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五集) 2019/1/16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37-0055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八佾篇」第七章。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子曰:君子無所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今日沒有射藝,所以不必考據。這一章的句讀有若干種,吾講其中的意義,重點在君子無所爭。外國人講究爭才能生存,今人也爭名奪利,而且是明爭。自誇已經是過失了,何況毀他!今日的選舉,多是自讚毀他。佛家以為自讚毀他是大毛病,這是學洋人,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沒有這樣的事,這等風氣必須換,否則國祚不久。你們別爭,中國是禮義之邦,主張禮讓,相信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一生都有命運,命中有,自然就有;命中沒有,就沒有。「一爭便生名利心,君子的品德就滅了,名錮利鎖,爭就不能往生。」被名所錮閉,被利鎖住,雪廬老人講,爭就不能往生。
雪廬老人九十二高齡,再添講《論語》,針對的就是台中蓮社的念佛蓮友,針對的念佛人。雪廬老人到台灣三十八年,第一個十年往生的人最多,真有瑞相;第二個十年就少很多很多了;第三個十年就更少了,一萬個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二個往生有瑞相,因此發現是沒有中國文化的基礎。雪廬老人常講,學中國文化幫助我們學佛、念佛,中國文化儒道是我們大乘佛法的基礎;學了佛又幫助我們更深入中國傳統文化,這兩方面是相得益彰。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就特別提倡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所以印祖常勸念佛人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印祖一生弘法的一個主軸,特別提倡因果教育、倫理道德教育。閑邪存誠、敦倫盡分就是倫理道德教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教育。所以儒道代替佛法的小乘,沒有這個基礎,又沒有學小乘的基礎,就學大乘佛法,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沒有這個基礎都不能老實念佛。都是自高自大,自讚毀他,爭名奪利,這樣念佛怎麼能往生?所以念佛,真念佛,老實人,老實念佛,才能往生。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貪瞋痴慢的習氣不斷的增長,就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所以念佛要怎麼念才能得力?雪廬老人非常慈悲,年紀這麼大講《論語》,針對的就是念佛人,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不學傳統文化,又不學小乘佛法,就沒有基礎。我們不能說:我念佛就好了,我還學那些幹什麼?我們老和尚這些年來提倡儒釋道三個根。念佛就好,沒有錯,但是要能老實念佛,像海賢老和尚那樣,他能老實念佛,這些他都具足了。但是像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人,實在講非常稀有。大多數人雖然念佛,但是還是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你不學習就不行,不學習你就不能老實念佛。一面念佛,一面貢高自大,自讚毀他,這個就不行,就不能往生。所以雪廬老人非常慈悲,這裡給我們點出來。所以有人質疑:為什麼不老實念佛?問題是能不能老實。如果心裡還有貪瞋痴慢就不老實,這樣念佛就不能往生。因此就要學習。所以大多數人都要學,不能說,我念佛就好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印光祖師何必勸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後再「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那前面不都不需要了嗎?這一點希望我們同修大家要能夠理解。
『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集解》孔曰:言於射而後有爭也。那麼不射就沒有爭了嗎?打戰不爭是無勇,是不孝。從前人打戰,不怕死,願死,怕不死,怕不死就可以不死。」
「《皇疏》說:古者」,古時候的人,「生男必設桑弧蓬矢於門左,使人負子出門而射。至長以射進仕,擇士助祭,若射不合禮樂,則不預祭。諸侯進薦能人賢者給國君,先考核射箭。這與打戰不同,而是考核如何上下等等。射箭都有禮節,失禮便不行。」
「兩人比賽,敗者罰喝酒。每年都有祭祀,有陪祭,陪祭的必須射箭合乎規矩,若不合規矩,連諸侯也會受責而被削地。」古代射箭必須要合乎這個禮節。
下面講,「《射儀》曰」,射箭的禮儀,這個書上講:「射,仁道也,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射箭它是仁道,如果箭發出去沒有中到標的,沒有中到目標,他不埋怨勝過自己的人,反過來反省自己。「《集注》云:惟於射而後有爭,然雍容揖讓,則其爭君子,而非小人之爭矣。」
『其爭也君子。』「這一章的重點在君子,君子是學而能立的士人」,像孔老夫子講三十而立,能夠立的人是君子。「有一定的目標,在道義上,為利國富民,凡是功利名位,有違背道違仁者」,違背仁的地方,「自然不會去爭取」。
「孔子講:志於道,依於仁。有違道與仁的自然不去爭取,小人則是志在功名利祿。若是關係道德仁義等,君子又應固執力行,並不是不爭。對道德要擇善固執,力行近乎仁。經文不是說當仁不讓於師嗎?當仁固然要爭,老師做好事,學生怎能不做好事?見義不為無勇也,對於義的事也不能讓人。所以這一章其爭也君子,更須細細體味。」
「你們要學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注重上句與最末一句,中間的可以省略,雖爭也不失君子的風範。」所以雪廬老人給我們解釋,這一章的重點就是上句跟最後一句,上句就是「君子無所爭」。君子不跟人家爭,也不自誇自大、自讚毀他。但是遇到好事,君子也當仁不讓,好事要去做。所以這一章的重點在這兩句,中間就比較不重要。雖爭也不失君子的風範,雖然爭,但是他是屬於仁,所以不是爭名奪利、自讚毀他的,這個也不失一個君子的風範。
好,這一章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