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覆講淨老和尚第一次宣講淨土大經解演義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12/7/20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02-007-0016

  《淨土大經解演義》。諸位同修,以及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集跟大家報告到《演義》,「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一段。

  下面引蕅益大師的《要解》,《彌陀經要解》裡面有這麼一段話,「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是引用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的一段話,這就是說明,簡單的說明,這個法門難信難解。為什麼難信難解?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蕅益大師把這個祕密給我們揭穿了,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話在哪裡?話在《彌陀經》裡頭,我們天天念《彌陀經》,沒有發現,念了幾十年還沒發現。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大乘教裡頭,佛給我們講了一個原理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是怎麼來的?從哪來的?從我們自己的心想出來的。想佛就成佛,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那你決定成佛;你天天想觀音菩薩,你就會成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是一個人,阿彌陀佛也不是一個人,這一定要知道。觀音、彌陀有無量無邊身,你念他,跟他融為一體,自他不二。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面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念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德號,觀音菩薩還是自性的德號,一個從果上建立的,一個從因上建立的。佛號是從果上講的,菩薩號是從因上講的,體都是自性,沒有離開自性。

  這句話很重要,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這是佛在經上自己說出來的。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話全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可以翻,無上正等正覺。阿翻作無,阿彌陀佛的阿要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無上;三翻作正,翻成中文意思是正;藐翻作等,平等的等;後面又一個三,就是又一個正,菩提翻作覺。所以完全翻成中文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能翻,可以翻譯,不是不能翻。這句為什麼不翻作中文?這在翻譯經典有五種不翻,有五種,這種是屬於尊重不翻。像咒語它不翻譯,因為咒語含多義不翻,意思很多,我們中文找不到那個文字言辭來代表,直接翻譯意思又不完整,所以它就不翻。講經的時候再來解釋,看你講哪個方面,就解釋那個方面,因為意思很多,在中文裡面沒有適當的名詞來代替,這就是含多義不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可以翻,但是尊重它的原文,這叫做尊重不翻。

  大乘法裡面,你所修學的,最後的指標是什麼?就是這句話,換句話說,大乘所求的是這個,不是別的。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不是別的東西,也就是說,回歸自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得到那就是回歸了。在相上講,事相上講,淨土宗講四土,四土裡面的常寂光淨土,就是這個,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本性,他跟常寂光相應。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它存在,它沒有生滅。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的五句,就是常寂光,「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怎麼會生萬法?有個一念不覺,萬法就出現了。一念不覺叫無始無明,諸位要記住,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無始,始就是開始,一念不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沒有,沒有開始,叫做無始。

  為什麼有一念不覺?為什麼會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不可思議,就沒事了。你也不要去想它,不要用言語去議論,就沒事了;如果你要去追究,「一念不覺,為什麼會一念不覺」,你馬上就墮落,你看,你有分別、有執著了,立刻從最高的佛又掉到六道輪迴裡了。所以佛用的這個名詞好,無始,你就不要去追究了。大乘經典一直跟你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你看我們念《彌陀經》,念幾句的不可思議,念幾遍。凡是大乘經都會講到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就是跟你說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就是不可思議。你不要去思惟,不要去想,你也不要用言語去議論,你也想不到,你也講不出來,這樣你就證得了。但是我們凡夫就沒辦法,佛一直跟我們說不可思議,我們就偏偏要思、偏偏要議。思無量劫,議無量劫,也是沒有答案。所以不要追究,這是真的無始。但是我們凡夫就沒辦法,思議習慣了,一下子叫我們不要思議,好像很困難;但這個你放得下,你就明心見性了。所以佛才要說那麼多經。

  我們一直到讀了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才稍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為什麼它無始?你要去研究,它為什麼無始?它時間太短、太快。你想想看,我們現在就算一秒鐘彈指彈四次,一秒鐘彈四次,彈指四次,一念是多少時間?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能說它有開始嗎?沒有開始,它太快了。我們說這個開始,那不曉得多少個念頭已經過去了,所以念頭存在的時間太短暫了。經上常講一剎那,就是極短的時間,短到什麼程度,說得含糊籠統。彌勒菩薩這個講得清楚,一點都不含糊,「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彈指彈手指頭彈得快的,有人一秒鐘能彈五次,慢的四次。如果彈五次的話,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看那個速度有多快,快到可以說沒生滅,所以不能講它沒生滅,你來不及講。所以佛經上講生滅同時,同時可以這樣講法,不生不滅,沒有生也沒有滅,只能這個說法,這個說法你要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個不生不滅,那也是多餘的。確實有生滅,生滅速度太快,你沒有辦法去觀察到,你眼睛看不到,你念頭也想不到,所以只說這個生滅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裡頭有生滅,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即是生滅,你才能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我們搞清楚、搞明白,說老實話,我們現在感覺得清楚明白,聽到佛跟彌勒菩薩對話這樣說,我們清楚明白了。我們為什麼清楚明白?我們還是分別執著,我們現在用我們的分別執著,感覺得我們聽懂了,我們清楚、明白了;如果不用分別執著,我們還是搞不清楚、搞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還不會用真心,我們現在用的還是妄心。妄心,就是不管你怎麼想、怎麼講,都是在阿賴耶識的範圍裡面,所以難就是難在這裡。實在搞不清楚,就別再去搞了,你就老實念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就都清楚了!這是好辦法,現在沒有必要去惹這些麻煩。大乘經恭恭敬敬念一遍,這是功德。念的時候念清楚,字不要念錯,心至誠恭敬,這樣一直念下去,這是功德。可是你念經當中,如果起心動念,念到這句,這什麼意思?念到那句,那又是什麼意思?佛在說什麼?一邊念一邊去想,這就起妄念了,功德全部破壞了,功德就沒有了。功德沒有,那念經是不是有好處?有好處,變成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樣。我們為什麼還要念?念是修定。用讀經的方法來攝心,把所有的妄想執著放下,讀經也不起妄想,也不起執著,這樣讀經就是在修定。八萬四千法門,這也是一個法門,問題就是自己會還是不會。讀經也是修定的一個方法,跟念佛、念咒ㄧ樣,跟參禪、修止觀ㄧ樣,法門很多,這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是你要會念,一邊念一邊打妄想,這就變成福德,就沒有功德。功德就是你恭恭敬敬念,不要刻意去想經文的意思。你恭恭敬敬念,你沒有刻意去想,那個意思自己出現,那是叫悟。悟,你就不要再去執著這個,不要執著,繼續一直念下去,都不要理它,這樣就是在修定。

  下面這幾句話對淨宗說的,這就重要!「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濁,五濁惡世。家師淨空老和尚在初學佛的時候,六十年前,看到經上講五濁惡世,總感覺到釋迦牟尼佛說的話好像有點過分,這個世界雖然濁惡,濁就是污染,惡就是說世界上人類,造惡業的人很多,這個地球污染很嚴重,造惡業的人多,思想、言論、行為都十惡,很嚴重,在六十年前,感覺濁惡好像還沒有嚴重到這種程度。可是今天我們再來看這個經文,佛說五濁惡世,他講對了,一點都不過分。所以今天這個世界上有災難,天災人禍,災難是怎麼來的?與濁惡有關係。濁是混濁,濁就是濁,水很濁、很混濁。我們台灣中部有一條濁水溪,那就是很混濁,看不清楚就叫做混濁。我們現在看社會大眾,特別是電視台、電腦、第四台講的那些言論,真的讓人聽得不清不楚、很混濁,讓我們是非善惡都分不清楚,這就叫做濁。惡是十惡,你看這個世間眾生起心動念與十惡相應,十善沒有了。你看他講的話,拿十善業道來對照,你就很明顯看出來,與十惡相應,那真的大災難就來了。

  我們今天想想,災難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去問家師,家師回答說應該是真的。為什麼?我們從因果上看,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首先看自己的相好,相隨心轉,心地善良,相貌就善良;心地善良,身體就健康。彭鑫大夫說得很好,不善,你會得病。他那個報告裡面是這麼說法,不仁,仁是愛人、愛別人,不仁就是他不會去關心別人,這個人很自私,對別人都沒有仁慈之心,不仁的人容易得肝病;不義,容易得肺病,義就是義理他都沒有,一般說人情義理他不懂、他沒有,這就容易得肺病,它跟肺有感應;無禮,不懂禮貌、沒禮節,對人失禮,容易得心臟病;無智,就是糊塗,沒有智慧,容易得腎病,腎臟(腰子);沒有信用,常常要去欺騙別人,脾胃上容易得病。這是彭大夫,中醫,大陸這個彭大夫,我跟他見過一次面,是中醫醫生,他說這個理論,也有他的道理。

  要怎樣讓身體健康?使我們這個身體恢復健康,就要把五常做到,仁義禮智信你都做到。五常在佛法講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仁慈的人他不會隨便去傷害眾生,不會去傷害別人,這是仁。不偷盜是義,不會去佔人家的便宜,不會侵損人,不會侵佔人,不會去偷、不會去搶。佔人的便宜就是偷盜,有那個心、有那個行為,偷盜戒在五戒裡面很微細,這個戒相很微細。簡單說,凡是有那個心態要去佔人的便宜,要去侵損人,這種心態就是偷盜心。有偷盜心,當然就有偷盜的行為,所以我們不要去佔人的便宜,寧願自己吃虧,不偷盜是義,有道義。不邪淫是禮,不邪淫就是說男女關係,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是邪淫,沒有不正常的男女關係這就是守禮,屬於禮。不飲酒是智,不飲酒就是說,酒喝多了人會失去理智,你如果不飲酒,就能夠保持我們的理智。飲酒,這是佛以這個做一個代表,凡是會使人失去理智的食物、飲料都包括在內。譬如吸毒,吃毒品的人他也很容易失去理智,你看現在新聞常常在報導,有些年輕人吃搖頭丸,藥吃下去頭一直搖,搖一整夜都不睡,這就不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那就失去理智了。為什麼失去理智?他吃到那些不好的東西,那是有毒的。飲酒這是一般人認為可以,但是酒喝太多會失去理智,毒品大家知道不能吃,所以這個包含在內。不妄語是信,不會欺騙人,講話有信用,這是信。所以仁義禮智信,你能把五戒做好,你這個內臟就沒有毛病。哪個地方有病,一定那方面缺德,欠缺道德,五常就是五種德,五種德如果有欠缺才會得這個毛病。得這個毛病,如果你懂這個道理,我現在趕快好好的修德,讓我這個五臟六腑恢復正常,病就沒有了。中醫用藥物給你治病,效果只有三成,改變心態要佔七成。如果知道改變心態,再用一點醫藥來做輔助,對治病非常有效果。這也是根據佛經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跟我們的心態息息相關,心調整得過來,身就好調整了。

  印光祖師在《文鈔》也跟大家開示,我們的心如果沒有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屬十善業,我們的身體有病也沒什麼危險,再重的病也沒什麼危險,很好治療,最難治的是煩惱病,貪瞋痴這很麻煩,這個問題比較嚴重。身體的病,再嚴重的病都有辦法可治,只要你這個心病治好,身的病就很簡單。心病如果治不好,身體一點小毛病也很難治療,常常都有毛病,常常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我們現在周圍的人,包括自己,常常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我們就要想到佛在經上開示的,從心去調整,這樣身的病就很好治療。心態如果轉變不過來,心病沒治好,只是從身體一直治療,今天治療有比較好,明天又開始了。這我自己過去經驗很多,藥吃一吃好多了,過幾天,另外一方面的毛病又出現了,常常在吃藥,藥吃了不是病愈來愈少,是愈來愈多。學佛之後,慢慢了解,心態沒有轉變,光是一直吃藥也是沒有效果,所以修心為要。在唐朝時代,禪宗的祖師石頭希遷和尚,他有留肉身,肉身在日本,現在還在。他有一篇心藥方,叫做「無際大師心藥方」。這個藥方過去,早年,大概四十年前,我們淨老和尚他那時候就有印出來結緣,現在很久沒印了,我們可以印一些出來結緣。這「無際大師心藥方」,我們可以學習,對我們治病有很大的幫助,非常有效。

  所以佛證得圓滿的果覺,這就是圓滿的回歸自性,把這個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這是「諸佛所行境界」。這句話就是明白在此地告訴我們,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沒有例外,這句話你相信嗎?我們猛然一聽,好像不太了解。家師讀《華嚴經》,五十三參第一參,參吉祥雲比丘,第五十三參,參普賢菩薩。吉祥雲比丘跟善財童子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家師是講出來了,但是他想一想還是不夠透徹,為什麼?從前那個時候還沒有今天這個境界,可是他有說出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法門,一展開,門門都是念佛法門,每個法門都是念佛法門。古大德說的沒錯,每個法門都是念佛法門,這是從廣義這方面來說。如果從狹義這方面來說,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直截了當,穩當、快速,容易成功,究竟圓滿的果覺。「唯佛與佛能究盡」,究盡是徹底明瞭,性相理事因果,到成佛你才明瞭;菩薩還不行,菩薩對這個事情,他所能夠了解的,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叫「隔羅望月」。羅是什麼?羅網,很細很細很的綾羅綢緞,很細,好像紗窗很細,我們現在看的紗窗還是很粗。很微細,透明的,像紗一樣,我們說紗窗很細很細的紗窗,透明的,比我們看的紗窗還要細。紗窗,我們現在都是窗戶的紗窗,紗窗我們看外面月亮,我們也看得清楚,但是那個紗比紗窗還要微細、還更透明,你隔著這層紗可以看到外面、看到天上的月亮,這也看得很明顯。佛用這個比喻說,這是菩薩對這個法門他也能夠理解。

  所以說「非九界自力」,九法界,特別用個自力,自力就是自己的能力,這裡這個文字我們也要看清楚。非九界自力,自己的能力,九法界眾生自己的能力,如果得佛加持,你能信能解,我們自己的能力達不到,但是佛力如果加持我們,我們也可以相信,我們也可以理解;我們現在可以相信、可以理解,不是靠我們的自力,是靠佛力的加持,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你才會相信,你聽了之後才會了解;沒有佛力的加持,憑自力你決定沒辦法了解,你也不會相信。為什麼?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憑什麼相信?過去就曾經有人問過我,法師你一直說西方極樂世界,你有看到嗎?我記得十幾年前在三重佛學會,一個高中學生聽我講經,在那邊也是講台語,聽完他就問我這句話。這句話很普遍,我們也能體會,他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因為沒看到,聽佛在經典說的,他沒辦法相信,他也沒辦法了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今天我們聽到、遇到,竟然我們會相信,我們沒看到,我們也相信。聽佛在經典講的,祖師大德這些註解,我們能夠理解,憑什麼?不是憑我們的能力,憑佛力加持!這蕅益大師說得一點都不過分。這裡頭也透個信息給我們,我們今天對這個法門能信能解,還得要真修,你想得到佛力加持,如果沒有真修,你還是得不到佛力加持,做不到!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就是與佛有緣,這就有感。我們想學,我們想學習淨土法門,這就叫做感。我們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心願要來學習,這就是感。我們有感,佛就有應,他會回應,這樣佛就加持我們。你有想要學了,佛就來幫助我們、加持,幫助我們增長信心,幫助我們能理解,幫助我們修行證果。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那就是證。證就是證實佛經講的結果,佛確實來接引,證實這個效果。信解行證在一生當中完成。

  「又曰」,這還是《彌陀經要解》裡面說的話,「舉此體」,體是什麼?體是法界體,就是自性。《華嚴還源觀》裡面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這個。賢首國師這句話,跟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一句話,是同一個意思。自性、清淨、圓明,說了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法身、般若、解脫。明是智慧,清淨是德行,圓滿是相好,自性清淨圓明體,法身、般若、解脫,性德全部包含在裡頭。「作彌陀身土」,彌陀的身稱法身,彌陀所居的國土叫做淨土,法界體就是自性,身土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佛經上講「法爾如是」。「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這個體的稱號就是阿彌陀佛,「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本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理是理性,理的作用是事,性的作用是相,性相、理事是眾生自性裡頭本具的,不是從外頭來的。這是說明阿彌陀佛名號與一切眾生的關係,阿彌陀佛不是別人,真的是自己,這不能搞錯,自己本來就是佛。《華嚴經》上,佛說了多少次!自己本來是佛,現在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成佛。你想想能不成佛嗎?自己本來是佛,現在我要來作佛,念佛就是要作佛,這我們就不會再懷疑。這是引用《彌陀要解》上面的兩段話來跟我們說明。

  下面黃老居士說,「可見此經實是大悲慈父如來世尊稱性極談」。這個經實實在在是,大慈悲父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這尊佛。如來世尊,這是佛的十種德號,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句話說得好。一切法,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的,一切法相如其法性。或者我們這樣說,一切法相皆是自性,這樣就更好懂。我們的自性在哪裡?任何一法都是,所以宗門大徹大悟的人,祖師就勘驗他、測驗他,自性在哪裡?隨便拈一法都是,隨便拿ㄧ樣都是,法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凡聖差別就在迷悟,悟的人覺了稱佛菩薩,迷的人不覺,不知道這一切法是自性,所以稱他作凡夫。不二法門裡面講,凡聖不二,是真的,這給你講真話;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這都跟你講真話。你不承認、不敢當,那是什麼?你迷了,你不知道事實真相。什麼時候你一覺悟,原來當下就是,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這個經是世尊稱性極談。極就是到最高的頂點,我們今天所講的最高峰,沒有比這個更高;究竟圓滿,沒有比這個更圓滿。這部經,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佛祕藏」,這個祕不是祕密,是深密,它的理太深,理事都太深,不容易了解,這稱為祕藏。這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在無邊際的世界,諸佛世界,諸佛世界的十法界、六道裡頭教化眾生,講經說法,教化眾生,「諸佛祕藏」四個字是這個意思。

  好,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報告到這一段。下面的《演義》,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多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