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繫念精華—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第一二三集) 檔名:29-518-0123
這前面不但是形式、口頭,還要有具體的行動。那是什麼?看到別人有苦難,你要真的能幫助。不要人家來請求,我們看到了、聽到了,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不附帶任何條件去幫助。供養就是布施,布施裡頭有恭敬心就稱供養,布施裡頭沒有恭敬心,我們就稱布施;加上真誠恭敬,這個布施就叫供養。所以普賢菩薩不是修布施,修供養。
『廣修供養』。我們聽到別人遇到有災難,自己細心審察、觀察,是不是真的。確實是真的,我們聽到這個事情,就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這是義務,沒什麼條件好講的。所以知道有苦有難,就要盡心盡力去修供養!不要等人勸,等人勸的時候沒有意思了,你不是真心,你是被逼著;好像人家勸你,你不好意思,總是帶一點勉強。我們要養成一個布施供養的心,有布施供養的行為,不要等人家開口。但是自己要審察這個事情是真的是假的。社會上假的很多,騙錢的人也不少,我們也不能上當,也不能受騙。所以一定要細心觀察審察是真的,確實有這個需要,我們就應當要出錢出力,盡心去幫助。
古人常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懺悔」這個修法,可以說是遍一切世出世間的聖教。我們遍觀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他們的教主、先知、傳教師無一不是教人常常悔改;悔就是懺悔,改就是改過。在佛法裡面,懺悔這兩個字是梵華合譯,懺是懺摩,是梵語;悔是悔改,這是中國的意思。因為梵文的懺跟中國的悔改,意思很接近,把它連起來講懺悔。
懺悔法著重在發露,什麼叫發露?露是顯露出來。我有過失,做錯了,不必隱瞞,能夠跟大眾宣說,就是今天講的坦白。能在大眾面前說出自己的過失,接受大眾的責備、教訓,然後能改過自新,後不再造。這是懺悔真正的功德,後不再造!早年我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導我。那個時候我剛剛接觸佛法,佛法裡面這些規矩、儀式是一無所知。大師非常慈悲,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懺悔在佛法裡頭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懺悔?知過能改,後不再造,這是真正懺悔。儀式,他說不重要。對我初學的人來說,我很有受用。
懺悔最要緊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過失。我學佛以後好多年,我才真正明白佛家常講的開悟。什麼叫開悟?開悟我們聽起來很玄,以後我接觸經教多了,才真正明瞭。什麼叫開悟?知道自己的過失叫開悟;把過失改正過來,叫做懺悔,懺悔是真正修行的功夫。這個修學方法裡面,最難的是知道自己過失。人能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個人就不迷,這個人就覺悟了。
節錄自:20-015-0045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