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忠字,從心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九集)  2021/5/1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19-025-0049

  《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我們從「忠主」這裡看起,上次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段我們再簡單的複習一遍:

  【忠主】

  發明【忠字。從心。則非貌為恭敬可知。故捍災禦患。忠也。陳善閉邪。亦忠也。奔走後先。忠也。以人事君。亦忠也。】

  到這裡是一段,上次我們講過,我們再複習一下。這個發明就是解釋『忠主』這兩個字,我們白話來講,忠於主人,「忠主」。『忠字,從心』,這是給我們解釋忠這個字,忠,這上面一個中間的中,下面是一個心,所以「忠字,從心」。也就是我們這個心放在當中,沒有偏左偏右,沒有倒前倒後,在當中,就是不偏,心是中心。忠這個字是從心,主要是講我們這個心。『則非貌為恭敬可知』,「貌」就是表面,表面對上面的領導很恭敬,但是心不忠,這就不是真正的忠。真正的忠主要在內心,不是在外面。外面很恭敬,心裡跟外面是不相應的,這個就不是真正的忠。

  下面舉出幾樁事情,都體現忠的一個表現。『故捍災禦患,忠也。』「捍災」,就是抵擋一些災難、災患,救災等等。「禦」就防禦,預防災患,為國家、為社會預防種種的災患,這也是對國家的一個忠心表現。『陳善閉邪,亦忠也。』「陳善閉邪」,這句是出自於《孟子.離婁上》。陳善閉邪,就是臣下對君主陳述善法、美政,藉以這個來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陳就是陳述,就是說明。提醒領導人要把政治辦好,給他分析利害得失,給他說明哪些才是善政、哪些是不善的,政策哪些對、哪些不對,臣子有這種責任跟義務向上面的領導來分析、來說明、來陳述這個利害得失。有一些君主,就是上面的領導,他想錯了,這個邪心妄念,我們一般講貪念起來了,他定的政策就偏差了。所以真正的忠臣,要去防止君主(領導人)他錯誤的想法、政策,這個也是忠。

  『奔走後先』,「奔走」就是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這個意思也就是奔波忙碌以輔佐國政的事情,也就是說勞心勞力、盡心盡力為國家積極的在辦事。那當然就很辛苦,奔走後先,很辛苦,這個也是忠。『以人事君,亦忠也。』「以人事君」,意思就是為國家來舉薦、選拔人才,培育人才,培養、舉薦這些人才,用以輔佐國家的政治,來造福人民。所以古時候「進賢受上賞」,你能夠推薦、培養賢能的人出來為國家辦事,上面領導人會給你最豐厚的重賞,這個也是獎勵,獎勵推薦人才。所以推薦人才,對國家的貢獻是第一個功勞,所以要重賞,要好好去賞賜他,鼓勵大家舉薦好的人出來為國家辦事,這個也是忠。這裡舉出這幾樣是忠,當然很多方面,這是舉出幾個例子來給我們說明忠的一個表現,怎麼樣做才叫忠,很多方面,以上舉出幾個例子,我們也可以舉一反三,以此類推。下面講:

  【若夫君可亦可。君否亦否。民有疾苦。而不上聞。君有恩膏。而不下降。以催科為奉法。以刻覈為精明。此正孟子所謂吾君不能者也。烏乎忠。】

  這裡這一段就是講,如果這個『君』,就是領導,上面領導人說可以就可以,說不可以就不可以,下面的這些臣子反正都是根據上面的君主他的意思,他說可以就可以,他說不行就不行,這個當中就沒有盡到忠臣的本分。忠臣就是說,君主一個政策如果正確的,那當然可以;如果這個政策是有問題的、不對的,你要給這個君主分析說明,說這個不可以的,這個做下去會有什麼問題,會對國家人民有什麼損害,要勸諫,勸他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好的政策,當然要支持這個政策。以為國為民為前提,不是為自己的官位、自己的烏紗帽為前提。如果不是忠心為國,他第一個考慮就是先保住我的位子要緊,如果我講了真話得罪上面的,那我的官位就不保了,就被貶,或者被撤職,甚至還有生命危險,這樣他就不敢向上面的領導人講真話了。不敢講真話,上面那個政策定錯了,一下去,那不可收拾,害到全國人民,也害到上面的君主,這個就不忠了。

  『民有疾苦,而不上聞。』如果這個地方民間的疾苦,上面的領導人他不知道,你沒有往上報,都是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這個也是不忠。那為什麼會這樣做?只是一昧的要討好上面的,討好上面,他升遷機會就多了,都是為自私自利,不是為國為民,都是為自己的地位、官位。民間疾苦上面的人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怎麼去解決民間的這些疾苦,人民就受苦受難了,這個也是不忠。『君有恩膏,而不下降』,就是說對人民有幫助的這些政策,比如說一些補助的錢,沒有辦法送達人民。我們舉出一個例子,比如說救災的錢,到官員那邊可能就打折扣了,真正到災民的手上跟原來的就不一樣,甚至那些錢災民都拿不到的。「君有恩膏,而不下降」,都被他貪污貪走了,這個當然也是不忠。

  『以催科為奉法』,「催科」就是說催收稅金,催收稅金他催得很緊,以為這樣是奉公守法。『以刻覈為精明』,「刻」就是說苛刻,「覈」就是審核,刻就是不厚道,那個存心不是仁厚。就是公務檢核、查驗,本來應該依法讓它通過,但是他刻覈,以為他是很精明,就是吹毛求疵,刻薄刁鑽,謂之刻覈。刻覈就是挑東挑西,這個真的很不便民,人民就很不方便,以為說他們很精明,他們很奉公守法。像現在一個法令下來,很多辦事的官員,大家都不敢負責任,推來推去的,人民要去辦一件事情,他雞蛋裡面挑骨頭,明明就可以通過的,他就不讓你過,他以為這樣他很精明,他很奉公守法,其實這個叫不忠。

  『此正孟子所謂吾君不能者也,烏乎忠?』「吾君不能」,這是《孟子.離婁》上篇講的,意思就是臣下,下面的下屬說自己的君上不成才,不能改過遷善,所以不勸諫君上,這是賊害君上。吾君不能,他就沒有能力,所以我們就不勸他了。勸他也不會改,他就不勸了,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做一個臣子,應該要盡到勸諫的責任,起碼要勸三次,真的上面的人都不能接受了,自己可以辭職,也盡心盡力了。這個就為國為民,為君主不為自己。所以怎麼叫忠?這個忠,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自私自利,只有想到自己,這些做法對國家、人民不方便,只是考慮到保護自己的官位,這個就不忠了。

  好,「忠」解釋到這裡。下面解釋「主」這個字。

  【主不獨君也。凡吏之於官府。奴之於家長。皆是也。姑錄義僕二人。聊為志感。】

  這個『主』,上面解釋「忠」這個字的意思,這裡解釋「主」這個意思。『主不獨君也』,「君」就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像現在的主席、總統、總理這一類的,不是單獨指最高領導人。『凡吏之於官府』,每一個階層都有主。這是講政府機關的它每個階層,比如說市政府也有局長、也有處長,你在局下面辦事的,上面這個局長就是你的主。你是一個科員,你上面有個科長,那個科長就是你的主,你要忠於他來為他辦事,這個叫忠主。這是各階層都有主,我們一般講主管,你哪一個部門、哪個階層都有一個主管,你在這個部門下面辦事,你要對這個主管來負責,要忠於這個主管,盡到自己的本分,這是講官府這一方面。另外民間也是一樣,『奴之於家長』,這是古代,古代有奴婢、奴才,像古時候家裡有請長工,家裡有主人。現在就是說每個公司行號、每個團體,老闆就是主,你在這邊工作,你在這邊上班,你是這個公司的職員、員工,老闆就是你的主。『皆是也』,這個都是主,所以主很多。這兩個字忠主,就是要忠於這個主人,忠就是說盡自己本分來為主人、主管來辦事,就是盡心盡力為他辦事,這個叫忠主,忠主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大家懂這個道理,知道要忠主,現在就沒有什麼勞資糾紛。現在勞資糾紛很多,甚至有罷工的,這個都是跟外國學的,在我們中國傳統沒有罷工。現在跟外國人學,那也滿多的,動不動有不滿意的他就要罷工了,這個就沒有忠於主,也沒有忠於自己這份工作。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席當中也講過,他就舉出日本,他說日本人他們沒有罷工,員工如果對老闆有什麼意見,頭上綁一個布條,寫兩個字「抗議」,他工作照做。老闆看到他們這樣,就知道哪些地方他們有意見,找他們來開會了,去協調這個問題。但是工作他還是照做,沒有給它停下來,因為停下來,公司損失。公司損失,公司沒有賺錢,你在這個公司工作上班,你能得到好處嗎?也得不到。所以勞資它是一體的,應該要互相。所以忠主,做出忠主這樣的一個表現,你走到哪裡人家都歡迎,社會上也很需要這樣的人,每個行業都需要這樣的人。

  下面舉出兩個公案,『姑錄義僕二人,聊為志感』。他這個僕人忠義,講道義,這有兩則,我們看下面第一個:

  【鞠躬盡瘁】

  這個公案出自於:

  【田叔禾阿寄傳】

  【明淳安徐氏。兄弟析產。伯一馬。仲一牛。季寡婦。得一阿寄。寄年五十餘矣。寡婦泣曰。馬可乘。牛可耕。老僕徒費吾菜羹。】

  這是第一個公案,這個公案發生在明朝那個時代。『淳安』是地名,它那個地理位置在現在浙江省的西部,是杭州市下面管轄的一個縣,原名是賀城,祝賀的賀,賀城,現在這個縣城已經沒入千島湖了。講到千島湖,我們台灣二十幾年前,有一個發生命案那個事件。那個千島湖是下面有古時候的縣城,水淹了,可能做水庫。講到千島湖這個地方,大家就可能比較有印象,就是淳安這個地方。有一個『徐氏』,這戶人家是姓徐。『兄弟析產』,就是兄弟分割財產,就是分家,兄弟長大了,把父母留下來的財產分家了。分家,『伯一馬,仲一牛,季寡婦,得一阿寄』。「伯一馬,仲一牛,季寡婦」,伯仲叔季,這是在我們中國古代兄弟排行輩分當中,它一個長幼排列的順序,就像我們講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排列的順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所以古時候也常常用於對人的一個敬稱,對人恭敬的一個稱呼,用伯仲叔季這樣來稱呼。這個是《儀禮》裡面的,《儀禮》裡面的有這樣的稱呼,就是伯仲叔季。兄弟分財產,伯就是老大,他分財產分到一匹馬。仲,老二,他分到一頭牛。季就是最小的,她是寡婦,她先生過世了,寡婦,「得一阿寄」,僕人叫阿寄。古代的僕人就是我們現在講傭人,她分到一個僕人,分到一個阿寄。這個阿寄年紀已經五十多歲了,最小的弟弟的太太分到這個五十多歲的僕人,最小的弟弟過世了,剩下他這個太太是寡婦。寡婦她就哭著,『泣曰』,分財產她分到一個老僕人,她說『馬可乘』,那個馬可以騎,分到牛的,牛可以幫他耕田,我分到這個老僕人,『徒費吾菜羹』,就是我要提供給他吃、給他穿、給他住,也不能為我做什麼。她就很傷心。這個僕人阿寄聽到他這個女主人這麼講,他就說了:

  【寄曰。主謂吾不若牛馬耶。】

  他說主人,妳認為我這個老僕不如一匹馬、一頭牛嗎?

  【乃為畫策營生。】

  『畫策營生』,就是說幫這個女主人她來籌劃計策,營生就是給她計畫,幫助她做生意,經商,做生意,也就是幫助她籌備、計畫怎麼來經商,怎麼來做生意賺錢。所以「乃為畫策營生」,經營這個生意。

  【寡婦悉簪珥。】

  『悉簪珥』,「悉」就是全部的意思,「簪」就是古時候女人插在頭上的一個裝飾品,髮針,插在頭髮上的。還有耳飾、耳環這一類的,古代都是比較高貴婦女的首飾。也就是說她家裡也沒什麼,就剩下她這一點點的首飾,大部分髮簪、耳飾這一類,或者是戒指,大概都是金子。現在可能比較少見到,以前小時候我看到大人,也常常看到人家戴那個,金子的。她就把這些首飾去典當,典當就是拿到當鋪去典當,當一些現金。

  【得十二金。】

  這個首飾去當鋪當了『十二金』,十二兩金子,那也算不少。

  【寄入山販漆。】

  『寄』,就是她的僕人,拿了他女主人這些本錢,去幫她做賣漆的生意。『漆』,油漆那個漆,是從漆樹上那個樹脂抽出來的,就是樹脂做成的一個塗料,去幫她做這個生意。

  【期年而三其息。】

  『期年』就是一周年,幫她經營賣漆的生意一年。『而三其息』,就是賺三倍的錢,「三」就是三倍,「息」就是像利息一樣。就是她去當了十二兩金子,然後給他做賣漆的生意做了一年,他就翻了三倍,翻了三倍就等於賺了三十六兩,一年的時間就賺了三倍的利息錢。

  【又二十年。致產數萬金。】

  這樣再幫她經營二十年,他幫女主人賺了多少錢?賺了『數萬金』。十二兩金賺到數萬金,二十年。「數萬金」,這個數字相當可觀了,她變成富翁、富豪了。不但為女主人賺這麼多錢,而且還:

  【為主母嫁三女。】

  就還幫助他的主人三個女兒,幫她找對象,嫁出去了。

  【又延師教兩郎君。皆娶名家女。】

  『郎君』,就是貴家子弟稱為「郎君」。『延師』就是請好的老師來教,教她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也都『娶名家女』,「名家女」,就是古時候講究門當戶對,他家賺錢,有錢,當然找的對象也是有名望的家族,來娶名望家族的女兒做妻子。

  【齎聘累千金】

  『齎聘』就是把東西送給人,就是去娶妻的聘金、聘禮,訂婚之禮,所準備的這些財物、這些禮物,也就是說送出去的聘金也是相當的多,『累千金』,相當的多。

  【又援例入太學。】

  『援例』就是引用慣例,或者是先例,也幫助她的兩個兒子進入太學去讀書。『太學』就是我國古代設在京城最高的學府。這是古代,國家辦的在首都最高的學府,叫做太學。當然要進去太學念書那不容易,比現在你要去念北京大學還難,古時候能夠進去太學那真的是很不容易。在我國西周就有太學這個名稱了,漢朝一直到明清都有這種太學,或者叫國子學。我們讀《了凡四訓》,你看袁了凡國子監,就是去太學讀書。每個朝代制度都有些變化,太學一直到清朝都還有,但是制度上有一些調整。也就是說國家辦最高的一個學府,在古代稱為太學。你看又援例讓這兩個郎君,這個女主人的公子入太學。

  【見徐氏之族。雖幼必拜。】

  就是他女主人家族的人,雖然年紀很小,他也對他禮拜。這個也是古代行主僕之禮,他雖然年紀這麼大了,但對年紀小的,他還是『雖幼必拜』,雖然年紀比較輕,對他還是禮拜。

  【生平未嘗睇視主母。】

  『睇視』就是眼睛斜視。對他的女主人從來沒有說用眼睛斜視去看女主人,都是端端正正的,不敢斜視。

  【女使雖小。】

  『女使』就是女僕,女僕人,我們現在叫做女傭人,雖然小:

  【未嘗並立。】

  就是從來沒有說跟她一同站在一起的,這個就是一個禮節,禮就是講一個尊卑長幼。因為他身分是僕人,他的地位比較低,所以他尊重主人,所以也不敢造次,不敢失禮。所以「女使雖小,未嘗並立」。

  【及病。且死。】

  『及病,且死』,就是說這個僕人,阿寄他老了,去她家當僕人時五十幾歲,幫她做生意二十年,七十幾歲,老了,生病了,病了將死。

  【盡出其巨細帳目。以奉主母曰。】

  他老了,知道不久於人世,就把他這二十年經營這些帳目都拿給他的主母,給她看,給她講。他說:

  【兩郎君可世守之。】

  他說這些家產,妳兩個兒子可以世世代代守下去了,保持妳的家業、家道。

  【老奴牛馬之報盡矣。】

  阿寄就跟他的主人講,他說我以牛馬來報答主人,已經到這裡為止了。他也老了,也幫助主人賺了這麼多錢,幫助她的兒女嫁娶、讀書,事業也很穩定,他的義務已經盡了。

  【視其私居。無寸絲粒粟。】

  這個主人去看她的僕人阿寄住的地方,他為主人賺那麼多錢,他自己一絲毫都沒有拿,所以『無寸絲』,「絲」就是說衣服,他沒有多拿一件,也沒有去儲存一些吃的,都沒有。

  【一妻一子。衣特蔽體而已。】

  這個僕人他一個妻子、一個兒子,衣服只夠穿著而已。『蔽體』就是能夠穿在身上一件好一點的衣服也沒有,一般的衣服。實在講,這個也非常難能可貴,這個也不容易。你看他的女主人是一個寡婦,替她賺那麼多錢,幫助她的家業,他自己沒有拿一絲毫,完全就是忠於主人。下面周安士居士他按照這個公案做一個評論。

  按【如此存心。如此循分。如此謀畫。雖大賢何以加之。乃竟得之村鄙小民。異矣。】

  所以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他做個評論,『如此存心,如此循分,如此謀畫』,這樣的一個存心,他是一個僕人而已。「如此循分」,他遵循他自己本分,盡心盡力為他主人辦事,忠於主人。「如此謀畫」,而且他頭腦不錯,才有辦法幫主人去規畫,做這個生意,賺那麼多錢。就是他的存心,他的遵循本分,他這種才能,能夠為主人謀劃,做生意做得這麼成功,『雖大賢何以加之』,「加之」,加就是說超過,雖然一個大賢人也不能超過他,一個大賢人都不能超過他這個僕人。但是這樣的人,『乃竟得之村鄙小民,異矣』,竟然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村民,而且他的地位很低賤的一個小小的人民,他竟然能夠有這樣的一個表現,忠主的表現。「異矣」就是說這個也是很特殊的,很殊勝、很特殊的。他這種身分他能做到這樣,一個大賢人都不能超過他,竟然地位這麼低賤的人,他能做到這樣,這個是很大的讚歎,讚歎阿寄這個僕人,他表現的忠主是淋漓盡致。這是第一個公案。我們再看第二個公案:

  【主為畫像】

  這個公案出自於:

  【功過格】

  《功過格》這本書。

  【順治初年。青陽吳六房之僕吳毛。持戒修善。念佛不絕。值左氏兵渡江。舉家避出。獨吳代主守宅。被賊七槍而死。其弟來看。又復醒曰。我有宿業。當受豬身七次。因齋戒力。以七槍散怨。從此徑往西方矣。後其主恍惚見彼。前後幢幡,曲躬告曰。吾吳毛也。緣到天界。偶過此。言訖不見。主為畫其像。而敬禮焉。】

  這個公案是發生在清朝,清朝順治初年這個時候。在『青陽』這個地方,青陽是一個地名,在現在安徽省青陽縣。我們淨老和尚就是安徽省的人,他是廬江縣,它要渡過長江。青陽縣就是現在大家都聽說過九華山,九華山就是在青陽縣,坐火車或者坐汽車,從南京坐到青陽。這個地方我去過好幾次,所以這個地方就很熟悉,我們去了九華山去很多次,都必須經過青陽縣。青陽有一個『吳六房之僕』,吳六房的一個僕人。「吳六房」,就是吳姓的家族,六房就是排行老六的意思,就是兄弟他排第六的。以前叫第幾房,這個我小時候聽大人在講,台灣也是這麼講,第幾房。所以吳六房就是老六,他們吳氏家族的老六,老六他有個僕人,他叫吳毛。以前古時候去給人家做僕人,就跟主人姓同一個姓。這個僕人很有善根,『持戒修善』,而且『念佛不絕』,他修念佛法門。「持戒修善,念佛不絕」,也就是他持戒念佛,當然這個很不容易。『值左氏兵渡江』,「左氏」是指明朝末年的大將左良玉。在歷史上記載,左良玉的軍紀很敗壞,他軍隊的紀律很不好,行同土匪。我們要知道國家的一個軍隊,如果將帥放縱自己下面的軍隊到處去搶奪擄掠,跟土匪不是一樣嗎?所以他那個軍紀不好,就像土匪一樣,亂殺人、亂搶。「渡江」就渡過長江。長江,你看從廬江要到九華山,他要過長江才到青陽縣,那一條就叫長江。左氏的兵過來,像土匪一樣,來就搶、就殺,殺人搶劫。

  『舉家避出』,吳六房他們吳家的人大家都趕快跑,躲避土匪兵來洗劫。『獨吳代主守宅』,唯獨只有吳毛留下來,為他的主人看這個房子。盜賊一來,『被賊七槍而死』,盜賊一來就給他開了七槍,吳毛就被打死了。『其弟來看』,土匪退了,他弟弟就過來看他,看到他哥哥被打死了,中了七槍。他弟弟來看的時候,『又復醒曰』,他又醒過來,就給他弟弟講,『我有宿業』,「宿業」就過去世造的惡業,『當受豬身七次』。他說我這一生死了以後,會去投胎當豬,當七次的豬。當七次的豬,大家都知道,當豬就是要被人家殺、被人家吃的,當七次的豬身,也就是說要被殺七次,被吃七次。『因齋戒力』,因為我這一生持戒,持齋修善,這個力量,被土匪用『七槍散怨』,七槍,就是七次的豬身就一次七槍給它報掉了。這個就是我們平常講,你有在修,過去有造這個惡業,會重業輕報。本來要去投七次的豬胎被殺七次,現在就被土匪七槍打死,七次的豬胎這個業就報掉了,重業輕報,因為他有持齋戒的功德力。『從此徑往西方矣』,因為他持齋戒,是修念佛法門求往生的,所以他說這個債我還完了,我「從此徑往西方矣」,徑往就是說他現在就可以直截了當到西方去,不必再來輪迴了。這叫徑往西方,直接往生西方,被打了七槍,我現在就直接往生西方。『後其主恍惚見彼』,後來他的主人好像恍惚看到他的僕人吳毛,看到他『前後幢幡』寶蓋,寶幡寶蓋滿空排,迎接往西方。看到他這個僕人吳毛,前後都有幢幡來迎接他。看到他的主人就『曲躬告曰』,「曲躬」就彎腰鞠躬,就給他的主人講說『吾吳毛也』,就是說我就是你的僕人吳毛。『緣到天界』,吳毛說他徑往西方,怎麼這裡是講「緣到天界」?應該不是生天,往生西方。這個「天界」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隨順他方國土的名義,也是有人天的這種名義。

  我們還沒有斷見思煩惱,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住在這地球上,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就是說聖人跟凡夫共同居住在一起,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很多聖人跟我們住在一起。你看我們大陸四大名山,四大名山都是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我也去過,我記得去過三次,文殊菩薩的道場。黃念老講,文殊菩薩凡是去朝五台的人他都會接送,接一千,送八百。就是說凡是朝山,文殊菩薩都會去接;要離開,也會去送。所以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他去朝五台,從普陀那邊一直拜,拜到五台山去,拜了三年。一個人,實在講都有生命危險,特別到了冬天冰天雪地,拜到半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也沒有人,古時候也沒有救護車,這些都沒有。也沒有人跟著他一起去拜,一個人。拜了,生病了,就有一個乞丐來救他,來幫助他,給他燒藥,給他治療,好了繼續拜,這樣好像二、三次。這個乞丐,虛老就問他,你叫什麼尊姓大名?他就說我叫文吉。你家住哪裡?說五台山山下。所以他拜到五台山,他就去打聽,這裡有沒有一個乞丐叫文吉的?沒有。後來有人就跟他講,文吉不就是文殊菩薩嗎?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文殊菩薩變一個乞丐去幫助他。所以去朝五台山感應事蹟很多,古代、現代都有。普陀山就更多了。四川峨嵋山,普賢菩薩的道場。那個我也去過很多次,我去的次數好像比五台山還多,峨嵋山。峨嵋山下有一個報國寺,我去掛單住一個晚上。那個寺院磁場很好,那個寺院有聽我們老和尚講經。我那一次去掛單,那天晚上睡覺就夢到,看到天上韋馱跟伽藍,那個光很柔和,在那個寺院掛單睡覺,夢到韋馱、伽藍。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吃早齋,他們天還沒亮就吃早齋了,我們就去吃。吃,我經過那個大殿,看到韋馱菩薩站在那裡,昨天晚上我夢到的就這一尊。磁場特別好,所以我這輩子睡覺最舒服,就是在報國寺那個晚上是最舒服的,夢到護法神。普賢菩薩他是在四川。觀音菩薩在浙江普陀山,感應事蹟就更多了。還有地藏菩薩是安徽九華山,我們老和尚家鄉,從廬江,以前沒有高速公路要大概三個半小時,現在有高速公路,兩個半小時就到了。九華山,地藏菩薩的感應事蹟也非常多,《地藏菩薩感應錄》,非常多。基本四大名山,它的確是菩薩的道場,你有緣的人去就看到了,就會碰到。我們是凡夫去,聖人、菩薩住在那裡,等覺菩薩。

  另外還有阿羅漢的道場,浙江雁蕩山,我前年才帶台灣一百多位同修去福建、去浙江,浙江雁蕩山。雁蕩山,印光大師在《文鈔》講,說有五百個羅漢在修行。雁蕩山我也去了好幾次,因為那邊同修也常常去做法會,在溫州做法會,有時候有空他們同修就載我去雁蕩山。我說,我都想每次去看會不會碰到一尊阿羅漢,碰到一尊就不錯了,那是五百羅漢在那裡修行。還有天台山。雲南大理雞足山,迦葉尊者的道場。所以在中國大陸的很多名山都有佛菩薩。還有大家很熟悉的《慈悲三昧水懺》,迦諾迦尊者,唐朝悟達國師長人面瘡,就是到四川一座山,那是阿羅漢的道場。他也是變一個僧人,全身長病,沒人照顧。那時候悟達國師還沒有發達,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幫助他、照顧他,把他病照顧好了。這個生病的出家人就說,將來你有災難不能解決的時候,到四川某個地方,那座山有兩棵松樹,你去那邊找我。所以四川我們大家知道的普賢菩薩的峨嵋山。另外迦諾迦尊者也是在四川。西藏,這個地方有蓮華生大士,那也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化身密教的。西藏那個地方它有蓮華生大士一個祠,二OO三年我上去西藏看過一次。那個地方肯定也是佛菩薩示現。所以從四川上去到西藏,以前還沒有地震破壞,像九寨溝這些,你看那都真的是人間仙境,都是有佛菩薩在那邊的。但是我們去,我們凡夫如果沒有特殊因緣我們見不到,但是那些佛菩薩他認識我們,他可能在我們旁邊跟我們聊天,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是凡聖同居土,聖人跟凡夫住在一起,聖人認識凡夫,凡夫不認識聖人。

  我們這裡的凡聖同居土,跟其他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有六道,十方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六道。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沒有三惡道。我們念《彌陀經》不是常常念嗎?我們現在打佛七每一天都要念一遍《彌陀經》。《彌陀經》,佛很清楚給我們講,極樂世界無三惡道,它那裡沒有三惡道,那些鳥是阿彌陀佛變的,不是真的畜生道。它講沒有三惡道,那就是只有人天兩道。像我們沒有斷見思煩惱,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沒有三惡道,跟其他十方諸佛國土都是有六道的,這個不一樣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它沒有三惡道,只有人天兩道。我們沒有斷煩惱,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現在人的身分往生,往生到那邊的身分還是人。如果你五戒十善修得比較好,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天,天人。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的人天,跟其他諸佛世界的人天道不一樣,諸佛世界人天道還要六道輪迴,西方極樂世界人天道他只有不斷提升到成佛,不但超越六道生死,超越十法界了。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但是神通道力跟等覺菩薩一樣,你說他是凡夫,他跟等覺菩薩同等的神通道力;你說他是聖人,他煩惱一品沒斷。所以蕅益祖師講,這個世界真奇妙,十方世界沒有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事情。

  我們在娑婆世界,以及其他諸佛世界,同居這一關最難突破,凡聖同居土你要超越到方便有餘土,這一關最難突破。這一關如果突破,你就慢慢會提升;這一關如果沒有突破,都是在六道。我們修行不止這一生,不曉得修了多少生、多少世,從來沒有突破同居這一關。同居這一關最起碼你要證得初果須陀洹,圓教初信位菩薩,斷見惑,八十八品見惑斷了。斷見惑,雖然沒有出六道,還在六道裡面,但是他不墮三惡道,他就人天兩道七次往返,他必定證阿羅漢。也就是說,如果你修行證得初果,斷了見惑八十八品,你出離六道生死輪迴有時間表了,最長七次,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就超越了。最長不會超過七次,如果比較用功的,可能不用到七次,三、五次他就超越了。所以我們要達到斷見惑這一關就很難。斷了見惑,雖然是沒有超越三界,他不墮三惡道,就人天兩道往來,所以他已經證得位不退,他證得聖人的地位,他不會再退到凡夫的位次,叫位不退。雖然是小小聖,但是他已經證得位不退,他可以突破同居這一關,生到方便有餘土。但是這一關最難突破,我們凡夫要斷見惑,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好像斷四十里流的瀑布一樣。四十里那個瀑布沖下來,你要把它截止,這個難度很高很高,就很難突破。因此有帶業往生,我們娑婆世界同居換到極樂世界的同居,這個叫橫出三界,修其他法門叫豎出三界,那個比較困難。我們信願念佛,帶業往生,那就比較容易,不用斷煩惱,去那邊再斷,去那邊就保證斷的。

  所以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有人天的名義,但是實際上他的神通道力跟大菩薩一樣,不是一般其他諸佛世界的人天可以相提並論的,他不但超越三界六道,也超越十法界。所以這裡講吳毛說「緣到天界」,就是他持戒修善修得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他是天人這個身分。因為你還沒有斷見思惑,你還是人天的身分。但是到極樂世界,神通道力阿彌陀佛加持,跟大菩薩一樣,這個跟其他諸佛世界就大不相同。其他諸佛世界凡聖同居土,跟我們娑婆世界差不多,大同小異。所以緣到天界,『偶過此』,就是說他偶然經過這裡,就來給他的主人告假。『言訖不見』,「言訖」就是說他講完了,吳毛就不見了。『主為畫其像,而敬禮焉』,他的主人就給吳毛畫一個像,加以禮敬。因為他往生到西方去作佛了,他為他們這個家付出,犧牲了身命。他犧牲身命是重業輕報,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明瞭這些因果報應,有時候你看好像遇到一些災難,我們一般人看起來很不幸、很不好,但是你看吳毛這個公案,你說他好還是不好?他本來要去投胎七次做豬,被殺七次,現在七槍把它一起報掉了,他就不用再去投胎七次做豬了,當然是比較好。但是一般人不了解這些因果,就覺得他很可憐,很悲慘。如果明瞭因果,重業輕報,他得解脫了。下面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再做個評論:

  按【以七槍易七豬。所謂重報輕受也。結其前案也。以念佛而往生。所謂轉凡入聖也。基其後果也。】

  按照這個公案,周安士來一個評論。這個評論講得也非常好,以七槍來代替七世的豬身,所謂重報輕受,原來果報比較嚴重的,現在改為輕受。『結其前案也』,「結其前案」就是說宿世的惡業就一次做個了結,一筆勾銷了。『以念佛而往生,所謂轉凡入聖也』,他最終以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轉凡成聖,不但不要去受豬身,去作佛了。『基其後果也』,基就是奠定基礎,也就是說按照「基其後果」,跟前面結其前案來個對仗,受七槍而消七世豬的重報把前案了結了,所以講結其前案。而念佛是開創後來他往生西方殊勝的因緣這個結果,故曰基其後果。念佛,他往生西方去作佛,他的果報那是最殊勝、最究竟、最圓滿的,他作佛去了。

  好,「忠主」這兩個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是「孝親」,我們明天晚上再來學習,今天我們先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