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20/3/1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WD20-031-0016

  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是澳洲淨宗學院,一年一度例行性的師長護法報恩紀念活動。今年原定三月一日到四日,原來我們都是在學院的講堂講課,跟諸位同修交流學習。今年也是有特殊的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降下來,在世界有幾個國家比較嚴重一點,澳洲淨宗學院也是基於安全的考量,也就改變一個方式,就不再很多人聚在一起上課,採用網路播放的這種方式來上課學習。這個方式也很方便,在病毒感染蔓延的期間,大家在家裡打開電視、網路,我們就可以在網路上一起來學習。因此今年學院安排悟道,三月一日到四日,就是四天有四堂課。一堂課原定是兩個小時,我們在錄影室錄影,一堂課我們分兩次錄,也就是一次錄一個小時,錄好了我們在網路上播放,跟我們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一起來學習。這是我們今年學院活動有做了這樣的一個調整,因應現在新型冠病毒的感染,做這麼一個調整。

  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去年跟大家一起學習的《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集,我們去年學習到第五十條,今天我們就從第五十一條接著來學習。我先將五十一條這段印祖的開示先念一遍:

  【五一。徹悟禪宗。明心見性。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于諸法中。惟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觀經所言讀誦大乘。解第一義。即此是也。】

  這是我們接著去年三月跟大家一起學習的印祖的開示。這個《淨土集》是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早年在美國節錄的,節錄的經註,節錄的經文,祖師大德的語錄,一條一條編列出來,這個非常方便我們現代人學習。特別現在這個時代,大家時間都非常緊張,能夠有時間聽完一整部的經典,的確現代人比較沒有這個時間,跟過去三十年前也大大不相同。所以這個《淨土集》的學習,非常適合我們辦活動。我們辦活動大部分是五天、七天,我們學院辦這個活動是三月一日到四日,講課的時間有四天的時間,三、四天的時間要講一部經的確時間是不夠。《淨土集》也是我們淨老和尚因應現在這個時代,大家沒有很多時間聽完一整部的經典,特別在海外,早年在美國,大家有假期三天,這個三天大家能夠來參加聽經,超過三天大家就沒時間了,大家都有工作要上班。因此因應這個時代,配合大家的時間,所以節錄了《淨土集》。這是每次我們學習《淨土集》都會跟同修重複的再提一遍。這個一條一條、一段一段的,可以獨立,也可以連貫起來,有時間就多講一些,沒時間就少講一點,甚至講一條也可以。所以它的特色,可以獨立,也可以連貫,可長可短,非常方便我們現代人的學習,而且節錄的都是重點、都是菁華。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五十一段,就是五十一條。印祖開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這一段就是指參禪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而且「深入經藏」,這個經藏深入了。禪宗參禪,深入經藏是教下,所以禪宗一般講叫宗門,其他的宗派叫教下,也就是說宗門教下他都通達,所以「備知如來權實法門」。佛的一代時教,講經說法有權有實,實就是講真實的、講真實法,像《無量壽經》講的,「惠以真實之利」,講真實法。所以有些大經,佛是講真實法,還有一些經典是佛權巧方便說的,接引眾生,眾生根器不一樣,眾生他還不能理解真實法、還不能接受真實法,那麼先以權巧方便法來接引,慢慢導入真實法。所以權實、大小這些法門,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講參禪大徹大悟,圓教深入經藏、大開圓解,大開圓解也就是跟禪宗大徹大悟一樣,所以知道如來這些權實法門。

  『于諸法中,惟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在這麼多的法門當中,參禪大徹大悟,圓教大開圓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如來一代時教這麼多法門當中,「惟」,惟是唯有,「以信願念佛一法」。真信發願念佛這一個法門,這一個法門指的就是淨土法門,一般講淨土宗,淨土法門。唯有以信願念佛這個法門,「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這個已經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圓教也大開圓解了,在所有法門當中,以這個淨土法門來自利利他,也就是說以這個法門來接引廣大的眾生。因為這個法門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度等覺菩薩,下化地獄眾生,所以九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不包括的。這個法門收的機是最廣,你上上根可以修,下下根也可以修,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以這個來自利利他,明心見性,修這個法門來自利以及利他,利益一切眾生。

  所以我們在《華嚴經》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到第五十三位善知識,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他以什麼法門來教善財?就是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引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等覺菩薩,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他已經快接近成佛了,再一品生相無明破了,他就成究竟圓滿佛了,他尚且還要以十大願王,引導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個法身大士,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他們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淨土,生死他們都了了,不但生死了了,無明最少也破一品了,一直到等覺菩薩四十一個位次,他們為什麼還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唯一一個理由就是到西方成佛快,縮短時間。所以這個是自利。利他,用這個法門來接引一切眾生。所以一切眾生能夠接受這個法門,也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也一生能夠成佛,所以這個利益是其他法門無法相比。所以「徹悟禪宗,明心見性,深入經藏」,這些祖師大德都是用淨土來接引大眾,一方面也是利益自己。

  『《觀經》所言讀誦大乘,解第一義,即此是也。』這些明心見性、大開圓解的祖師大德,就是《觀經》講的上品上生,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圓教大開圓解,學密三密相應了;就是《觀經》講的「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解第一義就是解空。第一義空,《金剛經》講的,都是入了《金剛經》的境界,就是入了這個境界的祖師大德。我們最熟悉的《中峰三時繫念》,大家看中峰國師的傳記、看他的語錄,中峰國師他原來是參禪的,原來是禪師。他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看他編的《三時繫念》課本,就是導歸淨土,勸人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當然他自己也是回歸淨土。因為他在禪宗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在中峰禪師《三時繫念》這個課本,他的開示都含有禪機在,我們也可以說禪淨雙修(禪淨都有),這是一個具體代表。另外就是我們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他也是參禪的,也是在禪宗裡面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後來信願念佛歸向淨土,成為淨宗第六代祖師,在自己晚年自修,以及接引大眾修學淨土法門,也是禪淨雙修一個具體的代表。其他歷代祖師,參禪參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後來再修淨土法門,非常的多。像我們淨宗祖師,八祖蓮池大師、九祖蕅益大師,他們都參過禪,而且都是大徹大悟,後來都回歸到淨土,他們這些祖師大德往生,當然根據《觀經》講必定是上品上生。永明延壽大師講,「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這是形容比喻老虎已經很凶猛,現在再戴個兩隻角,那就更厲害了。這是比喻他在禪宗參禪大徹大悟,後來再修淨土,就好像老虎戴上角,現在這一生可以為天人師,將來作佛祖。所以印祖這一段開示,給我們指出很多祖師大德參禪大徹大悟,後來都回歸淨土。教下的祖師大德就更多了,像華嚴、天台這些祖師大德都是勸人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可見得淨土法門是一切法門的總歸宿。好,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看下面第五十二段:

  【雖未明心見性。卻決志求生西方。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至一聲。命終亦皆蒙佛接引往生。】

  第五十二條(就是五十二段)也是承接上面那一段來。上面那一段是講,參禪他的確參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圓教他也大開圓解,大開圓解就是大徹大悟,密宗的三密三應是同樣一個境界,後來導歸淨土。這一段就是有參禪的,但是沒開悟,或者是沒有參禪,參禪也好、沒有參禪也好,總是還沒有達到明心見性這樣的一個境界。雖然沒有明心見性,『卻決志求生西方』,「志」就是志願,「決」是決定,他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這個志向、他這個志願沒有改變,很堅決的要求生西方。這就是發願,信願。『志誠念佛』,有真信、切願,念佛就至誠了。「志」是志心,志者真,就是真念佛,真心在念佛。因為要願生西方,這個願,願力很切,所以念佛就至誠的念佛。我們現念佛不至誠,總是信願還不足,在信當中有夾雜懷疑;在願,有時候發願要求生西方,過了沒多久這個願又沒有了,總是這個世間還有牽掛、還有留戀、還有放不下的,所以這個願就不切了。如果真信、切願,必定這個世間所有的萬緣都放下,不再牽掛、留戀這個世間,這樣念佛必定是至誠念佛,真心的在念佛。真心念就有感應,『感應道交』,跟阿彌陀佛感應,『即蒙攝受』。只要決志求生西方,至誠念佛,跟阿彌陀佛必定感應道交,必定蒙佛慈悲攝受,接引往生西方淨土,這是必定的。

  下面這一段講的,『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力」就是努力,修戒定慧。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修學的一個總原則就是三學,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所有法門修學的總原則都離不開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一開始,第一個讚就是「戒定真香」這個讚,這個讚擺在第一個,也是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離不開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力修戒定慧,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固得往生』,固然必定可以往生西方,這個我們就沒有懷疑了。下面講就是沒有修戒定慧,沒有修戒定慧,那就是造惡業。《觀經》九品往生,上三品是發大乘心凡夫往生的,修各種經典,修各種法門。上三品,總是他是發大乘心,信願念佛往生的,上三品是大乘心的凡夫;中三品是發小乘心的凡夫,信願念佛往生的,持比丘戒、沙彌戒、八關齋戒、五戒,還有修世間善法的善人,所以中三品是發小乘心以及世間善人,信願念佛往生的。所以上三品、中三品,上三品是大善,中三品是小善。

  下三品,都是造惡業的凡夫。下上品造十惡業,一般人造十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造惡業還沒有造得很重,但是總是造惡業,臨終也是惡相現前,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懺悔,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下中品大部分指出家人,偷盜常住物,不淨說法。出家人比較有機會造這個惡業,不淨說法,講經說法或者做種種佛事,都是為貪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死了之後就墮地獄。也是臨命終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回頭,放下萬緣,至心懺悔,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在《淨土聖賢錄》,惡人往生的也有很多這個例子。在出家人當中,從唐宋一直到清朝都有,平常也是不守清規、不守戒律,臨終地獄相現前了。但是他的因緣好,遇到善友勸他,給他提醒,他自己本身在這個時候也是善根發現,這個善根也是過去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但這個善根在平常怎麼沒有發現?就這一生的緣不好,造了很多嚴重的惡業,障礙了過去世的深厚善根,在臨終的時候善友給他提醒,他過去世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現前,這樣他才能接受,念佛他才能往生。下品中生,我們在《淨土聖賢錄》,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講的,宋朝瑩珂法師他也是一個具體的代表,一直到清朝都有,出家人。瑩珂法師他念了三天看到佛來了,他的品位可能不在下下品,預知時至。所以惡人臨終念佛往生也不一定都是下三品,看他念佛的功夫、懺悔的程度,有的提升到中下品、中上品,甚至上品。像阿闍世王他臨終懺悔,他造的是最重的五逆十惡,臨終善知識勸他趕快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結果他的品位,上品中生。所以下三品是指一般,如果他的善根特別深厚,在這個時候他的提升也不一定就是在下三品,可能他提升到中三品、上三品。

  這是講,「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至一聲,命終亦皆蒙佛接引往生」。這是講造的惡業是最嚴重的,五逆。如果十惡業還沒有五逆,那這個罪還比較輕;十惡再加上五逆,那是最嚴重的。五逆,第一個殺父、第二個殺母、第三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證果的小乘聖人,把他殺害了,這是五逆罪。第四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大,殺害不了,但是讓佛身體受一點傷、流一點血,這個是他可以達到,出佛身血他就造成五逆重罪。第五個是破合和僧,修六和敬的僧團你去把它破壞了,這個是五逆罪。這個五逆只要有一種,必墮無間地獄。所以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若有眾生,不孝父母者,當墮無間地獄,那就是不孝到殺父、殺母。這個現在真的時有所聞,在古時候這是驚天動地的事情,現在時有所聞,好像都不是新聞。造這樣的逆罪,殺父或者殺母,這個統統是要墮地獄。再來出佛身血,這個是不敬師長,佛是老師。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個都是五逆罪,五逆加上十惡,那墮的地獄就最深。

  「臨終苦逼」,臨命終的時候地獄相都現前了,那個地獄苦逼迫身心。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趕快懺悔念佛,所以在這個時候「發大慚愧」,知道自己錯了。善知識一勸,他毫無懷疑,馬上接受,信願念佛,「稱念佛名」。這個詳細記載在《觀經》,《觀無量壽佛經》講,遇到善知識勸他合掌,他如果沒有辦法合掌,就這樣叉手,念十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十句他也沒有辦法念,實在太苦了,就念一句也可以,至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這個時候也能蒙佛慈悲接引往生,下品下生。這個淨土法門,可以說度眾生沒有比這個更圓滿、更究竟的,上度等覺菩薩,上面度快要接近成佛的等覺菩薩,下度五逆十惡將要墮地獄的罪業眾生,一個最上、一個最下,這當中全包了。所以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一切如來出世必定會先說淨土法門,因為佛出現在世間主要一個目的,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度眾生,度眾生度到眾生成佛才圓滿。度眾生成佛最快速、最究竟、最圓滿、最方便,無過於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大家都能修。你修任何法門,根據《觀經》、《無量壽經》講的,統統可以迴向發願求生淨土,沒有妨礙你修學的法門;甚至你修世間善法的,佛法裡面這些法門一個也沒修,但是修世間善法;乃至於你是信仰其他宗教的,根據你那個宗教的修行方法,只要具足信願,《觀經》講迴向發願,統統可以往生。真的,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廣大的。

  這是第五十二段,就是印祖給我們開示,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是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決志求生西方,至誠念佛,必定能夠感得佛來慈悲攝受,往生西方。乃至造五逆十惡那麼重的罪業,臨終地獄相都現前了,遇到善知識提醒、勸導,他能接受、能放下萬緣,至誠念佛,求生淨土,一聲、十聲都能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這個是淨土法門它的殊勝、它的超勝,這個我們必須先要認識清楚。好,這一段我們學習到這裡,我們再看下面第五十三:

  【雖徹悟禪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需歷緣鍛鍊。令其淨盡無餘。而後分段生死。乃可出離。未能淨盡。六道輪迴。亦依舊難逃。】

  這一段我們要特別注意,雖然徹悟禪宗,這個是針對參禪的人,他參禪參到『徹悟禪宗,明心見性』,但是他這個明心見性只有解悟,還沒有證悟。所以悟有解悟、證悟。這裡講『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就是他的見思煩惱還沒有斷,這個還是算解悟,雖然開悟,但是是解悟,不是證悟。證悟就是斷煩惱、無明破一品,那是證悟。證悟是超越了,超越六道輪迴,甚至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法身大士,那是證悟。在我們中國佛教,自古以來參禪的人,參到大徹大悟,證悟的有,真的也不少;參禪大悟,還沒有徹,還沒有證果,就是還沒有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樣的祖師大德也很多。

  所以在唐朝,我們看印光祖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裡面就舉出三生石的公案,圓澤禪師的公案。圓澤禪師跟李源(當時他是當官的),這個李源把他自己的住宅布施出來,改建為寺院,供養圓澤禪師。圓澤禪師他參禪也是開悟了,不但開悟他還得定了,得禪定,得禪定他就發神通,他有神通,他也知道過去一些宿命。李源護持他三十年,有一天他說要到四川去朝峨嵋,去那邊參學。圓澤禪師他想要走陸路,但是李源他說走陸路比較遠,比較辛苦,走水路比較快,比較不那麼辛苦。圓澤禪師他是一直講,他想要走陸路,走陸上的,不要走水路;但是李源他堅持要走水路,後來他沒辦法,只好跟他走水路了。所以走到三峽,船走到三峽那個地方,看到河邊有一個大肚子的婦人在洗衣服,圓澤禪師就給李源講,他說今天要跟你告別了,我不想走水路就是因為怕看到這個婦人,這個婦人懷孕三年,就等著我來投胎,因為我參禪有禪定功夫,沒有看到可以不來投胎。他知道這個婦人等他等了三年,他說現在看到,沒辦法,他要去投胎,這個業力也逃不過。講完他就往生了。他交代李源,十年後你再到某一個村子去找我,有一個牧童(在牧牛的牧童)會念詩,那個人就是我。你三天後先去某某人的家裡,我跟你見一面,我看到你,我就笑,那個就是我,但是已經是嬰兒。後來他往生了,這個李源真的就按照圓澤禪師講的那個地方去找,果然找到了,看到一個嬰兒剛剛出生,看到他就笑了,他就知道是圓澤禪師。他悔不當初,那個時候他也不知道,不然他就不走水路了,但是也太慢了。後來經過十年,他再到某個地方,看到有個牧童,跟他吟詩對答,李源看到舊故朋友,非常傷心。所以印祖講,圓澤禪師他還知道過去未來,得禪定、得神通,生死尚不能了,那何況其他的人?

  所以見思煩惱不容易斷,必須歷事練心,鍛鍊,在這個境界上見思煩惱斷得乾乾淨淨了,而後這個分斷生死才能了脫,才能出離。如果有一絲毫見思惑沒有斷乾淨,六道輪迴依舊難逃。我們大家讀過《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了,證得須陀洹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八十八品見惑不容易,如斷四十里瀑布,你說那個難度多高!斷了見惑,有沒有了生死?還沒有,還要天上天下七次往返,這樣才能證阿羅漢。可見得憑我們修戒定慧要斷見思惑,出離三界六道,那真不容易。所以還好我們有緣遇到淨土法門,煩惱一品沒有斷,我們可以帶業往生;甚至造惡業,信願念佛,還能帶業往生,這個法門真的是不可思議。一往生到西方,橫超三界,不但出離六道輪迴,而且同時也出離十法界。這個法門真的是無比的殊勝,太難得了!我們遇到這個淨土法門,我們大家必定要珍惜,不要錯過這一生大好的因緣。

  好,五十三段我們就學習到這個地方,我們先休息一下。下面「五十四」,我們休息一下,接著再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