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十七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17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六面,倒數第二行:

  「一往分別,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這個地方所說的「一往分別」,一往就是大略的意思,我們講大概。這是說明西方世界四土苦樂的狀況,大致上經論裡面所說的都是凡聖同居土。因為說凡聖同居土與我們關係最為密切,我們絕大多數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到這個地方。說同居土五濁輕,這是兩個世界的比較,我們這個世界五濁就重,他那邊就輕。為什麼還要說五濁?因為我們是帶業往生的,見思煩惱沒有斷,這是帶過去的。所以剋實而論確實有五濁的現象,不過比起我們這邊的環境,那實在是相差懸殊太大了。這個「輕」字我們要細細的去體會它,那個輕的程度實在講是我們這個世間、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於無色界天都不能夠跟它相比。

  「無分段八苦」,這個分段,段是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從大的地方分,我們這一生是一個階段,來一生來一世又是一個階段,這就是講六道輪迴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這是大分。如果要細分的話,可以說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是一個階段,這都是事實。這裡面有八種苦,前面跟諸位提到過,這個八種苦可以說是六道裡面眾生沒有一個能夠免除的,即使天上也不例外。內這講有生老病死。天上的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福報大,天人生是化生。生的形態有四種,叫胎、卵、濕、化,胎生最苦,人是屬於胎生,這最苦的;卵生就是蛋生的,比胎生苦要減少一些;濕生就更少了;化生,這個苦就沒有多大的感觸了。所以天人福報大,是化生。他們通常也沒有病苦,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界天人,他臨終的時候是七天,就是臨終七天才感覺到身體有些不舒服。換句話說,平常他也不生病,他也不病、他也不老,沒有衰老的相,也沒有病苦的相,福報很大。但是臨終七天之前他就現衰相了,換句話說,他的老病就是在那個時候,時間不長,很短,但是他所感觸的痛苦,我們也沒有辦法想像。就好像大富貴人家遭了一點委屈那就不得了,在貧窮人家看起來算不了什麼。天人在這個時候感覺到非常痛苦,死了以後還是要隨業流轉,六道輪迴確實有,一點都不假。

  人生在世間,前面跟諸位提到過,「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最可貴的就是人道容易覺悟。從這方面來觀察,古今不一樣,古人確實比現在人容易覺悟。原因在什麼地方?古時候環境比較單純,五欲六塵的享受很有限,所以心地比較清,心清容易覺悟。現在是物質享受超過古人百倍、千倍,心思混濁,被這些欲望迷得太深,所以很不容易覺悟。我們從一個非常淺顯的例子能觀察得出來。古人對於善惡的報應相信,所以起心動念他都很小心、很謹慎。現在人因為科學昌明了,認為這些東西是迷信,大家都不相信。這樁事情決定不是說我信就有,不信就沒有,不是這個說法的。你信,它有,它存在;你不信它,它還是存在。正是俗話所說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的時候,你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因果報應、六道輪迴、鬼神之事,這是確實存在的。他們也都有分段的八苦,只是八苦輕重差別不一樣。雖然天人輕,天人要跟西方極樂世界人一比,那他還是嚴重太多了,為什麼?西方世界分段八苦沒有了。在我們這個世間,分段生死要是沒有了的話,那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三界了。

  在這個地方修行要相當的功夫,這是講要斷見思煩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便宜就佔大了,為什麼?他不需要斷煩惱,只要把煩惱控制住,佛法裡面講伏煩惱,伏住,我們現在說控制住,它不起作用。這樣的條件就能往生,這個比斷是容易太多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所得的利益就等於阿羅漢,這是講在斷煩惱這方面等於阿羅漢,如果講其他的智慧、德能、享受,阿羅漢是怎麼比也比不上,幾乎同居土的享受也跟等覺菩薩相差不多。這是無苦,無有眾苦,「但受不病不老」。下面說,「但受諸樂」,哪些樂?「自在遊行」。到什地方去遊行?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旅遊是很多人喜歡的,也是大家非常羨慕的。但是我們的旅遊不能超越這個地球,不能到外太空去旅遊。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旅遊的範圍就太大了,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想到什麼地方就到達那裡了。他們的飛行工具太殊勝了,經上講的蓮花,蓮花就是他的飛行工具。他乘著蓮花,想到哪個國土就到哪個國土,想到哪個星球就到哪個星球,這是我們講橫面的。豎的,想到過去世也行,想到未來世也行。我們旅遊要跟他相比那是天壤之別。這是自在遊行的樂。

  「天食天衣」,這是舉出衣食,我們這個世間不能夠缺少的。大家辛辛苦苦為什麼?都為衣食忙碌。西方極樂世界對於物質生活一點也不愁,為什麼?一切供應隨念而至,心裡面想什麼,你所想的就在面前,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的。像經上告訴我們,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為什麼還說有天食?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無量劫來,每天都需要飲食,飲食成了習慣。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雖然不要了,有的時候還會想起來「好久沒吃飯了」,還會動這個念頭。這個念頭一動,飯食自然就擺在面前,一擺在面前,這才曉得現在不需要了。這個念頭沒有了,這些餐具、飯菜也統統都消失掉。不必要你去收拾,也不要去洗碗碟,真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是一種習慣,會有這個現象,在極樂世界時間長了,這個習慣漸漸就淡薄,以後就沒有了,初去的人有這個現象。

  「諸善聚會」,就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古德有說,我們人間最可怕的是什麼?你們每個人想一想看,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最可怕的是什麼?古德告訴我們,社會上最可怕的是同行。同行因為有利害衝突,不擇手段污衊陷害,比虎狼還可怕,所謂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人與人在一起沒有利害衝突,就不必提防了,絕對不至於有相害的事情發生,沒有利害衝突。西方世界確實沒有利害衝突,衣食住行彼此都不妨礙,彼此都同樣的豐足。大家在那個地方真正是一心修道,幫助諸佛如來接引眾生,我們所說的弘法利生。所以那邊都是上善之人,這點我們也要清楚、要明白。那一邊人既然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我們自己的心行要不善,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因為跟那邊的人志趣不相同。人以類聚,我們跟他不同類,就入不了他們的團體。所以一定要自己志趣和他們相投,志趣相投、志同道合,那自然就相應了。這是平素我們要覺悟的,這個地方的世緣要放下,一心向道。再看下面一段文。

  「方便體觀巧,無沈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四土裡所說的苦,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苦都沒有,都不受;四土裡面所說的樂,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都有分。方便土裡面,這是已經斷了見思煩惱,念佛的功夫深,得到事一心不亂。體空是聰明智慧更高,不但他聞法,在日常生活當中,他領悟的力量很強,知道萬法皆空,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這是高度的智慧。不是在極樂世界,像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小乘人到這個境界,我們通常叫他「入偏真涅槃」。

  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講真相,佛將事實真相教我們從三個方面去觀察,這三方面是體、相、用。如果我們明瞭,懂得會用,你這一生就會很幸福,就很快樂。體是空的,決定不可得,你得不到的。相是有的,是可以受用的,你在受用,你不要執著,認為你有所得,那你就錯了,你就會生煩惱,就會有痛苦。你要曉得相有,可以用它,用要用中,我們中國儒家講「中庸」。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佛教沒有傳到中國,我們中國人會用中。佛法裡面也是用中,佛法講「中道」,儒家講「中庸」,要懂得用中。不偏有,也不偏空,兩個都不偏就是中,你用的時候要用中。中是從這裡來的,不能偏在一邊。佛給我們講,我們凡夫不懂,凡夫用有,他不懂用中,他用有,一切都是有,執著樣樣都有,所以就有很多的苦惱、煩惱。二乘人(小乘人)他知道有是假的,體是真的,叫真空,他用空,他不用有。所以用空,他不起作用,換句話說,他永遠在定中,這個地方叫「沈空滯寂」。他入定,在定中他不起作用,所以他並不圓滿。菩薩懂得用中,空有兩邊都用,兩邊都不執著,這叫中道,所以他有「遊戲神通等樂」。菩薩非常活潑,不像小乘那麼呆板,凡夫愚痴,小乘呆板,菩薩活潑,菩薩用中。這叫方便土。

  「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用中有兩種,實報土是用中,用中有兩種,這兩種是比較上苦樂。前面所說的次第三觀、一心三觀,次第三觀就有隔別不融之苦,因為它的境界是有次第、有等差。三觀是空觀、假觀、中觀,它一個層次一個層次,這當中有界限,就是有隔別,不能圓融,在大乘菩薩裡面顯示出這個苦處。一心三觀的人,這個現象就沒有了,無論拈一法、隨便拈一法,他都知道即空、即假、即中。體是空的,相是假,有是假有,空是真空,用是中。所以隨拈一法,空假中三諦圓融,沒有隔別不圓融之苦。因此,他那個境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菩薩在這個世間跟我們大眾處在一起,所謂是和光同塵,跟我們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但是真正講受用可以說完全不同。我們在這個世間,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有苦樂憂喜的感受。菩薩沒有,菩薩苦樂憂喜捨統統沒有,那叫做樂。這個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之樂還是苦,樂止了苦就來了,所以樂是壞苦,苦樂兩邊都沒有,這叫真正的樂。所以他實在是入不思議無障礙的境界,沒有障礙。

  「寂光究竟等」,這是四土裡面最高的,是如來果地的境界,「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這個地方有個名詞,也是佛學的常識,叫「法身滲漏」、「真常流注」,這些字樣是形容詞,不是真的。真的,法身真如這裡頭還能出毛病嗎?這不可能的。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真如本性上面的煩惱還沒有去得乾淨。所以佛法的修學諸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白,佛法裡面講真妄,真是本有,妄是本無,你的煩惱、你的妄想本來沒有。我們今天煩惱很多、痛苦很多、妄想很多,這些東西的根源,佛給我們說得很明白,《華嚴經》上講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這是一句話把我們六道凡夫的病根說出來了,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

  佛法的修學,就是把妄想、執著除掉而已,沒有別的。但除其妄,莫求其真,你可不要求真,求真是什麼?求真那個念頭就是妄想。妄去掉了,真就現前,真就是真心本性,真如本性就現前,所以只是除妄而已。執著就發展成為我執,現在一切凡夫都認為身體是我,佛告訴我們,這身體不是我,你執著身體是我是大錯特錯,這叫我執。破了我執,就證阿羅漢,就出了三界;換句話說,你要有「我」這個念頭在,三界就出不了,決定在輪迴。輪迴從哪裡來的?我執造成的。如果有法執在,就不能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就見不了性。法執破了就見性,我執破了就出三界,就脫離輪迴。所以諸位想一想,佛法大小乘法門很多,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幫助你出三界,都可以幫助你修行證果,理論上講是平等的。事實上你自己去想一想看,你還有沒有「我」?如果有我,那你修行功夫不到家,三界出不了。要「我」沒有了,三界才出去。諸位想想,剛才我們講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這些東西從哪來的?都從「我」來的。如果我沒有了,生老病死就沒有地方落腳,一切苦都沒有了。知道一切苦都是從有我而來的,它的根是執著。法執就演變成所知障,我執變成了煩惱障,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我來的,這個要知道。

  所以佛法自始至終破二種執著而已,我執破了,剛才講了,小乘就畢業,證到阿羅漢;法執要是破盡了,就成佛。現在說寂光菩薩,我執當然沒有了,方便土的菩薩我執就沒有了,凡聖同居土有我執,方便土以上就沒有了。雖然我執沒有,法執沒有破乾淨,只破了一部分,或者是一大部分,還有一小部分的法執沒有破乾淨,這就叫做「法身滲漏」。好像我們這個杯子一樣,這裡頭有裂痕,裡面裝的水滲出來,漏出來了,比喻這個意思,它還有一點破損。這是比喻,並不是法身真正出毛病,法身不會出毛病的,用這個比喻。「真常流注」,真常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到寂光究竟,實在講是法執斷盡,完全沒有了,真如本性圓滿的顯示出來,他的受用是「稱性圓滿究竟樂」。這個地方我們也要曉得,大乘實報土的菩薩,實報土就是理一心不亂的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得稱性之樂,但稱性他沒有圓滿,他沒有究竟。所以圓初住菩薩跟佛統統都稱性,一個圓滿,一個不圓滿;一個究竟,一個不究竟,但是都是稱性。這是四種淨土裡面苦樂,做一個簡單的報告。

  下面這一段這可以說是結論,也是教給我們修學的原則。「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這一句解釋,我們每位同修要牢牢的記在心裡,這是一切經論、法門裡面所沒有的。所以這部經在一切佛經裡面稱為第一經,就是這個道理,一切法門裡最殊勝、最不可思議,也在這一句當中。「同居眾生」,正是指的我們自己,我們今天能生極樂世界,能見阿彌陀佛,我們沒有斷煩惱;換句話說,兩種執著都沒有破,這叫做帶業往生。這個業就是我執與法執,兩樣東西我們帶著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並沒有把它斷除。我們所用的方法是「信願持名」,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阿彌陀佛我們決定相信,沒有一絲毫的疑惑,這叫信;我們一心一意的嚮往西方極樂世界,一心想見阿彌陀佛,這是願;用這樣的信願來念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叫做持名。如果沒有信願,念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不叫做持名。這叫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底下講,善根福德同佛,同哪尊佛?同阿彌陀佛、同釋迦牟尼佛。本經後面說了,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念佛成佛的。也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最後修行成佛都用這個方法。所以唯有信願念佛,善根福德才能達到究竟圓滿。你修其他的法門,不錯,是有善根是有福德,善根福德不究竟、不圓滿。唯有念阿彌陀佛,你的善根福德會圓滿。你要問,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善根福德就會圓滿?這個問題諸位要是深入《無量壽經》,本經的《疏鈔》跟《要解》,你要是熟透了,這個答案就明白了,確實不可思議。

  「圓淨四土」,著重在圓字,圓是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換句話說,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除了成佛之外,等覺菩薩這個淨土沒有圓,諸樂受樂也沒有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所以他不圓滿。試問問,我們念阿彌陀佛帶業往生,生到西方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們的享受居然是「圓淨四土,圓受諸樂」。我們要問,蕅益大師說這個話是不是過分了?真的是這樣嗎?誰能相信?諸位學佛,對於佛的經論研究得不多,我這一講,你們都點頭,都相信了。這是你們有福氣,不容易!如果佛經念多了,看到蕅益大師這個話,蕅益大師太過分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哪有這個現象?一定會起疑惑。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蕅益大師說的話是真的。我們怎麼能夠肯定他是真的?諸位去念《無量壽經》,你去念四十八願,《無量壽經》第六章四十八願,你念念看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確實有經典做依據,蕅益大師的話不是隨便說的。我們今天能夠遇到這個經典,遇到這個法門,這正是古人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能夠逢到,這是最值得我們慶幸的。只要這一生當中把握著機會不要失掉,決定成功,我們所得的樂是圓滿究竟之樂,所斷的苦是斷得乾乾淨淨,一絲毫也不會剩下的,這才是天上、人間第一等的大福德之人。再看下面一段。

  「復次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這一句話說得太好了,「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遜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佛說苦樂,意在於此」。這是指出佛為什麼在這部經上特別注重讚歎西方世界之樂,又多說我們這個世界之苦,他說這些話用意在哪裡?蕅益大師為我們解釋出,就是這一段。厭苦求樂,這是人之常情,哪一個人不想得樂離苦?可是苦能離開嗎?樂能得到嗎?俗話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有命運,富貴窮通乃至於生死都有定數,凡夫很難逃得過定數的。然而定數可不可以逃脫?可以的,那要在乎你自己修福積德。我們世間人,無論是中國人、是外國人,大家心目當中所求的都是一樣的。求財富,哪個人不想有錢?錢愈多愈好,外國人也不例外,我在達拉斯遇到外國人,問他們要求什麼?他們也求財,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古今中外,問問大家所求的,這三個大概都排在前三條。

  而這些確實有定數,求是妄想,妄想怎麼會求得到?求不到的,天天打妄想求不到的。去求神,求神明保佑,外國人求上帝降福,那叫迷信,那叫諂媚、巴結鬼神。鬼神有權能幫助你嗎?沒有。那叫迷信,那叫妄想,迷信妄想無濟於事,求不到的。佛教給我們,唯有修福積德才能真正改造命運。所以人不能沒有福、不能沒有德,有福有德,你所求的這三樣東西自然在其中。沒有福德,縱然得來了也很快就失掉,保不住的,所以福跟德就重要,非常的重要。佛教給我們,這個世間,這叫小事,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小事,怎樣能修得?能夠得到?得到就是我命裡頭沒有,沒有的得到叫真正得到,有的得到那不算是得,命裡頭確實沒有。佛教給我們這三種是果報,果必有因,你修因就能得果。種瓜是因,得瓜是果,種豆是因,得豆是果,要知道因果。我們要想得財富,財富是果報,因是什麼?因是財布施,你能夠施財,你得財富;能施法,你得聰明智慧;能施無畏,你得健康長壽。這三種是因,你不修因,哪來的果報?什麼叫施財?我們是以財物,別人有缺乏的、別人有需求的,我們能夠幫助他,能歡歡喜喜的幫助他。你種這樣的因,你命裡頭就增加財富了。所以不可以貪財,不可以吝財,吝是捨不得,要捨得。「捨得」也是佛教的名詞,捨就是施捨,你能捨底下就會得到,你不捨就不得,所以一定要能捨。

  法布施,法是方法,別人不會,我們歡歡喜喜的去教導他,這個果報得聰明智慧。無畏,是別人有恐懼,身心不安,我們能夠幫助他,使他身心得到安穩,離開恐怖,這叫施無畏,果報是健康長壽。在佛法裡面非常明顯表現的,譬如說不殺生,這是施無畏,不惱害眾生,不殺害眾生。素食是施無畏,不吃眾生肉,眾生對你不會有恐怖,這個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佛給我們講的真的是有道理,這是世間小的果報,小因得小果,這三種施叫小因,得世間的小果,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小果報。念佛是大福德,是最上無比的大福德,它是直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統統做為我們現在的修因,你說這個真正不可思議。念佛的果報能超越六道輪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這個事情知道的人確實不多。所以我們講,修福、積功累德,信願持名是第一。這是無量的福,無比之福,一生當中「圓淨四土,圓受諸樂」;換句話說,這是把佛果地上的福德拿到我們做修因。你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你不可能不念佛,而且你一定念得非常勤快,你不會中斷。為什麼?修大因證大果。那個大果報,這些小的統統在裡頭,全部都包括了,小不能包大,大能包小,世出世間一切善果統統在其中。這是讚歎極樂最殊勝的,在同居土。

  為什麼說在同居土?十方一切諸佛都有四種淨土,我們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要跟極樂世界相比,「遜其殊特」。遜是差一等,跟西方世界比要差一等,沒有,就是比不上西方世界的殊勝,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的奇特,這不能夠比的。這是講十方諸佛的同居土比不上極樂世界。下面又特別說,跟我們這個世界相比,「又可與此土較量」,我們這個世界跟西方世界相差得更遠了。「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這個話就是說,六道凡夫,不僅是我們這個世界,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都不例外,要想超越六道、超越輪迴是一樁非常困難的事情。諸位想想看,煩惱、我執要斷盡才能夠超越輪迴,這是個很現實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是非人我、貪瞋痴慢能斷得了嗎?縱然得禪定,定中這裡面不起作用,把這個煩惱伏住了,沒斷,沒有斷就出不了三界。

  所以說世間禪定分八等級,叫四禪八定,這八個等級就是看到你定功的深淺,你能夠伏多久?換句話說,你能夠控制多久它不起作用。最高的境界是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天,就是四空天裡面最高的,佛給我們說,他能夠控制煩惱不起作用,能控制八萬大劫。這是六道裡面禪定功夫最好的人,都叫做世間禪定,不能超越六道,就叫做世間。比這個定功更深一層,第九定,第九個階層,這出了三界,這叫證阿羅漢。所以阿羅漢的定功叫第九定,我們通常叫「九次第定」,這才能出得了三界,不容易!現在這個法門,只要我們具足信願行,老實念佛,就很容易、很從容的超越三界。「橫超而度越」,橫超是不必經歷四禪八定,不用經歷這個,就從人間就跑出去了,這叫橫超。古來祖師給我們說,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說明它容易。我們在《無量壽經》、在《疏鈔》、《要解》裡面,看出古人所說的這樁事實,真實不虛。即使在這一生當中造作重大的惡業,五逆十惡,果報在地獄。現在地獄果報還沒有現前,這個時候念佛求往生依然來得及,一樣可以成就,這就是「優入從容」的意思。兩個世界仔細做個比較、做個較量,我們信心現前了,願心可以建立。只要深深相信極樂世界的殊勝,以真信、真願求生,一心一意的念佛,經論裡面所說的一切境界,我們自自然然都得到受用。這是蕅益大師為我們說出,佛苦口婆心說明兩個世界苦樂狀況的用意。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又舍利弗。】

  這又叫著舍利弗的名號,前面說過,凡是叫著名字,下面經文都特別重要。

  【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一段經文是說明西方世界地利之樂,我們中國人喜歡講天時、地利、人和,在西方世界這三個真的都具足。這是地利,也是說明離苦得樂之益。這段是講居住的環境,這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到那裡去的時候,居住的環境大致的情況。『欄楯』就是欄杆。諸位要是有休閒的時候,我勸大家到中國大陸上去觀光旅遊,去大陸你們一定會去北京,你看看北京的皇宮的建築,一道一道的欄杆,叫雕欄玉砌,非常的美觀。欄楯就是講的這個,欄是橫的,楯是豎的,豎的叫楯,橫的叫欄。『羅網』現在在中國好像我沒有見到,從前有,可能都被破壞了,現在也沒有修復。到日本可以看到,日本佛教也很興盛,寺院他們保養得非常之好。說到日本,這近百年當中欺負我們中國人,中國遭這麼大的災難,這個災難確實是日本人帶給我們的。可是我們到日本去看看,對於這個民族也不能不佩服。他們雖然以全心全力吸收西方的科技文明,但是對於他們自己國家固有的這些東西保護得非常完整。不像我們中國,全都給糟蹋、破壞掉了。

  這些宮殿多半是唐宋時代建築的,我看了很多,他們建築結構是用漢唐時候的結構。不像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許多寺廟是明清,明清外面非常的華麗,飛簷。日本飛簷少見,是漢朝時候的樣子,非常的莊重。所用的材料即使它壞了,在修復的時候還用同樣的木材、同樣的方法,跟以前一模一樣,不能不叫人敬佩。殿宇很大,你進去之後,一塵不染。所以這個國家能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再能夠站起來復興成為全世界大眾所尊敬的,不是沒有道理,我們看到之後真的生慚愧心。特別是中國古禮上所講的,在中國已經見不到,到日本還都能看見。我們讀《禮記》,《禮記》裡面講的那種生活方式、儀式,在日本都還保留著,不容易。日本人穿的衣服,我們現在叫和服,在從前也叫吳服,那衣服叫吳服。那是什麼時候?春秋、戰國時代,吳越,他們是從吳,吳就是現在的江蘇,從那個地方把我們中國的衣服帶回去,一直保留到現在,他那個和服就是吳服。所以他住的房子,一切生活文化,全是我們中國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的,今天還保存。在我們中國已經絕跡了,沒有了,找不到了。我那一年到日本去,日本人修馬路,有一條路是古道,他們在都市計畫的時候,馬路修在古道的外面,這條古道完完整整的保存著,石子路。這些地方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尊敬,對於古蹟之愛好、對於古蹟之保存,真的是世界第一。

  在日本大的寺廟裡面我們看到羅網,羅網是用銅絲製成的,它是保護梁棟。因為這個梁棟都是高度的藝術品,一個是防灰塵,一個是防鳥雀去築巢、去做窩,所以防止,這叫羅網。『行樹』這是樹木,「行」是說樹木種植得非常整齊、非常美觀。這是略舉三種。數目都用「七」,也許有人看到這個字,每一家都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看久了就討厭,這有什麼好看的?家家都一樣。諸位要曉得這個七不是個數目字,七代表圓滿。佛經裡面常用的,用七代圓滿,用十代圓滿。在數字,一到十是一個圓滿的數字。七怎麼說法?七是講四方、上下、當中,這就圓滿了。圓滿就是稱心如意,你喜歡什麼樣子它就變現什麼樣子,能夠稱自己的心、滿自己的願,就叫圓滿,用七來做代表,是這個意思,而不是一個數字。如果我們把它看做數字,這就錯了,它是表法的。蕅益大師在此地說「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淨」,它是表法的,這個說法說得也非常之好。是不是只是這一種表法?不止,它所表的是無量無邊,所以它才真正是圓滿的。如果代表一種、兩種,那就不是圓滿,它代表的是無量無邊。所以這個世界決定稱心滿意,沒有一絲毫缺陷。這個意思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可以圓滿的見到,清楚的說明,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我們講得很詳細、很明白。四寶下頭有註解,叫「周匝圍繞」,周匝是一重一重的圍繞著,這是居住環境,『是故彼國名為極樂』。我們看底下的註解。

  剛才說過,它的表法是究竟圓滿的表法,說之不盡,叫不可思議,蕅益大師在此地是為我們說出一個意思,這就是代表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則自功德深,周匝繞則他賢聖遍,此極樂真因緣也。」蕅益大師為我們說的這個表法是很有道理,說出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莊嚴從哪裡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果報,果必有因,究竟是什麼因緣成就這樣殊勝的果報?這個因緣細說在《無量壽經》。蕅益大師用最簡單的言語,將《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為我們一一點示,這個是非常難得。

  這個是講的,佛是阿彌陀佛,菩薩,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我們這個世間有六道、有十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只有兩種人,一個佛,一個菩薩。所以這個世界就非常的特殊,說明阿彌陀佛與諸菩薩大眾的住處。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是淨土宗最原始的根本經典,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十方世界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身體、相貌跟佛完全相同。諸位要知道,我們的相貌是福報。你看有福的人,他生個有福的相,聰明人有個聰明相,長壽人有個長壽相,相貌是果報。假如每個人生到那裡去相貌都跟佛一樣,他的福報一定跟佛一樣大,他的智慧、壽命一定跟佛相同。果然不錯,四十八願講的一點不錯!所以蕅益大師在這裡講,我們信願持名,那個善根、福德都與佛相同。所以,信願持名真正不可思議!這是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的業因都不能夠跟它相比的,念佛人是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諸佛讚歎,一切菩薩都敬重。我們為什麼不修?為什麼叫這些鬼神笑話,甚至於招來一些侮辱?這是大錯特錯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