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三三集) 2020/5/8 台灣 檔名:WD20-037-0533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要》,〈堯曰篇〉第二章。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這章書,「子張問孔子,怎樣才可以從事政治」。「孔子說,要尊崇五種美事,屏除四種惡事,這就可以從政了。」
「子張問,何謂五美。」什麼是五種美事?「孔子說,君子為政,惠民而不耗費財力,勞民而不招民怨,有欲而非自私之貪,心中安泰而不驕傲,有威儀而不凶猛。」
子張接著又問,「何謂惠而不費」。這個惠是恩惠的惠,下面這個費是費用的費。
孔子便逐條解釋這五種美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在王肅的注解裡面講:「利民在政,無費於財」,就是利益人民在它的政策,不是說要花很多錢。「為政者要以適當的政策來利民,民之所利不同,就要因仍其不同的利益,制定不同的政策,付諸實施。」「例如因仍農民所利」,政府就要制定有利於農民的政策,如果因仍工商之人民所利,就要制定有利於工商之民的政策。「以這些利民」,有利益人民的政策,「來輔助各地」,就是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的人民,使他們安居樂業,「各遂其生,此即惠而不費」。這就是政府利民不用花錢,不是說政府撥款撥多少錢給這些人民。你撥款給他,還是沒有辦法達到真正的利民。你要制定政策讓士農工商,大家都能就業,現在講就業,大家有工作,這比你政府花錢撥款給人民好。像現在很多國家遇到景氣蕭條,撥款給這些企業,這不是長久之計。最重要他要能夠有工作、有就業的機會,要制定這些政策,這才是長久之計。所以你制定政策,讓士農工商大家都有就業的機會,比撥款撥多少錢給他要好。這一段意思就在這裡。
『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邢昺注疏以〈學而篇〉孔子的話來解釋這一段:「使民以時,則又誰怨恨哉」。「為政者推行公共建設,如修治溝洫,或養護道路橋梁等,需用民間勞力,但需選在農閒時期,民間可以出動勞力,這才勞動人民,又有誰怨呢。」就是說你要請人民出來替政府做一些事情,要勞動,為公家做些事情。但是你不要選在他正在農忙的時候,時間要選在他農忙過了,比較空閒的時期,這個時候才可以出動勞力,這個時候民間他才有時間。不然你定的時間跟他農忙,他在耕種或者在收成,這個時候時間有衝突,人民就很麻煩。如果是能夠這樣替人民考慮到他們的時間,人民就沒有怨言,你來勞動人民他們沒有怨言。這一點要注意,非常重要!
『欲仁而得仁,又焉貪。』這個欲,「君子之欲」,這不是貪欲那個欲,「是欲行仁政」,希望施行仁政,「欲行即行,便能得仁,此欲便不是貪」。欲在這裡不是貪欲那個貪,而是欲行。欲就是要,要施行仁慈的政策,這叫仁政,利益人民的仁政,在皇侃疏注解:「欲仁義者為廉,欲財色者為貪。言人君當欲於仁義,使仁義事顯,不為欲財色之貪,故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也。又引江熙曰:我欲仁,則仁至,非貪也」。這就是解釋這一段,這個欲,欲就是要施行仁義的政策,這叫廉,廉潔的廉。如果欲財色,如果貪財色,那是貪欲。所以當仁君、當領導,應當欲於仁義,使仁義事顯。就是施行仁政,讓事情很明顯,不是為了貪欲那些財色,不是貪污,不是貪欲財色,所以說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也。江熙也講,我欲仁,則仁至,非貪也。這不是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孔安國注解:「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也」。「君子待人接物,虛心平等。所待之人,無論多數少數,也不論是大人物小人物,都不敢怠慢。此即泰而不驕。」這就是為政的人,要虛心、要平等,你都不敢怠慢,現在講弱勢的團體,你要平等的去照顧。不能說很大的團體、很大的企業,人很多的地方他就比較重視,人比較少的他就不重視,這樣就不對,這樣就不可以。就像我們現在選舉,選票多的地方,那個地方就重視;選票少,人少的地方,那就不重視,不可以這樣。應該要平等,無論多數少數,現在講弱勢團體,你也要平等來對待;也不論是大人物、小人物,大人物當然要很尊重,對小人物也不敢怠慢,這就是這裡講的泰而不驕。他不敢驕慢,我們看到領導人這樣,這就符合孔子在這裡講的辦政治的一個原則。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端正其衣冠,自尊其瞻視儀容,令人望之儼然而敬畏。此即威而不猛。」有威嚴而看起來不是很凶猛,那是威嚴。就像孔子,人家看到很有威嚴,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你接近他,看他很溫和,如沐春風,遠遠看很儼然、很莊嚴,所以一個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瞻視就是眼睛看的,我們現在講的儀容,令人望之儼然而敬畏,大家就會起恭敬心,但是這個恭敬心不是害怕,畏不是說害怕,是威而不猛。以上就是孔子給子張說明五種美事。
「子張既知五美是何意義,再問何謂四惡。」四惡是什麼?
「孔子為子張解釋」:
『不教而殺謂之虐』。「為政」者,做領導,政府如果不先教導人民,人民犯罪就把他抓起來判罪,判死罪或者把他關進監牢,「這叫做虐」,虐民,虐待人民。現在全世界的政府都沒有這樣做,他沒有教導人民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犯罪就去破案,抓起來判罪,這叫虐待人民,「不教而殺為之虐」。現在全世界的政府都是在幹這種事情,沒有教育,人民犯罪就判罪、就殺,這是虐民。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現在各國政府都沒有辦這個教育。
『不戒視成謂之暴。』馬融注解:「不宿戒,而責目前成,為視成」。「此意」,這個意思是說,「為政不在事先一再的告戒,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這就是暴」。這個暴虐的暴,暴戾的暴。就是為政的人,沒有事先計畫、安排一段時間來準備,交待一個事情,交待下面辦事的人,馬上就要看到成果,這就是暴,沒有給他充足的時間來預備、來規畫,交待下去很快的叫下面辦事的人辦出成果來,這樣就是暴。應該要給下面辦事的人事先要先告戒,先告訴他要怎麼做,給他時間,這樣才不是暴;如果在短時間,沒有事先讓他有充分準備的時間,短時間就要他做出成果,這就是暴。
『慢令致期謂之賊。』「政令發布很慢,限期完成卻是緊急而刻不容緩。這就是賊害人民。」政令發布很慢,比如說要辦一個什麼事情,發布三天後就要完成這個事情,時間發布得很慢,這樣要限期完成卻是緊急而刻不容緩。讓人民,這也是沒有讓他有充分的時間計畫、準備,很趕,可能晚上就都不用睡覺了,所以這就是賊害人民,「慢令致期謂之賊」。所以政令發布不能太慢,要有一定的期限,人民去完成這個事情,才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事情也才能做得好。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孔安國注解:「謂財物俱當與人,而吝嗇於出納,惜難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皇侃疏:「有司,猶庫吏之屬。人君若物與人而吝,即與庫吏無異」。孔安國注解:「猶之為俱當」。「劉淇《助字辨略》:猶之,猶俗云總是也。皇疏之意,猶若以物與人。應以皇疏較優。」這雪廬老人講,皇侃注疏注得比較好。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仁君、一個領導,你財物給人、東西給人,不能像做會計、做出納這樣,做會計、做出納他要很仔細、很謹慎的去看,不能多出一點,也不能少給一點,就在那邊很仔細的在計算。一個領導人、當政的人,你要給人要很爽快的就給人,不能在那邊多給一點或少給一點,好像在做出納這樣,吝就好像很吝嗇,有司就是司掌會計、出納,不能像他那樣。當出納的人,他一定要這麼謹慎,因為這是他的職責。但是當領導的人就不能像當會計、當出納那樣,很吝嗇的在那邊計較,要很爽快的,要給人就給人。不能吝嗇像出納一樣,所以財物俱當與人,該給的就要給,很爽快的給,不能像出納、會計那樣很吝嗇。好像有司,他有這個責任要弄得很仔細,這非人君之道,這個不是做一個領導人應該這樣做的。領導人你該給,爽爽快快的給,不能像會計、出納那樣算得那麼仔細,那個就不對了。這四惡,孔子給子張說明了。所以五種美事要去做,四種惡要摒除,這樣就可以辦政治。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