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安士全書—見老者當生敬心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十集)  2024/6/14  華藏新莊念佛堂  檔名:WD19-025-0070

  《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諸位同修,請大家翻開《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一百五十九頁,我們從第四行:

  【矜孤恤寡】

  從這裡看起。我們看下面「發明」的文,我來念一段,我們對一對地方:

  發明【孤則無父。寡則喪夫。皆孱弱可欺者。此而不矜不恤。正所謂無惻隱之心者也。尚可為人乎。】

  到這裡是一段。這裡講『矜孤恤寡』,「矜」是憐憫的意思,「恤」就是幫助。我們一般講孤兒寡婦,那是在社會上算是很可憐憫的,應該對他們要有同情心,也要幫助他們。『孤則無父』,無父無母,沒有父母,孤兒。『寡』是『喪夫』,丈夫早死,就守寡。孤兒寡婦,『皆孱弱可欺者』,就是很容易受人欺負,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上講的弱勢團體,孤兒寡婦就很容易受人欺負。『此而不矜不恤,正所謂無惻隱之心者也』。對於孤兒寡婦,沒有矜恤之心,不去照顧他們,反而還要欺負他們,這個就是真的沒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是同情心、憐憫心,在佛法講慈悲心,一般講愛心。你沒有去照顧這些孤兒寡婦,就沒有惻隱之心,也就是佛法講沒有慈悲心。『尚可為人乎』,那這樣還可以做為一個人嗎?一個人總是對這些孤兒寡婦,弱勢團體,要有惻隱之心、要有同情心,要去幫助他們,要去照顧他們,這個才是一個真正的人。人就是要有仁愛之心,這個「仁」,仁愛的仁,一個「人」字旁,一個「二」,就是推己及人,從自己推廣到別人。下面講:

  【吾力所不能及者。但當存矜恤之念。吾力所苟能及者。務當盡矜恤之實。矜恤不必定費錢財。且如示以所不知。教以所不能。戒其所不可。甚至為其排難解紛。申冤雪枉。皆矜恤也。】

  《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四個字「矜孤恤寡」,周安士居士發明這四個字的義理,也說明我們應該存什麼心,要怎麼樣去幫助這些孤兒寡婦、這些弱勢團體的人。『吾力所不能及者』,就是我們自己力量所達不到的,照顧不到。『但當存矜恤之念』,雖然我們能力做不到,但是也要有這個念頭,要有這種愛心,要想幫助他的心,這個念頭要有。『吾力所苟能及者』,如果我們力量可以達到的,『務』就是務必,『當盡矜恤之實』。就是能力可以做得到的,就盡量來幫助他們,來照顧這些孤兒寡婦,落實「矜恤之實」,就是落實了。『矜恤不必定費錢財』,「矜恤」,也不一定說你要拿多少錢。現在一般人,如果講到要照顧人、幫助人,那不曉得要出多少錢?恐怕我財力不足。這裡就先給我們說明,你不一定要花錢。當然你有財力,你經濟比較好,那你可以出一些財物來幫助這些孤兒寡婦;如果沒有錢,有這個心,也不一定要拿多少錢。

  『且如示以所不知』,這些孤兒寡婦他們有所不知道的,你告訴他。比如說,現在有一些社會福利,現在政府也有社會局,社會局有照顧這些矜寡孤獨、流浪漢,市政府都有社會局。一般人可能他也不知道,那你知道的,你可以告訴他,政府有這個設施,你有困難可以打電話,或者到那個地方,求政府有關部門來協助、來幫助。這個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特別現在資訊非常發達,但是還是有一些人他不懂,你知道的,你就可以告訴這些人。『教以所不能』,就是說他不會的你教導他。這個範圍就很廣,生活當中很多方面,孤兒寡婦缺少人教導,他不懂的,你可以教他。『戒其所不可』,「戒」是勸戒,什麼事情你不能做。勸導他,遇到家庭困難,不可以去犯偷盜,不可以去做那個事情,不能做一些不正當的事情。所以「戒其所不可」,不可以做的,要勸戒。

  『甚至為其排難解紛』,甚至為他排除困難,化解紛爭。他跟別人有什麼紛爭,遭遇到什麼困難,幫助他排除這些困難、化解這些紛爭,這也是落實矜孤恤寡。或者『申冤雪枉』,這裡「雪」這個字念「穴」,就是雪恥,就是說給他平反,他有冤情,你幫助他洗刷他的冤枉。『皆矜恤也』,以上所提出來的,統統是屬於「矜恤」具體的一些做法。第一個要有這個心,要有惻隱之心、要有同情心、要有憐憫心、要有愛心、要有慈悲心。具體的做法,就是教導他、勸戒他;他不知道的告訴他,為他排解困難、化解紛爭;甚至他有冤枉的,幫助他,在司法方面幫他平反,這些都是矜恤。

  【下附徵事(三則)】

  下面就是附「矜孤恤寡」具體的事例,有『三則』,三個公案。

  徵事【矜恤交至(《言行錄》)】

  這個出自於《言行錄》的記載。

  【宋范文正公。知越州。有孫居中者。卒於官。子幼家貧。難以歸里。公以俸錢。為其具舟。且遣吏送之歸。並作詩一絕。授之吏曰。過關津。但以吾詩示之。詩云。十口相依泛巨川。來時煖熱去淒然。關津不用詢名氏。此是孤兒寡婦船。由是全家得以達里。】

  這一則事例是宋朝『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范文正公」。『知越州』,他在越州當官。以前當官,知府、知縣,現在叫做市長、縣長,以前叫知府、知縣。「知」就是要知道,縣裡面這些事情都要知道。越州這個地方,有一位『孫居中者』。這個「孫居中」也是當官的,這裡沒有寫他當什麼官。也是當官,現代的話講,公務員。他『卒於官』,就是在他的職務上,他還沒有退休就過世了,可見得也是很早,年紀不是很大就過世了。當官,如果當個小官,大概也是一些微薄的薪水,他過世了當然就沒有收入了。所以『子幼家貧』,兒子還小,家裡就很貧窮。『難以歸里』,就是孤兒寡婦要回到家鄉,因為以前當官都派到外地,有的派去當官的地方都離自己的家鄉非常遠,古時候交通又不便,他過世了,他的妻兒沒有辦法回到他們自己家鄉,就遇到困難了。這個時候就有需要這種善心人士來幫助。『公以俸錢』,「公」就是范文正公,范文正公在歷史上記載他很清廉的,他官當得很大,當到宰相。當時他就把他自己的薪水,「俸錢」就是他的薪水,『為其具舟』,為他們租船。不但租船,『且遣吏送之歸』,還派人送孫居中的妻兒回到他們家鄉。『並作詩一絕』,作一首詩,這首詩就交給這個吏。這個『吏』,也是在衙門官府裡面當差的。范文正公派一個當差的送他們妻兒回家,還寫了一首詩,交給送他們回家的官吏。

  『過關津』,「關津」就是關口,好像檢查哨一樣,檢查的一個地方。過關津」,你要過渡,古時候也都有一些要檢查的。『但以吾詩示之』,你就把我寫的這首詩給他們看,給守關津的這些官吏來看。詩裡面寫,『十口相依泛巨川,來時煖熱去淒然』。「十口」,一家人,十個人,古時候的兒女比較多,我們可以理解,一個寡婦帶了一群兒女,都很小,都還沒有成人。他寫這個詩,也是一個形容,就是她的丈夫到那裡當官,來的時候「煖熱」,因為去那邊當官有吃有穿,這些衣食就不缺乏,去那邊當官的時候很溫暖,但是要離開的時候就很悽慘,很淒然。因為來的時候她丈夫還在,要回去的時候她丈夫已經往生,那變成孤兒寡婦了。『關津不用詢名氏』,范文正公寫這首詩,就是告訴守關津的這些官員,也不必問他們叫什麼名字,『此是孤兒寡婦船』,這個不用問了,不是什麼壞人,這個都是孤兒寡婦。『由是全家得以達里』,由於范仲淹(范文正公)他的幫助,所以孤兒寡婦就可以安全回到他們的故里,回到他們的家鄉。這個是一則事例。

  按【孤寡之人。往往受欺。扶弱鋤強。全賴仁者。】

  孤兒寡婦往往容易受到人的欺負。『扶弱鋤強』,社會上善心人士,幫助弱小、幫助弱勢團體,去除掉這些強權;有權有勢的人要欺負人,他去幫助他,不要被有權勢的人欺負。『全賴仁者』,完全要依賴有仁慈心的人來幫助、來照顧,不然這些孤兒寡婦就非常可憐了。所以社會上像這一類的人,特別要去關懷他們,特別要去照顧他們。

  第二個事例:

  徵事【為主存孤】

  這個出自於《懿行錄》這本書。

  【明李崧者。龔氏乳媼之夫也。媼死。所乳兒錫爵。五歲而孤。家奴欲殺之。而有其產。崧夜負而逃。及城門。門閉。崧跪而號。掌門者憐而出之。走雪中五日夜。依兒外家沈氏。沈見其撫兒有恩。深感之。故其僮僕。皆得奴使。時殘杯冷羹。不得與。然卒不願。兒後成進士。念崧不置。而崧短衣力作。如窮時。錫爵命子孫世世祀之。弗替。】

  這個是明朝的時候,『為主存孤』,為他的主人保存孤兒。『明李崧者』,這個人叫「李崧」。『龔氏乳媼之夫也』,「龔氏乳媼」,這個「媼」就是老婦。「乳媼」,我們民間裡面講乳母、奶母。以前生小孩,他母親如果沒有奶,要找一個奶母。以前我小時候也常常聽說,台語叫奶母,「乳媼」。所以李崧就是龔氏乳媼她的丈夫。『媼死,所乳兒錫爵,五歲而孤』,乳母死了,她養育的這個小兒「錫爵」,五歲他就變孤兒了。『家奴欲殺之』,他家的奴僕要殺害這個孤兒。『而有其產』,想要奪取他們的家產。『崧夜負而逃』,李崧就背著這個孤兒,連夜就逃走了。『及城門,門閉』,跑到城門,城門關起來了。古時候城門,它開門、關門都有時間的,到了時間,城門它就關起來,你就不能進城了。他跑到城門,城門關起來。『崧李崧跪而號』,「號」就號哭、號叫。『掌門者』,管城門的(現在叫守衛)看到他很可憐,就出來替他開門。

  『走雪中五日夜』,他背著這個小孩子,在「雪中」,就是冬天下雪,走了五天五夜。『依兒外家沈氏』,去依靠這個孤兒的「外家」,外婆家,「沈氏」。『沈見其撫兒有恩,深感之』,沈氏看到李崧來幫助她這個孤兒有恩。『故其僮僕,皆得奴使,時殘杯冷羹,不得與』,所以他家的「僮僕」,他都可以去使喚,就是佣人可以使喚;吃的東西,不可以拿冷的給他吃。『然卒不願』。『兒後成進士』,這個孤兒後來他中了進士。『念崧不置,而崧短衣力作,如窮時』,也是感恩李崧他的照顧,但李崧他還是過他的生活,「如窮時」,就是跟他以前一樣。這個孤兒錫爵,他命他的子孫,『世世祀之,弗替』,不能改變,就是要祭祀李崧,感他的救命之恩。

  下面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事例、這個公案,他再評論:

  按【欲報崧恩。當修福事薦之。方得沾惠。如徒曰祭之而已。則其得享與否。未可必也。】

  這一段是講,李崧死了之後,錫爵就命他的子孫世世代代要給他祭祀,忌日的時候要去紀念,要給他拜。這裡周安士居士也是以佛法的角度,以佛法的立場來評論這個事情。『欲報崧恩』,要報李崧的大恩大德,應當怎麼報最實際、最真實?『當修福事薦之』,應當「修福」,做些修福的事情來超薦他。這個「薦」就是超薦,我們現在講超度,要修福。『方得沾惠』,這樣對他才有幫助,他才得到真正的利益。『如徒曰祭之而已,則其得享與否,未可必也。』如果只是一般的祭祀,你沒有給他超薦,沒有替他修福超薦,只是這樣拜拜、祭祀,他到底有沒有得到?「得享與否」,就是他有沒有享受到你的祭祀?「未可必也」,就不知道了!

  【無如世俗所知。不過如此。】

  但是世俗所知道的也只知道祭祀而已,他如果不是學佛的,他也不懂得什麼叫超度、什麼叫超薦,你要怎麼去修福,怎麼在三寶裡面去種福迴向給亡者,這個一般沒學佛的人他也不懂這些。但是只知道祭祀,在中國傳統的祭祀。但是現在的年輕人,連祭祀他也沒有了,現在有幾個人知道去祭祀祖先的?老一輩還知道,年輕人我看連一個概念都沒有,更談不上什麼超度!這裡是評論這樁事情,那只是祭祀,因為世俗所知道的也不過就是如此,他只知道這個。

  【譬如兒童。當忿怒時。極其分量。不過啼哭而止。一哭之外。豈復有他長哉。】

  這個也是形容譬喻,譬喻這個不懂佛法的,好像一個兒童一樣,兒童生氣的時候頂多就是啼哭一場而已,不然他能怎麼樣?『豈復有他長哉』,他有其他的辦法嗎?他也只能這樣。這是形容、比喻,不知道佛法的人他也只能這樣,就祭祀、拜拜,就這樣,其他他不懂,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是「為主存孤」,為他的主人保存孤兒,做出這樣的一個奉獻。下面第三個事例:

  徵事【逼孀現報(《彙纂功過格》)】

  『《彙纂功過格》』,過去我們也印了很多套。「《彙纂功過格》」就是記功過的,裡面列得很多、很細,裡面也記錄這個公案。

  【崇禎末】

  這是明朝『崇禎』末年。

  【吳江民】

  『吳江』是屬於江蘇省蘇州市管轄的一個地區。

  【張士柏。妻陳氏。少寡而艾。士柏兄士松。謀鬻於里豪徐洪為妾。度其志不可奪。乃設計擄入舟中。陳號慟。凜不可犯。陳之父俊訟於縣。縣令章日炌。寢閣不行。再訟之直指路振飛。徐洪又賄某宦。飾詞以進。反坐陳以罵夫律。繫之獄中。陳飲泣。絕粒者三日。適司李至。聞其冤。率之見直指。泣訴而即自刎。路公隨下堂揖之。許以雪冤。目乃瞑。即日拜疏上聞。士松。徐洪。立斃杖下。諸凶輕重抵罪。縣令貶斥。至郡辭任。滿船鬼聲。次日遂死。某宦受賄囑託者。猝病瘖瘂。終身不能言。】

  這個公案是發生在明朝崇禎末年,「吳江」這個地方的一個民眾叫『張士柏』。他的妻叫『陳氏』,『少寡而艾』,「少寡」,很年輕丈夫就死了。士柏他有一個兄長叫『士松』,看到弟媳年輕,她的丈夫死了。『謀鬻』就是他在規畫、設計,要把她嫁給『里豪』,他們這個地方上的一個豪富,『徐洪為妾』,做他的妾。但是張士柏他的妻子不肯,『其志不可奪』,她不願意。不願意,士松就『設計擄入舟中』,就是把她抓到船裡面。『陳號慟』,陳氏就號哭。『凜不可犯』,拒絕被送去做妾。『陳之父俊訟於縣』,陳氏的父親陳俊,他就到縣官那裡去訴訟,去告狀,就是告士松。『縣令章日炌,寢閣不行』,「縣令」就不理他。『再訟之直指路振飛,徐洪又賄某宦』,又去賄賂。『飾詞以進』,也就是去編一些理由,去買通官員。『反坐陳以罵夫律』,反過來去告陳氏她罵丈夫。「罵夫律」,古時候有這個法律,不敬其夫。她原來是原告,後來就變成被告了。『繫之獄中』,就被關起來了。『陳飲泣,絕粒者三日』,陳氏就哭,「絕粒」就是絕食,不吃飯三天。

  『適司李至,聞其冤』,剛好李至這個官員,知道她的冤情。『率之見直指,泣訴而即自刎』,就是告訴他這個冤情,就拿刀自殺了。『路公隨下堂揖之,許以雪冤』,路公就下堂,「揖」就是揖讓,古人作揖,允許幫助她洗刷冤情。死者『目乃瞑』,就是她的眼睛才閤起來。『即日拜疏上聞,士松、徐洪,立斃杖下』,就往上報,士松、徐洪就當場被打死。『諸凶輕重抵罪』,有牽涉到這個案情的,根據罪的輕重就去「抵罪」。『縣令貶斥』,被貶了。『至郡辭任』,被解職了。『滿船鬼聲,次日遂死』,整船都是鬼的聲音,第二天都死了。『某宦受賄囑託者,猝病瘖瘂,終身不能言』,「某宦」,他也沒有講哪一個官,就是一個官接受賄賂的、接受囑託的,後來他就不能講話了,終身就變啞巴。下面講:

  按【此事有記傳輓歌,皆嘆其償報之速。】

  『輓歌』就是弔唁死者的歌。這個事情有記載,也很感嘆這個果報償還這麼快速,這些現世報很快就現前。這是「逼孀現報」,以上這個公案,也就是對孤兒寡婦,不知道去照顧他們,反而去欺壓他們。這個公案有正有反,像「范文正公」、「為主存孤」,這兩個是正面的;「逼孀現報」,這是欺負這些孤兒寡婦,這是反面的。所以這三個公案,就是兩個正面,一個反面的。正面的,他得到什麼好的果報;反面,得到什麼惡報,就是列出這個事例來給我們證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針對這樁事情,善惡報應的具體的事例。這些事例是古代的,根據這些事例,我們也可以看看現代,現代有沒有這個事情?現代也是很多,只是現代人他不講因果,講到因果他認為是迷信,不符合科學,不相信。但是實在講,因果它還是因果,你信是這樣,不信它還是這樣,我們只要仔細去看,這些現世報也都在我們眼前,都在我們周圍。特別現在新聞媒體很發達,我們只要留意仔細去看,現在這些發生的事情比古代就更多了。

  好,下面我們看一百六十二頁:

  【敬老憐貧】

  『敬老』,我們現在社會還有。像重陽節,就是敬老節,現在大陸、台灣還有。還有現在老人坐公車半票,這些都是敬老的一個具體做法,提倡這個敬老是正面的。『憐貧』,就是憐憫貧窮的人。社會上畢竟貧窮人還是比較多,要憐憫他們,他們有需要,要去幫助他們。對老人要尊敬,所謂「敬老尊賢」,這是一個美德。我們看:

  發明【老者。人所不能免。而亦最可傷者也。頭則鬢斑齒落。體則骨露皮連。筋如索。背如弓。種種不堪回首。視又昏。聽又重。時時坐起須人。故見之者。但當生敬心。不當生厭心。若其厭而不敬。老將轉盼到汝矣。若其敬而不厭。老亦不復到汝矣。】

  這一段是周安士居士發明這一句「敬老憐貧」的義理。『老者,人所不能免』,人生免不了生老病死,是我們人不能避免的,人都會老。不想老,那就短命;你要長命百歲,那你肯定要老。人老,是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而亦最可傷者也』,人老了,也是很無奈的。人老是怎麼樣?『頭則鬢斑齒落』,「斑」是斑白,耳朵旁邊鬢髮都斑白了;「齒落」,牙齒都掉了。像我現在牙齒都掉得差不多了,都是活動假牙,掉到剩沒幾顆,所以講到這個我就很有感覺,齒落,一顆一顆掉,牙周病。『體則骨露皮連』,就是老了,身體骨形都露出來,老態龍鍾;『筋如索』,好像繩索一樣;『背如弓』,彎腰駝背,站不直了,好像弓箭一樣。『種種不堪回首』。『視又昏,聽又重』,眼睛沒有像年輕的時候。像我現在就老花眼,這就是「視又昏」。「聽又重」,重聽。重聽,一般八十歲以上都會重聽。像善果林劉林長,他今年八十五了。江逸子老師八十七了,這次我到福州去看他,講話要靠他耳朵了。徐林長,講話也要靠他耳朵,很大聲跟他講,不然聽不到。我勸他說,要裝個助聽器。他說助聽器,那些車聲、雜聲統統聽到那些聲音,他就乾脆不要裝了。所以老人,就是牙齒掉,彎腰駝背,眼睛就老花眼,重聽。

  『時時坐起須人』,時時刻刻坐著、起來需要人照顧,需要人幫助。老而不衰的很少,那是很有福報的,老而不衰。我們同修當中韓西友,韓西友最近都沒看到,今年一百零二歲了,他自己還能坐公車。他每次來參加法會,我說誰跟你來?自己來。他自己坐公車來,也不會迷路,還耳聰目明,也不重聽,這是很少很少。所以一般都是需要人照顧。像以前新加坡許哲,她是一百十幾歲過世的,她一百歲的時候,她還都在照顧八十幾歲的。她一百歲照顧八十幾歲的,她有修無畏布施,健康長壽。人老要健康,那才好;如果人老不健康,要人幫助,也是很苦,但也沒辦法。所以時時必須有人去幫助他。

  『故見之者』,「見之」就是看到老人,『但當生敬心』,對他生恭敬心,尊敬的心。『不當生厭心』,不要去生厭棄他的心。『若其厭而不敬』,如果你討厭老人,看到老人你就討厭,那很快就輪到你了,你也會老。『若其敬而不厭,老亦不復到汝矣』。這個意思就是說,你討厭老人,到你老的時候,你也會被人家討厭,那因果報應;如果你不討厭老人,你老了,人家也不會討厭你。你照顧老人,以後你老了,會有人照顧你,所以這個都是因果。下面講:

  【傷哉貧也。人皆美衣豐食。而彼獨飢寒。人皆適意快心。而彼獨困苦。雖貧乏之由。亦所自致。然使力可濟而不濟。不將使後人復憐後人耶。】

  這段是講,『傷哉貧也!人皆美衣豐食,而彼獨飢寒』。老人也很可憐,現在孤獨老人也滿多的,孤獨老人有時候人死了,人家都不知道。在報紙上常常看到,死了好幾天,人家才發現的,孤獨老人。老人如果他身體還可以,他自己還可以照顧;如果自己身體不行,就必須要有人照顧。現在在台灣地區、在香港、在新加坡,很多老人都請外勞來照顧,必須要有人照顧。所以『然使力可濟而不濟,不將使後人復憐後人耶』,就是你有力量可以救濟、接濟這些老人,你不去接濟,「不將使後人復憐後人耶」,你不幫助人,以後的人也不會幫助你,這個因果循環。

  【周其乏困。憐之於目前。勸其布施。憐之於身後。】

  周濟他的『乏困』,他的貧乏困難,『憐之於目前』,憐憫他的目前。『勸其布施,憐之於身後』,「布施」,幫助這個老人。所以現在政府也有發敬老金,之前台北市柯市長的時候好像取消了,現在蔣市長又恢復了。當時說有一些老人很有錢,用不到。這個政策實在有必要檢討檢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很富有。你去找那些大企業家,他們是很有錢,當然他用不到這些錢。敬老金,這個也是給社會一個表法。那些有錢人他用不到,他可以去布施。主要是表我們對老人一個敬意,政府對你一個敬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敬老金是表法,表敬意,也不見得說他必定要用到那個錢。表示政府對老人的一個尊敬,一個福利,讓社會大眾、讓年輕的一代知道要去敬老,是表這個意思。所以實在講,那些錯誤的政策花掉的錢,那比這個不曉得多多少了?給老人,它能多少錢?所以這個要會算。這個也就是沒有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因素,所以他不懂,他只知道算那個錢,他不知道敬老的意思是幹什麼的。他只是在乎那個錢,他不在乎那個意義。所以我們不是計較那些錢,這個是孔子講,「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人家是愛那隻羊,我是愛他的禮。你送那隻羊,他未必說是喜歡那隻羊,但是這是個禮。敬老也是個禮,禮敬。所以敬老,社會上做的這些事情也不能廢,這是教育下一代,這是教學。

  【下附徵事(二則)】

  下面有兩個公案:

  徵事【牛殺三人】

  這出自於《法句喻經》,出自於佛經。

  【佛世有賈客。名弗迦沙。因入羅閱城。於城門內。被一雌牛觝殺。牛主怖懼。速賣其牛。買者牽牛飲水。牛從後復觝殺之。其家怒而殺牛。遂賣其肉。有一農人。買其頭去。偶息樹下。以頭掛在樹上。須臾繩斷頭落。亦被其角刺殺。時瓶沙王。以事問佛。佛言。往昔有賈客三人。借居老母房舍。應與其值。而三人以老母孤獨無能。伺其出外潛去。母尋追之。三人罵曰。我前已與。云何復索。老母無可如何。但咒恨徹骨。願我後來相值。定當殺之。爾時老母者。今雌牛是也。三賈客者。弗迦沙等三人是也。】

  這出自《法句喻經》,出自佛經的。『佛世有賈客』,「賈」,商賈,就是商人,做買賣的,名字叫『弗迦沙』。『因入羅閱城』,古印度的一個城,「羅閱城」。『於城門內,被一雌牛觝殺』,「雌牛」是母牛,「觝殺」就是被牠的牛角觝觸,被牠殺死了。『牛主』,這個牛的主人,他就很恐怖、很畏懼,趕快把這個牛賣掉,『速賣其牛』。『買者牽牛飲水』,買這頭牛的人,牽這頭牛去喝水。這頭牛又從他背後,又給他『觸殺之』。『其家怒而殺牛』,買牛的人被牛觝觸死了,他家人就很生氣,把這個牛給殺了,殺了就賣牠的牛肉。『有一農人』,有一個農民,『買其頭去』,買這個牛頭。買牛頭,回家在半路,『偶息樹下』,在樹下休息,就把牛頭掛在樹上,暫時先掛著,他坐在樹下休息一下。『須臾繩斷頭落』,「須臾」就是沒有多久,掛在樹上牛頭的繩子斷掉了,牛頭就掉下來,剛好被牛角刺殺了。這三個人都被牛殺了。

  『時瓶沙王以事問佛』,當時一個國王叫「瓶沙王」,聽到這個事情,就去請問釋迦牟尼佛,這是什麼因果,這個牛怎麼去殺這三個人?『佛言』,佛就回答了。『往昔有賈客三人』,「往昔」,過去生,過去生有做買賣的三個人。我們現在講商人,商賈。他們到外地經商做買賣,『借居老母房舍』,就去借住一個老太太她的房子來住。『應與其值』,就是要給她租金,應該給她多少租金。『而三人以老母孤獨無能』,他們看到這個老太太,也沒有什麼能力,一個老婦人,沒有什麼能力。他們就不給房租,他們就跑了。『伺其出外潛去』,等到這個老母外出,他們三個人就跑了,不給錢,不給房租。『母尋追之,三人罵曰』,這個老母看到三個客人沒給房租就跑了,就追!追到了,「三人罵曰」:『我前已與』。這三個人就賴帳說,我已經錢給你了,怎麼還要來向我要?『云何復索』,為什麼還要再向我要?『老母無可如何』,也打不過他們,對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但咒恨徹骨』,就是非常怨恨。發誓,『願我後來相值,定當殺之』,發惡願說,以後如果遇到,必定要把你們給殺了。『爾時老母者,今雌牛是也。』他說那個老母就是這一生投胎做雌牛,做母牛。『三賈客者,弗迦沙等三人是也。』被牛殺死的,這是弗迦沙,就是過去世的那三個賈客。住房不給錢這個公案,佛說出這個因果。

  下面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講:

  按【此乃老而貧者也。既欺其老。復欺其貧。弗迦沙等三人之謂矣。因緣會遇時。不償復何待。】

  按照這個公案,就是這個老母老了又貧窮,這三個做生意的人欺負老人,也欺負她的貧窮,住她的房子不給錢。這三個人也是造惡業,『因緣會遇』,你沒有償還,那要待何時?因緣果報遇到了,那就還債。

  下面一個公案:

  徵事【鬼能止焚(其親面述)】

  這個是鬼能夠停止火災,『焚』就是火災。『其親面述』,就是周安士居士的親戚當面跟他講的,這不是古時候的公案,也不是聽說的,是他的親戚當面跟他講。

  【杭州袁午葵。諱滋。生平好施予。適三藩亂。浙中被擄之婦甚眾。袁曾傾囊贖之。又多刻經驗良方。及格言因果勸世。康熙五年。袁有婢烹茶。藏熱炭於木桶。火性未熄。而桶在樓上床旁。人跡罕至。袁雖有女臥病在間壁。莫之知也。時病女忽見亡老嫗。白晝現形。以指甲刺其面。大恐。厲聲疾呼。於是家人爭赴。乃見桶已成灰。床亦半焦。即刻有燎原之勢。因並力救之而熄。蓋亡嫗之初來也。已六旬矣。袁以彼無子。慰留之。居數年。其夫亦來就養。袁又畜之。夫婦甚感其恩。其歿也。皆及八旬。識者皆謂現形以報德云。】

  這是周安士他親戚給他當面講的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是發生在杭州。『袁午葵,諱滋,生平好施予』,他喜歡布施。『適三藩亂』,當時有三藩作亂。『浙中被擄之婦甚眾』,「浙」是浙江,浙江省婦人被抓的就很多。『袁曾傾囊贖之』,袁午葵他是善心人士,他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贖這些被抓的婦人,用錢把她贖回來,他做這個好事。『又多刻經驗良方』,就是我們民間的祕方,有好的藥方,他都喜歡刻印送給人,跟大眾結緣。『及格言因果勸世』,就是因果報應這些格言,來勸化世人。『康熙五年,袁有婢烹茶』,他有一個婢女煮茶。『藏熱炭於木桶』,熱炭放在木桶,以為沒有火了,炭灰看起來好像沒有火了,但是它還是有火的,『火性未熄』。『而桶在樓上床旁,人跡罕至』,木桶又在樓上,臥床的旁邊,平常人都很少到那個地方。『袁雖有女臥病在間壁』,有一個女兒因有病,她住在隔壁那一間。『莫之知也』,也不知道,不知道那個木桶還有火。

  『時病女忽見亡老嫗』,「嫗」就是老母,已經過世的一個老母。『白晝現形』,白天就出現了。『以指甲刺其面』,用指甲刺她的臉。『大恐,厲聲疾呼』,看到這個死了的老母,用指甲來刺她的臉,她就大驚,厲聲尖叫,「疾呼」。『於是家人爭赴』,家裡的人聽到他女兒在那邊尖叫、大叫,大家就跑上去。跑上去,『乃見桶已成灰』,看到那個木桶已經燒成灰了,床也被燒得『半焦』,『即刻有燎原之勢』,這個很危急。『因並力救之而熄』,大家看到,這個時候趕快去救火,火被熄滅了。『蓋亡嫗之初來也,已六旬矣』,「亡嫗」,就是一個老婦人已經死了,她來到他家已經六十歲了。『袁以彼無子,慰留之』,袁先生看到這個老婦人她沒有兒女,又年紀大了,就跟她講,妳就留在我家,妳也沒有兒女,無依無靠,就慰留。『居數年,其夫亦來就養。』她住了幾年,她的丈夫也跟著來了。『袁又畜之』,又把他留下來。『夫婦甚感其恩』,兩個老夫妻很感恩袁先生。『其歿也,皆及八旬』,他們死的時候,都到八十幾歲了。『識者皆謂現形以報德云』,認識他的人大家都說,這個鬼她白天為什麼現身?就是救他們家不發生火災。如果那個鬼沒有現身,他女兒沒有尖叫,他們家都被燒光了。所以這個鬼來報他的恩德,這是照顧孤寡的老人,他的一個好的果報。

  按【此亦老而貧者也。既惜其老。復慰其貧。使彼夫婦皆得其所。陰功不已大乎。】

  按照這個公案,『老而貧』,老又貧窮。『既惜其老,復慰其貧』,照顧老人,也撫慰他的貧窮,這是經濟上的幫助,『使彼夫婦皆得其所,陰功不已大乎』,這個陰功就很大了!所以他有這個善報。

  「敬老憐貧」,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這個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好,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