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集)  2010/10/8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檔名:WD19-023-0009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堂課講到《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第一大段的戒殺,在《陰騭文》這句經文就是「或持齋而戒殺」。我們在這段《陰騭文》,周安士居士在《安士全書》在這段經文,給我們註解引用了九個公案,給我們發明為什麼要持齋戒殺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我們一看到周安士居士他的發表說明,讓我們很深刻的感受到持齋戒殺是一定要的,必須要這麼做的、這麼修的。昨天晚上也跟大家報告了,《陰騭文》裡面講的持齋特別指的是吃素,就是吃長素,它這個意義偏重在這上面,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齋素。齋有清淨的意思。植物素菜與動物腥肉這個食物比起來,植物清淨,動物的肉食是不清淨,而且都有蟲的。這是我們在經上,佛給我們講很多,動物胎生的、卵生的,這些動物身上都聚集了很多蟲。現代醫學界稱為細菌,說肉類細菌很多,吃多了對人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就是對身體健康很不利,吃多了身體就很多毛病。

  上午也跟大家提到,台灣周泳衫老師講的健康與飲食的光碟,現在這個光碟流通的也很普遍,也受到很多一般社會大眾他們樂意來接受。因為這個光碟所講的內容,純粹從飲食,現在科學數據的調查來說明,素食對我們地球的環保,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幫助,都有科學數據來做證明。所以沒有學佛的人,或者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都不會排斥,也樂意來接受。這個也值得大力去推廣,健康與飲食這個光碟,大家多多介紹給自己親友來看。首先我們自己先看,再給認識的親友來介紹。這是講持齋。

  周安士居士給我們分析殺生跟吃肉的關係,這個地球上每天殺生的數量,我們沒有仔細去統計不知道,如果仔細去統計,真的,《安士全書》裡面講的,真的一點都不誇張。特別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殺生的數量,現在殺生的工具都很方便,比過去方便太多了,現在都電動的,這些機械化,有一些都不需要人工的,一殺就可以殺幾千條、幾萬條這些動物。比較過去古時候殺生的數量,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有超過,絕對不會比以前少,只有比以前多,而且是愈來愈多。仔細想想,造的這個殺業實在是太大了,造了這個業會引起天災人禍。古大德給我們講,「欲知事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有戰爭,我們去聽一聽屠宰場這些動物被屠宰發出來的慘叫聲,我們就知道世間刀兵劫怎麼來的。就是造這個殺業,冤冤相報,互相報復,每一次的報復,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慘重。從自有歷史以來我們可以去觀察,我們不要講太遠的事,就我們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嚴重很多。

  現在如果這個世界上發生戰爭,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大家心裡都有數,這個戰爭不爆發則已,如果一旦爆發,這個地球上受毀壞的程度一定是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曉得嚴重多少倍!現在大家都知道,很多國家都有核子武器,聽說光美國它核武的數量就足以毀滅地球兩百次,何況還有很多國家有這些核武!這個問題實在不是開玩笑的。做了這麼多的毀滅性武器,沒有一個國家願意銷毀,既然它做了它要保留著,它要放著。保留著幹什麼?總有一天它拿出來用,用了之後,那就是毀滅性的災難。這個毀滅性的災難我們可以理解,根據佛經講的因果,現在的人殺生比過去重,殺的數量比過去多,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刀兵劫,當然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曉得嚴重多少倍,這個我們可以理解的。

  我們上一堂課跟大家學習到經上佛給我們講的,「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來生來世這一天的刀兵劫跟我們就沒有分,比如說你今天持一天齋戒,不殺生吃素,今天這一天所殺生的殺業跟你就沒有關係。這就是經上常講的共業當中有別業。佛勸我們,我們已經覺悟的人要斷除殺生,要持齋,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前面我們跟大家學習了七個公案,上午講到第七個公案。這第七個公案是明朝末年,三昧禪師去度他的一個同學,他一個同學在江西鱘魚嘴這個河當龍王,就是河神。這個公案跟漢朝安世高法師他度他的同學是同樣的,只是這個朝代不一樣。安世高他的同學,也是前生跟他都是出家,修行都很好。但是一念之差墮到龍王去,當水神,福報很大,凡是經過他那條河,船隻都必須給他祭拜,祭拜都要殺生,殺生的命債都算在神的身上。這個神過去生持戒修福,福報享盡了,這一生造殺業太重了,福報享盡,惡報就現前,就要墮入地獄。所以三昧法師經過鱘魚嘴這條河,他前生的同學也是託夢給廟祝,去請他前生的同學來給他超度,給他授戒,交代以後凡是到廟裡來祭拜都不可以用葷腥,就是不可以殺生來祭拜。他經過,廟祝果然找到三昧法師,三昧法師到廟裡面給他傳授三皈五戒,給他超度。從那時候開始,那條河就很平靜了。不然以前要經過那條河的商船,如果不去給牠祭拜,沒有風的時候,那個水浪都會有三尺高,無風三尺浪,那個地方有這麼一首歌謠,船都會翻掉。三昧法師給他這位同學授戒之後,他皈依受戒了,斷惡修善了,從那個時候開始,這條河都很平靜,以後往來的商船都不需要再去拜了,都沒事了。早上我們學習到這個公案。

  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再做一個評論,他提到東嶽大帝,東嶽泰山在山東,在中國五嶽東嶽在泰山。東嶽大帝在唐朝時候,還沒有遇到元圭禪師之前,也是接受人家殺生祭拜。後來他去求元圭禪師給他皈依授戒,後來他就斷血食,不讓人家用殺生去拜他,就是吃素了。文昌帝君跟關聖帝君,文昌帝君,我們看《陰騭文》,都勸大家要「持齋戒殺」。關聖帝君皈依中國天台宗開山祖師智者大師,他發願在寺院做護法。所以我們現在寺院念伽藍聖眾,就是關公做代表,他也皈依了。關公被暗殺死了,怨氣不散,冤魂一直飄盪,從三國時代飄盪到智者大師隋朝的時代。智者大師在定中看到了,給他說法,關公他心很不平,他說我是被暗殺死的,不是這樣兩個在決鬥被殺死的,他心很不服。智者大師就給他開示,他說你被殺死了,你心不服、不平,那你一生殺多少人?那些人怎麼辦?那不更不平嗎?所以關公聽到智者大師給他開示,他才放下。放下之後他就皈依佛門,發願在中國寺院當護法神。所以,漢傳佛教,從智者大師以後都有供伽藍,就是關公,一個韋馱、一個伽藍。他皈依之後當然也是戒殺吃素!

  所以周安士居士就跟我們講,他說文昌帝君跟關聖帝君都已經皈依佛門,哪有再教人家去殺生吃肉的道理?哪有再教人家去殺生來祭拜他們?絕對沒有這個道理。現在還是民間有一些人不知道,殺生拜帝君,這是錯誤的,因為他沒有學習《陰騭文》,沒有學習關聖帝君的勸世文,所以他們不知道。一般民間拜拜都會以自己習氣,以為那些神明也跟自己一樣,自己很喜歡吃肉,他自己也想像這些神明也跟我們一樣都很喜歡吃肉。就連對佛菩薩也不例外。在我們家鄉,在台北縣汐止,有一個觀音廟,以前住在村上的人有什麼喜事,魚、肉都拿去拜,拜觀音菩薩。後來我母親的一個朋友在那裡出家,一個女眾,一個老比丘尼在那裡出家。老比丘尼去出家之後,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人再拿魚肉上去拜。以前沒有出家人在那裡,那些村民也不知道,以為觀音菩薩也是喜歡吃魚、吃肉的,所以生小孩、過生日都殺生去祭拜。

  我們下面還有兩個公案給它講完。這是第八個公案,「破齋酬業」,這是《現果隨錄》這本書裡面的一個公案。「崑山魏應之,子韶族子也。崇禎庚辰春,與子韶同寢,忽夢中狂哭念佛。子韶驚問,乃曰:夢至陰府,見曹官抱生死簿至,吾命在縊死簿,下注云:三年後某日當自縊書寮。余問何罪,曰:定業難逃。問何法可免,曰:莫如長齋念佛,精進修行,庶或可免。遂語子韶曰:侄從此一意修行矣。遂持長齋,曉夕念佛,精進者八閱月。」我們先講這一段,這一大段就是講破齋酬業,他破了吃齋,就是吃肉,酬償過去生的業報。崑山在江蘇省,中國江蘇省崑山,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叫魏應之,姓魏名叫應之。這個人是子韶族子也,是子韶這個人他們同一族的一個兒子,他們族人的兒子,他們這個宗族裡面的一個兒子。崇禎庚辰春,崇禎就是明朝末年的時候,庚辰年春天,這個魏應之與子韶同寢,在這一年的春天,魏應之有一天晚上跟子韶一同睡在一個房間。忽夢中狂哭念佛,魏應之睡到半夜,忽然在睡夢當中狂哭,哭聲哭得很厲害,在狂哭的當中念佛,狂哭念佛,一面哭一面念佛。

  子韶驚問,子韶就被他吵醒了,感到很驚訝,怎麼哭得那麼厲害,一面哭一面念佛?問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怎麼睡到三更半夜哭得那麼厲害?乃曰,他就給子韶講了,說夢至陰府,見曹官抱生死簿至,他說剛才睡過去了,作夢夢到自己到了陰間地府,看到陰間的曹官,曹就是古代做官的名稱,曹官抱生死簿,看到曹官他拿了一本生死簿到他面前,曹官就翻生死簿給魏應之先生看,翻他的名字。魏應之看到生死簿,他的名字是在縊死簿裡面,縊死就是上吊,他這一生這個死是上吊死的。在名字下面又有註明,下注云三年後某日,他就是再經過三年以後某一天當自縊書寮。自縊就是自己自殺,自殺上吊,他自殺上吊的地點就是在他自己讀書的書房,書寮就是他自己讀書的書房。魏應之看到曹官拿生死簿給他看,看到這個當然他心裡就很難過了,他就問曹官,余問何罪,他說我過去生到底是造了什麼罪業,為什麼這一生會自殺上吊而死?到底是什麼罪?曰定業難逃,曹官也沒有跟他講什麼原因,只是給他講一個定業難逃。定業是過去生造的,業因過去生造的,過去生造的因,這一生受的果。過去生造的因已經確定了,這一生也一定要去受這個果報,所以說定業難逃。

  當然不知道這個事情,他也就沒有辦法去問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知道這個事情,當然人之常情,他就問,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這個果報?所以他進一步問曹官,問陰間這個官員,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這個果報?曹官就給他講,曰莫如長齋念佛,精進修行,庶或可免,他說如果要避免這個果報,最好的方法就是長齋,就吃長素,不要再吃肉,不要再殺生吃肉,吃長素;然後念佛求佛力加持,這樣精進來修行,或許你這個果報可以避免,庶或可免。長齋就是你要吃長期的,意思就是說你要終身吃素念佛,不是吃個幾天就可以,要長時間的來吃素念佛,精進修行,或許你的業報能夠轉。這就是根據《了凡四訓》講的改造命運。遂語子韶曰,魏應之講到這裡,就跟他這親戚講了,子韶是他的親戚,他們同一個宗族的。就給他講了,他說侄,子韶是他叔父、伯父這一輩的,他是輩分比較晚,所以他自稱侄,侄子的侄。說侄從此一意修行矣,他說晚輩侄子從現在開始一心一意就是要修行了。遂持長齋,曉夕念佛,他從第二天開始就吃素。曉夕,曉是早上,夕是晚上,早晚持齋念佛很精進,都不間斷。精進者八閱月,就是這樣精進吃齋念佛修行修了八個月。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後文社友皆咻曰:此夢耳,何為所惑。由是漸開齋戒,癸酉春,無故扃書房門縊死。屈指舊夢,適滿三年。」他持齋念佛精進了八個月,八個月以後遇到了他們文社,文社就是古時候讀書人他們結的社,就是像我們現在講一個社團、一個團體,像現在大學裡面也都有社團,這些讀書人約個時間大家在那裡聚會。這一次他跟這些朋友聚會,跟這些朋友在文社聚會,大家都聽到魏應之這個人現在長齋念佛,就問他什麼緣故?他就把他作的夢跟這些朋友講。這些朋友都不信因果,都笑話他,這些社友大家皆咻曰,咻就是取笑他。笑話他就對他講,此夢耳,何為所惑,他說你作這個是夢,夢不是真的,你為什麼要被這個夢所迷惑?就給他講沒有這回事,你不要相信你作的那個夢。這些社友真是他的冤親債主,是惡友不是善友。善友會鼓勵他,你要繼續堅持下去,持齋念佛;遇到這些惡友,就勸他不要持齋念佛,去喝酒吃肉,去殺生。所以被這些朋友又拉回去了,過了八個月,他這個事情也比較淡忘了,由是漸開齋戒,由於遇到這個惡緣他又漸漸的開始吃肉,又殺生吃肉。

  到了癸酉春,從庚辰到癸酉,就是他作了這個夢,也是到了春天,癸酉這個春天。無故扃書房門縊死,無故就是無緣無故的,扃就是他的書房裡面反鎖,我們現在這個門裡面反鎖,外面的人他有鑰匙他也打不開,就裡面反鎖,裡面反鎖,他自己無緣無故就在他的書房自己去上吊吊死了。子韶聽到這個訊息,根據三年前跟他睡同一個房間,他跟他講的這個夢,屈指,用手指頭屈指算一算,剛好滿三年。屈指舊夢,算他作夢那天跟他講的,然後到他自殺上吊死的那天,算一算適滿三年,剛好三年。這公案是在《現果隨錄》,就是現世的果報隨時聽到把它記錄下來,這個書叫《現果隨錄》,這是在發生在明朝末年崇禎年間,庚辰到癸酉這個時間發生的事情。

  下面是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來做一個分析評論。「(按)口腹之士,必以孔子不持齋為口實,獨不思孔子齋必變食,則飲酒食肉,當時未嘗不戒也。必齋戒而後交神明,則食肉為昏濁之法可知。今人事事不如孔子,獨將不持長齋學孔子,豈其以是為入聖之門耶。」這是講讀儒家的書,讀儒書的讀書人,貪口腹之士,口腹就是喜歡吃肉,習氣很重喜歡吃肉,這叫口腹之士。像我就是口腹之士,喜歡吃肉,如果不出家恐怕現在還在吃肉,那也可能沒命了,可能早就沒命了,殺生吃肉業太重。以前讀書人都有一個藉口,如果遇到人家勸他吃素,他說孔子也沒有吃素,他還不是做聖人?拿這個理由來拒絕吃長齋,這是以孔子不持齋為口實。獨不思孔子齋必變食,孔子他並不是不持齋戒,孔子也有持齋,他持齋的時候,他的飲食就有變化,就有調整了,不是我們看到他全部都是吃肉的。所以則飲酒食肉,當時未嘗不戒也。

  在《論語》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子之所慎,齋、戰、疾」,孔老夫子有三樁事情最謹慎的,一個就是持齋戒,第二個戰爭,第三身體的疾病,對這三樁事情他非常謹慎,怎麼說孔子他沒有持齋戒?比如說他要祭祀那個時候要持齋戒。只是沒有像佛門弟子全部都是長齋,他有個階段性的持齋,就是不吃肉。在台灣民間,包括現在福建,福州閩南這一帶,道教都有做醮,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六十年一次。二OO八年年底,我們台灣江老師,江逸子江老師,畫《地獄變相圖》江老師,他是福州人,從小到台灣去,他回到家鄉。他小時候,六十年前,在福州他們故鄉看過做醮一次,現在六十年後,他現在已經七十幾歲了,又遇到,一直邀請我去參加。我說現在做百七不能去。我小時候在台灣,大概讀小學的時候也看過,那時候這個地區要做醮,六十年很大的,範圍很大的,幾乎家家戶戶三天都要吃素,三天要吃素,這道教,三天之後又開葷,又大開殺戒又吃肉了。但是有三天他要齋戒的,完全吃素。這是儒家、道家他們都有齋戒一個期間,齋戒期間就是不准喝酒,不准吃肉。所以飲酒食肉未嘗沒有戒。

  必齋戒而後交神明,你要祭祀,古時候祭祀非常嚴謹的,你必須持齋戒,你去祭才會有感應,跟神明才能交流、交通。為什麼?大家可以試看看,你來持齋戒持個一天、兩天,你的精神、頭腦會比較清醒;如果天天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肉又吃了一肚子,臭氣薰天的,你的頭腦不清醒。所以則食肉為昏濁之法可知,吃肉喝酒會讓人昏沉,身體濁惡,這個我們也可以知道的。今人事事不如孔子,獨將不持長齋學孔子,現在的人事事都不如孔子,在德行方面都不如孔子,獨獨說孔子沒有吃長素,他也不用吃長素,他是學儒家的,他不要吃長素。你能夠跟孔子相比嗎?你的德行、學問能夠跟孔子一樣嗎?豈其以是為入聖之門,豈是可以做為入聖之門的一個做法、一個態度嗎?意思就是這樣。

  我們再看第九個公案,「賣齋立斃」,這個公案也是出在《現果隨錄》。「麻城王某」,麻城是一個地區的地名,一個姓王的。「長齋三年,忽染惡瘡,心生退悔,其友慰之曰:公持齋人,佛天必佑。王曰:持齋三載,招此惡報,有何益乎?」我們先講這段,這段是「賣齋立斃」,他這個齋拿去賣,命就沒有了。麻城這個地方有個姓王的他吃長齋,吃長素,已經吃了三年,三年後突然去染上一個惡瘡。惡瘡我們現在的醫學名詞叫做惡性腫瘤,惡瘡,古代叫瘡,現代的醫學名詞叫腫瘤,惡性腫瘤,惡瘡。吃齋吃了三年去長了一個惡性腫瘤,他心裡就退悔,他就退心,很懊悔,怎麼吃了三年的素還得這個病?其友慰之曰,他有一個朋友聽到這消息就來給他安慰,他說公持齋人,他說你是一個持長齋的人,必定會得到佛菩薩、天神的保佑,佛天必佑,必定得到佛菩薩、天龍善神的保佑。王曰,王先生就講了,持齋三載,招此惡報,有何益乎?他說我吃長素吃了三年,還遭到這個惡報,那吃長素有什麼好處?一點好處都沒有。他不想再持齋,表明這個態度,覺得持齋沒有好處,倒不如還是繼續吃肉好。

  下面他的朋友就講了,「友曰:汝不欲此齋,可賣得吾否?王問如何賣,友曰:一分一日,三年當得銀十兩八錢。王喜,遂書券得銀,明日將開齋戒。」這一段就是他的朋友聽到他這麼說,他不想再持齋了,吃了三年的素食,長了一個惡性腫瘤,他都不想再持齋了。他的朋友說,那你現在就不想再繼續持齋,那你持三年的齋,這個功德是不是可以賣給我?賣齋。王問如何賣,王先生說怎麼賣?我吃這個齋怎麼賣?他這個朋友就跟他講,一分一日,你吃一天的素我給你一分錢,你吃三年這樣算下來,你可以賣銀子十兩八錢,你吃三年的素可以賣錢,賣給他,算一算十兩八錢。王先生聽到很歡喜,齋沒有什麼好處,現在又可以賣錢,這個也很好,他很歡喜。遂書券得銀,書券就是寫個賣齋的,好像買賣的契約書寫好了,他的朋友十兩八錢就給他了,他吃齋三年的功德就給他這個朋友了。明日將開齋戒,明天開始繼續吃肉了,不再吃素了。

  「夜夢二鬼罵曰:十個月前,汝祿已盡,以持齋故,延至今日,今命算反透矣。立欲攝去,王請緩一夕,當退銀,誓復長齋。明日,呼其友索券,友曰:昨持歸,即於佛前焚化矣。王悔恨,立死。」他賣齋那天晚上就夢到兩個鬼來罵他,罵王先生,罵他說十個月前汝祿已盡。我們中國俗話講祿盡人亡,你這個人,這個階段,在這一生你的福祿盡,你壽命就到了,就是你這個福祿已經沒有了,這個階段已經用完了,沒有了,就要死了。所以在維持我們生命的就是那個福報、那個業力。那個吃什麼健康飲食、怎麼補,那是一個增上緣,如果他沒有命了,你拿仙丹給他吃也活不了。這個世間一般人沒有學佛他不懂。他祿已盡,盡意思就是十個月前你就該死了,你就應該要死了。以持齋故,因為你吃了三年的長齋,所以你壽命才延到今天,你多活了十個月,你現在三年的齋賣掉了,算盤,那兩個鬼拿了算盤,以前沒有計算機,以前是用算盤。我在台南,十幾年前在台南看到一間城隍廟,城隍廟吊個算盤那麼大,吊在牆壁。那個算盤就是算什麼?功過加減乘除,善業惡業天天在計算加減乘除的。古時候沒有計算機,現在可能都不用算盤了,現在電子計算機算得就更快了,一按就出來了。

  這個鬼就跟他算帳,說你十個月前祿已盡,你這吃三年齋又賣掉了,你錢又拿走,現在給你算一算你反而透支,已經透支了,再給你活十個月已經超過了,超過透支了,現在馬上要把他抓走了,立欲攝去,就馬上要抓走了。王某夢到這兩個鬼這麼凶要把他抓走,一直哀求,請他說你再給我緩一個晚上,明天我這個銀子退還,繼續持齋,繼續吃長齋。到第二天趕快去找他的朋友,要找他昨天的合約書,那個契約,錢要退給他。但是他的朋友說,昨天回到家裡我就在佛前迴向焚化掉了。這個王某一聽到這就很懊悔、很怨恨,立刻就死了,立死。這叫賣齋立斃,把他三年齋賣掉了,命就馬上結束了,這是一個公案。這兩個公案非常的離奇,很離奇的公案。

  下面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再給我們做一個分析評論。「(按)欲買者固奇,竟賣者亦奇,賣去而即來算帳者尤奇。觀此,可見誦經禮懺者,既出錢財,無不得福矣。」按照這個公案周安士居士給我們做一個分析評論,說要買齋這個人也很稀奇,這個好像以前沒聽說過的,還有人要去買人家吃齋的。竟賣者亦奇,那也有人願意賣吃齋的,也有人願意買,也有人願意賣,這更奇怪。賣去而即來算帳者尤奇,他說賣掉,那個鬼馬上來跟他算帳,這就更奇怪、更稀奇,很神奇,賣掉馬上那鬼就來了,馬上要把他抓走,這個更奇。這個公案都是真的!所以周安士給我們講,可見誦經禮懺者,既出錢財,無不得福,所以你請人家誦經禮懺,你有出錢請法師給你誦經迴向,多少都有福報,就值福報多少,總是有福報。所以這個大家不要怕,到寺院誦經禮懺,出些錢會得福的,縱然迷信他也得福。

  為什麼?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地藏經》的時候就說明,因為佛法它的本質它不迷,它本質是教人覺悟的,是破迷的,它的本質不迷。你迷信這個不迷的,到最後你就會覺悟了,你從迷轉到覺悟。剛開始不懂,不明白,糊裡糊塗的信,這時候是迷信。但是你信到這個佛法它本質是教你覺悟,它的本質是覺,它不迷的,所以你從迷到最後會覺悟。所以迷信來也不怕,他只要肯來,只怕他不來,不來我們就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要他肯來,迷信也沒關係,你慢慢給他引導,讓他慢慢覺悟。我們每個人學佛過程都是由迷而覺,這是一個過程,那有什麼關係?只要你願意來。他不來,我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迷信也不怕。有些人他真的是迷信,到寺廟裡去誦經,但是他也乖乖在那邊拜、在那邊念,縱然在那邊胡思亂想他也有好處,也有種善根,的確是這樣。你比較一下,如果他這個時候去喝酒吃肉,你想哪個比較強?到寺廟裡面他起碼不能喝酒吃肉,不敢那麼囂張。那大家想想,有沒有功德?所以你晚上來聽經功德都很大,這不是說我來講,你們來聽,功德很大,不是這個意思。哪一個法師來,你們來都有功德,我只是舉出個例子。

  不相信,這是古時候,你說那古代的,現代?我們是現代人,我現在給你講一個現代的。這是我親身經驗的,劉子雲居士他是我們圖書館老朋友,他媽媽二十年前都到圖書館去。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我們華藏的同修,有一個女眾叫賴淑嫻,我講劉子雲就知道是哪一個人,這不是我編故事的,他可以作證。你說古時候你沒有看到,現在人都看到了。她四十幾歲就往生,她得的乳腺癌,我們一般簡單講叫乳癌,病了很多年。禮拜天我們華藏圖書館念佛共修她都會來參加,但是她學得比較雜,有時候她喜歡跑道場,學得比較雜、比較不專,所以念佛功夫也不得力。臨命終的時候就業障現前,冤親債主來給她附身。她病危的時候,徐阿純居士又帶了一批居士去她家助念,她們家好像住在中和,去助念。去助念,徐阿純居士說請我去跟她開示開示,我去的時候她也很恭敬,又頂禮,又供養紅包。

  念了三天,有一天徐阿純打電話來說,悟道法師,賴淑嫻居士現在冤親債主附身,不讓人家助念了,念佛機關掉,把助念的人統統轟走趕出去。晚上是吵得她先生不能睡覺,吵得全家雞犬不寧。後來她先生,徐阿純說你去圖書館找悟道法師,看他有沒有辦法?她先生來給我講,他說我白天還要照顧工廠,小孩子也要照顧,我太太病得這個樣子,他說晚上都不睡覺,鬧得我都不能睡覺,我快崩潰了。他說悟道法師,拜託了,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太太趕快往生。我說這個我沒辦法。他說我太太不往生,我會比她先往生,我會比她先死,受不了,快崩潰了。那個冤親債主附身鬧,全家雞犬不寧。後來我說沒辦法,我只能勸你印經,把功德迴向給她,我只懂得這個,其他我就不懂。那時候圖書館剛好要印《淨宗經論合刊》,我說剛好師父叫我印,也沒有拿錢給我,師父叫我印什麼做什麼都從來沒有拿錢給我,我說不然你就發心印這個。他說好。版權頁就印上迴向給賴淑嫻,印經功德迴向給她。她還是亂,後來徐阿純說怎麼辦?都給人家轟走,再請我去看。

  我去看的時候,跟三天前來看的不一樣,講的話也不一樣,聲音也不一樣,動作也不一樣,凶悍無比,病得都快死的人,怎麼還有力氣?我一看,這真的冤親債主,不然不可能,病得她都不能動了,她怎麼力大無窮?冤親債主。後來徐阿純說怎麼辦?我說現在她不讓人家念佛,不然你就在你家裡帶幾個同修念《地藏經》跟她迴向。我說這個我試驗過,臨終業障現前不讓人念佛,聽佛號會討厭的,業障現前,趕快念《地藏經》給她迴向。結果徐阿純她就接受我的建議,她帶同修給她誦了兩部《地藏經》,誦了兩部《地藏經》給她迴向。徐阿純又打電話來了,她說悟道法師,冤親債主走了,可以繼續助念。後來好像再助念一個星期,也是有幫助她這樣念佛往生,助念往生。

  她往生之後七七,我就叫她先生說,你這個七七,圖書館有共修,你要來念佛給你太太迴向。那個時候好像每個星期禮拜四有誦《無量壽經》,晚上好像七點半到九點多一點誦《無量壽經》,好像那天剛好是她往生做七的時間。我說這個七七,最少你七七每個星期都來誦經誦一次給你太太迴向。七七四十九天每個星期,七個星期她先生都有來,滿七之後他就沒來了。她的先生名字我一時忘記了,看劉子雲還記不記得?她先生名字我一時忘記,賴淑嫻我記得比較清楚。他就沒來了。好像過了三個多月,三、四個月的樣子,有一天早上我看報紙,看到有人被燒死在地下室的理容室,有人縱火,被燒死的其中一個人的名字,這不是賴淑嫻先生嗎?我以為這個大概是同名同姓的,我也就不在意了。我說這同名同姓的很多,可能是巧合。我報紙一看,我就丟在一邊,我以為這個應該是同名同姓的。後來經過都沒有半個小時,徐阿純又打電話來了,悟道法師,賴淑嫻她先生被燒死在地下舞廳。我說真的是他嗎?我說我剛才看了報紙,我還以為是同名同姓的,果真是他?她說是他沒錯。

  後來我就問她怎麼回事?她說他朋友開理容店、地下舞廳,他朋友請他去捧場。他開地下舞廳、理容院的老闆跟人家有結冤仇,好像跟一個開計程車的結冤仇。他剛開張的時候人家就去尋仇了,把它丟汽油,把它縱火燒了,他倒霉,他那天開張去捧場就被燒死。他太太往生才幾個月他就被燒死了。他被燒死那天,剛好是我們誦《無量壽經》那一天,那天晚上他不來誦《無量壽經》,他跑去那邊去送死。後來我就跟她講,他如果來誦經他這一劫就躲過了,他不來,他跑去那邊,那有什麼辦法?所以到道場來誦經總是對他有幫助,縱然坐在那邊渾身不對勁,但是都有好處。你去到那邊很快樂,那個很危險,不曉得什麼時候突然來個災禍。你到道場念得很難過,念得混身很不舒服,那是業障現前,沒有關係,念久了就好了,你要咬緊牙根,要忍耐,你這個業才轉得過來;如果忍不過,不能堅持,你這個業就不好轉。大家相信不相信?這是真實的公案,這個劉子雲可以做證,這不是我編的。現在很多人,連徐阿純她還在,都可以去問她。像發生這個事情,我記錄下來是不是跟這個公案一樣?我們講古代的公案,再對照現代的公案,是不是這樣?這是真的。

  昨天晚上台北市警察局黃柏霖黃警官打電話給我,他現在弄一個新道場,說要我十月三十一號回去給他主持。我說恐怕很抱歉,沒辦法。老和尚請他去找刑事案件,他當警察他可以調案件出來,歷年在台灣發生的刑事案件,有這些比較離奇的,鬼神感應的,冤鬼去報案的,這些資料他都把它調出來。因為他在裡面上班,他現在被調到木柵分局當副局長,昨天晚上給我講,他現在當副局長。他就專門也是講因果故事,但是因果故事,他講台灣歷年這些警察刑事案件,比較有鬼神感應這些公案,來勸世,這也是做好事。

  所以周安士居士給我們講,觀此,觀察這個公案,可見誦經禮懺者,既出錢財無不得福,你只要修都有得福報,只是你修的福報大小這個差別而已,總是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我說賴淑嫻她先生,他來參加誦經他就得福了,他也不會被燒死了,不來,我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我就常常講,就怕他不來,他肯來都有辦法,不來你就沒辦法,被業力牽著跑。

  下面周安士居士再給我們做個結論,「欲持長齋,當先作五種不淨觀,然後於魚肉之類,能生厭心。何者為五?一者種子不淨,謂一切肉食,皆畜生之精血所成故;二者所食不淨,謂豬羊所食,無非糟糠糞穢故;三者住處不淨,謂其沒身於大小便利之中故;四者腹中不淨,謂其腥臭體中,滿包屎尿膿血故;五者死後不淨,謂其腐爛時,與死人無異故。」這是周安士居士勸我們還沒有持長齋的,要持長齋先做五種不淨的觀想,然後你對魚肉腥羶這一類的肉食就會生起厭離心,就不會下去吃。何者為五?一者種子不淨,這一切肉食都是畜生精血和合所成的,它基本的種子就是不清淨的。二者所食不淨,動物吃的食物都不乾淨,特別豬羊、雞鴨,吃的那些食物都是污穢的。三者住處不淨,住的地方,你看豬、雞住的地方,你去聞一聞那個味道,不好聞,住的地方不乾淨,大小便溺都在裡面。四者腹中不淨,畜生的肚子裡面也都是腥臭,包滿了屎尿膿血,這體內也是不清淨、不乾淨。五死了以後,肉如果腐爛了,跟死人一樣,就很臭,臭不可聞。常常去觀想,自然對肉食就能生厭離心。這個是給我們講「或持齋而戒殺」。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戒淫殺,戒淫、戒殺,我們就講到此地。

  下面戒口過,戒口過在《陰騭文》裡面它這個文就是「常須隱惡揚善」,這是修口業。隱惡揚善就是我們念《無量壽經》常常念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就是隱惡揚善,別人有不好的事情盡量給他隱藏起來,不要去給他宣揚,不要去公眾、登報去給他宣揚。別人有一點點好處盡量去給他宣揚,這樣社會的風氣它就會改善,就愈來愈好。現在我們看到媒體報導,報紙,剛好相反的,是隱善揚惡,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好的事情報紙登得這麼大,又頭版的,有些人幹壞事要出名比較快。幹好事版面一點點,看都看不到,還幾十版以後的,沒有翻到後面都還不知道。這個社會風氣怎麼會好?當然不好。跟古人教的完全是相反,現在報章雜誌專門報人家隱私、不好的,它專門報人家那個,那就造口業,這造業。

  好,我們來看「發明」,「奸人早作夜思,不遺餘力者,惡之實。而其消沮閉藏,惟恐人知之者,惡之名。惡而不隱,勢必轉相傳播,無地自容。先哲有云:聞人有過,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而聞,口不可得而言。大哉。仁人君子之論也。彼輕薄庸流,往往喜聞人過,慣以傳述之詞,據為確實之論,甚至粉飾增添,喪人名節,其有不顯遭人禍,陰受天誅者,幾希矣。」這段發明,周安士居士給我們講,奸人早作夜思,不遺餘力者,惡之實。而其消沮閉藏,惟恐人知之者,惡之名。奸人就是做壞事的人,早上白天去做,晚上他去想,想做壞事,早作夜思,不遺餘力者,這是造惡業的一個事實。造了惡業之後,其消沮閉藏,造了惡業,幹了壞事,怕人家知道,惟恐人知之者,就怕人家知道。為什麼怕人家知道?怕惡、不好的名聲被傳播出去。惡而不隱,勢必轉相傳播,惡的事情如果不隱藏,勢必像現在新聞報紙雜誌、電視傳播出去,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個被傳播的人他就無地自容了。

  先哲有云,聞人有過,如聞父母之名,聽到有人講人家的罪過,就好像聽到別人叫自己父母的名一樣。這是古時候,古時候稱名這是大不敬,如果有人稱我們自己父母的名,這對父母是大不敬。我們做人家兒子的,有人這麼稱名,我們耳朵可以聽,嘴巴不能講,不要去講,聽就好了。大哉,仁人君子之論也,這是仁人君子他們的做法,不講人家不好的事情。講人家不好的事情,自己造口業,你何苦一天到晚去挖人家不好的事情?他造惡業,你造口的惡業,那不是很冤枉嗎?這沒有必要。他造惡業是他的事情,他造惡業他有果報,我們去宣揚他的罪惡,他造惡業,我們跟著造,造口的惡業,這是很愚痴。彼輕薄庸流,往往喜聞人過,輕薄庸流就是一般那種沒智慧的人,喜歡去打聽人家的過失,他不知道,特別去打聽。慣以傳述之詞,慣就是習慣,傳述就是聽人家講,某某人怎麼樣怎麼樣,這聽一面之詞,聽一面之詞他一聽到,就把它確定這是事實之論,就是這樣,有很多人就這樣。

  所以我常常給同修講,我們聽話不要聽一面之詞。這個人來講某某人,以前韓館長她有這個好處,人家跟她講是非的很多,去告狀的人也很多。她也不否定這些告狀的人,也不去否定他,她會跟他講,這個事情我來調查一下。這態度是正確的。你不要聽這個人來告狀,好,就這樣,這個人就是這個罪,就馬上判了。天下有這樣的法官嗎?有沒有去告狀,馬上就把那個人抓來,就根據他告的狀,就馬上把他判罪了,有沒有這樣?自古以來,古今中外大概沒有。一定怎麼樣?有一個原告,一個被告,你原告來告狀的,你要找被告的那個人來問,他告你這個狀,是不是真有這回事情?你要去調查一下,然後再去確定是不是真有其事。不要聽一面之詞,就認定就是這樣,這樣往往會冤枉人,往往就會冤枉人。自己就造了罪業,那就很冤枉了,自己造了業也很冤枉,造了業都有果報,這是口業最容易犯。

  甚至粉飾增添,不但聽一面之詞,甚至有的人他還添油加醋,原來就沒有那麼嚴重,經過他添油加醋,這個事情就更嚴重了。喪人名節,你把一個人毀掉了。其有不顯遭人禍,陰受天誅者,幾希矣!如果造這個口業,明顯就是遭人禍,他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往往造這個口業就災禍臨頭,會受到人家的傷害,就有災禍了,人家找他報復。陰受,陰間的鬼神就給他處罰了,造這個業明顯的遭到人禍,在陰間遭到鬼神的誅殺,給他處罰,他的家庭就常常不平安,或者身體常常有毛病,很多意想不到的災禍都出現了,他們的家裡兒孫都會出問題。造什麼業?口業。很快,一下子講一講,業造了,但是後面的果報是很麻煩。所以這一段給我們一個提示,非常重要。

  下面這一段,「惡之在細行者,固當隱;惡之在大節者,尤當隱。惡之在男子者,固宜隱;惡之在婦女者,尤宜隱。惡之在自身者,固不容不隱;惡之在祖先者,尤不容不隱。總是惡名愈大,則吾隱之之功愈大。其無志隱惡者,皆其無福隱惡者也。」惡之在細行,就是比較細小的惡固然應當隱惡,不要去宣揚;惡之在大節者,這個比較重大的惡,尤當要隱。惡之在男子者,固宜隱,男子有惡業,固然應該要隱惡;惡之在婦女者,尤宜隱,特別在婦女,要特別應該去隱惡。幾年前,台灣有一個雜誌,去報一個女眾的隱私,他不但不隱惡,他還拿針孔錄像機去錄像,然後做光碟去流通,全世界都知道,造那個惡業。別人造的惡業是他的事情,他自己將來會受那個果報。你去宣揚他的惡業,那他造惡業,你也跟著他造惡業,而且你造的惡業比他更嚴重,將來受報比他更悽慘,何苦來哉,何必?這很冤枉的。

  惡之在自身者,固不容不隱,自己要知道隱惡揚善;惡之在祖先者,尤不容不隱,如果祖先有什麼錯誤,也要去隱祖先的惡。祖先有什麼好,要去給他發揚光大。總是惡名愈大,則吾隱之功德愈大,如果大的惡你能夠給人家隱惡,不去給人家宣揚,你知道了,但是你不給人家宣揚,那個惡愈大,你隱惡的功德就更大。其無志隱惡者,皆其無福隱惡者也,那個都不想給人家隱惡的人,就他自己沒福報。你去隱別人的惡,不給人家宣揚,是你的德行,你的福報。不肯這麼做的人,人家有什麼過失,盡量去宣揚,唯恐天下的人不知道,這就沒福報了,造惡業了,自己將來也要受惡報。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孔子論益者之樂,必曰:樂道人之善。道之云者,即揚之謂也。善言善行,人之所難。苟有一德,人即傳播,則善者益進於善,此即與人為善之意也。是故善在聖賢,可以鼓勵風俗;善在鄉黨,可以式化頑愚。其機全在揄揚讚歎,不沒人善之心而已。」孔子論利益,益的快樂,利益的快樂,什麼最快樂?樂道人之善,喜歡去說別人他的好事。道之云者,即揚之謂也,道人之善道的意思,就是去宣揚人家的好事。善言善行,人之所難,這一個人他講的話,講善言,或者善的行為,做一點點好事,這個一般常人是比較困難。比如說路上有一個石頭,有人發心給它搬走,雖然這個善不是很大,但是也很難得了,他發心願意做這個善事。

  苟有一德,人即傳播,如果他有一點點善事,人家就給他宣揚,這樣以後喜歡做善事的人就多了。你看我做一點點善事,人家都這麼讚歎、這麼鼓勵,提起大家修善之心,得到社會大眾這麼宣揚讚歎,這個社會風氣它就改善,做善事的人就多了。善者益進於善,他會愈做愈努力。此即與人為善之意,這就是與人為善的意思。是故善在聖賢,可以鼓勵風俗,這個善在聖賢賢人來講,他可以鼓勵這個風俗,改變風俗,讓大家發心來修善。善在鄉黨,可以式化頑愚,在一個鄉村、一個地方,這個善可以教化這些比較頑固、比較愚痴的人,因為善你去宣揚,大家會去效法,所謂潛移默化。其機全在揄揚讚歎,這個關鍵都是在宣揚讚歎。不沒人善之心而已,人家善心善行我們不給人家埋沒,他有一點點好事我們要讚歎,要給他宣揚、給他鼓勵,希望他能夠堅持繼續做,那愈做愈好。

  「善字所該甚廣,當兼言行大小,遠近聞見而言;揚字所該亦廣,兼筆舌勸化,自作教他而言。」善字所涵蓋的是很廣,包括這些行為的大小,遠近聞見而言,遠的地方、近的地方,看見的來講。揚字所該亦廣,所以宣揚所賅括的、包括的也很廣。再兼以筆舌勸化,筆就是用文字,現在電腦上網來勸化社會大眾,自作教他而言。所以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我就勸開霞法師,一個女眾,她在河南讀大學念中文(古文)系的,我就勸她把印光祖師這些文言把它疏通像白話一樣,我有拿了幾本書給她翻譯,翻白話上網提供給大家。現在她做了,她給我講,也愈來愈多的人上她這個網站。這就是筆舌勸化,利用現在科技來勸化,這更為方便。這個我們大家都可以發心來做,自作教他。

  「下附徵事(三條)」,下面給我們講三個公案。「宿世口業《發覺淨心經》」。「佛在祇洹說法,有六十初發心菩薩,共到佛所,五體投地,悲淚如雨,各問宿世業緣。佛言:汝於拘留孫佛時,出家學道,道心減滅。其時有信心檀越,供養二法師,極其欽敬。汝於是時,生嫉妒心,在彼檀越所,說法師過,令彼漸生輕慢,斷其善根。以是因緣,墮於四種地獄中,若干萬歲,後得為人,五百世中,生盲無目,愚痴無智,常為人之所鄙賤。汝等將來命終後,於五百歲正法滅時,尚當生於惡國惡人之處,為下賤之人,被他誹謗,迷失本心。過是五百歲,然後滅盡一切業障,得生於阿彌陀佛國,極樂世界,時彼如來,方授汝菩提之記。」這段經文,這裡是講宿世口業造成的業障。《發覺淨心經》,這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在十幾年前,在美國聖荷西,請悟廣法師摘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又有個名稱叫做《彌勒所問經》,這個經題有幾種不同,這個經收在《大寶積經》裡面。這段經文,我們老和尚有講這個光碟,我想這邊應該都有。

  佛在祇洹說法,這是根據經文講有六十位初發心菩薩到了釋迦牟尼佛這個處所,五體投地,很悲傷的,請問佛他們宿世的業緣。佛言汝於拘留孫佛時,賢劫千佛中第一尊佛是拘留孫佛,我們現在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千佛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彌勒佛。我們現在是生在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佛)這個時期。這個事情是發生在賢劫千佛第一尊佛那個時期,當然他們那個時候造了業,投胎到第四尊佛釋迦牟尼佛這個時候又出家學道了,來請問佛,他們過去世造了什麼業障?佛就給他們講,你們在拘留孫佛那個時候出家學道,道心減滅,出家修行道心沒有了。為什麼道心會減滅?貪著名聞利養。其時有信心檀越,就是有居士供養兩位講經的法師,對這兩位法師非常的恭敬。汝於是時生嫉妒心,你們看到信眾大家去供養這兩位法師那麼恭敬,看到心裡很不舒服,生嫉妒心。嫉妒心生起來就極力要去破壞,去說這兩位法師他的壞話,所以在彼檀越所說法師過,說這個法師他們的過失,他們的罪過,造什麼惡業,怎麼怎麼不好,盡講惡話去毀謗。

  令這些檀越(這些居士)對這個兩位法師漸生輕慢,大家對這法師生不起恭敬心。說這兩位法師破戒,不持戒,造什麼什麼惡業,講了很多。這些信眾原來聽這兩位法師講經,慢慢大家就不相信這兩位法師了,大家不願意來跟他學,來聽經聞法了。斷其善根,他這個善根就斷了。以是因緣墮於四種地獄中,因為這個因緣墮在四種地獄當中。若干萬歲後得為人,根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一千八百萬歲,這個時間實在太長。後得為人,五百世當中在人間沒有眼睛,又愚痴,又沒有智慧,常常被人家輕賤,因為他造了這個惡業。佛又給他們講,你們將來命終之後,又經過五百歲,正法滅的時候,還要生於惡國惡人之處,惡國惡人就是沒有佛法的,生到那個地方,那個處所。為下賤之人,就是被人家輕視,被人家毀謗的,迷失本心,這個業障還沒消。再過是五百歲,這個業障消了,然後滅盡一切業障,這個業障才完全滅盡,才能得生於阿彌陀佛國極樂世界。那個時候生到極樂世界,時彼如來,阿彌陀佛才給你們授菩提之記。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大家要詳細知道這段經文,去聽這個光碟。

  下面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做分析評論。「(按)毀謗三寶,撥無因果,與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等,同為第一等重罪。以其斷人善根,障人慧眼也。世俗見人齋供僧尼,未有不發阻撓之言。蓋有二故:一則資性刻薄,以譏評訕笑為才幹故;一則昧於三世,不知三寶為大福田故。」毀謗三寶,撥無因果,跟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等同為第一等重罪,這叫等流罪,跟流類相等的。為什麼?毀謗三寶會斷人家善根,斷人家的善根慧命,這個比殺人家的身命那個罪過還重,障人慧眼也。所以世俗之人看到有人齋供僧尼,就是到寺院去供養出家人,僧是出家男眾,尼是出家女眾,一般沒有學佛世俗的人他沒有不發阻撓之言,都會去阻止,因為他不知道。就是勸人家不要去供養那些出家人。所以一般人,那出家人就是懶惰才去出家,不願意在社會上工作,是世間的米蟲。米蟲就是說專門在吃的,對社會也沒有貢獻,講這些壞話。很多人有這樣的一個講法,就阻止人家去供養。這個在現前社會上還是不少,他去阻擾。

  為什麼去阻擾?蓋有二故,有兩種緣故。一則資性刻薄,以譏評訕笑為才幹故,就他這個人的本性就很刻薄,他自己不願意布施供養,看到人家布施供養他心裡不歡喜,心裡很刻薄,喜歡譏笑、批評,去諷刺,嘲笑別人,為才幹,認為他很有才幹,這是第一種。一則昧於三世,不知三寶為大福田故,另外一種,他是昧於三世,他不知道三寶是眾生的大福田,你在三寶種福,這是修善是種福田,將來開花結果是最殊勝的,世間的善事不能比。他不認識,不認識那個寶,三寶那個寶他不認識,他把它看作破鐵爛銅。就好像古董一樣,你看台北故宮夏商周的破銅爛鐵,不認識的人丟在路邊他要都不要,拿去丟垃圾桶,但是那價值連城。他喜歡什麼?明清那個漂漂亮亮的,其實那個破鐵爛銅那才值錢,他不懂。他不知道在三寶種福是最殊勝的,所以他會障礙,他不知道三寶是大福田。

  下面給我們講經典上的公案,「口業餘報」,這個公案出在《雜寶藏經》這部經。「罽賓國有一羅漢,名為離越,山中坐禪。有人失牛,尋蹤而至。時值離越煮草染衣,其衣自然變作牛皮,染汁自然變作牛血,所煮草自然變作牛肉,所持缽盂,變作牛頭。牛主遂送官禁獄。在獄十二年,恆為獄監飼馬除糞。業緣將盡,離越弟子,遙見其師在罽賓獄中,即來告王。王令獄中有僧,聽出。離越聞之,鬚髮自落,踴身虛空,作十八變。王大慚謝。離越自言,我於往昔,亦曾失牛,誣謗羅漢,一日一夜,故墮三途,受苦無量。餘殃未盡,今得羅漢,猶被誣謗。」這講出一段公案,這個公案出在《雜寶藏經》,這過去世造的口業,剩餘下來的果報。在罽賓國有一個羅漢,他的名字叫離越,他已經證阿羅漢果了,是聖人不是凡夫,在山中坐禪。鄉村有一個人他的牛不見了,出去找。那個時候離越羅漢在煮草染衣,出家人衣要染,他煮草給它染成壞色衣。

  他正在煮草染衣,他的衣、他的袈裟就變成牛皮,他要染袈裟那個汁自然變作牛血,變牛的血,所煮的草變作牛肉,所持的缽變作牛頭。牛主去找他失蹤那頭牛,看到他那頭牛就是被出家人偷來殺掉,證據都在前面。所以這個牛主就把他抓去送官,官就把他抓起來判他的刑,把他關在監獄裡面關了十二年。在監獄裡面還為獄監養馬,還要除馬糞。業緣將盡,他的業報快受完。離越的弟子遙見其師在罽賓獄中,即來告王,這個羅漢的弟子看到他的師父在罽賓國的監獄當中,就來告訴罽賓王,他說他的師父是個羅漢,來報告國王。王令獄中有僧,聽出,這個國王下令,監獄當中有出家人,讓他出來。離越聞之,羅漢聽到國王已經命令釋放他出來了,他被關的時候頭髮也長,鬍鬚也長,聽到這個命令,離越羅漢他的鬚髮自落,頭髮、鬍鬚不用剃自然掉下來。

  他當時候就踴身虛空,作十八變,羅漢有神通,他就現神通。罽賓國王看到生起大慚愧,大慚謝,感謝這個羅漢來示現。離越自言,羅漢他自己就講了,講出他過去生的業因果報。他說我於往昔,亦曾失牛,他說我過去世也是一個看牛的,我家有養牛,我的牛掉了,我也是去誣衊、去毀謗一個羅漢,也去冤枉一個羅漢。所以他造了這個業,一日一夜,故墮三途,受苦無量,過去生造這個業,已經墮到三惡道,去冤枉、去誣衊毀謗一個證阿羅漢果的聖人,他受這個果報墮到三惡道去。三惡道出來,餘殃未盡,到人間來,這個災殃還沒盡,現在我到人間來,已經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了,這個業報,餘報還沒盡。所以雖然證阿羅漢果還要受這個報,還是要被人家冤枉,被抓去關十二年。所以得了羅漢猶被誣謗,還是被毀謗。這個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造這個業要慎重。

  下面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評論。「羅漢已斷後有,猶不免有餘報者,以其尚有怨對在也。然須知羅漢所受業果,與世人所受業果,固是懸絕。譬之諸天共器,食判精粗;三獸同河,渡分深淺,未可以一概論也。」阿羅漢果他已經斷了後有,證阿羅漢難免還有餘報,因為還有過去生的冤家對頭在,在人間還是會受這個報。但是我們要知道,羅漢所受業果,跟我們世間人去所承受業因果報,是相差天地懸絕。因為羅漢知道前因後果,遇到這個果報他還是很自在的,他絕對不會怨天尤人,他三世因果清清楚楚,他為什麼受這個果報。他還是解脫自在,雖然被關,他還是解脫自在。我們世間人就不行了,過去世造的業我們忘記了,現在遇到果報,怨天尤人,又造新業。所以世間人受的業果當然是完全不一樣的。

  譬之諸天共器,食判精粗,天人他的層次也不一樣,就是福報不一樣,共同用一個飲食的器具,精細質量不一樣,質料不一樣。還有吃飯那個飲食,福報不同,吃的也不一樣。比如說一樣菜,每一個人福報不一樣,有的人他吃得又營養又好,有的人吃得拉肚子,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那個東西是一樣,為什麼吃了不一樣?福報不一樣。所以同樣一樣東西,到各人的嘴巴,每個人感覺不一樣。我吃辣椒的福報比較大一點,辣椒我吃下去感覺很舒服,有的人吃下去他就受不了,同樣那個辣椒為什麼不一樣?我過去大概有修吃辣椒的福報。但是沒有修吹空調的福報,一吹空調就要感冒;有的人恐怕不夠涼,他有修吹空調的福報。所以我們同樣在一個地方,各人的感受不一樣。比如說這個空調一吹,有的人好舒服,有的人還不夠涼,有的人我快死了,不相信你可以看看,這都是事實。一樣東西吃了,有的人吃了很舒服,有的人他吃了不舒服,各人福報不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去托缽,佛的福報最大,人家飲食壞掉,倒到他缽裡,他一倒到他嘴巴裡面變無上妙味。所以佛雖然吃肉,但是到他嘴巴那個肉都沒有命根,他神咒加持,沒有命根。所以諸天共器,食判精粗,福報不一樣,飲食精粗感覺也不一樣。

  三獸同河,渡分深淺,三隻野獸共同渡過一條河,每一隻野獸的身體高矮不一樣,河水的深度是一樣的,比如說一隻長頸鹿牠的腳那麼長,那個河是這麼深,對牠來講這個很淺;一隻兔子,那好深!三種野獸牠的高度不一樣,河水是一樣的,牠渡過去,河水是一樣高,但是每隻野獸牠的身體高矮不一樣,所以三獸同河,渡分深淺,有的人感覺很淺,有的人感覺很深,但是河水是一樣深。這說明福報不一樣。所以未可一概而論,這不可以一概而論。所以羅漢受報跟我們凡夫受報,我們看是一樣,其實他感受不一樣,人家自在,我們是心不甘情不願,那怎麼會一樣?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來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