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集) 2010/10/5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檔名:WD19-023-0003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晚上接著上午第二堂課,講到俞淨意先生他的遭遇。俞先生到壯年的時候:
【年及壯。家貧授徒。與同庠生十餘人。結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殺口過。】
這是我們早上講到這一段,這一段是說他年紀到壯年。在我們中國古禮,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個十年稱為壯年,三十到四十。他壯年的時候家庭非常貧窮,也就是家裡的經濟非常不好,他是一個讀書人,他的職業就是教書,家庭也沒有什麼經濟來源。所以就開了私塾,現在話講開班來教學,就像現在開補習班一樣,教授徒弟、生徒,授就是傳授,傳授他的學問。跟他同時進學的這些同學有十幾個人,他們也結了一個文昌社,就是社團,是一個社會公益的團體。這個社會公益團體,他們是根據我們中國民間在過去很普遍的《文昌帝君陰騭文》這篇文章它裡面的教誨來做這個善事,在社會上做好事。好事的內容、標準都在這篇文章裡面,也很具體、很明白給我們說出來。這個傳記裡面是舉出《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所提到的幾個重要的例子,『惜字,放生,戒淫殺口過』。我們這次有二十幾個小時的時間,二十四個小時,這篇傳記的文章不長,我們根據《安士全書》第一卷「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把裡面舉出的這幾個例子做個報告。
早上我們也講到《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惜字」這個公案,惜字就是愛惜字紙。我們早上講到「焚經絕後」的公案,焚經就是燒毀佛經,佛的經典。有五個學生跟康對山,他少年的時候,讀書在一個西有寺裡面。西有寺裡面有已經毀損得很厲害的人家廢棄的佛經一藏,這個一藏的經書也相當的多。康對山先生少年的時候跟五個同學在那裡讀書。剛好遇到冬天,其他有四個同學就拿毀損的佛經去燒炕。在中國北方冬天,在過去沒有這些電器用品,都是燒柴火燒炕,讓床舖讓它溫暖。有四個同學拿廢棄的佛經去燒炕,晚上睡在炕的床鋪上面,拿佛經做柴火來燒。另外一個,他沒有燒炕,他是用這佛經燒洗臉水。康對山看到這個情況,知道他們這個做法很不好,但是也不敢講。那天晚上康對山就夢到有三個官員在衙門裡面排成一排,很生氣的對燒經這五個同學對他們講,這三個官員來判斷他們的罪報。斷罪的結果是「合滅門絕後」,這四個同學用佛經去燒炕的,這是判他們終絕後代;用佛經去燒洗臉水的,削去他的前程,就是他的前途、他的功名被削掉。
這三個官對康對山講,你為什麼看他們用佛經燒不勸他們?康對山他回答,他說他年紀小,他們都是學長,年紀比他大,講了恐怕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他也就不敢講。冥官就饒恕康對山,告訴他這個事情。康對山醒過來之後,就把他夢中這些事情做個記錄,記錄在他讀書書本後面那一頁。果然經過沒有幾年,用佛經燒炕的那四個同學全家都病死在瘟疫的災難當中。瘟疫就是現在講的傳染病,全家都被傳染病染上,就病死了。用佛經燒洗臉水這個同學,去考試都很不利,怎麼考都考不上,後來「以訓蒙終身」,終身就是做個教書的,沒有了功名,功名被削掉。這是康對山他年紀很年輕的時候有這麼一樁事情,他記錄下來,這個果報就非常明顯。這個佛經縱然已經毀損不能用了,這不能拿來當柴火來燒,這個果報非常的嚴重。我們看到這個果報,這一生的花報就很慘,將來的果報就墮到地獄去了,這是很嚴重的果報。這是給我們講的第一個公案。
這個公案,周安士先生他按照這公案來給我們說明,為什麼燒毀損的佛經來燒炕、燒洗臉水有這麼嚴重的果報,把這個果報的所以然給我們說出來,就是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明。我們下面來看周安士先生他按照公案來給我們說明這個道理。「按:世間廢書皆可焚化,獨佛經不可焚化者。以其福慧及人,遠勝世間書籍耳!蓋同一字也,其間輕重大小,判若天淵。」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一開頭就給我們講,世間廢書皆可焚化,就是世間廢棄的書籍,我們世間一般的書籍,都可以給它燒了,給它焚化掉。獨佛經不可焚化,獨獨佛經就不可以隨便給它燒毀,這是什麼道理?佛經跟世間的書壞掉的那不一樣嗎?這個世間人,沒有學佛的人,他也不懂,他認為佛經跟世間的書它也沒什麼兩樣,按照世間一般的書籍來處理。但是這個有果報,佛經不可以按照世間一般書籍來處理、來焚化。
為什麼?以其福慧及人遠勝世間書籍耳,因為佛教佛的經典,它裡面的內容,這些經義,讓我們眾生得到殊勝的福報,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遠遠超勝過世間的書籍。世間的書籍,縱然是世間聖賢書,都不能跟佛經相比,佛經的殊勝就在此地。因為它是幫助我們眾生開啟自性無窮無盡的福報跟智慧。這世間的書籍縱然給我們得福報,都是很短暫的,很小的,跟佛經來比不能夠相比,無法去比較的。佛在《金剛經》裡面也給我們做個比較,他說如果有一個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供養眾生,這個福報大不大?我們想這個福報實在是太大太大。我們不要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就說我們這個地球所有的財物來供養眾生,這個福報就大得不得了,何況三千大千世界!我們這個地球也不過是三千大千世界非常多的星球之一而已。為什麼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布施、來供養眾生,甚至供養佛菩薩,他這個福報不如有一個人給人家演說一四句偈?
在佛經裡面講四句合起來就是一首偈,一句經文偈頌的體裁有五個字的、有七個字的,有五個字一句的、有七個字一句的,不管是五個字、七個字,四句合起來就叫一首偈,一首偈文字不多。你看《金剛經》裡面很有名的一首偈,我想大家都聽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一句是五個字,《金剛經》這一首偈只有二十個字。佛在《金剛經》講,如果有人為人演說一四句偈,他的福報勝過有人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供養佛、供養眾生,那個福報還大。用七寶充滿三千大千世界去供養佛菩薩、供養眾生,不如有一個人為人家說一四句偈。這一四句偈包括所有大乘經典,《金剛經》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乍聽起來,這個可能嗎?差別那麼大嗎?福報有那麼大嗎?周安士先生在此地他也給我們做個說明,他說蓋同一字也,其間輕重大小,判若天淵。他說文字,同樣那個文字,但是佛經跟世間書籍它那個意思、義理,裡面這當中輕重大小,它的差別判若天淵,就天跟地,天淵之別,這個差別就像天地一樣。
下面給我們講,「典謨誓誥,固不可與小說同科也。」典謨誓誥,就我們中國古代聖賢這些誥諭,告誡我們子孫的這些教訓,像四書、五經、十三經這些聖賢的典籍。聖賢的這些典籍,它是文字,我們看那個小說,我們先不談現代的小說,就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小說,大家都聽過,比如說《紅樓夢》,這是很有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是我們中國著名古典小說。這小說跟聖賢的四書、五經、十三經不能同一科,同樣是文字,但是內容不一樣,它含義不一樣,你不能給它看作是同樣的,那差別太大了。因為聖賢這些教訓,如果你依教奉行,你就成聖成賢。雖然沒有超越世間,沒有超越輪迴,但是人間善道的聖人、賢人,可以做為世間人的一個模範典型。你看小說你能成聖成賢嗎?看小說是一種娛樂,是一種消遣,你怎麼能夠跟典謨誓誥列為同一科?這當然裡面差別很大,同樣是文字,但是不一樣,內容不一樣。
「今以不識字者,與識字者較,則識字者勝矣;以略識字者,與博古通今者較,則博古通今者又勝矣。」這段又舉出認識字跟不認識字的來給我們做個比較。他說不認識字的人跟認識字的人比較,認識字的人當然就比較殊勝了。不認識字的人,我們一般講叫文盲,不懂得文字,不認識文字。你懂得幾個字的人總是比不懂的人、不認識字的人要強多了,要殊勝多了,起碼你能看一般這種文章。以略識字者與博古通今者較,則博古通今者又勝矣。略是認識的字不多,大略認識幾個字,當然他比不認識字的人要強多了。但是他如果跟博古通今學問很淵博的人來比較,博古通今的人當然又更殊勝。講到認識字,在我們現代可以說很多方面的比較,周安士先生他是清朝時代的人,他給我們做了這比較。
以前我父親沒讀書,不認識字。他為什麼不認識字?我聽我父親講,我的祖父書讀得很多,很有學問,但是怎麼呢?在清朝時代那個時候抽鴉片,一些家裡的田地財產都賣光了,賣去換鴉片來抽。我的祖母看到這樣,讀書有什麼用?就是抽鴉片,然後田地都賣光了。所以就不讓我父親讀書,她說讀書沒有用,不如就去種田,七歲就叫他去放牛,去種田,不讓我父親讀書,那我父親就變成一個文盲,我祖父學問可大了。所以我父親一生很埋怨我祖母不讓他讀書,他不認識字。後來我父親發願,他說再窮也要給孩子認識幾個字。以前也常常聽我父親講,四書五經很重要,雖然他不認識字,但是以前常常聽我祖父輩他們在念,他常常講,四書五經很重要,他不認識字。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大概認識幾個字。說認識幾個字,這個標準差別很大。以前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有一天師父就給我們講,說我們都不認識字。我想想,師父怎麼講我們不認識字?我感到很疑惑,我們認識的字當然不多,但起碼一些一般的文字,怎麼念、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後來我就請問師父,我說師父,你說我們不認識字這個到底是什麼道理?師父就給我們講,認識字的標準,他說中國文字有六書,每一個字它的由來,怎麼來的?這個字的字義,它的應用,它的讀音讀法,這些你們有沒有去研究?我想想,我們沒有研究得那麼深入。後來查《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後來我才去找《大辭典》來查,才知道每一個字從以前的甲骨文一直演變過來,草書、隸書、行書、楷書,每個文字它的六書是屬於哪一書的。那真的我們一般是沒有研究得那麼深入,大概知道那個字怎麼念,怎麼發音,大概什麼意思,大概懂得一點破音字,就這樣。所以老和尚講認識字的標準他是定在這個地方,所以他說我們都不認識字,這是認識字的一個標準。
現在我們都不讀文言,自從民國以來,五四運動就提倡白話文,不讀文言文。我們國人認識文字、文章的水平,國學的程度,普遍就降低了。現在我們都讀白話文,不讀文言文,不要說古文,比較深的文言文,就是比較淺的文言,我們現在人恐怕讀起來都有困難。我們是這些年學佛,常常讀佛經,佛經是古時候淺顯的文言文,在古人講叫變體文,比較通俗話,一般人讀起來比較容易明瞭。照我們中國的古文,你看《古文觀止》,我們拿來念就像念天書一樣,不曉得在講什麼。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不學文言,所以對國學文言的程度就沒有了,沒有這個程度了。也就是讀老祖宗這些文章都有困難,有障礙,看不懂。看不懂,自然他就沒興趣,不喜歡看,不懂得欣賞。如果你懂得,你懂得欣賞,你就很樂意去看。中國古人文章做到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明白,不囉嗦,這是中國古人他們要求一篇好文章的一個標準,要做到簡要詳明,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要做到這個標準。
現在我們都念白話,那些文言看不懂了,看得懂文言的人,我們跟他比較,我們就不如他們。比如說我們跟老和尚比較,那我們不能跟他比,他懂得比我們多,我們很多看不懂的。因此我們老和尚一直鼓勵我們學習文言,他說學習文言其實也不難,就是在背誦。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他要求學生學古文,就是《古文觀止》有一百篇文章,有比較長的、有比較短的,選五十篇來背誦,這五十篇你背熟你自然就看得懂文言。他這個訣竅沒有別的,就是熟讀,一直讀,讀得很熟悉,自然就通了,自然就明白了。過去李老師要求學生背誦五十篇古文。通文言的人當然比我們不通的人,他殊勝太多,老祖宗那些典籍他看得懂,我們看不懂,我們就不如他了。我們雖然認識字,認識白話文,跟他比較那就差很遠了,他學問比我們深、比我們廣。
現在大陸又推行簡體字,正體字有些人他就看不懂了,不知道那個字怎麼念。所以我到大陸去,很多同修拿正體字的經文來問我,悟道法師,這個字怎麼念?他們不會念。我們在台灣、在香港的中國人都學正體字,正體字稱為正楷,我們讀這個就沒有困難。但是大陸的同修他們就有困難,他讀這個有困難。所以有很多經文都翻成簡體字的,現在大陸的同修他們才看得懂,不然他們就看不懂。要看我們古人這些典籍現在一般人都有困難,要特別去查資料、去對照,現在有電腦方便可以對照,但是也比較沒那麼方便。這是講到文字方面的。
我們到海外來,我們看到很多華僑,老一輩的還懂中文,但是年輕一輩的,大概都學英文,中國字看不懂。佛經過去也有人翻譯英文,有很多沒辦法翻的,翻百分之二就很了不起了,能夠把中文佛經翻成英文,意思能翻百分之二那就非常好了,有很多英文它沒有那個字彙去翻的。現在印度梵文經典又都沒有保存下來。所以我們到新加坡、南洋,有一些華僑他們接受英文教育的,在馬六甲有一個居士,年紀跟我差不多,大概五、六十歲,他接受英文教育,中文看不懂。後來他聽到老和尚講《無量壽經》,他也很有善根,一直學《無量壽經》,他字看不懂,就聽錄音帶,跟著人家聽這樣念,現在也會念《無量壽經》,相當吃力。現在如果說,懂得中文的人比不懂中文的人,比較起來,懂得中文的人殊勝太多了,不懂得中文的人他就有障礙了,這個佛經、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他看不懂,他不能理解。
過去越南、韓國、日本、緬甸、柬埔寨,東南亞、東北亞這一帶,在古時候都是屬於中文系統,這些國家地區在古時候都有使用中文。後來時代的轉變,像現在韓國,原來它有用中文,但是現在都改掉了,它不用中文。不用中文,他又給我們請《大藏經》,中文《大藏經》送過去,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就看不懂,老一輩的還看得懂,這一代年輕人他看不懂。越南也是一樣,越南在古時候也都是沿用中文,所以只是講話的方言不一樣,但是文字上都相通的。現在我們到香港,香港給英國人統治了九十九年,但是香港人基本上他的廣東話、文字它沒改變,所以我們一去,雖然這個話不通,但是看那些招牌文字都看得懂。另外還有日本,日本我們不會講日語,不會講日本話,但是日本大部分都是用漢字,他日本自己發明那些文字不夠用。所以你只要看得懂我們中國老祖宗正統、正楷的文字,你去日本,雖然不會講日本話,但是你出去外面坐車也不會迷路,因為它都是用漢文寫的。現在日本它還有保留這個漢字,韓國它就沒有保留了,它就完全沒有了。
現在很多華僑子弟到國外來都學習英文教育,不認識自己祖宗傳統的文字,就不認識自己的祖宗,他就不認識。所以我們到馬來西亞去,有一些同修馬來西亞、新加坡有接受英文教育的,也有接受中文教育的,接受中文教育的他認識中國字,接受英文教育的他就不認識字中國字,他只認識英文字。認識英文字,我們中文的佛經給他,他就沒辦法讀了,他就有障礙了。我們佛門常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六道輪迴得到人身很不容易,得到人的身體到人道來做人,能夠聞到佛法更為難能可貴,更難。現在要聞到佛法,現在佛經,小乘經典在南傳佛教,它有巴利文,小乘經典。大乘經典在中國,有藏文跟漢文的《大藏經》,現在日本有《大正藏》,基本上都是漢文,韓國《高麗大藏經》也都是漢文,現在他要用現在他們創的文字完全去翻,也無法翻得完整。
我每次到海外來,就問這些同修,你的兒女在這裡接受英文教育,將來對自己祖宗的文字都不認識了。接受英文教育學英文,在海外是有方便,比較方便,語言沒有障礙,辦事情比較方便。但是不學習自己祖宗傳統文字,學中國傳統文化跟佛法就有障礙了,就產生障礙,這樣的一個損失也不小。我們不懂的人,他覺得這沒什麼關係,跟他的生活上,他覺得影響不大。但是從學習聖教,特別是佛法,關係就太大了!你看不懂佛經,宇宙之間很多道理、很多事情你就不明白,也就是開不了智慧。
所以周安士先生在此地,用認識字、不認識字的,還有大概認識字的跟博古通今的,這些層層做個比較,我再引用我們現代人這個情況來做個比較,大家就更清楚。所以我自己覺得非常慶幸,生在中國,可以學到老祖宗的傳統文字,非常感恩,我們才看得懂佛經。如果生在其他地區,我們真的看不懂,這在佛經上講就邊地,學不到佛法。
下面又給我們講,「世間書籍,止能說天下事,不能知天上天外事。若博覽佛書,則極龍宮海藏之神奇,前劫後劫之曠遠,十方國土之浩繁,皆能略知其概,胸襟迥越尋常。」這一段是給我們講,世間的書籍,包括我們世間聖賢的這些經典,它只能說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人間這天下的事情。像我們中國《四庫全書》經史子集,還有《四庫薈要》,《四庫薈要》、《四庫全書》我都有去買,在台灣商務印書館還有世界書局,我去各買一套。《四庫全書》一千五百冊,你一生下來就念書念到一百歲死了,天天都不要工作就念那個你也念不完。這些書籍經史子集它這麼多,它所講的內容也不過就是天下事,我們人間天下的事情,不能超越這個範圍。所以世間的書籍只能說天下事,不能知道天上天外事,人間以外的,六道裡面其他五道的,世間書籍就沒有談到這方面。還有天外的,就六道輪迴以外的世界,世界以外還有世界,重重無盡,這個世間書籍它就談不到。
若博覽佛書,則極龍宮海藏之神奇,如果佛經博覽,就是你看的佛經看多了,極龍宮海藏,龍宮就海龍王,這些天上天外的這些事情,很多神奇的事情,你知道。前劫後劫之曠遠,這個講時間,劫是很長時間的單位,古印度計算長時間都用劫做單位,凡是論劫的就是很長遠的時間,這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曠劫就是非常長遠的時間。這些事情佛經都有記載,再遙遠的事情佛都知道。十方國土之浩繁,十方是講空間,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整個宇宙時空,十方所有的國土世界,浩繁就是非常多,世界的形狀,它的土地,每個世界它的人,縱然一個人道,我們講一個人道,在經典上講,就講我們四大部洲這一部分,這還是一個小部分。
我們現在在地球上這個人,在經典上講叫南贍部洲,南贍部洲的人,南贍部洲不只我們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地球以外的星球還有人。除了我們南贍部洲,還有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洲都是人道。同樣是人道,但是長相不一樣,那個臉、那個頭型不一樣。像西牛賀洲它那邊的人頭型就像月亮半月型的。我們南贍部洲的人頭型大概像地球一樣,這樣的一個形狀。北俱盧洲的人最有福報,壽命一千歲,衣食自然,在人間的天道,就是他是人道,但是他的享福,在人間是福報最殊勝的,衣食自然。不用像我們南贍部洲,天天要去工作經營,他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他要什麼有什麼,所以那邊的人不學佛。所以韋馱菩薩三洲感應,那邊去跟他講佛法他聽不進去,因為他太享福了。在《四十二章經》佛講「富貴學道難」,他太享福了,他沒有興趣來學佛,你跟他講經他也沒有興趣來聽。現在不要說北俱盧洲,現在我們地球上那些有錢的人,有幾個人來學佛?做大官的、大富大貴的人都不學佛。你勸他來聽經,他給你說他很忙。他在忙什麼?忙著享福,忙著追求名利,就忙這個。他福報現前,他就沒有心來學佛,福報是過去生修的。
佛經上講的這些我們可以理解,每一部洲的人他的長相不一樣。如果我們想這個我們也沒看到,難免有疑惑。佛講經說法都有一些善巧方便,你沒看到的事情,你有存疑,沒有關係。但是就你現在看到的給你分析,你再去推論,你就能確定那個事情是事實。我們舉出一個例子,就光我們地球上的人,人的種族有幾種?我聽說澳洲移民來的,兩百多個族群,每個族群他的長相一樣嗎?他的骨架、他的頭型、他的眼睛、他的皮膚一樣嗎?是不是完全一樣?沒有,很多差別,有白人、黑人、黃種人。同樣這個種類,比如說白種人或者黃種人,它這裡面又有分,黃種人中國人、日本人、越南人、韓國人,包括泰國這些,他也是黃種人。你說歐美白人,白種人,歐洲的國家好幾個,你看看他的體格、他的骨架、他的皮膚、他的顏色,不一樣。
你根據現在這個推論,你就知道佛講的,其他的世界他長的樣子跟我們南贍部洲的不一樣,我們就可以,這是事實,你從這近的推到遠的。所以佛在《無量壽經》講,說六道輪迴現代人不相信不奇怪,佛陀那個時代就有很多人不相信六道輪迴。為什麼不相信?他說我沒看到,那我沒看到他就認為這是事實。佛在《無量壽經》就講了,佛說給他講六道輪迴,生死輪迴有三惡道,很多人不相信。佛就舉出現前的,就說你沒看到的你說不相信,現在你看到的應該要相信吧!就現在講你看到的,不要講你沒看到的。現在你看的是什麼?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夫妻互相哭泣,這有沒有看到?如果說沒有看到,他就打妄語。不管你有信仰宗教的,沒有信仰宗教的,這個事情有沒有?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有。父母哭兒女的,兒女比父母早死的,白頭髮送黑頭髮的,有沒有?有。做子女哭父母,兄弟姐妹互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這個有沒有看到?這個應該不能說沒有,都在你眼前。你眼前看到這些事情,你根據你看到的這個事相、事情,你再根據這個去推論,推到遠的,那你就能確定那個事情是真的。由近而遠!
有人說三世因果沒有看到,三世是講什麼他也沒搞清楚,世是什麼?世間的世,世界的世,世就是講時間,界就是講空間。你說時間沒有三世,三世是什麼意思他也沒搞清楚,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時間有沒有過去?有沒有現在?有沒有未來?你再說沒有,這也是打妄語。那昨天不是過去了嗎?今天就是現在,明天就是未來,這有沒有?這個有。那你就給它縮短,前一個小時,現在這個小時,下面一個小時,前面那個小時就過去了,現在這個小時是現在,下面那個小時是未來,對不對?然後你再縮短,現在這一秒是現在,過去那一秒是過去,下一秒是未來。你從這個短的然後把它拉長,我們人從出生到死亡,這個階段我們叫現在生,這個階段之前有沒有過去?這個時間有沒有過去?怎麼會沒有?如果沒有,那也沒有昨天、今天、明天,對不對?你有現在,你這樣從這個時間來算,有過去就有現在、有未來,明天。人生你給它拉長,你這一生結束了,還有來生,你能說沒有嗎?所以這些人他也沒有搞清楚,聽人家怎麼講他就怎麼講,實際上他也沒有搞清楚什麼叫三世,他也不明白。三世這兩個字的意思他根本就沒搞楚,然後滿嘴就講佛教是迷信,你說誰迷?講迷信那個人他自己迷得徹底。什麼叫迷?你沒有搞懂,你不明白,那就叫迷,你明白了嗎?這個我們要明白。
前劫後劫之曠遠,十方國土之浩繁,每個世界那情況不一樣,我們這個地球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這個銀河系之外還有銀河,世界是重重無窮的,都不一樣。佛在《無量壽經》也給我們講,世界有廣狹方圓大小,國土有很美好的、有很不好的,根據眾生的業力來形成的。大家很多人移民到澳大利亞來,你為什麼來這裡?你覺得這裡的國土比較好,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光我們這個地球就有差別,你說這個地球以外這個世界都沒有差別嗎?不可能的,是你沒有看到。這佛在經典上都有講。皆能略知其概,我們讀了這些佛經,我們的胸襟迥越尋常,你跟一般人就不一樣,你知道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曠劫長遠,空間有十方國土,世界重重無盡,有很美好的地方,我們可以去移民。你這個胸襟就跟一般人不一樣,你的心胸開擴,這是學佛的好處。
「夫以不識字之人,告以唐虞三代之治,堯舜周孔之名,彼必以為驚於視聽。」這兩句是給我們再做一個說明,就是一個不認識字的人,他沒有讀過書,你給他講唐虞,三皇五帝那個時候,講到堯、舜、周公、孔子的名稱,他聽到他很驚訝,夏商周,聽到他很驚訝。現在,我們看到現代人,你給他講這個,他覺得很驚奇,因為他從來沒聽過,他聽到這些,他就覺得不尋常。這是講不認識字的人,你給他講這個,他就很驚訝了,他有點不敢相信了,到底是不是真有這回事情?
「以僅讀世間書籍之人,示以三藏十二部之文,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彼亦以為恍惚難稽。勢固然也。」這個一段就給我們講,如果只有讀世間書籍的人,他沒有讀佛書,沒有讀到佛經,他只有讀世間的書籍這樣的人,你告訴他三藏十二部經的經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的內容,他乍聽起來恍惚難稽,恍惚他覺得這好像是無稽之談,覺得這好像太玄,他聽起來就有這種感覺。所以現在有很多人他不能接受,不相信佛法,甚至有些人認為佛經上講的都是無稽之談,講到很多方面有我們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接觸得到,有我們看不到、現在接觸不到的這些事情,聽了好像這是無稽之談,甚至有人他就認為佛教都是迷信。勢固然也,他沒有深入這個經教,勢必是這個樣子,你給他講,他的反應就是這樣,那是必然會這樣的。因為他沒有深入經典,不明白這個道理。
「又況改惡修善之因緣,教外別傳之宗旨,其源皆本佛書,而謂焚化可無罪乎?」況就是又何況,這個改惡修善的因緣果報,經典記載得最詳細。教外別傳之宗旨,這是講禪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經教以外,個別傳授的宗旨,這個根源都是從佛經來的。佛經就是幫助我們恢復自性,明心見性,見到我們自己本來的面目,見到你的自性就叫成佛。所以成佛沒有別的,你自己認識你自己,你見到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叫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所以成佛你不要給它想得很玄的,成了佛就坐在那裡給人家供供水果、供供飯菜,坐在那裡都不能動,那就想錯了。學佛就是叫你恢復自性,教我們認識自己的。我們現在也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不認識我們自己生活的環境,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認識,我們迷了,不認識。這個我們要承認,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所以要跟佛學,聽佛的指導,我們才能恢復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八萬四千法門終究的目的就是教我們明心見性,所謂方法、門徑不一樣,目的都是一樣的。
所以去年,我在山東海島金山寺做百七繫念,山東大學有幾個老教授,退休的,他說要來皈依。他們那天就到金山寺,上午來找我。我說皈依,我就跟他談到一個皈依的問題,皈是回皈,依是依靠,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就以佛為師,你不能再依靠外道為老師,你要依佛為師,以佛做老師。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他不是求明心見性,這就是外道,那也不是罵人的話,是說他方向不對。像我們現在科學家、哲學家,一般世間心外求法的,這些都叫外道。你以佛為師,你再跟著心外求法的人做老師,你要回皈,就不要依靠他們,要來依靠佛。
皈依法,以佛講的經典做為我們學習的依靠,所謂依法不依人,依佛經這個佛法。你就不再學習心外求法那些經典,凡是講心外求法的,那都不能解決問題的,你再去學習外道的典籍,你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你要回皈依靠佛這些經典來學習。凡是其他宗教的,或者是世間的聖賢,他講的跟佛法講的,它的道理相應的,這個我們都可以依靠。跟自性,你自己自性相應的,不違背自性的,這些典籍這個可以學習。如果違背自性,你學了就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第三皈依僧,僧就是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比如說我們現在淨宗學會它是個團體。古時候佛陀時代他有僧團,就是這個團體它所學習的不是心外求法,我們依靠這個團體,跟團體這些人一起來學習,你也才能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如果這些人他學的也是心外求法,那你跟著他們一起學,到最後你也跟他們一樣,也解決不了問題。這是皈依僧的意思。
後來我就跟他們講到一個關鍵性的,我說你現在要皈依三寶了,皈依你要依佛講的,以佛為師,以佛講的經教做為我們的皈依處。他們還搞不明白。我說皈依沒有給你講明白,你皈依只有個形式的。我說你要皈依形式的還是實質的?他就問我,形式的是怎麼樣?實質的又是怎麼樣?我說形式的就來舉行個皈依儀式,我發個皈依證給你,你就是三寶弟子,實際上你對皈依的意思根本沒搞懂,我說這個形式的。這個形式的,你有沒有皈依,實在講也不太重要。後來他就問了,實質的呢?我說實質的叫做以佛為師,就不再皈依外道為師;以法為師,就佛講的經為標準,就不依外道典籍;以僧為師,僧就是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如果學的是向內心去求的,不向外攀緣的,這樣的團體它不是心外求法的,這些人、這些善知識,這個團體可以給我們依靠,我們跟著他們來共修,這我們可以依靠。如果不是這樣的,就不能依靠了。
他們還是不太明白,我再具體的再問他,我說你們以前在學校是不是學唯物論?他們這下聽明白了,唯物論。我說佛講的是什麼論你知道嗎?我說佛講的是唯識論。法相宗講《成唯識論》,唐朝的時候玄奘法師翻譯的,從印度帶過來翻譯的。我說我們現在我就跟你講一個比較簡單明白的,你現在皈依了,你的唯物論你要放下,你要依佛的唯識論,你做得到嗎?這下他聽明白了,他說要考慮考慮。我說你考慮好了再來,不然我給你皈依只是一個形式,我說這樣毫無意義。你回家好好想,你要依佛的唯識論還是要依唯物論,要搞清楚。佛講唯識,你學的是唯物,你現在要放下那個唯物論來依靠佛的唯識論,你做得到嗎?他說要考慮考慮,我說你回家好好考慮,考慮好了再來。你真的那個能放下,要依佛的唯識論,你來皈依才有意義,不然你還是皈依那個唯物論,不是皈依佛的唯識論,你根本就沒有皈依,皈依證發給你有意義嗎?我說這就沒有實質意義,這個只有形式的。
所以現在很多人,三皈依他根本就沒搞懂。皈依來皈依去,皈依證,有的人甚至皈依好幾次,皈依證是一大疊,到這個寺院皈依,到那個寺院皈依,到頭來既沒有皈也沒有依,還是學他原來的,這就是沒有實質皈依的意義。所以山東大學這幾個老教授,後來他們就回去考慮了。這些我們都必須要明白,就是一個三皈依現在很多人都沒搞懂。
佛經講的這些內容,關係到我們明心見性的,這個問題也很大,這個世間什麼樣的典籍都不能夠跟這個相比。經典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死的問題,幫助我們明瞭宇宙事實的真相。世間典籍它做不到,現在科學家、哲學家他們也做不到,他們也不懂。現在科技是不斷的進步,但是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在大陸上,有些同修在大陸上都學唯物論的,他說物質決定精神,我說怎麼決定?物質怎麼決定精神?我說我舉一個例子你去想想,我就舉出說,物質就是你物質生活,你現在有錢,物質生活沒有缺乏了,這樣就能決定你的精神嗎?你有錢,你有地位,你有煩惱的時候,這個能幫你解決嗎?佛在《金剛經》給我們用個比喻,有人用,剛才講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供養佛,去布施眾生,不如有一個人為人家說一四句偈的經文。那個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報不能跟一個人他用四句偈去為人演說,那福報跟他不能相比。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是什麼?物質。你在生煩惱的時候,你有很錢,你在生氣的時候,它能決定你的精神讓你不生煩惱,做得到嗎?你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錢拿到你面前,你就心情很好。我說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都想不通,那頭腦有問題。
實際上是怎麼樣?精神物質它是一體,所以佛講唯識。西方人他不懂,把唯心跟唯物他把它切開。其實唯心、唯物就像這兩個指頭,這兩方面,但是都是同一個根源出來的。所以唯識學講見相同源,見分就是精神,相分就是物質,精神跟物質它是同一個第八識那個根源出來的。西洋人他搞不懂,把它切割,其實它本來是同一個根源的。所以我在大陸做兩年的百七繫念,跟這些在家出家的同修談論這個問題,我費很大的勁,也滿辛苦的,講了半天他們才慢慢有所覺悟,不再迷惑顛倒,慢慢覺悟過來。
所以精神物質它是一體的,互相影響,物質可以影響精神,精神也影響物質。現在江本勝博士他這水結晶的實驗給我們做出一個科學的依據。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明白,才真正認識到真正的佛法一點都不迷信,它跟你講道理。你不學佛,真的非迷不可,你肯定要迷。佛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了就叫佛,大徹大悟,大覺這樣的人就叫佛,不管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你只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就是佛。在家的就在家佛,男的是佛,女的也是佛,老的是佛,小的也是佛,統統是佛,這就講到平等了。所以佛經關鍵我們的法身慧命,你拿來當柴火給它燒,怎麼會沒有罪過?那個罪過很嚴重。所以而謂焚化可無罪乎?怎麼會說沒有罪過?你不要說燒佛經,就是燒世間聖賢的典籍,罪過都不輕,有益於人的這些典籍,你隨便給它毀損破壞,都有罪過。
「況復褻瀆一至燒炕、燒洗面水乎?將永墮地獄,長劫受苦,永無出期矣。」這是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做一個分析,何況褻瀆,就是輕慢、毀謗,把經書拿去燒炕、燒洗面水,現在的果報是「絕門窮困」,就是全家人都死光了,窮困就是前程很黑暗,窮困潦倒,這是花報,將來死了之後,墮到地獄長劫受苦。所以現在看到花報,「尚未足以盡其辜也」,還不足以抵得過他造的罪業。
下面有一個問答,「問:經之完備者,固不可焚。若既破壞不全,將若之何?答:破極若焚,其灰當用淨布包裹,送大江大海中可也。至於卍字,為如來心印,尤不可褻瀆。」這是假設一個問答,有人看到這個公案,這個經本好好的,當然固然不可以隨便給它燒毀。如果經典它有損害破壞了,已經很不全,不能讀了,怎麼處理?將若之何,怎麼處理?周安士先生給我們答覆,破極若焚,就是破壞得很厲害了,這個沒有辦法修補了,不能讀了,如果要燒也可以,但是燒的灰用乾淨的布把它包起來,像麵粉袋、乾淨的布,你把它包起來,洗一個乾淨的石頭放在裡面,把它送到大江大海當中讓它沉下去,這樣處理就可以。至於卍字,如來胸中這個卍字,是如來心印,那個也不可以隨便去給它破壞毀損的。這是教我們惜字,特別佛的經典,我們要特別的謹慎來處理。
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現在印刷術發達,有時候報紙雜誌印的佛經佛像,有很多同修遇到這個事情也感到非常困擾。現在我們少量的,我們自己的,可以燒,可以投到大江大海,或者到山上沒有人踩的地方,挖乾淨泥土埋下去,在樹下面,那也可以,少量我們可以處理。如果大量的,我們也沒辦法。現在報紙一印就不曉得幾百萬份、幾十萬份,你怎麼去燒?那個也沒辦法,我們只能提供我們自己處理的方法給同修,有一些報章雜誌,我們就不要直接去丟垃圾桶,那這樣對佛很不恭敬。所以就可以回收做再生紙,比你丟到垃圾桶、亂丟丟到髒的地方,那要好了。這是一個處理的方式。如果我們可以把它留下來就留下來,因為畢竟我們現在看到佛經好像很容易。我們念《三時繫念》,念到第二時「昔因三藏取來唐」,古時候交通不方便,佛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印度的高僧、中國的高僧,印度的高僧送到中國來翻譯。中國的高僧到印度去留學取經回來,這個路程、過程都非常艱辛的。而且在古時候,都是國家的資源在做譯經的工作,歷朝歷代,從漢朝開始。
上個月我特別到河南去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馱經,去西域,西域就現在新疆這個地方,請印度的高僧,摩騰、竺法蘭到中原來翻譯佛經,《四十二章經》,第一部翻譯的經典。剛來的時候我們中國本土的道教就很不服氣,所以那個公案,摩騰、竺法蘭跟當時的道士鬥法,皇帝坐在當中做裁判。放火燒,佛的舍利、經典、佛像用火燒,道教這邊築的壇也放火燒,道教這邊的經典都被燒光,只有老子的《道德經》、《清靜經》、《太上感應篇》這個沒燒掉,這是真的,這個跟佛經相應的;其他都燒光了,都被燒光了。佛這邊的佛像、舍利愈燒光就愈大,不但沒有被燒毀,還光明愈來愈大。後來這些道士也就沒話說了。當時皇帝接受印度傳來這個佛教,當然我們中國本土的道教就比較有排斥,後來看到這樣,也知道佛經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個樣子,是真經,所以禁得起考驗的。
這個說明,佛經要傳到中國,中國人也有那個心量去接受,只要你是好的、對的,中國人他都能接受,而且還可以把你發揚光大。所以英國湯恩比博士講,佛教傳到中國來,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容,跟我們中國本土的儒教跟道教相得益彰。佛教傳到中國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儒釋道三教已經分不開,你學儒教的讀書人,他也會讀道教的經典,也會讀佛經;學道的人,他也讀儒家的經典、讀佛經;學佛的人,他也讀儒家的、讀道家的。你看佛門有名的祖師大德,你看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蕅益祖師的,清朝的灌頂大師,他們註解都引用三教經典,包括《安士全書》,解釋《文昌帝君陰騭文》,道教的,用儒教跟佛教、道教三教經典來做註解,這個已經分不開了。
佛經傳到中國,到了唐朝,你看玄奘法師,古時候到印度沒那麼容易,我們現在坐飛機都感覺很累,現在高速公路開得那麼大。所以在十年前,我特別到甘肅、新疆去,我跟著旅行團去走絲路,就是看看以前的法師交通不方便,騎馬、騎駱駝,走那麼遠的路去取經,經過沙漠,有很多法師去都沒回來,都死在半路,很多。我們看記載是有活著回來的,玄奘法師是活著回來,義淨法師也活著回來。到了甘肅、新疆我就去騎馬、騎駱駝,我說這個沒有現在坐車、坐飛機這麼舒服。到了甘肅,同修租了一匹白馬給我騎,我看一個同修騎一匹黑馬慢慢走,這個黑馬很溫和。他們就一直叫我去騎馬,我說不要不要。說嘗試嘗試以前三藏法師去印度取經的味道,就給我租一匹白馬,又高又壯又大。我想黑馬都那麼乖,白馬一定比黑馬更乖。我一腳就爬上去了,一上去,出乎我意料之外,那匹白馬又狂奔,好像在賽馬一樣,我差一點就摔下來。坐在馬背上屁股沒有翹起來,結果弄了一圈下來,我腰酸背痛了三天。我就感覺到,古時候那些法師去印度取經真的很辛苦,我坐那麼一圈我就很難過了,沒有現在我們坐的車子那個墊子那麼舒服,都硬硬的。還有騎駱駝,走那麼遠,經過大沙漠,真的生命交關。所以我們去念《三時繫念》第二時,「昔因三藏取來唐」,我那個感受特別深刻,知道過去取經不容易。
《楞嚴經》到中國來是印度的高僧般剌密帝用偷渡的,偷渡過來的。《楞嚴經》是當時印度列為國寶,不准流傳到國外,偷渡兩次都被抓到。後來他用貝葉經寫,然後手臂皮膚割開塞進去,再把它縫起來,等於說動了外科手術一樣。一部《楞嚴經》這麼厚,翻譯梵文,外國文法都很囉嗦的,像現在大家學英文就知道,一句話要講得很長的,很繁複,印度梵文也是一樣。翻成中文已經簡要詳明了,還分量那麼多,你看貝葉那個經典分量有多少。當時我也很有疑惑,我說一個人的手臂有多大,能塞那麼多嗎?考一考大家這個問題怎麼解答?這個問題我始終有一點疑惑,我說藏在那個手臂,你說連腳割開了,你也放不了多少。
後來這個疑問我到什麼時候才化解?有一次我在台灣,好像到一個博物館還是什麼,我記不太清楚了。看到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大家聽說過,就是我們中國清朝末年、民國初年,中國佛教界律宗的祖師弘一大師,弘一大師他很有才華的,世間這些藝術才華非常多。他用一粒米,我們吃的米這麼一點點的,差不多指甲這麼大一粒米,刻一部《心經》在那一粒米裡面。那一粒米放在玻璃裡面,我們用放大鏡去看,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不漏刻在一顆米裡面。我看到那顆米刻了一部《心經》,兩百六十個字,我就知道那個有可能了,貝葉經寫得很細,一粒米都能刻一部《心經》進去了,那麼一點點大。所以我看到那顆米,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字體縮小。般剌密帝偷渡《楞嚴經》過來,兩次走陸路都被查到,後來是從水路到廣州,過海傳到中國,那很不容易,千辛萬苦。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經典,我們好像得來很容易。但是如果你一直去想它的來源,它的過程,真的是很不容易。因此我們要珍惜,要特別的珍惜,每一個字每一段都是多少人冒生命的危險,他的血汗、他的精神、他的時間在裡面。古時候動用國家的資源來做翻譯工作,動用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在這裡面,我們今天才有這個經可以讀,怎麼可以隨便拿來燒炕?這個罪過當然很重了。這是講到佛經不可以隨便亂燒。佛經真的你一四句偈真懂了,你成佛就有餘了。我們看《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你真懂,你會觀了。它的關鍵在哪裡?觀那個字,你會了,禪宗常常問學人,「你會麼」,你會不會?你會了,那四句你成佛就夠了,就有餘了。這個四句偈有時間再跟大家來學習,你一旦你懂一點點,你興趣就起來了,你再更深入去觀,你更深入體會了,你的興趣就愈來愈高。你這個四句偈一直觀下去,一直觀到底,你就成佛,你就明心見性了。你怎麼說會不高興?天上人間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好的、更殊勝的?沒有了。
下面我們接著再講第二個公案,「捐灰減算。槎溪朱寧約,字士豐,留心書法。康熙乙丑二月,以微疾亡。知交哭之。忽甦曰:吾壽該四十二歲,以平日勤於學字,隨意焚化,散棄其灰,不知珍惜,陰司錄過,減吾五年,今三十七,數已盡矣。諸君當知字灰,慎不可棄。言訖,仍瞑目逝。」這又是給我們講一個公案,捐灰減算,這個算就是《太上感應篇》講的,減算就是,我們根據佛經講的,就是福報,減掉福報。《太上感應篇》講一百天,我們人在這個世間活一百天,你一百天你有你的福報,你的食祿,這就是福報,一百天的壽命就叫一算。減算就是給你扣掉,給你減掉。一百天叫一算,一紀是十二年,十二年叫一紀。《太上感應篇》講造罪業,「大則奪紀,小則奪算」,重大的罪過就扣掉他十二年的壽命,扣掉一紀就十二年;扣掉一算就減掉一百天,減一百天的壽命。
槎溪朱寧約,字士豐,這是個讀書人,留心書法,他很留意寫書法,中國古人都寫毛筆字,留心書法。在康熙乙丑二月這個時候以微疾亡,他得了一點小毛病就死了。知交哭之,跟他認識的這些朋友,知交,都很傷心的哭了。忽然朱士豐他又醒過來,死過去又醒過來,告訴他這些知交朋友,他說吾壽該四十二歲,他說我的壽命應該是活到四十二歲,可見得他的壽命也不長,根據前生造的業,這一生得的果報只能活四十二歲。以平日勤於學字,因為他平常很認真在學寫字,寫書法,書法有的時候寫得不好就隨便丟,隨便就把它燒了,燒的那個灰就亂丟,字灰亂丟,不知珍惜,當然丟了很多。現在我們看到有人寫書法,寫一寫,揉一揉,垃圾桶就一丟了,就亂丟。陰司錄過,陰間的司法官就記錄他的罪過,他亂丟字紙,丟得太多了。他的壽命被減掉五年,應該他是活到四十二歲,到了三十七歲數已盡矣,他就要死了,三十七歲就要死了。他告訴他的知交朋友這樁事情。這樁事情也是對我們人間一個啟示,一個警戒,字紙不可以亂丟。所以他告訴他知交朋友,字灰千萬要謹慎,不要隨便就丟棄了,這個有罪過的,他就是一個例子。後來他這個話講完,他就死了。
下面是周安士先生按照這個公案給我們做個分析說明,「按:若云字既為灰,可以捐棄,則道士焚化章奏,皆在捐棄之數矣。至於瓷器、竹木器所繪字樣,磚瓦兩頭所印福壽記號,往往久滯糞壤中,尤宜禁止。」這是按照這公案給我說明,這個字既然成為灰了,字成了灰都可以隨便丟,道士那些章奏皆在捐棄之數。章奏就像我們現在做三時繫念念疏文,那個叫章奏,那些都可以隨便丟。所以以前道士燒疏文、章奏,就是告白上天的,這些都不能亂丟。
以前我小時候,我母親常常去廟裡面燒符水,喝剩下的符不能倒在地上,要倒在哪裡?以前都是平房、瓦房,要往屋頂上潑上去。我父母親規定很嚴格,凡是符水,你吃道士用的符水,燒一燒放在開水裡面喝了治病的。我是喝符水香灰長大的,感冒,我母親就帶我去廟裡就吃那個。感冒,以前也沒有醫生、醫院那麼方便,都喝那個,喝那個還是可以活得下來,不用找醫生還是可以活下來。以前在鄉下,沒有現在三步就一家醫院,沒有,哪有那麼方便!窮鄉僻壤,生病都靠這些,這些土方子,這些符咒一類的。這個也真有它的作用,這個我都試驗過,一點不假。規定喝的符水不可以這樣丟在地上,會被罵死,以前那個瓦房不高,所以我們就往上面一潑,就潑到屋頂上去。
道士燒的灰他也不能隨便亂丟的,這是表示恭敬。至於瓷器、竹木器所繪字樣,磚瓦兩頭,古時候磚頭有印福壽的字樣,現在我們的瓷器都有打那個字,有瓷器破了、壞了,它那個字還很明顯。在清朝時候周安士居士講,就有很多人都丟在糞坑裡面,放了很久,這個尤宜禁止,不可以。有一些人用報紙去包裹東西,那個也不好,也不衛生,對字紙也不尊敬。
下面第三個公案,「棄文速果(葛子和麵述)。崑庠葛子和,於康熙二十六年,讀書於西藥師殿之樓下,上為臥室。一日,偶翻溺器,糞漿從板縫滴下,滴汙其所讀之文,題為成覸謂齊景公曰一節。隨取所汙之文,投之於水,未曾洗滌暴乾焚化。而是科首場之第三題,恰是成覸謂齊景公曰一節,寫至周公豈欺我哉,遺去一字而不知。因而帖出。」這又是講一個隨便丟棄文章文字很快速的一個果報。這個人是葛子和,姓葛,是崑山的一個秀才。在康熙二十六年,他讀書在西藥師殿的樓下,他的臥房是在上面,古時候有二層樓房。有一天他翻了溺器,古時候沒有現在這個馬桶,所以房間,我小時候都有大小便的溺器。有一天他不小心翻倒那個溺器,那個糞漿從樓板上的縫滴下來。滴下來剛好滴到他自己所讀的那篇文章,那個題目就是「成覸謂齊景公曰一節」,滴到那一篇。滴到之後,他就把被弄髒的文章,他就丟到水裡面,投之於水。未曾洗滌暴乾焚化,他就沒有把它洗乾淨,然後把它曬乾,再把它燒掉,他沒有做這樣的處理,就把它丟到水裡。但是他考試那一科,第一場,首場就第一場,第三個題目剛好就是他丟的那篇文章,成覸謂齊景公曰一節。他寫到周公豈欺我哉,掉了一個字他不知道,寫漏掉一個字他不知道。因而帖出,他就沒考上,就沒上榜了,沒考中了。這是比較快速的果報。
下面這個,「按:焚化穢紙,過犯不小,必洗滌之後,乃可化灰付水。」所以這個不能隨便亂丟,焚化廢棄的紙張隨便丟,沒有處理乾淨,這個過犯也不小,必須要把它洗乾淨,然後把它燒成灰,再放到水裡面。現在我們讀到佛經,這個經典也不要亂丟。所以這個經典,老和尚也做個榜樣給我們看,他的經書都擺得整整齊齊,書櫃都很乾淨。我們讀佛經不能像讀世間的書一樣,好像讀報紙讀一般的一樣,這個鬼神都會記過的。講這些因果,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菩薩、聖賢的話,不是說佛菩薩拿這個來嚇唬人的、來控制人的,不是這樣的。佛菩薩他是就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讓我們趨吉避凶,世間的聖賢、佛菩薩都是教我們人怎麼趨向吉祥,避開那個凶災,所教導的都是這些。如果你說佛菩薩拿這個來嚇唬人、來控制人,那就真的是很冤枉佛菩薩,真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心人。好心好意告訴我們,反而還說他是用這個來嚇唬我們的。
所以去年台灣,江逸子老師他畫的地獄變相圖,有學校的老師放給學生看,放DVD光碟給學生看。學生的家長去告狀,說那個老師拿這個來嚇唬學生,告他有罪。那光碟是我們做的,我說要告叫他來告我。後來佛光山星雲老法師他也出面講了公道話,佛教因果講地獄是佛經上講的,自古以來就很多人見到過,佛是就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他現在變成說你拿這個來嚇唬人的。佛是告訴你,你造什麼惡業會有什麼樣的果報,勸我們斷惡修善,勸我們趨吉避凶,趨向吉祥避開凶災。你不相信,不相信吃虧是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吃虧是你自己,將來果報現前,後悔也來不及了。那不能怪佛菩薩,怪自己沒有善根,沒智慧,不相信聖教,吃虧就是自己,不能怪聖賢、佛菩薩,要怪就要怪自己沒智慧。
好,今天時間到了,惜字,我們把《安士全書》惜字這個道理,這個故事,公案故事,跟大家學習到此地,下面的文我們明天再繼續來學習。我們來念佛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