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心地功夫系列短片  (第十二集)  2014/11/13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4-0012

  分別執著是煩惱

  煩惱會讓心浮動

  看不清事實真相

  得不到自在輕安

  遠離分別執著

  就能遠離煩惱

  七情五欲看得愈淡

  分別執著就能淡薄

  在日常生活當中

  學習一切隨緣 什麼都好

  念頭起來

  回歸一句佛號

  心就能清淨自在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三集)  2012/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3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兩句重要,這兩句就是大勢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遠離分別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諸根寂靜這才有淨念,用清淨心念佛,管用。 經上說得很多,「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往生淨土真正的道理就是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用什麼方法把我們的心淨下來?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第一個階段就是把清淨心念出來,我只有這一句佛號,有雜念了,趕快佛號提起來。第一個念頭是雜念,第二個念頭是佛念,把雜念放棄了,這叫真念佛、會念佛。就是用這一句念頭取代所有的雜念、妄念,就這麼個意思。因為雜念、妄念斷不掉,我們沒有禪定功夫,斷不掉,就用這個方法,用一念除一切念,這是第一步功夫。一切妄念都沒有了,這叫功夫成片,念佛功夫成一片,裡頭沒有雜念。這是念佛三昧最初的階段,在佛法裡也叫做功夫成片。有這個效果的時候,往生就有把握了,我只有佛念,沒有雜念。說實在的話,想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去,還有壽命,我不要了,我想早一點去,真行,阿彌陀佛就來接你,因為他相應。有雜念在裡面就不相應,你念,佛不來;沒有雜念,你念,佛就來。淨與淨起感應道交,淨與雜它不起感應道交。佛雖然知道,我們不管是雜念、是淨念佛都知道,淨念他來,雜念不來。為什麼?你還有業障、你還有習氣、你還有煩惱,你必須在那裡還得去折磨。到淨念的時候,你的業障煩惱可以放下了,他真幫助你,接引你到極樂世界。這些道理我們都搞清楚,我們一點都不懷疑,才知道這是我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搞別的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我們搞錯了。這麼單純、這麼簡單,這才是無上的妙法!願文這兩句很重要,我們要遠離一切分別執著。什麼都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一切隨緣,什麼都好,不要去計較,念念不離阿彌陀佛。在這個世界上住的時間長與短根本不相關,心裡頭沒有這種牽掛,明天往生很好,過個十年、二十年也好。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他真照顧你,這個人有信用。現在世間人不見得有信用,最可靠的就是阿彌陀佛,說話算話。我們如理如法的要求,沒有不答應的。所以老實念就對了,就沒錯。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五集)  2012/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5

  『寂靜』者,「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即涅槃之理。《資持記》曰:寂靜即涅槃理也」。我們在前面學到這個地方。接著我們看下面,又《往生要集》上卷:「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寂靜」確實是真理,是事實真相,也是大經裡面所說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深,如果一切法確實是不生不滅,說這個話的就沒有意義了。一切法有生有滅,可是生滅即是不生滅,生即無生,滅即無滅,這個意思就深了。那我們再說得粗淺一點,相上有生滅,性上沒有生滅,事上有生滅,理上沒有生滅。但是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所以不能說它有生,也不能說它有滅,這就講到中道了。凡夫只見事相,不見理性;二乘人見理性,不著事相;菩薩性相圓融,理事不二,有體有用,這是大乘可貴之處。

    從諸法實相來說,《往生要集》這個三句話顯示了中道之義。一切諸法,世出世間法都包括在其中,沒有例外的。世間法包括了十法界,出世間法包括了一切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那就不論了,常寂光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這個一切諸法範圍非常廣大,這個裡頭依正莊嚴本來寂靜。離煩惱的人、絕苦患的人他才見到事實真相,他才能把這個事實真相用在生活上。用在生活上是什麼樣子?大經上有兩句話,「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菩薩境界,這不是凡夫境界。生死、涅槃都不可得,都不是真的,都是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不能說它無,明明在你眼前。知道了,於一切境界相不分別不執著,你在一切現象裡面得自在。沒有起心動念那就是如來的境界,究竟果位的境界,《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果位,比等覺還高,確實是事實真相。我們今天在一切現象裡頭,分別、計較、執著,這都是錯誤的,這是什麼?這都是煩惱。你沒有離煩惱,所以你心是動的,浮動的,它不是靜的。

    一切法本來寂靜,我們的心怎麼會浮動?也是本來寂靜。寂靜樂,寂靜沒有煩惱,寂靜沒有憂慮,寂靜才法喜充滿,寂靜起用是無量智慧。佛法修行,關鍵、樞紐就在禪定,離開禪定不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不同,全都是修的禪定。所以戒定慧三學,一切諸佛如來都遵循這個規則,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你就見到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你全看到了,這是開悟人所看到的真相。開悟是什麼個等級?在《華嚴》,圓教初住以上,開悟的人超越十法界,住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在哪裡?開悟人所住地方就是實報莊嚴土。今天科學說,我們空間維次不一樣,這是真的。三維空間跟四維空間可以住在一起,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來的。真正開悟的人,空間跟時間都沒有了,因為都是假的,他沒有拘束了。所以他入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就是沒有煩惱、沒有妄想,他沒有苦患,那叫一真。

    「如《華嚴經》曰:觀寂靜法,離諸痴闇。」只要觀寂靜法,痴闇,痴闇是煩惱、是疑惑,自然就沒有了。「不生分別,自然遠離痴闇,而諸根寂靜矣。」於一切法,可以看,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什麼?智慧。境界裡頭一切邪正、是非、善惡清清楚楚,雖清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什麼?這是自性本定,這叫功夫。如果不清楚、不明白,你不叫迷惑嗎?迷就是煩惱。樣樣清楚,絕不起心動念,定慧等學。《華嚴經》上鬻香長者修禪定,在哪裡修?市廛。古時候稱市廛,現在是什麼?百貨公司,外國人說Mall。他到哪裡修禪定?天天逛Mall,天天在那邊看,這個修禪定,真禪定。為什麼?商場上新產品日新月異,他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動一個念頭。不是面壁,面壁那個禪定一點都不管用,定是修到了,什麼都不知道,那怎麼行?盤腿面壁是初級的,剛開始的時候,要那樣學法,真學成功了,哪裡都去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修禪定,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智慧,如如不動,這叫真禪定。

    不在境界裡頭,境界一現前就亂掉了,那叫什麼禪定?所以禪定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都叫禪定。不起心不動念是如來的禪定,是自性本定,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的禪定,單單不執著是二乘的禪定,聲聞緣覺的。凡夫不行,境界現不現前他都分別執著。所以我們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功夫在哪裡用?日常生活,就是飲食起居,我吃東西還挑挑揀揀的,沒有禪定。世尊當年每天出去托缽,還能挑揀嗎?人家那是禪定,在定中。清淨心能轉境界,什麼樣是酸甜苦辣,到自己就是自己最喜歡吃的味道,變了。什麼能力變的?是禪定能力把它變的,我們這個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的功夫把它轉變的。沒有一樣不美好,那就真的是極樂世界。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0五集)  2010/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205

    寂靜者,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即涅槃之理」。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有寂靜的意思。什麼叫涅槃?清淨寂滅就叫做涅槃。換句話說,自性本來是清淨寂滅的,這個一定要知道。清淨心裡面本來沒有我,這個我是一個妄念,這個妄念形成一個很嚴重的執著。所以佛法的修學,頭一個關口就是破我執,什麼人做這個功夫?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在《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菩薩初信位,破八十八品見惑才能證到初果。頭一個就是要破身見,知道身不是我,不再執著身是我,這叫破身見。我見沒破,這是破我見剛剛開始,《金剛經》的前半部破我相,後半部破我見,後半部深,後半部是菩薩,前半部是小乘。「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四種都是妄相,都不是真的。我、人、眾生、壽者,壽者是講時間,眾生裡面包括空間、包括萬法,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所有相裡頭包括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所以都不可以執著。真正把執著全放下,證阿羅漢果。再不分別,那就是菩薩,比阿羅漢高一層。所以阿羅漢證偏真涅槃,這個寂靜他得到,雖然不是圓滿,他真得到了,小乘的涅槃。

   「諸根者」,這是講「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前面五根,物質;後面意根,這是精神,這是六根。「今此六根,同歸寂靜」。這六根也是非有非無,也是本來寂靜。「如《華嚴經》曰」,這是《華嚴經》上講的,「觀寂靜法,離諸痴闇」。怎麼個離法?「不生分別,自然遠離痴闇,而諸根寂靜矣。」叫放下,放下貪瞋痴慢,諸根就寂靜。意根裡頭有貪瞋痴慢疑,眼耳鼻舌身都不能夠清淨。而貪瞋痴慢疑,這個東西在第六意識裡頭,形成我們身體裡面病毒的根源,所以佛叫它做三毒,貪瞋痴三毒。加上慢、加上疑,五毒!五毒在哪裡?在意識裡頭。所以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個細胞裡面就帶著病毒,遇到緣它就生病、就發作。緣,內緣是怨恨惱怒煩,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講的脾氣、情緒,就是這些東西;外面有誘惑,外緣,外緣也有五種,財色名食睡,這三個一集合,病就生了。所以曉得疾病是從哪裡來的,不管什麼病,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是總原則。那你要懂得,你真的把那個因斷掉,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咱們就斷掉了。遠離外緣,我們不好的情緒也就沒有,你就身心健康。我們修行就在這些地方修,把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行為都修正過來。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這裡的幾句話,「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別當真,全是假的。所以最好在一切諸法上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成佛了。還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是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就沒有四聖法界,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才能真正回到如來報土,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跟如來無二無別,那才是我們真正修行的好所在,裡面沒有障礙。常常親近諸佛菩薩,菩提道上一帆風順,念念回歸娑婆若海,娑婆若海就是常寂光淨土,就是真如自性。所以自然遠離痴闇,功夫純熟就自然,於一切法學,這叫真功夫,學不執著、不分別。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諸根寂靜。我們用什麼方法修?我們用一句佛號,境界現前,我們起心動念,不要想這個念頭是正確的,還是邪的,還是錯誤的,不要想這個,你想這些全都錯了,不要想這個,想阿彌陀佛。不管什麼念頭起來,我都把它用一句阿彌陀佛,全把它包了,讓自己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行了,這就回歸淨土,這就成佛了。你看這個法門多容易、多簡單,多穩當、多可靠,快速,沒有比這個更快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二集)  2013/2/23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92

  「由於遠離分別妄惑,諸根寂靜,契入涅槃之理。故續曰: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前面這一段跟我們說「寂靜」,離煩惱叫寂,離苦患叫靜,這是涅槃的道理,涅槃的原理,跟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意思都是相通的。證得涅槃就叫做成佛,換句話說,成佛就是證得涅槃,涅槃就是寂靜。本性是寂靜的,真心是寂靜的,妄心是動的,動就叫迷惑,所以叫我們遠離分別、遠離執著。

   今天科學家將宇宙萬物分為三大類,三種現象,第一個是物質現象,第二種是精神現象,第三種是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全都是虛妄的,為什麼?它是生滅法。記住,世尊告訴我們這個標準,凡是生滅法都是虛妄的,不生不滅是真實的,動是虛妄的,寂靜是真實的。所以佛教導我們用心要靜,愈寂靜愈好,為什麼?愈寂靜就愈接近真心,遠離妄心。於一切法裡頭不必執著,為什麼?它是假的,它是生滅法,執著它幹什麼。生滅的現象是屬於自然現象,經上給我們講得好,剎那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鐘。科學家知道是假的,這叫看破,但是他不得受用,為什麼?他沒有放下。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叫看破,知道所有現象是波動產生的,幻相,決定不是事實。放下是什麼?不再執著它、不再分別它了,這叫放下。這是說到相當深的境界,不是凡人,至少三賢菩薩,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我們凡夫,起步,看破,了解事實真相,看近代科學家的報告,對我們看破有很大的幫助。

  讀佛經,契入佛境界,就成佛了。佛的境界是寂靜,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心誦經、讀經,用清淨心聽講。這個地方講的寂靜,寂靜比清淨意思更深、更圓滿,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專心、專注,就這個意思。只管聽,聽懂很好,聽不懂不理會,不去想它,這叫寂靜。聽懂了,這個我明白了,聽不懂的,這個我不懂,這些念頭都不好,為什麼?你的心不寂靜。聽懂了,不動心,心是寂靜的,聽不懂,也是寂靜的,這個好,這聽經在修功夫、在修行。這就是修定,你才能夠遠離分別,分別是虛妄的,是迷惑,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執著也是迷惑,分別還是迷惑,叫妄惑。妄不是真的,唯有離開,諸根就寂靜了,這個離開就是放下。讀經,這個時候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一直念下去,會得定、會開悟。如果讀經、聽經,裡頭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你能得到些知識,三昧得不到,開悟得不到。遍數多了,你會背,那是念熟了會背,你的心不寂靜,這跟世間人念書沒有兩樣,沒有戒定慧。戒定慧的方法好,好極了。聽經用戒定慧,讀經用戒定慧,念經,念是不用看書,背誦,背誦也用戒定慧,這是佛法、這是學佛,這才在佛法上用功夫,利益沒有邊際。終極的目標,它能夠契入涅槃之理,諸根寂靜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此地講的諸根寂靜。孟夫子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是這個意思。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一集)  2013/2/22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91

  願文中講到分別,遠離分別。「思量識別諸事與理」,這叫分別。我們平常想一樁事,想一個道理,這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意識就是分別,第七是執著,轉識成智要從這個地方開始。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不分別,遠離分別,不要去想它,不去執著它,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可是一般人做不到,我很想不執著,偏偏又執著;我很想不分別,一天到晚都在分別。為什麼?習氣斷不掉!佛教我們這個方法,用一句佛號代替,念念就是這一句佛號。佛號忘掉了,你的分別執著就起來了,所以用這一句佛號代替一切分別,代替一切執著。執著就執著這一句佛號,分別就分別這一句佛號,就在這一句佛號上下功夫。佛號之外統統放下,不要去想了,想來想去全是輪迴業。為什麼不能離開輪迴?就是分別執著放不下。一切法上不執著,這個人就證阿羅漢,就出離六道輪迴了;一切法上不分別,你就證得菩薩果位,就節節上升了。分別、執著害我們害得太殘酷了,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願文上教我們遠離,遠離分別執著。

    「以虛妄之分別為體性,即妄於無分別法之上,而分別我與法,故稱之為分別之惑」。分別是迷惑,這個一定要知道,它是虛妄的,虛妄在無分別法上,無分別是自性、真心。真心沒有分別,大乘經上常常讀到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念頭,所以有念都是妄念。念阿彌陀佛是不是妄念?是妄念,但是這個妄念可以到極樂世界,別的妄念是搞六道輪迴,只有這一個妄念到極樂世界。所以,這一個妄念跟正念是同等的,我們可以用平等心來對待。換句話說,一切念裡頭,只有念阿彌陀佛是正念,其他的都叫妄念。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可以成佛,所以它是正念。其他所有一切念法到不了極樂世界,最高生天,生天最高的色界天、無色界天,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些事理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要真正知道輪迴苦,真正知道做人苦。天上雖好,不究竟,壽命到了還要往下墮落,是因為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有無量惡業種子,這個種子除不掉。現在善的力量大,在三善道享福,福享完了,怎麼辦?福總有享完的那一天,自己心理上要有準備,福享完了就往下墮落了,這是必然的。

  所以分別執著是迷惑,是煩惱。「斷此分別之惑」,就叫「無分別智」。「《唯識述記七》曰:言分別者,有漏三界心、心所法。以妄分別為自體故」。有漏,漏代表煩惱。三界是六道輪迴,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叫三界,三界就是六道,六道就是三界。三界的心就是輪迴心。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有漏的三界心法、心所法,它是以妄想、分別為自體,它沒有自體,它的體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願文中遠離分別,即捨除分別之妄惑,了達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這兩句話對我們放下煩惱有大作用,讓我們知道一切法是同一個本體、同一個法性。一切法統統是自性當中流出的,到最後還回歸自性。到什麼時候回歸?我們證得大般涅槃,一切法就回歸了。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不是一體,就沒有辦法同圓種智。所以了達真如跟萬法是一不是二,真如從體上說的,萬法從相上說的,體相是一不是二。

    底下一句,諸根寂靜,諸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是前五根,它們起的作用很單純,只是照見。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意知,各有各所緣的境界。要知道這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六根要離分別執著,它就寂靜了。「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即涅槃之理」。涅槃能不能證得?從理上講,你決定可以證得,為什麼?你本來是涅槃的,涅槃不是從外頭來的。也就是說,你的六根根性是寂靜的,本來寂靜,現在因為有煩惱,它不靜了。《資持記》裡頭說,「寂靜即涅槃理也」,涅槃的道理在此。又《往生要集》上卷有這麼三句話,「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這一切諸法裡頭,包括六根、六識。「諸根」,下面給我們寫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今此六根,同歸寂靜」。就是前面所說的,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是生滅法,它是無常的,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幻相存在,就好像人作夢,夢中境界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沒有,你真發夢了,清清楚楚。醒過來那夢在哪裡?找不到了。

  我們再往下看,今此六根,同歸寂靜。「如《華嚴經》曰:觀寂靜法,離諸痴闇」。這個痴闇就是愚痴,就是無明。你能常常觀寂靜法,貪瞋痴那個痴的煩惱慢慢就斷掉了,智慧就生起來了。智慧生了,什麼都知道了。這個道理原理,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寂靜是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恭喜你,你成佛了,你在佛教修學裡頭畢業了,學位就拿到了,這個學位叫佛陀,你成佛了。成佛確實,《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你雖不能圓滿得到,你確確實實得到了幾分,這個幾分在你一生當中有大受用。得到這是少分,這個少分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這少分跟阿彌陀佛那邊就通了,現在講熱線電話,就接通了。

    對於七情五欲看淡了,分別執著逐漸淡化了,是還有,很淡薄,愈淡薄跟極樂世界就愈接近,可以跟阿彌陀佛訂約,請他早一天來接我走,我想什麼時候都行。你說你多自在!一絲毫痛苦都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生成佛,沒有經過第二世,就在這一生。你看到佛來接引你,你看到佛手上拿的蓮花,看到自己上了蓮花,坐在蓮蓬當中,花合起來。你整個身心起變化了,阿賴耶的性相兩分不見了,換成法性身、法性土,跟阿彌陀佛體質相同,不是肉身,血肉之身沒有了,念頭沒有了,在花裡面就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用俗話來講,超凡入聖。把我們阿賴耶的身心轉變為法性身,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就成了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這個成就要感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二十願加持的。第二十願裡頭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把我們一個凡夫變成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

    《華嚴經》上這兩句話說得好。三毒煩惱裡頭,最難斷的是愚痴,轉愚痴成智慧,「不生分別,自然遠離痴闇,而諸根寂靜矣」。這不是理論,這是事實,只要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在這個裡頭修清淨心、平等心,不分別、不執著,萬法平等,萬法一如,智慧生起來了。智慧能照了一切萬法的真相,你就見到諸法實相,見諸法實相就叫做見性,明心見性就是見諸法真相。真相是什麼?非有非無。你見到了,你對於一切法裡頭不會起貪瞋痴慢疑,這煩惱就斷了。會起貪瞋痴慢疑,對於諸法不知道,你見到是假相,不是真相。見到真相,決定不會有。

    這些我們讀了,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得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到了會起心動念,會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叫生煩惱,受是什麼?接受,接受了馬上就有妄想,心就不清淨。這個時候記住,把佛號提出來,把你的感受,受想行識,取而代之,一句佛號提起來,受想行識遠離了。不要叫受想行識相續,要讓佛號相續,把受想行識趕走,這叫真功夫,念佛功夫得力了。古大德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念起,為什麼?是你的習性,無始劫以來你已經養成習慣了,所以念頭起來是正常的。要沒有念頭,那你是佛菩薩再來的,你不是凡人。凡人哪有沒有念頭的道理?所以不怕念頭起來,就怕佛號忘掉了,隨著你煩惱,一個接一個,這麻煩大了,就造業了。念頭才起來,第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換過來了。不起念頭不要緊,起念頭馬上換成佛號。功夫進一步,知道起念頭是煩惱,不起念頭是無明,也不是好事。不起念頭,我們也要把佛號提起來,破無明,這句佛號既破無明,又破煩惱。佛號要念念相續,這大成就,這是真正彌陀弟子,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