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六集)  2013/3/12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21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九頁第二行:

  「修諸功德」到「晝夜不斷」,這幾句「表發大心後之大行」。菩提心發了以後要落實,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工作、待人接物,這叫修行。把過去一些錯誤、不善的念頭、言行,要依佛的教誨加以修正,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古人所謂「子不教,人心壞了」,今天這個世界我們看得非常清楚,為什麼人心壞了?做父母的沒有認真教他,所以人心壞了。人心壞了,天下就亂了,社會就亂了。這個現象確實有不少人看到了、警覺到了,但是這個動亂的社會如何挽救,沒有人想到好方法,現在大家都繼續在努力、在尋求。這些好方法都在古人教誨之中,因為古人懂得把兒女教好,知道一個家庭第一樁大事就是把下一代教好,其他的全是小事。為什麼?孩子教好了,下一代還能夠繼續的長治久安,太平盛世。如果不謹慎,疏忽了,沒有把小孩教好,底下一代就是亂世。不只自己要吃苦頭,一家要吃苦頭,乃至於一國、一個地球,乃至全世界,人人都要吃苦。這個責任多大!

  什麼是善業?什麼是最善的事業?無過於教子,把兒女教好了,這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業,第一樁大善事。現在人不知道,沒人講,當然更沒人做,從來沒聽說過教兒女的重要性,沒聽說過。這是我們把傳統的教學丟掉兩百年了,前面一百年還有說的,沒有做的,最近這一百年,連說的人都沒有了,沒人說了,古書不念了。還只有學佛的人沒有離開佛經,佛經上還有一些這樣的教誨。一百年前,讀中國聖賢書的人,比佛弟子多,人數多。由於大家不尊重中國傳統學術,認為國家衰弱是這個東西造成,就沒人想到,前清的盛世怎麼造成的?清朝最輝煌的年代,而且時間很長,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康熙、雍正、乾隆跟嘉慶,一百五十多年,中國人過的是太平盛世,是幸福美滿的生活。怎麼造成的?不是科學技術,人人都學習老祖宗的教誨。滿清末年國力衰了,不是傳統教育出問題,那個沒有問題,而是什麼?我們把傳統教育丟掉了,問題出在這裡。

  加以一些在外國留學的知識青年,認為中國古老的東西是帝王為了鞏固政權,那些都是欺騙人民的。絕大多數的人民,沒有認真思考,就相信了,或者是半信半疑,時間久了,半信半疑也相信了,這問題就嚴重了。到最後把老祖宗的傳統完全否定掉,走西方人的路子,造成今天的苦難。你冷靜、仔細觀察,老祖宗東西沒有過時,丟掉它災難才來了,不是我們認真學它有災難,不是的;我們放棄不學了,社會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今天只有少數人覺悟了,回頭想想,老祖宗的東西還是有道理的。這個緣由是英國湯恩比博士提出的,還是外國人,中國人說了不算數,外國人說了才算數。對於中國信心喪失殆盡,這是多麼危險的時代,信心完全喪失,距離滅亡就愈來愈近了。現代的中國人不能不覺悟,要趕快覺悟,要趕快回頭。

  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化這個地區,他掌握到的綱領實在講非常簡單,只有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四科。在兩百年前,世世代代都遵守、都奉行,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沒有人不講究的,沒有人不認真落實的。這兩百年產生極大的變化,造成今天的苦難。湯恩比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就是今天,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大乘佛法是什麼?我們要認識清楚,要把它搞明白。孔孟學說兩個字,「仁義」,孔子一生講仁,仁者愛人,孟子一生講義。為什麼?他們兩個人處的時代不同。孔子生在春秋時代,孟子生在戰國時代,春秋時代可以講仁,戰國時代就不仁了,不相信仁,所以講義。

  孔子給我們做什麼樣的榜樣?《論語》上有句話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句話說得好。孔子是忠恕的表率,也就是忠恕的典型,儒家就是把仁義落實在忠恕這個行動上。忠是講用心,我們看中國這個忠字,上面是個中,下面是個心,這是會意,讓你一看這個字的形狀,就懂得它是什麼意思。心不偏不邪,這就叫忠。不偏不邪跟佛家講的菩提心是一個意思,菩提心是真誠;有偏有邪就不是真心,變成妄心了。要用真心待人,要用真心去辦事。恕是寬恕,這是說心量,心量要拓開,要能包容。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人心不善,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都學壞了,不能不包容他。中國古人說得很好,量大福大。只有包容沒有智慧不行,那就壞了,佛法裡頭有所謂「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整個社會就亂了,包容要有智慧來整頓他。原諒他的過失,要有方法來教導他,讓他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端正心念,這個人就是好人。只要人是好人,社會就祥和,天下就太平了。這一切統統落實在教學上,用教學的手段可以做到。

  所以,發心之後最重要的是要有行為,發心之後沒有行,這個心就落空了,就不是真的。「因聞名而發心」,這是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才發心,「修諸大行是為第十九願之全文」。「其中六波羅蜜」,修大行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六波羅蜜,也叫做六度。「度者,度生死海。到涅槃岸也」,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了生死出三界,這叫度。「六者」,這個六條,「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般若,六度攝萬行」。六度一展開,也是八萬四千大行,十善展開亦如是,所以佛家的大行是六度,佛家的小行是十善。要從十善入門,才能修六波羅蜜,沒有十善就沒有六度。

  第一個布施,貪心沒有放下,怎麼能做到布施?不貪才能做到布施。這六度,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個表解,這個表解也有相當的歷史,是台灣大專佛學講座裡面的一堂課,這堂課就叫做六度。今天在此地,我們就借用這堂課,它一共有十四堂課,就是有十四個標題,介紹整個佛法。六度是菩薩行,菩薩所修的。這六條是從大乘經論裡面佛常說的,總結出來用表解的方式列出來便於初學。布施,施是施捨,布施裡面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佛告訴我們,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得聰明智慧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長壽是果報。菩薩修這些法門,他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是「去障」,障是障礙,什麼障礙?障礙我們明心見性。障礙明心見性最嚴重的,就是「貪慳」,慳是慳吝、吝嗇,自己有的,捨不得給人;貪是貪求、貪取,貪而無厭。這是六道裡頭的根本因素,人有慳貪,出不了六道輪迴,而且慳貪的念頭重,感得的是餓鬼道。貪心重的人、吝嗇小氣的人,果報都在鬼道,六道裡頭鬼道。

  這三類第一類是「財物」,財是金銀、寶物,這些都是屬於財。這世間誰不貪財?佛告訴我們,財是人生所必須,但是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我們日常生活能過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貪心。有貪心的人非常苦、非常可憐。我們初到美國,看到美國人生活的方式,我們非常感慨。我在美國住在達拉斯,在那邊建了個道場。我們住的這個地區,居民大概收入都是二千元左右,居住在這一區。常常看有人搬走了,搬到另外一區去,把這邊房子賣了,到那邊買房子,那邊大概收入是三千塊錢,比我們這裡富有。他認為他一個月可以賺三千,就不好意思住這邊了,住這邊好像丟人,要到三千元的那邊去住。收入再多的到四千元,又要搬家,要搬到四千塊錢那個地區。我們看他很可憐,他有福不曉得享,如果住在二千塊錢這個地區,他有三千塊錢、四千塊錢,他銀行可以儲蓄。他不懂得儲蓄,一定要花光,有多少花多少,老了,老了國家養老。那個時候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現在不行了,衰了。所以美國是國家養老。聽說現在國家沒有錢了,養不起了,養不起美國人就真可憐,沒有積蓄,跟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不管怎麼樣要有積蓄。我們住在二千塊錢這個地區,我們覺得很舒服,收入再多我們如如不動。我們是這個區裡頭的大戶,別人有苦難我們都能幫忙。外國人不懂這個道理。

  財怎麼來的?誰都想發財,佛告訴我們,財是從布施來的。你命裡頭有財,這算命,人都有財庫、有官印,你做官,做多大的官,命裡都注定了,這一生有多少財富,也是命裡注定的,不能強求。用什麼樣的手段奪取來的,還是你命裡有的,你才能享受,命裡沒有的你享受不到,這是真的。命裡頭沒有這個官位,官位才得到手,人一場大病死了。這就是命裡沒有,那個階位把他壓死了,他沒有這個命。財,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偷竊來的、強盜來的,你拿到去能享受,這是你命裡有的,福報。命裡沒有的,還沒有搶到手,被警察抓走了,去坐牢去了,這命裡沒有!所以古人教人,命裡有時決定是有,你別著急,時節因緣沒到,你慢慢等,一定有到的時候;命裡無時莫強求,不可以勉強,人要安分守己。

  從前讀書人、學道的人,都能夠守住「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兩句也是戒律,這一生你能過得平安幸福,只要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生活就幸福美滿。幸福美滿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財富,孔子的學生顏回就是個好例子。顏回沒有社會地位、沒有財富,很貧窮,但是他過得非常快樂。並沒有感覺到自己貧賤,沒有感覺到,沒有想到,每天叫法喜充滿。孔子讚歎他。孔子是平民,生活不富裕,還能過得去,顏回物質條件比孔子差很遠,在孔子看到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顏回不但能忍受,而且很快樂,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所以,我們要想得財富,就修財布施,收入愈多,布施愈多,不要積財,積財喪道。我們有這一點,還有別人缺乏的、沒有的,我們要幫助他。幫助他對象由近而遠,首先是自己家親眷屬、兄弟姐妹,有不足的幫助他,再幫助親戚朋友。除親戚朋友之外,我們的鄰居,我們居住在這個村、這個鎮,裡面有很貧苦的人家常常照顧他,由近到遠。這個叫做積功累德。一家人都能這樣修,這個家庭決定發大財,發大財記住要大施,要修大布施。那你的前途一片光明,福報無量無邊,你受人尊重,受人愛戴。財決定不能積,決定不可以過度的享受,過度享受傷害身體,折壽,你身心不健康,壽命虧折。

  第二種法布施,「諸法」,法裡頭有世間法、有佛法,佛法是出世間的。法布施就是教學,有能力的人辦學校,你家裡面發大財,辦學校,請好老師,選拔優秀的學生栽培他。這個學校只要學生真正好好念書,衣食住行統統供養,免費的。為社會培養賢才,為國家培養人才,培養有德行、有學問、有操守的這些年輕人。他們將來長大了,無論在公司行號或者在政府機關,都是最優秀的人才,有德、有學、有能,為社會國家服務。這是真正的法布施,這個功德非常之大。宋朝宰相范仲淹,他做了宰相,收入多了,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很簡單,跟讀書時候當秀才沒有什麼差別。把他的收入,國家給他的俸祿,他養了三百多戶人家。辦義學,聘請優秀的老師,能讀書這些小孩統統召集來,不收學費,供給吃住,讓他好好學習,替國家培養人才。辦義學,這是屬於法布施。

  印光大師一生,因為家鄉口音太重,他陜西人,在南方他說話別人聽不懂,所以一生沒講經。對外公開講演只有一次,「上海護國息災法會」,他每天在法會裡頭講一段開示,一共七天,第八天傳授三皈五戒,這個小冊子流通得很廣。平常是以文字來弘法,就是現在,這是後人所編集的,《印光大師文鈔》,內容非常豐富,老和尚一生用文字。十方供養他沒有為自己生活花一文錢,沒有,全部用在印經布施。在當時,他辦了個弘化社,在蘇州報國寺,我去參觀過,這個裡面自己有個印刷廠,印光老法師四眾弟子給他的錢就幹這個事業。所印出來的經論、善書都是老和尚審查過的,認為真正是好東西。印出來,流通的方法有好幾種,一種是完全免費贈送,真正喜歡讀,家裡面清寒沒有錢買書,贈送;家裡面家庭還能過得去,可以拿錢來買書的,半價;如果家庭很富有的,那就是全價流通,不賺錢,成本,收回成本。訂的有這幾種方法,一生幹這個事情。

  我出家之後,看到弘化社所印的經本我很喜歡,看看背後它的章程,我們很感動。所以我就決心這一生學老和尚,四眾弟子給我的錢我統統做印經。現在這個地方有辦漢學院,就全部捐獻給漢學院,培養人才。我自己完全不需要了,一生不建道場,沒有道場,將來也不會有道場。你蓋好的大道場,我不會去住,我不習慣,我習慣住小茅蓬,不習慣住大道場,名聞利養統統不沾。佛門或者宗教裡的活動,找我去做一、二次講演可以,名義我都不要。我要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年歲這麼大了,這個世界統統放下了。什麼時候走都可以,一切都交給佛菩薩,自己心裡頭念頭都沒有,這才自在。想什麼都錯了,都叫妄想、都叫雜念;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請我講經,就是這一部經,走到哪裡我們統統接著講。像《華嚴經》,七處九會,李長者的《合論》他給我們說是十處十會,我們走這個路。

  所以,自己知道的要歡歡喜喜教給別人,要認真教學,學生不能接受那另當別論,總要觀機施教。真的東西實在是太難,聖賢東西已經很難了,聖賢真東西是非常之難,難在什麼?難在現在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原因是他不具足條件,什麼條件?真誠心、孝順心、恭敬心,印光大師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在人沒有這三種心,沒有誠敬,沒有真誠、沒有孝敬、沒有恭敬心,那就不得其門而入,佛菩薩來教你,你還是聽不懂,你不能契入。所以,佛法這門東西、古聖先賢的學問,是不是要很聰明才能學會?不一定,老實人能入門。愈是聰明伶俐愈困難,為什麼?他有所知障,所知障會帶動煩惱障,煩惱障就是狂妄、傲慢、自大,會帶動這些。尤其現在世間崇尚科學,科學教人懷疑,用懷疑的心來看,用比較的心來看,那你就完全得不到了。這些概念用在物理上可以,用在心理上是決定不可以。心理它是講感應的,善跟善起感應,惡跟惡起感應,真心跟佛菩薩起感應,妄心跟妖魔鬼怪起感應,不相同!

  現在找個老實人、找個真誠心的人可難了,到哪裡去找?找個沒有名利心的人找不到,念念起心動念為別人不為自己。特別是有些人有個錯誤的概念,認為人一定為自私,自私自利是人正常的思惟、正常的概念。甚至於說古人講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自己是正確的,不為自己是錯誤的,這個問題嚴重。我是早年在香港,香港電視台對我做了一次訪問,就提出這些問題。好像當年這個主持人何守信,在香港是個很有名的主持人,他就問我這個問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就告訴他,這句話完全錯誤,釋迦牟尼佛不為自己,天沒有誅他,地沒有滅他;孔子也沒有為自己,孟子也沒有為自己。我說我學釋迦、學孔孟,我這一生也沒有為自己,天沒有誅我,地沒有滅我,我活得很好。我說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古人講吃虧是福,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吃虧是消業障,自己要承受,絕不能有怨恨,不能有報復,心平氣和,業障就消了,業障消了就是福報。

  第三種「無畏布施」,畏是別人有恐懼,你能夠幫助他離開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讓這個帶著恐怖的眾生他能得到安全感,屬於這一類的都叫無畏。無畏最明顯的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讓一切眾生不會害怕你,養自己的慈悲心,把自己的殺氣統統消得乾乾淨淨。這些小動物看到你,你招手牠都會來,牠不怕你,牠知道你不會害牠。鳥會看人,殺生的人、吃肉的人,鳥看到你牠害怕,你距離近了,牠趕緊逃了,牠恐怖。所以在這個社會周邊上的人,有身心不安的,幫助他,化解他的憂慮,化解他的恐懼。這一類的都叫無畏布施。

  這三種布施我們常常遇到,遇到要真幹,常常修布施,底下就有功德。功德是什麼?修布施而不著相,修布施心地清淨,不求果報。一般人修布施,修財布施是希望發財,能不能發財?能,那就不是功德,那叫福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提高修行的品位,能得財富。如果是大的,大富大貴,他會生天上去,到天上享福,人間沒那麼大的福報,到天上去了,出不了三界,叫福德。這個地方講功德,功德是斷煩惱、長菩提、成佛道,這個所得的就大了。所以如果說福德,就是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會得這三種果報,肯定得到的,這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果不要世間福報,我認真的修三種布施,我在這裡積功累德,希望在這一生成就道業,這底下就對了,這叫「除怨、不乏」,乏是缺乏。除怨是什麼?你發財了,古人有句話說「一家飽暖千家怨」。你在這個地方是大富長者,這個地方貧窮的人都怨恨你,為什麼?他跟你比相差懸殊太大了,他嫉妒障礙。

  你聰明智慧也招嫉妒,怎麼不招嫉妒?施就不招嫉妒。我有財布施,沒有人嫉妒你,財都散了,法也布施,無畏也布施。常常喜歡關懷別人,關心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不但人不嫉妒,別人還歡喜你、祝福你、保護你,這是除怨。常常布施人有沒有缺乏?沒有缺乏,心想事成。我這一生不想別的,想參考的書籍,初學佛的時候,看到古大德介紹一些參考資料,就想能夠獲得。那個年代,中國推動了文化大革命,所以許多經書、法物從大陸流傳到香港,很便宜的價錢就賣掉了。我所想要的這些典籍,香港智開法師跟我留意,幾乎都找到了,真的心想事成。智開法師很難得,跟我同年,他往生已經很久了。書只要找到,他就寄給我,他在香港開了個佛經流通處,都有定價的。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寄給他,我們很有信用。所以他對我很照顧,我想要的東西他都替我蒐集,有求必應。

  這幾年有特殊的緣分,我們自己作夢也想不到,一個普通出家人,怎麼會跑到聯合國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想不到的緣分,那有緣就去看看吧。走進這裡面才真正看到,世界上確實有許多的難題,擺在面前不能解決。我們能看到這個難題怎麼發生的,也能看出應該用什麼方法,可以有效的把它解決,但是一般人不相信。不相信就得做實驗,實驗證明可行,這人就相信了,今天不通過實驗,就不容易取信於人。跟從前不一樣,從前提出來大家都相信。所以讓我們真正發現,整個世界亂了,怎麼亂的?喪失了信心,亂了,對什麼不信了。所以說一切的危機,危機太多了,隨便舉例子都舉幾十種,統統都是從信心危機衍生出來的,信心危機才是所有一切危機的根源。如何能讓人恢復自信心,問題解決了。自信心要在佛法裡頭去找,菩提心就是自信心。中國老祖宗所留下來的這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些是信心延伸出來的德目。仁義禮智信,仁心、義心、禮心、智心、信心,社會問題馬上解決了。八德裡頭,孝心、悌心、忠心、信心、仁心、愛心、和心、平心,就是和睦心、平等心,都從這裡延伸的。

  我們看到了,亂的源頭看出了,信心沒有了,要對治?對治要把信心找回來。淨宗法門,蕅益大師在《要解》裡給我們講六個信,六個信第一個是自信,要信自己。現在人不相信自己,沒有自信心,這多可怕。淨土宗頭一個信自己,信自己是什麼?信自己是佛,佛在大經上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尤其修淨土的,修淨土的人信什麼佛?信阿彌陀佛。你自己就是阿彌陀佛,你才能成阿彌陀佛,你自己不是阿彌陀佛,你怎麼能成佛?你怎麼能成阿彌陀佛?「一切法從心想生」,佛在《華嚴》上說的。有了自信,然後再信他,他是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我才信他,他才幫助我真正成佛;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佛,你就沒法子了。中國傳統文化,自己不相信自己是聖人,能成聖人,你這輩子就別想作聖人。古人讀書志在聖賢,為什麼讀書?就是作聖人、作賢人,所以你要有自信心。《三字經》上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就是聖人。在佛教裡面,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作佛,這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不信就不行了。

  佛是什麼?我們前面給諸位解釋過,二足尊,佛是二足尊。二是什麼意思?智慧、福德,就這兩樣。足是圓滿,滿足了。智慧圓滿了,福德圓滿了,這叫二足。在一切二足裡面,佛的二足最尊,就他是最圓滿。在世間,國王可以說他的地位、財富,擁有的是世間人所不能夠相比的,這最尊的,佛比他還要尊貴。所以自己要承認,人之初,性本善,那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本性本善,本善就是樣樣具足、樣樣不缺,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表大圓滿,是這個意思。現在?現在沒有了。不是沒有了,有,都在,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只是你有障礙,它不能起作用。這個障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有這些東西,所以你的本善不能現前。本善是智慧,本善是德能,本善是相好,統統不能現前;如果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它立刻就恢復。所以佛門有一句成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個屠刀是比喻,比喻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只把這三大類的煩惱統統放下,就成佛了,就是恢復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恢復了。

  在佛門裡面講,看破這是大學問、大智慧,放下是真功夫。什麼叫功夫?放下是功夫。智慧、德相自然就出現,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本有跟一切諸佛如來完全相同,諸佛如來不比我們多一點,我們也不比他少一點,完全是平等的。這是佛陀教學終極的目標,我們就是學這個。所以你只管布施,什麼都不缺乏。身上一文錢沒有,可以辦大事,辦大事要錢,錢自然就來了,也不可思議。去障,去貪慳,這貪瞋痴,你看布施斷貪,忍辱斷瞋恚,般若斷愚痴,這貪瞋痴三毒,用六度來斷三毒,這是布施的功德。如果布施你貪財、貪名,貪名名在法裡頭,貪圖健康長壽,貪心增長了,你的障礙沒去掉。沒有去掉不是功德,叫福德,依舊搞六道輪迴,你就錯了;一定要把它變成功德,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就是叫你放下。

  第二個「持戒」,戒是戒律,也有三種、三大類。「律儀戒」,是《大藏經》上律藏裡頭所寫的,是這部分。其他的兩種戒沒有文字,於戒律的精神相應,所以也稱為戒律。第一種對自己的,「善法」,佛雖然沒說,它是善法,那我們就要做。譬如說戒經裡頭沒有說吸煙是破戒的,沒有這條,所以現在有很多出家人抽煙。這戒律裡頭沒有,他沒有破戒。但是真的怎麼樣?他破戒了。吸煙對身體健康有妨礙,抽煙樣子對威儀不好看。這應當要遵守,這種戒叫攝善法戒。對我有好處的、對社會有好處的、對國家有好處的、對人類有好處的,你就要遵守,佛雖然沒有說,符合戒律的精神,這是對自己。末後一個是對大眾的,不是對自己,對眾生有利益的,要不要去做?要。不能說這佛戒經裡頭沒有,我可以不必做。聯合國的活動我可以不必做,戒律裡頭沒有。但是這個活動是有助於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事要不要做?這是利益眾生的,那就得要做。沒有這個緣,不要去攀緣,有這個緣我們不能迴避,迴避它就錯了。這個緣是外面找到我的,不是我找它的,但是這是好事。你看,凡是利益眾生的事情,凡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戒律上沒有,也要嚴持不犯。

  它的功德是「清涼」,身心自在;「去障」,是惡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持戒;在修行講,得「解脫」,解脫就是自在,持戒的人才真正得自在。現代的人把放肆當作自在,經教統統解錯了。這個解脫,解什麼?解除生死煩惱、脫離六道輪迴,有這個功德。我們今天所用的方法,是用信、願、持名,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念這句佛號決定得生淨土,一絲毫不懷疑,念茲在茲,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像美國修.藍博士所說的,把我們心裡面雜念、妄念統統清洗乾乾淨淨,恢復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把阿彌陀佛請進來,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法不立,你就決定得生淨土,你在這個世間不遭任何災難。災難現前就是往生的時候,佛就現前來接引我們走了,不受災難苦,這個身不要了。

  所以持戒是除惡業的,不能持戒,過去無量劫來跟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你怎麼能除得掉?今天佛法要再恢復起來,正法要能久住,從哪裡做起?從戒律做起。你經講得再好,這個人沒學過戒律,意思是什麼?沒根,像一棵樹一樣沒根,那怎麼行?我曾經跟諸位做過報告,我跟章嘉大師三年,那個時候不相信戒律,我入佛門是從哲學入門,不是信仰宗教。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上的是佛經哲學這門課,我從這裡進門的。從這個地方進門,於戒律不相干。而且那個時候有個錯誤觀念,認為戒律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印度跟中國不一樣,時間相差三千年,我學佛,我能去做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人嗎?哪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吸取經典裡面的智慧、學問。這個觀念錯誤的,自己以為自己很有道理。所以章嘉大師善巧方便,他知道要跟我辯論那不容易,那我會離開他,不跟他學了。他以慈悲攝受,真正是善巧到極處。

  我們是每個星期見面一次,他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每個星期一次。我離開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定會送我到門口,會給我說一句話,「戒律很重要」。五個字,說得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說,我也是耳邊風,有沒有聽進去?沒聽進去。但是這句話聽了幾十遍,將近一百遍,不知不覺的印象就很深。所以老人圓寂了,火化,特別給他做了個火化爐。他不在一般火化爐,特別給他建了個塔火化,甘珠活佛給他點火,誦經、念咒。我那個時候還在家,還有工作。他們在火化爐旁邊搭了帳篷,住了七天,我跟他們都非常熟悉,我請三天假,在帳篷那住了三天。

  三天我很認真的反省,我這個三年,老師教了我些什麼?這念頭一動的時候,頭一個概念就是「戒律很重要」。他為什麼講這句話,講這麼多次?我就認真想這句話,想了兩個星期,有了答案。佛法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世間法,戒律相當儒家的禮,禮有興革,就是有修訂的,三代之禮就不一樣,夏商周,就有修訂。佛教是出世間法,不能修訂,修訂就出不去了,它是超越輪迴的方法,你怎麼可以改?我明白這個道理,我才認真去看戒律,去找有關戒律這些書籍,重要的書籍,我找來看。所以我感謝大師,大師不圓寂我回不了頭,他這一圓寂我著急了,失掉老師了,才認真想想老師過去教的。這是提醒我,真不容易!

  將來佛教要復興,戒律不復興,佛教沒有根,決定復興不起來,它沒根。好在現在還有一個根在,這個根非常寶貴,現在台灣果清法師,他今年六十六歲,年齡正好。他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晚年辦了個佛學研究班,他是班上的學生。這個班只辦了四年,就辦一屆,沒有第二屆,八個學生,六個男眾,兩個女眾。女眾那時候上這個學是要發願,一生不結婚,一生奉獻給佛教。現在八個同學都在,年齡大概都超過六十歲。那時候這個班入學條件是大學畢業,所以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生,等於來上研究所四年,是個佛教的研究所。我也在這個研究所擔任一個科目。三十年多了,總算不錯,有一個出頭了,這個班就沒有白辦。我覺得這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將來佛法要興就從這個根興。真正要想把佛教興旺起來,這個使命擔到自己肩膀上,你就得先去學戒律。中國古時候是五年學戒,我希望他五年最好,至少三年,不能少過三年。恢復古代這個做法是最理想的,五年學戒,根深蒂固,不從這裡入手,沒路可走。

  我沒有想到,你看三十多年沒見面,那個時候,他們上學的時候,在家,沒有出家,結果他出家了。出家這三十多年專攻戒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成功了。這個我們都比不上,苦頭吃得多,三十年的時間他沒有白過。我們年歲大了,要做他們的護法,全心全力幫助他、護持他,讓他來為佛法扎根。無論在家、出家都要經過戒律的培訓,沒有戒律這個基礎,這佛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經上給我們講的統統做不到。有戒律,都能落實。

  第三,忍辱波羅蜜。六度裡頭,以布施跟忍辱這兩個最重要。布施是在造福、是在積德,忍辱能夠保持,不會失掉,沒有忍辱,布施的功德常常會喪失掉。忍辱有三大類,第一個「人害」。人怎麼會害你?嫉妒就障礙、就傷害你。嫉妒與生俱來的,我們以善心對人,人家以嫉妒、傲慢對我,要能忍、要能捨、要能放下,決定不能爭。我們很不容易,辛辛苦苦建立道場,他要要,要就給他,我們就得走。不然怎麼樣?不然要告到法庭,上法庭,我們知道我們不會輸的,我們的理由、證據,這都是事實。但是出家人上法庭,還要爭名利,這把佛教的形象完全破壞了,這個罪過大。捨棄一個道場無所謂,佛教的名不能壞,這個事情是決定幹不得。遇到這個事情,這就來考驗你了,你要能忍受,你要能放下。破壞名譽,我根本不要名譽,我們這一生在世間只要天天有機會講經,這就是我的事情、我的本分。印光大師所說的「敦倫盡分」,我們的本分就是每天念佛、讀經,跟大家分享,這是我的本分。每天盡到我的本分,很快樂,本分之外的統統放下了,這個要能忍受。

  第二個世間之苦,尤其是一個真正持戒念佛的人,生活清苦,沒有人照顧你,甚至於有時候飯都沒得吃,都要能忍。記住古人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遇到困難,困難不是從外來的,是我自己造的業報,應該要受的,於別人不相干,要懺悔、要改過,懺除業障。要常常想到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今天生活跟釋迦牟尼佛相比,比釋迦牟尼佛過得好。他晚上住在樹底下,我們晚上還有個小茅蓬可以遮蔽風雨,比樹底下好多了,還不知足嗎?居住的環境愈小愈好,容易收拾,不需要人侍候,自己照顧自己。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歲的時候還自己照顧自己,沒人照顧他,有學生想去照顧他,他拒絕了。到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學生,這兩個學生是姐弟兩個人,老師答應他兩個照顧,老師九十七歲往生的。說明他身體好,不需要人照顧,需要人照顧,身體就不方便,身體很靈活,何必要人照顧!這世間苦。

  第三個「修法」,修法要有耐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尤其發心要來學弘揚這部經典,裡面生字、名相術語你都要去查資料,要找很多參考書。把這部書真正念通了,然後一遍一遍去講,講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五十遍、一百遍,就專家了。真正得到三昧,得到三昧之後,就很容易開悟,這真成就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