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六集) 2013/4/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一十八頁,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萬善同歸集》云:齊登解脫之門。咸闡離生之道」。這兩句話是永明大師說的,下面是念老為我們解釋。「十方菩薩,以聞名故,皆證此離生之法。並得陀羅尼」。齊登解脫之門,咸闡離生之道,這就是十方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夠證得離生之法。離生之法,我們這裡有一段參考資料,在第三十九頁,「正性離生」,這是《佛學大辭典》的「聖性離生」,這是術語。「唯識作聖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聖性、正性是一個意思。
下面有解釋,「生無漏智而斷煩惱,謂為聖性。聲聞緣覺之二乘,入於見道之位,生一分之無漏智,斷分別起之煩惱障」。這是《俱舍論》上說的。小乘,小乘聖者阿羅漢跟辟支佛這兩種人,入於見道之位,他怎麼能見道的?他們將三大類的煩惱第一種見思煩惱斷了,前面我們說過,是很不容易。見惑斷了,這才是證須陀洹果,小小聖,小聖裡頭的小聖。這也不能輕看他們,他們雖然是位居小聖,但是他證得了位不退,永遠不會退轉作凡夫。而且在六道裡頭是有限期,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離開六道輪迴,永遠超越了。阿羅漢把思惑也斷了,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也斷乾淨了,見思煩惱斷了,在《華嚴經》上說執著,執著放下了,不再有執著的念頭。這是二乘聖者。
由此可知,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執著,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迴,沒有執著六道輪迴就不見了。二乘有這種能力,入於見道之位,生一分無漏智,執著放下,無漏智生一分。這一分無漏智能斷見思煩惱,也斷分別起的煩惱障,無明沒破,這是二乘人。「菩薩生一分之無漏智,斷煩惱所知之二障,因而得一分之聖性。永離異性(凡夫)之生」。他決定不會墮落到六道輪迴,他們到哪裡去?他們住四聖法界,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離開凡聖同居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都是斷見思煩惱,正性跟聖性。
我們看看這兩種來源的本文,「唯識論九」,九是第九卷。「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名得聖性」。這個三大類的煩惱只斷見思,唯斷一種,他證阿羅漢果,再不會墮到六道輪迴裡來了。「菩薩見道現在前時,具斷二種名得聖性」。菩薩不但斷見思煩惱,同時也斷了塵沙煩惱,聲聞、緣覺沒斷。我們從斷證裡面知道,小乘見惑斷了,思惑沒斷,這證初果。那二果向就開始斷思惑,思惑難斷,不像前面的見惑,見惑一斷永斷了。思惑是古人有個比喻說藕斷絲連,所以他要經歷,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和地位,慢慢往上提升,八十一品才能斷乾淨。斷盡了,這才證阿羅漢,生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
在聲聞法界裡面斷思惑的習氣,思惑習氣斷盡了,才能夠提升到緣覺,所以緣覺不帶見思煩惱的習氣。阿羅漢雖然斷見思煩惱,思煩惱習氣還在,思煩惱,見煩惱的習氣斷了,思煩惱習氣在,思惑習氣有,思惑是貪瞋痴慢疑,確實斷了,有習氣在。這個習氣是聲聞,習氣斷了的時候,他就提升到緣覺。緣覺斷塵沙煩惱,斷了之後,這才提升到菩薩的階位,就是此地講的聖性。菩薩斷塵沙煩惱習氣。塵沙煩惱是此地所說的,具斷二種,二種就是見思跟塵沙煩惱。菩薩斷塵沙煩惱的習氣,要是斷了,就是四聖法界的佛法界,這成佛了,天台大師所說的相似即佛,無明沒斷。
在佛法界裡面斷無明,無明斷了的時候他就超越了,十法界沒有了,他生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無明破了,無明習氣沒破。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曉得,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從哪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要斷乾淨了,實報莊嚴土也不見了,他回歸常寂光。常寂光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這個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但是它能生一切現象。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五句話就說這個境界,它能生萬物。可見得惠能大師悟入境界之高,那個境界就是大乘教上常講的八地以上,能說得那麼清楚。
悟有解悟、有證悟,在修學過程當中,可能先有解悟,後才有證悟。放下起心動念,應該是解悟就現前,證悟得一分。所以古德常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是圓教初住。在實報土裡面,《華嚴經》上講四十一個階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他們都住在實報莊嚴土。換句話說,就把無明煩惱分成了四十一個階段,一品一品破,四十一品。四十一品,第四十一品就是等覺菩薩,他這一品無明斷盡了,這無明習氣,他就證得妙覺果位,就不是菩薩了。
等覺還是法身菩薩,到妙覺那叫法身佛、法身如來,不是法身菩薩。法身佛就這一位,這一位不在實報土,在常寂光土。身心是一片光明,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無法想像這個境界,真正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雖然什麼都不是,它什麼都具足,能大師說的「本自具足」。這個具足不是外來的,是自性本有的。自性有些什麼?你六根所接觸到的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從淨土說,四土三輩九品,依報、正報,遍法界虛空界一樣不漏,全是自性變現的,就是能生萬法。一切法是自性生的,一切法不離自性。在變現萬法的時候,萬法的基礎就是自性,我們哲學裡頭講本體,萬法的本體是自性。自性是一個,不是說張三自性、李四自性,不是的,自性是一個。自性裡頭沒有分別,自性裡頭沒有執著,自性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整個宇宙是一體。
大乘經上佛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還說「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力四無畏,自性裡頭本自具足。所以佛教導人,開發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外面修,怎麼修也修不出來,是自性本有的。用現在話來說,佛,佛陀,他是圓滿開發出來了,我們完全是隱埋在煩惱習氣業障當中。煩惱習氣業障都是假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因為你以為它是真的,它就真起作用,就把你完全蓋覆住了。那你自作自受,你在六道輪迴三惡道中,你就得受苦。真正覺悟了,它根本就沒有了。覺悟比什麼都重要!
今天障礙覺悟根本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懷疑。貪瞋痴,貪瞋猛利好斷,痴難斷,愚痴就是藕斷絲連,非常難斷。古時候從小教誠信,所以接觸聖教、修學聖教比現在人好多了,也就是說他的疑惑少。現在科學教人疑惑,連對自己都疑惑,這個對於聖學、對於佛法來講是非常嚴重的障礙。為什麼?只要一疑惑,就進不了門。疑惑也有習氣,習氣很重。這才知道相信佛法難。我們自己深有體會,為什麼?我們學這麼多年了,能不疑嗎?還是疑惑。為什麼?如果不疑,信、解你成就了。我們今天信佛,不是誠信,信裡面有疑惑。我們今天學習經教,障礙重重,也是信解不足。疑心,諺語所謂「疑心生暗鬼」,這是比喻疑造成的障礙就像暗鬼在障礙你一樣。這個暗鬼就佛法來說,我們一般叫他做冤親債主,冤親債主看你信,信得不真,他也迷惑,過去我們跟他結的有怨,現在有機會,他來報復,他來做障礙,道理就在此地。
真正相信,絲毫不疑惑,就知道那是多麼困難。我們看到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是一個完全沒有疑惑的人。為什麼他一聽經就能開悟?當然過去生中學得很多,底子很厚,這就是常講的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當中一接觸,他就很熟悉,他聽到經上的話,自然就入了境界。入了境界,他就會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念了十幾年都不能開悟,聽他幾句話就開悟,這什麼原因?這樁事情,我們對惠明師的公案要細心去體會。惠明是追趕惠能大師,唯一的一個人,他把他找到了;那麼多人去追趕,沒找到,被他找到。他在黃梅的時間長,親近五祖的時間長,五祖說法,為什麼他不能開悟?惠能大師幾句話,他就開悟了,什麼原因?在五祖會下,從來沒有真正專心過,隨眾聽講,不是用真心。
追趕惠能的時候是要奪衣缽的,衣缽放在路邊石頭上,他是一個四品將軍,古時候將軍是有力氣的、有體力的,這個衣缽他拿不起來。這個時候生大慚愧心,這衣缽這麼一點東西,四品將軍他拿不起來,他就曉得護法神守住,提不動。這個時候,慚愧的心、懺悔的心生起來了,這用真心,用真心聽一句話,就覺悟了、就明白了。我們相信像同樣這樣的話,五祖一生應該說過很多遍。不思惡、不思善,正在這個時候,不思善惡的時候,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他就在這一句話裡頭醒過來了。接著就問,還有沒有密語?能大師說「密在汝邊」,密在你自己那一邊,不在外。密是什麼?密就是自性。這麼簡單的幾句話,他開悟了。惠能大師一生,在他會下開悟的四十多個人,惠明是第一個。這些都給我們說明,用真心跟用妄心不一樣。
實際上經上有例子,我沒見過,我聽老和尚說的,老和尚講故事,佛門的術語叫公案,公案就是故事。說有一個出家人,帶著一群,那也是很有福報的,告訴大眾今天傳法。叫這些徒眾在大殿四個角落,坐在這個角落上,也是用棒喝,打他一棒,證須陀洹果,這個人真證須陀洹果;換一個角落,證斯陀含果;再換一個角落,證阿那含果;再換第四個角落,證阿羅漢果。他就給師父磕頭,感謝師父。師父說,我是假的。我真證得了。師父慚愧,為什麼?師父用的心是妄心,學生用的心是真心。那個真心是什麼?真的一棒子把他煩惱習氣打掉了。阿羅漢沒有見性,見思煩惱脫落了。這也是屬於頓證,問題就是在乎用心。所以學生能超過老師,中國人也常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跟這個老師學的,你超過他了。
中國人對老師的品德是非常尊重,老師都希望學生超過自己,教學真正有成就。學生超過自己是老師的光榮、老師的榮耀。所有學生沒有一個超越老師的,別人對這個老師有批評,吝法,有東西不肯傳給別人,自己要留一手。這樣的心,死了之後都是墮地獄,吝法。吝財墮地獄,吝法也墮地獄。你擁有財富,你就有義務要幫助貧窮困難的人,你要幫助他,你沒有去做,這就是罪。你懂得這些法不肯傳人,懂得這法怎麼?對人有利益,能夠救人的,特別是醫療,那是救人的、行菩薩道的,你有這個能力,吝法,這都是墮惡道。世出世間教學,吝法的人真有,不是沒有。現在更普遍,老師在課堂裡面上課,留一手,不教學生。幹什麼?開補習班,讓學生來上他的補習班,他教你。這個錢是拿到了,法也傳了,手段錯誤了,要造罪業。在佛法裡叫裨販如來,把如來的法當生意買賣,當商品去賣,這個罪很重。出家人接受供養,供養用得不妥當,不是用在弘法利生上,統統有罪過。現在持戒的人沒有了。《沙彌律儀》裡頭,就不能有金錢,手摸著金錢、金銀財寶都犯戒,這破戒了。懂得因果報應。
具斷二種名得聖性,這個二種就是見思煩惱跟塵沙煩惱,這是菩薩,大乘菩薩。小乘只斷一種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沒斷。「俱舍論二十三曰:得世第一法,雖住異性生而能趣入正性離生」。得世第一法,這是小乘阿羅漢。雖然住在異性生,證得阿羅漢,他還住在六道裡頭,但是他有能力趣入正性離生,正性離生就是超越六道輪迴,生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兩種生死,分段生死斷了。六道裡頭是有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生到四聖法界,分段生死沒有了,只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是形容,不是真的生死,你向上提升,你還要相當時間去修行。修法也要吃苦,用這種苦行,等於是生死一樣,是這個意思。「四教儀六曰:聖以正為義,捨凡性入正性」。可見得聖跟正意思是相同的。
這是十方菩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聽到名號,皆證此離生之法。小乘證阿羅漢果,大乘證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這叫離生之法。並得陀羅尼,並且他得陀羅尼。「陀羅尼,即總持」,前面學過,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是一般講的,這個人智慧開了。佛門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什麼叫通?開悟了,得總持了。「陀羅尼有四:一法陀羅尼,於佛之教法聞持不忘」。這是法陀羅尼,一切經教過目成誦,你只要看一遍,你就能夠記住、能夠背下來,這是得陀羅尼,就會有這個現象。古人讀書重視遍數,為什麼?他的目的是修定,沒有記誦,但是遍數要多才能得定。所以把經典記住了那也是附帶作用,第二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得三昧,三昧之後,他開悟,不是記誦。所以經文能記得很熟,這是附帶作用,也是屬於法陀羅尼,經典能夠背過,聞持不忘。
「二義陀羅尼,於諸法之義總持不忘」。這開悟了,這個經中的義理他明白了。明白是什麼樣子?明白是一部經所說的義理是一切經都說,所以他一經通,一切經全通了。見性就通了,沒有見性做不到。所以見性稱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參禪行,學經教也行,從經教下手的叫大開圓解。我們這一句佛號也行,也能大徹大悟,淨土宗稱之為理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這個道理方法告訴我們,理是見性,道理是明心見性。性沒有任何形相,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就是見不到,它沒有離開你。你為什麼見不到?因為你有起心動念,你有妄想執著,你就見不到。什麼人能見到?把起心動念放下的人見到了。
見到的圓滿,那就是禪宗裡頭的大徹大悟,教下的大開圓解,念佛三昧裡頭的理一心不亂,真做得到。為什麼真做得到?因為你本來是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你本來不是佛,那就做不到。你本來是佛,你只要把障礙佛性的這個東西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下見思、塵沙煩惱,你就成菩薩;只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這是佛門裡面的學位。阿羅漢位不退,菩薩行不退,成佛了念不退,這三種不退是三個階段。最高的是念不退,念不退是佛證得的;行不退,行菩薩道,決定不會退轉作二乘,這是菩薩;最低的,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位不退,決定不會再退到六道輪迴。
說來說去,都在放下。為什麼我勸大家天天聽經?對聽經永遠聽不倦、聽不厭,為什麼?是因為你沒放下。為什麼不能放下?你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事實真相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我們這放下一點點,不起作用。七情五欲是放下了,放下一點點,沒有放乾淨,所以它不起作用。真正要放乾淨了,哪有不起作用的道理!怎麼辦?除了聽經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天天聽,天天勸自己,懂多少你就放多少,這樣就會有進步。
你說我聽懂了,沒有放下。章嘉大師教我一個標準,他老人家教的,不可以以為自己聽懂了,真正放下了才叫聽懂;沒有做到、沒放下,實在你沒有聽懂。沒有聽懂,以為聽懂,這是很大的過失,為什麼?再不能往前進了。我知道我還沒懂,我聽經還會有進步。認為我都懂了,很多人這經聽不下去了,他聽了幾遍了不想再聽了。是不是真聽懂?一句也沒做到,不是真的。老師教我這個標準,對我一生學佛真有幫助。完全沒放下,那就是說你根本就沒有聽懂,你聽了十遍、二十遍、三十遍,沒懂。這個標準真好。
所以這義,義理總持不忘,而且能做到,能做到就是行不退。菩薩行沒有別的,全心全力利益眾生。利益眾生裡面,最大的利益、最殊勝的利益、第一利益是什麼?幫助眾生覺悟,這是最大的利益。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一生就幹這個事情,他不搞別的,很多示現出家身分,專修、專教、專弘。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一個表率,做了一個榜樣,自己三十歲開悟,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悟後就教學,四十九年沒中斷。他老人家是七十九歲過世的,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沒有做別的事,而且連道場都沒有一個。什麼是道場?講經場所就是道場,在哪裡講經,那個地方就叫道場。為什麼不建寺廟?我們現在才覺悟了,建寺廟就有煩惱。建成宮殿式的,富麗堂皇,比他的家大,比他的家住得舒適,貪心起來了。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出家來幹什麼?是來爭這個產業的,我來繼承。所以釋迦牟尼佛不要道場,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過最簡單的生活。這一餐飯從哪裡來?托缽,真叫一缽千家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他自己全部都做到了,教我們放下萬緣,他真的是放下萬緣,身上沒有一分錢,周遊列國,講經教學,弘法利生。
僧團也非常殊勝,所以「皈依僧,眾中尊」,眾就是團體的意思。出家人的團體是所有團體裡面最尊貴的,為什麼?它清淨莊嚴,這個裡面的人心清淨。怎麼知道清淨?用六和去看,他全做到了。「見和同解、戒和同修」,有規矩,人人都守規矩,「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利同均從哪裡看?沒利!每天出去托缽,那就不平等,這家富有的飯菜很好,那個貧窮的就很差,吃飯怎麼辦?托缽不是托了你就吃,不是的,托回來之後統統倒在一起,再裡面去拿,同均,這沒有話說。所以他那個一缽真是千家飯,這個不是隨便說的。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佛,一千二百五十六個人,每天出去托缽,托回來之後混合在一起、攪和在一起,吃多少到裡面拿多少。還有多的,吃不完的,布施給畜生,不會留到下一餐的。這個是什麼?講衛生,處理得很好,多餘的供養畜生。我們知道,這是出家眾,還有在家眾,臨時來到這個僧團,住個三天五天、十天半個月,我們相信這種人很多,不會少於常隨眾。所以我們概略估計,最保守的估計,釋迦牟尼佛這個僧團至少三千人,三千人都行托缽。佛門弟子跟著佛在一起,都是過這個生活。
講經教學也沒有一定的場所,今天這個地方好到這來,明天看到那個地方好就到那去,一生遊化人間,走到哪裡講到哪裡。佛陀在世,確確實實是赤腳,沒穿鞋子的。現在我們在斯里蘭卡所看到的,這是小乘佛教國家,出家人全都是赤腳,沒有一個穿鞋子的。我們從外國去訪問的,他還給你準備一個拖鞋,或者讓你穿襪子進大殿,這就很禮貌了。在寺廟裡面,我們赤腳沒有問題,地很平很乾淨;在外面不太習慣,走路很辛苦,尤其他們那個地方是熱帶,中午地都很熱。這個是說義陀羅尼。
「三咒陀羅尼」,咒稱之為陀羅尼,也是總持法門。「又咒陀羅尼,有五名。據《秘藏記》」,這是密宗的經典,它有五個名。第一個名叫「陀羅尼」,第二個名叫「明」,第三個叫「咒」,第四個叫「密語」,第五個叫「真言」,這五個名詞是一個意思,不是五個意思,統統都可以稱。「陀羅尼者」,陀羅尼從哪來的?「佛放光時,光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佛放光,光中現佛、現菩薩,佛菩薩說法,說的這些法我們不懂,只傳音,不傳義。你去念這個咒,決定有好處,好處在哪裡?好處叫你得三昧。咒沒有意思,你就沒有念頭了,你就不能想它了,念這個咒是把你所有的妄想雜念都放下,就集中在這個念頭。實際上,這咒還是有意思,密語不傳。那像我們這些人,你要不傳,我就不相信,我就不學。密咒真的有無量義,不可思議。
最普通的一個咒語,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藏傳的佛教把它當作阿彌陀佛來念,沒有一個不念這個咒語的。這個咒語到處都刻在石頭上,而且刻得很鮮明,「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傳給我,教我念,還給了我一串念珠。我向老師請教,這什麼意思?他給我講,密咒裡頭第一個字「唵」是身體,「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蓮花、保持、意,這個意思。那中國的文法,重新組合一下,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這個意思很好。我們念這個咒,所以咒有三密相應,三密裡頭,結印、觀想、持咒。通常觀想是觀想這六個字,西藏人是觀西藏文,觀想這六個字。那我們懂這個意思就要想這個意思,念這個咒,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的清淨。蓮花池的底是六道輪迴,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頭;蓮花的莖生長在水當中,這個水比喻四聖法界;而蓮花開在水面上,超越了,這就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花開在一真法界裡頭,開在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取這個意思。念這個咒,咒念得清清楚楚;觀想,想我們超越了六道、超越十法界,生在一真法界。口念這個咒,心觀想這個咒,觀想它的意思,三密相應。結印,身結印,口持咒,心觀想,叫三密相應,這個容易攝心、容易得定,它也是修定的方法。但是現在也是形式多,真正持咒三密相應的人不多。方法都是最好的方法,我們要懂得,懂得它的理論、懂得它的含義,曉得如何去學習。
「持陀羅尼人,能發神通,除災患,與此方咒禁法相似,故曰咒」,持咒人確實。為什麼?得定就有神通,隨著你的定功淺深,神通的能量不一樣。真正修密的人,應該在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得到天眼通、天耳通。這是密宗,得真幹,對上師要跟對佛一樣尊重恭敬,沒有絲毫懷疑,依照他指導的方法認真去修學。我在初學的時候,有兩個好朋友,我們三個人同年,出家雖然有先後,受戒在一起,同屆。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其中有一位學密,其實兩個都學密,一個有成就,一個沒成就。有成就的這個非常認真,福建福州人,抗戰時候我們同在一個學校念書,但是不認識。以後在台灣同事,再一說起來,原來是老同學。我出家,他跟我一起出家,比我晚半年,他也出家了。我勸他學教,他看我學教很辛苦,他不幹。他在大溪跟屈上師(屈文六上師)學密,告訴我,這個時代講經教學沒人相信。也是真的。所以他選擇密宗:我學密有神通,我一現神通,大家就相信了。希望用神通做佛事。
真用功,也真難為他。學密首先,上師定的時間我不知道是幾個月,要磕滿十萬大頭。拜佛要拜十萬拜,一天不會少過三千拜,真幹。一年,果然他來告訴我,他有小神通出現了,叫什麼通?他能夠見鬼。我相信他,這個人很老實,不會打妄語,不會欺騙人。他說,晚上黃昏的時候,五點鐘以後,這個馬路上就有鬼,就看得到鬼,很少,不多,因為是鬼道的早晨、清晨;到晚上九、十點鐘的時候最多,滿街都是。他熟悉了,他也不會害怕。妙的是什麼?他沒有結過婚,鬼道裡找到前世的太太,他要超度她,給她在小廟裡頭立了一個牌位,還買了一些化妝品供在那個地方。我們去看,這怎麼回事情?前世的太太,遇到了,在這邊修行。我看他那個樣子不太對勁,氣色不好,這是什麼?跟鬼打交道的時間太長了,大概每天晚上都跟鬼在一起。我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老師嘆了一口氣,人各有志。這沒辦法,我勸他勸不動,真是人各有志。
四十五歲那一年,這兩位都走了。我們三個人命運相同,都過不了四十五歲,法融三月走的,我講的這個有鬼通的明演法師五月走的。七月,我生病了,我就知道輪到我了。我每天念佛求往生,我沒有求病好,我也不吃藥,也不找醫生。為什麼?我想了,醫生只能夠醫病不能醫命,壽命到了,你找他幹什麼?念了一個月,病就好了,這一關就過去了,真的是講經功德。好像是第二年,我遇到甘珠活佛,密宗的上師。我們很熟,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在密宗也相當有地位。遇到的時候是在仁王護國法會,他主持密壇,我在法會講《仁王經》,講《仁王經》大意。他告訴我,他說我們在背後常常談你。我說談我什麼?他說談你這個人,還有一點聰明,有一點聰明智慧,可惜的是沒有福報,而且短命。我說這個不必要背後,當面可以談,我沒有忌諱,我知道。他說你這些年講經弘法,那個時候講經弘法十二年,他說這個功德很大,你的命運完全變了。他告訴我,你將來有很大的福報,壽命很長。
這個話跟台中李老師所講的意思相同。李老師慈悲心很重,看到同學短命,真的是有短命相,看到你的相,知道你壽命不長、福報不大,都勸你發心講經,他說講經是修福慧最殊勝的方法。我在台中不想出來講經,這個東西太難了。老師一定要我學。他辦了個經學班教講經,二十多個學生。他說你不想學,你可以去參觀、去看看。帶我去看看。他在那裡上課,我坐在最後一排,旁聽。這一堂課聽完之後,我跟老師說,好像不難,我可以參加了。為什麼?看到那個裡面的學生,年歲最大的六十歲,我們那個時候才三十一歲;而且小學畢業,六十歲小學畢業都敢在那裡學講經,那我們年齡少她一半,學歷還稍微比她高一點,那不很慚愧嗎?所以看到林看治老居士,我們的心發起來了,我就跟老師說,可以,我來學。看不到這些樣子,我們不敢發心。
我在台中求學,學講經,進度很快,平均一個月學會一部經,這一部經我就能講。一個月一部,在台中住十五個月,學了十三部經。我一出家,教佛學院。教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佛學院三年畢業,我只用了六種,還有七種沒有排上。所以我對佛學院就有意見,佛學院學不到東西。我在李老師會下,一個月可以學一部;到佛學院來,三年一部都學不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以後我不再教佛學院了,我說教佛學院對不起學生。
學東西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李老師用私塾教學方法,你只能學一樣,不能學兩樣,這一樣學會了,才可以學第二樣。什麼叫會?你學了之後,上台對大眾講一遍,這叫學會。學的東西沒有上台講過不算,一定要對大眾講一遍。學習當中的時候是對同學講一遍,這第一遍,接受同學的批評,接受同學的建議,再修改自己的講稿。這第二遍是給大眾,對外,對聽眾講一遍。這個方法教學。所以學的人全部精神貫注,怕下不了台。好在學的人只跟老師學一部經,這一部經要用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很辛苦,晚上睡不著覺,吃飯不知道什麼味道,全心全意都在經教上。
老師教,對同學一個人只教一部經,下個月換另外兩個人。這一部經上台去講,一般是五次到七次;換句話說,五個星期到七個星期就畢業了,你就輕鬆了。第二批上台,第二批畢業了,第三批上台。我進入這個班是最後進去的,排名排在最後,沒輪到我。但是每一個學生每一堂課都一定要到,要多聽,一定要到。所以我旁聽,我年輕,記憶力很好,我在旁邊全聽會了。所以我覺得這個不難,我在那裡聽了十五個月,學會十三部經。雖然沒有在台中表演,我進了佛學院,上了講台,那就我表演出來了。表演,大家很滿意,老和尚也滿意,同學們也滿意。除了在佛學院教書之外,我就開始在台灣到處講經,哪個地方請就到哪裡去,大概時間不超過一個星期,講完了就走。哪裡有請哪裡去,法緣很殊勝。
經學會了,要常常講,到處講,你才熟,才不會忘掉,所以就走上講經教學的路子。這個原本也是章嘉大師教的,這個老人教我出家,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聽話。我佛學的根基是章嘉大師奠定的,跟他老人家三年。講經教學,台中學的,在台中住了十年,從小部經入門,到《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老師教我們,也沒有特別安排時間,他辦的經學班只辦了兩年就結束了。我們學經,就聽他講經,講完之後,我們複講,用這個辦法來學習,這個辦法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老方法,我們繼承了。最初複講的就是結集經藏,阿難尊者的複講,所以佛門培養法師就是這個方法留傳下來。聽眾裡頭,聽了一遍有能力複講的,培養做講經的法師;沒有能力複講的,就做為護法,內護。這個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千百年來沒有改變。所以佛教要恢復,一定要有大量講經的法師。講經的法師從哪裡培養?就是要從複小座培養,比什麼都重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那現在我要辦個佛學院,看看將來有機會真的要做。有沒有老師?沒老師。怎麼教法?我現在大概留下來的這些光碟,講經的這些光碟應該有二、三十種,挑選挑選大概有二、三十種。那就有二、三十個學生,一個學生專學一種,專攻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能訓練出來。但是佛法是建立在戒學的基礎上,沒有戒學就沒有真正的佛法。沒有戒學,會講經,多半都流向知識、佛學,今天講的佛學,知識,不是智慧,智慧一定要從戒定慧入門。我們一個人要開班教學,學生最好不超過十個人,就能把這十個人全都帶起來了。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星期講兩個小時,他自己準備他的功課。每一天,上午一個,下午一個,一個星期十個人就佔了五天,另外還有兩天,另外兩天我來講。他們講經,我統統聽,聽了之後做講評。兩個小時,他留十分鐘給我,我給他做講評,這樣真正可以訓練得出來。
早年在台中,李老師辦的研究所,學生八個人,老師六個,按學校排課的方法。六個老師,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教《金剛經》,我有一部《金剛經講義節要》。《講義》是江味農居士的,那個分量太大,我把它節錄了,那就是我在那個時候的課本,我用的課本。我要學生講,照我節要的地方講,參考資料看江味農居士的原文,那個裡面東西豐富。我上課,果清法師是我們班上學生,我上課是讓學生上台講給我聽,一個小時,學生講五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是這個教法,教的人很輕鬆,學的人很辛苦。那個時候,選我這個課程只有兩個學生,我記不得了,果清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兩個學生告訴我,學我這堂課非常辛苦,整整要用兩天時間去準備。為什麼?他上台講給我聽。但是非常有受用,逼著他兩天真幹,他不幹,他上台講不了。我那個時候是每個星期四個小時課,我住在台北,到台中來住一晚上,一個下午,一個上午,我就回台北去了。剛剛好兩個學生,我這兩個鐘點是連著的,當中不休息的。他們別的老師都是一個小時,也一堂課,當中有休息,我這不休息。收到很好的效果,我自己有這個經驗。
所以現在我辦佛學院的話,收十個學生,一個學生一部經。我這裡有光碟,你去聽,你自己去蒐集參考資料,寫成講義,一定要寫,不寫講義不行,那個講義將來就是你的著作,你再上台去講。我的原則,我不看你的講義,我只聽你講,給你修訂,提供我的看法給你做參考。這個教學有效果,真能成就人。佛學院成就人,難。我在佛光山只教了十個月,我用我這套方法,星雲法師不同意,我們兩個就這樣分開了。他不能接受我的,我也不能接受他的,所以我住了十個月,離開佛光山了。這個方法確實要做實驗,如果有這個緣,有這個機緣,我這個身體還管用的話,我們來開這個實驗班,招收十個學生。
所以,陀羅尼能發神通,能除災患。除災患,這個道理就是善心、善願、善行,一切法從心想生,確實有效果。化解地球上的災難,用真誠心、用慈悲心來修佛法,迴向給眾生,迴向給山河大地。這個與此方有一些咒語禁法相似,故曰咒。咒,鬼神也有。「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咒稱密語,它不是梵語,所以印度人也不懂,咒語不懂。多半鬼神的語言、他方世界的語言,我們根本就聽不懂,它要寫出來,我們也根本不認識。所以叫真言,「真言者,如來之言,真實無虛」。佛不需要說明這個意思,你真正相信,認真去受持,決定有利益。
「四忍陀羅尼。於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諸法實相我們不知道,但是佛說出來,我們不懂、不了解,你要能接受、能相信,不要懷疑,這就是忍。我們的麻煩在哪裡?不把它的理事因果搞清楚、搞明白,總有懷疑。有懷疑,不能得定,不能開智慧。如果相信佛的話,佛的話就是真理、就是真言,我不懂是我們程度不夠、功夫不夠,決定不懷疑,這樣就能得三昧、就能開智慧,大徹大悟。我們看到過有大徹大悟的人,他為什麼能悟?他沒有懷疑。我們為什麼不開悟?我們有懷疑。只是懷疑有輕有重,再輕的懷疑它都造成障礙,讓我們不能得清淨平等心,不能大徹大悟。這個道理必須要懂,必須自己要承認。怎樣培養自己的真誠心?不夾雜、不懷疑、功夫不間斷,不思議的效果就發生了。所以這叫忍,能忍,不知道也不懷疑,這叫忍陀羅尼。
「十方聞名大士」,十方世界聽到阿彌陀佛名號這些菩薩們,「皆得如上陀羅尼,安住於諸法實相,故云獲陀羅尼願」。這一願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一願的核心,特別強調忍字,希望我們不能把這個疏忽。你真的能忍,不要去過問。你要去問,這個人給你這個說法,那個人是那個說法,懷疑愈來愈嚴重。根本就不問,相信佛的話,經上的話就是真的,就照幹,你就真能得效果,真正能成就。所以它是有道理的,不是無理的,只是道理很深,我們功夫不夠,沒有達到這個深度。相信就好,相信,跟那個懂得相信的人沒有兩樣。我不懂,我真信,他那個懂得也是真信,兩個人效果是平等的。只要得定,只要開悟,不懂自然就懂了,所謂其義自見,不去求它,自然明白了。所以這個陀羅尼,對於修行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