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0/10/4  澳洲雪梨淨宗學會  檔名:WD19-023-0001

  尊敬的雪梨淨宗學會鄭總幹事,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今天這個因緣非常難得,悟道再次來到我們雪梨淨宗學會的道場,一起學習佛法。記得上一次來,下午聽鄭總幹事講,是二OO六年的時候,是四年前,今年已經二O一O年了。時間過得很快,四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在四年當中,悟道在二OO八年四月二十五號,到今年二O一O年三月二十五號,在中國廬江實際禪寺、山東海島金山寺,在中國做了七百場護國息災的三時繫念。今年三月二十五號圓滿,上個月二十四號,隔了兩年沒有來澳洲,上個月二十四號再到澳洲來。來了第二天就接到我們鄭總幹事的電話,也再度邀請悟道在這個時間,能夠再到雪梨來跟大家一起學習。剛好這段時間聽說是學校放假,這個禮堂我們學會就把它租下來。

  這次我們雪梨淨宗學會舉辦的佛學講座一共有七天的時間。今天晚上開始,當中五天是上午十點到十二點,晚上七點到九點,這當中五天,我們一天有四個小時,來跟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圓滿那天我們是上午兩個小時,就是第七天的十點到十二點。這個時間一共有二十四個小時。這次講座的講題,我們學會魏居士她提出來,希望這次能夠來講《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當時我聽到這個題目也馬上就答應了。這篇文章算是一個傳記,這篇文章不是很長,但是它裡面的內容非常的精要,也是很精華的,非常重要的這些記錄,是我們學佛修行很重要的一個啟示。我記得在二OO六年一月,當時我到北京去找陳曉旭居士,當時她還沒往生,她是二OO七年五月十三號往生的,二OO六年一月我到北京去找她,我們華藏淨宗學會出資,拍攝《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的電視連續劇,一共有八集,當時拍了八集。這是根據《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改編的,它裡面內容有一些改編,基本上它的精神原則都不變。這個連續劇拍出來,也有很多同修去流通,可能有很多同修也看過。這是做一個宣傳的作用。

  最近這些年,我們上淨下空老和尚他老人家在世界各地推廣儒釋道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是儒釋道三教的基礎,這些年在世界各地不斷的推廣,特別《弟子規》在中國廬江湯池鎮,以《弟子規》的學習教化這個鎮的鎮民,收到了很大的效果。證實了儒釋道三教教學它的確能夠改善人心,讓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安定,世界和平的一個基礎,這個實驗相當成功。這是二OO四年在廬江湯池鎮的一個實驗,二OO六年十月份,到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淨老和尚去那邊報告這個成果。現在在中國、在馬來西亞這些地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弟子規》的這些社會上企業家、論壇,非常的普遍。這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企業家,在他們企業的團體也收到很大的一個效果。這是講《弟子規》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教育。

  倫理道德教育教化我們現在這世界上的人還是有不足的地方。為什麼?倫理道德,當我們在平常的時候,我們聽了這些道理,大家也都會點頭認同,也很樂意來這麼做。但是一旦遇到名利現前的時候,有利害關係的時候,往往就把倫理道德拋棄了,先得到眼前這個名利再說,先得到名利,就會把倫理道德先放在一邊。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社會上人常講的一句話,現實的利益,我先得到現實的利益再說。為了得到這個現實的利益,也就不惜違背倫理道德這個觀念,這也是有這樣的一個情況。

  因此最近我們淨老和尚他在想到,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印祖,根據《永思錄》記載,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在中國示現淨宗十三祖,這是在他的傳記裡面有這麼記載。大勢至菩薩,我們都知道,在《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換句話說,大勢至菩薩就是念佛的專家,他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用念佛的方法成佛的。印祖既然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我們看他一生,印的善書經典,就是有三本書。這也是我們淨老和尚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起的,常常提起也就是提醒我們注意這樁事情。這三本書第一部是《了凡四訓》,第二部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第三部就是《安士全書》。《安士全書》第一卷是「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第二卷是講戒殺,「萬善先資」;第三卷講戒淫,「欲海回狂」;第四卷講「西歸直指」,就是導歸淨土。「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感應篇》,這都不是佛經。

  印祖為什麼一生這三本書印得最多?他在蘇州報國寺辦一個弘化社,弘化社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佛經流通處,印經典,流通經書。根據我們淨老和尚講的,他一生大乘經典這個經典印得不多,數量不是很多,但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本書,最保守的估計大概印有數百萬冊,也就是幾百萬冊,幾百萬本。在當時印刷術還不是很發達,不像我們今天印刷術這麼發達,你一天要印幾萬本的書都很快、很容易。當時印刷術還沒有這麼發達,而且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亂的時候,那時候印的,印的數量這麼多。

  當時我們淨老和尚就很納悶,為什麼一代祖師這麼重視這三本書?這又不是佛經,是勸善的書,勸人斷惡修善的書。這三本書的內容,仔細給它看一看,講的是什麼?講的就是因果教育。雖然不是佛經,但是所講的因緣果報的理論跟事實跟佛經講的是完全相應,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家講三世因果,跟這個理論精神都完全符合,講因果的。祖師為什麼這麼重視因果教育?後來我們才明白,因果講的就是現實利益。大家不是講現實、講利益嗎?世間人所求的無非是名跟利。名利是福報,你要得到名利,你沒有福報,用什麼方法手段去求也求不來,縱然用一些不正當的方法手段求得名聞利養,那也是命中有的,過去生修善業,這一生應該得到的果報。如果不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取得,他的福報就不會打折扣了。用不正當手段取得反而損失,把自己原來應該得到的福報打了折扣減損了,減掉損失了。這是一般人他不了解的。

  學了佛的人、知道因果報應的人他知道,這個因果就是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一般人總是想要佔別人的便宜,想得到利益,但是如果你造了惡業,想得到這個利益,那是得不到的,所得到的都是損害,不但得不到利益,都是損害。縱然眼前好像得到利益了,但是你付出的代價,不曉得比得到的利益要損失幾百倍、幾千倍可能都不止。我們俗話常講的得不償失,你所得到的沒有辦法去償還你所失去的。這個講得最現實,因果就是講我們現實利益的。如果我們懂得因果,自然就不會去幹損人利己的事情。其實損人並不利己,損人一定是損己,不但不利己,反而對自己造成重大的損害。眼前看好像得到便宜了,但是他沒有算虧損的,沒有算喪失掉的。因此因果教育就非常重要了。

  特別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上的人,現在整個世界的人不認識因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不認識,往往把惡的因看作是善的因,把錯誤的認為是正確的,顛倒了。你這個思想見解錯誤了,在經上講叫邪見,偏邪、偏差、錯誤,你所造作的言行也跟著錯了,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就是痛苦跟災難。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不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個在儒家,特別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個標準,善惡的一個標準。佛菩薩、世間的聖賢他們講的這些善惡標準,不是他們發明的、他們定的。不是他定一個什麼是善的標準、什麼是惡的標準,他們定的,不是。而是什麼?他們是根據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他看到了這個事實真相,他認識了這個事實真相,他明白了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給我們講出來,不是他定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講,比如說世間的聖賢,他講這個五倫,五倫第一倫是夫婦,再來父子,再來兄弟,再來朋友,再來君臣,我們整個社會的結構就是這個五倫。這個世間的聖賢給我們講出來了,那是不是他定的?不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沒有定,有沒有這個五倫?有,你到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哪個族群,不是說中國人才有五倫,中國人講五倫才有五倫,外國人他不講五倫,他就沒有五倫了嗎?大家想是不是這樣?外國人有沒有夫妻?有沒有?外國人有沒有夫妻?這個答案如果再說沒有,大概是有問題了。有,他沒有講五倫,他也有夫妻,也有父子,也有兄弟,也有朋友,也有君臣。君臣就是領導跟被領導的,他有老闆、有員工,他有上層的、有下層的,領導、被領導的。這是聖人他定的嗎?不是。因為本來宇宙人生的事實就是這樣,他只是根據這個事實給我們說明,叫我們認識這個事實。

  所以有很多人他真的是冤枉這些聖賢、佛菩薩,說這個佛菩薩定的,定來約束人的、來控制人的。我在大陸上去旅行,常常遇到一些年輕的導遊,看到我是出家人,他說你們佛教,過去就是那些封建專制的帝王時代拿這個來控制人民的思想。我說現在誰控制你們的思想?現在我們沒有控制你的思想,誰控制你的思想?他也答不上來。講的這些話、這些見解都是錯誤的。佛在《十善業道經》講十善業,你說佛定這十條善業來控制人民的思想,大家想對不對?十善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兩舌,第六不惡口,第七不綺語,第八不貪,第九不瞋,第十不痴,也就是不邪見。這十條善業誰定的?反過來就是十惡,不殺生是善,殺生是惡。這個不管有沒有學佛,大家都沒有辦法去否認這個善惡的標準。

  你說殺生是善,好,人家要殺你,你覺得好不好?你是不是很樂意讓人家殺?如果你很樂意那還講得通,如果你不樂意,那就是不好!你殺別人很痛快,你要被別人殺你就很恐怖了,你就很不願意了。可見這個事情是惡、不好。不偷盜是善,偷盜是惡,你喜歡被人家偷、被搶嗎?沒有學佛的,很多國家大概你殺人、偷盜都要被判罪的。為什麼要定這個法律?因為那個不好。那是佛定來控制人的嗎?如果說佛定來控制人的,這個大家都可以不用了,全世界所有的法律都不用定這條,歡迎大家偷盜,行得通嗎?現在人思想很奇怪。不邪行,在十善業道講不邪行,就不邪淫,夫妻如果有外遇他會很樂意嗎?他會很高興嗎?我看如果都很高興,大概現在沒有人會離婚了。大家想是不是這樣?可見得這個不好,那誰定的?佛定來控制人的,這真的很冤枉佛菩薩。

  後面不妄語,反過來就是妄語,妄語就是騙人,你喜歡受人家騙嗎?當然不喜歡,打妄語騙人那是錯誤的。不兩舌,不挑撥是非,造成人家家庭的分裂,國家社會的動盪不安,乃至世界的不和平,這是兩舌引起的,這不好。不惡口,你喜歡聽到人家講話口氣很不好,還是講話口氣比較好?同樣一句話,用凶巴巴的口氣跟你講,這種言語態度你比較喜歡聽,還是喜歡聽比較溫和的言語?當然我想縱然講話很凶的人,他也喜歡聽人家跟他講的話是溫和的話。他對人家講話很凶,但是他不喜歡聽到別人對他講話很凶,不相信你可以試看看。不綺語,綺語就是美麗的妄語、美麗的謊言,導人心思不正,這些言語、言論,包括音樂、戲劇、小說,這是不好的。不貪、不瞋、不痴,貪心大家都知道不好,瞋恚心發脾氣也不好,愚痴,是非善惡分不清楚,是非顛倒,當然那也是錯誤的,所以叫邪見。

  你看十善十惡,善惡的標準,它本來就是這個標準,十善順乎自性,十惡違背自性、違反自性,它本來就是這樣。佛菩薩他認識、他明白,給我們說明,給我們講出來,不是他定的。不但佛菩薩他不會定什麼規矩去約束人,連我們世間的孔孟、世間聖賢,它都不是他定的,他是根據事實真相來說明的、來教導我們的。這點我們首先要認識清楚。我們學佛了才知道認識因果這門功課是非常重要的。

  印光祖師給我們提出這三樣東西,《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本書就是講因果教育的,講因果報應的理論事實,教我們怎麼改造命運的。命運的確有,但是命運怎麼來的?就是自作自受,自己造作自己去享受。造作善的業得到快樂的果報,造作惡的業那就得到痛苦跟災難的果報。命運既然是自己造作的,自己享受的,自己要去承受的,當然自己就可以去改變,你可以造惡,當然也可以造善。過去不知道,都是造惡業比較多,造善業比較少;現在明白了,惡業不斷減少,善業不斷增加,這樣就有進步了,這樣就對了。

  講到斷惡修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些話在我們佛門也常常聽到,不但我們學佛的人常常聽到,甚至不學佛的人他也知道,佛門講三世因果。宗教都是勸人為善,一般社會大眾他們也知道,也聽說。我們學佛的人往往都喜歡大經大論,喜歡大乘經教,對小乘、人天乘的善法,斷惡修善,往往就疏忽了。我自己是個例子,剛開始學佛,聽到我們淨老和尚講大經大論特別有興趣,講到斷惡修善的就覺得很沒有興趣去學習、去接觸。雖然在聽經當中老和尚常常提起,也認同,但是從來就沒有很認真的去學習過。因此學佛學了幾十年,學到今天還是業障深重,煩惱重重。所以最近我自己也做了一個很大的反省。過去在四十年前就接觸到這些書,我聽經聽到今年四十一年,十九歲聽到我們淨老和尚講《楞嚴》,在台北市蓮友念佛團,今年六十歲,是中國歲虛歲六十了,四十一年了。

  最近在中國大陸做百七,也比較能安定在一個地方。所以每天跟寺院的出家同學學習戒律,《沙彌律儀》、《五戒相經》,有空我就看看這些書。現在看的感受跟以前看的那就不一樣,現在體會比較深刻了。這個書過去看的都是囫圇吞棗,也沒有很認真去學習,總是喜歡大經大論,好高騖遠,這是我個人很大的一個毛病。所以學佛幾十年,說來慚愧,一無所成。就像弘一大師講的,弘一大師是謙虛,我事實是這樣的。弘一大師他講自己是二一老人,什麼叫二一老人?「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樁事情都還沒有成就人就快老了;「一文不值何消說」,一文都不值何必說。在弘一大師,當然他是我們近代律宗的大德,他當然有他謙虛之詞在裡面。對我自己來講實際上就是這樣,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值何消說。所以現在人家講,人家對我的讚歎,我都感到無地自容,非常慚愧,這個地沒有洞,有洞就趕快鑽進去,一文不值何消說,一事無成人漸老,已經六十歲了,愈來愈老了。

  這次我們學會魏居士提出這個題目非常好,這講題非常好。《了凡四訓》,在十幾年前,台灣有位王警官,可能大家有聽說過,王麗民王居士,他現在退休了。當時他做廣播劇,把《了凡四訓》用白話解釋,他的文筆很好,把它寫成白話,做成廣播劇在電台廣播,當時做了錄音帶出來流通,在十幾年前。後來也成立了一個了凡弘法學會,成立了凡弘法學會。《了凡四訓》這個書我們常常聽說,真正在這本書上學習有心得的人還並不是很多。可能有很多學習得很有心得,我們不認識。我現在講的,就我認識的人當中,就不太多,不是沒有,不是很多,也就是說不是很普遍。提倡了這麼多年,照理講應該改造命運的人相當之多,可是並沒有達到這個效果,沒有達到很普遍的效果。原因在哪裡?後來我自己也不斷的去反省,原因還是在我們老和尚常常講的一句話,沒有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說別人,我自己就犯這個毛病。

  現在我們學習《了凡四訓》,對《了凡四訓》這個書的內容我們都還沒深入,現在聽到這個大經大論,我又喜歡,這個先放下再說。現在聽到師父講那些大經大論,這太好了,這個境界太高了,恨不得像六祖那樣頓悟成佛。但就頓不了,煩惱習氣一大堆,遇到境界一來絲毫做不了主。現在人老了,現在發現自己真的不行。在年輕的時候,對這個東西,聽師父講也認同,也覺得很重要,但是聽到師父講大經,我這個先放一邊。師父老人家他有這個基礎,我沒有這個基礎,就不能跟他相比。因此我們老和尚,師父上人,最近晚年,這幾年,他特別強調這三個根的學習,這個我是現在也漸漸體會到他的苦心,他看到講經說法幾十年,大經大論講了這麼多,不要說證果,開悟的都沒有。悟是解悟,你那個解悟能像老和尚悟得那麼深還真沒有。可能有,我們沒碰到,他躲起來了,隱居起來了,我們沒有碰到。就是我們碰到熟悉的當中還沒有,只有師父老人家他一個,這個境界。

  後來我自己不斷反省,也是才知道,包括我們念佛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就是疏忽掉這基礎的學習。所以我佛七也主持過很多,很多個佛七,三時繫念做了幾百場了,上千了,如果連以前二十年前這樣加起來,連圖書館的加起來,那也接近了。但是總是達不到《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一心不亂,我常常在研究這段經文,《彌陀經》講得簡單。後來我再看祖師大德註解,看了之後,看天如禪師講的《淨土或問》,《淨土十要》裡面,蕅益祖師、印光祖師推薦的,看了我還是不死心。後來又讀《無量壽經》會集本,讀到會集本「往生正因」、「三輩往生」,三十三到三十七,這些經文就略有所悟,大概有個感受了,對斷惡修善這方面就比較有進一步的體會了。

  以前我們總是隨著老和尚的言語在轉,老和尚放下萬緣,一句佛號提起,給它念到海枯石爛,什麼都不要,這句佛號就成佛了。我常常講到,那麼麻煩幹什麼,還斷什麼惡修什麼善?就一句佛號提起就好了,到時候就往生了,何必找麻煩?我的想法是這樣,愈簡單愈好,不要自找麻煩。跟我犯同樣毛病的人還真不少,後來我看一看還不止我一個人,還真不少。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信義路華藏淨宗學會陳永信這個大護法,那道場是他發心創建的,出錢出力他都跑第一個的,他就很嚮往那個鍋漏匠。所以黃柏霖黃警官見到陳永信居士都稱他鍋漏匠。從以前他聽到老和尚講鍋漏匠念佛念三年站著往生,他就很想學鍋漏匠。那怎麼學也學不像。他在我們道場旁邊開個燈飾店,賣燈的,他的招牌叫燈王,賣燈的。我說那個鍋漏匠人家都放下了,我說你這個店你放得下嗎?你放得下現在就全部交給你兒子,你全不要管了。你有錢拿出來布施,統統布施掉,布施得空空的,然後你去念個三年,這樣就會跟鍋漏匠一樣站著往生了。

  他說他沒辦法,交給他兒子他也不放心,這個錢要捐出來,他說還是留給我兒子吧,留給我兒子我也是布施,布施給我兒子。他也講了一番理由出來,他說給我兒子也是布施。我說是,沒有錯,那布施,你現在就布施,統統給你兒子,你什麼都沒有,去念個三年,那就有把握往生了。後來我給他講,我說恐怕你不是鍋漏匠的根基,不是鍋漏匠的根基你就不能學他那個方式,他的方式他能成就,你不行。我說不但你,包括我也不行,我們沒放下,人家放下了。那我們不行怎麼辦?要學誰?我說還是老老實實聽印光祖師的話,回來學《了凡四訓》,學改造命運,這比較實在一點。因為你沒放下,人家放下了,你怎麼跟人家比?人家一心一意就是要去西方,你放得下嗎?嘴巴講要去西方,這裡又放不下,那怎麼去得了?有口無心。真的要去西方的人隨時他都可以走,他希望馬上就走,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絲毫留戀都沒有,非常瀟灑,說走就走。你這個信願不具足,你的行就不得力,念佛就不得力。

  為什麼信願不具足?你沒看破,沒有看清楚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沒看清楚,對這個世間你就肯定放不下,這個不能說大話的。不是大家講話大聲一點、講得很好聽就算,不是。那要真功夫的,從你內心真正放下,那才算,有口無心的那是不行的。後來我就想,還是印光祖師(大勢至菩薩)講得對,大勢至菩薩念佛專家,難道他不會教你怎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嗎?不會教你一句佛號念到底嗎?問題你沒放下。所以印祖出現在世間,這三本書印最多,這意思很明顯告訴我們,我們一個念佛人要求生淨土也不能夠疏忽掉這三本書,斷惡修善的,講因果教育的。如果這個疏忽掉,說真話,我們這一生要往生淨土都沒有把握了,不是說你絕對不能往生,就是比較沒有把握。反過來講,如果有這三本書的基礎,這三本書的基礎我們不要說一百分,就是六、七十分,就很有把握往生了。因此印祖才特別提倡,最近我們淨老和尚又不斷的強調、不斷的提倡這三個根它的重要性。

  我們再看看《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這三本書,包括老和尚現在提倡這三個根,就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的第一福。第一福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講倫理道德,具體說明就是《弟子規》;「慈心不殺」,這是講因果;「修十善業」,這講因果,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這個也就說明,我們這一生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淨業三福最起碼我們要做到第一福。如果這個淨業三福,我們再配《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來對照也很明顯。如果我們做到第一福,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往生西方是下輩往生,下輩。如果能夠再做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樣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是中輩往生。如果再能做到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就在大乘經論裡面你有深入的修學,這樣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是上輩往生。所以《觀無量壽佛經》的淨業三福來搭配《無量壽經.三輩往生》,這樣經文一對照,也很吻合。

  《觀無量壽佛經》講的,從中品下生到上品上生,這六品都是講善人往生,中品下生是修世間善的,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往生的;中中品、中上品是修小乘善,這凡夫信願念佛往生;上三品是修大乘善的凡夫,信願念佛往生的。下三品那是造惡業的凡夫,臨終懺悔念佛往生的。下三品臨終遇善知識,能夠念佛往生,這也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們也不能有這一個念頭,抱個僥倖的心理,平常多造點惡業,反正臨終一念十念還能往生。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往往臨終的時候自己也做不了主,也就耽誤掉這一生往生淨土的機會。因此我們還是要依照佛在經上講的,斷惡修善,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才是最有把握的、最穩當的一個修行方法。以上跟大家討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特別因果教育它的重要性。《了凡四訓》這個書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去深入,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來學習的就是《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篇傳記,早年我們淨老和尚,《了凡四訓》他有講了幾遍,《俞淨意公》也是早年講的。現在這個書的書名,我們淨老和尚給它改為《改造命運心想事成》,用這樣的一個標題來提醒大家要注重改造命運。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所求,每個人求的願望都不相同,但是我們總是希望這個好的願望我們能夠心想事成。包括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樁是人生最大的一樁事情。這樁事情都能夠成就,這樁事情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的大事,這樁事情都能夠成就,其他的事情那就不難了。學習改造命運這個書、這個註解,這是我剛出家的時候我聽錄音帶抄的,現在大家看到《改造命運心想事成》這本書,包括印光祖師這個序文,我們淨老和尚大概二十幾年前講的,在我還沒有出家之前講的。

  我出家之後這個業障現前,真的是混身不對勁,出家前三個月就像在地獄一樣,業障現前。就請問師父,那怎麼辦?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不是,整個人都快崩潰。去請教日常法師,日常法師叫我拜八十八佛,去拜了半個小時,稍微緩和一下,等一下又來了。身心恐懼不安,真的就像在地獄一樣。後來去請教師父,師父說聽錄音帶,我就聽錄音帶,好,那就聽錄音帶,聽什麼?就拿《了凡四訓》來聽。我一面聽就一面抄,一個字一個字抄,抄下來。後來我在基金會,我出家在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在那裡出家的,在二十六年前在那裡出家的。當時那邊三樓一個華藏講堂,現在還有,那個時候我抄一抄,晚上就上台去練講。

  後來全部抄完了拿給師父看,師父改,後來請人家去打字,就印成這本書。所以這本書就是我用抄的,抄的然後請人家打字,請師父看看,請同修幫忙排版編排,再印成這本書。這個書印出來流通也很廣,但是提倡學習的方面,這個風氣還不是很普遍。雖然王警官他有做了廣播劇,那只有達到宣傳的效果,就宣傳讓大家都知道這本書。但是後續的就缺乏進一步去做到明顯改造命運。因此《了凡四訓》這個書雖然很多人知道,但是我們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當然我們有在學佛,有在修,總是會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的幅度還不是很理想,我們要再進一步來改變,求進步。

  俞淨意,這也是我們淨老和尚早年講《了凡四訓》附帶講的,這都是最少二、三十年前講的,我們根據老和尚講的這些資料,我們這一次利用這個時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這篇文字大家有沒有?有,我們就來看這個文: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這是我們這次演講的一個題目,題目是一個記錄性的文章,我們現在講傳記,就是記錄人事物這些發生的事情的一篇文章。這個題目我們看了也很清楚,是『俞淨意公』,『遇』是遭遇,遇到灶神的一篇記錄、記事。這個記錄,我們現在講,就像新聞記者去採訪一些事情的報導。現在講到『遇灶神』,遇到神,現在學科學的人他都會認為這是無稽之談,這是講迷信。特別在大陸上有很多人都會說,這是封建專制時代的、迷信的一些產物。這些話很多人都是這麼說,也有很多人就這麼相信了。的確在現前社會當中有很多是搞迷信的,的確是迷信,迷信就是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這個信,信神、信佛,他不了解這個道理他就信了,這一類都稱為迷信。鬼神這樁事情是不是真有?現在不但中國,其實自古以來外國都有。我們怎麼來看待這樁事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我們對這樁事情還不了解之前,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才正確?有些人說我是無神論的。這是自古以來就有這種看法的人,不是現在才有,古時候就有,在印度就有。

  在《十善業道經》裡面,佛給我們講,教我們不要落於斷常二見。在古印度有很多宗教,在經典上記載的,比較大的,大規模的,九十五種,稱為九十五種外道,心外求法。這個外道當中,斷常二見這兩種外道,在當時也相當多的人相信,所以佛在經上特別提出來。有一種外道他持常見,對宇宙人生他相信有輪迴,但是這個輪迴是固定的,人死再來投胎他還是做人,所謂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過去我們常常聽人家講,人死了有什麼了不起,我再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他的意思就說,我死了四十九天之後再去投胎,又來做人,再二十年他不是又長大成人了嗎?他又是一條好漢了嗎?是沒有錯,如果人死了再來投胎做人,當然二十年後他又是一條好漢,是沒有錯。一條狗死了,牠投胎還是做狗,那條牛死了還是去做牛。有些外道他是持這種看法,這種見解,認為是固定不變的,是有輪迴,但是不變的,人永遠是人,狗永遠是狗,那牛永遠是牛。

  佛出現在世間,糾正這個錯誤的看法,佛給我們講不一定。人死了以後不一定來做人,看你這一生造善業多還是惡業多?如果你惡業造得多,那來生你得不到人身,你到三惡道去了,畜生、餓鬼、地獄去了。那個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惡道的眾生,他的罪報受滿了,他過去生也有修善業,他也會再到人天來。六道輪迴它不是固定的,根據你每個階段造的善惡業來定的,不是永遠都一成不變。佛糾正了這個錯誤的常見。

  斷滅見就是人死了如燈滅,動物死了就像燈沒有了,什麼都不存在,沒有什麼輪迴的,什麼墮三惡道,變畜生、墮餓鬼、墮地獄,那個他不相信,認為沒有這回事情,這叫斷滅見,就現在講的無神論。佛也給我們糾正,那個也是錯的,事實上人死了不是沒有了,他去換個身體,換個生活環境。這一生善業造得多,來生換的環境比現在好,身體也比現在好。惡業造得多,來生換的環境比現在差,身體也比現在差,換到最差就換到地獄去了。這才是事實真相,不是人死什麼都沒有了。這個事情佛在《楞嚴經》跟我們講得非常多,佛在《楞嚴》給我們講,用人睡覺這個比喻,睡覺的比喻。當我們人睡覺睡了之後,人睡過去就跟死人一樣,我們人睡了之後,我們白天你看到這一切也都不存在了,包括你這個身體你也不知道了。你晚上作夢又到另外一個時空去了,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你晚上一睡著了,你白天看到這一切,你的親人、你的房子、你銀行多少錢,包括你這個身體,都不屬於你的。大家有沒有去想這個問題?晚上我們一旦睡過去之後,白天這一切跟我們就沒有關係了,是不是這樣?睡覺跟死的一樣。

  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常講,每天都要小死死一次,只差還在呼吸,第二天還醒過來,那個死人就是他停止呼吸,他不會再醒過來,就這個差別而已。但是你想想,你睡著的時候,你這個神識有沒有停止?還會作夢,說明這個身體不動,但是你的精神還在活動,怎麼能說斷滅?如果斷滅,那你晚上睡覺之後你也不會作夢才對,什麼都沒有了。這個錯誤的。這個詳細,佛在《楞嚴經》都給我們分析出來了。現在人就是不講道理,現在說講辯論,他要跟你講道理辯論,那好辦,他就是不講理,不講理就是強詞奪理,你就沒辦法了,他不能接受。所以我們看《楞嚴經》,我為什麼對《楞嚴經》印象這麼深?因為我第一部經聽經就聽《楞嚴》,《楞嚴經》佛的弟子問出來的問題,我們現在人能想到的問題,人家三千年前就問出來了,反覆的辯論,提問題,佛來解答、來分析、來反問。所以古大德講,「開慧楞嚴,成佛法華」,開智慧《楞嚴經》,你要開智慧不能不讀《楞嚴》。

  這個大乘經論還是非常有需要的,因為它是一個理論的基礎。沒有這個理論基礎,講到這些事相,很多人他就不能接受,特別是知識分子,受過科學教育的,打從心裡他就不相信,他只相信科學。古代的聖賢,世間的聖賢,他們有一個良好的態度,比如說世間聖賢,我們看孔老夫子,他示現的,就是我們在人生,從出生到死亡這個階段,他的教學就是一生一世。所以他談論的、講的就是人道,講的就是這一生這一世的。有人問孔老夫子,他說夫子,我們人死了以後是什麼一回事,什麼狀況,你知道嗎?夫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他說我生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死了之後我怎麼會知道?大家聽一聽夫子的回答,這個對話,跟無神論去否定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無神論的他說死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空空的,那個還要他講嗎?三歲小孩子也會講。你看不到,顯微鏡、望遠鏡看不到的,那都沒有了。這個態度是錯誤的,去否定,那是錯誤的。夫子他不是否定,他是持保留態度,他說我不知道。

  夫子在《論語》也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知道就知道,不知道我就說不知道。他說不知道跟說沒有,答案是完全不一樣的,你說沒有,那是斷滅見,那就是否定的;說不知道,我們現在還是凡夫,真的是不知道,或許哪天我明白了我再告訴你。所以現在有很多同修,問他的家人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來問我這個問題。我說等到我往生極樂世界我去看,再來跟你講。你現在問我,我也沒看到,這個問題我很難答覆。等我去了,我去查一查,就知道有沒有去那邊,再回來給你報告。現在我如果有看到,當然我可以給你回答,如果我看不到我不能隨便亂講。亂講打大妄語,下地獄的。還有一個方法,我就勸他修《占察善惡業報經》,用占察輪相,求地藏菩薩給你指點,在夢中給你示現,求佛菩薩給你指點。我是凡夫,我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真的是這樣,你問我這個問題我無法去作答。但是我只能根據經典,佛講的這些理論方法提供給你。

  這個不能亂講,你有看到就有看到,沒看到就沒看到,不能沒看到裝看到,給人家打妄語去騙人,這個不行的,我們要講真話。所以夫子他這個答覆,他就是我們一般人正確的一個示範。他說我不知道,不知道不代表沒有,這個話我們要聽清楚,這個差一個字,這就完全不一樣。禪宗有野狐禪的公案,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就墮五百世野狐身。你給人家說沒有,那就變斷滅見了;你說我不知道,他不負這個因果。所以夫子還是聖人,畢竟跟凡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就有保留空間,或許以後有發現,我那個時候明白了。大家好好去思考,聖人跟凡夫他示現給我們看的不一樣,我們要學習聖人的這些言行、這些態度才是正確的。

  所以講到遇灶神這樁事情,我們如果不知道,人家問我們,我們是根據經典上講的,我有根據,不是我編的,是哪一部經、哪一本書講的,引經據典,我們不負這個因果,我是根據這個來講,不是我自己編的。自己編的、自己講的要負因果,你講得對了,功德無量,講得不對那就背很重的罪業了。我們現在有很多外國催眠的,這些也證實人靈魂的存在。聽說魏斯先生前一陣子來雪梨開個會,鄭總幹事給我講,來開了一個會。他討論靈魂的問題,他們做了催眠實驗的一些記錄,這些也都很科學,這個也不是無稽之談,也都真正做了實驗提出來的報告,不是隨便亂講的。所以我們應當對這樁事情有這麼一個態度。

  當然我們學佛的人大家都相信佛講的話,佛在經上講,我們自己親眼見到的、證得的叫現量。現量就是你自己親自接觸到、看到的,那毫無疑惑,毫無疑問的。另外就是比量,比量就是根據這個理論去推論,推論出來,那可以確定有這個事情。還有聖言量,我們現在相信佛在經上講的,相信祖師大德在註解裡面這些開示,相信經上講的這些話,就叫聖言量。我們也沒有證得,我們對這個理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佛在經上有這麼講,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格,他講的話絕對不騙人,這叫相信聖言量,我們是根據經典佛講的。我們有善根的人,有善根福德因緣才能遇到佛法,遇到縱然我們對這個理論不明瞭,我們也沒有禪定功夫,也沒有證果,但是相信佛在經上講的,我們接受了,依教奉行,我們就有福報,就得福,這是善根。過去世種植深厚的善根,雖然道理不明,但是我們深信不疑,相信聖言量。一般人善根還不深的,總有疑惑,經教的理論不能不深入,這要培養善根。所以佛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天天講經說法,就是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善根很少的幫他成長,善根成熟的幫他證果。

  好,我們看這個文:

  【明嘉靖時。江西俞公。諱都。字良臣。多才博學。十八歲為諸生。每試必高等。】

  這篇文章一開頭給我們講出這個時代,『明嘉靖時』,「時」就是這個時代,在中國明朝嘉靖這個時代。嘉靖是明世宗的年號,如果換算公元,是他做皇帝的時間是公元一千五百二十二年到一千五百六十六年,前後加起來有四十五年,這個皇帝做的時間也相當之長,就是在這個時代、這個階段,這是講明朝。過去朝代就是一個國家的國號,我們現在都講中國,中國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所以現在世界上都稱中國。過去都是根據朝代來稱這國家的。比如說清朝,你看清朝的錢,銀子做的錢,大家去買古董可以看到打「大清國」,它的國號叫大清國,然後哪一個皇帝,一般人不能稱呼的。這個本名只有在童子時候才能稱呼,他成年了就不能稱他的名。成年稱名,只有父母跟老師才能稱他的名。所以在中國古代這個古禮,人有名有字,叫名字,現在就不講這個了。

  他的名叫『都』,一個字,叫俞都,他的本名。『字良臣』,字就是他成年他的同輩送他一個字號,從舉行成人禮那天開始,大家就不再稱他的名,因為他已經成人了,要尊重他,大家都稱他的字號,他的字叫「良臣」。『多才博學』,他有很多才華,學問也很淵博,十八歲就為諸生,『諸生』就是生員,做了秀才。『每試必高等』,每次考試他都是最高,都是考第一名的。他在做諸生、做秀才的時候考試都名列前茅,是很有才華的一個人。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此地,這段我們就先講到此地。我們明天上午十點到十二點我們再來講第二堂課,明天晚上也是七點到九點。我們今天就先學習到此地,我們下面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