慧,「名聞光」,光就是有智慧,能將名聞利養的禍害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換句話說,自己必須遠離名利,這才不受其害,才能把功夫不斷的向上提升。這是名聞光佛對我們修行在第一個階段,遇到這個難關,要有智慧來把它照破,就是以智慧的光明,照破名聞利養的障礙。

  第三尊『大燄肩佛』,燄是火燄,肩是肩膀,兩個肩膀,火燄也就是光明,智慧光明。他表示突破了名利這一關,自己修學功夫必然向上提升,這個時候初具二智,這兩種智慧成就了。這兩種智慧,一個叫根本智,一個叫後得智,兩種智慧成就,就表示兩個肩膀,也叫實智,也叫權智。這兩種智慧現前,就可以教化眾生,幫助諸佛菩薩弘法利生,有這兩種智慧。根本智叫實智,這是智慧的本體,後得智叫權智,叫權巧方便,就是智慧的作用。在《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根本智是無知,後得智是無所不知。我們今天這兩種智慧都沒有,我們所有的是妄想、分別,根本就沒有智慧。智慧是從定當中得到的,從大定當中得到的。要求真正的智慧,這在佛法裡無論是哪一宗、哪一派,你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教導你,大概你遇到了,你不相信,你不會接受。原因是什麼?真正的善知識教給你教你先求無知,這是真智慧,像禪宗六祖大師教人「本來無一物」。你有知見就錯誤了,有知見決定叫邪知邪見,沒有正智,正智是本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叫正智。所以自性般若起作用是無所不知,這個不需要學的,叫做自然智、無師智,不必要老師教的,這是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

  現代人學佛,恰恰跟佛教學的方法、理論相反,他一開頭就希望我知道愈多愈好,我樣樣都要學,樣樣都要知道,他的結果是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你生生世世去學,學上無量劫,你所知道的東西還是非常有限,你不能真正做到一切知,不能達到無所不知。無所不知、一切知,一定是自性智慧現前,自性智慧不是從學問裡面得來的,不是從思惟裡面得來的,不是從我多讀書、多見聞,不是的,與這個統統不相干,是從定中得來的。所以佛教給我們,「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念佛這個法門沒有別的,就是教你要念到一心不亂,你果然念到一心不亂,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得到之後,後得智就容易了。後得智,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一切明瞭,那就叫做後得智;換句話說,後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不起作用就叫根本智,無知,起作用是無所不知。

  這兩種智慧都有了,叫「大燄肩佛」,兩個肩膀,一個權,一個實。實智是自受用,這個諸位要知道,自己受用的是無知,你看那個心多清淨!無所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眾生的,不是對自己的,對自己永遠是無知。佛度一切眾生,對自己來說是無知、是無說,幫助別人是有知、有說。講經說法,一天說到晚,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無說是這邊的,說是那邊的,這是自受用,那是他受用。自己永遠在清淨寂滅的境界裡面,幫助眾生,和光同塵,活活潑潑,他才能夠教化一切眾生。這是兩種智慧的作用。佛門裡面常說「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沒有這兩種智慧是決定做不到的,雖然有慈悲心,慈悲心不管用;沒有智慧,慈悲心是沒有辦法利益眾生,甚至於都不能夠利益自己。

  第四尊是『須彌燈佛』。這尊佛號名字裡有須彌,須彌、燈,這個都是從比喻上來說的。須彌是最大的山,燈的光明會遍照,這是表修慧,轉識成智。須彌山是四寶所成,寶都有光明,所以他在此地代表的是轉八識成四智。我們凡夫一天到晚所用的,起心動念都用八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這是對外面境界的接觸,起這個作用,接觸的作用,領受、接受的作用。第六識的作用叫分別,第七識的作用是執著,第八識的作用我們常講落印象。第八識像個倉庫一樣,統統把這些印象儲存在資料庫裡,這是經年累月、生生世世,這個資料室裡面就充滿了這些東西,佛經裡面稱它作種子。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種子,我們阿賴耶識裡頭,阿賴耶識是資料庫,這裡面的資料就太多了。古德說好在這些種子沒有體積,如果它有體積,體積再小,像微塵一樣,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些印象裡面,也就是種子裡面,有善的種子、有惡的種子。諸位要知道,這個種子我們是一天到晚不斷往裡頭儲存,不斷在增加;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種子,一個惡念一個惡種子,一個善念一個善種子,一個佛念是一個佛種子。我們將來死了,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就是看你儲藏的種子裡頭哪一類的種子力量強,力量強的先出頭、先受報,這個種子引導你去投胎。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是這麼一個事實。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就知道我們平常起心動念關係太大了。大在哪裡?大到來生到哪裡去投生。

  細說說不盡,佛總是把它歸納起來跟我們講原則。佛說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從上面講起,佛法界第一個因素,其他的因素很多,佛給我們說最重要的因素,佛法界叫「平等心」。平等,我們心裡頭起一個念頭就不平等了。念頭是波浪,心動了,動了哪裡會平等?心不動就平等,平等心就成佛了,《無量壽經》經題「清淨、平等、覺」,那成佛了。《無量壽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佛叫著阿難,你願不願意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平等心是佛心,他成佛。作菩薩第一個條件是「六度」,心裡頭常常有六度,六度的心特別強大,這個人來生一定作菩薩,菩薩道去了。緣覺是「十二因緣」,聲聞是「四諦」,這是講三界以外的四聖法界第一個條件,為我們說出來了。

  那麼六道裡面,六道裡面佛講,天道是「十善、四無量心」。單單修十善只能在欲界天,色界天以上還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能夠修慈悲喜捨,修十善業道,這個人就會生天。人道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的心。在我們中國古時候講的五常,跟五戒意思完全相同,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跟佛家講的五戒意思是一樣的。能把這個做得很圓滿,你來生一定得人身,不失人身。阿修羅這一道善惡混雜,他修善力量很強,有強烈的五戒十善,所以他能生人天;他有一個很大的習氣,就是貢高我慢,這個習氣摻雜在戒、善裡面,就變成阿修羅道。下面三惡道,餓鬼道第一個因素是「貪心」,慳貪墮餓鬼,慳就是吝嗇,貪愛、吝嗇這個念頭強,決定墮鬼道去了。「愚痴」是畜生道,愚痴是什麼?是非不明白,真假分不開,這叫愚痴。畜生愚痴,墮畜生道。「瞋恚」墮地獄,瞋恨心很重的人,這個人墮地獄。這是佛把十法界第一個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告訴我們。我們要到哪裡去,不要問別人,自己回家冷靜的反省想一想,就曉得將來到哪一道的可能性最大,就知道了。

  要想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但超越六道,十法界都超越了。十法界上面叫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裡頭,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楚、明白。往生淨土第一個因素是什麼?信願持名。我們今天有沒有相信?沒有!為什麼說沒有相信?疑問一大堆,那哪裡相信?真正相信的人,一個問題都沒有。真正發願的人,對世出世間統統放下,絕對再沒有一絲毫貪愛,你那個願是真的,為什麼?一個目標,向西方極樂世界去。總不能把這裡我喜歡的還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不可能的。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真的有願。真正有信願的人,的確不容易!這不是講平常人,念佛人當中,一萬個念佛人當中難得有兩、三個。這就是從前李老師在台中常講的,那兩、三個是決定往生,他沒有疑問;也就是我們講的老實念佛,這種人非常老實,什麼問題都沒有。他只曉得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他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好就好在這裡,不想知道。

  這是轉識成智了,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以念佛法門來說,身禮敬阿彌陀佛,口稱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想阿彌陀佛,這個真的轉識成智了。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從此以後不再胡思亂想,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看清楚、看明白了,原來這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夢幻泡影,這還值得放在心上嗎?所以統統放下,妙觀察智,看清楚了。轉末那識成平等性智,不執著了,一切法都不執著,心就平等了,一有執著就不平等。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無所不知。這是「須彌燈佛」所表的意思,成就這四智。

  末後一尊佛,這都是跟我們講修慧的事實、修慧的綱領,末後一尊佛是教給我們方法,『無量精進』。菩薩善根唯一精進,成就大慧。修行,諸位要知道,最大的障礙是懈怠、懶散,這樣的人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能成就。自古至今,諸位仔細去看看古大德的傳記,在台灣也有單行本流通,《高僧傳》,在家的《居士傳》,去看看人家有成就的,沒有一個不是發憤努力,沒有一個說是懈怠、懶散會有成就的,沒有這個人。我們現在很想用功,精神提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這叫業障,這個很可怕。業障一定要能克服,這個要自己努力;換句話說,要拼命,你不拼不行!我們在台北有兩位同修實在可以做為一般人的榜樣,在台北有一個開計程車的許秋雄居士,原來也是業障很重,精神提不起來。他有病,自己怕他壽命不久,所以念佛就特別用功。也是精神提不起來,勉強撐,一定克服,最後是被他克服了,他一個月有個一次、兩次精進念佛。因為他的職業關係、生活關係,所以他不能連續念時間多,他一次是兩天兩夜,兩天兩夜不睡覺,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最初的時候,他念了之後告訴我,我問他,你會不會感覺到疲倦?他說不會,愈念精神愈好。念了兩天兩夜,他說他只需要休息兩個小時就可以去工作了。現在念了好幾年,身體愈來愈好,這是把自己業障克服掉。這個人能成就,不要看他現在這個職業好像是很卑賤的,他決定往生。

  另外一位是邱顯達居士,在我們基金會做事情,現在他在福州負責贈送經書,工作非常辛苦,也感覺到很疲倦、很勞累。現在在福州是住在寺廟裡頭,人家寺廟裡頭早晨三點鐘起床,四點鐘做早課,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自己早晨睡到七、八點鐘都起不來,非常慚愧,真心發露懺悔。他現在生活起居跟大陸上出家人完全一樣,飲食起居完全相同,大陸上出家人對他沒有一個不佩服,他是在家居士。沒有不能克服的障礙,你自己不肯克服,不願意克服,那就沒有法子,那就墮落掉了。

  所以菩薩善根只有一個「精進」。世間的善根叫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這三善根,世間一切善法從這三善根出生。佛法裡面一切善根,就是戒定慧三學這一切善根,是從精進裡面得到的。所以自己有毛病,自己要知道,要懂得怎樣去克服,這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真修行,這叫真正真實的功夫。

  再看底下一段經文。這個後面是與前面相同的,我們都省略掉了。就是經文上講的,『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與第一段,東方的那一段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們把它省略掉,只介紹諸佛名號的表法。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蕅益大師在這裡有個簡單註解,「無量壽佛,與彌陀同名」,這西方世界的,「十方各方面同名諸佛無量也,然即是導師亦可」。所以這是雙關的,說西方世界與阿彌陀佛同名的佛,講得通,同名號的佛那不曉得有多少!如果把它說成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尊阿彌陀佛也行,也可以說得通。「為度眾生,不妨轉讚釋迦如來所說」,阿彌陀佛也讚歎釋迦牟尼佛,也讚歎十方一切諸佛,佛佛互相讚歎,目的是接引眾生,廣度眾生,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西方的佛列著有七尊佛。南方是表修慧,是智慧,西方表修福,所以持名念佛是福慧雙修。「七」代表圓滿,《彌陀經》上都用七來表圓滿的意思。第一尊佛是『無量壽佛』,無量壽是代表福、壽,福德裡面第一個是壽命。蕅益大師在經題裡面曾經告訴我們,阿彌陀翻作無量,不僅僅是壽命無量,光明也無量,智慧也無量,德能也無量,神通也無量,樣樣都是無量,說不盡的無量!在一切無量的無量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壽命要無量。諸位想想,如果沒有壽命,那個無量的智慧,我們今天講,你無量的財富、無量的珍寶,不都落空了?你沒有壽命,無量都被別人享受,與你有什麼相干?所以說壽命在一切無量裡面叫第一德,它是擺在第一位。自己有了無量的壽命,一切的無量自己才真正得到受用,才能享受得到。所以壽命一定擺在第一。

  第二是『無量相佛』,相是表富貴。我們中國,外國也有,算命的、看相的,相有富相、有貴相,富貴、貧賤的相貌確實是有的。看相的人常說「相隨心轉」,這句話實在講是非常現實的。譬如說人歡喜的時候,他面孔就有個歡喜相,他心裡歡喜,他面孔就笑咪咪的;他肚子裡一肚子的苦水,一肚子的煩惱,他那個面孔擺起來就很難看。相真的是隨心所轉的,淺近的我們知道,深遠的也在相上能看到。這個世間最好的相是佛相,我們世間相書裡面所說的貴相,佛是每一條都具足,一樣也不缺少,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從哪來的?諸位要知道,相是果報。有果必有因,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因與果,一條一條都列得清清楚楚,哪一個相是怎樣修得來的。譬如前面我們講過,佛說過的藏果佛,這是廣長舌相。他的舌頭很薄,伸出來可以蓋到面孔,那是不妄語得來的。修多少時間?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語,才成就這個相。一般人三世不妄語,舌可以舔到鼻端。這就是告訴你,每個相都有一個因緣修得的。佛在經上說,菩薩成佛了,成佛之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為什麼?沒有福不能度眾生,度眾生不僅僅是要有慧,還要有福報。

  有人真有智慧、真有學問,講東西講得天花亂墜,可是人家就不喜歡聽。那是什麼原因?我們講某人沒有緣,這叫沒有福。所以他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專門修福,修相好莊嚴,相好莊嚴是接引眾生一個最好的方式。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阿難尊者出家,阿難尊者出家是什麼因緣?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相太好了。他心裡想這個好相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我也想這樣好相,跟佛出家去修行。所以,相好攝受不少眾生,富貴人一定有富貴之相。「無量相佛」,經上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的劣應身,示現在我們世間的,真正在一真法界的相好光明不可思議。這是第二尊佛他所表的。

  第三尊是『無量幢佛』。幢是旗幟一類的,現在沒有了,古時候有。在佛門裡面,自古留傳下來有幡幢,幡是扁的,在台灣比較多見;幢是圓形的,比較少見,跟幡是一類的,當中是空的,有一點像飛機場那個風筒,差不多,不過比風筒做得漂亮,做得考究。在大陸上可以看到,在日本的寺院可以看到,有幡、有幢。這都是表高、顯的意思,因為幡幢掛得很高、很明顯,它的作用是宣傳的作用,是通告的作用。佛家,諸位必須要知道它是教育,教育是老師第一大,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老師是很謙虛的,佛門自古以來,諸位在經典裡面去找,佛從來沒有招生過。現在招生,佛沒有,佛門裡頭沒有。招生未免自己太誇張,太炫耀自己,所以不能招生,也就是說明不敢為人師。學生找來,那行,找來可以;我不找你,你找我,這個可以。佛確實是人天大師,自己不招生,這麼好的一個老師,讓這麼多人當面錯過,不是太可惜了嗎?於是乎接引大眾的事情都在學生。學生得到好處,介紹自己認識的人去跟佛學,彼此互相介紹,是這麼來的,而不是招生來的。

  後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弘化一方,當然也要學佛。如何通知大家來聽經、來參加法會?像現在方便了,現在郵局郵遞很方便,我們發個通知,大家馬上就收到,就知道了。登個報紙,或者廣播電台發個消息,都很方便。在那個時候統統沒有,不但沒有廣播、沒有報紙,郵政也沒有,通知信徒就非常困難,於是乎寺廟裡幡幢就起了作用。寺廟都有旗杆,旗杆不是掛國旗的,旗杆是通知大眾的訊號。如果我們這個道埸、這個寺院今天要講經說法,旗杆上就掛幢,法幢高樹,旗杆上掛這個。遠近的人一看到這個寺廟裡旗杆上掛的是幢,就曉得今天有講經,喜歡聽經的人他就來了,不喜歡的就算了。所以他不找你,但是要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你,喜歡歡迎你來,是這麼個用意。如果這個道場做法會,就用幡,懸幡是道場有法會,幢是講經。所以,他代表高、明顯,代表這個。

  第四尊『大光佛』。佛菩薩名號,凡是有光明這個意思,都代表智慧,「大光佛」就是代表大智,下面有一尊『大明佛』,合起來是光明。這兩尊佛,大光是表根本智,大明是表後得智,這是代表這兩種智慧。兩種智慧前面說過,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當沒有人向佛請教的時候,佛於一切法不是不明瞭,樣樣都明瞭,但是於一切法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個樣子就像完全無知的樣子,因為「知」是要分別,是要把它說出來,那是知。他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萬法平等,萬法一如,這是根本智裡面的現象。有人向佛請教,你問哪一樁,佛就把這樁事情清楚、明白的說出來告訴你,那叫做後得智。你不問,佛就不知;一問,他什麼都知道,這是起作用。後得智是為利益眾生,為教化眾生的,這叫無所不知;根本智是般若無知。

  第六尊『寶相佛』。「寶相」是表尊勝的意思,寶是尊貴、殊勝的意思,是表尊貴殊勝,我們常講難能可貴,表這個意思。從無量壽佛到寶相佛,實在講福德也是無量無邊說不盡,以六尊佛的德號做一個概略的說明。無福不能度眾生,佛尚且如此,何況菩薩以下,何況我們!這個要知道。有些同修發的心很好,我要幫助人,幫助人幫不上,人家不肯接受,什麼原因?想一想,沒有福報,所以一定要修福。

  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老師一生是講經說法。我到台中去的時候,剛好老師開了一個經學班,我們班上有二十多位同學跟李老師學講經,他就培養這麼幾個人,培養講經的。他常常告訴我們,要修福,要跟眾生結法緣,你沒有法緣,將來你講得再好、修得再好,沒有人聽。要怎樣跟人結法緣?方式很多,老師常常提醒我們,譬如李老師講經的時候,我們這些同學在四周照顧這些聽眾,替聽眾服務,這都是跟他結法緣,照顧他們,侍候他們。有些時候我們買些糖果,來聽經的一個人分一點,這都結了緣。李老師講經的時候,聽眾大概差不多在四百人左右,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一個人沒有力量,就是一個人分一個糖果那也很可觀,幾個同學合起來買個一大堆,到處分散,統統都是結緣的方法,現在結緣的方式就更多了。我的法緣,大家曉得,很好,在全世界法緣都很好。這法緣是結來的,你不結緣,哪有這麼好的法緣!我用什麼方法結緣?印經書,凡是看到好的經書,我所收的供養統統做這個事情,輾轉都結緣了。這個緣愈結愈廣,現在還有錄音帶、錄影帶結緣。所以弘法利生,要把修福、結緣這個事情放在第一位,不肯與人結緣就沒有法緣,那就很難,所以要廣結法緣。佛要百劫修福,道理都是如此。

  末後這一尊佛『淨光佛』,這尊佛是教給我們修福的基本方法,怎樣修福?要淨,要光明。「淨」是講三業要清淨,心地要正大光明。三業是身、口、意,清淨一定是斷惡,你有惡業就不清淨。像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講的,身要是做殺盜淫,身就不清淨;口要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口業不清淨;心裡面還有貪瞋痴,意就不清淨。清淨,必須把十惡業統統斷掉,十惡業斷掉之後,一定是修十善業;雖修十善業不著修善之相,這是《般若經》上常講的「三輪體空」,那就變成淨業。業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淨業裡頭,斷惡修善而不執著善,不以為我自己做了多少善,做了多少好事;你一執著,那就變成善,就不是淨,不執著就叫淨業。三業清淨。

  我們在一些,大概大多數畫的佛像,通常畫的佛像佛頂上有三個字,多半是用梵文寫的「唵阿吽」,這密宗裡頭常念。「唵阿吽」這三個字的意思就是三業清淨,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三業清淨。由此可知,三業到圓滿清淨就成佛了。三業清淨,心地當然是正大光明,沒有一絲毫惡念,沒有一絲毫我執。諸位要曉得,有我就有私,換句話說,心地就不光明。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無我,我既然沒有了,哪來的我所?我所有的一切當然就能放下。所以說,破了我執才真正是正大光明。由此可知,這個事實是四聖法界裡面才有。阿羅漢、辟支佛破了我執,六道凡夫都是有我執,有我執就有私心,就不平等,就有差別,這些都是煩惱,都是業障。所以我們要想修大福德,要從三業清淨、心地光明上下功夫,這才成就圓滿稱性的福德。所以他末後這尊佛,教給我們方法。

  『如是等』,跟前面一樣,西方世界也是無量無邊的諸佛。這些諸佛如來『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也就是這些諸佛如來在他自己的國土裡面,一尊佛的教化區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此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佛自己教化的範圍。他告訴眾生,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為一切眾生宣講《阿彌陀經》,讚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勸勉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所以,這部經是一切諸佛都說的。其他的經不見得諸佛都說,為什麼?諸佛為眾生說法是契機契理,如果不是這一類的根機,佛這一類的法門他就不講。所以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講經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時間不長,所講的東西很有限,沒有講的東西那太多了。為什麼那些東西不講?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不契機,講了沒用處。凡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所講的,就是我們這個世間人可以修學的,還有這一類的根機,所以他才說。唯獨這個法門是所有一切根機統統得利益的,換句話說,這是非講不可的。不但適合於我們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就是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沒有一個不適合,普遍適合法界有情。因此一切諸佛如來,統統要說這部經,這部經變成在盡虛空遍法界是共同科目,而且是必修的科目,沒有一尊佛不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

  再看底下,北方,北方也列出五尊佛,表化他。因為前面有智慧了,南方修慧,西方修福,有大智慧、有大福德,這個時候要做點事情,什麼事?度化眾生。佛菩薩沒有別的事業,他的事業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叫菩薩事業。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下面經文我們也把它省掉了。福慧具足之後,那就一定要效法諸佛如來,以弘法利生為自己的天職,為自己事業。第一尊佛『燄肩佛』,前面我們讀過大燄肩佛,此地「燄肩佛」與前面大燄肩佛意思相同。前面大燄肩是福慧剛剛得到,是兩種智慧剛剛修成,福德還不夠,現在經過西方這一段,福報也圓滿,智慧也圓滿。福慧圓滿了,這個時候就擔負起如來的事業,經上常講「如來家業」,要繼承如來的家業。如來的家業是什麼?是弘法利生,就是要把弘法利生這個重擔擔當起來,這是燄肩的意思。

  第二尊,『最勝音佛』。十方世界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六根當中耳根最利。《楞嚴經》上,文殊菩薩為我們這個世界揀選圓通,他老人家就很明白的說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孔老夫子當年教學是以音聲講解、說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是用音聲講解,耳根最利,一聽就開悟、就明白了。所以那個時候沒有經本,沒有文字,完全是口述。這個地方「最勝音佛」,音聲上加一個最勝,就是最殊勝的,這最殊勝的,說實在話就是演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在一切經中第一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這個諸位要知道。在三經之中,雖然說《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是淨宗的根本經,這個話說得不為過,它是把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給我們介紹出來了,讓我們明瞭、相信、接受、發願、修持。可是最精簡的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上,佛在此地以信願行,就是往生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勸勉我們。佛對於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是在這部經上。縱然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不甚了解,聽到佛這樣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接受,老實念,也就決定往生,這是這部經的不可思議。何況這個經文雖然不多,言簡意賅,經裡面的意思是太圓滿、太豐富了,古來祖師大德不跟我們說明,我們自己是一定是看不出來。所以,最勝音就是宣說此經,就是教我們念佛,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最勝之音。

  第三尊,『難沮佛』,「沮」是障礙、是阻礙,這是表弘護正法,要勇猛精進,不怕魔障。魔障要知道一定有,為什麼會有?我們生生世世造的惡業太多,跟一切眾生結的冤仇太多了,這些冤家債主哪有不找麻煩的道理?這不能避免的。即使是釋迦牟尼佛在世,也示現了許多的障礙。所以學佛要記住,不是一帆風順,你要是一帆風順,你的福報比阿彌陀佛、比釋迦牟尼佛還大,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你看六祖惠能大師,了不起!還在獵人隊避難十五年,遭那個難、遭那個罪,不敢出頭。那是真正得到衣缽,真正是得道之人,不是普通人,真的大菩薩,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你難道說他沒有福慧嗎?他有;還有災難,還有冤家對頭,還要躲避。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妖魔鬼怪到處都有,處處給你找麻煩,處處障礙你,你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學佛,佛為什麼不護念我?護法神為什麼不保護我?你再去怪佛菩薩、怪護法神,你就大錯特錯。要知道,障礙一定有的,要有智慧、要有定力來降伏它,要能夠降伏魔怨。所有一切的障礙我們能夠突破,就是這些冤家債主、邪魔外道,不能阻止我們勇猛精進,這就對了。所以,要知道克服一切的難關,菩提路才能夠一帆風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