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五集) 2011/5/10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3-0025
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諸同修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佛誕節快樂,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二十八頁,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我時當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從是以往。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術。韋陀典籍亦能通達。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諸天魔。制諸外道。若在山野誦經坐禪。有諸山精。雜魅。魍魎。鬼神。橫相惱亂。心不安定者。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
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一段是能夠如理如法依照前面經文講的來誦持大悲神咒,必定得到觀世音菩薩千眼照見、千手護持,得到菩薩的加持,可以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世間經書悉能受持』,包括『一切外道法術、韋陀典籍』也都能通達,這是世出世間法、一切法沒有一樣不能通達的。通達是不學自會,你沒有去學習自然就會了,這是得到菩薩加持,我們自性般若智慧現前,自性般若智慧現前,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的。昨天跟大家提到清朝一位法師誦大悲咒,也得到這樣的一個效果,今天也把這個公案找出來跟大家來分享。這個公案是根據我們最近印的《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這本書是印光祖師倡印的,這本書裡面也有蒐集這個公案,我把這個公案念一念,跟大家來分享。
「《高僧傳》四集。清澍庵,揚州人,少粗獷,不持戒,為主僧所呵,憤欲報仇。既思潛修以湔恥,乃於所住寺藏經閣,誦大悲咒,閉關三年乃出,神采頓殊,抑抑自下,然不測其所證也。」這個公案是出在《高僧傳》第四集裡面有蒐集這個公案,這個公案就是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的時代。清朝的時代有一位法師叫澍庵,三點水這個「澍」,寺院庵堂的「庵」,澍庵,他是揚州人,揚州是大陸江蘇省揚州,這個地方的人。自古以來揚州也是佛教聖地,現在揚州寺院還是很多。這位澍庵法師少粗獷,就是他少年的時候,應該他也是年紀很輕就出家了。但是這個人很粗魯,粗獷就是我們一般講很粗魯。不持戒,就是不守規矩,住在寺院裡面也不守規矩。當然負責寺院主持秩序的僧值就會去管他,所以為主僧所呵,呵就是責備他,去責備他不守規矩、不好好修行,這是一定的。
過去寺院住持下面四大執事:維那、監院、知客、首座,維那是管秩序的,就像學校的訓導主任;首座是管教務的,教務主任;監院管總務;知客管接待,對外接待的。維那下面還有僧值,就是值日的「值」,值班這個值,僧人他有輪值,幫助維那來維持寺院的秩序。過去叢林規矩非常嚴格,他被主僧所責備,他很生氣,憤欲報仇,心裡非常憤恨,想要報仇。又想一想,報仇也不是辦法,的確自己理虧的地方很多,自己不守規矩,難怪人家來責備。所以他這個人還是有善根,還知道反省,知道自己要修行。所以他就想到,不如就自己躲起來好好修行,來洗刷自己這些恥辱。常常被人家責備,被人家笑話,被人家看不起,自己好好修行來洗刷這些恥辱。
「乃於所住寺藏經閣,誦大悲咒」,他就跟主僧商量,他要去住在藏經閣。在古時候都有人管理藏經閣,就是藏經樓。像印光祖師在普陀山法雨寺,他住在法雨寺的藏經閣就住了三十年,一方面管理藏經,一方面在裡面潛修,沒有出來。所以印祖大概出家之後,二、三十歲出家,到了普陀山就住了三十年,這個時間很長。這位澍庵法師,他住在寺院裡面的藏經閣,他專誦大悲咒,誦了三年,閉關三年,三年才出來。出來之後,「神采頓殊,抑抑自下」,他的精神光采跟以前都不一樣,而且他的表現也不會像以前那麼粗獷,抑抑自下就是很謙虛,變了一個人,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然不測其所證也」,大家看到這個情況,這個人跟三年前是完全不一樣,他三年在藏經閣修行證到什麼果位大家也不知道,他自己也沒有說,大家也不知道,只是看到他這個人整個跟過去是完全變了一個人。
「偶於茶社中」,有一天澍庵法師他出關了,也到市區裡面的茶社,有一天經過一個茶社。過去的茶社,我們如果看電影都會看到掛一個招牌,好像幢幡這樣,寫個茶,放在外面,好像現在的招牌,插著,賣茶的,裡面擺一些桌子、一些茶具,給過往的行人進去喝茶。茶社在古時候,在民國初年,包括現在,三教九流都會去,當官的、平民百姓都會去,去喝茶。所以茶社裡面接觸的人就多了,各式各樣的人都會接觸到。茶社,另外就是大家好像聊天的一個地方,還有談論一些學術性方面的,大家在那裡做一個交流,也是一個場所。有一天他經過茶社。以前那些茶社,我們看演的古代電影,茶社大部分都是靠路邊,沒有像現在一些門窗關得緊緊的,又有隔音,有些客人經過那邊,裡面談話什麼的也都能聽得到。他經過茶社,「聞客析經義」,聞就是聽到,喝茶的客人他們在分析經典的義理。這個公案沒有說明他分析什麼經、什麼義,但是我們從這個記錄可以知道,世間法這些四書五經、十三經、易經這些經義。
「詰難甚苦」,詰難就是說這些客人在一起,大家在研究這個經義,遇到困難了,這一句跟那一句好像接不起,文義不能貫通。他們很苦,苦就是說,苦苦的想想不出來,也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幾個客人在那邊談論這些經義,談到最後沒結果,因為經的文義不貫通。澍庵法師從那裡經過聽到了,「師笑所談,皆有佚脫」,澍庵法師他也沒有去看那個經,也沒有讀過那個書,聽他們這樣講一講,他就笑了,笑他們說,你們現在談論的那些經義連貫不起來,因為你們看的那個有漏掉的,有佚脫。就好像我們抄經漏掉一句、漏掉兩句,前後上下都連貫不起來,在古代這個常有的事情,他說那個有脫漏掉的。
「乃誦所論書,且誦且解」,然後澍庵法師就把他們在研究的書把它背誦出來,一面誦、一面給他們解答,全部把它補上去,給他們解釋得清清楚楚。「客等駭服」,這些客人看到這樣,大家非常驚駭,大家都心服口服。澍庵法師他是個出家人,年輕又不守戒律、不守規矩,我們知道,他一定不喜歡讀書的,也不喜歡念經的,所以才會被罵。但是這個世間書他也沒讀過,那些讀過的人不知道,他還能念、還能補出來,還可以給他們解答,解答到他們心服口服。這個就有點像六祖一樣,經沒有念過可以給人家講開示,講到人家開悟,念的人沒開悟。大家當然很驚訝,這個法師他怎麼懂這麼多!
「由是以淹博名」,就是說他就這樣出名了。他學問淵博,天文地理沒有一樣不懂的,看你要問他什麼問題,他都能夠給你解答,當然大家對他都非常的敬佩。「或試以綺語小說,亦應聲誦出」,他不但這些,譬如說四書五經、十三經,這些聖賢的典籍他能夠念得出來,有些人他就去試驗一些綺語小說。綺語小說,譬如《紅樓夢》、《水滸傳》,我們現在講的瓊瑤小說,這些愛情故事,這些就是屬於綺語小說。還有奇怪的,像《聊齋誌異》,講鬼狐這一類的,他統統知道,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你問他哪一本,他「應聲誦出」,你才講一個開頭,他全部給你誦出來。這個時候大家就覺得非常非常驚訝,連綺語小說這個出家人他也懂,他也沒看過。
所以從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乃知師於內外典籍,九流百家,下逮小說,一切文字,不待涉目,無不成誦,競傳神異,號聖僧。」大家才知道這個法師對內外典籍,九流百家,就是三教九流,儒釋道。九流,我們老和尚也印出來,有九種流派,三教九流;百家就是諸子百家,這些世間的學術他都懂。「下逮小說,一切文字」,還有小說,包括現在金庸小說,那些武俠小說、文藝小說、綺語小說,他統統知道。一切文字,「不待涉目,無不成誦」,不待涉目就是說他沒有看過,人家一問,他馬上就知道,而且他還會原原本本誦給你聽,一字不漏。所以大家「競傳神異」,大家互相去給他宣傳:這個法師很神奇,他沒有學,怎麼都會?所以那個時候大家都給他一個外號叫「聖僧」,聖人的聖,僧人的僧。
「時阮文達公元,聞師名,試與語,師酬對如流,文達歎異,謂所證超乎人天之表。」當時有一位阮文達公,叫元,他一個字叫元,也是很有學問的。聽到澍庵法師這個名聲,聽大家說他書都沒有讀過,都會,都懂,人家不明白的去請教他,他還可以給人家解釋得很清楚。這位阮文達公有一天就找他來試驗試驗,看是不是人家傳的那樣。「試與語」,就試驗跟他交談,問他一些問題。「師酬對如流」,酬對如流就是很流暢,一點都沒障礙,對答一點都沒障礙。文達歎異,這個阮文達公也非常讚歎,這個實在是太奇異了。「謂所證超乎人天之表」,說他所證得的境界已經超出人天之上,不是三界裡面的,三界裡面的大概沒有辦法這樣,超出三界,超出人天之表,意思也就是說他起碼也證阿羅漢果以上。
下面講,「見僧嬉戲,嘆曰,災害將至,老僧不得見,汝輩將何以脫,示寂逾年,而粵匪陷揚州。」他看到出家人不認真修行,不認真念佛,嬉戲就是喜歡玩,喜歡遊戲,喜歡去玩。澍庵法師看到,他就很感嘆的說,「災害將至,老僧不得見」,災害都快來了,我看不到了。汝輩將何以脫?你們要怎麼才能得到解脫?這個意思就是告訴這些僧人,你不好好用功念佛修行,災難來了,你怎麼能夠避免?你怎麼能得到解脫?他說我看不到了,但是你們怎麼去避免這些災難?「示寂逾年」,他這些話講完就示現往生,圓寂了,澍庵法師圓寂超過一年,大概一年多,揚州就遭到粵匪,粵就是廣東這個地方,有土匪陷揚州,揚州被土匪攻進去,燒殺擄掠,災難來了。
我們現在以這個公案來對照這段經文,《高僧傳》有這個公案,《高僧傳》這樣的公案非常多,我們舉出清朝比較靠近我們這個時代的,來跟大家分享。所以你念大悲咒,念佛也是一樣,參禪也是一樣,如果你參到明心見性了,沒有不通的。為什麼?不管什麼世間法出世間法,正法邪法,不管什麼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現在通到自性了,哪有一樣不通?你通到那個根源,你根源找到了,那些枝枝葉葉沒有一樣不通達,就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六祖大師他是自己參禪開悟,這個地方是用念咒,念咒達到開悟這樣的一個方法,方法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
下面講,『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誦這個神咒,世間八萬四千種病,就是不管什麼病,身體的病、精神的病,疑難雜症什麼病都能治,無不差者,就是沒有治不好的病,誦大悲咒沒有治不好的病。昨天跟大家講了,這個關鍵要有信心,如果你不相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幫不忙上,他就幫不上忙。我們現在也不是說不相信觀音菩薩,就是信心還不夠,信心不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但是我們多看看這些感應錄,特別是近代的感應錄,多看看也會增長我們的信心。所以看《觀音菩薩靈感錄》、《觀音感應錄》,古代、近代的多看看,我們對於觀音菩薩信心的增長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感應頌》裡面,印光祖師他也跟我們講,他自己親自見聞三樁治病的事情。
第一個是附錄:「無錫金昌,妻沈雲藻,頗通文理,產後大病,勢極危險,諸醫束手。有友勸昌禱於觀音大士,昌從之,病即轉機,月餘尚難行動。其妻以祈禱有靈,願愈後常奉大士。一夕,昌夢見大士,妙相莊嚴,向己而立,二童侍側,呼昌名,昌即禮拜,忽驚醒。其妻亦醒,各述所夢,俱相同。唯其妻又見一童執楊枝,蘸水灑己身,說偈云,起死回生甘露水,一點善心感化來,金石堅心登極樂,唯恐塵緣解不開。身心清爽,病遂痊癒。夫婦由是長齋念佛,兼輯因果錄以勸世」。
這個感應的故事是在民國初年印光祖師那個時代,民國初年。我們現在是民國一百年,在幾十年前,在江蘇無錫,無錫在江蘇省。有一個人他叫金昌,他的妻子叫沈雲藻,她也頗通文理,就是說有讀一些書,他這個妻子也有讀一點書,對文章道理也有一些通達。「產後大病」,婦人生產也是生命交關,有些婦人生產之後身體特別虛弱,有大病。「勢極危險」,這個就非常危險,特別有一些婦女生產血崩,那就很危險了。在那個時候醫院沒有現在這麼多,醫學也沒有這麼發達,「諸醫束手」,當時的醫生看到這種情況束手無策,醫生也感到非常棘手,沒有辦法來治。「有友勸昌禱於觀音大士」,他有個朋友就勸金昌,你不如去祈禱觀音大士,求觀音菩薩來幫忙。「昌從之,病即轉機」,金昌他就接受了,就去觀音菩薩大士前去求,求菩薩來加持,讓他的妻子身體能恢復健康。他求了之後,他的妻子病情就有轉機了,本來是很危險了,命都快沒有了,現在有轉機。但是經過一個多月還是沒有辦法起來走路,不能行動,尚難行動。他的妻子也很有善根,聽到她的先生金昌祈禱觀音大士有靈驗,本來她就要死的人,現在能夠轉機活過來,雖然還不能下床、不能走路,她就發一個願說,「願愈後常奉大士」,如果她病好了,終生來侍奉觀音大士。
「一夕,昌夢見大士」,他的太太發這個願之後,有一天晚上金昌他就夢見觀音大士,妙相莊嚴,向著自己,站立在自己的面前。看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旁邊兩個童子,侍側,站在兩旁。「呼昌名」,叫金昌的名字。「昌即禮拜」,金昌夢到這個夢,趕快跪下去拜。「忽驚醒」,忽然就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夢。「其妻亦醒」,他的妻子也同時醒過來。「各述所夢」,他跟妻子講,剛才做了一個夢,她說她也做了一個夢。他問她:妳夢到什麼?我夢到觀音菩薩,他說我也夢到觀音菩薩,夢到的夢都一樣,俱相同。但是「唯其妻又見一童執楊枝,蘸水灑己身」,夢境相同,但是他的妻子除了前面的夢境相同,他的妻子又另外見到一個童子拿一枝楊枝,就是我們現在灑淨的楊枝淨水,把水澆在她自己的身上。這個童子一面澆水一面說偈語,說偈,說什麼偈?「起死回生甘露水」,她快要死了,現在起死回生,這是起死回生的甘露水。「一點善心感化來」,起死回生的甘露水怎麼來的?是你一點善心感化來的,感應菩薩來救你的。「金石堅心登極樂」,這個心如果堅定像金石一樣,這一生必定可以登極樂世界。「唯恐塵緣解不開」,但是後面一句,恐怕你這個塵緣現在還解不開,解開就登極樂了。所以她夢到這個夢,身心清爽,病遂痊癒,他妻子的病就好了。「夫婦由是長齋念佛」,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吃長素了,之前沒有吃素,那個時候開始吃長素念佛了。並且「兼輯因果錄以勸世」,蒐集善惡因果的書來勸化世人。這是一個公案。
下面第二個公案:「鎮海方子重,年十九,忽生腸癰。醫云非開剖不可,其父母不放心,遂不醫。其母通文理,長齋念佛,乃與其友俞德章女士,拼命念金剛經及彌陀觀音聖號。三日癰破,膿血從大便出,五日痊癒復原矣。」鎮海也是在江蘇,方子重,有一個人叫方子重。年紀才十九歲,忽生腸癰,忽然生了腸癰,中醫叫癰,現在西醫的名稱叫腫瘤,就是癌症,腫瘤。「醫云:非開剖不可」,找西醫,西醫說一定要開刀,沒有開刀他沒辦法治。「其父母不放心,遂不醫」,父母不放心他兒子開刀,怕開刀開得不對,反而送了一條命,就不去找西醫開刀,就不找西醫。「其母通文理,長齋念佛」,他母親也認識字,也明白一些道理,所以發心吃長齋念佛。跟她的朋友俞德章女士,發心拼命的念《金剛經》,很至誠懇切拼命的念,就是為了她兒子這個病,很專心、很認真拼命念《金剛經》,《金剛經》念完就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聖號。念了三天,她兒子的腸癰破掉了,就是腸的腫瘤破了,破了之後變成膿血,那個血很濃的從大便排出來。五日痊癒復原矣,五天全部就好了。這是念《金剛經》、念彌陀觀音聖號,沒有醫,得到這樣的感應。這是第二個公案。
第三:「江寧孫維捷,妻慕西,夫婦頗好善,熱心公益,每年常縫千餘套棉衣,以施無以禦寒者。其妻壯歲得病,胸間痛如針刺,乃竭誠念觀音聖號求救,久之睡著,夢一老嫗為摩其胸,復遍捏之,拔出寸餘長之二針,曰怪得汝痛,以胸有針故。遂覺輕快。自己又捏之,復拔出一針,忽驚醒,了無病苦矣。」這是第三個公案,這個公案是在江寧孫維捷,孫維捷這個人他的太太叫慕西。他們夫妻兩個人頗好善,平常也是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每一年常常縫一千多套的棉衣,布施給沒有能力買棉衣過冬禦寒的人。現在大陸上還是有很多窮困的地方,到了冬天沒有保暖的衣服,被凍死的很多。所以古時候到現在都還有。在北方那個冷,我們真的是受不了,真的會被凍死,一點不假。他施棉衣,這是做好事。
「其妻壯歲得病」,他的太太到壯年的時候得了病,得了什麼病?胸間常常刺痛,胸口好像針在刺一樣那麼痛。「乃竭誠念觀音聖號求救」,就至誠的念觀音菩薩聖號求菩薩來救拔,因為她也是善心人士,念觀音菩薩聖號感應就特別明顯。「久之睡著」,痛的時候她就念觀音菩薩,念念就睡過去了。這個我也有經驗,以前我生了大病,念觀音,念念念到累了就睡過去了。她念念睡著了,「夢一老嫗為摩其胸」,夢到一個老太太、老阿婆,夢見一個老太婆摸她的胸口,一邊摸她的胸口、一邊捏她的胸口。遍捏,就是在她整個胸口一直給她捏,把她整個胸部摸遍了,一直捏一直捏。捏了之後拔出寸餘長之二針,就是從她的胸口捏,幫她拔出一寸多長的兩根針。「曰怪得汝痛」,老太婆就給她講,難怪妳會痛,妳胸口裡面就兩支針這麼長插在妳的胸口,難怪妳會那麼痛。她夢到這個老太婆給她捏胸口,拔出這兩根針,就跟她講,因為妳胸口有這個針,所以妳才會痛。老太婆把那兩根針拔出來,她就感覺身體很輕快。後來她自己又摸胸口,又捏一捏,又拔出一根針,這根針拔出來之後,她突然驚醒,就醒過來了,原來是一場夢。從那個時候開始,她胸口的病也就消失了,了無病苦,就沒有了,沒有再發作過。
「上三事乃印光親聞」,以上三件事情都發生在民國初年,印光祖師說這三樁事情,他自己親自見到,自己親自聽到的,是真人真事,這個不是假的,是真的,病苦求觀音菩薩加持,得到脫離病苦這樣的一個感應。所以「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誦持神咒,我們世間不管什麼疑難雜症、什麼病都能夠治療,沒有治不好的病。但關鍵要有信心,不能懷疑。所以前面經文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不能懷疑,你有一點點懷疑就造成障礙。如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持咒必定達到這個效果。
下面這段經文講,『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諸天魔,制諸外道。若在山野誦經坐禪,有諸山精、雜魅、魍魎、鬼神,橫相惱亂,心不安定者,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在山上野外坐禪誦經,常常會有一些山精雜魅,還有魍魎,魍魎是一種厭魅鬼,他會壓在人身上,讓人動彈不得。鬼神,山間野外這些山精、雜魅、魍魎、鬼神,就非常的多,修行人在那邊修行誦經坐禪,也常常會遭受到干擾。現在我們在雙溪建念佛堂,也有一些同修受到干擾,有一些人住了就是這裡不對、那裡不對。特別是身體比較虛的,或者是運勢比較低的,身體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還有業障方面的,這些因素都有,他住了就常常很多問題。所以住山修行,也是有很多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些常識。除了我們住的地方要知道除溼,山上濕氣重,要除濕,還有地理位置也是有講求的,室內的格局也很重要,這些都有講求,這些人為的方面要先把它做好。另外就是鬼神方面,鬼神方面要先跟它溝通安撫,這樣我們人住在那個地方要修行才不會受到干擾,才能身心安穩。
誦這個咒能夠治諸鬼神,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要心存正念來持大悲咒,就會有這種感應。如果心是邪念,念大悲咒就沒有感應,沒有感應還是沒有辦法去制伏這些天魔外道。所以必須心存正念,心存善心來持這個咒,必定得佛力加持。如果心存惡念持咒,佛力有在加持,我們自己造成障礙,把佛菩薩加持力障礙住。如果心存善念、心存正念,這個障礙就沒有,誦咒菩薩就加持得上,因為沒有障礙。這一點我們必定要知道。所以在山上誦經坐禪,包括我們念佛都一樣,無形的這些眾生非常多,也常常會來干擾。我們在山上修行也是一種考驗,也不是壞事,如果發現什麼狀況、什麼問題,說明我們自己修行修得不夠,有業障,所以不能排除這些障礙。我們要再反省檢討、改過修善、念佛,這些狀況就能改善。
所以最重要還是反省自己。有的住了身體病痛很多,這些都是屬於業障。這裡講的是外面的干擾,有的比較嚴重,以前常常我們帶同修打佛七,到美國、到其他國家都常常碰到,打佛七當中也常常有同修被附體,被冤親債主附在身上,一下子就倒地,口吐白沫。二十年前第一次帶團到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打佛七,打了還沒有三天,第一天開始,一個蓮友在繞佛的時候就噗通摔下去,我回頭一看,怎麼一個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後來仔細給他觀察,冤親債主附身。所以這些情況我們這麼多年見到很多。這個是外來的一個干擾,外來的干擾必定我們內心有雜念、妄念、邪念,冤親債主才能趁虛而入。如果你是心存正念、善念,冤親債主他就不得其便,他就不能來干擾,這些鬼神也是一樣。
所以我們誦大悲咒,一定要知道用這樣的心態來持這個咒。如果你用善心來持咒,你受到干擾了,你趕快念大悲咒,「誦此咒一遍」,你念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這些鬼神就被綁起來了,被這些護法綁起來,他就不會再來干擾你了。這個古代、現代都有,古代也是有很多這樣的公案。你看「救苦之除祟」,《感應頌》裡面講的,救苦。除祟就是鬼祟,鬼鬼祟祟那個祟,就是這些山精、雜魅、魍魎、鬼神來干擾你了,弄得你家裡不安,道場不安,人的身心也不安定,這個情況都有。我揀幾個公案來跟大家分享,在《清明投轄錄》,另外一本是《廣異記》,這書記載這個事情。
《廣異記》,「唐王琦,妻染疫,琦誦《心經》。見燈下有三人頭,妻瞪不能言,但手指所見。琦取刀向所指處斬之,妻旋云,窗中有怪,鼻長數尺,床前二物如駱駝,皆被斬消散。琦誦經四十九遍,乃癒。」這是《廣異記》這本書裡面記載,唐朝有一個叫王琦,他的太太染疫,染疫就是被傳染到瘟疫,我們現在講傳染病。「琦誦《心經》」,也有很多人遇到一些恐怖的境界、鬼魅這一類的,誦《心經》也很有效,王琦他就誦《心經》。「看燈下有三人頭」,他的妻子瞪不能言,看到講不出來。「但手指所見」,就用手指指向她看到三個人頭的那個地方。但是王琦他沒看到,王琦就取刀向所指處斬之,她指頭指的地方,他拿刀就往那邊砍。「妻旋云,窗中有怪」,她太太又講窗戶那邊也有很奇怪的一個東西,鼻長數尺,鼻子有好幾尺長;「床前二物如駱駝」,床鋪前面有兩個東西好像駱駝一樣。「皆被斬消散」,王琦刀拿去就砍,砍了就沒有了。「琦誦經四十九遍,乃癒」,他誦《心經》,誦四十九遍,他太太被染上瘟疫的病才好,誦四十九遍。所以有人要治病,也有人誦《心經》,誦愈多愈好。
下面是另外一本書記載的,《清明投轄錄》,《清明投轄錄》這本書記載一個公案:「二駱駝對語,一稱舍人,一稱諫議。宋祈門汪氏子行路,被數人縛去,繫古廟柱,祝曰,請大王自取。汪知殺人祭鬼,急誦大悲咒。夜有風吼如雷,炬目大蟒趨至,三進而卻。旦遇人解縛,得免。」這是另外一個公案,在《清明投轄錄》這本書記載的,就是有兩隻駱駝在講話,這兩隻駱駝,一隻稱舍人,房舍那個「舍」,我們做人這個「人」;一稱諫議,勸諫的「諫」,議論的「議」,這兩隻駱駝。牠們兩隻駱駝在講話,一隻叫舍人,一隻叫諫議,講什麼?「宋祈門汪氏子行路」,汪氏的兒子,有一天他在外面走路,因為古時候交通沒有現在這麼方便,車輛沒有現在這麼多,一般人大部分是走路,能夠騎馬、坐轎那是有錢人,那是很少的,一般人都走路。古時候常常在路途當中偏僻的地方遇到土匪、強盜,被數人縛去,被好幾個人把他綁著、綁架綁走了。「繫古廟柱」,繫就是綁著,綁在一間古廟的柱子,把他綁在古廟的柱子。「祝曰,請大王自取」,這個祝是慶祝的「祝」,這個祝就是什麼?廟祝。以前管廟的我們叫廟公(廟祝),管理廟的這個人叫廟祝。好幾個人把汪氏的兒子,把他綁來綁在柱子上,綁在古廟的柱子上。這個廟祝就說,請大王自取,大王請你來,人已經抓來了,你自己來取用。
「汪知殺人祭鬼」,汪氏的兒子知道遇到要殺人去祭祀鬼神,知道要殺人祭鬼了。到了那天晚上,汪氏子他知道這個事情不妙了,所以他趕快「急誦大悲咒」,他趕快念大悲咒。除了念大悲咒也沒有什麼辦法了,被綁在那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也沒有人會去救他,趕快念大悲咒。「夜有風吼如雷」,到了晚上有風,那個風像颱風一樣,風吼好像雷聲那麼大。出現炬目大蟒,出現一隻大蟒蛇,眼睛非常之大,看到一隻大蟒蛇來了。這個是什麼?就是要把生人供養大蟒蛇,那個大蟒蛇要吃人。所以抓了這個人綁在柱子上,就是要給那隻大蟒蛇來吃的。到晚上大蟒蛇出現了,要來吃人了,「三進而卻」,大蟒蛇要進來古廟,但是三次都進不來,後來大蟒蛇就走了。「旦遇人解縛,得免」,到了第二天早上被人家看到,把他繩子解開,他就得到解脫了。這是另外一個公案。
另外《靈驗記》也有一個公案,靈驗記:「定襄城西,有虸蚄廟,村眾偶憩其中。一人褻神,夜見鬼卒拘去至曠野,痛責數十。忽見白衣姥來,曰,既責矣,即放回,因得歸。遍體青腫,悟其地近觀音閣,得大士垂救也,乃市香叩謝。」這是又另外一個公案,在定襄城西邊有虸蚄廟,這個子和方都加個蟲字部首,可見這個廟是一些動物方面的神。「村眾偶憩其中」,憩就憩息,村裡面的人,有一天偶然幾個人在廟裡面休息。「一人褻神」,這個村莊裡面其中有一個人對廟的神不恭敬,褻就是褻瀆,不恭敬,對他不禮貌。「夜見鬼卒拘去曠野」,到了晚上被鬼卒抓去,抓到曠野去了。「痛責數十」,被打了數十下。「忽見白衣姥來」,忽然看到一個穿白衣的老婆婆來了。這個老婆婆來說,「既責矣,即放回」,他對你們不禮貌、不恭敬,你們既然已經責備他了,那就應該放他回去,他也受到應該的懲罰了,就送他回去。「因得歸」,這樣他才能夠回家去。回到家裡,「遍體青腫」,整個身體都被打得青一塊、腫一塊,都瘀青了。他忽然「悟其地近觀音閣」,他被打的那個地方有一個觀音閣,很近,所以他就覺悟到,應該是觀音菩薩來救他,不然他恐怕被打死了。人家還不放他回來,觀音菩薩來救他,因為他被打的那個地方,附近有一間觀音閣,很近,他就想到一定是觀音菩薩來幫助他。他想到這裡,「乃市香叩謝」,趕快去市區裡面買香,去叩謝、答謝觀音菩薩來救命這個恩德。
下面一個公案是:「浮梁李菁園」,浮梁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姓李的,李菁園,木子「李」,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青色的「菁」,花園的「園」。「由家詣館」,從他家到館,這個館就是古代私塾教書的地方,稱為館,從他家要到圖書館,我們現在講圖書館。「淡月朦朧」,淡月就是晚上月亮被雲遮得很朦朧,月光不明亮、很淡,雲彩多,所以月光照射出來就很朦朧,看不太清楚。所以「舉止多礙」,他走到這個路上怎麼好像很多障礙物。因為古時候也沒有路燈,晚上月光又不明亮,地上也看不清楚,走在這條路很多障礙物,很難走,摸黑在走,很難走。這個我們或許有經驗,摸黑走碰到很多障礙物,又沒有燈,所以舉止多礙。「乃念觀音夢授經」,所以他就念觀音菩薩,夢到觀音菩薩授他經典。「甫七遍」,才念七遍。「始知荊棘中行」,他才知道,他走的這條路,滿地都是荊棘,走的不是一條正規的路,走到荊棘的路上去了。「向聞此地有祟迷人,非習此經,不能得路矣」,向聞就是他向來聽人家說,這個地方常常有鬼祟在迷惑過路人,讓過路人正路不走,走入荊棘的路,走到那個地方。「非習此經」,沒有學觀音經,沒有念觀音菩薩,這條路他沒辦法走,常常遇到。
我們老和尚好像過去也講過,有一個演電影的演員,好像經過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拍電影的那些演員,他們很相信鬼,因為他們常常碰到。為什麼常常碰到?因為演戲的都是常常晚上在演。晚上演戲就很容易跟鬼神打交道,晚上是鬼神出沒,他們活動的時間。演員有一天拍戲拍到三更半夜,凌晨一、二點了,開車回來,經過那邊九彎十八拐,經過那邊感覺肚子有點餓。突然看到路邊好像夜市一樣,很熱鬧,賣吃的、賣什麼東西都有,人很多,人來人往。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這個是鬼神道他們的尖峰時間,好像我們人間早上十點到中午兩點,這時候人出來活動最活躍的時間。他看到,肚子餓了,看到有人家在賣麵,車子停在路邊走過去,去買一碗麵吃。吃一吃車子就開回來了,開回來第二天好像整個肚子怪怪的,後來就吐了,結果吐出來都是蚯蚓,都是蚯蚓、泥土,後來就一病不起,知道遇到鬼了。類似這個公案,自古以來到現在都有,特別在野外郊區,山精、雜魅、魍魎、鬼神那就很多,特別是比較沒有人經過的。所以山區裡面很少人走的路,這些鬼神一定都有。如果我們要經過這些路,最好念大悲咒、念觀音菩薩,先把這些處理好,那你走就平安了。這是雜魅、鬼神,遇到這些心都不會安定,「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這些鬼神就被綁起來、被縛了。
我們公案非常多,公案很多。還有一個公案也是《靈驗記》的,我們也跟大家講一講,《靈驗記》。「吉水張誠,宋乾道間,宿醴陵界。店主延接有加,酒肴豐腆,心訝其異,辭不能飲,遂就寢。良久,堂上燭高燒。窺之,見主人拜祝畫幀前,屢言張客,知必以己祭鬼也。望幀上像,雙睛如盞,急持大悲咒,甫數遍,見妖自軸下,狀獰惡,乃閉戶誦咒愈力,聞戶外擊搏聲。天且曙,張趨出,聞店家哭聲。行二里小住,聞人云,店主暴卒。詰其實,則三世事妖,歲祭一人,若無外人,則禍家長云」。
《靈驗記》又有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是一個住在吉水這個地方叫張誠的人,是宋朝乾道間那時候的人。他住在一個醴陵界,這個地方,一個地名。住宿這個店的店主延接有加,好像接待得特別的周到,特別接待。「酒肴豐腆」,那些酒菜都非常豐富。「心訝其異」,我是一般的客人,怎麼對我這樣招待?他心裡覺得怪怪的,這個好像一般不是我們住店的客人,主人怎麼對我這麼好?這個其中必有緣故。「辭不能飲」,主人準備好的酒菜,準備很豐富要招待他,請他喝酒,他就辭謝了,說他沒辦法喝酒,不會喝酒。「遂就寢」,就住在那個店,住在客棧,住在那個店。「良久」,他睡覺睡了很久。「堂上燭高燒」,看到那個廳堂上面蠟燭點了很大支的,很高,燃燒起來了。「窺之」,他就在房間裡面偷看。以前窗戶都是紙去糊的,弄個小洞他就能看到外面。「見主人拜祝畫幀前」,看到這個主人在一幅畫的前面一直拜。「屢言張客」,聽到這個主人一直在講張客,姓張的張,客人的客。張誠他知道了,他知道必定這個主人今天晚上要把他祭鬼了,所以這個主人在畫像前面一直拜,說今天有個姓張的客人來,結果這個客人來就是要祭祀他的。
然後他再往他吊的圖畫往上一看,「雙睛如盞」,圖畫上面兩個眼睛就像兩盞燈一樣。「急持大悲咒」,趕快念大悲咒,張誠有學佛念大悲咒。「甫數遍」,念了好幾遍。「見妖自軸下」,看到妖怪從那幅畫裡面走出來,走下來了。「狀獰惡」,很猙獰的,很兇惡的,看了就會讓人害怕。「乃閉戶誦咒愈力」,門趕快關起來,一直誦大悲咒,愈認真努力的誦大悲咒。誦完之後,「聞戶外擊搏聲」,聽到外面有打鬥的聲音。「天且曙,張趨出」,到了天亮,張誠往外出去。「聞店家哭聲」,聽到他們旅店的家人在哭,好像人死了,在哭,聞到客店有人在哭,然後他就離開了。「行二里小住」,他再走二里路,又住在一個客店。「聞人云,店主暴卒」,聽到人家講,那家店主人昨天晚上突然死掉了。「詰其實」,張誠就問這些人,實際情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地方的人就告訴他,「則三世事妖」,他們家三代的人都奉事妖怪,拜妖怪。拜妖怪,「歲祭一人」,歲就是一年要找一個生人來給妖怪吃。「若無外人,則禍家長云」,如果他找不到外人給妖怪吃,妖怪就吃那個主人,就吃他。
下面一個也是一個小公案,《隋書》,這個是在隋朝,《隋書》,在《二十五史》裡面《隋書》,這屬於正史裡面記載的。「獨孤陀家,婢徐阿尼,常事貓鬼。每殺人,其財物則入於事鬼家。」在《隋書》裡面有記載這麼一個公案,有一個獨孤陀家,這戶人家有個婢女,他的佣人,叫徐阿尼。「常事貓鬼」,她奉祀的是貓鬼。奉祀貓鬼,常常殺人,常常害人,害人就謀財害命,害人奪取人家的財物,這個財物都入到祀鬼家,奉祀貓鬼這戶人家裡面。這個我們現在也有,現在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現在我常常聽人講,有人養小鬼的。新加坡、馬來西亞他們說放降頭的,都是這些邪術,找這些妖魔鬼怪來害人,奪取人家的財物,這個現在還是有。遇到這些事情,念大悲咒,或者念觀音菩薩也可以,這些觀音菩薩會加持。所以這段經文就是講這些,古代有這些公案,現代還是有。所以我們遇到這些事情就勸人念大悲咒,不能念大悲咒,念觀音菩薩聖號。所以下面這段經文給我們講:
【若能如法誦持。於諸眾生起慈悲心者。我時當敕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己命。】
下面是說偈頌。這一段是總結前面的經文,若能夠如法誦持,對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我』就是指觀音菩薩,他就會命令這些『善神、龍王、金剛密跡』,這些天龍八部、護法善神,常常跟隨這個人身邊衛護。『不離其側』,不離開他的旁邊。『如護眼睛,如護已命』,好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得到這樣的護持,一切都能夠平安吉祥。這個偈頌我們明天晚上再來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佛誕節快樂,阿彌陀佛。我們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