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二集) 2010/10/10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檔名:WD19-023-0012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早上還有一堂課。我們昨天跟大家學習《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學習到俞先生他遇到灶神之後,整個做一個重大的改變。灶神給他指點出來的錯誤就是意惡太重,意惡就是我們佛經常講的貪瞋痴慢這些惡念,這些惡念很多、很重,他自己不知道。還好他還有善根,對灶神非常的恭敬,也知道行善是人生最快樂的事。但是自己並沒有如理如法去把這個善事做好,而且心裡都是惡念,心裡充滿了惡念。遇到灶神給他開示指點之後,他就發願改過自新。剛開始改過的時候也是進進退退,浮浮沉沉,這個業障還是相當的嚴重。後來到觀音菩薩的聖像面前,每天拜佛、拜觀音菩薩拜到頭都破了,都流血了,可見得他發願要改過這個心這個時候非常懇切。每天早上很虔誠的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念一百聲。我們念佛念得很多,念得比他多,但是不如俞先生,他每一句佛號都非常的得力,他真心誠意在念佛。跟我們一般有口無心的念佛,那個效果當然就不一樣,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從那個時候求佛力加持也得到了感應,跟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就悠悠忽忽的、恍恍忽忽的一天過一天,從那時候開始警覺性就很高了,時常都能感受到鬼神在旁邊監督。
我們一般人在有人的地方,人家看到的,不敢做壞事;人看不到的,自己一個人,很容易就造惡業。雖然人看不到,但是天地鬼神很多,人看不到,這些鬼神都看到了。這也是儒家所講的慎獨功夫,慎就是謹慎,獨就是自己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在自己一個人單獨的時候,更要提高警覺,更要謹慎,不可以認為沒有人看到。但是天地鬼神,這就像十個眼睛、十個手指在指著我們、看著我們一樣。所以儒家他們也講慎獨功夫,自己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更要小心謹慎,不要做錯事。他有了這個改變,每天做的善事,到每個月月底最後一天,就把這個月所做的善事就寫個疏文,就好像我們現在做法會念這個疏文,在灶神那裡報告,一個月報告一次。這也是勉勵自己做善事,如果他不做善事,到月底到灶神那裡就交不了差。我們學佛的同修可以效法他這個方式,我們不一定在灶神那裡報告自己每個月做的善事,但是可以在佛菩薩的面前來報告,這個更殊勝,更有效果。俞先生他的善事持得很熟悉,過去都是造惡業很熟悉,現在修善事很熟悉了,整個心裡有一個重大的轉變。
【持之既熟。】
就很熟悉了。
【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
他動的時候,人在有動作活動的時候,都是善事,所做所為都是善的。靜的時候就一念不起,心裡不起一個妄念,就心地很清淨。這樣的境界我們非常羨慕。他這樣天天做,做了多久?
【如是三年。】
就是一千日,三年。我們想想,他過去的業障多重,他這樣努力斷惡修善三年就轉過來。袁了凡先生過去轉命運的時候也是三年轉過來,三年就見到效果了。這三年的時間不算長,希望我們也要在這個地方用功,效法袁了凡、俞淨意先生。他是四十七歲那一年除夕遇到灶神給他指點,他努力斷惡修善修了三年,到了五十歲。
【年五十歲。乃萬曆二年。甲戌會試。張江陵為首輔。】
『萬曆二年』,萬曆就是中國明朝神宗的年號,明神宗在位時間也相當長,公元一千五百七十三年到一千六百二十年,他在位的時間做了四十八年,前後四十八年。「萬曆二年」,也就是一五七四年,這是他在位的時候,這時候俞淨意先生他去考試。江陵是個地名,『張江陵』,張公他是江凌這個地方的人,張江陵是對他的尊稱。在中國古人對一個人最尊敬的稱呼就是稱他居住的地名,這是對他最尊敬的。像滿清末年,大家尊稱李鴻章為李合肥,李鴻章他是安微合肥人。佛門裡面也常用這個慣例,我們稱祖師大德不稱他的名,也不稱他的字或者稱他的號,都是以地名或是寺院名稱來稱呼。比如天台大師,天台是指智者,智者大師他是天台宗開山祖師,對他最尊敬的稱呼,稱天台大師。所以講到天台大師就是指智者大師,因為他住在天台山。又如同窺基大師,一般不稱他窺基大師,稱他慈恩大師,因為他一生大部分時間住在慈恩寺,慈恩是一個寺的名字,這個叫尊稱。這個地方「張江陵」,對他也是一個尊稱,張公是當時的首相。
【輟闈後。訪於同鄉。為子擇師。】
『輟闈』,就是古時候考試,他當主考官,他以首相的身分主持這一次的考試。考完之後,考試考完了,他想在同鄉當中選一位品學兼優的人到他家來教導的兒子,為兒子禮請一位老師。
【人交口薦公。遂聘赴京師。公挈眷以行。張敬公德品。為援例入國學。】
大家聽到這個消息,知道張江陵要為他兒子選個老師,這個消息發出去之後,很多人大家都推薦俞公。因為他做了三年的善事,得到很多人的讚歎,大家互相都一起推舉、推薦俞公來給張江陵,為他兒子做老師。『遂聘赴京師』,張江陵宰相聽到大家都這麼推薦,也就聘請了俞公俞先生到京師,京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首都。明朝京師(首都)就是現在的北京,現在叫北京,皇帝住的地方。『公挈眷以行』,俞公挈眷就是帶著家眷,他家人就剩下兩個,他的妻子,他一個女兒,就三個人一起到京師去。『張敬公德品』,張江陵請了俞淨意公之後,跟他認識了,對他也非常尊敬,尊敬俞公他為人處世的德行,他的品德、他的學問。『為援例入國學』,這是張公對他非常敬重,所以也為他「援例入國學」,國學明朝時候叫國子監,張公替他報名入了學,這是當時國家所辦的大學。在古時候大學沒有那麼多,不像現在這麼多,那個時候國立大學只有一所,國子監。而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都是做官的,是為國家培養通才的學府。現在大家如果有到中國北京去旅遊觀光,現在國子監修復了,可以讓人參觀。
【萬歷四年丙子。附京鄉試。遂登科。次年中進士。】
從前讀書人志在功名,得了『進士』,功名成就了,「進士」是古代考功名最高的學位,相當於我們現在博士學位一樣。
【一日謁內監楊公。】
『內監』就是從前的太監,侍候皇帝的,俞公有一天去見老太監『楊公』。
【楊令五子出拜。皆其覓諸四方。為己嗣以娛老者。】
楊公是一個太監,所以沒有兒子,他的兒子都是義子,因為太監是不能生兒育女的,就是我們現在講義子、乾兒子,都是外面找來的。他養育這些孩子可以養老,就是他老了這些兒子可以照顧他。他去收了五個兒子,這些乾兒子也很孝順,他叫這五個兒子都來拜見俞淨意先生,出來拜見這個先生。
【內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
這五個兒子其中有一個小孩年紀十六歲,俞公一見面就覺得很面熟,好像是從前認識。
【問其藉。曰。江右人。】
俞公就問他,小孩很面熟,他就問他的籍貫是哪裡人?這個『籍』就是他的籍貫。他說他是江右的人。江右是包括現在長江以南,江西、江蘇、浙江這一帶,當時這個地區都稱為江右。『江右人』,俞先生他是江西人,就屬於江右這一帶。
【小時誤入糧船。猶依稀記姓氏閭里。公甚訝之。】
俞公問這個小孩子,問他哪裡人?他回答是江右人。他說小時候他跑到人家裝糧食的船,出去玩不小心跑到人家糧食的船。跑到糧食的船去裡面玩,船開走了,他也就被這船帶走了。俞淨意公一聽到之後,非常的驚訝!就叫他:
【命脫左足。雙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兒也。】
就趕快叫他左腳鞋子脫下來給他看。結果一看,『雙痣宛然』,他第三個兒子,失蹤這個兒子,左腳底下有兩顆痣,原來這就是他失蹤的兒子。他太太生了五個兒子,死了四個,一個失蹤;生四個女兒,死了三個,就剩下一個女兒在身邊。他太太因為想念兒女眼睛都哭瞎了。這個時候遇到他失散多年的兒子,當然是非常的驚訝!所以大呼,『是我兒也』,大叫原來他就是他失蹤的兒子。
【楊亦驚愕。即送其子。隨公還寓。】
楊公看到這個情形也非常的驚愕,太監楊公人也很好,聽到俞公說這是他失蹤的兒子,立刻歡歡喜喜就把這個兒子送還給俞公。『即送其子,隨公還寓』,就叫他的義子跟他親生的父親回去了。
【公奔告夫人。】
『奔』就是很快的,趕快跑回去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太太,他們失蹤的兒子找到了,現在帶回來了。
【夫人撫子大慟。血淚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雙目復明。】
俞夫人聽到她失蹤的兒子,就是哭兒女哭到眼睛瞎了,知道她兒子回來了,抱著她的兒子『大慟』,眼淚血跟淚都迸出來,流出來了,哭得這麼傷心。『子亦啼』,這兒子也跟著哭了,這個兒子也很孝順,『捧母之面而舐其目』,舐就是用舌頭去舔他母親的眼睛。『其母雙目復明』,她兒子用舌頭舔他母親的眼睛,他的母親原來瞎了,瞎了好幾年,忽然眼睛又復明了,又能看見了。可見改過遷善這個果報如是!諸位想想,眼睛瞎了,現在眼科這樣進步也很不容易恢復。在佛經上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怎麼會沒有感應道交?袁了凡先生短命都能延壽,壽命都可以延長,疾病怎麼不會好?這個並不是迷信,經上說的理論我們看了也很明瞭,說起來也能相信。可是經本一放下就忘了,不能說不相信,是忘了,常常忘記。
經上說「境隨心轉」,《華嚴經》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識經論當中也常說,「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境界是我們心裡變現的,我們這個身體也是自己心裡變現的。所以感應道交是有理論依據,理上能講得通,事上就可以辦得到。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所謂理事無礙,當然可以轉變。他這個兒子也很孝順,非常難得。看到這一段,這是不容易的事,失蹤這麼多年的兒子忽然遇到了,使他母親歡喜流淚,兒子孝順,能夠「捧母之面而舐其目」,這一點就非常難得。他的母親因此「雙目復明」,這是感應道交的事實。這一類感應的事自古以來就很多,不但古代有,現代還是有。
【公悲喜交集。遂不願為官。】
俞公俞先生一家團圓了,知道這個三年改過遷善,正如同灶神爺跟他所說的,你只要努力改過修善,「不圖報,不務名」、「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你這樣做久了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個意想不到的果報果然應驗了,這個時候俞公俞先生他對世間的事就愈看愈淡,因此也不願意做官了。
【辭江陵回籍。】
就辭謝張宰相回到自己的老家。
【張高其義。】
俞先生中了進士,就有服務公職的資格,就可以在公家機關上班了。從前讀書人心裡心心念念就是指望將來在政府機關那裡謀個一官半職。而這個機會到來,俞先生卻不要,放棄了,回家鄉去。所以張宰相認為他是一個義人。
【厚贈而還。】
張宰相為感謝俞先生教他兒子這個恩德,他要辭官,要回家鄉,也沒有什麼好報答的,所以只有贈送他貴重的禮物,送他回家。
【公居鄉。為善益力。】
俞先生改過自新,力行三年,就有這麼好的效果,真實的效驗,可知其往後行善必然更積極。這個傳記雖然沒有記載那麼詳細,從這個文裡面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必然還是用老方法,每個月月底向灶神爺報告,他這個月做了什麼善事,相信他是盡形壽,就是盡他一生,都這樣做。人家是這麼修行,是這樣得到感應。
【其子娶婦。連生七子。皆育。】
這是回家鄉之後,他失蹤的兒子也找回來了,也娶了媳婦,連續生七個孫子,他兒子生了七個兒子,就是俞公他的孫子,這七個孫子都扶養長大成人。俞先生他自己很不幸,生了那麼多兒女,結果只有剩下一子一女,生了九個兒女,剩下一子一女,死了七個。他是從四十七歲才開始改過修善,五十歲得到感應。我們同修當中有很多年輕人,要是能夠很年輕就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這個前途就太光明了。你們的效驗、福報、感應必然超過俞淨意,超過袁了凡,這是絕對做得到,只要肯努力去做,三年之後就能事事如意,有求必應。這是給我們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悉嗣書香焉。】
他這七個孫子書都念得很好,是書香門第,個個成名。
【公手書遇灶神。并實行改過事以訓子孫。】
俞先生『遇灶神』這段往事是事實,他遇到灶神,經灶神一翻開示之後才改過自新,到晚年就有這樣的效驗與果報。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經的時候常講,晚年所享的福報才是真實的,晚年享福才是真正的福報。年輕人享福,說實在話那絕對不是福,年輕的時候發達過早,容易迷惑顛倒,造罪業,這個我們在現實社會看得很多。年輕得志,福報現前,福報現前他不知道繼續修福,享福過早,那就造惡業了,晚年就沒有福報了。因此年輕的時候要多修福、培福,照俞先生的方法去做,把福報留到晚年再享受,這才是真正懂得享受人生。俞公把他自己一生改過自新的事毫無隱瞞的說出來,教訓他的子孫。
【身享康壽。八十八歲。】
俞公壽命也延長到『八十八歲』,他的長壽是修來的,不是命中所有的。因為前面灶神給他說了,他「意惡太重,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他說你逃避災難都來不及,你還怎麼能夠求福?可見得他如果不改過修善,他壽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這五福當中就有長壽,壽命是福報之一,五福之一。由此可知,他的長壽與福報他完全從自己四十七歲以後修來的,修到五十歲,三年修來的。這正是我們一切修行人的最佳榜樣。
【人皆以為實行善事。回天之報云。】
他們這個鄉裡的人,大家看到俞先生一生所得的果報,大家都知道他是力行善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俞先生現身說法,廣勸社會大眾,功德尤其不可稱量。
【同里後學羅禎記。】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篇文章不是他自己寫的。像《了凡四訓》這是他自己寫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不是他自己寫的,他只是說出來。說出來,是俞淨意公他的同鄉一個晚輩,後學就是他的晚輩,一個叫『羅禎』羅先生給他寫的。裡面所說的話,灶神說的話,以及俞淨意先生講的話,都是真實的記錄。了凡先生、俞淨意先生,是在家同修與初學道的人的一個好榜樣。我們能夠取法於這兩位賢者,不但命運可以扭轉,道業在這一生必定能夠成就。雲谷大師是出家人的榜樣,所謂出世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袁了凡跟俞淨意都是高士,我們以他們做典型、模範,照他們的方法來學習。如諸佛菩薩一樣,做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這樣才是佛陀的好學生。《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講到這裡就圓滿了。
這一次有這個因緣,我們雪梨淨宗學會舉辦佛學講座,講題就是《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講座雖然到這裡圓滿了,但是這篇文章,包括《了凡四訓》,我們還是要長時薰修,這樣密集的修,修個三年、五年,我們命運改變了,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就有把握了。這個對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念佛雖然是講帶業往生,但是我們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我們都知道,佛給我們講還是要斷惡修善,這樣信願念佛往生淨土才有把握。如果不斷惡修善,這一生念佛跟阿彌陀佛結個緣,種善根,這一生能不能往生西方這就沒有把握。如果努力斷惡修善,這樣信願念佛,那是決定有把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裡面講得非常詳細、非常清楚,我們應該要重視。《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就講到此地。
下面有一些同修提出一些問題,我們下面還有一點時間來簡單做個答覆。我們先答覆這個問題:
問:請師父開示,經書不可以燒,寫過字之紙不可以再用,請問手抄經或描寫之經本做何處理?用廢報紙練習書法,不可以嗎?這是第一個問題。
答:這個經書可以讀誦的當然就不能燒了,經書印出來就是讓人家讀誦的。如果經書已經毀壞了,不能讀誦,也是可以燒,但是燒的這個灰不能亂丟,不能丟垃圾桶。依照印光祖師在《文鈔》給我們講的,應該用乾淨的布包起來,洗一個乾淨的石頭放在裡面,把那個袋子口綁好,丟到大江大河,讓它沉到江海的底下,不要讓它飄流到岸邊,這樣就可以。另外如果在沒有大江大河,可以到山上比較乾淨沒有人踩的地方,樹下挖一個坑把它埋起來,這個也可以。現在用廢報紙練習書法,也很多人用這個練習書法,練習書法這個可以用回收,現在有回收做再生紙,可以回收。報章雜誌這個用回收,現在的處理可以用這個方式。經書就要比較慎重來處理。
問:報紙上有佛菩薩像應如何處理?
答:報紙上的佛像,過去我曾經把它剪下來,報紙再另外回收。如果太多了沒辦法,那只好用回收的,因為現在報紙一印就太多了,我們燒也沒辦法去燒,只好用回收的。不要亂丟丟垃圾桶,這樣就好。
問:三,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學習六和敬,自度度他,拯救地球,化解災難,我們澳洲同修應如何進行?是否自行根據大綱與每日定課自修便可?每日功過格應如何進行、填寫?這是長時修習填寫之功過格積累是很多,如何處理?
答:功過格也是紙,你可以照這疏文的方式去焚化,但是灰不要亂丟,要放在乾淨的地方,放在大江大河,或者郊外沒有人踩的土把它埋下來。修六和敬現在這個文都有,大家可以念,大家共修的時候這可以念一念,念來提醒自己。最重要就是要去修,念也是很重要,念是提醒,它有提醒作用。我們念經也是一個提醒,因為不念很容易我們就忘記了。所以天天念經,天天念開示,主要是提醒的作用。大家怎麼進行,大家可以找我們總幹事他們研究,總幹事他們有去參加,這些方式他們都知道。
問:第四,修六和敬祈禱文中第二段第四行,「法界依正全體,的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文意是否法界依正全體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答:這是沒有錯,法界的依正全體,就是我們依報、正報,它是一體,分不開的,這是事實。現在我們眾生迷惑,原來是一體的,現在給它分別執著,所以才會對立、才會有界限。如果明白一體,這些對立、界限就沒有了,原來它是一體。這個問題我們就簡單答覆到這裡。
問:下面問題,尊敬的悟道法師您好,弟子有一事不明,特請法師您開示。弟子和先生育有一子一女,家庭和睦。原來未聞佛法前,弟子與先生一直打算再生一個孩子。但我們現在都開始學佛,且聽老和尚說世界將災禍連連,請問現在再要一個孩子的想法是否妥當?敬請開示。阿彌陀佛,弟子妙音。
答:這個事情我建議妳請問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送子觀音,妳用兩個銅板,一正一反就是表示同意,如果是兩面一樣,不管正面、反面,這表示不同意,請問觀音菩薩。這個請問菩薩,我想比較妥當,菩薩有神通,我沒有神通,等下給妳講要還是不要,恐怕會有一些錯誤。所以我遇到問題,都卜觀音籤,觀音籤這邊應該有,妳去卜觀音籤,妳問菩薩好不好?好妳就生,不好妳就不要生。妳卜到上上籤那就可以生了,卜到下下籤那就不要生,我建議請菩薩來指點。因為我們是凡夫沒有智慧,所以遇到有些疑問可以求佛力加持。你看俞淨意公他是求觀音菩薩。但是這個還是要積德修善、念觀音,生的兒女他就是會來報恩的,才不會給你找麻煩;如果你生了一個冤親債主,你自找麻煩。
問:下面這個問題,阿彌陀佛,恭敬的法師,弟子通常每次點香,香燒完之後弟子把香枝用報紙包好,把它丟入垃圾桶裡,不知這是合法否?請法師開示,謝謝。
答:這就看你的環境,如果你的環境不允許,那只好丟垃圾桶。如果環境允許,這個香可以丟在郊外或者樹下,這也可以。你供佛的香,你再去供養這些樹神、草神也很好。像我們一般供過佛的花,可以拿到郊外,拿到外面供鬼神。澳洲這個地方地很大,應該這個不是什麼問題。如果住在香港、大都市,那個沒地方,他只好丟垃圾桶,就看你的環境,看你方不方便,如果方便,你就做這樣的處理,把它拿到外面,拿到郊外。
問:下面這個問題,尊敬的師父慈鑒,助念時,當事者尚未斷氣之前,其助念佛號的速度應如何掌握或調適?
答:這個助念的時候,被助念的人還沒有斷氣之前,助念佛號的速度要怎麼掌握或者調適,這完全看被助念這個人。如果他還清醒,還能夠回答你的問話,你不妨可以問他,現在我們念的這個速度你覺得怎麼樣?可以問他。弘一大師在《演講錄》也有這麼開示,他說助念最好是請問病人現在要念什麼調,念六個字、念四個字,速度要念多快,可以問病人,問病人他最準了。如果他不能回答,那只好你用觀察的,看他的反應,如果他的反應很安詳,這個速度就可以;如果反應不好,你再調。但是病人要往生之前,總不適合太快,太快跟不上。人要斷氣很難過的,你念得快他沒有辦法跟的,不能太快。當然也不能太慢,拖得太長這個也不好跟,一般就是綿綿密密,不急不緩,這樣對一般來講是最適合的。
問:下面這個問題,請教法師,一個家庭成員同住在一起,可是有兩種宗教信仰,基督教家裡沒有安放佛像,佛弟子做早晚課,要怎麼樣禮佛、誦經、念佛,可以出聲嗎?
答:現在的確很多這樣的一個問題,家裡的家人信仰宗教不一樣,往往因為信的宗教不同起了摩擦衝突。但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多元文化,佛教是教育,就可以化解這個問題。我們淨老和尚在新加坡舉辦團結九大宗教,在澳大利亞這裡也是舉辦這個活動,跟其他宗教的領袖交流,也都得到很好的效果。這個說明宗教跟宗教是可以團結的。為什麼不能團結?因為都沒有學習經教,每個宗教都有經典,經典都是教人家做好事的,所以我們淨老和尚提倡宗教教育。宗教如果不講教育,只是舉行宗教儀式,大家對這個內容道理都不明白,人都會依照自己的分別執著、煩惱、妄想來做事,這樣就問題很多,也就是說都會感情用事。因此學習經教是一日都不能夠中斷的,這樣才能保持宗教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安定,世界也才能和平,所以宗教教育也非常重要。這個沒有放佛像也沒關係,你心裡有佛最重要,能夠出聲念佛就出聲念,如果念了家人生煩惱你就默念。念佛法門它有這個方便,行住坐臥都可以念,大聲念、小聲念、默念、金剛念都可以。所以家裡如果不方便供佛,你心裡有佛就好。念佛心裡可以念,淨土法門它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形式,你用什麼形式不要緊,重要在你的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樣就沒有障礙了。
問:第二,修六和敬,平常可以念誦《地藏經》嗎?
答:當然可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也應該要讀誦。弘一大師在《演講錄》裡面也勸我們,普遍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這我記得上一次我們在學會,原來火車站那個地方,也跟大家報告過這篇演講,可以誦,這個沒有妨礙。
問:尊敬的法師,您好,往生者生前遺言把他的骨灰全部投入海裡,他用過的往生被要怎麼處理?謝謝。
答:往生被也可以像燒佛經一樣,也可以投入海裡,你投入海裡,就剛才講你用乾淨的布包,放個乾淨的石頭,把它沉到海底,跟骨灰一起沉到海底,這樣就可以。
問:下面還有一個問題,請問悟道法師,因母親做紅酒生意,她要我繼承家業,聽師父上人說過,要墮地獄。可母親年齡漸老,不幫她顯得不孝,請問師父,我應如何選擇?謝謝師父開示。
答:先隨順你母親,先幫她做,以後再找機會改業,再改業。因為現在你不先隨順她,我們就顯得很不孝了,所以先隨順,先幫她做。做了一段時間,以後這個生意如果交到你手上,你自己再做個調整。現在她還在,你還是幫著她做,慢慢跟她溝通。如果她現在可以接受,當然現在就可以改業、改行;如果她還不能接受,那以後再說,先幫她做。平常多念佛誦經跟她迴向,她覺悟的時間就會提前現前。
好,我們的問題已經解答完了。今天原來我們雪梨淨宗學會都是例行性的念佛會,我們講座時間應該是兩個小時。三天前我感冒了,所以請大家多多諒解,下次有機會再來跟大家學習。下面還有時間,大家還是可以再念佛,念一個小時,我就先去處理處理這個感冒的問題。這次非常感謝我們學會為我做生日,本來我是來澳洲想避開做生日,沒想到我真正的生日,六十歲真正生日,在雪梨淨宗學會這裡過,這是佛菩薩安排,大家愛護,非常感謝。在此地也祝福大家無量光、無量壽,每個人都有生日,大家都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學了淨土法門,往生淨土,個個都是無量光、壽。好,謝謝大家發心來莊嚴道場,大家功德無量。祝大家六時吉祥,福慧增長,法喜充滿,事事如意,身心健康,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