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西方確指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14/1/1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0-016-0018

  《西方確指》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今天我們時間提早一個小時,今天晚上福德淨宗學會請我去聚餐,所以我們提前一個小時。明天晚上我們還是照原來的時間,六點。請我們現場的同修翻開課本第六十三頁,第三行,從「菩薩示陳大心曰」這裡看起。我將這段文念一遍:

  【菩薩示陳大心曰。爾道念增矣。世念亦不減。凡世間一切人我相。名利相。瞋喜相等。不但在身上行出來。始為牽連塵網。但心上略帶些子。即屬障道因緣。爾須要明白。爾但身禮阿彌陀。口誦阿彌陀。心念阿彌陀。不涉分毫別想。便得洗滌乾淨。打破塵網。生極樂國。爾須要明白。】

  這是菩薩給陳大心居士的一個開示,也是對我們大家的開示。這個陳大心的情況,我們修道的人很多都有同樣的這種情況。『爾道念增矣』,「道念」,就是修道這個念頭,有增長了。就是我們念佛人,我們也很希望我們的道業能夠提升,努力來念佛、來修行,這個念頭有增長。但是『世念亦不減』,就是說這些牽掛世俗的念頭也沒減少,沒有減少;換句話說,是道念跟世念同步的增長。

  所以這方面,下面菩薩接著開示,什麼叫世念?就世俗的念頭。『凡世間一切人我相』,這個「人我相」就是是非人我,我們平常總離不開這些人我相,這是非人我,著這些相,有人有我,總是跟人都是有一些對立、有衝突。『名利相』,世間的名聞利養還是放不下。『瞋喜相』,遇到逆境,瞋恨心起來,「喜」,遇到順心的事情就歡喜,貪心起來,這叫「瞋喜相」。這個『等』,就是世俗的念頭也是太多了,「等」就是包括其他的,這裡有提到幾個,我們就要以此類推,凡是世俗這些念頭都叫「世念」。世俗這些念頭,『不但在身上行出來』,就是說在我們身口意三業,在身口表現出來,才是『牽連塵網』。只要心上有一點這個相在,我們心的念頭有這個相在,『即屬障道因緣』,就是障礙我們道業。

  所以我們念佛有沒有功夫,實在講就在這個標準上來對照。如果這些我們不要說完全沒有,就比以前淡了,那就有進步;如果完全沒有了,這可以說念佛功夫得力了。我們一下子沒有辦法達到這個目標,總是漸漸的給它淡化,這個世間的人我相、名利相、瞋喜相,慢慢淡化。這樣就會不斷的進步提升,到最後這些世念就被我們念佛這個念頭來代替、降伏了。所以菩薩很慈悲,給陳大心居士講,說『爾須要明白』。陳大心他也是一個代表,實際上我們每個修行人都會有這些問題,我們要從我們自己內心去觀照,有這些相要趕快用念佛來把它轉過來、代替過來。

  下面講,『爾但身禮阿彌陀』,就是我們禮佛、拜佛。我們現在打佛七,我們每支香有拜十二拜,身就禮阿彌陀佛。『口誦阿彌陀』,我們出聲念佛就口誦,打佛七要出聲念,這口誦。『心念阿彌陀』,我們止靜的時候,口沒有念,心裡默念。這個身口意三業都是念阿彌陀佛。『不涉分毫別想』,這個「分毫別想」就是這些世俗之念,這前面講的人我相、名利相、瞋喜相,這個心裡上有這些東西,把心裡拉拉雜雜的這一切不要去想,不要去想這些事情。不想,我們只想佛,不想其他的,『便得洗滌乾淨』,這樣念佛就能夠把我們心裡這些世俗的雜念洗得乾乾淨淨。

  『打破塵網,生極樂國』,這個世俗的念頭就是「塵網」。這個塵網它是比喻,塵,比如說塵埃,我們看掃地那個灰塵很多,那表示數不清,那個捕魚的魚網密密麻麻的,表示我們心裡這些世俗雜念就像塵埃、就像魚網那麼多、那麼密。但是不管再多的這些世俗的妄念,只要我們抓住這句佛號,這些妄念起來我們不要去理會。這裡講「不涉分毫別想」,就是這個念頭它會起來,起來你不要去注意那個念頭,不要跟著那個念頭跑。我們還是要提起念佛這一念,你保持這一念,所有的拉拉雜雜的妄念起來都不要理會,我們要理會的是這句佛號,不要理會妄念,不要再去回憶那個妄念,不要擔心那個妄念,不要去執著那個妄念。這樣,我們這樣念久了,就能夠把這個心洗滌乾淨,用這句佛號可以把它洗得乾乾淨淨,這樣就能打破塵網。

  如果一面念佛,一面又在跟著這個妄念跑,心,這個念頭,沒有放在這個佛號上,放在這個妄念上,那我們怎麼念還是被這些世俗雜念所障礙。所以這是「障道因緣」。我們現在看到別人就要回頭來想想,我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問題?還有,我自己還有沒有世俗這些妄念、雜念?最重要我們自己要回頭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樣才能夠排除障礙,讓我們念佛功夫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功夫成就了,生極樂國就有把握。『爾須要明白』,勸我們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也是要常常提起,不然忘記了,我們又隨著這些妄念,又跟著它跑。我們再翻到六十四頁:

  【或問終身。菩薩曰。汝問終身耶。我這裡沒有斷終身的法。為因菩薩歷劫修行。不曾學得這事。然汝亦太愚痴。終身便不過如此。問他何益。汝何不問頭兒白了。面兒皺了。身子軟了。無常將次到了。閻羅大王面前。如何抵對他一言半句。免得披枷帶鎖去。這事汝何不問問。】

  這個陳居士又問『終身』,這個「終身」的意思就是我們一般講看相算命、算流年,終身這一生到底這個命運怎麼樣?我終身我這一生的結局是怎麼樣?問這個。菩薩就回答,菩薩說『汝問終身耶』,你問這個終身的事情,『我這裡沒有斷終身的法』,我這裡沒有。『為因菩薩歷劫修行』,沒有學這個事情,覺明妙行菩薩講歷劫修行沒學這個。『然汝亦太愚痴』,就是說你太愚痴了。為什麼?『終身便不過如此,問他何益』。這個「終身便不過如此」,這個話的意思,每個人都要生老病死,你有錢的人也要生老病死,沒錢的人也要生老病死,那每個人終身不都是這樣嗎?上自帝王,下至乞丐,沒有一個例外的。到最後終身怎麼結局?斷氣就放進棺材,這就是結局。有錢的人棺材買好一點,沒錢的,草蓆捲一捲,就這樣。所以終身便不過如此,看到我們的世間人最後就是這樣。問它有什麼利益?問這些有什麼利益?

  菩薩的開示是針對修行人講的。對世俗人講,當然你跟他講這個他也聽不懂。對世俗人講,就要像雲谷禪師對了凡居士講,講這個改造命運,他關心的是他的命運要改善、要提升。真正修行人就不是講這個,真正修行人重點要了生死,生死這個才是最大的一樁事情,學佛的人、修行人主要為了生死這樁大事。所以經上佛跟我們講「生死事大」,我們人一生沒有比生死這樁事情更大了,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為什麼有生死?這是最大的問題。不管你世間什麼再大的問題,講一個生死全部包括了。《了凡四訓》,雲谷禪師跟了凡居士講,講一個生死全部包括了,有比這個更大的嗎?實在講,沒有。但是世間一般人迷,他總沒有覺悟,不覺悟他就不會去把這樁大事認為是最重要的。所以世間人什麼最重要?應該是賺錢事大,不是生死事大,賺錢這才是最大的事情,這個是迷。覺悟的人是怎麼樣?生死事大,我們要了生死,這樁事情最大。我們想想,一個人你錢賺得再多,你死了什麼都帶不去。但是世間人也知道這樁事情,但是總是不把生死這個事情當作大事來辦,反而當作不重要。

  我們這三年,台塑集團六輕請我們去做法會,已經做了三年,明年農曆還要我們再去,我原來以為大概三年就可以了。他們這個事業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也是福報很大,過去生修的,九十幾歲往生。他往生那一年,我記得是公元二00九年,我還在山東做百七,他是到紐約去,在美國往生的。那時候他去,主要是好像二00八年有一個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也是關係到經濟這個危機,全球的經濟危機。所以他很關心,九十幾歲了,還坐飛機坐到美國去。到那邊就往生了。我在大陸看到這個新聞,我就想一想,世間人總是這個賺錢事大,都沒有去想到生死事大。我們再看看所有的世間人也都是一樣。所以菩薩這裡很直接,覺明妙行菩薩的開示,他非常直截了當,終身便不過如此,問它有什麼利益?

  下面講,『汝何不問頭兒白了』,你為什麼不問我頭髮已經白了?我白頭髮也不少,現在出家了,剃光頭比較看不到,如果留頭髮恐怕要去染頭髮,不然白頭髮也是可能超過三分之二。『面兒皺了』,這個臉上出現皺紋了。『身子軟了』,這個身體就不如年輕的時候。所以我現在每天照照鏡子,感覺也是愈來愈皺了,「面兒皺了」,但是頭髮白,因為剃光光沒看到,「身子軟了」,身體也是不如年輕。特別四十歲以前沒有老花眼,四十歲以後慢慢就老花了,我記得五十歲以後才戴眼鏡。這個身體也是一年一年的老化,這我們人間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樣。

  『無常將次到了』,這個「無常」,我們每一天念佛念完都要念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已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又快過年了,我去年十二月,就是國曆十二月,到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打佛七。因為冬至那天是祭祖,圓滿那天祭祖。那個同修煮湯圓說叫我一定要吃,這個吃了才增加一歲。當時我說不吃不要增加不是很好嗎?我年年六十三多好!吃下去。吃下去,他說吃下去,師父,你就加一歲了,你就六十四了。所以現在我已經是六十四了,因為湯圓已經吃下去了。這在世間人來講,好像也不錯,我們又增加一歲了。但是用我們這期生命的時間來講,那我們接近往生的時間又靠近一年了。我們一般人講,靠近墳墓又更接近一步、更接近一年了。如果我們念佛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心情是不一樣的。世間人又靠近墳墓,愈來愈接近;我們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那我們跟極樂世界就愈來愈靠近,那無比歡喜。

  一般世俗的人,真的老人年紀大了,就是沒希望了。所以老人院,過去有人講蓋老人院叫做無希望工程。老人為什麼說無希望工程?坐吃等死,坐在那邊吃,就等到哪一天死,在這個世間他沒有任何希望了,叫無希望工程。不懂佛法,真的也很無奈。我們懂佛法,特別是修淨土的人,那不是無希望,那是太有希望了。不要說修淨土,一般懂得佛法的人他都有希望。為什麼?為什麼有人他覺得無希望?因為他不知道人死了還有來生來世,他以為這一生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那就沒希望了。他沒有將來,他就沒希望。特別是無神論的人,他這個心情一定是這樣,因為死了就沒有了,那當然沒希望了,他認為是這樣。事實上不是這樣,事實上人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人死了之後,是這個身體用久了,壞了不能用了。像穿衣服一樣,衣服破了,不能穿,換一件新的。人這個身體死了,是這個身體壞了,我們在身體裡面這個主人翁他根本就沒死。為什麼?因為他也不會死,為什麼?他本來就不生,他怎麼會死?所以「花開見佛悟無生」。什麼叫無生?無生就是我們的自性它沒有生,沒有生它就沒有滅。為什麼會滅?因為有生它才有滅。無生就無滅,我們在這個身體裡面那個六根根性,它是無生無滅的,那個它本來就存在的,本來就存在就是無生。我們現在看到生滅的現象是緣生緣滅,緣有生滅,我們自性那個沒有生滅。所以人死了不是沒有了,是換一個身體,換一個新的生活環境。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十法界。那我們現在在六道法界,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畜生、餓鬼、地獄是三惡道,人天是善道。如果我們這一生惡業造多了,那將來換三惡道的身,那就比現在差,環境比現在不好;如果修善多,生到人天善道,換的身體比現在好,比現在健康,生活環境比現在更美好,那就有進步了。所以懂得佛法的人在六道輪迴他是非常有希望的,因為他知道修來生福,這一生要修,來生可以結果;不懂佛法他就真沒希望,因為他不承認有三世。現在特別學科學的,那個沒有希望,科學家沒有希望,因為他不相信有六道輪迴,不相信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是迷。

  其實三世是事實,我們現在眼前我們看到的,佛經講世是指時間,時間有長有短,有階段性。那你說有沒有昨天?沒有。有沒有明天?沒有。只有今天,也沒有昨天,也沒有明天,那今天過了就沒了。事實上時間是不是這樣?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人出生到死亡這個階段,這個大的階段叫現在生,現在這一生。其實我們現在這一生,你每一天都是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比較短的。那縮短,前一秒是過去,現在這一秒是現在,下面那一秒是未來,這是時間最短的。你看拉長,那就是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所以不相信,那真的是很迷。無常到了,怎麼辦?我們人總是,我們世間人,你出外旅行,你總是白天去玩,晚上我們住在哪裡?你要不要先預訂?大部分都會預訂,我們出外旅行,先租個旅館,我們晚上才有地方睡。這個咳嗽一定要咳一個禮拜,我最怕在講經的時候咳嗽。為什麼?過去在大陸,我咳一聲,晚上我那個桌上藥就一堆,我就有很多藥方。但是這也沒辦法,這個咳控制不了。

  所以講到身子軟了,「無常將至到了」,這我們都要提高警覺。『閻羅大王面前,如何抵對他一言半句』,這是講我們人死了,就去見閻羅王。講到這個事情,現在很多人他就不相信,迷信!還有人講,那都不是真的,那是古時候那些皇帝為了比較好管,用這個來嚇唬人,主要是教人家不要做壞事,這嚇唬人的,那不是真的。這樁事情,我們學佛的人、皈依三寶的人,必定要相信佛在經上講的,那沒有學佛的人他不相信,我們也沒辦法。不過沒有學佛的人也有人相信。

  我記得在二00四年,二00四年就是,今年是二0一四年,十年前。二00三年,我們淨老和尚請台中江逸子老師畫地獄變相圖。到日本京都光明寺去展覽九天,當時我記得我們CD做了一萬多片,有介紹這個地獄變相圖這個日語的翻譯。那些老師帶學生去光明寺看楓葉,都必須經過我們展覽那個地方。所以那一年我們那個DVD的光碟結緣了一萬多片,老師帶小學生去看。九天的展覽,江老師都在光明寺,他們在那邊。我在那邊,剛開始去,看他們架設好了,當中還有幾天,我就坐電車到東京,到東京來講經。

  那天中午,我們台灣我有組一個團,我另外有同修請我去吃飯,我們幾個人另外一家餐廳。另外我記得好像我弟弟他們跟那些居士又安排在另外一家餐廳。吃過飯我們又碰面了,碰面他們就跟我講一樁事情。他說他們去吃飯那家餐廳,那個老闆娘(女眾)是台中人,那個老闆他是日本人,他們好像合夥開這個餐廳。看到台灣人去,她也特別的親切。他們就把地獄變相圖那個DVD光碟,翻成日文的,要送給那個老闆娘。然後他知道是台灣人,就問她,那個還沒有送她,因為她沒有學佛,不知道她要不要?我們這些居士就問她說,妳相不相信有地獄?我們有帶這個光碟要來結緣。她說我相信。大家聽了很驚訝!他說妳怎麼會相信?大家大部分是不相信,妳怎麼會相信?她說我自己親自去過地獄。她說她自己親自去過。

  後來他就問她,妳是怎麼去?第二天,她又送便當給我們,我們要回京都了,就跟她訂便當,我們在車上吃,請她送到車站。我說請她那個老闆娘來,我親自問她,她怎麼見到地獄的?在車站,我就問她。她說二十年前,大概她十幾歲、她二十歲的時候,她說那一年她躺在床上一個月,爬不起來,就是心頭溫溫的,還有一點氣息,但是就不省人事。她說她到了地獄去。她說十殿閻王,她只有到第三殿,她也看到包公。她說還看到包公。然後她看到地獄那個刑罰非常恐怖。後面有一個人給她搭了肩膀說,妳看,不要怕。後來她一個月後又回陽了。她說自己親自看到過。她說她那一次躺在床上起來,好像調了二、三年,她那個身體、精神才慢慢恢復過來。所以跟她講地獄,她說她相信,她自己親自去看過。這是真人真事,我們真正遇到的。

  地獄,我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後來我們淨老和尚還請人把《大藏經》,佛在大乘經、小乘經,凡是講到地獄的經文都把它抽出來,合訂印一本,叫《諸經佛說地獄集要》。不是沒有六道輪迴,不是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沒那麼簡單。

  所以菩薩在這裡,「閻羅大王面前,如何抵對他一言半句」,『免得披枷帶鎖去』,「披枷帶鎖」就是到地獄去受罪。我們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墮地獄的機率非常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事汝何不問問』,他說這個事情你為什麼不問一問?這個比較重要,問那個終身幹什麼?這都是很直接提醒我們,無常迅速,不趕快念佛求生淨土,還問什麼終身,終身也不過就是如此。所以這個開示非常重要,特別對我們念佛人是更為重要。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僧法緣。將結期禮彌陀懺。先來求示。菩薩曰。彌陀懺是近代慈雲懺主所集。亦具事理一心。事一心。專於一事。若四相不生。湛若虛空。名理一心。此一心難到。外則勤修懺法。以除夙障。內則依理修觀。馴致一心。既得一心。何患不能入道。】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是一位出家人,『僧』,他的法號叫『法緣』。『將結期禮彌陀懺』,「結期」就是預定一個時間,來拜彌陀懺,他已經預定了。就像我們打佛七,預定一個時間要念佛。他是禮懺、拜懺,他拜的是彌陀懺。還沒有拜懺之前,先來求菩薩開示。『菩薩曰:彌陀懺是近代慈雲懺主所集』,這個懺是慈雲懺主他所編輯的。它的內容,『亦具事理一心』。『事一心,專於一事』,就是一心一意專心在這個事上來拜。比如這個儀規怎麼拜,心專注在這個事,來拜懺,這叫事一心,從這個事上一心一意拜懺。

  『若四相不生,湛若虛空,名理一心』,這個四相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講的四相。如果你拜這個懺能夠「四相不生」,沒有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湛若虛空,名理一心」,這個念佛叫理一心,有破四相。《金剛經》講的就是破四相、破四見,前半部講破四相,後半部講破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如果你要達到理一心,這個《金剛經》是有必要去深入,可以幫助我們念佛達到理一心。四相不生,這是需要這個理論方法,知道去起觀,觀照功夫。所以菩薩講,『此一心難到』,說這個理一心比較難,事一心比較容易。為什麼難?因為你沒有深入這個《般若經》就很難,很難破四相。

  般若,實在講,我們整個佛法修學它是算一個中心。你看佛一生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前十二年講小乘阿含,第二個階段講方等,預備入大乘,八年,二十年;接著是講般若,般若講二十二年;後面法華、涅槃,八年,般若幾乎佔一半的時間。現在《大藏經》有六百卷《大般若經》,講這麼多。般若不好講,它不能不講。《般若經》在中國佛教,《金剛經》是很有名,還有《心經》,《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所以稱為《般若心經》,《金剛經》可以說是精要。所以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從宋朝以後法師很少講般若,只有禪門禪宗還有在講,講這些止觀、般若,其他宗派就很少了。因此有很多人修學也有相當的一些難以突破的。這個難以突破,第一個就是煩惱伏不住,煩惱控制不住。第二個,就是修得沒有法味,枯燥無味,那很容易退心,或者增長邪見。

  這個般若不好講,也不能不講,所以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講,這個般若,現在佛門有一些現象,怕談般若,法師大德怕這個講錯,反而給人家誤導,怕談般若;那有的法師、大德也有講,講得很淺,沒深入,叫淺談般若;那還有一類的人,他叫妄談般若,妄就是亂講,亂講那就更麻煩。現在這個現象就是妄談般若,怕談般若,那乾脆不要講,怕談般若;那有講,講得很淺,淺談般若。所以江老居士講應該要深談般若,要深入,就我們老和尚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你不深入這個《般若經》,你要達到理一心那很困難。因為你四相沒有辦法讓它不生,你有四相,它就有對立。有我那就有人,人相就出來了;有人相,那眾生相就來了;你對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念念執著,不捨,叫壽者相。

  現在我們要達到理一心,我們看蓮池大師他的《彌陀經疏鈔》,它有事有理,《彌陀經疏鈔》,理就是般若。在《竹窗隨筆》,蓮池大師也勸人修般若。所以這也是幫助我們理一心,幫助我們伏煩惱,幫助我們念佛功夫得力。所以江味農老居士這個《金剛經講義》,我們淨老和尚早期都有講。後來他也節錄,把這個《講義》節錄成《金剛經節要》,他有講過一遍,那個分量也滿大,他只講那個節錄出來的就很多了。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仔細這樣細心從他江老居士整個《講義》去深入,也很難抓到要領。所以這還是要薰習深入,那才能達到理一心。所以這裡覺明妙行菩薩講「此一心難到」,這個難,因為江老居士講,宋朝以後佛門就很少談般若,所以一般人很難達到理一心,所以這個理一心難到。如果你能夠深入般若,那達到理一心的確也不難,關鍵我們沒有般若這一方面的。

  下面講,『外則勤修懺法,以除夙障』,「外」就是我們事相,我們事相「勤修懺法」,比如說該拜的時候拜,該念的時候念,該唱的時候唱,這個身口來禮懺,排除我們宿世的業障。『內則依理修觀,馴致一心』,這就是要理念,「內則依理修觀」,依照這個道理來觀照,修觀照。觀照什麼?觀照我們的心,我們自己的心。如果我們不懂得止觀,這個觀照的原理,其實講,止是止息妄念,那實在講,止當中有觀,觀當中有止,實際上只有一個觀,觀照。你看《心經》實在講只有一個字,叫照,觀照、照住、照見,起觀。依理修觀,他才能達到一心,這是我們一般中上根器的人是有必要這樣修。如果下根,他可以就從事相修就好,下根的他老實,老實,他從事他也能通到理;不老實的人就不行,就必須要修觀,根器不一樣。所以要依理修觀,理就是理論方法,修觀的方法你要明白,要知道才能修,如理如法的修學才能達到一心。『既得一心,何患不能入道』,經上跟我們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得到一心,還怕不能入道嗎?當然沒有問題,肯定能入道。

  【汝今在期。莫管為自己。為施主。亦莫管長久不長久。】

  這個菩薩的開示很重要。說你現在在拜懺這個期間,你也不要管這個拜懺是為我自己,還是『為施主』,「施主」就是來參加的居士。『亦莫管長久不長久』,你也不要管它長久還是不長久。這些統統不要管。

  【只要掃除習氣。打蕩身心。】

  這個習氣就是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貪瞋痴慢疑這些習氣,把它打掉。

  【不成三昧。誓不休息。便了。】

  要有這個決心,『不成三昧』就一直拜下去,這樣就能成就了。

  【又汝在彼。雖然次第。但不是個修行地面。】

  你在那個地方,雖然有這些修行的一些『次第』,但是不是一個修行的地面。『不是修行地面』就是也不是一個真正修行的好地方。

  【若真正要修行。將萬緣放下。一缽依於十方。一身依於大地。真真切切。求度生死。乃為正修行法。】

  這一段非常重要,我們修行成就不成就,關鍵就在這一段。這個萬緣我們要放下,不但世間法放下,出世間的佛法也要放下。『一缽依於十方,一身依於大地』,就是生活,出家人一個缽,接受十方的供養,這個身,這個大地都是我們住的地方,所謂「居無定所」,出家無家處處家,到處都是家。所以這是修行人他的本色。『真真切切,求度生死』,這句是最關鍵的,你發心要「真真切切」,為的是要度脫這個生死,我拜懺是為了要度脫生死。如果不是為了要度脫生死,那拜懺、修什麼法門都是結結緣。

  所以蕅益祖師他在開示裡面講,說真為生死,你持戒也會悟道;真為生死,修福也會悟道。修福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講你到道場來做義工,你在廚房煮飯,做種種的事務,這叫修福。我做這個事情,我為了生死,會悟道。真為生死,參禪會悟道;真為生死,讀經也會悟道;真為生死,念佛會悟道,你修什麼法門都會開悟。如果這個心不是求了生死,那就只有跟佛法結個法緣。關鍵我們的心態是不是為了要了生死。如果不是為了了生死,那必定落入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出家人也是一樣,不是說剃了這個頭就不要修行,不是這樣。出家這個形相是一個表法,表清淨,看到這個形相要能提起修行的觀照功夫,這樣才能相應。

  所以真真切切,這不是說嘴巴講的,嘴巴講要了生死,心裡不是真的,不是真心,那就沒有用,不管用,要真真切切,真的要求度生死。『乃為正修行法』,你真真切切要求度生死,發了這個心,叫菩提心,覺悟了,你念佛那必定會得力,必定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定相應。如果不是為了生死,念了不相應,但是種善根結結緣,這是一定有,消消業障,這個有,往生西方就沒把握。所以下面講:

  【若區區三載懺期。又夾雜世故。而欲成淨業。出生死。譬如吸風吞霧。而求飽足。世上必無之事。汝莫作此太愚痴想。以致凍餒而死也。】

  這個『區區三載』,他定的時間是三年,拜這個彌陀懺。如果你在這三年,在懺期當中又夾雜這些世故,夾雜這些世間的事,雖然拜懺,『而欲成淨業,出生死』,這是不可能的,達不到。好像『吸風吞霧』,你求飽足,這世間絕對沒有這個事情。說你不要太愚痴了,這個太愚痴的想法,到最後就被凍死了。這個開示都非常重要。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六十六頁第二行:

  【王師初下三吳。湖寇突發。闔城奔竄。久之事定。稍稍復集。菩薩示曰。後六月十三之變。得無驚恐耶。汝等當知。此皆無始劫來。不能修善。廣造惡業。所以生生世世。不離此禍。如梁武皇時。八人以兵亂各散。今日又遭兵變。逃竄無地。可見眾生不能超三有。獲無生。畢竟因緣業報。分寸難免。汝等幸而不死。亦大險矣。三世業果。可驚可怖。汝等尚不一心辦道。早出苦輪。隔世他生。正未了在。奈何奈何。】

  這一段講到因果。後面這個書有註解,註解這個『三吳』,在後面八十七頁這個註解,大家可以翻來看看。「明崇禎癸未年迄清順治丁亥年:西元一六四三年迄西元一六四七年。自菩薩初降法會迄臨行止,計四年餘」,這個菩薩降臨法會有四年多,「共二十四會。其間於一六四五年,清兵陷陽州,屠城十日」,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入了揚州,「殺八十萬人,又陷江陵,殺十三萬人。吳城為今蘇州,位於江陵下方,濱臨太湖,書中言王師(清兵)下三吳,湖寇突發,逃竄無地,約在此時」。菩薩講當時發生這個刀兵劫,就是刀兵劫,戰爭,這個因果。菩薩把這個因果點出來,這死了很多人,你看殺了八十萬人,又殺了十三萬人,十三萬、八十萬,九十三萬人,殺的這個人命,真的也不少。

  這是什麼因果?我們看菩薩的開示,『此皆無始劫來,不能修善,廣造惡業。所以生生世世,不離此禍』。無始劫以來,我們凡夫在六道輪迴,實在講,修善的少,造惡業多。如果沒有佛出現在世間跟我們講這個因果,真的,我們凡夫真的是不知道,不知道因果,不懂因果。什麼是善因?什麼是惡因?不知道,往往造惡因不認為那是惡因。比如說我們現在舉出殺生這樁事情,世間一般人,除了大家知道殺人有罪,會犯法,但是殺畜生他就覺得是很正常,這些都應該給我們吃的,我們殺牠來吃是正常的。他不知道那個有因果。

  所以佛經上佛給我們講,「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告訴我們,你要知道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戰爭,你去那個屠宰場聽聽那些動物,雞、鴨這些動物,被宰殺的慘叫聲,那你就知道這個刀兵劫怎麼來的。就是冤冤相報,現在你殺牠,將來遇到了,牠來報復,牠來殺你;你現在吃牠,將來牠吃你,六道輪迴互相酬償,吃牠半斤,還牠八兩,殺他一刀要還一刀,殺他一命要還一命,這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廣造惡業」,就是造十惡業,所以才有這個災禍。所以生生世世不離此禍,因緣聚會,他果報就現前。我們學了佛,讀到佛經,知道這個因果。我們再看看,現在整個世界一天殺生殺多少?比過去更嚴重。現在那個武器,殺人武器也更厲害,隨著眾生造的這個業,它是同步的,好像如影隨形,你造了什麼業,它那個果報,就是那個果報。

  『如梁武皇時』,梁武帝那個時候,『八人以兵亂各散』。菩薩講出那個當初他們因果,他們八個人在共修,遇到戰爭就散掉了,在梁武帝。現在他們再來投胎是到明朝,在明朝末年,『今日又遭兵變』,你看今天大家又在一起,又遇到了。『逃竄無地』,要跑也沒地方跑。這都是有因緣果報。所以菩薩來跟這些同修,就是過去世的同參道友,覺明妙行菩薩他往生了,他們這些同參沒往生。沒往生,在六道輪迴,梁武帝一直到明朝末年,這些人又到人間來,大家又在一起。這次在一起也不好好學佛、不好好念佛,過去生修的也忘了,在搞扶乩,請這個神駕乩扶鸞,搞這一套。所以菩薩才降到這個法會來給他們開示,可見得這都有因果。我們再看看現前我們同修大家來參加佛七,實在講,我們不是這一次共修,我們過去不曉得修了幾世,都在一起念佛,沒去西方。我們是沒有神通不知道,但是根據這個來看,我們看看,那肯定,不然我們怎麼會來,又碰到一起。這是真的,不是偶然的。所以你看這裡「八人以兵亂各散」,八個人在一起共修,但是戰爭大家就散掉了。輪迴到明朝,又遇到。

  『可見眾生不能超三有,獲無生。畢竟因緣業報,分寸難免』,可見得眾生你不能超「三有」,這個就是三界,「獲無生」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你在三界六道輪迴,「畢竟因緣果報」,因緣果報如果遇到了,那無法避免,「分寸難免」,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分寸難免。『汝等幸而不死』,他說你們很幸運沒有被殺死。『亦大險矣』,也是很大的危險。『三世業果,可驚可怖』,這個三世的業因果報是很可怕的。想到這個地方,真的,真正覺悟過來,真的這一生是要下定決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問題才能解決。如果不往生淨土,在六道輪迴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每一次的報復是愈來愈嚴重,這個報復不會報得剛剛好,都會超過。超過,反而他又欠他了,他又要來給他討,那非常痛苦,彼此都非常痛苦。所以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真的是要了生死,了生死這個心才生得起來。

  我們現在再看看這整個世界,我們似乎好像還沒有感覺到什麼天災人禍,其實天災人禍是很早就要發生了,現在是有一些人在修、在做好事。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雙溪要做七個百七,現在做了兩個,消災,要再做五個。這個消災的確有它的效果,只是把這個災難時間延緩,減輕,不是沒有災難。所以要繼續再做五個百七,讓大家多一些時間來修行辦道,希望再五個百七,這十年當中,我們都能夠個個有把握往生。災難來,我們到西方去,這才是一了百了。

  所以菩薩也勸大家,『汝等尚不一心辦道,早出苦輪』,他說在這個六道生死輪迴這麼恐怖,這麼痛苦,現在遇到佛法,又遇到淨土法門,還不一心辦道,早日脫離這個苦海,六道輪迴。如果還在六道,『隔世他生』,來生來世,『正未了在』,就是沒完沒了,業因果報,冤冤相報,真的是沒完沒了。『奈何、奈何』,那就很無奈了。所以我們看到這個開示,我們要提高警覺。念佛,只要我們真想了生死,那馬上就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發菩提心,你真正想了生死這個心就是菩提心,你真想了生死,就是真正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你這個願一發,那馬上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相應。這個願一發,我們這個世間這些萬緣我們肯定就放下了。還放不下就是這個願還沒有發起來,沒有發起來總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對這個事實真相還沒有真正看破。所以要聽經聞法,幫助我們看破放下。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一段,下面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跟大家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