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四集節要(知道辛苦才愛惜食物)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二三集) 2025/4/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223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四集節要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這一條就是講,我們要知道五穀雜糧特別是稻米的種植,農夫的辛苦;要知道愛惜食物,愛惜糧食,不能糟蹋,要知道我們吃一粒米要多少人的辛苦。這裡是講農夫在種稻田的時侯,「鋤禾日當午」,鋤草耕田,在大太陽下面,到了中午是最熱的,在稻田裡面,汗珠一直滴下來,「汗滴禾下土」,滴到土裡面。這是形容做農務,務農,耕田、種植、鋤草,非常的辛苦。「誰知盤中飧」,盤中飧就是我們一碗飯,要多少辛苦才能得到這碗飯,「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飯都是經過這麼辛苦,我們才有這一粒飯可以吃。
所以古人教育,就是教孩子要知道這個辛苦,他才知道愛惜食物,愛惜糧食,不敢糟蹋,不敢浪費。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富貴人家的孩子,甚至一般的人家,沒有教育孩子,父母自己也是這樣,飯吃不到一半就不要了,丟掉了,這個就是很嚴重的損福。所以過去教傳統文化的一些老師,都會帶孩子到田裡去插秧,去嘗試種田的辛苦,插秧、鋤草,插得腰酸背痛。然後回來看看那一碗白米飯,老師跟他講,你今天插了一天才這一碗而已,你要節省,不要浪費食物。所以這個都是教育。
在古時候,皇帝春天都是親自做農耕。要開始農耕的時侯,皇帝第一個先去動土,先去做,做給自己的孩子看,也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這個是過去非常好的傳統。現在這個都被忽略掉了,應該要再恢復起來。古代這些禮,全部都是在讓人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態度。所以制禮,那是教化裡面非常關鍵的一環。如果沒有這些禮,沒有這些教化,現在人都不懂這個道理。糟蹋食物也是無禮!所以這些種莊稼,農耕非常辛苦,我們要記住,不要浪費食物。而且要了解農民耕作的時間,農耕之時,古代政府決定不能派工作給他們,會耽誤他們農耕的時機,他們就沒飯吃了。所以古代有接受這個教育,他們就能夠體恤老百姓的這些情況。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