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只聞來學,未聞往教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七集)  2024/11/1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WD19-036-0057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來跟大家一起學習先師淨老和尚所講的《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我們上一次經文學習到,「離不與取而行施故」。請大家看經文,有印這個資料給大家,請大家看一八三頁第五行,「離不與取而行施故」。我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這段經文,這段經文的《講記》節要,我們學習了三條。我們接著看第四條,請看一八四頁倒數第三行:

  「四、若不修十善業,所修一切福都不真實;唯有修十善,依十善修布施、持戒等六度萬行,這個福報才是真實的,最低限度都是享人天福報。」

  這條節要,先師淨老講「若不修十善業」,這個也是根據本經講的,《十善業道經》。若是假若,假若沒有修十善業,「所修一切福都不真實」。因為沒有十善的基礎,我們也做很多好事,也修很多福報,但是有夾雜惡業,因此得到果報也就不真實。不真實,前面第三條就講到,如果沒有修十善,就是不離惡業而行布施,但是他也修布施,修財布施。修布施有布施的福報,造惡業有造惡業的果報,這個福報往往不是在人天享,在三惡道享受這個福報。所以很多人養的寵物,現在更多、更明顯,的確有一些人福報真的不如這些寵物,牠那個福報是前生修的。這個寵物不但在物質上享受福報很大,如果這個寵物還很聰明,懂人的意思,不但牠有修財布施,也有修法布施,所以有一些動物,可能牠比人還聰明。還有修無畏布施的,牠的壽命就很長,但是墮到三惡道,畜生道是三惡道。或者到鬼道去,當有財鬼。這個都是過去世修三種布施,但是沒有離開貪瞋痴,所以變成在惡道享這個福報。

  福報大的,就變成羅剎、阿修羅。阿修羅福報最大的,有到天道,天阿修羅。天道的阿修羅,有天之福,沒有天之德,他有跟天人同等的福報,但是他沒有天人的德行。因為他有夾雜貪瞋痴慢,特別是傲慢、好勝,爭強好勝修布施,將來就當鬼王、羅剎、阿修羅。但是這個福報享完之後,惡業現前。福報現前,又迷惑,又造業。福報愈大,罪業造得愈重。福報享盡,罪業造多了,那又墮到地獄去了。所以若不修十善業,所修的一切福都不真實。以十善業為基礎,再來修布施、持戒等六度萬行,這個福報才是真實的。如果有十善業的基礎,最低限度都會得到人天福報,會享受人天福報。因此修十善是我們得福的基礎,真實的福報就是從十善業所生的。

  我們再看:

  「五、人天福報還是不究竟,我們看前清的康熙、乾隆,他們的福報是生生世世修的,才能累積成為人間帝王,而且他們決定是三種福報都修,所以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樣樣具足。這兩位是英主,為國家民族做了不少好事,但是為了微不足道的文字獄,傷及不少讀書人,這就造業。福報享盡了,餘福也享完了,罪報自然就現前。」

  先師舉出這個例子。這條主要講人天福報還是不究竟,舉出前清康熙、乾隆。康熙在位就六十一年,當皇帝當了六十一年,壽命也高,福報也大。乾隆是他的孫子,當皇帝也當了六十年,活到八十八歲,做了四年的太上皇,所以他自稱為「古稀天子」。從中國有歷史以來,他算是很稀有,古稀,就很稀有,能夠在位那麼長,壽命也那麼長,的確過去世修的福報非常的大。康熙、乾隆當中還有個雍正,雍正他壽命就不是像康熙那麼長、像乾隆那麼長,他在位只有十三年,但是他朝政治理得相當好,所以乾隆接了這個皇帝的位子,才有六十年的太平盛世。

  雍正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當中,可以說修學佛法,他成就是最高的。印光大師對雍正非常讚歎。雍正他有寫一部書叫《揀魔辨異錄》,就是當時有一些錯誤的邪知邪見,他很內行,三教經典他都懂,不但懂,而且很認真在修學,所以印光大師對他非常肯定。黃念老也講過,就是雍正在禪宗破三關,他破初關,他也幫助出家人開悟。三教的經典他都通達,經典真的假的,他有能力分辨,能夠舉出錯誤的地方,所以當時儒釋道三教他都管理得非常好。

  因為這些帝王都學佛,都深入經藏,對儒釋道三教都很內行,他才有辦法管。那現在是外行管內行的,他不學這些經教,實際上管不好。領導人自己沒有學儒釋道三教的經典,沒有善知識的指導,實在講管不好。這是舉出康熙、乾隆,他們福報是生生世世修的。過去先師淨老在講席當中也曾經講過,他說最少修三世以上,大概三世到十世,生生世世累積的福報,到這一世才當上帝王,這個也不是偶然的。這些都是有因果,所以才能成為人間的帝王。而且康熙、乾隆他們過去世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也都有修,所以他們當政的時候有財富,有聰明智慧,也健康長壽,這三方面都具足。為國家民族做了不少好事,從康熙開始,到雍正、乾隆,這一百多年在清朝歷史上就是太平盛世,這個一百多年是太平盛世。

  從康熙就開始做《四庫全書》、《乾隆大藏經》,一直到乾隆才完成。在乾隆完成,像《大藏經》就稱為《龍藏》。過去先師淨老提倡印《龍藏》,就是在乾隆皇帝那個時候完成的。《四庫全書》也是在乾隆皇帝這個時候完成。不是乾隆那個時候開始做,是從康熙就開始做了。因為這個工程浩大,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特別在那個時代,也沒有像我們現在的科技那麼發達、那麼方便。你看那個字都是用木刻版,一個字一個字刻,刻好了還要校對。所以請刻字的工人,聽先師淨老講,刻錯一個字要扣薪水。像我們現在打字,打字打錯字要改很方便,電腦改一改很方便。以前刻在木版上,你刻錯了,你要改就很麻煩,所以那個時候要求就很嚴格,刻錯字就扣錢。

  這是在他們那個時候做這麼巨大的工作,所以《四庫全書》、《乾隆大藏經》這些典籍都是在那個時候完成的。清朝雖然是滿族,但是對漢族的這些文獻,的確比漢族的皇帝做得還多。所以這一點也是印光大師他非常讚歎的地方。清朝末年變腐敗,這個是它的國運氣數盡了。所以每個朝代,根據歷史的記載,《資治通鑑》、《二十五史》的記載,我們看就是一部因果報應的記錄。每一個朝代論功過,像《了凡四訓》的功過格,論功過。這些都是屬於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藏,在清朝完成。

  下面講,「這兩位是英主,為國家民族做了不少好事,但是為了微不足道的文字獄」,傷害到不少的讀書人,這個就造罪業了。所以這個有功有過,有功過。有修福報做好事,也有造罪業,總是善惡夾雜,沒有辦法做到純善純淨。總是有善有惡夾雜,只是說看善比較多,還是惡比較多;善比較大,還是惡比較大,這個比例。一般凡人總是善惡夾雜。我們修行,斷惡修善,也就是說惡不斷減少,善不斷增加,修到最後純淨純善,那就成就了。所以這裡講「福報享盡了,餘福也享完了,罪報自然就現前」。

  自古以來,看歷朝歷代當皇帝的,對國家民族有貢獻,也有造罪業,看他造的罪業多,還是善業多。就連唐太宗這麼好的皇帝都要墮地獄。貞觀之治,又做了《群書治要》的寶典,還是墮地獄。這個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能相抵,這是看善這個果先成熟,還是惡先成熟,先成熟先報。所以唐太宗墮到地獄,附在人的身體上,人家問說,你是好皇帝,怎麼會墮地獄?是什麼原因墮地獄的?他說殺人太多。因為要奪取王位,殺人,連自己親兄弟都殺,這個惡業造得比較重,這個果報先成熟,所以先到地獄去了。地獄報受完了,他做的好事,善報成熟了,他從地獄出來,他就享受這個善果。所以善惡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能互相替代的,只有說哪個先成熟,哪個先報。

  改造命運就在這個緣上去改,你要這個善的果成熟,你這個善因加上善緣,這個善果就先成熟,先報了。惡因,沒有惡緣,它就排在後面。總之在六道,你就不知道哪一生、哪一世,那個惡報會現前。所以經典上佛也給我們講,帝釋天天人都有神通,天人壽命快盡的時候,有五衰相現。五衰相現,天人他自己也知道來生他壽命盡了會到哪一道。有一個天人他知道他要墮到一隻驢的耳朵,那個長膿的蛆(蟲),墮到那邊去,他知道。你說帝釋天人,天人會造什麼罪業?那不是他在天上造的罪業,是過去世無量劫,不知道哪一生、哪一世造的,照這個順序安排,排到下面那個階段就是要受那個報。

  這個如果沒有遇到佛法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只能照這個因果報應去輪迴、去受報。遇到佛法就有辦法,這是遇到佛法的可貴。所以有佛法就有辦法。在《地藏經》上講,天人有五衰相現,自己知道來生可能要到三惡道去了。因為你這一生到天上享福,是過去生修善的那個果,但是你也有惡。因為我們阿賴耶識善、惡的種子都有,不是只有善的,沒有惡的,而且惡的種子還比較多,力量比較強。善的心所,善心所才十一個,比較少;煩惱心所、惡心所,二十六個,多出一倍多。數量比較多,力量比較強,所以人容易造惡業,修善比較困難,就是這個原因。

  容易造惡業,當然就容易墮三惡道,墮三惡道的機率就很高,機會很多,時間很長。所以佛門有句話講,「人天是客居」,人天就像我們到外面旅遊,時間不長;「三途是家鄉」,三途就三惡道。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必定是我們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墮三惡道的機會多,生到人天善道的時間短暫,機會、機率比較少,所以「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惡道是我們的故鄉,出來玩幾天,等一下沒多久又下去了,又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這是我們六道輪迴的現象。

  所以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裡面,的確得到人天福報,生到人天道的機會少,時間也短暫。所以佛在經上也常常用比喻,如爪上土,如須彌穿針、盲龜浮木,就是說你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就是人身失去了,我們下一次什麼時候再得到人身就不知道。你一失掉人身,下一次要再得到人身,就像須彌穿針,那個機率是太渺小;爪上土,我們手在地上抓一把土,再把這個土扔到地上,指甲縫裡面殘留的土,是地上的土多,還是指甲縫的土多?佛用這個比喻來給我們講,當然大地的土多,我們指甲縫的土一點點。這些都是佛大慈大悲給我們形容比喻,我們如果沒有出離六道生死輪迴,事實情況就是這樣,你到人天道的機會少、時間短;墮三惡道的機會多、時間長。

  所以第六條就勸我們,請看:

  「六、六道的果報不究竟,聰明人決定要超越六道。即使發願要到六道救度眾生,一定要乘願再來。乘願再來是願力身,不是業報身;乘願再來的人,決定不造業。」

  這條就是重點。先師淨老在講席當中也苦口婆心的勸我們,我們也要常常聽,常常提醒我們自己,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縱然得到人天福報,這個也不究竟,你能夠享受多久?人天福報,在佛法來講,它不是真實之利。《無量壽經》講,「惠予眾生真實之利」。不是真實的利益,是虛妄的利益、虛幻的利益,在六道的人天福報不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最起碼要脫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個才是真實的利益。

  成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究竟圓滿的真實利益。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究竟圓滿真實之利。一個聰明人決定要超越六道,這是聰明人。如果還不想超越六道,這個就是不聰明。我們人在這個世間,我們冷靜想一想,我們的人生,我們人生的意義,我們的價值在哪裡?現在我們看世間一般人,總是追求名利,出名(有名)、有錢。有錢之後怎麼辦?就享受,吃喝玩樂。吃喝玩樂接下來?那就等死,不是這樣嗎?混吃等死。你說再有錢也不都這樣嗎?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就是混吃等死。你說他的意義在哪裡?他的價值在哪裡?什麼人生價值觀?

  以佛法這個標準來看,你只要不出六道,那些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不是真的,就像晚上我們作夢一樣,那不是真實的。你超越六道,往生極樂,那是真實的。一個聰明人,決定要超越六道。所以我們這邊也辦漢學班、佛學班,我建議大家來學漢學,還是要學佛學。因為你學倫理道德,可以幫助你得人天福報,這是十善,世間的善法。但如果你不學佛,你不能超越六道。但是人天福報,那個果報不真實;要超越六道,往生極樂,那個才是真實之利。這個世間所有的宗教,包括我們中國儒、道,都沒有講到成佛,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沒有講到,唯有佛才講到。所以大家遇到佛法就有辦法,也是這個機會不要喪失掉。所以我們學漢學來做為佛學的基礎,那你兩方面(世出世間法)都有了。學出世法,可以得到解脫;學世間法,可以弘法利生,度眾生能夠契理契機,這兩個方面就圓滿了,世出世間法都有了。

  所以先師在這裡也是勸我們自己要先求解脫,你自己要先超越六道,即使你發願要到六道度眾生,一定是乘願再來。因為現在我們能力做不到,心有餘力不足,我們現在能度的,實在講有限得很。我們現在說度眾生,實際上還是自度,你幫助別人,實際是幫助自己。往生極樂再回來,那純粹是度眾生,自己成就了!純粹是度眾生。必定自己先脫離苦海,我們才能回頭幫助苦海當中的人。我們自己也還在苦海當中,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幫助苦海當中的人。自己要先跳出苦海,那你才能回頭去幫助苦海當中的人脫離苦海。所以乘願再來是願力身,就不是業報身。我們現在是業報身,我們不來不行,業報沒有盡,你要走也不行,我們就是有障礙、有業障,這叫業報身。「乘願再來的人,決定不造業」,這樣度眾生他就沒有障礙了。

  我們再看:

  「七、起心動念無不是善,與十善業相應,果報是稱性的,所以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稱性的財寶無人能侵犯、奪取,而且愈施愈多,永遠不斷。」

  布施,如果對這個因果沒有深入,對這個布施我們做得還是不徹底,我們布施的時候總是會有擔心,總是怕吃虧、怕上當、怕別人騙我們,我們總是會擔心。所以過去先師淨老講,「吃虧是福」,這個也不容易。我們聽經的時候覺得沒錯,師父講的有道理,但是真正碰到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是照我們的,不能吃虧,他要佔我的便宜,我可不讓他佔我的便宜,碰到事情還是跟原來一樣。但聽經的時候,我們不反對,我們也認同,對,應該是這樣。但是碰到事情,人家要來佔我們的便宜,我們一點虧也不肯吃,會不會這樣?這個我們經聽了,在境界上就是我們一個考驗,就是我們的考驗。所以我也是得利於先師淨老的開示,跟大家報告,我也常常被人家騙,但是想到師父講的就心安理得,吃虧沒關係,讓人家去佔便宜。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講席當中,在香港講,他說錢被人家騙了,他拿去用,跟自己用,不是一樣嗎?所以人家騙我的錢,我想到這句,本來要發狂那個心就下來了。所以想一想,如果沒有聽經,實在那是真受不了。但是現在就是放下,心比較坦然。

  我們再看下面第八:

  「八、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離偷盜得福慧兩種福報,真正是無比殊勝。智慧是法布施所得來,如果真有布施心,著作決定不能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這一條也是先師淨老他一生就是堅持這個做法,就是自己的著作,他不要有版權,歡迎大家去翻印流通,只要你們大家覺得我講的東西,你們覺得好,願意流通都歡迎。所以過去都是勸我們說,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有一次華藏圖書館的蕭律師(是館長請他做法律顧問),他說師父,你現在版權頁不能說,「沒有版權,歡迎翻印」。他說你沒有版權,他就拿你的著作去登記他的版權,那下次我們要印,我們要經過他同意,要去花錢跟他買,要給他抽版稅。那怎麼辦?後來這個蕭律師說,這個要寫,「版權所有,歡迎翻印」,我有版權,但是我不限制大家去翻印,你要賣也可以,你要免費流通也可以,但是你不要把這個版權據為己有,不要增減內容,就是加上這些。那是律師寫的,我們對法律也不懂,後來就印上這個。因為現在全世界都是在講這些版權,我們也要去隨順這些世間的法律,但是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是做一個變通,還是歡迎大家翻印,我們不會去追究,大家安心的去翻印。所以我們現在申請的版權都歡迎大家流通,就是說等於是我們版權跟大家分享,但是你不能拿去登記你的版權,就是這樣。這個就是法布施,真有布施的心。

  世間人印上這個「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他的目的在哪裡?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我的著作,人家把我拿去,我就損失了,他就沒有這種法布施的心。所以先師淨老也常講,就是這個版權,我們看佛經,佛也沒有版權。現在印佛經,有的公司就登記它的版權。登記那個版權,我也去查過,其實那個著作權他是沒有,著作權是古時候的,像《乾隆大藏經》,那是乾隆皇帝的版權,乾隆皇帝不在了,那著作權是沒有了。現在像印這個古書,《四庫全書》那個版權是什麼?他的製版權,他重新排版,重新打字,他要花錢去製這個版,他這個版製出來,如果他印出來的書,你沒有經過他同意,沒有給他抽版稅,那你就照他的書再去照相影印,那就盜了他的製版權。製版權,當時法律是保護十年,十年過了,這個製版權也就沒有了。現在有沒有再重新去制定,不知道。

  之前我們印《乾隆大藏經》,我也是把這個法律問題問清楚。乾隆皇帝他沒有做目錄,我們幫它做目錄,編目錄。日本《大正藏》,它有目錄,但是字比較小,缺點就是字太小。《龍藏》字大,但是它沒有目錄;《大正藏》它有目錄,好查。所以我們華藏幫它編目錄,這版權就是我們華藏的,如果大家要印,歡迎翻印,我不收版費,這個版可以提供你來印。不過我現在印的還很多,倉庫還滿多的,等到送完了,要印再印。

  這個是講法布施,如果你能夠修法布施,就「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所以離偷盜行布施,福慧兩種福報都修了,真正是很殊勝的。

  我們再看第九:

  「九、佛教與其他宗教不一樣,佛教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聽眾是自己仰慕而來的。他有真誠心,就是印祖講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他真能得利益。拉來的,沒有恭敬心,不得利益。到處去招攬信徒,這都是外國人的思想,不是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

  這一條是給我們講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因為佛教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佛教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聽眾是自己仰慕而來的。他自己來,他有真誠心,這個就是印祖講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他真能得到利益。這就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聽眾是自己仰慕而來的。

  悟道聽先師淨老講經,都是我自己去的,我是很渴望、渴求,自己想要聽經的。所以我十六歲接觸到佛法,就一直找,聽錄音機、聽一些老法師在電台講,後來我又訂星雲法師辦的「覺世旬刊」,十天出一次,我就訂了一份。當時我們家經濟也不好,我母親在台北市萬華賣菜,給人家租房子,租的房子矮矮的。租的小房子都是木板的,很小。一個矮房子就隔兩個房間,就一個走道,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客廳,也沒有,就兩個房間。兩個房間租兩家人,隔壁家賣肉包子的,我們賣菜的,兩家。我們兄弟姐妹很多,過年過節回去都擠在一起,就擠在那個小房間,我記得跟我弟弟睡覺,我們兩個好像疊羅漢一樣,腳都疊來疊去的。但是過那種日子,兄弟感情好像也還比較好,因為睡覺都疊在一起,沒空間。

  我們隔壁這個賣肉包子,信基督教的。我們這個房間門一開,下來就是一個小走道,擺兩個小餐桌,那就是牆壁了。牆壁,他那邊距離就大概這裡到這裡,這個很近的,他就掛一個十字架,他們一下床,阿門、阿門;我就掛一尊阿彌陀佛,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賣肉包子的一個大兒子跟我同年,他的兒子跟我同年。有一天他就給我講,他說那個阿彌陀佛都被你叫煩了,我說為什麼被我叫煩?他說,如果有個人一天到晚叫你的名字,你煩不煩?他說阿彌陀佛都被你叫煩了,他們信基督教的。他媽媽每一個星期天就會給我講,今天禮拜天,我們要去教堂聽牧師講道,他們就出門了,禮拜天就帶她兒子去教堂聽牧師講道。我就很羨慕,人家基督教都有牧師講道,我們佛教都沒有法師講道。所以每個禮拜天她都會給我講一下,我們去教堂了,我們要去聽道了。我就一直很羨慕,他們都有道聽,我們都沒道聽。

  星雲法師最早期,在高雄建的壽山寺,還沒有蓋佛光山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有問題寫信去問星雲法師,我皈依是在他那裡皈依的,通信皈依,他給我取個法號叫慧明,那個時候還沒有佛光山。後來我訂了一個「覺世旬刊」,那一期看到刊登一個消息,台北市龍江街蓮友念佛團淨空法師講《楞嚴經》,我看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趕快拉我弟弟坐公車,趕快去聽經。那個時候我十九歲,我弟弟十六歲。我們去到那邊,去聽經都是老菩薩,都是大陸來的那些退伍軍人,那些老菩薩,都七老八十的。大概去聽經,我們兩個最年輕,我十九歲,我弟弟十六歲,我們坐公交車去的。有一個老居士很慈祥,那個也是大陸來的,很慈祥,看到我們兩個,我們第一次去,就一個人送我們一本《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在那個時候印的算是相當精美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所以,後來我去聽經之後,就一直聽,聽到現在。我是當兵兩年就中斷,當兵回來又繼續聽。有時候工作下班,那個時候沒有買景美華藏圖書館,就是韓館長到處借地方,我們也是到處跟著跑,到處聽。台北市大概跑了很多地方,台北李月碧講堂,李建和的客廳,還有第一百貨公司的辦公室(人家下班了,去借),還有連國棟他們那個補習班,志蓮精舍,我記得借很多地方。基隆十方大覺寺,台北松山寺,中國佛教會,後來是在中國佛教會講《仁王護國經》,沒講圓滿,就被要回去了。我們同修才發起說,不行,我們要想聽經,到處借,人家要,就要還,所以我們大家就發起去買景美那個地方。那個時候韓館長她的私房錢,我們師父他老人家人家供養他的錢,我們很多同修大家湊錢。那個時候我沒錢,去給我同學借一萬塊。那個時候韓館長說發心一萬塊的,立一個長生祿位,死了以後可以放到往生蓮位。所以我就去給我同學借一萬塊,我說給你借一萬塊,我要布施,要買道場給我們師父講經。他開鐵工廠,我說我來打工還給你,到工廠來打工還給你。他說,那你要布施的,你還我八千就好,他發心兩千塊。那個時候我弟弟賺的錢比我多,他布施得比我多。還有很多同修大家發心,七湊八湊去買那個圖書館。

  所以當時為了聽經,買了那個圖書館,我們家住在汐止,下班,我都是要騎機車。冬天騎機車很冷,有時候下雨,當時我去聽經,真的是風雨無阻,從汐止騎機車到那邊要一個多小時來回。我們師父到內湖圓覺寺去講《圓覺經》,我也是騎機車上去聽,他辦大專講座,我去旁聽,我是騎機車上去。所以那個時候聽經,覺得非常稀有,非常珍惜。聽經,凡是我們師父他有講,我一定去聽。聽到我們那些小學同學,他們都在勸我,勸我說(我的俗名叫林正道,雙木林,正當的正,道德的道),林正道,我們不反對你信佛,不要信得太迷了,也要交女朋友。每一次同學會,我就孤家寡人,只有我一個學佛,他們統統不學佛,我只有坐在那邊聽他們講開示。他們說我迷了,我心裡在想,到底是誰迷還不知道,但是我沒有辦法跟他們講。

  所以這些同學當然也是一番好意,他是世間法,他怕我沒老婆,就是他們要結婚都會給我製造機會,叫我去當男儐相,還有女方有個女的,要把我湊在一起。當時我在聽經,就是人家看我怪怪的,我看人家也是怪怪的,所以怎麼看都不行。這些同學也是一番好意,從小在一起也是有感情。所以當時我聽經,真的是聽到,他們都勸我說不要太迷,迷得太深了,我們不反對,但是不要聽到都不交女朋友、都不結婚,這是不對的。跟大家講這些話,就是剛好講到這一條,就是「聽眾是自己仰慕來的」,我聽到這一句,我是有所感,真的是自己去的,不是人家拉我去的。拉來的,沒有恭敬心,不得利益。「到處去招攬信徒,這都是外國人的思想,不是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的確是這樣。

  所以有一次,也是我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已經聽經聽一段時間了,大概一、二十歲的時候,還沒有當兵。有一次我在台北工專,那個時候在那裡工作,晚上我就出來路上散步,碰到兩個牧師,碰到兩個基督教的,前面掛了一個主耶穌,掛這個。兩個教徒就來勸我去新生南路一個教堂,他說美國回來一個牧師,很有名的,非常能夠講道,講得非常好,你不去聽太可惜了。我給他說,我沒空。他說,你沒有去,真的你損失太大了,我租計程車,坐計程車陪你去,硬把我拉上計程車,招了一部計程車,然後兩個牧師,一個陪我,另外一個再去拉另外一個人。我被拉上去了,只好跟他坐在新生南路那個教堂,然後進去聽,果然人很多,教堂。那個教堂,其他我聽的都忘記了,有一句我記到現在,大概五十多年了,那一句我還記得。那個牧師講的話,大家都一直鼓掌,其他講的,我都忘記了,只有一句,我記到現在,他說上帝創造這個人類(造人),實在太厲害了,你看把我們人的鼻孔,這兩個鼻孔朝下,他說如果造錯了,朝上,那下雨就積水了。那些聽道的人,鼓掌鼓掌。我聽了就笑出來,因為聽了幾年的經,當然跟一般人就不一樣。聽經會開智慧,特別聽我們師父講的,真的開智慧。

  所以我在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也聽經了,十九歲那一年開始聽經,聽了幾個月,也懂一點佛理了。我去一家大同公司,做電鍋的,大同公司去打工。然後有一個同事,他是信基督教,中午休息吃過飯就來給我傳道,拿那個《聖經》來給我講道。我就跟他講佛法,講十二因緣,講到無明。他說你們佛教都是講無明,什麼都不明白叫無明。他給我講,上帝創造萬物。我就問他,上帝是誰造的?他也答不出來,所以他也勸不動我。

  所以這裡先師講的,「到處去招攬信徒」,我看到這一句就想到我親身的經歷,我真的是被拉去聽道的,外國人就是這樣。真的,你被拉去的,是勉強去的,就生不起恭敬心,只是湊湊熱鬧。這個就不是中國古聖先賢對我們的一個教誨。真正的教學,「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就是你來學習。你來學習,你有誠意,你才會來。如果硬把你拉來的,沒有用,你沒有心要學。硬拉來的,他也沒有心要學,他也得不到利益,老師也白教了。如果有學生好學,願意來學,那老師當然也要盡到責任來教學。如果學生不願意學,你也不能勉強要去教他,他也不能接受,就不要勉強。

  這個是我們要知道尊師重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大家來學院學習漢學、佛學,是大家發心來的,有沒有人被逼來的?沒有。都是自己願意來的,心甘情願的,不是被強迫的。心甘情願來的,你才會學到東西;被強迫的,你心不甘情不願,那你也學不到。所以佛教這個聽經,它不是像基督教硬去拉,就像我看到我們師父講經的訊息,星雲法師給他登講經的消息。因為星雲法師早期,以前那個時候佛光山剛剛開始在建,還沒有建好,也請我們老和尚去當教務主任,東方佛教學院。東方佛教學院現在還在,當時我還沒有看到我們師父這個講經的訊息,我也去報名,我也去報名要去讀東方佛教學院,我也被錄取了。後來我接到「覺世旬刊」有淨空法師講《楞嚴經》,結果我一聽經,我就沒有去報到了,我被錄取了,沒有報到。如果我當時去報到,現在我也是佛光人了。

  所以這個個人的因緣,剛好那個時候接上這個,那我就沒有去。他有寄回函說我被錄取了,可以去讀東方佛教學院,但是我沒去,後來我只是聽經。所以我現在所學的,就是十六歲接觸佛法,一直到十九歲聽我們老和尚講經,就是一直聽到今年七十四,五十五年了。所以對這句話感受也特別的深刻。所以大家來學習,這個是非常好的,也非常難得,大家要珍惜。我們也是很珍惜,你願意來學,我們也是很珍惜這個因緣。大家有這個因緣在一起學習不容易,特別在國外辦學真的不容易,這個如果沒有佛力加持,我們人怎麼有辦法?沒有辦法。這個都是三寶加持,我們才能夠在這個地方辦學,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

  我們有這個因緣在一起,我們大家珍惜這個因緣好好學習。大家來學習,我也感恩大家給我有學習的機會,讓悟道有學習的機會。如果沒有來這裡,恐怕我這個法會也做不完,不可能讓我閒著。所以這次上課上完了,後面還要跑很多地方,我這裡二十八日回去,回到台北就二十九,我三十日就要去做法會。十二月要到香港,還有其他地方。明年一月還要到美國去,去曼哈頓做法會。這是五年前答應他的,答應人家就像欠人的一樣,他租了那個場地也不能退,一天十萬塊美金,也不退給他。二O二O年本來他們請祭祖跟做法會,二O二O年十月,日期都定好、租好了,那些祭祖的法器也都準備好了。本來我計畫就是二O二O年九月去參加法國先師淨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活動,去那邊參加活動。去英國、去法國參加活動,然後我的計畫是從巴黎直接飛到紐約。結果計畫趕不上變化,就是來一個新冠肺炎,所以就不能去了。一直到現在,五年了,這樣一晃就五年過去了。五年過去,美國北美彌陀村的同修一直來邀請,到台灣來找我,我到大陸九華山去,聽說我到九華山,他也從美國飛到九華山。去年飛到九華山去找我,到九華山去,我說好,你來這邊,我就找個機會,租一個會議室,我就給他講弘一大師的「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就是在九華山那個賓館講的。去年到江蘇鹽城去做法會,北美又有一個同修,他是江蘇人,他剛好回去。聽說我在江蘇做法會,他歡喜得不得了,都沒有機會跟我見面,趕快跑去那邊找我。這個實在講,我都推不掉。

  我到美國去,過去就是跑很多地方,那現在也沒有辦法跑那麼多地方,有幾個重點,這個也是人情世故,不然以前我去美國,一次就要安排兩個月。這次因為快過年了,時間沒那麼長,所以我要到東岸飛到西岸,然後就飛到台灣。現在年紀大了,體力也衰了,不像以前年輕,飛過去,下飛機馬上能講經。十二年前性師的爸爸請我去休士頓做法,我在主法,念白文鬧時差,念白文念到打瞌睡。後來我醒過來,還好,沒有接錯地方。現在又經過十二年了,在一九九一年第一次去美國,到二OOO年每一年都去,去達拉斯打佛七、做法會,那也順道就到加州,南加州洛杉磯,北加州舊金山、聖荷西、西雅圖,包括拉斯維加斯那個賭場,都去做法會。所以賭場跟三時繫念滿有緣的,拉斯維加斯我還去做兩次。拉斯維加斯,我說你們這裡賭場,做什麼法會?那些同修還成立一個拉斯維加斯的淨宗學會,我去到那邊問他們說,你們在這邊是幹什麼的?做什麼事業?他們說,我們就在賭場發牌,我們工作就在賭場上班。我說,你們功夫太高了,我是自嘆不如。那個真的是花花世界,你要吃什麼,什麼都有。到新加坡也是,最早是傅居士請我去金沙賭場做法會,他說要度賭鬼。這個因緣就這樣,所以實在講盛情難卻。

  所以感恩大家,感恩我們院長,悟莊法師。莊院長,她現在是我的老闆,我現在來給她打工,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學習。我看到大家,年輕人願意來學習,我非常歡喜,我看到有一線的希望,希望我們年輕同學大家發心,因為我們老了,以後你們要來接棒。

  好,我們「離不與取而行施故」這個節要到第九條就一個段落的圓滿。下面「離非梵行而行施故」,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