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六七集)  2013/10/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一起跟我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前面在七百七十七頁,我們要從這個地方重新溫習,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

  「乃至一念,念心純固,亦得往生」。我們參考資料裡頭第三十五,這一段很重要,我們把它翻出來重新溫習一下。「《念佛三昧寶王論》:又問:一念、十念往生淨土,何者為正?」是一念為正,還是十念為正?下面解答,「但一念往生,住不退地,此為正也」。這個一念是真心,不夾雜妄想雜念,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把六根收回來,怎麼收法?眼從色上收回來。怎麼個收法?就是不要把色相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收下了,要把它拉回來。眼見色,見得很清楚是智慧,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是功夫,那就是甚深的禪定,就是念佛三昧;耳聞聲,不放在心上,心永遠是清淨心、是平等心,這就對了。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有分別、就有執著、就有雜念,你得想這些事情。想這些事情叫造輪迴業,你想好的、善的,三善道;你想惡的、不善的,那就是三惡道,所以你造的是六道輪迴業,不是往生淨土的淨業。往生淨土的淨業,沒有說是你六根不接觸六塵境界,沒有這個說法,六根還是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分明,耳聞聲分明,鼻嗅香分明,舌嘗味也分明,樣樣都分明。這是什麼?這是般若智慧,雖然分明,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我們現在起心動念不談,那個太微細了,八地境界,所以我們只談分別執著。不分別、不執著,連分別執著的念頭都沒有,這個好,這就叫都攝六根。用這個心來念佛,這就是真心,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是佛號,不是別的。人家問我見色聞聲,我答得很清楚,一點都不含糊,這是應付世間;自己心裡面佛號念念相續,不間斷,這是功夫,真正的功夫,這叫念佛人。所以《念佛三昧寶王論》上說,但一念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住不退地。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住不退地,為什麼?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四十八願加持你,你就能得到,所以這是正。

  下面舉例說,「如佛所說」,謗佛的人、毀經的人,「打僧」,出家人,打僧;「罵尊」,尊是諸佛菩薩、阿羅漢;「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四重」,四重是殺盜淫妄,所有戒律裡面這個四條擺在最前面,叫四重戒。這是什麼?都是一念惡業成就的。一念惡業成就了,「墮無間獄猶如箭射」。古時候遠距離的用弓箭,箭射,射出去之後,那個箭就向目標前進,它不會後退。比喻什麼?比喻造這些惡業墮地獄,直捷就下去了,他停不住。這些事情在兩百年前很少很少有,就是一百年前有了也不多見,但是在今天這個世界上,這些事情非常普遍,已經造成習慣了。什麼習慣?惡念、惡口、惡行,對三寶、對佛法絲毫不客氣。不但是在家的,出家人自己也造。出家人自己謗佛毀經,兩個出家人住個小廟都打架,這是我們親見的。現在不是新聞,到處都是。這是什麼?墮無間獄,是一念惡業成。

  現在念佛往生淨土,也是一念成的,一念善業。我們把一念惡放下,認真努力修一念善。「今之念佛生于淨土,亦一念善業成即登極樂」。這個一念要真正懺悔,後不再造,要認過、認罪,過去我錯了,過去無知,現在明白了,從今而後決定不再做了。真的回頭,真的懺悔,這個一念阿彌陀佛,我們剛才說的,把自己的心地裡面所有這些惡業、善業統統清除掉,恢復清淨。清淨心中一法不立,連佛法也沒有,一法不立,這是真清淨。真清淨我們做不到,真做不到,不是假的,不相信你試試看。我們只有條件修淨土,因為淨土沒有那麼嚴格,淨土許你心中有一念。其他法門不許可,為什麼?那一念是妄念。我把妄念放下,這一念還是個妄念。淨宗法門許可帶業往生,我們就有救了;不許帶業往生,我們沒救。帶業往生,我帶著一念去往生,這一念是什麼念?阿彌陀佛。我沒有其他的念頭,只有一念阿彌陀佛,決定能生淨土。生到淨土之後,這一念有沒有?非有非無,你說沒有,繼續在念佛;你說有,聲聲跟自性相應,那妙不可言,這才能入境界。

  下面論文裡頭舉了個比喻,「猶如屈臂」,這是說什麼?說時間快,我們彎個胳膊,這時間很短。「前一念五陰滅,後一念五陰生」,念念相續,關鍵在一念。「如蠟印印泥,印壞文成,尚不須兩念,豈要至十念哉」,二念都不必要,怎麼會要十念?這是給我們非常肯定的說明,往生就是一念。但是十念也不妨礙,十念、百念都不妨礙,真正往生是一念。前一念五陰滅,後一念五陰生,這兩句話的意味非常深長,為什麼?整個宇宙就是這個現象。這個一念,指的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我們把它換成秒,他是彈指,我們換成秒,現在一般科學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我們相信可以彈指五次,乘五,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彈指是三百二十兆,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生滅,就是前一念五陰滅,後一念五陰生,這是宇宙的真相。真相,真相全是假的,無有一法可得。

  下面這個比喻,如蠟印印泥,印壞文成,現在沒有這個東西,所以我們沒有這個概念。蠟,蠟燭我們看見,像蠟燭什麼?一大塊蠟,把它雕成一個印,印章。印在什麼地方?印在泥裡面去燒,這個蠟印印在泥裡頭加熱,蠟融化掉了,蠟印沒有了,蠟印倒掉,下面,下面是印,這就是模子。那個模子是什麼?可以做銅印,我們把銅鎔到裡面蓋起來,等涼了之後拿出來,是個銅印。古時候鑄印是這樣印出來的,一個模子可以鑄很多印,古時候用的方法。現在技術比從前高,不需要用蠟印。所以印壞文成,蠟印沒有了,模子造成。所以尚不須兩念,豈要至十念哉?

  「打僧、罵尊,雖非正逆,是五逆之類」,同類,平等的。一個出家修行人,你打他。真正修行人,最好的例子虛雲老和尚,他遭受人打,肋骨打斷三根,老和尚一百多歲,遇這麼大的災難。罵尊,現前的尊沒有了。現前這些尊,菩薩、羅漢現凡夫身,為什麼?你打他、罵他,罪輕;如果他現的是羅漢身、菩薩身,你罵他,罪重。這就是這些聖者大慈大悲,你造作罪業,希望你這個罪業愈輕愈好。所以五逆是正,這是屬於五逆同類,是五逆之類,果報在無間地獄。

  「又一念者,如經云:愛酪沙彌」,這是個小沙彌,喜歡酪,酪是奶製品,小沙彌喜歡吃。「生一念愛心」,這在臨終的時候,一念愛那個酪的這個念頭,他到哪裡去了?他投胎,酪裡頭有蟲,小蟲。最後這個一念愛心,誰有把握?論這個最後臨終的一念,這一念念什麼,果報立刻現前。沙彌愛酪,到這個裡頭做蟲。「又大薩婆長者妻」,大薩婆長者是在家的居士,他的妻子,「自愛其身,海風破船」,他們航海遇到大風,船破了,死了。她愛她的身體,「生故屍中作蟲」。因為她愛她的身體,在屍體裡面做蟲。「嬉戲往來,不離其所」,這個小蟲在身上游來游去,不離開身體。「斯皆一念,非十念也」,這說得很清楚,都是最後一念。什麼都不能貪愛,連經書也不能貪愛。貪愛什麼?經書裡頭生蛀蟲,他死了以後就做這個。喜歡收藏古董、收藏佛像,我見過。我在舊金山,有一位法師專門收集佛像,古董佛像,他大概有一、二百尊。這個佛像鎖在一個房間,那房間像展覽室一樣,也不是供人去禮拜,他那個房間從來不開門的。我們去參觀,說貴賓,打開來讓我們去欣賞。愛之如命,那將來死了?不會離開那房間,那是他藏寶的房間。那個房間有什麼?那個房間有蟑螂、有老鼠、有螞蟻,不就做這些去了?不能不知道。

  我們六和園有隻貓,很多人沒有看見,那個貓就愛那個地方,牠認住處,牠不認人。我們細心去觀察,肯定是以前住在那個地方的人,他投胎做畜生,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所以要練,練功夫,練什麼功夫?萬緣放下,對於一切人事物有愛沒有貪戀。為什麼?那個愛是自性性德,裡面沒有分別執著,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貪戀的念頭。這些經上舉的都是他有貪戀、他有執著,所以他的果報才變成小蟲,萬萬不可有這個念頭。念頭,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說,「《大無量壽經》明一念念佛皆得往生」,這經上說的。「《觀經》十念,良有以也」。為什麼說十念?良有以也是很感歎的話,為什麼?因為遇到疾病。人在走的時候多半生病,生病的時候體力、精神大幅度的衰退,這個時候這一念力量不足,所以「力微心劣故」。那怎麼辦?則十念,所以「須十稱彌陀以助其念」。是這麼個意思。「若心盛不昧,一念生焉」。臨終的時候精神好、體力夠,一念就成功了,不要十念。雖然一念成功,還是勸你十念,為什麼?增長你的信心。因為你怕一念功夫不夠,你要有這個懷疑,那真的不夠。《觀經》的十念有它的道理在,一念成功,其他的九念是幫助你,正助雙修,這個意思。下面一個比喻,「猶栽植絲髮」,絲髮是極其微細,很小的一個種子種下去之後,「其茂百圍」,它將來長成大樹,一百個人圍著抱著,大樹,取這個意思。這是為我們說,「乃至一念,念心純固,亦得往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我們看七百七十八頁,第一行第二句,「五逆十惡臨終之際,地獄相現,眾火俱至。而能以稱名故,頓離妄惑,入理一心。以契理故,眾罪消滅,即生極樂,登三不退」。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歷史上我們看到很多例子。像張善和,這是在家人,可能不是一個佛教徒,是一個以屠牛為業的人,殺牛賣牛肉的。如果是佛弟子,不會從事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殺業重,必墮地獄。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索命,他害怕了,大叫救命。遇到一位法師,看到這個樣子很清楚,這是地獄境界現前。拿著一把香給他,大聲叫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在這個時候,緊急關頭,什麼念頭都沒有了,聽到這個話,馬上就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求生淨土,就這一念。這一念沒有妄念、沒有迷惑,入理一心。換句話說,妄念沒斷、迷惑沒有乾淨是事一心,理一心比事一心高,契理,他的眾罪消滅了。一聲佛號,不但這一生的眾業消滅了,生生世世的眾罪都消滅了,真不可思議,所以他就能往生。張善和對這法師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現身來接我了。這是感恩,這個法師真的救他的命,把他從地獄裡頭度到極樂世界。

  法師做這樁事情,這是緣分,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遇到的。他做了這樁好事,送一個地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他能不往生嗎?肯定往生。我們相信他往生的時候,張善和會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就像廬山遠公往生的時候,遠公看到蓮社的同修先往生的,統統在阿彌陀佛身邊歡迎他。送往生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要真的送他往生。往生的人口裡頭說出來,我看到佛了,佛來接引我了。這真的,這一點都不假。不是去摸摸他的頂、摸摸他的身,不是,那個不見得可靠。最可靠的就是他自己說出來,佛來接引,他去了。瑩珂禪師也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由此可知,這個法門真的易行道,不難。難在哪裡?難在是臨終那一剎那糊塗,自己做不了主,被嚇到了。境界現前,都是自己的惡念、惡習、惡行變現出來的地獄境界。看到黑白無常拿著鐵鏈子來鎖你,這是鬼道的境界。都會把人嚇呆了,把佛號忘掉。這個時候無論是惡是善,統統是一念。這個緣完全在會用,自己真能抓住。張善和要不遇這個出家人,肯定墮地獄,入不了理一心,緣是多麼殊勝!我們自己要多想想,我們臨終的時候有這個緣嗎?靠不住。那怎麼辦?必須現前要認真努力,把自己往生這個境界要想透、要把握住,一口氣不來,沒有辦法了。要曉得,墮三惡道受苦難的時劫太長太長了。墮畜生道,死了以後還做畜生,為什麼?牠迷惑、愚痴,牠不會動念頭換一個身體,牠認為那個畜生就是牠的身,認定了。

  佛在經典裡面講了一樁事情,祇樹給孤獨園迎請世尊到那邊去講經教學,佛在那個地方住過一段時間。有一次園裡面有工程施工,佛看到一個螞蟻窩,告訴大眾,你們看看這一窩螞蟻,這些螞蟻墮螞蟻身有多長時間?佛弟子當中不少阿羅漢,看不出,阿羅漢的神通能看五百世,不止五百世。佛說,七尊佛出世,過去了,牠還做螞蟻身。不是牠有那麼長的壽命,死了以後又在這投胎,生生世世不離這一窩,愚痴到這個程度。七尊佛過世,還在這個窩裡頭做螞蟻,說明墮落在畜生道,特別是小動物,很不容易換個身體,大的動物比較容易,小動物非常困難,這就太愚痴了。三惡道不能去,決定不能造三惡道的業,不能造三惡道的緣,沒有業因業緣就決定不墮三惡道。

  所以明經好施是世尊常常讚歎,經典裡講的道理、講的事實真相要通達、要明瞭。為什麼?這是解門,這是看破,唯有看破,你才會真正放下;唯有放得下,念佛才能專一,功夫才能得力,這才有把握往生。所以古大德稱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叫究竟方便,最極圓頓,圓頓當中最極圓頓的法門,度眾生成佛道,不思議的功德。我們在這邊看到這一段經論,就像念老所說的,「淨土法門,能令惡逆凡夫,暗契一心」,理一心不亂,「是故彌陀,號為願王,誠不虛也」。這些惡逆凡夫,佛真的把他接引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底下一段,「又道綽大師於《安樂集》亦論十念往生」,他說,「汝謂一形惡業為重,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為輕者,今當以義校量」。這一句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這個「一形」。一形的意思,這個裡面給我們解釋,這個一形是指個人的形體,一形之力就是全身之力。我們也可以把它引申作,一形是我們一身。一形的惡業,一身的惡行,這個重,極重的罪業。下品人十念就能往生,這十念很簡單、很容易,就能把他一身罪業化解了嗎?他真能往生了嗎?這是個疑問,而且這個疑問是很多人都有的,不是某些人的,是大家共同的疑問。道綽大師給我們解釋,讓我們知道輕重的道理。

  這下面說,「輕重之義」,就是輕重的道理,「正明在心,在緣,在決定」,是這麼三個條件。你用的是什麼心,真心就重,妄心就輕;緣勝就重,緣不殊勝那就輕;最後還有決定,真實的決定,一點疑惑都沒有,這個重,半信半疑這就輕了。所以這三個條件好,什麼心、什麼緣、怎麼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與這個時間,長久的修行,念佛的時間很多很長,與這個沒關係。張善和一生殺牛,這個業重,欠的命債多。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因果的定律,決定逃不掉。只要你記在心上,討債還債就無法避免,輪迴再久,遇到的時候還是要欠命還命、欠債還錢,只要你沒有超越輪迴就免不了。

  人與人的關係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聚不起來,全是這四種緣。我們如果遇到了,喜歡布施,布施是什麼?還債,歡歡喜喜。那要不是還債,來生他欠我的。要用什麼心態?是我欠他的,還掉了;不是我欠他的,我布施他的,不要他還我,我們的心才清淨。布施不希望有回報,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不搞六道輪迴;還要人回報,這是輪迴心。布施出去了,痕跡也不著,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叫淨施,清淨布施,佛菩薩所修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懂得你用的是什麼心、什麼緣、怎麼決定。真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沾染,就對了,沾染就錯了。

  現在這個世界人於人沒有愛心,人於花草樹木、於山河大地沒有愛心,任意破壞自然生態。這個裡頭包括人類,人類的自然生活形態也被破壞了。譬如有些開發商他要蓋房子,把農民的土地取得,自己蓋了房子的時候給一套房子給農民,跟他交換土地。農民有土地可以養家,可以養活,他送了一套房子之後,房子不能養活他,房子還要開銷,還要維護、要開銷。那農民沒有收入怎麼辦?把他的生態環境破壞了,他必須放棄農耕,去找其他的工作,苦不堪言。這些都是什麼?只為了自己財富,為自己收入不顧別人,沒有愛心。他愛不愛自己?不愛自己,愛自己的人不會造罪業。為什麼?將來墮三惡道,那怎麼是愛自己?愛自己的人決定不造惡業,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叫自愛。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就是一個孝、一個敬,這兩個字都是圓滿的愛心。人生活在世間有快樂,快樂從愛裡頭得來的;沒有愛,那只有苦沒有樂。今天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沒有了。人間有愛,宇宙有愛,遍法界虛空界有愛,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常常提醒同學,真的愛、自性的愛就在面前。父子的愛,祖孫的愛,祖父母對孫子的愛,這個小孫子對他祖父母的愛,我們都看見了。早年韓館長在的時候,她有一個孫子,你看這個祖母,做祖母的人對孫子的疼愛,孫子對祖母的愛,能看出天性,這不是作假的,這個裡頭沒有欲望,是自性的流露,特別是隔著一代。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常說小孩出生一百天,這個能看到,看到父母的真心,看到小孩的真心。以後慢慢長大,就染成習氣了。現在染成習氣最嚴重的,電視、網路。如果迷在電視裡頭,迷在網路裡面,這個麻煩可就大了。為什麼?會演變成叛逆。對父母完全不知道養育之恩,父母教訓幾句,他不高興,把父母殺了。這個事情多。從他生出來百日那一種愛到哪裡去了?誰教的?電視教的,網路教的,社會潮流教他的。做父母的如果沒有這種意識,對孩童不關心,等他長大了,後悔莫及,這是大事不是小事。

  所以道綽大師在提醒我們,校量輕重在心、在緣、在決定。這三句話我們要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要能捨己為人。放棄自私自利,放棄競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個人多快樂!多自在!學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大學問、大智慧。我們看道綽大師的話,把這一句我們念念,「云何在心?謂彼人造罪時,自依止虛妄顛倒心生(依妄心而生)」。人造作罪業,統是依妄心,他才會造業,依真心怎麼會造業?「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實相法生」。這個十念,念阿彌陀佛是依實相而生,不一樣。實是真實,相就是宇宙一切現象,一切現象是依真實心而生的,實是真實。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能變裡面就有善有惡,能變善、能變惡,就看你怎麼教法,你善法教他,他就變善;惡法教他,他就變惡。

  我們在二00五年十一月,年底開始,在廬江湯池做實驗。三個月的時間,這個小鎮四萬八千居民就起了很大的變化。連我們自己、連這批老師都不敢相信,但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只試著用傳統文化,儒釋道的三個基礎,儒的《弟子規》、道的《感應篇》、佛的《十善業》,就用這三個小冊子,真幹,把這三個小冊子裡面所說的完全落實,落實在自己。自己沒有做到,不能教人,那個教學肯定失敗;只有自己做到,教人,人家才相信,才會成功。這是我們教學的理念。方法是採取古人所說的身行言教,我們要把我們所教的東西先做出來。怎麼做法?下鄉入戶去表演,先行其言,我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出來給你看。當地這些居民看到之後歡喜。我們每一家去表演,表演了三個星期,大家都知道了,向人民宣布中心開課,希望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人就都來了。

  三個月的教學,《三字經》上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看見了。所以三個月教學是證明古人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到性本善,每個人不願意做不善的事情,做不善的事情自己不好意思,自動就收斂了,效果出來了。第二個讓我們深深感到驚訝的,人民是這麼好教的!我們預先估計,總要用兩年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把人喚回頭,怎麼可能在三、四個月就回頭?這麼容易!這個社會上變成什麼?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有人做壞事的,人不願意做壞事,不願意欺騙別人。使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信心十足了,原來我們在世界上講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不踏實,我們自己懷疑。

  所以我們在聯合國做報告,聽的人很歡喜,都鼓掌,下台之後吃飯聊天,很多人問我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不能落實。」我聽到這個話是涼水澆頭,我白講了,他們不相信。我認真去思考,怎麼辦?那個時候我想,我找到這個世界動亂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找到,原因是什麼?我們喪失了信心,我們對於傳統文化喪失信心。這個麻煩大了,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要讓他們相信,唯一的辦法,做出實驗給他看。湯池因緣從這來的,是做出來給聯合國的會友們看看,中國傳統東西在現前社會管用,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話沒有說錯,我們把它證明了。中心雖然三年關閉了,影響出現了,不但影響國內,影響到國際,聯合國的朋友很多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不懷疑了,所以我們這個實驗做成功,效果看到了。誰願意做,想社會安定,就用這個方法。

  中國這麼大,要中國社會恢復到安定和諧,要多久的時間?一年就做到。用什麼方法?教學為先。我們湯池培養三十幾個老師,三個月有這麼好的成就。國家如果能培養,不要多,兩百人,要求這兩百個老師把這三個根做到,然後再來教學。教學可以利用國家廣播電台,有一個專門的頻道,讓人民自己去選擇,不必要限制。人民有這個能力,兩個一對比他就知道,到底哪一個好,他就會天天收看這個節目。我有理由相信,一年,天下太平,人心完全覺悟,社會安定和諧了,會影響全世界。

  我們做這個實驗,最初的理想我們沒有改變,做成功之後全部奉獻給國家,希望政府來接收,接著去辦,我們退出。我們是出家人,不是我們幹的事情,我們幹的事情是講經教學,是佛陀教育。關鍵是當地政府對這個缺少認識,所以最後是關閉。這個事情傳到外國去了,我們有一些老師到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教育部註冊「馬來西亞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這有十幾、二十個老師,沒有中斷的學習。漢學院,難得,馬六甲的同修送我一塊土地。不大,只有十三個英畝。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所以也有七、八十畝土地,面積比我們湯池大。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建漢學院,得到馬來西亞國家的支持、華僑的支持。希望在這裡培訓老師,培訓漢學的老師、儒釋道的老師,幫助社會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諧,這是漢學院的目標。最初的十年,我們是用《群書治要》為主,為什麼?要救社會,專門培養講解、指導《群書治要》學習的老師,培養一批師資隊伍。這些都是實驗,馬來西亞做成功了,就可以向全球推廣。我們希望世界和平,不希望有戰爭,不希望有任何侵略的行為發生,希望全世界全人類回歸到一家人。

  馬來西亞前首相曾經問過我,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個問題非常嚴肅。當時我向他報告,如果我們能把四樁事情做好,世界就和平。他說哪四樁?第一個,國家與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黨與政黨,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樁事情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就和諧了。他聽到之後,表情非常嚴肅,一句話都不說。我們沉默了五、六分鐘,我繼續向他報告,我說這個事情是難,不是容易事情,非常棘手,但是從宗教下手可以做得到。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信仰宗教的人還不少。宗教的人有神的概念,神代表什麼?代表尊敬。現在世間人沒有孝、沒有敬,從神的這個敬提升到孝,人只要有孝敬的根本,問題就能解決。如果一點尊重、信仰都沒有的話,這個很難辦,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宗教徒可以用行動、用教學來幫助世人慢慢覺悟,讓世間人看到宗教徒的生活、宗教徒的修養、宗教徒的為人,宗教徒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有一個中心的目標,學佛的人希望往生極樂世界,其他宗教有他的天堂、有他的天園,他一生有一個希望,這是好事,不要問他迷信不迷信。他有個精神寄託,他的心情能定下來,能穩定下來,定下來他就有智慧,他就能有正確的思考。

  宗教團結,我在這十幾年做得還算成功。最初,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大宗教團結成一家人,確實做到了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每一個宗教大的活動,我們統統參加。二000年新加坡的天主教過年,聖誕夜,這是他們一年當中最大的一個活動,聖誕夜的彌撒,我們佛教有五十個出家人穿袍搭衣,在教堂裡面參加彌撒,其他的宗教,不是天主教,統統都參加。歡喜,每個信徒看到都歡喜。我們佛教的活動也請他們都來參加。新加坡的宗教真的像兄弟姐妹一家人,宗教衝突沒有,宗教一些犯罪的行為沒有,對社會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當時的總統王鼎昌,夫婦兩個看到非常讚歎、非常歡喜。

  我這些話,長老聽懂了。所以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與宗教之間要互相學習,要研究經論,存異求同。經論上講的不一樣的,衝突的地方放在一邊,暫時不管它;講一致的,我們把它發揚光大。譬如每個宗教都講孝順父母,這共同;每個宗教都講愛人,要愛別人,愛自己要愛別人,這共同。特別是愛,是所有宗教共同的核心,我們從這個核心點出發,把所有宗教團結起來,愛團結了我們。神聖的愛、聖賢的愛、佛菩薩的愛,沒有私心,沒有懷疑。從團結宗教到團結族群,然後會影響政黨,會影響政治。因為這個世界絕大多數是民主,民選,宗教信徒是票源,他有選舉權,他們能夠選賢與能。捨棄宗教,那我就想不出第二個辦法來了,那就沒法子了。用武力的時代過去了,往後用武力是不可能的事情。經過這兩次大戰,人民覺悟了,對於戰爭厭棄。而且真正戰爭是絕滅的戰爭,就是整個地球毀滅,沒有輸贏,同歸於盡,核武戰爭、生化戰爭。也算是平等,為什麼?整個人類在地球上滅絕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想社會走向安定和平,人類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需要宗教教育,需要宗教團結,需要宗教互相學習,所以宗教大學就非常必要。

  我記得這樁事情,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跟趙樸老談過這個事情。非常難得,我第一次去訪問,他跟我談了四個半小時,我們談了很多問題。當時我勸他,中國需要辦一所宗教大學,每一個學校每個宗教建一個學院,統一宗教了,宗教的這些神職人員都是同學,不同院系,都是同學。他聽到我的話非常欣賞,可惜年歲太大了,力不從心。這個事情我念念不忘。去年訪問斯里蘭卡,跟馬欣達總統見面,我也談到這個問題。總統一口答應:佛教大學、宗教大學就在我們斯里蘭卡建校。這好事情,為全世界宗教培養師資,目標為全世界化解一切衝突,帶給社會安定和諧,帶給人民幸福美滿。我們不為別的,有志一同的我們共同來努力。

  斯里蘭卡是以佛教治國,做出了一個好榜樣。我們希望其他的宗教,如果能有一個國家,信仰這個宗教的人很多,它就可以用宗教治國,讓他們的憲法跟他們的宗教配合。像斯里蘭卡,他們的憲法跟佛教融成一體,而且建國就是以佛教治國,有二千三百年的歷史,世世代代沒有改變。所以大家要看真正的佛教,到斯里蘭卡你就看到了。其他地方的佛教只是口裡說說的,沒有做到。斯里蘭卡全國人民都受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對於佛教經典都懂得,他不是迷信。出家人一半以上的都能講經教學,他們真幹,身行言教,他不是口說的,他做到。出家人的生活三衣一缽,持金錢戒,就是他手上絕對不會摸金錢。出家人出門要坐車,車上特別有出家人的座位,那是免費的。所以他們很方便,身上沒有錢,出去旅行沒障礙,全國的交通工具都不成問題,有他的座位。這也是應該的,因為他們教學是義務,不收錢,對他們尊重供養是應該的。

  這些都是善法依實相而生,事實真相,這個念佛是依事實真相。「一實一虛,豈得相比」,這就是中國人講的邪不勝正。我們應當知道,應當要相信,邪不勝正。長時期造不善業,造這些罪惡,只要肯放下,只要肯認錯,這一點非常重要,真正認錯悔改,一念善就能夠把這些罪業消除。為什麼?你這一念是依實相,是真心,過去所做的那些罪業是妄心,妄心是邪法,真心是正,邪不勝正,就是這個道理。下面舉了個比喻,「譬如千歲闇室」,千歲是一千年,一千年這個黑暗的房間沒有亮光照見。「光若暫至,即便明朗」,點一盞燈就亮了,一千年的黑暗沒有了。一千年的黑暗譬如你生生世世多生多劫造的這些罪業,五逆十惡,全是從妄心生的。真心是純淨純善,不會有惡念。妄心裡頭有貪瞋痴慢疑、有自私自利,真心裡頭沒有。所以「豈可得言,闇在室千歲而不去也」。點一盞燈進去了,一千年的黑暗它還不去嗎?沒這個道理!

  「是故《遺日摩尼寶經》云:佛告迦葉菩薩,眾生雖復數千巨億萬劫,在愛欲中,為罪所覆」。這不止千年,數千巨億萬劫,我們講無量劫,怎麼樣?愛欲,愛欲是貪瞋痴慢疑在這個裡頭。這個裡面如果是善,善是什麼意思?利益眾生的,不為自己,利益眾生,這善,在三善道;如果是傷害眾生的,只取自利,不能夠利益別人,這種因行在三惡道。換句話說,他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也」。他要是聽佛經,真聽懂了、聽明白了,一念回頭。特別是這部經,真聽懂了、聽明白了,我一念回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無量劫的罪統統消盡了。真求往生,絕不貪戀這個世間,馬上就轉過來。我想求極樂世界,也捨不得放棄這裡,這個不行,這是假的,依舊還搞六道輪迴。真放棄,真放下,無量無邊的罪業一念就消了,消盡了。

  「是名在心」。道綽大師講,在心、在緣、在決定,這叫做在心。道綽大師這三段話我們要牢牢記在心裡,對我們的修學有很大的幫助,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時一切處,為什麼用妄心?你要問真心是什麼樣子?十善業道就是真心,三皈五戒是真心,在中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真心,起心動念與它相應,不相違背,這就是用真心。用真心不吃虧,我學佛就是學用真心。有沒有吃虧上當的時候?有,不是沒有,吃虧上當很歡喜,不生煩惱。別人欺騙我、毀謗我,甚至於陷害我,知不知道?知道,我感謝他們。為什麼感謝?他替我消業障,我感恩,我天天念佛迴向給他,報答他,這個要懂。無量劫來我們造了多少罪業,怎麼個消法?這就是消業障,這就是增福慧。如果我們有怨恨心,那就錯了,那怎麼樣?就結怨了。結怨之後,這佛經講得很清楚,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雙方都痛苦。

  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永遠不跟人結怨,他殺了我,我也不跟他結怨。為什麼?殺的是身命,身體哪有不壞的?哪有不死的?生死不是真的,身是假的,何況身外之物。他要,要就給他,身可以給你。靈性做主,靈性不滅,這是真的。靈性到哪裡去?靈性跟佛菩薩在一起,你說多自在、多快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差不多,對於遍法界虛空界瞭如指掌,這個時候會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怎麼會怪他?過去怎麼樣傷害的,我還是要救他,還是幫助他脫離輪迴。心確確實實回歸到清淨平等,清淨,沒有絲毫染污;平等,沒有分別,我們要存這個心,就是在心。在心,那我們這一句佛號重如泰山;用妄心,這一句佛號輕如鴻毛。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持名的淺深,用真心深,用妄心的淺;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我們真信切願,我們處處用真心待人接物,用成習慣,念佛是真心不是妄心,累積的是真實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在此地,學習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