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二集節要(改過必生智慧)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九三集) 2025/3/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64-0193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講記,第十二集節要十四:
「《六祖壇經》中說到: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這一句出自於《六祖壇經》六祖的開示。我們一般看《六祖壇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五祖叫大家做偈子,神秀做一首偈子,六祖做一首偈子,六祖做的偈子是開悟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是大家津津樂道。但是在《壇經》裡面六祖又講到,「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這一句大家就疏忽了。改過,就會煩惱輕,智慧就增長。所以六祖大師給我們教誨,就是改過必定生智慧。這個智慧,我們大家學《金剛經》,學般若智慧,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要從改過做起,這個自性的般若智慧就會現前了。必生智慧,就必定會生智慧,這個是很肯定的話,關鍵要能改過。
「護短心內非賢」,護短就掩飾自己的短處,當下的心態就已經偏離道,心就不賢能了,心就落到掩過飾非上,落到好面子上面去,甚至落到瞋恨心,看人家不順眼,這樣就麻煩。「若不能受諫,焉能諫人?」假如我們自己都不能接受別人勸諫,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能夠去勸別人?其實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的問題,還能看得清楚別人的問題嗎?欲知人者先自知,自己有德行,能接受別人勸,再去勸人,人家才服氣,才能接受,佩服你的德行。所以這一句話很有深的意義。一個人不能接受勸諫,也沒有資格去勸人;一個人不是好學生,也沒有資格去當好老師;一個人不是孝子,他也不可能是一個好父親;一個人不是好下屬,他也決定不是一個好領導,他根本就沒有根、沒有基礎。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