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6/11/5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77-0007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早上好。我們剛剛講到家風就是我們留在孩子心中的風範、心中的榜樣,從這裡我們就可以感受得到我們跟子孫是一體不可分的。承先啟後是我們每個人人生本盡的天職、義務。我在大學的時候剛好有機會聽到一些知識、道理,因為我從小,講好聽一點叫熱心,講不好聽一點叫雞婆,一有好的東西就很想跟別人分享。就像咖啡廣告一樣,「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咖啡廣告是這麼講的。那時候很有意思,我在逢甲大學對面很多泡沫紅茶店,然後就找一些學弟、學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東西,你們來聽好不好?因為我是學長,他們不敢講不好,所以只好迫於無奈,二個、三個坐在面前。我就跟他們講,講健康,維他命A、維他命B要怎麼注意。結果一邊講,看他們已經開始眼神呆滯,突然還有點口吐白沫,繼續講。「一將功臣萬骨枯」,也是很多這些學弟、學妹,很多同學對我支持,講得有夠爛,也在那裡聽。但是慢慢我們在這些鍛鍊當中,也是期許自己能真正講一些利益大眾的知識,以至於聖賢的教誨。
我都會很期盼,假如有一天我在講學的時候能真正利益到社會一點,而我的爺爺就坐在底下的話,我一定會請我爺爺上台,為什麼?因為沒有爺爺就沒有我們,沒有爺爺當初堅持我已經沒文化的痛苦,我要讓我的孩子讀書,讓我的孩子有智慧、有能力。所以你看這麼多孩子要讀書,生活的那種壓迫是很強的,爺爺就是咬著牙跟我奶奶很省吃儉用,把五個孩子都栽培起來。
我的叔叔還有一個是博士,他們兄弟姐妹三個是大學畢業,一個是高中畢業。像我父親那種年齡,我父親已經六十五歲,他們那種年齡,一個家庭讀書都還有一點水平,在我們那個鄉已經算是比較難得的一個家庭。你看我爺爺的堅持,他的下一代起來了。到我們這一代,已經出了兩個博士,全部最起碼都有受到大學以上的教育。所以我是我們家族學歷最低的,我是我們家族身高最矮的,我的堂弟每個都比我高,我是長得最醜的,不好的都給我不要緊。我是最大的,我是家族裡面男孩子排行第一,我什麼時候知道我排行第一?去給曾祖父、曾祖母掃墓的時候,跪下去一抬頭起來,我的名字怎麼在上面?還排第一。馬上深呼吸。你看為什麼長兄如父?為什麼長孫等於末子?就是從小他的那種態度,我就是榜樣,我不能丟臉,我要帶起所有這些兄弟姐妹,有那分承擔。
我父親這一輩到我們這一輩能夠在社會上發展得好,都是我爺爺當初的抉擇。所以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是抉擇。一個抉擇偏差了,可能一輩子都不一定拉得回來;而一個抉擇正確了,造福的將是我們世代的子孫,我們為人父母怎麼可以不謹慎?怎麼可以不重視我們的一言一行、我們的德行?
剛剛跟大家提到家風我們承傳了什麼,而剛剛提到的這個小女孩,她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是不是那句「給奶奶家端了沒有」。那句話就是孝道的承傳,這個家族一看就會興盛。所以曾國藩先生說道,他在官場浮沉數十年,當然他也接觸廣大的社會人群,他說他所觀察的這些當官的人家,過一、二代的,寥寥無幾。其實我們不要看古代,我們當前的政治人物假如不愛民如子,你看很多當大官的人,夫妻離婚,孩子都一塌糊塗。但是我們不能怪他,為什麼?他沒讀過古書,他不懂這些道理,他也很可憐。所以諸位朋友,誰的錯?我的錯,我們假如能早一點做示範,早一點以身作則,很可能這個社會就不會這樣子了。
曾經有位居士就跟師父講:師父,你常常都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實在很想做,可是怎麼做都做不到,怎麼辦?接著師父就跟他說:我跟你講這個方法,你要真幹。往後你看到任何一個人的過失,你馬上告訴自己都是我的錯。你今天看到坐在公車上的年輕人也不會讓座,你在那裡氣得半死。突然回光返照都是我的錯,我沒有給他們做好榜樣,馬上起來讓座。今天看到街道非常的髒亂,我們本來在那裡現在人真沒公德心,你看又見世間過了,馬上要回光返照,我沒做好榜樣,我首先開始來撿。社會風氣就在我們的一舉一動當中開始轉變。
我是從不丟垃圾的,為什麼我有這個習慣?除了家庭以外,還有一幕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就是我國中的校長,剛好校長也姓蔡,蔡校長很早就退休了,他本來在高中當校長,退下來以後全職弘揚儒學、弘揚佛法,所以這位校長他在數十年前就感動了我,他現在也是我的表率。禮拜天我到學校去打球,看到校長在校園裡面巡視,一看到紙屑,他馬上就把它撿起來。所以你看,那一幕他並不知道他的學生站在旁邊。其實說實在的,當父母跟當老師的人感動學生最深是什麼時候?是你不知道的時候。你知道的時候他都知道你是做給我看的。
有個孩子七歲,他的爸爸說我要行孝,我的孩子才會對我孝。好,從今天以後我要對我爸爸好一點。他是為了孩子對他孝,才開始反省,那我先做。所以隔天他要出門以前,就到他父親(就是孫子的爺爺)面前,跟他爸爸敬了一個禮:父親,我要去上班了,再見。結果說了以後,他的兒子就說:爸爸,你是做給我看的。為什麼?心不是至誠,不是打從心裡對父親的那分孝敬,孩子能不能感受到?感受得到,所以不能做假的,一定要做真的。
我也曾經跟諸位朋友提過一個例子,我母親那時候回外婆家,我是蚵寮人,住在海邊,計程車司機經過我的老家,後來要回到我外婆家的路途上,開進去之後不小心掉進水溝裡去了,把排氣管給撞鬆了,所以後面車程就叩、叩、叩這樣過去。到了外婆家,我母親把計程車費給他,額外又給了他五百塊錢。在這整個過程裡面司機沒有說一句話,我的母親也沒有說一句話,我只站在後面看這一幕。司機沒說話,但他一定感受到我母親那一分對他的體諒。你看,人家是勞動,賺錢不容易,他假如排氣管檢查完,他的家庭可能一個月都會很吃緊。我們比較寬鬆,應該伸出援手。這都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我母親沒有講任何一句話,結果在我腦海裡就浮現這些話,母親體諒人家辛苦,就多拿給他這五百塊。當我跟我母親提這件事的時候,她記不記得?所以諸位朋友,我們真正承傳給孩子的家風很可能都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而是你的一言一行,你實際的行動。
所以我們一回想,孝順父母是我們心底裡面時時都能夠提得起來,可是為什麼父母從來沒有跟我們說過要孝順?從來沒講過,沒聽過。真的,「身教者從」,做出來的都不用說,「言教者訟」,爭訟、吵架,你只會用講的,我們不要求自己,孩子只會跟你說:你自己都不做,你憑什麼資格說話?那家庭裡面可能紛爭,就爭吵起來了。所以真正我們這分憐惜子孫的心起來,我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時時不敢忘懷要做他們的好榜樣。
我的父親非常尊重孩子的決定,因為孩子都大了,你們有你們自己的想法,有比較偏向的興趣,我全力支持你們,培養你自己的能力,我不會要求你一定要做哪一行。我父親沒有控制的欲望,我也沒有學到控制的欲望,所以交朋友我們也沒罣礙。交朋友罣礙從哪裡來?這個朋友都不聽我的,氣死我了。我們沒這個罣礙,我們只盡心付出就好了,緣分讓它順其自然。我的姐姐她是讀師範大學的,讀完以後她跟我父親講:爸,我還想再念上去,還想再研究。我爸爸二話不說,好,就拿著十幾萬塊賠公費去了。我姐姐就去讀碩士,後來讀博士。讀完博士以後我父親跟她說:妳在那裡找工作非常方便,因為我姐姐讀的那個系特別少,也有一些學校接洽她,在那裡發展也不錯,我父親說妳不一定要回來。但是我姐姐不回來她就覺得好像心裡面空空蕩蕩的,結果還是回來,這個就是孝心。
人生的事業統統是過眼雲煙,唯一能讓人生覺得充實,最重要的盡這分孝道,人生每一步、每一覺醒過來你會覺得很踏實。難道辭掉工作福就沒了嗎?該是你的還是你的。所以我姐姐回來,很順利的進入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是所有的大學教授想要往那裡跑,結果我姐姐很順利就進去了。一年以後她從中央研究院跑出來了,大家都要去那裡,結果她不幹了,為什麼?研究沒意思,教學生才有意思。教學才能真正利益學生,搞研究寫那些東西,一下子就被束之高閣去了,到底有多少能真正利益學生、利益社會?自己權衡好了,選擇任教,所以我姐姐現在是在台灣師範大學當老師,也當了好幾年了。
父親給我們的,真的在互動當中都教給我們這些人生的態度,孝親,不要控制、不要佔有,只有無私的付出,無私的成就對方。我的父母給我的人生態度就是這個,不會讓孩子有一種壓力,我假如不做什麼,我的父母就很難過。他尊重我們的人生,所以我們學到的是面對一切的人,只有付出而沒有所求。這樣的人生吃不吃虧?你無所求的付出,回來的是無所求的回饋。所以以前我們聽許哲女士講,她說冰箱裡面的菜不知道是誰拿來的。我們聽了也覺得這種情境很有味道,很溫馨。更有味道是什麼時候?更有味道是我們真正對人無求的時候,你所體會的更不一樣。
我那時候到海口去推廣中國文化,我下飛機那一刻就告訴自己,這一片土壤往後眾多因緣在成就我們,所以我們對這片土壤要付出,要盡心盡力的付出,不要有所求。過了一個多月,我每次講完課進了廚房,左邊、右邊都是青菜、水果,我突然才想起許哲女士那個情景。因為她無私的付出,所以回報的人不願讓許哲女士知道是誰,深怕又增加許哲女士心裡一點負擔,假如知道是我,是不是還怕欠我人情,所以不願意讓她知道是誰送的,你看那種人心的厚道。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用什麼心回饋,回來就是什麼心。
後來到了湯池,前一個月中秋節,我們辦了一個茶會,發了九十幾個月餅,隔天回來的是好幾百個月餅,而且也不知道是誰送的,沒有留名字。所以做生意要到哪裡做,大家知不知道?要到佛門做,要在聖賢人智慧裡面做,叫捨一得萬報。這個一是什麼?一是我們真誠的愛心,你真誠的愛心提起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萬報自然就回饋回來了。學佛真快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不只月餅沒有留名字,一大堆五穀都沒有留名字,所以又有幾百個,我們又出去發。
重陽節我們到上海去講課,講了半個多小時,隔天一個中年的婦女提了一籃的茶葉蛋,她自己煮的茶葉蛋,來了就說:蔡老師怎麼這麼瘦!(大家不要明天拿茶葉蛋給我吃),這個給他好好補一補。然後整個湯池鎮就開始在那裡傳:人家蔡老師到我們湯池來住,給人家照顧得這麼瘦,我們實在是太對不起了。你看,那個人心很厚道。往後的人生就過那種無求的人生,只問付出,只問耕耘,那樣的人生有味道,這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常在教學當中教這些小朋友,或者跟大家分享中國文化。真的,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就在家教,所以二次大戰前夕,歐洲人很好奇,全世界所有古文明,所有帝國統統都亡了,為什麼只有中國文化可以綿延五千年不斷?這絕對不是偶然。他們研究過後下了一個結論,是因為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這句話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好難得我們的文化能傳承這麼久,憂的是什麼?憂的是只要家庭教育沒有了,中國人的社會,全球的華人危機就產生了。對於這個危機感最強的是哪個地區的華人?諸位朋友猜猜看,哪個地區的華人警覺性最高?東南亞的華人。因為他離鄉背井,他很清楚明白為什麼可以在他鄉把他的事業、家業架起來,都是祖宗承傳下來的「孝悌為傳家之本,勤儉為持家之本,謹慎為保家之本,和順為齊家之本」,他抓到這些根本,而他為什麼急?因為他怕傳不下去了。
所以我們去年到東南亞、到馬來西亞演講,有一萬多人,光義工兩千多人。當我們一進入會場,看到兩千多個義工全心全意要成就這個正法的因緣,我們看了真的是非常感動。我們也深刻了解到,一個因緣的成就,要像呵護一個孩子一樣,「如保赤子,心誠求之」。所以我們在道場裡面多麼希望道場的因緣能愈來愈殊勝,因為那是無數人至誠的奉獻,才能呈現我們目前這個果實,我們怎麼忍心讓這個成果受損?
如何能讓成果不受損?時時記住師長的教誨,「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因為見世間過就是我們昨天提到的,「各相責,則天翻地覆」。孟夫子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沒有人和事情是辦不起來的。所以要有人和,要懂得看自己過,一看自己的過,別人的慚愧心起來了,整個團隊的氣氛都是不斷的察自己的過失,然後隨喜功德,稱讚如來。看自己過的人會時時看到別人的好,這個很微妙。嚴以律己能寬以待人,為什麼?當他在嚴以律己當中,他深刻明白習性不好對治,所以他對人有一分寬容,但是因為他有使命感,對自己的習性會更加用心去對治,所以他會寬以待人。但我們學道不能學顛倒,什麼是顛倒?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那不行。
很多朋友在交流的時候,會問我們的老師:你們好像都沒有低潮,你們為什麼沒有低潮?我就跟他們說道,假如你曾經被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太,那個老太太非常慈祥,她在天目山念佛,她已經什麼都放下了,就在那裡等著往生極樂。剛好我們上天目山講五天的課,她雖在那裡念佛,還是時時念著眾生。聽完好像是到第三天、還是第四天,那時候我們剛吃完飯,這個老菩薩她已經在那裡等了很久,我們不知道她什麼時候來的,她一看到我們吃飯出來,老人家馬上向前來雙膝就跪下去,當時候根本我就是反射動作,一下子我也跪下去滑過去把她接起來。你看那位老人家,我把她扶起來她第一句話講:我是新疆的人,能否請你們到新疆講中國文化,我們故鄉的人太需要這個教誨。她跟我講你要答應我兩件事:第一件要到新疆去講,第二件事情就是你講課的碟可不可以給我一套?你看老人家把好學都演給我們看,把仁慈心都做給我們看,所以不是我們在教導人家。老人家這位菩薩來示現給我們看,叮嚀我們莫忘世間苦人多。
最近到大西北的緣也成熟了,末學十三號離開台灣,十五號就在中國大陸的大西北講課,在楊林。楊林在西安的旁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新疆地區附近幾個省的同胞要來很方便。我們在那要辦五天的課。我到楊林去非常的興奮,因為姓蔡的是周文王的後代,而楊林是周文王的祖宗,也就是所有周朝的始祖后稷的出生地。后稷大家應該認識?農師。在堯舜時代有幾個重要關鍵的聖人,一個就是農師后稷、另外一個就是契,商朝的始祖。商朝的始祖是契,他專門管教育。所以你看,誰的福報最大?辦教育的人福報最大,因為他解決了教育問題。孔夫子就是湯王的後代,你看他能出聖人,那當然也是契當初管教育的這個聖人他的功勞,也庇蔭著孔夫子,庇蔭著後代子孫。一個是管精神的。
農師,民以食為天,所以真的,農業人員假如有一分廣施供養的心,那個福報很大,他每天都是供養眾生。很多很樸實的農家,後代顯貴的很多,這都是廣修供養的好機會,所以福分只在我們一念之間。假如我們在做這件事情只想著我就賺那幾千塊,那小福;我們在種植的時候都想著我要廣修供養大眾,那大福,所以福田心耕。后稷,真的,歷史是一面鏡子,為什麼周朝能八百多年,是所有中國歷代王朝最久的?沒有別的,因為他的祖宗榜樣好。你看他一想到,周文王是聖人,周武王是聖人,泰伯、仲雍都是聖人,我們當子孫的可不能太丟臉,上行下效。
假如今天我們的孩子:你不可以好色,要潔身自愛。我爸爸都這樣,都不管我,你管我幹什麼?你看,他馬上有樣學樣。所以為什麼秦王朝十五年就敗了,秦始皇用什麼奪天下?武力,所以他教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好?他以武力得天下,自然人家就用武力奪他的天下。所以《大學》句句都放光。「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的東西是搶來的,人家一定把你搶回去。周朝是用德得天下,所以它源遠流長,縱使周天子沒有權力了,諸侯還是恭敬他,那都是祖宗的餘福在庇蔭。你看后稷離我們都已經四、五千年了,可是因為他的德風,那個地區的人有大福,所有農業高峰會議都是在楊林開。所以諸位朋友,我們現在要好好修養德行,以後我們的德不只能夠庇蔭子孫,還能庇蔭整個故鄉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志向?有沒有?真的,我們台灣出來的人才能利益世界,世界的人得到恩德也會同時回到台灣這片土地來,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能聽老人言,大福!
曾國藩先生就說道,我在官場上看那麼多事情,能過一、二代的微乎其微;要過到三、四代的商人絕對要勤儉才行;能傳到五、六代的勤儉還不夠,還要非常的謹慎,非常的樸實才行;而一個家族能夠八代、十代,沒有孝悌是不可能辦得到的。這段話我們要好好去領會。周朝沒別的,孝悌傳下來的。
剛剛我跟大家提到這個小女孩的故事,他們都是給奶奶家端了沒有?有一天她的媽媽也在那裡煮好吃的東西,她一聞到就跑過來在那探,那時她的身高還不是很高,在那探:好了沒有?我要端過去了。她的媽媽就對她的孩子講:今天煮少了,不給奶奶端了。她媽媽是跟她開玩笑的。諸位朋友,教小孩能不能開玩笑?孩子為什麼那麼難管?從小被我們玩壞了。好可愛、好可愛,二、三年之後,快把我氣死了。明明是同一個人,怎麼會教成這樣?人不趕快有智慧,以後還有很多苦要吃。你看還有奶奶:去打爺爺。爺爺能打嗎?打一下,爺爺跟奶奶同時在那裡笑,好好玩,你看他以後會幹什麼?他覺得打爺爺好好玩,你看都是沒有教育的敏感度。孩子的心很清澈,不可以亂講話。
我的父親在我的心目當中那真是有夠威嚴,不用罵我們,眼睛一瞪,我們就發抖了,哪還敢造次?那個就是威嚴。威嚴來自哪?言行一致,我們可不能今天聽完課以後「我以前就是不夠兇」,一進門,擺張臉,兒子說以後蔡老師的課不能聽,一聽就變成這個臭臉。有位朋友就是剛好我們在聊,他說沒法子教,現在孩子都不能打,沒法子教了。這句話對不對?這個值得我們深思。假如父母跟老師一想到教就是想到棍子,那鐵定教不好。
所以老祖宗講了一段話讓我們深深思考,威嚴分三種:第一個叫道德之威,第二暴察之威,第三狂妄之威。這樣的人生態度衍生出來的結果是天差地別。「道德之威成乎安強」,不管是他的家庭或者是他所帶的團體,愈來愈安樂,愈來愈強盛;「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你看上行下效,你把孝演出來了,家風自然就傳下去了,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是什麼情況?很凶,那種凶沒有慈悲心,那種凶叫情緒發洩。要掌握情緒,不能在那裡耀武揚威。有一個小孩讀小學,他就跟老師講:老師,我媽媽打我,我都忘記了。可是我爸爸打我,我每次都記得很清楚,下次我爸爸再打我,我要打一一0報警。同樣是打,為什麼差那麼多?心境。媽媽打他,他可以感受到媽媽是愛他在教他,爸爸打他是一個不順眼,拖過來就給他幾下。不是這樣子的,要用愛心管孩子,不能暴力。這個察是什麼?就像偵察隊一樣,都要求孩子,對自己要求反而不是那麼嚴苛。你要求孩子「你沒做我打你」;可是自己沒做到,孩子一說,「爸爸不用」,反正就有很多理由,那個就是暴察。
我們家讀書,我父親從來沒有:你們有沒有在讀書?從沒有這種偵察過。統統是自己在書房裡面看書,從小我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這樣,上行下效,根本不用去監督考察。所以我母親每次上來不是叫我們念書,是叫我們趕快去睡覺。所以其實教育沒有那麼費力,是我們以身作則這條捷徑不幹,偏偏搞小聰明,讀了一大堆書,把孩子當實驗品,十年、二十年過去了,突然說老祖宗說的還是真有道理。所以福在受諫,誰是最有福的人?肯接受聖賢智慧的人。
狂妄之威者,那絕對下一代跟你翻臉,成乎滅亡。你看秦朝滅亡了,隋朝隋煬帝這麼暴虐,滅亡了,很快。所以真正把孩子教好不是棍子,是什麼?道德之威。君子務本,這才是真正的威嚴,而那種威嚴讓人敬畏,打從心裡佩服父親、佩服母親,所以以身作則重要。
有一個導演,因為常常拍戲,有時候沒有辦法回家去。因為他母親八十幾歲了,他很珍惜跟母親相處的機會,所以都會把他母親接到他拍戲現場看他拍戲。而這個導演在接受訪問時,講的第一句話讓人印象很深刻。他說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個六十幾歲的人踏進了自己的家門還能喊一聲「娘」。當孩子是最幸福的,時時都有母親的呵護,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所以他一有機會就會把母親接到拍戲現場,有時候他母親會煮綠豆湯,一提進去,整個拍戲現場熱熱鬧鬧,有叫奶奶的、有叫阿姨的,一大堆歡歡喜喜的給老人家行禮,統統不去外面買涼水。他們說還是綠豆湯好喝,再貴的飲料都比不上綠豆湯。為什麼?因為這個綠豆湯有加持,有老奶奶愛心的加持,特別好喝。
有時候拍得太晚,母親身體會受不了,他就先把母親送回他住的地方,當他回去的時候,他看到母親熟睡的臉龐,他說那也是他人生的幸福。看他母親這麼安樂的在夢鄉裡面,他就回想到我們多少的夜裡,尤其在我們襁褓的時候,三歲以前,多少的夜裡是母親這樣一點一滴呵護我們睡著,那不知道拍了幾千下都有,都是母親唱著溫柔的搖籃曲哄我們睡覺,甚至是父親講很好的故事陪伴我們進夢鄉;又在多少生病的夜裡我們在那裡又燒又退、又燒又退,當母親看我們已經退完燒睡著的時候,她內心無比的放心安慰。你看,父母陪我們多少這樣的夜晚,而我們現在能陪伴老母親有這麼安詳的夜晚,他覺得是他人生的幸福。
他拿了一張照片給大家看,那張照片是他六十多歲的人戴副老花眼鏡,非常謹慎小心的在幫他的母親剪腳指甲。要先泡腳,然後再剪腳指甲,因為老人家的指甲比較硬。我爺爺剪腳指甲都找我去幹,我也幹了很歡喜,因為我從小就跟我爺爺、奶奶一起住,住了二十多年,所以我也很清楚老人家的腳指甲真的是要很用力才能剪。但是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沒有學好,沒有先給爺爺泡泡腳,應該要先泡腳,後剪腳指甲,所以我慘痛的經驗,希望大家不要再犯,而且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特別好。當他那個老花眼鏡戴在鼻子上好像都快滑下來,他還聚精會神在那裡剪,那個場面真是溫馨。
結果他的兒子去接受訪問,他說他兒子在爺爺去世的時候,撲過去把棺材抱住,不願意讓他的爺爺走。大家聽到這一段可不要覺得這個孫子真執著。我們學佛的人要時時警惕自己,很多古聖先賢我們說他執著,他們那種心境我們遠遠不及,那種連生命都不要只為父母的心我們不及。有時候我們還覺得他執著,真正仁道的修為,我們比起他們還差得太多,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去省思。我們要看到的,是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居然對自己的爺爺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在,這是很難得的。而有這麼樣愛心的人,你只要告訴他怎麼樣才是對亡者好的,他一定會做,甚至於你只要告訴他「一人得道,九祖升天」,他幹得比我們可認真。因為我們的孝心比不上他,他一遇到正法他會全心全意去做。所以為什麼大乘佛法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已經兩千多年了?原因就在有孝的土壤,有中國文化的土壤。不然為什麼在其他的國土,大乘佛法沒有辦法興盛?那都不是偶然的。
這位導演的孩子也接受訪問,他說當我看到我父親在給奶奶剪腳指甲的時候,我的內心非常的。結果他講不出話來,突然對著大家講:那種心裡的感動,不是用言語可以形容的。你看那種天倫的感受直接進入孩子的心田當中,你都不用嘴巴講。接著這個導演就說:我不在的時候,都是我兒子主動跟他奶奶剪腳指甲。所以他的家道怎麼樣?身體力行,自然就傳下去了。所以道德之威成乎安強,一代會比一代好。
所以教育孩子,我們剛剛提到不能亂開玩笑。她這麼一跟這個小孩講,剛好那天煮的東西要熬比較久,要到下午才熬得好,這個孩子問完話以後,媽媽說去睡覺,然後她父母也去睡覺。結果這個小女孩在床上翻來覆去,忐忑不安,因為她聽到不給奶奶端,她很痛苦。所以為人父母者要了解,要給予孩子健全的人格,我們要把孝、把家庭的和諧演給孩子看。我們夫妻都不和,婆媳都不和,你已經讓孩子的人格開始扭曲掉了。
有一群五、六歲的孩子聚在一起,老師給他們上課,剛好上到女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功、婦容,這四德。小孩子也很好奇會問,什麼是好媳婦?說要有四德。接著老師就反問小孩,你們覺得一個好媳婦、好媽媽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孩子講出來最多的答案是什麼大家猜猜看?最多的答案是「要對奶奶好」,你看,祖孫、父子那是天性,我們不保持他的天性,就是扭曲他的人格。所以師父說愛的原點就是孝道、父子有親,當我們不把這個德行演出來,孩子的人格是毀在我們的手上,我們不能怪他們。
這個小女孩翻來覆去,實在睡不著,自己跑起來去挖那些食物,結果沒煮熟就端去給奶奶了。當她拿給奶奶的時候,她的表情好像鬆了一口氣,居然告訴她奶奶說媽媽叫我拿過來的。你看,孩子想當和事佬。後來過了沒多久,她的媽媽又端過來了,大人才恍然大悟,不能亂開玩笑。而奶奶對這個孫子真是疼到心裡。我們這節課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