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道德講堂光碟教學課程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20/4/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54-0012

  諸位同修,我們今天道德講堂《群書治要》的學習,我們三堂課聽完了。請放掌。

  我們下午這兩堂課,第一堂課還是主要講到孝,孝道。孝是根本,所有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道所生、所發展出來。我們第二堂課也聽蔡老師講到仁義、禮,還有存心這個方面。存心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關鍵,我們修行主要是修心,修這個心。往往我們這個心態不對、偏差了,做出來的行為也就跟著偏差,那可能「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一個心態不對,後續發展那就愈偏愈遠。所以我們學習佛菩薩、聖賢之道,心它是主要的,所以修行主要在修心。但是修心這個道理我們還不能體會,特別我們現代沒有學習聖賢的經典,沒有這個基礎,實在講連一個概念都沒有。你講到這個名詞,可能現代人,特別年輕一代的,他很陌生的,聽到這些名詞,什麼禮義廉恥這些,他們感覺很陌生,甚至有的還會很排斥的。這些也是要耐心去慢慢導正。

  所以我們聽了這個課,也不能自己不先去修、自己不先去做,急著要去教別人、要去要求別人做,這個蔡老師也講,無有是處。實際上這個都是經典、佛菩薩給我們講的,自己沒有得度,你就不能度人,這個也是必然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是要人去做出來,才能弘揚;人沒有照這樣做,道自己不能去弘揚的。所以我們自己體會多少先做多少,做出來就跟大家分享,跟有緣的人分享。自己有了心得才能跟別人分享,這個心得也就是自己做得有經驗,這叫心得,自己有真正在這個方面去落實。我們現在能做的,在佛法裡面,跟世間聖賢講的都是相通的,都一樣的,都是以修心為主,修這個心。我記得在上個月,汐止拱北殿慶祝今年成立一百二十週年,他們要我去講一堂課,我就選擇《呂祖心經》(《孚佑帝君心經》)。佛教裡面大家都知道《般若心經》,我們在做小蒙山都會先念《華嚴經》的一首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這個心它是主要的,我們修就是修這個心。但是修心,我們畢竟不是上上根人,我們畢竟不是像六祖那樣的生而知之,我們不是他那種根器的。你像孔老夫子,他是世間聖人,他都要學而知之,學了才知道,不學就不知道。我們就是能夠困而知之就很好,遇到困難,自己知道要努力學習。

  我們學,總是要有一個下手處。在《常禮舉要》雪廬老人也講,他是對台中蓮社蓮友講,他根據《禮記》上,舉出比較重要的,在我們現前生活上大家比較常用的,稱為《常禮舉要》,他編出來。所以跟台中的蓮友講,現代人也不懂得什麼叫孝,《常禮舉要》你能夠給它一條一條去做,孝就在其中。這個禮就像佛家的戒一樣,就是規矩。所以《常禮舉要》首先是居家,就是在家裡。居家第一條就是「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你看這個居家,你說要孝,你要講到孝心可能一時體會不到,那是要比較深入才能體會到孝的那個心態。在還沒有體會到,你要怎麼做?就從這個常禮去做。雖然還不明白這些道理,但是這麼做,他也就自然在這個孝道當中不斷的去落實、不斷的去做。像「為人子不晏起」,這一條你先做,就是做人的子女不要睡得比父母晚,應該比父母早一點起床。就是差不多那個時間起來,不要父母都起來了,自己還在睡大覺。這叫不晏起。「晨昏必定省」,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向父母說晚安,看一下。「出必告,反必面」,這些先做,這就是在孝當中。你從外面的身口先去做,身體的動作、行為,還有你的言語,然後慢慢你就會去體會到那個心地,那個心地功夫你慢慢就會去體會到。

  在佛門也是一樣。你看佛教都有小乘經典,從三皈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它都戒身口,身口七支,先戒身口,這是小乘戒。大乘戒它是戒心,這個就是主要的,大乘菩薩他在戒心,心是根本。儒家、道家的修學也是一樣,心是根本。但是這個禮,你照這個禮去做,慢慢你就會體會到要怎麼存心。所以「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你沒有禮去做,那也不能成就。你道德仁義很會講,講得天花亂墜,但是你沒有在這個禮,在生活當中去照這樣做,去落實,那就變成空談。所以道德仁義是存心,禮就是把這個道德仁義表現在行為上。所以「不知禮,無以立」,這在《論語》上講的,「不知禮,無以立」,一個人不知道禮,在這個社會上就無法立足了。

  我們現在對這個禮也不懂,所以我們要學禮,要學習。從哪裡開始學?從《常禮舉要》,雪廬老人講的《常禮舉要》他有講記。最近我們也跟同修一起在學習,有上了字幕就會跟大家分享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因為《論語講記》我們學了一遍,學到最後,「堯曰」最後一篇,最後一章就是「不知禮,無以立」。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句,就想到雪廬老人編的《常禮舉要》,針對我們現代人,適合現代人來修學的,把它跟《論語講記》銜接起來。不然我們學了「不知禮,無以立」,下面就沒下文,那禮要怎麼做?從哪裡做起、從哪裡下手?《常禮舉要》就提供我們很具體的做法,你就照這樣做,不懂也照這樣做,做久了,你自然就會體會到了。所以這個禮很重要。

  現在的人不知道禮,但是一講,他就錯了。過去我常常看報紙,說去諂媚、巴結、送禮、走後門,那這是叫送禮,基本上它講這個話就不對了。禮是應該要做的,送禮有什麼不對?現在你說去送禮,就變成人家誤解那個禮好像不好的,就是去走後門、去巴結的,就變成這樣的一個誤解。禮是合法的,應該做的,那個叫禮。如果不合乎禮去做的,那叫非禮,那就不合乎禮了。所以你說走後門、送紅包、去巴結、搞關係,這是送錢、送禮物,這個是非禮,不合乎禮的,叫非禮,不合乎禮。應該是這樣才對,所以這個我們要搞清楚。不然現代人,你看,看到那個禮他就很討厭,那個送禮好像變成走後門、巴結貪官污吏的專利品,其實那個誤會太大了。所以要說明說清楚,禮是應該要送的。禮有尊卑長幼、親疏遠近,禮不平等。恭敬心是平等的。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就「禮敬諸佛」,他為什麼不用恭敬諸佛?禮表現在外面它是不平等的,內心的恭敬心是一律平等的、一切恭敬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所以仁愛存心,今天第三節課,蔡老師講的仁愛,在佛門叫慈悲,不捨一人。真正愛護眾生,真正對眾生慈悲,不管這個眾生他接受不接受,甚至毀謗、陷害,對他還是一片慈悲,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我們學習儒家聖賢,他的存心也是一樣,有教無類。聖賢、佛菩薩存心就是利益眾生,救苦救難,眾生對待他怎麼樣,他不計較,他也不會放在心上,只是要把眾生教好。佛他的願就是要教眾生都成佛,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是造作最重罪業的才會到地獄去,那些罪業最重的眾生都要度他成佛,那何況其他的!這是佛菩薩的存心,這個存心在佛門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我們學個存心,從禮,在佛門從戒,我們慢慢來落實、來學習,學一條做一條,這樣我們就慢慢能夠提升,能夠契入這個境界。

  好,今天我們這個課就到此告一個段落,下面的功課我們下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